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计算机二级公共基础知识

计算机二级公共基础知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计算机二级公共基础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计算机二级公共基础知识

计算机二级公共基础知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等级考试;Visual Basic;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3-0049-02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National Computer Rank Examination,简称NCRE)是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面向社会,用于考察应试人员计算机应用知识与技能的全国性计算机水平考试。该考试采用全国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的形式,共设四个级别,其中Visual Basic(简称VB)语言程序设计是二级中的一个考试科目。VB是由Microsoft公司开发的包含协助开发环境的事件驱动编程语言。由于其功能强大且易于掌握,深受人们的青睐,也使得二级VB培训和考试的人数呈逐年递增的趋势。作为一名高校计算机教学工作者,如何提高VB教学质量,保证学生二级VB考试的通过率,是值得认真研究的课题,作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提出了二级VB考试课程的教学方法。

一、深入了解考试政策,熟悉考试体系变化

为进一步适应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教育部考试中心不断调整考试体系。近两年来,对于二级VB考试变动较大的方面主要有二个:(1)2013年下半年起,停用2007年版考试大纲,启用2013年版考试大纲,并采用无纸化的上机操作考试方式,取代之前的笔答和上机操作相结合的考试方式,考试时间变为120分钟;(2)从2014年起,每年开考次数由原来的两次(3、9月份)增加为三次(3、9、12月份),今年12月份为首次试点考试。

二、认真研究考试大纲,掌握试题构成形式

NCRE是标准参照性考试。为科学、合理的制定二级VB考试标准,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专家对VB课程内容设置进行了认真研究,从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组织编写和修订了考试大纲,规定了课程学习及考试的内容与范围,使考试标准更加规范、具体和明确。教师应该认真研究考试大纲,正确把握考试方向。在组织实施教学的整个过程中,以考试大纲为主线,努力做到“依纲定教,依纲定学,依纲备考”。二级VB考试内容包含公共基础知识和VB语言程序设计两个部分,考试题型为选择题(40分)和上机操作题(60分),试题在安装有Windows 7简体中文版考试环境下的计算机上作答。其中选择题包括:公共基础知识10题(10分)、VB基础知识及应用(侧重基础理论)10题(10分)、VB基础知识及应用(侧重应用)20题(20分);上机操作题则包括:基本操作题2题(18分)、简单应用题2题(24分)和综合应用题1题(18分)。考试满分为100分,总分达到60分及以上,可以获得合格证书。考试总体难度不高,知识点分布比较均匀,对基础知识的考察比较全面,标准控件、控制结构、数组、过程、文件等知识以及一些基本的算法都会作为考试知识点。

三、紧扣课程考试大纲,系统讲授教材内容

考试指定教材是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紧扣二级VB考试大纲组织专家编写与审定、高等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的《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教程――公共基础知识(2013年版)》和《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教程――Visual Basic语言程序设计(2013年版)》。其中《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教程――公共基础知识(2013年版)》全书共分为4章,主要内容包括:数据结构和算法、程序设计基础、软件工程基础、数据库设计基础。《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教程――Visual Basic语言程序设计(2013年版)》全书共分为15章,主要内容包括:VB程序开发环境、对象和事件驱动的概念、常用内部函数和表达式、数据输入输出、常用标准控件、基本控制结构、数组、过程调用、键盘和鼠标事件过程、菜单程序设计、对话框程序设计、多窗体程序设计、文件处理等。针对初学者,教材在结构和内容的编排上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并注重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教师应该紧扣考试大纲,系统的讲授教材内容,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握各章节的重点和难点,消化每一个知识点。引导学生要正确处理重点内容和一般内容之间的关系。课程内容有重点和一般之分,但考试内容是全面的,因此不能只抓重点内容而忽略一般内容,重点内容和一般内容是相互联系的,知道了一般内容有助于对重点内容的理解,抓住了重点内容可以促进对一般内容的掌握。

