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当时的月亮

当时的月亮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当时的月亮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当时的月亮范文第1篇

我有幸结识了我国著名的钢琴教育家郑大昕先生,并参观了他创办的“郑大昕钢琴艺术学校”。年逾古稀的郑大昕先生的谈吐温雅,从容不失激情,有种让人相信美好其实并不太难、太远的力量。在听完他的学生沈文裕(我国著名的钢琴演奏家)演奏的一段李斯特后,我此生第一次有了感官被音乐直面冲击的深刻性,这种深刻又被艺术的审美愉悦完全占领,我顿时明白那股从容的力量应该全部来自于音乐的熏陶与沉淀。

《礼记•乐记》说:“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旌,谓之乐。”这其实就是古代人们对音乐的解释,具体意思可以概括为声成文,谓之音。乐音是清音,不是凡响,由乐音构成乐曲,成为成功的音乐形象。但是我觉得这不仅仅是这样,细读这段文字,体会得更多的反而是一种修身养性的哲学意义。在中国的古代,孔子是个极爱音乐的人,也是最懂得音乐的人。《论语》上说他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但是孔子不只是欣赏音乐的形式美,他更重视音乐的内容的善。《论语》上有“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这善不只是表现在古代所谓圣人的德行事功里,也表现了音乐具体对于人的养生养性的一种升华。我们可以看到孔子这样重视音乐,了解音乐,他自己的生活也音乐化了。这就是生活里把条理、规律与活泼的生命情趣结合起来,就像音乐把音乐形式同情感内容结合起来那样,这难道不是现代社会中人们对养生的最基本也是最崇高的追求吗?

音乐是人类最亲密的东西,这门艺术可以备于人的一身,无待外求,所以在人群生活中发展得最早,在生活里的势力和影响也最大。音乐是神秘的,对人类自身有着难以估量的力量。它不仅使我们的肉体得以重建,也逐步地将我们拖离生存的困境以及情感的困境。我面前的这位郑老也正是如此,他说正是音乐的力量让他的生活游刃有余。正是在30余年的音乐之旅的熏染之下,郑老得以长期保持豁达愉悦的心境。这怎能是区区的几味药能达到的效果呢?

在人类生活及意识里音乐具有广泛影响,就如郑老是用琴键来寄寓他的最深难表的思想。当人的思想与音乐融合在一起,音乐也就具有了更为深刻的含义,它不再仅仅是独立于我们生活之外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更是我们个人情感的栖息地。现代人习惯于将很多难以排解的情感都寄托在音乐之中,从而使自己在音乐的世界里得到释放,这其实是很好的养生之法。养生之难莫过于养心,而音乐正是养心的一剂良药。所以,每天忙得心力交瘁的你,何不试试让自己的心灵在音乐中放飞片刻呢?

当时的月亮范文第2篇

记得前年,我和奶奶坐在葡萄架下谈话,她谈起了以前在部队发生的事。蓦的,我发觉月亮是那么漂亮,月亮蒙着一层薄纱,像是穿上了为它量身订做的衣服。

我问奶奶:“奶奶,你觉得月亮漂亮吗?”

奶奶回答:漂是漂亮,可你别看它漂亮,它可是个祸害!它有鼻子有眼,有嘴,快,我们别提了!

我没有把奶奶的话听进去,越看月亮越漂亮,对奶奶说:“奶奶,奶奶,你快看啊,月亮在动!”说着用手指了一下月亮。奶奶见状,立马把我的手拍下来,说:“你别指月亮,它要报仇的,你的舌头明天会长草,到时候看你怎么办!”

我晚上睡在床上,心里忐忑不安,老想着明天我的舌头,“糟,要长草,那该怎么办?”我边想边起床照镜子,看舌头长草了没,我那一晚上刷牙就刷了六次,为防止万一,我把舌头上的舌苔都刷干净了。我还想:如果我舌头上真的长草了,爸爸和妈妈还会爱我吗......

当时的月亮范文第3篇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与春节、端午、清明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是我国汉族和大部分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中秋节的来历也有人说是当时老百姓们为元朝的暴虐统治把杀靴子,灭元朝;八月十五家家齐动手的纸条放进月饼里互相传递!到了八月十五元朝 被老百姓们了.也许我们现在吃月饼是为了庆祝胜利的喜悦吧!也有人说中秋节是丰收的季节,是农民们体验享受丰收的喜悦与高兴吧!

