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中语文评课稿

初中语文评课稿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语文评课稿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初中语文评课稿

初中语文评课稿范文第1篇

如何提高课堂价值,体现评价的艺术性呢?在实际教学中笔者结合我校的课堂模式从以下几方面做了尝试。

一、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于漪教师早就大声疾呼:“没有个性的发展,就没有卓越的人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也强调指出:“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可见,语文教学需发展个性。发展学生个性的一个重要途径便是教师对学生的个性化评价。

教师在课堂教学评价过程中应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给不同能力层次、不同认知特征、不同价值取向的学生以不同的评价,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实现班级语文整体素质的提升。

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我将学生大体划分为三类:尖子生、中等生、学困生;根据学生的认知特征,我将学生分为感性、中性与理性;根据学生的参与热情,我将学生分为积极型、观望型、消极型。如此以来,一个学生便具有了三个维度。如学生W属于“尖子生”“感性”“积极型”,学生L属于“学困生”“中性”“消极型”。若他们都回答了一个问题,对于W我会重点评价她的语言之美,会点出她答语中的关键词,甚至会让学生记录下来,此外,我还会引导她打开思路,向问题的更深处探究;对于L,我则重点评价他的参与意识,会将他的回答加以提炼,润色,并争取其他学生的认同与鼓励。

这样,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便勇于选择独特视角,勤于思考、探究,实现个性化学习、探究性学习;中等生们便会见贤思齐,夯实基础,不断提升语文素养;学困生也有了不断进取的愿望,一步步找回自信,获得学习语文的“密码”。

二、倾注真情,运用表扬激发学生的热情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我们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就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尽可能多地运用表扬激发学生的热情,但表扬的前提是教师对学生的真情。

只有切切实实关爱学生,真真正正地为学生的哲思而惊叹,为他们的偏误而惋惜,为他们的批判精神而喝彩,学生才会将教师的评价看作动力之源。

当学生回答出色时,我们不应吝惜赞美之词。当学生迸发有哲理的语言时,我们不妨这样评价:“你说的颇具哲理,耐人玩味。对了,大家可以把它记录下来,要注明这则语录的作者是××哦!”当学生的回答出人意料时,我们不妨评价:“你的想法很独特,很有创造性,这点我特别欣赏。请大胆探索,永远做幸福的思考者!”当学生的发言条理清楚时,我们不妨说:“看,××对这个话题如此有研究,而且表述起来层次明晰,这便是学者之风啊!”

即使学生回答得不完美,教师也可就发言的积极性,准备材料的严谨性,表述中的闪光点加以褒奖,从而使他们能自觉融入本属于自己的课堂。

三、兼顾理性,不可盲从

评价有激励功能,通过评价来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但是,有时教师连错误的东西也不敢否定,似乎一否定就会扼杀学生的灵性与智慧,就是不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其实,批评无!因此,当学生的见解不够完整时,就应不厌其烦地进行点拨;当学生的认识出现偏差时,就应加以引导。

我曾听过一堂课,教师执教的是《智子疑邻》,品析完课文,他问学生:“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一个学生回答:“我明白了有好的建议千万别告诉别人,因为好心总是得不到好报。”教师想也没想,便说:“好,不错。下一位同学请你谈谈。”我便不解了,这样的回答也好吗?作为教师,你的职责是什么?难道不需要纠偏吗?

这样的教师,毫无理性可言,带给学生的只有“负效应”。

特级教师孙双金在执教《天游峰的扫路人》时,让一个学生读第七自然段,这个学生慢条斯理地读完。孙老师评价道:“我特别欣赏他良好的心态。你看他读书不慌不忙,不紧不慢。(生笑)我也要向他学。但是有的时候,该快的时候还是要快些,该慢的时候还是要慢一点,是不是?谁再来读一遍。”既有鼓励,又有善意的矫正,不失严谨。这样委婉的批评,学生是能接受的。教师的评价语要做到表扬与批评相结合,鼓励优秀,指出不足,激励后进。

四、适时引导,巧妙点拨

在课堂交流中,教师最担心的便是发言者回答起问题来结结巴巴,语无伦次,甚至脸一红,索性僵在那里。当我感觉学生回答不上来时,我会说:“或许是过于紧张吧,没关系,坐下后再想想,或许能打开思路呢。谁来帮帮他?”这样的评说后,学生便有了台阶可下,之后,他在聆听中会更为专注,随后的表达即使无法翻出新意,最起码也能做到有话可说了。

当学生的回答陷入“死胡同”而无法取得角度的拓宽时,我们切不可“袖手旁观”,应准备随时“救场”。

一次,我在执教《心声》一课时,我让学生谈谈“心声”的内涵,一向睿智的毛晨玉同学却急得抓耳挠腮,原来他说出“‘心声’指李京京想在公开课上读书,不过,好像还有其他方面,我再想想”后,其他同学盯着他,他越发焦躁,我想,他肯定是思维短路了,于是,我引导他:“你是从学习角度来谈的,如果从家庭、教育等角度考量,‘心声’还有哪些内涵吗?”他豁然开朗,作出了精彩的表述,赢得了阵阵掌声。