四、重视实践操作环节,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VB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实践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操作能力。二级VB考试上机操作题分值占整个试卷分值的60%,如果没有熟练掌握编写程序的能力以及运行、调试程序的技巧,则很难通过考试。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遵循只有理清解题思路才能读懂程序进而设计程序的原则,通过对大量典型操作题的设计演示,以及在指导学生程序设计的过程中,让学生逐步领会编程的要领:理清思路、画出总体流程、逐步细化求精。经常帮助学生排除编写程序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运行、调试程序过程中遇到的错误现象,总结解决方法,并就调试技巧进行针对性讲解,以便于学生熟练掌握编程能力及运行、调试程序的技巧。应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培养学生学习VB的热情,让学生意识到VB语言在编程领域方面的实用价值,积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通过正确的学习方法自学课程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五、仔细梳理考试知识点,强化考前复习

教材上所有章节知识讲授完毕后,依据考试大纲中的考试内容部分,将考试涉及到的全部知识点逐章进行梳理。书上每章后的习题融汇了各章的知识点(包括重点和难点),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对于习题中的编程题要求学生事先在自己大脑中理清程序设计的思路和方法,然后上机编写、运行、调试,这样收获会很大。要留出足够的时间强化考前复习,认真分析教材中附录二的考试样题以及附录三的往年考试试卷,给学生讲解疑难点,还要经常组织师生交流,加强互动,了解学生的备考情况,进而有针对性的开展专项复习。

计算机二级公共基础知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考一体化

信息时代要求大学生应该具备更高的信息素质,因此很多在校大学生通过努力学习计算机知识,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以此证明自己的计算机水平和能力。这就给计算机基础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新时代的大学计算机教育应该被赋予新的内涵。

1、等级考试简介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以下简称等级考试)是由教育部考试中心主办,面向社会,考查应试人员计算机应用知识与技能的全国性计算机水平考试体系。考试内容根据社会不同部门应用计算机的不同程度和需要,国内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情况以及中国计算机教育、教学和普及的现状而定;它以应用能力为主,划分等级,分别考核,为人员择业、人才流动提供其计算机应用知识与能力水平的证明。因此,很多高校的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为了证明自己,都踊跃报名参加这个考试。

2、当前现状及存在问题

河南大学计算中心开设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一共有两个学期,安排在大一学年。上学期,文理科学生都学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下学期理科学生学习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文科生学习ACCESS程序设计。这样,在一年之后,所有的学生都至少能参加等级考试的二级VB或是二级ACCESS。然而现在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不能将等级考试与基础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很多学生在上完本校课程之后还得另外去上等级考试的补习班,造成时间、金钱与精力上的浪费。

3、计算机基础教学与等级考试内容有机结合

基于上述情况,我们尝试用“教、学、考”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把“教、学、考”有机地结合起来,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和提高。这样既能有效地完成应有的教学任务、满足学校的教学要求,又能帮助学生实现知识、能力和人格结构的整体优化,用“通过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这样一个硬性指标来证明自己的计算机能力与水平。

在教学实践中,通过调整教学方案,改变教学模式,达到基础教学与等级考试双赢的教学目标。下面我们以二级ACCESS为例,来分析如何实施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

3.1 以考促学

对二级ACCESS而言,等级考试分为笔试和机试两部分。笔试(100分)有70分是ACCESS的内容,另外30分是公共基础知识的内容;机试部分是3道上机操作题,分别为基础操作题、简单应用题和综合应用题。为了能使学生花费更少的时间来学习计算机基础和等级考试两方面的内容,我们分别采取了以下措施。

1)将等级考试的内容融入到基础教学中去。

①计算机基础知识、ACCESS程序设计与公共基础知识相联系。在笔试中,很多学生因为没有专门学过等级考试的公共基础知识内容,所以笔试成绩较差。其实我们在学习上述两门课时能将等级考试的很多内容加进来,比如在讲ACCESS程序设计时融入等级考试中的程序设计基础和数据库设计基础;在讲程序前一定会涉及数据结构与算法的内容;在做ACCESS小型数据库系统时可以穿插一些软件工程的基础知识。学校要求学生设计并实现一个小型的教学管理系统,由此可延伸到如何来定义和开发大的软件工程。这样就能把公共基础知识的内容学下来,学生再通过阅读、理解和记忆,就可以顺利通过笔试这道关。

