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船舶制造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 引言
制造业在为人类提供巨大财富的同时, 也在不断地产生污染物, 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船舶在制造过程中也存在材料选用不当而造成资源的浪费,以及对空气、土壤和水体等环境的污染问题。因此,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出现了“绿色船舶”的概念。
2 绿色船舶的内涵
“绿色船舶”概念的核心内容是在其全寿命周期中(包括设计、制造、营运、报废拆解),通过采用先进技术,能经济地满足用户功能和使用性能的要求,并节省资源和能源,减少或消除环境污染,且对劳动者(生产者和使用者)具有良好保护的船舶。
绿色船舶的绿色度主要取决于设计人员的环境意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和营运过程中的管理力度。当前绿色船舶在设计、建造和运营过程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设计中,广泛采用绿色无污染材料、标准化和模块化零部件或单元;充分考虑加工制造过程中材料利用率,同时还须考虑船舶产品在营运寿命终止后,报废、拆解不会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以及部分材料、零部件和设备能够再生利用;尽量简化工艺,优化配置, 提高整个制造系统的运行效率,使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最少;减少不可再生资源和短缺资源的使用量, 尽量采用各种替代物资和技术。
制造中,采用绿色制造工艺,即从技术入手,尽量采用物料和能源消耗少、废弃物少、对环境污染小的工艺方案和工艺路线。目前最有效的绿色制造工艺包括:绿色加工工艺、绿色焊接工艺和绿色涂装工艺。其中,绿色加工工艺包括净成形制造、干式加工、工艺模拟技术、网络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与敏捷制造等;绿色焊接工艺即选择使用节能焊机,采用高效、无弧光、无粉尘污染的焊接材料和方法;绿色涂装工艺即通过合理选择涂料,减少涂料品种,简化工序,提高工时效率,采用移动式涂装系统和环保型分段涂装房,实现环保型涂装作业的目标。
运营中,减少发动机氮氧化物、硫氧化物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防止燃料油、有害液体的泄漏;合理进行垃圾、污水处理;严格控制舱底油的卸载等。
通过对绿色船舶的内涵的探讨,我们可以得出,绿色船舶产品是指在其全寿命周期中(包括设计、制造、营运、报废拆解),通过采用先进技术, 能经济地满足用户功能和使用性能的要求, 并节省资源和能源, 减少或消除环境污染,且对劳动者(生产者和使用者) 具有良好保护的产品。
而船舶绿色制造技术是一种在船舶设计、制造中融入“绿色”理念,在保证船舶产品的功能、质量、成本的前提下,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的现代制造技术。绿色造船技术使船舶产品在设计、制造、管理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小,资源利用率高,能源消耗低,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绿色造船技术是融设计、生产、管理于一体的综合制造技术。
3 绿色船舶的设计
开展绿色造船,设计是先导。传统的船舶设计仅从结构和功能、外观造型、加工制造、生产管理等角度考虑,设计概念是以市场需求为基础,技术方案也是重点考虑设计与制造两个领域的问题,设计过程中缺乏环境保护的意识。因此,设计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环境意识。
3.1 船舶优化设计
3.1.1 船型优化设计
优化船体结构功能,如对万吨级散货船充分考虑环保的要求,在总体设计中大胆地将传统设计中的燃油舱从双层底搬到顶边舱,并在舷侧设置隔离空舱,这样可有效地减少燃油泄漏的可能性。优化主尺度和型线,涉及空船质量、稳性、阻力、舱容等技术指标。它不但影响船舶的装载量、航速、能耗等经济指标,而且从根本上影响船舶的安全性能。通过优化主尺度和型线,使船舶在制造和未来的营运中,实现节能、环保和提高经济效益。
