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关于读书的诗句

关于读书的诗句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关于读书的诗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于读书的诗句

关于读书的诗句范文第1篇

1、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____章碣《焚书坑》

2、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____左思《咏史八首·其一》

3、读书不作儒生酸,跃马西入金城关。____谢逸《送董元达》

4、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____陶渊明《移居二首》

5、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____孟郊《劝学》

6、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____欧阳修《画地学书》

7、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____于谦《观书》

8、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____黄庭坚《寄黄几复》

9、三冬暂就儒生学,千耦还从父老耕。____陆游《观村童戏溪上》

10、细读离骚还痛饮,饱看修竹何妨肉。____辛弃疾《满江红·山居即事》

11、谤书盈箧不复辩,脱身来看江南山。____谢逸《送董元达》

12、儿大诗书女丝麻,公但读书煮春茶。____黄庭坚《送王郎》

13、历览千载书,时时见遗烈。____陶渊明《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14、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____刘昚虚《阙题》

15、弱龄寄事外,委怀在琴书。____陶渊明《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

16、悲吟雨雪动林木,放书辍剑思高堂。____李白《留别于十一兄逖裴十三游塞垣》

17、因依老宿发心初,半学修心半读书。____王建《寄旧山僧》

18、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____杜甫《戏为六绝句》

19、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____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20、传屐朝寻药,分灯夜读书。____于鹄《题邻居

21、灯火纸窗修竹里,读书声。____陈继儒《浣溪沙·初夏夜饮归》

22、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____陆游《读书》

23、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____王禹偁《清明》

24、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____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

25、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____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2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____颜真卿《劝学诗》

27、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____王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

28、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____李清照《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

29、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____颜真卿《劝学诗》

30、娶妻无媒毋须恨,书中有女颜如玉。____赵恒《劝学诗》

3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____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32、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____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

33、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____杜甫《柏学士茅屋》

34、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____陆游《读书》

35、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____陈师道《绝句·书当快意读易尽》

36、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____朱熹《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其一》

关于读书的诗句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不确定度计算;固体密度测量;杨氏弹性模量测量;共轭法测凸透镜焦距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5-0169-02

现如今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为了更加准确和精确的表示实验测量结果,常使用不确定度理论来表示实验测量结果。[1,2]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不确定度的计算一直是一个难点,也是一个重点,许多本科学生因为不确定度的计算方法非常复杂,而且计算量很大,而放弃对实验数据的科学处理。这里我们将阐述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不确定度的通常表示方法,并结合有关的基本物理实验,在课堂上用多媒体演示,使大学一年级学生很容易掌握不确定度的计算,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不确定度理论的一般原理和计算方法[3,4]

不确定度理论对于直接测量量把数据的不确定度根据数据的性质来分类,把符合正态分布统计规律的称之为A类标准不确定度,而不符合正态分布统计规律的称之为B类标准不确定度。把两类不确定度的平方和的根称之为测量量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或者简称为不确定度。

大学物理实验中物理量的直接测量量的平均值的标准偏差即为A类标准不确定度,它的计算公式为:

t的大小与物理量的测量次数n和置信概率p有关系,置信概率p一般约定取值为68.3%,特殊情况下置信概率p取95.4%。如果我们测量9次,置信概率取p=68.3%,那么置信因子取t=1.07。如果我们测量5次,置信概率取p=68.3%,置信因子取t=1.14。

物理测量量的B类不确定的计算公式为:uB=

Δ仪/C,Δ仪被称之为实验仪器的“最大允差”,C是实验仪器误差概率分布的置信因子系数。实验仪器的误差分布一般有正态分布和均匀分布,呈正态分布时C=3,呈均匀分布时C= 。但是如果实验仪器误差的分布不能确定为何种分布,我们可以把它简单认为是均匀分布。如果当A类不确定度和B类不确定度是相互独立的时候,它们的合成绝对不确定度的计算公式为:u = =(u +u ) 。直接测量量的相对不确定度的计算公式为:E =u ×100%.

如果实验中间接测量量的函数关系方程是

N=f(x1,x2,…,xn),那么它的标准不确定度的计算公式是:

u = = (?鄣f/?鄣x ) u (2)

在公式中u 为实验中各直接测量量xi的合成绝对标准不确定度,它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的计算公式是:

E = = (?鄣ln f / ?鄣x ) u (3)

这两个公式被称之为不确定度的传递公式,如果测量量的表达式是各个直接测量量的积和商的形式,先计算其相对不确定度较方便。间接测量量的标准不确定度和相对不确定度的关系为u = ・E ,所以测量量最终结果的一般形式表示为:

N= ±u E =u 100%,p=68.3%。 (4)