②真题与例题相结合。在机试中,ACCESS的很多等级考试真题都可成为很好的课堂例题。在学生学完了基本的教学内容后,可以讲解一些等级考试中比较典型的真题。例如在讲数据表的操作时加入一些设置字段属性、主键、表间关系的真题;在讲查询时可引入如自联接、左右联接等较难或课本上未见过的题型;在讲窗体时可以将查询与窗体中数据的衔接、主子窗体中主窗体如何引用子窗体中控件的数据等问题重点讲解;在讲报表时着重说明如何从非数据源表中找到相关字段值并显示出来。通过这些问题的学习与掌握,学生不仅能更深层次地理解课本上的内容,而且还能对等级考试真题的广度与难度有所认识和把握,从而更好地为等级考试作准备。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其终身学习的能力。

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我们一直强调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要“给学生一杆枪,而不是给他一头猎物”,这样他就能自己主动去学习,通过不断努力来逐步提高。讲解典型例题后,引导学生在遇到同类型的题目时如何能够举一反三,灵活应用已学知识去解决问题。另外,由于有了“要通过等级考试”这样一个目标,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兴趣和愿望,也就使学生真正有了学习动力。同时,因为计算机科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所以教会了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之后,他们就能利用自己掌握的基础概念和基本方法,快速掌握同类软件的使用方法,从而达到终身学习的目的。

3)给予学生良好的实践教育,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引导其全面发展。

计算机基础教育带有很强的工具性和应用性,而且是一门理论和实践密切联系的课程。通过加强上机实践,进一步提高学习兴趣,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的知识与技能。我们将上机实践分为3个层次:①上机实验课本上的例题和课后习题,掌握ACCESS的基本操作;②根据课程要求开发一个小型的教学管理系统,理解并掌握数据库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开发过程;③上机练习往年等级考试真题,进一步掌握更难更广的等级考试上机题目。这样由浅入深地引导,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个性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也能更好地完善这种实践创新教学机制。

3.2 以学促考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只要跟着教师认真地学习,再加上自主学习和不断实践,大多数学生基本能学好教材内容和等级考试的相关内容,而“学好”的结果是能“考好”。不管每年的笔试和机试题目如何变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都是一样的。学生有了学习过程中培养出来的各种能力,在考试中从容面对,认真仔细思考和解答,就能考出自己的真实水平,从而达到以学促考的目标,并取得笔试和机试双过关的好成绩。

3.3 以考促教、以学促教

通过将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与等级考试研究有机结合,教师和学生能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教师通过研究等级考试真题,来把握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从而更有利于在教学过程中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对简单问题不详讲,而对重点难点问题可以多花费些时间和精力细讲、深讲。以此为契机,教师也可以对每年的题目变化、经典考题等内容有所研究和体会,同时激发自身进行教学改革。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以考促教”。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会不断发现和提出新问题,由此要求教师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不断充实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从整体上提高教学质量,实施知识教育基础上的素质教育,适应时展的需要,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以学促教”。

计算机二级公共基础知识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Visual FoxPro 6.0简称VFP,是Microsoft公司推出的数据库开发软件,用它来开发数据库,既简单又方便。目前众多学校都开有这门数据库设计课程。本文论述了如何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最终使得学生既掌握了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概念,又顺利通过全国计算机等级二级考试。

0 引言

多年来,众多高校在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同时,会开设一门语言课程。而Visual FoxPro是众多财经、经管类学科必修的语言课程。我校在汽车运用系的小专业高等级公路维护与管理专业率先开设了《Visual foxpro数据库》课程。此门课程我们采用上机实践与课堂教学两方面的结合,使得学生迅速掌握数据库开发的相关知识,对于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与开发有了更深层次的掌握。从2009年我们在VFP的课堂教学中引入一系列的改革,最重要的改革就是引入全国计算机等级二级考试大纲的内容。重新编制了既有利于学生真正掌握VFP这种数据库设计语言,又能顺利通过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的教学大纲。通过大胆的实践与改革,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从这个专业的考试情况来看2010年3月的考试报考人数45人,通过20人;2010年9月的考试报考人数为54人,通过47人;通过率逐年上升。从这一方面反映我校的《Visual foxpro数据库》课堂教学与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的结合还是比较成功的。以下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经验与大家探讨。

1 教学方法

1.1 紧扣计算机等级考试大纲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大纲明确规定:二级考试由“二级公共基础知识”和“程序设计”两大部分组成,主要测试考生对该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所学理论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2 教学过程的取舍