3.1.2 消除冗余功能设计
在设计阶段,从系统导向型的合同设计、初步设计到区域导向型的详细设计、生产设计,强化设计的节约意识,树立简约化的 设计理念,全过程地推行功能成本分析。对船舶设备选型、管系布置、电缆走向等专业设计进行优化分析,全面消除不必要的冗余功能,降低制造成本和资源消耗。
3.1.3 动力节能设计
船舶动力节能设计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探寻船舶新型动力能源,用其他能源辅助或取代石油作为动力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及波浪能等;二是改进推进效率的节能方式,例如柴电联合动力推进方式,使能效转换效率最大化;三是利用主机废气节能技术、应用新型燃油添加剂、采用燃油电喷技术;四是综合使用电子技术和网络技术,通过对动力装置和船舶各参数实时监控,使其处于最佳运行状态,最大限度降低能耗和排放。
3.2 从设计源头提高钢材利用率
运用船舶设计软件的套料功能,合理调整船体零件套料排列,在板材零件的开孔中套补板零件等其他零件,以提高整板的利用率和生产效率;通过利用船体设计软件中的材料管理程序,从余料数据库中调取合适的余料进行再次套料,以提高余料的利用率。
3.2.1 材料的选择原则
在船舶全寿命周期中,对环境影响最大的,一是制造过程中的焊接、涂装作业; 二是船舶拆解后废弃的舱室绝缘材料。 因此材料的选择对船舶的绿色性能具有重要的影响,在材料选择时应注意下述几点:
(1) 选用便于回收、生产过程简便、易于加工的材料,产生的废料不污染环境;
(2) 选用无毒无害材料,避免生产过程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和对环境造成污染;
(3) 选用可再生的材料;
(4) 选用较少种类的材料,简化设计,尽可能少用复合材料;
(5) 选用工艺性能优良的材料,以降低零件加工的难度与废品率,节约加工过程的能源消耗。
3.2.2 各类材料的选择重点
(1) 焊接材料。焊丝(焊条) 的添加助焊药剂,在电弧高温燃烧下,随焊接烟尘一起向空气中扩散,对操作人员和环境构成危害。因此,设计人员在生产设计上,应首先选用高效焊接工艺和低毒低烟焊丝(焊条)。
(2) 舱室绝缘材料。由于具有防火、隔音、保温等优良性能和可加工性, 矿棉、玻璃棉被用于船舶舱室的内装。在船舶营运寿命结束后的拆解过程中,这些保温材料由于没有再生利用价值而被大量抛弃。矿棉、玻璃棉的不可降解性,使这些废弃的材料直接导致周围的水质和土质的恶化。因此,选用保温材料,不仅要考虑其技术性能,还应考虑环保性能,研制一种高效、环保的绝缘材料也将成为完善绿色造船技术的一项重要工作。随着硅质纳米孔绝热保温材料、聚酰亚胺泡沫材料等新型节能环保绝热保温材料的开发与应用,传统舱室绝缘材料将逐步被替代。
(3) 涂装材料。船舶涂装工艺分为钢板预处理(在钢材预处理车间完成) 和二次除锈涂装(在涂装房内进行)。先进造船国家一般较少进行二次除锈涂装,这不仅减少了资源浪费,而且生产效率大大提高。我国在引入区域造船方法的同时,也在尝试减少二次除锈涂装,采用跟踪补涂技术。传统溶剂型涂料因其对人体的危害和对空气的污染已无法满足绿色造船的要求,取而代之的应是一些无污染、省资源、省能源的绿色涂料。如水性涂料、粉末涂料和辐射固化涂料等。另外,船舶外板水线以下涂料,应具有只驱赶而并不杀灭海洋生物的性能,是既能防止海洋生物附着, 但又不污染海洋的绿色环保涂料。
3.3 标准化、模块化设计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各国对海洋保护意识日益提高,对船舶结构、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由此,船舶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为了避免由此造成的不良后果, 船舶在设计时, 有必要采用标准化、模块化的设计。
(1)通过标准化、模块化设计,可以简化船体结构。采用功能多样化与复合化的零件以及简单的连接方法,使整体装置的零件数减少;合理地设计产品中零件、支撑、载荷的布置,确定适当的整体尺寸,提高材料利用率;设计结构符合工艺性与加工性,以减少加工过程中的材料损耗与能源消耗;设计的结构便于回收,实现资源的重复利用;设计的结构便于维修,延长产品使用寿命。
(2)通过标准化、模块化设计,船舶设备可以有效地避免舾装件逐件装船, 从而降低舱室内的污染和噪声危害,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还可使劳动量和资金的消耗大大减少。而且船舶设备的标准化、模块化设计,也较好地满足了设备更新拆装的互换要求。