五、适时互动,倡导多元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的评价方式应力求多元化,应将教师点评、同学互评、学生自评结合起来,不宜唱评价的“独角戏”。

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自评、互评,能让课堂交流呈现多边化的良好态势。因此,在教学中,我非常注重学生评价能力的培养。

如学生朗读完课文后,教师可将评价的权利交给学生。一开始,他们的评价局限于“定性”――“好”或“不好”,在一步步的引导下,他们学会从语音、语调、语气、语感等角度进行评说。

初中语文评课稿范文第2篇

自修反思课题实验使全组教师能积极自主学习、自觉更新教学理念。教师教学中的“对话者”、“组织者”、“促进者”的角色意识强化了,语文教师教学方式发生了深刻变革。课题实验极大地促进了我校语文教师教学理论水平、业务素质、教研教改能力的提高,促使我校年轻语文教师迅速成长起来,成为我校语文教学一支鲜活的队伍。

新教材的实施与课题研究的巧妙结合,使我校语文教学呈现出勃勃生机,人才倍出。县课改专家组成员、校教务主任王功政先后为全县语文教师上了《老王》、《荷叶-母亲》等示范课,多次参加课改协作区会议及全县优质课、说课并进行评课, 被评为县“自修-反思课题实验先进个人、初中语文课题研究优秀实验教师。论文《教学设计-反思》获全国“四项全能”竞赛一等奖,《对误读〈背影〉的思考》、《本色语文课堂的细节艺术》分别杂在《语文教学与研究》XX年年第1期和2010年第3期发表,《新课程背景下说课说什么》获全国说课论文二等奖,《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实践探微》获市论文评比一等奖,《〈老王〉教学设计》、《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研究》获县三优论文评比一等奖,《爱,创造美好的境界》获市论文评比三等奖。县课改专家组成员王翠芳老师获众多殊荣:XX年3月,被茅坪镇评为第一届初中语文骨干教师; XX年5月,被秭归县文联授予优秀作文指导教师;XX年2月,被九里中学评为优秀语文教研组长;XX年1月,被宜昌室教研中心评为中学语文优秀教师; XX年年2月,被茅坪中学评为优秀班主任;XX年1月,被县教育局聘为县语文课改专家组成员;被信息中心评为初中语文课题研究优秀实验教师。其教研教改硕果累累:XX年12月,《孤独之旅》获市说课三等奖;XX年3月,《综合性学习中的主体张扬》市双优评比一等奖;XX年9月,《农村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获市初中校本教研论文评比一等奖;XX年12月,《语文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几点做法》获四优论文评比一等奖;XX年4月,《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几点体会》发表于《宜昌教研》;XX年1月,《走进屈原——综合性学习案例》发表于《语文教学与研究》;XX年年4月,《孤独之旅》说课发表于《语文教学与研究》。语文教研组长郑家芹老师撰写的《教师成长与发展报告册》被评为优秀报告册,XX年参加县“走进新课程”语文优质课竞赛《绿色蝈蝈》获得二等奖, XX年10月辅导的学生作文在省知识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的第三届“童之趣”杯大赛征文活动中获二等奖;XX年 年8月撰写的《〈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说课稿》获全国说课一等奖;XX年 年11月《〈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在国家级刊物《文学教育》发表;XX年年9月在全市第七届中小学师生电脑作品大赛课例《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被评为二等奖,并被推荐到省电教馆参加决赛获一等奖;2010年1月撰写的《积累成语,读写添翼》在湖北教育第一期发表;2010年8月撰写的《按〈课标〉要求指导学生作文,培养能力》获市级论文二等奖;XX-2010年担任语文教研组长三年被学校评为优秀语文教研组长。在我校语文课题组承担的教育部中南高师师资培训中心“新课程培训专项”研究《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策略研究》课题中及宜昌市教育科学规划办“语文交际场教学理论研究与实验”课题实验研究中,承担了课题的资料整理、结题报告的撰写、总结验收等主要工作,都顺利通过了验收结题,被县教科研信息中心评为初中语文课题研究优秀实验教师。陈英老师参加县优质课竞赛《俗世奇人》获二等奖;撰写的《教师成长与发展报告册》被评为优秀报告册;参加县优质课竞赛《俗世奇人》获二等奖;在送教下乡活动中《我的叔叔于勒》被评为示范课;《〈桃花源记〉教学设计》获县三优论文评比三等奖;《〈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获县三优论文评比二等奖、校一等奖。向春江老师XX年年9月在全市第七届中小学师生电脑作品大赛课例《春酒》被评为二等奖,获省一等奖;参加全县说课竞赛《紫藤罗瀑布》获县优胜奖;《〈杨修之死〉教学设计》获县三优论文评比二等奖、校一等奖。赵应菊老师参加全县说课竞赛《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获县一等奖;XX年 年8月撰写的《〈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说课稿》获全国说课一等奖;《〈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在县教学研究发表;论文《课堂提问也是艺术》〉获县三优论文评比二等奖。宋华兰老师参加县优质课竞赛《吆喝》获一等奖;说课稿《让世界充满爱》获全国说课二等奖;《〈孤独之旅〉课堂实录》、《实践语文个性化阅读浅探》在县教学研究发表。王诚老师参加县优质课竞赛《斑羚飞渡》获三等奖;论文《念不完的无字天书》获市论文评比一等奖;论文《记叙文教学改进之我见》、《语文综合性学习浅谈》、《教育诚可贵,爱情价更高》分别获县论文评比二等、三等奖。梅云铜老师在语文中考复习备考会上的《雨说》被认定为县级示范课;论文《一张凭证的启示》、《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之我见》都在《新教育参考》发表;论文《一张欠条的魅力》获市论文评比一等奖;论文〈《雨说》教学设计〉获县论文评比二等奖;中考语文模拟试题获县评比三等奖。另我校多位语文老师写了多篇教学案例、论文在县教育网上发表。