1.2.1 教材章节内容 VFP整本书有一定的连贯性,第一章主要讲述了数据库的基本概念,部分内容与公共基础数上的内容重合;二章讲述了程序设计语言基本的命令,语句;三章主要讲述了VFP数据库的基本操作,比如建数据库,建表,建索引等;四章是本书的重点与难点SQL语句;第五章讲述了查询与视图的基本操作;第六章上机的重点难点、表单;第七章菜单的设计;第八章报表的设计;第九章连编可执行程序文件。

1.2.2 框架教学法 我们在教学的时候要针对学生的层次,对章节内容的把握进行调整。先让学生对VFP有一个整体的了解。知道他们要学习的数据库语言能做什么。比如可以举一个大家都熟悉的Word软件作为例子。让大家知道什么是菜单,什么表单。原来每个按钮下面都有代码。要学习这些代码我们又必须学习好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命令。这样学生在学习第二章枯燥的命令时,不会觉得是在背英语单词。或者认为自己英语比较差,而自行放弃学习。

1.2.3 重难点突出 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学习公共基础知识,让学生对计算机整体理论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比如算法、软件工程、数据库设计、操作系统等概念。其次要加大第四章SQL语言的理论学习,同时进行必要的题库练习。通过上机编写SQL语句来检验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SQL语句。第五章查询与视图是上机考试的重点,学生也容易得分,所以这章的讲解必须要求全体学生都要掌握。第六章菜单设计在上机的考试中也经常出现,一般以两种形式出现,第一道基本操作和第三道综合应用。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分类整理出常考的三种菜单。第一种下拉菜单,第二中顶层表单,第三种快捷菜单。尤其是顶层表单,一定要让学生注意设置常规选项,勾选顶层表单选项。并且在表单的属性中选择Showwindows属性为2设置为顶层表单,然后再分别设置表单的init和distory 事件代码。

2 考试技巧

2.1 分析真题 “真题就是一切”。要认真反复的做真题。将错误的知识点归纳整理,防止下次犯错误。不要练习过多的模拟题,因为模拟题通常都难于真题,并且知识点在试卷上分布不均匀,造成学生不必要的思想负担。

选择题为单选题,每道题的分值为2分。试题覆盖面广,这就需要考生学会放弃,即不确定的题目不要在上面花费太多的时间,应该在此题上做上标记,立即转移注意力,作答其他题目。最后有空余的时间再回过头来仔细考虑此题。

考生在作答选择题时可以使用一些答题方法,以提高答题准确率。

2.1.1 排除法 在二级的选择题中,有很多题是可以直接用排除法的。比如问以下哪个结果为逻辑针。当你看到题目选项中有AT()函数时,应该首先排除掉。因为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多次讲到AT()函数的结果为数值型。

2.1.2 猜蒙选取 如果对于SQL语句的题确实不知道答案,可以根据自己的感觉选出一个,一般最长的语句80%为正确选项。但一定要结合排除法,排除掉明显错误的关键字,比如SELECT FROM,将FROM写成了FORM,或者WHERE写成了WHILE等等。

填空题每道题的分值也为2分。一般难度较大,特别是公共基础知识部分的考题。近年来不再是早期的死记宁背就可以答对的,现在要求对知识要真正理解。即便是有概念填空题,也是比较偏的。每年的填空题中SQL部分的试题还是较为简单的,主要考察DISTINCT、INSERT INTO…VALUES、INTOTABLE/DBF、TO FILE等。所以大家要记住这些常用的命令单词。对于偏的填空题可以果断的放弃掉,把时间留给选择题部分。

2.2 理论考试综合应试分析。注意审题,先分析,后下笔。不要被选择题的表面文字迷惑,不要急于作答,先在脑海里形成知识框架。比如如果考到SQL得增加字段,修改字段有效性规则等这方面的题。首先想到书本上所讲的三种格式,属于格式一:增加字段,还是格式二:修改字段有效性规则,还是格式三:删除字段或者修改字段名。只有分析对了,才能笔下生花。