(3)标准化设计可以提高零部件的通用性,提高零部件的重复性。标准化设计亦可以促进专业化生产。
3.4 并行设计
根据并行工程的思想,由设计者、制造者和环保工程师参与船舶的初步设计、详细设计和生产设计整个过程,通过相互协调,综合考虑船舶由初步设计到报废拆解的整个寿命周期中影响资源利用与环境污染的所有因素,优化各个设计环节,提高整个制造系统的资源利用率, 降低废品率,节约资源。另外, 还应综合考虑产品的结构设计、材料选择、制造环境设计、工艺设计、回收处理设计等各个方面,实现并行式绿色制造设计。
4 绿色船舶的制造
4.1 绿色加工工艺
4.1.1 净成形制造
成形制造技术包括铸造、塑性加工等技术。成形制造技术正从接近零件形状向直接制成工件形状即精密成形或净成形方向发展。成形的零件有些可以直接或稍加处理即可用于组成产品, 这可以大大减少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
4.1.2 干式加工
加工过程中不采用任何冷却液。干式加工简化了工艺、减少了成本,而且消除了冷却液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如废液处理和排放等。目前,干式加工在国外已经得到局部应用,如干车削、干磨削、干镗削等。我国还刚开始研究,作为一种新型的加工工艺,有望在船舶制造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4.1.3 无余量制造。
无余量制造是船体建造过程中以加放尺寸精度补偿量以取代余量,通过设计合理的建造公差,采用有效的工艺技术与原理,对船体零部件、结构进行尺寸精度控制的一项精度控制技术。这项技术在减少作业量、降低建造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缩短制造周期上将发挥更大作用,也会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
4.1.4 工艺模拟技术
工艺模拟技术主要用于水火弯板等热加工过程。过去通常必须做大量的实验才能初步控制和保证加工工件的质量。采用工艺模拟技术将数值模拟、物理模拟和专家系统相结合确定最佳工艺参数,优化工艺方案, 预测加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缺陷并采取防止措施, 从而有效地控制和保证加工工件的质量。
4.1.5 网络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与敏捷制造
虚拟现实技术主要包括虚拟制造技术和虚拟公司两部分。虚拟制造技术就是在真正产品生产之前在虚拟制造环境下生成软产品模型来代替传统的真实样品进行实验,对其性能和可制造性进行预测和评估,从而减少损耗,降低成本。虚拟制造技术和网络技术相结合就可根据市场需求,将产品所涉及到的不同公司临时组建成一个由计算机网络联系的虚拟公司。各造船企业和设计院所可通过因特网建立制造资源信息网络来实施敏捷制造。
这些工艺和技术或减少了原材料和能源的耗用量,或可缩短开发周期、减少成本,而且有些工艺改进对环境起到保护作用,所以都被归于绿色制造工艺。
4.2 绿色焊接工艺
4.2.1 高效焊接电源
高效、节能是焊接电源的发展方向。逆变焊接电源具有节能、高效、直流输出稳定、焊接质量高等优点,成为焊接电源的发展方向。随着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字焊接电源日趋成熟,如与数字送丝机相配,能获得最佳的焊接与节能效果。
4.2.2 高效焊接工艺
高效焊接熔敷效率高、速度快、操作方便且易于自动化作业, 具有生产效率高、焊接质量好、节约能源和材料等特点。常用的高效焊接方法主要有气体保护焊,包括熔化极活性气体保护焊(MAG焊)和熔化极惰性气体保护焊(MIG焊)和埋弧焊、电渣焊、气电自动焊、电子束焊和激光焊等。高效焊接在造船企业已成为船体建造中提高焊接生产效率和质量、节约资源和降低对环境负面影响的重要技术之一。
4.2.3 高效焊接装备
例如,横向对接焊缝焊机是针对船体垂直位置横向对接焊缝的自动化焊接设备,具有施工效率高、焊缝质量好的特点。有效地解决了横向焊缝采用手工焊接所无法解决的焊缝成形质量差、生产效率低、作业条件差、劳动强度大等问题。门架式双丝埋弧焊接装备是拼板焊接的专用设备,其焊接速度高、反面焊接不需清根,既使工艺简化,又压缩了作业时间,是一款高效环保拼板焊接装备。
4. 3 绿色涂装工艺
4.3.1 应用现代造船理念, 实现涂装环保作业