实验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自身的语文素养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2、同伴互助活动开展不多,通过与其他教师研讨交流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的“对话反思法”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3、专家引领不够。

初中语文评课稿范文第3篇

率先尝试 成为学校新课改的忠实实践者

“课改很好,相见恨晚。它解放了老师,也激活了学生。”这是徐彩梅对新课改的评价。可以说,徐彩梅是新课改的“忠实粉丝”,她作为庆阳五中新课改实践的“领头雁”,以自己的实践和行动很好地对新课改进行了解读。

徐彩梅说,在新课改推行之前,她也曾有过对新课改提倡的高效课堂教学进行实践和总结,但是一直没敢放心大胆地进行。最终在新课改的助推下,才坚定了她尝试的步伐。于是,从2006年开始,徐彩梅在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江苏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等的实地学习之后,就开始着手对新课改进行大胆地探索尝试。

徐彩梅知道,要正确地领悟新课改的要求,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并将它转化为实际的教学成果,需要借鉴更多教育专家、教育实践者的经验,需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有效地实施。于是,她经常会潜心阅读一些国内外语文教育专家的教育专著、教学论文、教学随笔等,然后将学习到的经验与课堂实践结合起来,融会贯通使用。在体现新课改理念的前提下,一遍又一遍地进行尝试,研究出新教法、新学法。她独创的“五环节教学法”,即揭示目标、自学指导、学生自学、讨论点拨、反馈训练五环节在课堂上就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并在全校范围内得以推广。

“五环节教学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了解学习目标的情况下进行自学,然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恰当地点拨、指导。教师只作为学生学习上的引路人,给学生预留了很多自学和思考的时间。这样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自然就被调动了起来,也就是徐彩梅所说的,它“解放”了老师,“激活”了学生。

徐彩梅说,教学中最头疼的事就是有些学生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写作业不积极,这样语文成绩也很难提上去。于是,在多次的实践中,她总结出了一套适合全班学生“口味”的教学方法――“分层教学”,即将学生分为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然后根据他们的学习情况布置不同的作业,因材施教。这样每个学生的作业难易程度都是适中的,他们在做完题目后会觉得很有成就感,学困生不爱写作业的习惯也慢慢有了改变,语文成绩也渐渐有了提高。“分层教学法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很多不喜欢写作业的学生,在我实施分层教学法之后,能感觉到他们都能心情很愉快地完成作业。有些学困生在做完自己的作业后,甚至还会尝试去做中等生和优等生的题目,这一方法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徐彩梅非常激动地说。

在基础教育阶段,让学生能进行大量的阅读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才能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语感,为学生的语文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但是,学校安排的语文课学习时间是非常有限的,再加上学生由于课业繁重或者不感兴趣等,常常会静不下心来阅读。于是,徐彩梅专门针对这一情况探索出了“主题单元整合阅读法”,这一阅读教学法是在经过三年的尝试之后才在学校开始推广的。它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正好给学生提供了大量阅读的机会,让学生将阅读带进了课堂。“我会挤出很多时间让学生进行‘海量阅读’。我会允许我的学生将自己喜欢的书带到课堂上阅读,同时也会给他们提供大量的阅读书籍,有时我还会专门带他们去图书馆阅读,或者组织一场读书交流会,学生很喜欢!”