二、固体密度的测量实验中不确定度的计算方法

固体密度的测量实验是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基础实验。

当待测物体是一铜圆柱体时,其直径的多次测量的平均值为 ,高度的多次测量的平均值为为 ,质量的多次测量的平均值为为 ,则铜圆柱体密度的最佳值为 =4 (π 2 )-1,我们先计算出各个直接测量量的不确定度,因为铜圆柱体密度的表达式是各个直接测量量的积和商的形式,所以先计算其相对不确定度较方便,根据不确定度的传递公式得到铜圆柱体密度的相对不确定度:

铜圆柱体密度的绝对不确定度表示为:u = Eρ。

当待测物体是一空心的铝圆管时,设其外径的多次测量的平均值为 ,内径的多次测量的平均值为 ,高度的多次测量的平均值为 ,质量的多次测量的平均值为 ,则铝圆管密度的最佳估计值为

=4 (π( 2- 2) )-1。我们先计算出各个直接测量量的不确定度,因为铝圆管体密度的表达式主要是各个直接测量量的积和商的形式,所以先计算其相对不确定度较方便,然后根据不确定度的传递公式得到空心铝圆管密度的相对不确定度:

铝圆管密度的绝对不确定度为:u = Eρ。

三、共轭法测薄凸透镜焦距实验中的不确定度的计算方法

测量薄透镜的焦距实验是大学物理实验中重要的基本光学实验,共轭法是测定薄透镜焦距的主要方法之一[1]。我们设f为薄凸透镜焦距,物和像屏的距离为D(要求D>4f)。当移动薄凸透镜在某一位置处,像屏上将出现倒立放大的实像。当薄凸透镜又在另一位置时,在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这就称之为共轭法。如果两次成像间位移为d,那么我们得到焦距的基本公式:f=(D2-d2)(4D)-1。只要我们测出D、d,就能够计算出f的大小。共轭法最大的优点是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物距和像距在测量时因对薄凸透镜光心位置估计不准而带来的偏差,而把f测量归为对精确测量量D和d的精准测量。

因为焦距f的表达式主是各个直接测量量的积和商的形式,所以先计算它的相对不确定度较方便,根据不确定度的传递公式,其相对不确定度为:

焦距f的绝对不确定度uf=Er* 。

四、杨氏弹性模量测量实验的不确定度计算方法

弹性模量又被称之为杨氏模量,是表示材料抵抗形变性能的一个很重要的物理参量,有着重要的实际应用意义。[5]杨氏模量测量实验是大学物理实验本科教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实验。实验仪器主要有:望远镜光杠杆镜尺组、杨氏模量测定仪、千分尺、钢卷尺、游标卡尺、砝码等。在实验中我们采用拉伸法测量钢丝的杨氏弹性模量,这里采用光杠杆法来测量钢丝因受力而产生的微小形变,这是实验的关键。

测钢丝杨氏模量的公式为Y= ,其中Y表示钢丝的杨氏模量,F是单个砝码对应的重力,L是钢丝的原长,D为光杠杆的镜面到标尺的距离,d是钢丝的直径,b是光杠杆前后脚之间的距离,Δn为镜中的标尺读数加减单个砝码的平均变化量的大小,Δn的大小用逐差法处理测量数据而得到。

因为杨氏模量Y的基本表达式是各个直接测量量的积和商的形式,所以我们先计算其相对不确定度比较方便,根据不确定度的传递公式得到

Er=

钢丝杨氏模量的绝对不确定度为u = ・E 。

五、结束语

本文总结了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关于不确定理论中的直接测量量的A类、B类标准不确定度和合成不确定度以及间接测量量的不确定度的通常表示方法,随后得到了固体密度的测量实验、共轭法测薄凸透镜焦距实验和杨氏弹性模量测量实验中的各测量量不确定度的计算公式,并且我们在课堂上用多媒体演示,使大学一年级学生很容易掌握不确定度的计算,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这对大学本科学生的物理实验教学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庆东.大学物理实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1-20.

[2]陈庆东,巩晓阳.大学物理实验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56-69.

[3]赵志刚,等.多维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价方法初探[J].清华大学学报,2007,47(10):1557-1561.