实现船舶绿色涂装,应根据现代造船理念,从全局出发,以系统工程的思想加以实施。应按照船体分道、区域舾装、区域涂装的原则,深化涂装生产设计,注重钢材预处理质量,缩短分段制造周期,提高预舾装率和分段完整性,加强涂装生产的动态管理,通过环保型的涂装工艺、涂装设施的应用,以及跟踪补涂等措施,实现环保型涂装作业的目标。
4.3.2 合理选择涂料,优化施工工艺
采用高性能专用涂料,减少热加工区域的涂膜损伤,以提高保护效果和生产效率:采用长效型车间底漆,减少分段制造期间的锈蚀;采用厚膜型涂料,减少涂装次数;采用低表面处理涂料,选择合理的除锈等级;采用万能型底漆,减少涂料品种,简化工序,提高工时效率。
4.3.3 推进标准化和计算机辅助管理
以壳舾涂一体化为目标,完善涂装设计、施工、质量管理、物料管理等标准,严格按涂装作业计划和标准要求施工作业。同时广泛应用计算机辅助涂装生产管理,特别是计算机辅助涂装工程动态管理,提高工时利用率,降低物料消耗。
4.3.4 推广移动式涂装系统和环保型分段涂装房
移动式涂装系统,以模块化设计为指导思想,以轻钢彩板结构为主体,辅以各类专用系列接扣件、钢架件以及多种专用紧固件。涂装系统装置,可根据工程需要的容积在指定地点按要求快速搭建。工程一旦完工,又可方便地拆卸并运至下一个工程所在地再行搭建, 继续涂装施工。
移动式涂装系统,设有各种标准的设备接口模块,主要有进气管道模块、除尘设备接口模块、除漆雾接口模块、喷砂设备接口模块、吸砂设备接口模块、温湿度控制设备接口模块、传感系统接口模块、动力设备接口模块等。
环保型分段涂装房内的空气温度和湿度可自动控制,为船体分段涂装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全天候作业。同时,采用粉尘和漆雾分离技术,有效控制有机溶剂排放,实现环保型的分段涂装。
4.3.5 室内造船
受技术和资金等因素的限制,目前分段建造,尤其是曲面分段建造仍然以手工电弧焊为主,而且大多数在露天平台上施工,施工过程中的弧光、烟尘是影响环境的主要因素。随着国家对环境的生态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我们改变传统的露天作业方式,建立扩大室内分段建造比例,最大限度地减少露天焊接作业量,使焊接尽可能控制在室内,并通过空气循环处理系统净化焊接烟尘, 把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在室内消除掉。
此外,为了更快地推进绿色船舶的发展进程,国际海事组织(IMO)、欧盟以及其它一些国家也都纷纷出台各种规范、标准,从制度上确保全球海洋环境或区域海洋环境尽可能地免受污染。因此,绿色船舶在设计、建造、营运以及后期的报废拆解过程中都要严格地遵守各项规范、标准的要求,同时还须密切关注未来将要颁布、执行的各项规范、标准。
5 结束语
绿色船舶是船舶工业发展的大趋势,绿色船舶的设计与制造技术,能够成为贯彻国家“节能减排”方针的重要措施,也将为全面提高我国船舶工业的国际竞争力,为船舶工业的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推力。
参考文献:
[1] 胡爱玲. 绿色制造及其关键技术[J]. 沈阳: 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 2006
[2] 徐兆康. 船舶建造工艺学[M].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0
[3] 王世明. 绿色船舶的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J]. 中国造船, 2008.10
关键词:船舶制造;精度管理;控制技术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7.178
1 船舶制造精度管理
(1)精度管理的发展现状。从上世纪40年代起,国外已经将公差与配合的概念引入造船行业,逐步探索各工序间的公差要求;70年代中期,通过生产实践积累的原始数据,编制出经验公式来解决焊接热变形的补偿量问题;到了 80年代,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又开发出智能数据补偿系统,真正做到了船舶的无余量建造。我国从70年代开始接触精度管理,虽然在国家相关部门的推动下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并没有学到精度管理的精髓。我国造船精度管理仍属于初期的船体建造精度管理阶段,尚未延伸到后续舾装件的制作安装,精度控制技术也仅限于平直分段以补偿量代替余量,艏部、艉部等曲面分段仍然通过在合拢口加放余量的方式进行建造,至今尚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补偿量数据库和一整套管理技术体系。