当然,在海量阅读的基础上能让学生将知识内化并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那么这样的教学就已经成功了一半。徐彩梅就实现了这样的教学,她探索出的又一新的教学法――“作文个性化教学”,就为“主题单元整合阅读法”提供了检验的机会。这一教学法完全颠覆了传统教学法的模式,它要求学生在作文的结构形式、语言表达以及文体表现形式等方面都可以表现出很大的不同,突出作文的“个性化”教学。

相信很多教师对此肯定会感到很困惑:作文也可以“个性化”教学?事实却是如此。徐彩梅创作的“作文个性化教学”注重创新,她要求学生对于某一话题作文,可以运用自己擅长的语言形体写出来,如可以用日记、小说、书信或者话剧等各种不同的文体表现,要求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这样的作文教学学生接受快,学生的作文水平提升也非常快,当时我带的班级在参加全市作文竞赛的时候,还拿到了全市第一的好成绩。”徐彩梅很自豪地说。

多年来,徐彩梅对于新课改的探索热情一直不减。当然,她对新课改做的实践尝试远远不止这些。徐彩梅的话很好地诠释了她对于新课改的实践热情及方法:“我认为作为一线教师,首先要研读《新课标》,说真的,我对《新课标》的研读不下10遍;其次是要相信学生,在课堂上要还给学生学习的时间,因为老师讲10遍,不如学生亲自学1遍;再次老师要授学生以‘渔’,善于总结学习方法并教给学生,让他们终身受益。”

不断前行 让教学之路走得更远

“要给学生半桶水,教师自己就得有一桶水。”徐彩梅深知,成绩永远属于过去,荣誉是鼓励,更是压力,要想在教学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就必须得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前进。于是,在闲暇之余,她通常会进行大量的阅读,与教育“名人”对话,借助一切机会为自己“充电”。

徐彩梅说,在阅读的时候,她更喜欢有目的地去阅读,因为这样可以更快一些地了解国内外教育的前沿信息。有时候她还会自我加压,自订读书计划,经常会阅读一些名人、大家的作品,如阅读苏霍姆林斯基、魏书生、李镇西、朱永新、陈红兵等教育名人的教育专著;或者有时候不断地点击知名度高、理念新的教育网站,学习新理念、研究新课例。“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研究性、专家型、学习型的语文特级教师,让我的实践成果有更多的践行者,来为老区的教育事业增添一抹绿色!”徐彩梅坚定地说。

名师高屋建瓴的引领,给了她更加积极向上的动力。近10年来,她不断地从自己成功的一节课出发、从课堂教学的实际问题出发、从课后反思出发、从教研课题出发,总结提升,突出创新,以新课程为理念撰写发表或获奖的国家、省、市级教育教学论文、案例就有30多篇。由她主持或参与的国家、省、市级课题研究就有6项,4项已通过鉴定并获奖,2项正在实践中。庆阳市重点科研课题《新课程背景下五环节教学法研究》,已于2009年7月通过庆阳市教研室鉴定并被评为庆阳市第七届基础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她担任课题组长并组织语文组的全体老师参与的中央教科所十一五重点科研课题《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已于2010年5月通过中央教科所鉴定结题并获得一等奖……

“不满是向上的车轮”,徐彩梅并不满足于眼前的成绩,她期待有更多发挥“热量”的机会。2006年秋季,庆阳市教育局开始举办全市的经典诵读活动,庆阳五中由此也开始创建书香校园,然而学校供学生可以阅读的书籍非常有限,于是徐彩梅踊跃提出了编写校本教材的想法,同时还拿出了编写校本教材的详细计划,她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于是,学校行政会决定从2009年暑假开始,由徐彩梅主持编写校本教材《中华经典古诗文精编》(共三册),计划每册由备课组长进行筹稿和统稿等工作。

想法虽好,然而真正实施起来却遇到了诸多困难。“因为当时适逢暑假,大多数老师都外出了。有些交了稿子的老师其实也只是从网上下载的没有变动的原稿。当时我心里很是着急,于是几次发了自己写的稿样给其他老师,但是等到开学,老师们交出来的也还只是一个‘毛坯’。”徐彩梅无奈地说道。没有办法,徐彩梅只好加班加点,亲自编写。从教材每章的框架设计到内容的筛选,从教材内文的校对到版面的整体设计,从教材刊本的确定到装帧印刷,基本上都是她一个人利用教学之余时间跑前跑后完成的。

“这三册书基本上是经过了10多次的校正后才正式定稿装帧印刷的,它于2010年还获得了中央教科所教科研成果的二等奖。这个工作学校没有给一分报酬,我也从没有要求过一分补助。”谈起这些,徐彩梅很平静,她似乎已经忘记了当时的辛劳,有的只是满满的欣慰,她似乎觉得自己终于对这么多年的科研及实践成果有了一个完整的交代。

这些工作的开展,常在徐彩梅工作之余、休息之时,她乐此不疲,辛苦着,也快乐着;付出着,也收获着,甘之如饴!