关于读书的诗句范文第3篇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以质技监局锅发〔1999〕202号和〔1999〕53号文将修订后的《锅炉定期检验规则》和“《锅炉定期检验规则》解释”予以公布。新规则自2000年1月1日起执行,届时,《在用锅炉定期检验规则》和《锅炉运行状态检验规则(试行)》废止。现将两个文件转发,请遵照执行。

在执行中如发现问题,请及时报我局特种设备监察处。

附件1: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印发《锅炉定期检验规则》的通知

(1999年9月3日  质技监局锅发〔1999〕20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技术监督局、劳动(人事)厅(局),国务院有关部门,解放军总后勤部、总装备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科学技术进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我国锅炉行业从设计制造到使用运行水平都发生了较大变化。为适应当前锅炉定期检验工作的需要,我们在广泛调研和充分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重新修订了《锅炉定期检验规则》。现将《锅炉定期检验规则》印发给你们。新规则自2001年1月1日起执行,届时,《在用锅炉定期检验规则》(劳锅字〔1988〕1号)和《锅炉运行状态检验规则(试行)》(劳锅字〔1992〕4号)废止。

各级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及各有关单位要组织有关人员学习和贯彻新规则。新规则执行中有何问题,请及时报告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

附件:锅炉定期检验规则(略)

附件2: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司关于印发“《锅炉定期检验规则》解释”的通知

(1999年9月16日  质技监锅字〔1999〕5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技术监督局、劳动(人事)厅(局):

关于读书的诗句范文第4篇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22课《古诗两首》中的第一首《冬夜读书示子聿》。

[教材简介]

宋宁宗庆元五年(1199年)冬日寒夜,北风呼啸,冷气逼人,诗人却浑然忘我,沉醉书房,啃读诗书。静寂的夜里,他抑制不住心头奔涌的情感,毅然挥就了八首《冬夜读书示子聿》的诗,满怀深情地告诉小儿子子聿做学问的道理。这首诗就是其中的第三首,短短的四句,读起来朗朗上口,且意境深远,余味无穷。

诗的前两句“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赞扬了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以及做学问的艰难。说明只有少年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竭尽全力地打好扎实基础,将来才能成就一番事业。陆游从古人做学问入手娓娓道来,使人倍感亲切清新,如沐春风。其中“无遗力”三个字,形容古人做学问勤奋用功、孜孜不倦的程度,既生动又形象。第二句阐述了做学问应当持之以恒的道理,同时也强调“少壮工夫”的重要性。他语重心长地告诫儿子,趁着年少精力旺盛,抓住美好时光奋力拼搏,莫让青春年华付诸东流。否则只能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言切切,情深深。

诗的后两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特别强调了做学问的功夫要下在哪里,这是做学问的诀窍。书本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能否符合此时此地的情况,还有待实践去检验。只有经过亲身实践,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实际本领。诗人从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的关系着笔,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凸显其不凡的真知灼见。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目标预设]

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借助注释理解《冬夜读书示子聿》的内涵,讲出具体的事例体现自己的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古诗文字的精练,领悟知识和实践的关系,懂得不断读书、不断实践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背诵,感悟《冬夜读书示子聿》蕴涵的道理,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

难点:领悟知识和实践的关系,明确实践的重要性。

[设计理念]

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在教学这首诗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借助注释理解品味诗句的大意,努力实现教师、学生与文本三者之间的平等对话,让学生在此过程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

语文阅读,“得之于老师课堂讲的占百分之三十,百分之七十得之于课外阅读。”所以在教学中,我还适时地引入到课外阅读中去,布置课外阅读的任务,使课堂教学效果得以延伸。

[设计思路]

《冬夜读书示子聿》寓理于诗。为了帮助学生读懂诗意,我采用了“适度延伸”的方法:如由“古人学问无遗力”,交流古人勤学的故事;由“纸上得来终觉浅”,联想到赵括《纸上谈兵》的故事等。

这首诗还在一个特点,就是比中明理。在教学中,我将利用这一特点,让学生领悟事理一是“少”与“老”的对比:古人读书不遗余力,十分刻苦,少壮时下了苦工夫,到老时方能有所成就,可见做学问多么艰辛不易;二是“知”与“行”形成对比:少壮时下苦工夫读书,固然可贵,但如果止于读书,到后来未必有成,要获得真“知”,关键在于“行”,必须亲自实践。

[教学过程]

(一)轻松谈话,引入课题。

1、在中国几千年文明史中,诞生了许许多多的爱国主义诗人,你知道那些?(自由畅谈自己所了解的爱国诗人)

2、关于陆游你知道多少?(联系第四课学过的《示儿》来谈陆游,感受他的爱国情怀。陆游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洋溢着爱国热情的诗,今存九千多首,荣登中国古代诗人诗作数量之最。)你还背过哪些陆游的诗句?