(2)精度管理的工作内容。精度管理不仅是一种品质管理,而且是企业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国内外精度管理的发展历程,归纳出精度管理的内容大致包含了如下五个方面。
1)组建精度管理组织。为了实施造船精度管理,必须完善精度管理的组织体系。其根本在于从高层领导开始就给予足够的重视,统一企业领导班子思想,成立精度管理小组,明确具体的管理职责,全面推动企业内部的建造精度管理工作。
2)制定精度标准。船舶建造精度是精度管理的行为准则,其标准必须在各船级社规范的质量标准要求前提下,结合企业内自身的实际建造水平而制定。精度标准通常包含了补偿标准、工艺标准和检验标准。主要通过研究典型船舶的各工序阶段的精度管理控制点,制定出适用于本企业的基准作业指导书。
3)加强精度控制。精度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全过程控制。从零件的下料开始,小组立、中组立、大组立、分段中组,直到船台的合拢搭载,每个制作过程的精度状态都必须得到严格的控制。
4)改进测量方法及工器具。精度控制离不开测量技术,准确地测量船舶各个部位的数据是船舶建造的一项重要工作。可靠的检测工具和较高的测量技术水平是提高船舶精度的重要保障。为避免出现不合格品的误判,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必摒弃落后的测量方法,选择先进的测量工器具,定期校准测量工器具来减小测量误差,使得前后道工序间的数据能够得以搜集和采纳。
5)推广信息技术。精度管理广泛采用数理统计技术,需要不断的采集各种数据。目前,已经从原始的个人测量,手工记录方式逐渐过渡到利用PDA、全站仪等设备进行检测,并通过计算机整理后进行人工分析。但随着精度管理的深入研究,大量三维空间数据无法得以分析,必须积极引进先进的配套软件,采用数据库技术进行管理。
2 精度控制技术研究
(1)补偿量的加放技术。补偿量是指相对于船舶零件理论尺寸而多加放的量值,补偿量的加放是否合理恰当,直接影响着船舶的建造质量。目前,船舶建造过程中补偿量加放的计算最常采用的方法是《几何量公差》中尺寸链的计算方法。
求解补偿量的具体实施方法是由后一道工序向前一道工序提出具体的精度要求。这些要求包含了零件下料、余量的切割范围、初始余量的设计值、余量的切割时机、具体补偿值的大小等。
由于船舶结构非常复杂,不同的建造方法形成了不同的部件、分段结构形式,这就要求我们从错综复杂的尺寸关系中,找出对装配精度和技术要求有影响的那些尺寸,形成不同建造阶段及不同结构部分的尺寸,进而求解尺寸链。
(2)对合线基准技术。对合基准线的应用是精度控制的关键技术之一,在船体的各个装配阶段,如零部件、分段、总段以及型尺寸所依据的点、线、面,均是借助对合基准线的方法。
对合基准线是由设计在三维TRIBON软件建模,转换生成零件套料版图,再通过数控切割机的喷粉划线功能实现。
对合基准线一般包含了中心线、直剖线、肋骨检验线、水线、拼板对合线、肋骨校直线、合拢端100mmMark线等,其大量的应用有助于提高精度控制手段。
(3)数理统计技术。数理统计属于统计学范畴,其内涵包含两个方面:1)如何合理有效地获得资料数据;2)如何利用获得的资料数据得出尽可能精确的可靠结论。
船舶建造过程中通过精度控制测量手段产生了大量的数据,必须经过搜集、整理形成一个完整的精度数据库,然后用先进的数理方法和统计技术对此类数据进行分析,形成有效的反馈信息,借此来为精控标准的修正、余量与补偿量的加放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
(4)模拟搭载技术。传统的船舶建造搭载方式是采用二次定位方法,即先将一个分段(总段)吊装至船坞(船台)进行定位,现场施工人员依据相关基准线对搭载分段(总段)进行余量线的勘划并进行余量切割,待余量修割完毕后再重新进行分段的吊装定位(二次定位)。
模拟搭载技术,简称OTS(一次定位)。其方法是使用PDA连接全站仪进行船舶分段(总段)三维数据的采集,把测得的分段数据导入到三维精度分析软件ECO-Block中,并进行实测数据与设计数据的自动套合,然后对将搭载的分段与已经搭载的分段在电脑上用ECO-OTS软件进行电脑模拟搭载,预先了解分段焊接后的变形、错位情况,同时分析搭载后的分段离空、错位等状态,确定搭载分段余量修割值,在分段吊装搭载前将余量进行割除,从而达到一次吊装、直接定位。