指导帮助 带领青年教师共同成长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徐彩梅在自己进步的同时,也不忘带领青年教师一起成长。

自2006年担任语文教研组长以来,就在语文教研组内开展“青蓝结对”,她对照青年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促其尽快成长。通过听课、评课、讲座、指导论文撰写、课题研究等方式,指导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由她指导的廉静、张莉、齐晓娟三名老师还曾获得了中央教科所《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课题组组织的课堂大赛一二等奖,她本人也获得了优质课指导老师奖。

2009年,学校安排徐彩梅与青年教师闫安进行“师徒结对”。徐彩梅经常利用每周教研组长签字的时间,对闫安的教案、制作课件、上课、论文、课题等进行悉心指导。除了“徒弟”之外,徐彩梅还多次指导中青年教师“送教下乡”,充当“护花者”的角色,指导做课的老师备课、上课,并跟踪课例进行点评,她成了青年教师们眼中一等一的“指导大姐”。

2012年,徐彩梅在被评为庆阳市初中语文学科“首席教师”后,还成立了“初中语文徐彩梅名师工作室”。徐彩梅说,创建“名师工作室”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培养各级名师和学校改革与发展急需的骨干教师,从而提升教师的整体队伍水平。“名师工作室”主要是在徐彩梅的带领下,通过让教师系统学习并掌握教育理论和教学技能,不断拓宽教师们的知识面,并在此基础上让教师们进行研讨交流,然后撰写研究课题、论文,并进行公开课、示范课的展示,从而提升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让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及教学风气。

徐彩梅告诉记者,工作室自创建到现在,取得了一定的收效。“就本校工作室的成员来说,成长很快,工作积极性很高,无论是常规的课堂教育教学、各类活动,还是各类竞赛,老师们都会争先恐后地参与,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如张世猛老师取得了庆阳市初中语文优质课大赛一等奖、甘肃省初中语文学科说课二等奖,刘彩云、杨小红、郭宏伟等老师获得了庆阳市汉字书写大赛优秀指导奖,许宏涛老师获得庆阳市第六届教学能手等等,一年多来工作室的成员在校内外获奖达20多人次。”

徐彩梅在博客中这样写道:“青年教师有充沛的精力,有好学的热情,有丰富的知识,有创新的能力。而我们作为师傅应该乐意把自己的一切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徒弟,带徒弟的过程中也能不断完善自己,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今后我们还将共同经历学习、成长、成熟的专业化成长过程,相信我们在今后的活动中会获得双赢,让师徒结对走向共生。”

初中语文评课稿范文第4篇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要根据课堂需要;适量适当地应用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技术教学媒体逐渐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现代教学理论认为,现代课堂教学要素的构成已发生了改变,由原来的教师、学生、教学材料三个要素转变为四个要素:教师、学生、教学材料和多媒体。在最新编写的(中国)高、初中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语文教师应努力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学校要配备一定数量的幻灯机、投影仪、计算机及其辅助器材,装配多媒体教室等,以此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网络作为教学手段,其功能远远大于印刷品、粉笔、黑板等传统手段,它介入课堂,给语文教学带来崭新的发展方向,能充分展示语文教学的创造魅力。就拿语文教学中比较难教的诗歌来说吧。

诗歌是文学的重要体裁之一,它或寄情于花草,或抒发个人壮志未酬,诗歌所特有的含蓄和意境,给我们带来了无穷的审美享受,同时也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讲得太多,诗歌的味太淡;讲得太少,学生体会不透。只靠常规的讲解,想让学生去体会诗歌的意境,是有一定难度的。要想在教学中达到较好的效果,多媒体无疑能助一臂之力。

(1)利用图片,再现形象,用心描绘意境。“一切景语皆情语”,了解诗歌“景语”中所蕴涵的“情语”,将有助于对诗歌的理解。如果调动画面,在屏幕上展现诗歌中所描绘的景物,借助学生的联想,将比较容易地体会诗歌的感情、意境。譬如《再别康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画面的展示,就能促进学生更好的理解诗人的感受。

(2)声音,配乐朗诵,用心感受诗歌。诗歌是需要多读的,但并不是所有的教师都能富有感情地朗读,这便使多媒体有了用武之地。艺术化的朗读,不仅能省去教师由于无法尽情表达而产生的教学困难,而且能深深地感染学生。譬如我上《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这课时,我从网上找到一段很好的录音,于是我决定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反复去读,去体会,去模仿,下课后,很多学生都感叹,“这节课怎么这么快?”我相信这是我的学生完全融入诗歌的意境所至。