2.3上机题库。全真模拟考试的是非常重要的,能让我们身临其境地感受考试。

2.3.1 上机题型。基本操作(30分两小题):考核重点一般集中在:数据库的建立、表的建立、索引、简单的SQL语句、简单的菜单设计等。

简单应用(40分两小题):考核重点一般集中在:查询与视图、SQL语句的INSERT语句、UPDATE、ALTER TABLE语句以及常见的表单设计。

综合应用(30分一小题):考核重点一般集中在:菜单设计、表单设计、SQL语句综合以及程序设计。综合应用做起来的确比较有难度。

2.3.2 上机试题分析与经验:上机试题综合性强、难度较大。上机考试要求考生具有综合运用基础知识进行实际操作的能力,重点考察考生的程序编写能力和基本操作能力。总结以下两点供考生在复习和考试时借鉴:①在考前,一定要多做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模拟软件上面的题库。如果时间不允许,至少也应做完前30套题,并且认真分析考点、知识点。重复做,反复做。当你做的上机达到套题一定量时就会产生质的变化。你会感觉题库里的题基本上考点都一样。②对于上机考试的练习题库,可以采用两种方式做。如果基础好,可以采用按顺序做套题总结的方式,一套一套过,并将考点总结成文字性的东西。如果基础较差,那么可以先做完每一套题的基本操作和简单应用这70分题,只要认真做完套题的这部分,你再次回到以前觉得很难的综合应用题时,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考生一定要在熟记基本知识点的基础上,加强上机训练,从历年试题中寻找解题技巧,理清解题思路,将菜单设计、表单设计、数据库建立等反复练习。

3 结语

要想让学生真正掌握这门数据库设计语言,还需要教师下功夫钻研教法,既要让学生顺利通过全国计算机等级二级考试,又要让学生真正掌握数据库设计的方法,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其他数据库软件打好基础。这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参考文献:

计算机二级公共基础知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信息化进程;计算机公共课;分类教学;网络教学平台;无纸化上机考试

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社会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迅速提高的形势下,如何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内容体系、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手段进行改革与实施,如何对课程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及如何对教学信息化进行有效建设,是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必须解决的问题。

1研究背景

自计算机基础教学进入高等学校各学科本科教学以来,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公共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已基本成型。其一,公共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研究逐步深入,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材建设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果,形成以计算机基础为第一级教学内容,程序设计基础(包括数据库应用等)作为应用提高的第二级教学内容,实行一级必修、二级分类教学的基本教学模式[1]。其二,教材与教学研究也逐步深化,产生了一系列可供选择的教材,形成了多种成熟的教学方法。

在当前社会高度信息化的环境下,我们的教学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应随着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而相应提高,但当前很多高校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上并没有意识到这点。例如,各学校都设置了不同的专业,但是并没有针对不同专业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及课程设置。由于不同专业学生对计算机知识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差异很大,如果都按“一级必修,二级分类”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那么第一学期所有专业的学生都上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到第二学期,理工类专业的学生上VB或C语言程序设计类课程,文经语言类等专业的学生上数据库应用类课程。

从我校多年按这一教学模式开展教学的情况来看,与计算机应用联系较密切专业(如机电、建筑、化工、电信、数理类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教学取得良好成果,但与计算机知识与应用联系较少专业(如文、法、语言、艺设类等)的学生学习起来就很吃力,虽经努力,但收效甚微。有的学生从第一学期学学计算机基础就感到很大的压力,第二学期开始学习程序设计类课程,从一开始就抱着放弃的念头,到了期末考试,每次都有一大批学生达不到考核要求。这就使得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达不到“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相关的软硬件技术,以及利用计算机解决本专业领域中问题的能力”这一教学目标。

近年来,在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和高等教育大众化办学理念成为主流的态势下,大多数高等学校在各学科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和执行中采用了外延发展优先的教学模式[2]。专业课程开设门数较多,交叉学科、素质教育类课程门数增加较多,由于受课程学时数总量及学分数的限制,许多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时数一减再减,使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受到一定冲击。因此,在面对课时少、教学任务重、不同专业对计算机知识及应用能力的要求不同的情况下,怎样使计算机公共课程教学适应信息化进程,实现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目标,将是一个新的研究课题。

2改革措施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集知识性、技能性与应用性为一体的课程,它立足于实践,要求学生在学习知识中动手,在实践过程中巩固知识。我们改革的理念是:从高素质的应用人才培养要求出发,构建完整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把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放在首要位置,让学生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以适应信息化进程中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掌握相关的计算机技能与应用能力,顺利通过计算机二级考试,为今后的就业和从事专业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根据这一理念,结合当前我校现有的教学设备以及校园网络,我们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和考核方式等方面都作了较大改革,并收到了明显效果。