通过模拟搭载技术来取代传统的船舶总组,将设计的三维坐标模型运用到实际的生产过程中,为无余量建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3 结论
尽管我国精控管理技术已取得了一部分进展,但始终未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技术体系和完善的补偿量数据库,尚局限于船体建造尺寸精度。因此,为了缩小与国外先进船舶企业的差距,我国企业必须熟知精度管理的工作内容,明确精度管理的方针、目标,采用先进的测量方法,完善精度管理的标准,加强过程控制技术的应用,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提升建造的整体技术水平,增强自身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孔祥华.船舶制造精度管理及过程控制技术简析[J].建材与装饰,2016(31).
一、船舶制造企业建设安全文化的意义
第一,安全文化是人们对安全健康的意识、观念、态度、知识和能力等综合体。安全文化只有与社会实践,包括生产实践紧密结合,通过文化的教养和熏陶,不断提高人们的安全修养,才能在推进精细管理、预防事故发生、确保造船质量等方面真正发挥作用。
第二,安全文化具有认识功能。安全文化是把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行为科学等相结合,使船舶制造企业生产安全管理的实际转化为另一种表达形式,使之更直观具体、更生动形象,更贴近现实生活与工作,让相对较为抽象的管理原理更易为企业全体成员所认识、所理解和接受,并掌握安全管理的精髓。
第三,安全文化具有教育功能。安全文化是企业根据安全工作的客观实际与自身要求而进行设计的一种文化,它符合船舶制造企业的思想、文化、经济等基础条件,适合船舶制造的地域、时域的需求;它传递着企业关于安全的目标、方针以及实施计划等信息,宣传了安全管理的成效。既具有相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又具有教育性,以促进全体成员产生心理的制约力量,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保护,自我提高。
第四,安全文化具有导向功能。船舶制造企业的安全文化以其内容的针对性、表达方式的渗透性、参与对象的广泛性和作用效果的持久性,形成企业的安全文化环境与氛围,使全体成员耳濡目染,起着直接的与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从而影响每个成员的思想品德、工作观念的正确形成,无形地约束企业全体成员的行为。
二、船舶制造企业安全文化实践的必要性
第一,培育安全文化是船舶制造企业生产安全管理自身的需要。现代管理科学强调“以人为本”的原则,就是要解决人的思想问题,为管理的其它环节创造先决条件。构建安全文化,能够增强管理上的道德含量和安全意识,符合企业所有人的员的客观实际及生产场地的特征,是解决所有人员对安全的认识问题,形成正确的安全意识的有效形式。构建安全文化就是要营造一种安全思维定势,把搞好生产安全管理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
第二,培育安全文化是船舶制造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当前,现代企业管理至今已历经了经验管理、科学管理,而文化管理是更高层次的管理方式。为制造品质更好的船舶是造船企业奉行的基本原则。但是,在船舶行业转型升级的今天,与造修船生产的快速发展相比,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提升略显滞后。安全管理的理念、规范、技术、方式方法等未能及时跟进、转变和提高。因此,船舶制造企业要把安全文化建设与安全生产管理活动有机地联系起来,建立起安全生产保证体系,使企业的安全管理有组织保障。船舶制造企业要搞好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文化建设,激发全体成员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视安全为企业生存的前提,从而组成由船舶制造企业的组织层面、成员的思想层面构成的多维的安全管理体系,达到生产环境安全的目的,这样才能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第三,培育安全文化是船舶制造企业推行精细化管理的需要。