如此看来,多媒体对优化教学作用不小。也正因为此,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语文教师的重视,运用得也越来越普遍。一些地区、一些学校、一些教师对多媒体手段推崇备至,甚至将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列为评课标准之一。应该说,以积极的姿态看待新生事物是无可厚非的,但如不顾实际,任意“拔高”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势必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那么,怎样恰到好处地运用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问题,特别是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选择合适的多媒体手段来适应学生,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是更应该引起我们重视的问题,笔者以为,多媒体的应用应该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①不能“为用而用”,而要讲究适用的原则。传统的教学就是教师凭一本教材、一本教学参考书、一支粉笔、一张嘴完成,由于其课堂容量小,一节课下来,学生所得并不多,由于形式单调,学生往往产生厌倦情绪,难免产生“少慢差费”的结果,因此,传统教学方法是陈旧的,效率是低下的。现在,多媒体的使用,从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此问题。多媒体手段的最大特质是可以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化呆板为生动,图、文、音并茂,且交互呈现,信息量大,形象生动,色彩逼真,可以对人的视觉、听觉甚至心理触觉产生全方位的刺激,这很适合学生的接受特点,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增强教学效果。 例如,讲授的诗词《沁园春・长沙》,传统的教法往往停留在教师对字词和内容的串讲解析上,显得比较抽象乏味。如果介入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利用先进的多媒体制作技术,在电脑荧屏上逐一给原先黑白的枫林、碧水等染上鲜艳的颜色,“层林尽染”;再逐一勾画出竞发的大小船只、翱翔的雄鹰、嬉戏的游鱼……,便能让学生更直观感受到秋天的气息,景致的美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现在,在语文教学中经常运用比较阅读的教学方法,以此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启发学生思维,开拓学生视野,提高教学效益。而比较阅读往往信息量大,这时,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大显身手了。就如讲授《沁园春・雪》一课, 为了理解同志的伟襟和豪情,可以列举古诗文中同是描写“雪景”的语句,再配上音乐和画面,与课文内容进行比较,引导学生思考,从而感受作者的情感。也许正因为这样,有些教师往往抱着“不怕胡用,只怕不用”的心理,强拉硬扯,将多媒体这一新式武器拖进课堂。有位教师在教学《我的空中楼阁》时,请美术教师画了大量意在表现“空中楼阁”独特意境的图片。然而图片有限的表现力与文字提供给读者的无限想象空间的强烈反差只能引起学生的不满。教学实际中,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教师往往出于狭隘的功利主义,以多媒体手段的运用来迎合某些已走入形式主义泥淖的评课标准,而全然不顾所选乐曲是否与课文的主题合拍,所用图片是否能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这种拉郎配式的硬用,只能使课堂徒增无效信息,干扰了学生的注意力,不仅不能辅助教学,反而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

②不是“越多越好”,要讲究适量的原则。多媒体教学手段虽然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诸多方便和好处,但也并不是越多越好。因为它只是一种辅的教学手段,其目的也只能是弥补教师授课时“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的不足,我们不能过分夸大它的作用,更不能让它替代教师的应有的创造性工作,我们不能抛弃传统教学法中的合理有效的东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是多媒体所无法取代的。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把一堂课的所有环节、所有内容统统纳入课件中,甚至一个小小的提问,以及本应由教师对学生活动作出的反应也由电脑代劳了,教师成了单纯的电脑操作员,只关注屏幕、鼠标、键盘,师生面对面的教学相长的热烈、融洽的交流气氛大大削减了,这种不协调的师生关系就会阻碍教学的顺利进行。

曾听过一堂公开课,教师的落落大方、妙语连珠让我感叹,课件的精美让我自叹不如,但有一点实在不敢苟同。在其课件中,掌声与叹息声都作了“精心的安排”,每当学生答对或答错一个问题,电脑即出示掌声或叹息声。且不论如此周密的设计是否必要,单就面对的初中学生而言,这样的设计是否显得有点矫揉造作、哗众取宠。多媒体教学手段只能是一种辅助手段,即使电脑有极强的智能性,即使是面对交互性极强的网络教学,机械僵硬和冷冰冰的人机对话也不能取代师生交流。因为,教学过程是个十分复杂、微妙的过程,教师的一个手势、一次微笑、一句赞语对学生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体态语,对提高教学效果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再说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过程,时常会产生一些不可预见的情况。教师如果过分依赖多媒体技术,把所有的教学环节全部使用多媒体手段再现出来,那么也就少了粉笔的随心所欲、得心应手(有的教师已没有板书了),也就不可避免地压制教师和学生的一些突发灵感和创造,限制教师的临场发挥,使教师不能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及时灵活地调整教学程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初中语文评课稿范文第5篇

2010年湖北省孝感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快学校装备标准化建设”的要求,并连续两年将“完成200所义务教育学校装备标准化建设任务”作为政府“十件实事”之一;2012年又将“新增教育信息化‘班班通’教室1 000个”作为政府为民兴办的“十件实事”之一。孝感市经过3年的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化建设,以计算机教室、班班通教室、校园网为骨干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教育网络覆盖全市90%的中小学校,教学资源共享初具规模,设施管理措施不断完善。站在新的起点,我们紧紧围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这一核心理念,以机制创新为手段,以科学管理为主线,以应用服务为重点,实行制度化管理、全方位应用、城乡一体化共享,为促进孝感市教育均衡和谐发展,作出不懈努力。