2.1实行“分类教学”的教学内容改革

我校是一所综合性的本科院校,专业设置一应俱全。考虑到不同专业学生对计算机应用需求的差异,并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文科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提出的“大学计算机教学基本要求(2008版)”对不同专业计算机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精神,在充分调研和论证分析的基础上,并结合我校专业设置的特点,我们按不同专业对计算机应用技术的需求,对大学计算机基础和程序设计语言类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分类教学。

我们采取的具体方法如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按理工类、经管类、文法语言类三个专业类别分为大学计算机基础A、大学计算机基础B、大学计算机基础C,每个类别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都有不同侧重点。分类充分考虑到学生现有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差异以及信息化进程中社会对不同专业毕业生计算机能力的要求。例如,理工类侧重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网络基础及应用、网页设计、程序设计基础、工具软件应用等内容;经管类侧重Windows 操作系统、Office操作与应用、Internet应用、数据库基础等内容。在第二学期的程序设计语言类课程中,同样按理工类、经管类和文法语言类,分为C语言程序设计、VFP数据库程序设计和办公软件高级应用三门课程,每门课程的教学内容都与第一学期的大学计算机基础相衔接。

这一改革使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完全与专业实际相结合,使教学目标和学习目的更加明确,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较以前有了较大提高。例如,文法语言类专业的程序设计语言类课程由原来的VFP数据库程序设计改为办公软件高级应用,既能使教学内容与专业知识更贴近,又减轻了文科学生学习枯燥程序设计课程的压力。其次,由于将计算机基础和程序设计类课程合为一体,使程序设计课程中的基础知识内容移到第一学期学习,不论是理工类或是经管类专业,第二学期都可以将更多的课时用于学生程序设计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上。文法语言类专业学生可在第一学期Office操作和应用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和提高,全面掌握本专业所需的办公软件技术。

这一改革还为学生通过计算机二级考试创造了有利条件。在今年上半年省计算机二级考试中,我校文法语言类专业2009级学生全部自愿报名参加“Office高级应用”二级考试,通过率超过70%,有的班级甚至达到90%,取得了我校参加计算机二级考试以来的最好成绩。

2.2实行多环节、立体化、开放式的信息化教学模式改革

随着社会信息化不断向纵深发展,各行各业的信息化进程不断加速。电子商务、电子政务、数字化校园、数字化图书馆等已向我们走来。以网络为主,利用网络获取信息、交流信息、整合信息,已成为现代社会一种最基本的技能。所以,计算机公共课的教学应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信息资源空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学习能力。根据这一理念,我们创建了计算机公共课程群网络教学平台,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网络资源,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的核心是资源建设。我们充分发挥计算机公共课教师的主观能动性,经近一年多的努力,建成了包括教学资源、教学互动、学习与辅导、等级考试和资料下载为主要内容的计算机公共课教学网站。其中,“教学资源”包括课程教学文档(含教学大纲、实验大纲、授课计划)、多媒体教学课件、电子教材、上机实验指导、教学案例等;“教学互动”包括网上答疑、师生网上交流、作业的布置、提交与批改等;“学习与辅导”包括学习方法介绍(各章学习要点、重点难点、典型题分析与解答)、练习与解题指导(练习题、综合题、模拟题及解题提示等);“等级考试”包括计算机等级考试大纲、等级考试相关信息、等级考试模拟题及参考答案、等级考试真题及参考答案、考试经验交流等;“资料下载”包括工具软件、参考资料、相关数据及表格等资料的下载,以及课程教学相关内容的外部链接。

利用这一网络教学平台,教师可以重新整合教学内容,以更加新颖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组织教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获取相关的课程信息,如在课堂上没听懂,学生可在课后登录该网络平台,进一步查找并反复学习相关内容,也可通过交流板与教师网上交流;对作业和实验操作中不懂的内容,学生可以通过查阅“学习与辅导”栏目中的相关内容将它消化;需要进一步加深和提高的学生,可以通过“参考资料”或“外部链接”去网上查阅相关知识,以获取更多的信息。

所以,在当前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化资源,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网站的建成及应用,打破了教师和学生互动学习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为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和协同学习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的教学平台,并实现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学习和交流。网站也扩充了课堂教学的区域和界限,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与教师保持互动,使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得到解决,是对课堂教学的很好补充。