引起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可分为两类,即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前者是事故发生的根源。因此,安全工作首先要解决物的不安全状态问题,这主要是依靠安全科学技术和工程技术来实现。但是,科学技术和工程技术是有局限性的,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正因为如此,控制、改善人的不安全行为十分重要。当前,船舶制造企业正在大力推行标准化作业,就是要通过制定法律、规范、制度、规程等,约束职工的不安全行为,以保证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随着社会实践和生产实践的发展,尽管有了科学技术手段和管理手段,但对于搞好安全生产来说仍然不够。只有大力推进安全文化建设,将安全生产融入管理,成为员工潜移默化的行为,以建设安全文化弥补安全管理手段的不足,才能真正建设本质安全型企业。
三、船舶制造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主要举措
第一,要始终坚持高标准构建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应该总结、宣扬现代安全文化与安全素养,摈弃陈旧错误的安全文化,从被动型、经验型的安全观转向效益型、系统型的安全观。船舶制造企业要将安全第一,实现安全零事故是工作追求的目标。就船舶制造企业来说,只有认真分析船舶生产的每一个环节和关键点,将安全管理分解到每一个细节,从而制定出内容全面、管理可靠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安全管理体系文件,并通过职工的集中学习实现安全工作高标准、常态化。
第二,要始终坚持高层次营造安全文化建设的氛围与环境。随着船舶工业生产力的飞速发展,生产规模的日益扩大,产品结构的不断调整和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的不断更新,不仅给企业带来了机遇和效益,也给安全生产带来了难题。企业要在发展中求生存,需要有一个安全、稳定的内外环境。因此,安全文化的推行,必须建立在完善的安全技术措施和良好的安全管理基础之上。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更需要安全环境的大力营造,需要群体效应的引导。船舶制造企业要将安全文化融入企业的安全管理各个环节,为职工营造一种“谁遵守安全行为规范谁有利,谁违反安全行为规范谁受罚”的管理环境,使“安全第一”成为人们的第一需要,使职工将遵守安全行为规范变成自觉自愿的行动。
第三,要始终坚持高起点推动安全文化与企业中心工作的有机融合。企业管理者不应该把安全文化看作特别独行的事务,而要在企业的总体理念、形象识别、工作目标与规划、岗位责任制制定、生产过程控制及监督反馈等各个方面融合进安全文化的内容。处处、事事体现安全文化,这才是安全文化建设的实质。要紧扣造船企业的生产目标与管理体制,配合企业改革的步伐,采用动态的管理方法设计安全文化的具体内容和有效的宣传方式以及具体的实施计划。从宏观出发,自微观入手,及时地研究社会与企业的状况,搜集安全文化信息,不断地调整、完善安全文化的内容;同时注意评价实施安全文化的绩效,防止走过场、搞形式。
第四,要始终坚持高平台提升职工安全技能和安全意识。安全文化建设的土壤是职工,职工受教育的程度、知识水平的高低、业务能力的强弱等基础文化素养,与安全文化工作的实施密切相关。因此,安全文化建设,关键在人,核心在人,主要因素也在人。人与人、人与物的组合是现场生产要素最基本的组合。企业的一切生产活动各项管理工作都是由人来掌控、操作和完成的。建设安全文化,必须依靠现场所有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动广大工人参与安全管理。建设安全文化,就是要不断培养工人良好的安全操作习惯和参与安全管理的能力,不断提高工人的素质,实现由“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化。建设安全文化,必须大力开展宣传教育,做到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活动经常,净化生产现场环境,营造一种健康、活泼、高尚、进取的企业安全文化环境。
关键词:船舶制造 精度管理控制 过程控制
中图分类号:U671.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6(a)-0171-01