1提升教师信息技术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

2013年,孝感市制定了《孝感市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实施方案》,建立了一套科学、合理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体系,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针对不同应用层次的管理人员、教学人员和技术人员适时开展培训。培训安排:①选优配强培训师资,以华中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教授为主导、孝感市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及学科骨干教师为辅的培训师资队伍;②建立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体系,包括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培训课程标准和能力测评标准;③实施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全员培训,以农村教师为重点,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科教学能力和专业自主发展能力;④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以评促学,激发教师持续学习动力;⑤实施分层教学,对校长、教务主任、年级主任进行先期预培训,对科任教师实施后期学科培训。

为提高培训的实效性,所有参训教师都要经过考评认证,采用上机考试和学习过程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学习过程评价包括考勤、教学设计、学习成果汇报;上机考试由参训教师在试题库中随机抽取试题考试。考试内容涉及学习过程中的各类知识以及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在网上学分、培训考核、上机综合考核中合格的教师,将获得孝感市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合格证书。此证书将作为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晋升、教师聘用、特级教师评审、教师资格定期注册、教师定岗定级的必备条件。

通过培训学习,参训教师认识了在学科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方法,思考了如何克服教学困难的对应策略;通过教学案例分析,学会了如何把交互式电子白板与学科教学相融合;掌握了各种电子白板软件的使用方法;了解了有效学习的5个原则;掌握了教育云平台的功能。每个参训人员通过学习,都能自己完成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平台下的学科教学设计,并自行上传至教育云平台的空间。开展培训的同时,电子白板应用优质课竞赛交叉举行。通过竞赛的方式,加强电子白板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切实提升各级各类教师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进行学科教学的能力,进一步提高“班班通”教室的使用效率。2013年已经完成专家团队、教务主任、初中语文等学科13期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班,集中培训教师人数1 342名;举办11期中小学交互式电子白板应用优质课竞赛,参赛教师达到513人。2014年计划完成校长和各校各学科骨干教师及当年晋升职称教师的培训任务。

2搭建教育服务平台提高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促进服务一体化

建设覆盖孝感市各级各类教育的学校、教师、学生的信息管理系统,为孝感市教育宏观管理提供监管和支撑。孝感教育服务平台建设内容包括:基础数据管理、教育教学资源系统、网络备课授课系统、在线考试阅卷及教学质量分析系统、教师空间及名师工作室系统、网络学习评价系统、互动课堂系统、课程资源直播点播系统等。在平台内实现所有模块之间数据的连通,建成以孝感市教育为主体,覆盖全市中小学师生、教学教研机构的教学资源推送和教育教学管理的应用云平台。不断完善市级数据中心,部署覆盖全市的数据采集、交换和应用体系。加强以学校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管理等为主要内容的教育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提升对各类教育服务管理的信息化程度。积极开展基于“电子书包”教学的互动课堂实验,通过使用平板电脑、课堂教学软件、教育平台客户端,改变课堂教学方式,增强课堂的互动性,提高师生获取教学资源的能力,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完善教育信息化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建成全面覆盖城乡的教育“资源、服务、管理”三位一体的信息化体系,重点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初步建成能为全体师生提供综合服务的数字化平台。

3探索教育资源建设应用机制开展网络学习促进教学方式变革

按照“标准、开放、协作、共建、共享”的基本要求和“平台+资源+服务”的模式,孝感市采取组织开发与征集评选相结合的方式汇聚优质教育资源,采用名师课堂、名校的网络课堂等形式推进资源共享,重点创新资源建设和配置方式,形成企业、学校、社会优势互补的格局,利用湖北省薄改项目配送资源库平台、与教育教学工作同步开展校本资源库建设,鼓励各学校形成具有优势和特色的校本资源库,有效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加大紧缺性小科目资源、特色资源的开发与整合力度,积极探索在教学、学习过程中实用、好用、管用的资源应用模式,基本建成覆盖各级各类教育的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举办“班班通”交互课堂观摩评比活动,逐步提高多媒体课时覆盖率。深化培训和指导,实现教育资源在课堂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中的普遍应用。同时加强本地资源建设规模和深度,依靠中青年骨干教师,利用自动录播系统和教研活动,覆盖各学科学段,制作优质备课、课例、专家讲座、专题报告等教学数字资源,2013年建设教学资源库3TB,使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应用覆盖40%以上的学校,并使已实现宽带接入学校的教师,具备利用网络应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有效开展教学活动、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能力。

依托“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及“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为56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中确需保留和恢复的教学点配备新的数字教育资源接收和播放设备,配送优质数字教育教学资源,并以县域为单位,发挥中心校作用,组织教学点应用资源开展教学,利用信息技术帮助教学点开好国家规定课程,提高教育质量,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更好地满足服务农村边远地区适龄儿童就近接受良好教育的需要。