3、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陆游的一首诗——《冬夜读书示子聿》,题目中有个生字,指“聿”,是哪些字的一部分?该读什么音?子聿是陆游的小儿子。

引导讨论:诗题中心词是什么?“冬夜”点明了什么?“读书”则交代了当时的环境。“示”可作什么理解?他在读书时会把什么感受来告知儿子,教育儿子呢?下面看诗的内容。

(二)适度拓展,理解诗句。

1、反复诵读。

采用教师范读,指名读,小组读,同桌互读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熟读古诗。

2、自主学习。

(投影出示关键词语的注释,学生借助注释)

“学问”,指读书学习,有做学问的意思;

“无遗力”,用出全部力量,一点也不保留;

“始”,才;

“终”,到底、毕竟的意思;

“绝”,表示程度,极、最的意思;

“绝知”,深入、透彻地理解;

“躬”,亲自;

“躬行”,亲自实践。

3、畅谈感悟。

从陆游的这首诗你读懂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入相应的诗句)

4、拓展理解。

第一句:指名学生背出第一句,由“无遗力”引出成语“不遗余力”,引出古人学习十分刻苦。交流描写古人学习勤奋的成语。(悬梁刺股、囊萤映雪、凿壁借光、十载寒窗、闻鸡起舞、通宵达旦、夜以继日、囊萤映雪……)综合学生的发言,激励他们简单讲一讲这些成语背后的故事,让学生切实体会古人读书做学问真是不遗余力、孜孜不倦。

第二句:指名学生背出第二句,由“少壮”到“老”引出学习需要“持之以恒”,只有这样才能有所成就,否则只能“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第三句:背出第三句,理解“纸上”、“浅”,由“纸上”联系“纸上谈兵”中的赵括为什么兵败如山倒?再说出这句诗的大意。第四句:指名背出第四句,理解“绝”“躬”再说出句意。5、创意表演。

表演要领点拨:陆游为什么要说这番话,是怎样说这番话的,子聿听完后会说些什么? (同桌互练,注意人物语气和态度,以此加深对诗句内容的理解。)

(三)运用对比,感悟道理。

1、抓“少”与“老”,体会学习要孜孜不倦。

“少壮工夫老始成”要使年老的时候有所成就,年少时候我们应该怎样无遗力的学习?(结合古人的学习,来谈今天的学习)

可结合“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等诗句来感悟,将短短的七个字读厚起来,随之学生的体验也就深刻起来。

2、悟“知”与“行”,明白读书学习要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结合刚才“纸上谈兵”的故事,接着让学生谈谈感受:赵括如此精通兵法,为什么会打败仗?引导学生认识到读书学习必须与实践相结合,从书本上学到的东西一定要通过实践才能变成真正的学问。

3、从“古诗”到“生活”,进一步明理。

结合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或背诵这首诗。

学了这首诗,你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引导从教师、医生等各行各业的人身上总结得出: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四)课外延伸,加强阅读。

1、陆游的诗作很多,课后搜集几首,读一读,试着把它背下来。

(推荐阅读:《题庐陵萧彦毓秀才诗卷后》、《书愤》)

2、搜集陆游的资料,制作“诗人卡片”。

关于读书的诗句范文第5篇

一、以趣促思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思维的“启发剂”是学生学习和发展思维能力的巨大推动力。它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向活跃状态。课堂中老师可以以引人入胜的故事、意犹未尽的寓言、脍炙人口的诗歌、言简意赅的歇后语、饶有情趣的民谣、美妙动听的音乐、启迪智慧的谜语、扣人心弦的悬念、幽默动人的漫画等等来激趣、引趣、索趣,不仅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还会激发学生积极进行思维。

例如:在讲《黄河》这节内容时,开头我就引用了李白的诗句“君不见,黄河之不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我刚一开口,学生马上就随着我一起念起来。师生之间一下子就产生了共鸣,产生了互动。学生顿时精神振奋、情绪高涨、跃跃欲试,随着老师的讲解,积极思考起来。

二、以思质疑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思维和其他的功能一样,用进废退,越思考越深刻,越思考越灵活,越思考越能发现问题,产生疑问,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课堂教学不仅应是传授知识的过程,而且还应是产生疑问、辨别正误、探索科学的过程。因此就需要老师在教学中积极创设启迪情境,引发学生的思维活力,来以思质疑。

《黄河》这节课由于李白诗句的调动,学生进入状态,他们突然发现这一流传千古的诗句,在理论上却有点说不通,并由此产生了这样的疑问:“黄河之水真的是天上流下来的吗?既然奔流到海不复回,又为什么日夜奔流不息,总也流不完吧?”这一发现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愈发增加了学生的兴趣,他们越发干劲十足,思维也更加积极活跃了。

三、以疑激创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学者会要会疑”“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疑是学生求知的需要,是思维的开端,是创新的基础。不怀疑不能见真理。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应热情鼓励学生解放思想,读书时大胆怀疑,科学释疑,提出自己的见解,展开讨论。哪怕学生的想法只是错误的瞎想,哪怕学生的问题提得并不深刻,也要加倍爱护,加倍珍惜,因为“想”的过程比“结果”要珍贵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