这一教学模式既充分利用了网络信息化资源,又强化了教学内容,培养了学生的应用能力、自觉学习和自主学习的精神,深受教师和学生的欢迎。

2.3实行“互动”式理论教学方法和“案例”式实验教学方法改革

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潜能,并促进信息化进程,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理论课教学中,我们针对核心内容和难点问题,首先组织教师设计相关题目,用于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展开讨论。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又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授“计算机系统组成”这一内容时,向学生提出“组装一台个人电脑规划”的要求,要求学生列出各种器件的性能、参数、价格及用途、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在交互式的教学与讨论中,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了教学内容。

实验教学是计算机基础教学的主要环节,也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实验内容的选取直接影响到实验效果。我校的实验内容以自编的实验指导书为主,并以案例的形式提出,每个实验都与一个实际应用问题相联系,有具体的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操作提示、实验总结等,学生根据实验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验。先完成实验内容的学生将获得展示实验结果的机会,既使自身得到了锻炼,又为其他学生作了示范,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除实验指导书提供的实验外,计算机基础教学网站和计算机基础教学CAI系统上还有丰富的扩展和提高实验,供学生选做。

2.4实行“无纸化上机考试”的考核方式改革

考试是高等教育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是稳定教学秩序、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也是评价教学得失和教学工作信息反馈的重要手段。传统的课程考试往往是教师授课、教师命题考试、教师阅卷,人为因素较多。而计算机公共课程面向全校学生授课,如果还采用传统的考试方法,会因为试题难易程度不同和一些人为因素,使评分不够客观和科学。其次,计算机公共课还具有操作性较强的特点,单凭理论考试还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所以,从2006年开始,我们先后对大学计算机基础、VFP数据库系统、C语言程序设计这三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考试进行了改革。结合当前的信息化水平,我们采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开发了全新的无纸化上机考试,并收到了良好效果。

为实现以上目标,我们做了以下工作。

1) 研制了切实可行的三门基础课程的上机考试系统,保证了上机考试的顺利进行。

2) 严格按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创建科学、合理、全面的上机考试题库,考试题型既有理论又有实际操作,并突出对实际操作的检测,考核知识点可根据考试要求进行设定或调整,考核点涵盖教学大纲的全部内容,并逐步与省计算机二级考试相接轨。

3) 制作了严密、灵活的评分系统,保证考试成绩严肃、公正、公平、正确。

4) 创建了各门课程与考试题库相对应的模拟考试题库,供学生考前复习和练习。

考试系统还具有开放式的试题库导入和更新功

能,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的调整随时方便地更新或扩充试题库的内容。考试还不受考生人数限制,只要服务器和计算机能满足要求,几千人可以同场考试。考生登录考试系统后,通过随机抽题(也可事先设置为分组随机抽题)产生试卷,可实现同一场相邻两人或前后场之间题目互不相同,保证了考试的公平与公正。

无纸化考试系统的采用适应了信息化进程,更加速了教学信息化进程。考试方式的改革,使计算机公共课程的教学真正实现了教考分离,达到了对学生计算机实际操作及应用能力考核的目的,使我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与改革迈上了新的台阶。

3结语

信息化进程中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化技术,建设好对学生和教师有用的教学资源等问题,是今后课程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3]。尽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任重道远,但我们将一如既往,尽我们的力量,作出我们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赵致琢. 公共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新构想[J]. 学术问题研究,2006(12):44-49.

[2] 李勇帆. 基于自主创新学习能力培养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 计算机教育,2009(12):68-70.

[3] 丁照宇.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资料建设[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5(3):81-83.

Teaching Reform of Computer Elementary Curriculum in Information Process

YE Peisong, CHEN Baoming

(College of Mathematics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Jiaxing University, Jiaxing 314001, China)

计算机二级公共基础知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等级考试 计算机基础 教学改革

1 引言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在信息技术教育活动中承载着极其重要的功能和职责,在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技术与方法,以及利用计算机解决专业领域中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专业培养方案设置上,各专业都极为重视大学计算机在学生专业能力培养和专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NCRE)紧密结合信息技术和社会发展需求,成为考察应试人员计算机应用知识与技能的全国性计算机水平考试体系,同时也为企业对应聘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考察提供了一个较好的依据。因此,我们应该充分把计算机等级考试和计算机基础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切实提高学生有效利用计算机解决专业问题的实践能力。