2014年,经过孝感市多方争取,华中师范大学关于职业教育资源平台国家项目将孝感市工业学校和安陆市中等职业学校作为试点单位,建立了试点实施机构及职业课程推进安排,为全国职业教育学科资源信息化及课程管理现代化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积极探索“政府规范引导、企业建设运营、学校购买服务”的网络学习空间建设运营机制,加快部署实名制的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加大网络学习空间在教师研修、资源共享、互动教学、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力度。开展数字化学习试点,通过孝感教育服务平台开展多种形式的互动交流和网络教学活动,积极开通校际之间、教师之间的网络教研。培养了一批有影响的学科网络教研团队,建立网络教研平台,支持网络听课、互动评课和远程协作,为教师开展网络教研活动提供支撑服务。大力开展学生网上协同学习,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开展基于问题的远程协同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精神、协作意识和实践能力。依托孝感教育服务平台,推动孝感市教师学生的网络学习,以达到“校校有平台、人人有空间”。推进多种模式的“一对一数字教学班”建设,实现信息技术与学校管理、课堂教学、师生沟通、家校互动的深度融合。2013年建设师生学习网络学习空间5 000余个。

4启动名师“1+X”同步课堂教学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建立城乡学校网络共同体,探索名师“1+X”同步课堂教学的“名师课堂对接”和“班班对接”应用模式。通过“名师课堂对接”模式,利用空中网络资源,可以为两校搭建方便、灵活、个性化的信息通道,提供“办学理念对接、办学优势互补、管理经验探讨、教学经验交流、教师培训拓展”的平台,促进两校的“精细化、科学化、效率化”管理,提高办学水平。名师“1+X”同步课堂的应用给教师进行网络教研活动带来了便利,促进了网络教研的发展。打造区域网络教研共同体,促进校本研修,形成城乡之间和校际之间的网络教研体系,从而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并进一步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2013年,“名师‘1+X’同步课堂”成功立项为全国教育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开展了课题研究实践,探索孝感市优质教育资源如何与贫困地区薄弱学校实现“理念共享、资源共用、优势互补、合作共进”的问题,将市县两级优质资源同步传送至乡镇学校。

5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5.1教育信息化发展不均衡

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信息化发展差异明显,这其中虽然有当地经济社会背景等客观原因,但也与该地区、学校对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视程度和工作力度有关系。以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为例,多地都很重视,能够广泛组织发动,取得了良好的成绩,而个别县区尽管经济状况和基础设施并不算差,但对此项工作不够重视,导致活动参与率较低。

5.2网络设备维修情况混乱

在多年的教育信息化投入中,很多项目设备都已经过了保修期,不少学校都是自行联系公司或者个人维修及购买,没有统一的规范和标准。

5.3运维经费匮乏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

没有持续稳定的经费来源仍然是阻碍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一大难题。由于资金短缺,老化、损坏的设备无法更新,即便当初费尽周折花大价钱买来的设备也可能因维护管理麻烦、电费负担太重而被束之高阁。这种现象在经济状况较差的县区尤其严重,特别是在“班班通”设备的使用尤为明显。

5.4信息技术师资力量薄弱

很多学校都存在信息技术教师不足、专业不对口的问题,使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学和校园网管理工作难以正常开展。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得不到认可、待遇不能与其他教师同工同酬,而只能列入教辅人员行列,造成专业人员改行担任学科教学工作,专业人员无法安心工作的现象。工作缺乏连续性和积极性,队伍长期得不到稳定和发展,难以适应教育教学新的要求。

6对策与建议

6.1提高认识加强指导

教育信息化工作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内容和物质保障,要充分认识教育信息化工作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加强领导,转变观念,深化认识,把教育信息化工作真正纳入到教育事业发展的整体规划和目标考核中,切实解决好认识不到位、缺乏科学规划、经费投入不足等突出问题。要加强科学发展规划管理指导,有效推进中小学信息技术整体协调快步发展,认真抓好每一所学校信息技术建、配、管、用工作。从组织领导、经费投入、物品采购、管理使用、队伍建设和检查考核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并配套制订管理规范和评估细则,加强对全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设施设备使用效能的过程性管理和督查。定期召开一次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听取各地工作汇报和建议,部署孝感市教育信息化工作目标和任务。

6.2加大投入统筹配置

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有关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政策和文件精神,进一步建立健全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经费保障机制,为稳步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提供条件保障。孝感市要完善以财政投入为主的教育信息化经费保障机制,在制定教育经费预算时,安排信息技术专项经费。各学校要从学生公用经费中拿出足够的经费用于信息技术教育的设备维护、人员培训、资源购置、网络通讯、电费以及信息技术操作考核等。

6.3规范队伍增强素质

要注重信息技术人员队伍建设,按国家要求和工作需要配齐人员,以适应信息技术工作的更新要求。各学校均应建立信息技术中心,由一位副校长分管信息技术,努力建设一支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育信息化人员队伍。实施中小学全员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工作,筹划实施好中小学全员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工作,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理论和运用水平。要组织参加各类与信息技术有关的研讨、探究活动,通过课题研究提升人员素质,推动应用水平。

6.4加强督查注重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