因为秋季的七、八、九 三个月(指农历),八月居中,而八月的三十天中,又是十五居中,所以称之为中秋节。

月饼是团圆的象征.坡有诗写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清朝杨光辅写道:“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可见当时的月饼已经是具有一定意义的“饼”和“月”了。

当时的月亮范文第4篇

扬州是中国的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地处在江苏的中部,江淮平原南端,长江中下游。扬州城区至今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了,在扬州的范围有:郊区,广陵区,邗江区3个地区;高邮,江都,宝应,仪征。这么一个历史遗留下来的风水饱地,特色那一定是少不了,扬州的特色就有:包子,酱菜等等。那当然少不了月。扬州的月我认为是最好看的,尤其是在瘦西湖看月亮。马上就是中秋节了,那时的月亮是最圆的,如果把它倒影在五亭桥的那些洞下,那就有16个月亮倒影在水中,那种景色是多么美啊!

关于月亮的传说有很多,大多都是关于嫦娥的,有人说嫦娥奔月,有人说嫦娥下凡,还有人说吃了月饼之后就梦见嫦娥,这些一大堆的故事我小的时候听的很多,所以我说扬州的月亮是最好看的,决对不是吹牛。要不然很多人称扬州为月亮城呢?现在有很多的人用扬州月或月亮城做广告,现代的诗歌写扬州的里面总也要提到一个“月”字,好像突出月亮城之美,所以来到扬州旅游的游客都说;“扬州城真是名不虚传啊。”都在为这有着月亮城之称的扬州城而赞叹。

扬州,它不仅有月亮城的美称,而在月亮的基础上的烟花三月旅游节更是别有一翻风味,这个旅游节可是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前来扬州玩,差不多都是为了“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这首李白的千古绝诗而来,虽然有了诗句,但没有真才实料也不行所以,扬州本来就是一座风光秀美的风景城;有着知识和文话的文化城;有着千年博物的博物城。我记的有人说过,“淮海淮扬州。”这句话的意思是:扬州四界地方多水,水扬波以扬出了名。所以,这就是扬州的真才实料。从地图上看,扬州属于亚热带的气候地区,一的四季中,又是以春天的气候最好,景色最迷人的。烟花三月下扬州的“三月”是指农历,相当于一年中的四月。有资料表示说明:当时的扬州,平均气温为14。3摄试度,大地回春,各种各样的花都开了,这就是烟花,就在这是候,扬州的市花——琼花,伴随着扬州的市歌——茉莉花的音调下开放,那时的扬州有一种无与伦比的魅力。所以烟花三月旅游节才引来了那么多的游客,大家都异口同声,拍手叫好。

当时的月亮范文第5篇

在数千年悠久的华夏文明中,人们对不断变化的月亮的憧憬和向往仿佛一刻都未曾停止过。悲欢离合,喜怒哀乐,都仿佛与那阴晴圆缺着的月亮密切联系着,从古到今无数的诗人写下了关于月亮数不清的优美诗篇。而月亮圆缺的周期性变化是如何形成的呢?从古人的诗作中又能推断出什么样的自然规律?

生查子・元夕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这首小词书写了主人公在元夜观灯时引起的回忆和感想。上片中“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两句进一步交代了约会的具体时刻,蕴含着的月相知识是完全符合自然科学规律的,可见作者是通过客观、仔细观察后所作。“月上”指月亮从东边升起,刚到柳树梢头,离地平线不远,方位自然是东方了。“黄昏”表明太阳已从西边下山。月亮与太阳一东一西遥遥相对,正是望月初升的时候,此时日地月的空间位置关系恰好是地球在中间,日月在地球两侧,大致在一条直线上,被太阳照亮的月球的半个球恰好正对着地球,所以在地球上人们的眼中月亮是圆圆的,而月亮在天空的时间也正好日月完全错开,整个晚上都可以看见一轮满月在天空中东升西落,日期是农历的十五或十六。诗中已写明“元夜”,即正月十五,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首七绝,前两句意象密集: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造成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后两句意象疏朗:城、寺、船、钟声,是一种空灵旷远的意境。假若让我们去想象当时的情景,那么天空中的月亮会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来推断一下,当时僧寺有夜半敲钟的习惯,故诗人方有“夜半钟声”的描绘。夜半,又名子夜、中夜,这时“月落”意味着当时月亮出现在前半夜,子夜时月落,而后半夜无月。那么此时一定是日地月三者连线呈直角位置关系,被太阳照亮的月面只有一半朝向地球,所以地球上的人们眼中月相为月面朝西的半圆,即上弦月。随着地球的自转,中午月出,但日光强烈,人们是无法看到的,只有等到傍晚日落,这时月亮已升上天空大致最高处。所以我们可以根据“夜半、月落”复原诗作的那个夜晚的月相,并且能够推断那是农历的初七或者初八。

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相关期刊更多

农家致富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江苏省农业农村厅

北方牧业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河北省畜牧局

文学评论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