2 国内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1)教学体系僵化,培养方案滞后。当前,各高校在计算机教育中采用统一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培养方案滞后,不能满足各专业在计算机方面的特殊需要,培养的人才也不适应现代生产对不同类型人才的需要。

(2)教学内容不能很好地适应信息时代的需求。随着计算机业和网络的发展迅速,各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却多年不变,教学内容滞后于知识的更新,已不能很好地适应信息时代的需求。

(3)重视理论教育,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目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高校的教育主要方式都放在了基础理论教学,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现象比较严重,导致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弱化,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3 以等级考试为导向,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措施

(1)调整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与等级考试无缝对接。传统课程教学大纲,以计算机基础公共类教材为依托,侧重基础理论教学,与等级考试结合性差。我们结合二级科目“MS Office 高级应用”的最新版考试大纲,对以前的课程教学大纲进行修改,将与对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实践操作的要求纳入其中,解决了教学大纲针对性较差的问题,改变了原来课程设置不同、教学自由度大、教学质量难以评测的弊端,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计算机基础教学。

(2)采用“考点+重点+难点”的教学方式。根据传统,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喜欢把教材重点与难点相结合,深入剖析教材的难点,学生完全理解掌握教材,从而能够通过考试。但要想让独立学院学生完全掌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显然是有一定难度的。而在教学中采用“围绕考点,从中发掘重点,进而带动难点”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有选择性地掌握教材中的考点和重点,提升教学效果。教师在深刻领会等级考试大纲、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将等级考试的要求融合在日常教学,增大实践教学学时比重,选择或设计综合性强的实践案例,重点讲解方法,强化技能和应用训练,帮助学生提高实践操作和综合应用能力。

(3)针对等级考试的特点,加强考试模拟实战。实践证明,要想获得高的考试通过率,对学生进行一定程度的考试模拟系统训练是必要的。特别是临近等级考试的前一到二周,模拟训练尤其有效。在每学期的教学计划中,都应安排不少于3周的二级专项辅导,让教师带领学生熟悉考试环境,强调重要操作步骤,使学生可以在真正考试时候发挥出正常水平,有效降低出现低级错误的概率。

(4)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搭建交互式教学平台。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含有大量的实践操作,计算机等级考试中的上机考试部分也是考试的重要部分。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局域网、传奇教室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搭建的教学平台中,教师可以及时地把电脑屏幕和每一步操作共享给每一个学生电脑,现场演示和解答,进行多媒体教学与互动。让学生作为主体充分参与,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5)量化教学质量评价,促进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我们以等级考试通过率作为任课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指标,既考查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使任课教师不断完善自我,也成为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动力。这使教师更加关注教学效果,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积极的参加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改革创新工作中去。

4 改革策略价值

以等级考试为导向,在构建计算机基础课程核心框架、整合教学内容、改革考核模式等方面,实施传授、学习、实践、考核等全过程教学改革,优化学习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以具体措施和可操作方案,为“课程与计算机等级考试相对接、以等级考试促进课程教学”改革思路,建立了长效机制。在示范应用、组织实施、机制建设等方面,创新性强,特色鲜明,成效显著,对于推进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有很好的示范作用和推广价值。

随着计算机等级考试的进一步改革,考试内容紧跟计算机技术发展的脚步,考查的知识覆盖范围越发广泛,这就要求我们更加正确认识计算机的教学规律,在改革创新中求发展,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有效地统筹规划计算机教学,科学处理好计算机基础教学与计算机等级考试二者的关系,做到既要保证通过等级考试,又能学到知识、锻炼能力,让学生双向全方位的发展。

5 结语

以等级考试为导向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方案,是通过对学生的特点、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等方面的研究,以及在教学的重点、难点、考点和考试系统探讨的基础上提出的,通过对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有效改革,使教学内容与相应计算机等级考试内容进行接轨,积极发挥等级考试的引导作用,在教师的多样化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全面提高计算机的应用能力,为以后各学科的学习打下基础,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多学科复合型、创新性人才。

参考文献:

[1] 尚蕾.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课群建设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03).

[2] 姬朝阳.基于NCRE导向的大学计算机公选课建设研究[J].许昌学院学报,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