船舶制造精度控制技术主要是通过科学的管理理念与先进的管理手段来实施和控制的,采用船舶制造精度管理为的是能够大幅度的减少施工现场修正的工作量,从而来提高生产效率、生产质量以及生产产量等,在精度管理中要应用一定的精度控制技术,精度控制技术主要是以船体的建造精度为准则的,要想让船舶企业完全改变成现代造船模式就必须要将精度控制技术完全的应用于造船企业。我国的造船技术与其他国家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的,与日本相比,虽然我国的造船设备远远优于20世纪的日本,但是我们的技术却被日本落的远远的,尤其是我们的造船精度完全不能与日本相比,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样的结果呢,经过分析表明:我国的造船企业多数是比较注重量而不是十分注重质的,造船企业为了赶制订单而忽略了建造之外的问题,尤其是忽略技术的创新。
1 造船精度管理的内容及实施步骤
补偿量计算与分配、建造过程控制, 精度标准是造船精度管理内容的主要组成部分,补偿量计算与分配所需要的具体数据参数来源于船舶在建造过程中收缩量的测定;船舶在建造的过程中,技术人员们需要对建造的每一道工序都要进行严格的测量,所以必须采取有效的控制管理,才能消除各个工序的精度误差;造船精度标准的制定是衡量一个船舶制造企业造船质量好坏的关键,科学的精度标准将极大地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其实,精度与管理在造船业都是极其重要的,两者要相互结合的融洽才能制造出质量可靠的船舶。
2 船舶制造精度管理补偿量的计算与分配
2.1 补偿量计算与分配的理论基础
船舶制造精度补偿量的计算与分配是有一定的理论基础的,技术在实行时要以数理统计以及尺寸链理论为基础进行。
2.2 补偿量计算与分配的方法
有了理论依据还远远不够,要想精度管理技术能够真正的实施我们还需要有一定的方法来支持。造船精度管理的核心是运用补偿量来取代余量,那么我们究竟怎样对补偿量进行计算呢?补偿量的计算主要有以下两个内容:
(1)在原有数据基础上充分利用数理统计手段,对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和回归,把补偿量的数值进行计算。收集原始数据利用数据库技术进行整理,在原有数据的基础上建立数据模型。采用BP神经网络和质量管理图对补偿量进行预测、计算、分析及监控等。目前由于船舶造船企业技术还不是十分稳定,这也就造成了补偿量的计算方法不能够得到完善,因此要想统计出准确的补偿量我们就要有一定的相对稳定的技术规则。
(2)我们在计算出整个制造过程的补偿量之后,就需要进行补偿,补偿量的计算为的就是后续的补偿问题,机械加工的尺寸有时候和理论存在一定得误差,那么就需要我们在制造过程中进行补偿,填补空缺,我们通过运用概率法和极值法进行计算,然后由一道工序提出精确的补偿要求,我们根据需要补偿的要求对零件进行补偿,以达到要求为目的。最终完成整体的补偿。
3 船舶建造过程控制
3.1 造船精度测量技术
船舶制造精度的保证需依靠测量水平和捡测工具等多方面的因素。在船舶制造的过程中测量是技术人员得到建造数据的唯一方式,而且它对建造过程中的质量管理,监督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现在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已经出现了非接触测量技术,它可以利用远红外技术对船体焊点进行非接触测量,这也促进了造船技术的快速发展。
3.2 造船过程控制
在造船过程中我们一般将精度的控制大体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就是在造船过程中产生精度损失之前我们先采取一定的措施将影响精度的因素排除掉,保证船体的正常建造,我们称之为主动控制;另一方面就是在船舶建造的过程中产生了突发状况,影响到了船体的建造精度,这时我们及实地采取有效的控制行为来减少精度的损失,我们称之为被动控制。事实上,船舶建造的监督管理是需要不断地改进的,我们必须将动态公差控制理论引进到精度管理上,来提高我们的造船精度,减少造船的费用,使我国船舶制造业在国际上有一定的竞争力。
4 精度标准制定
船舶制造业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制造行业,它对精度的要求是非常高的,所以,我们日常所说的精度管理其实质就是高效的科学管理与先进制造技术的相互结合的产物,对于造船业来说,一个有效的精度标准需要这个企业有相当成熟的技术、先进的生产设备和高效的管理为基础。此外,现在各造船企业都在考虑造船的成本问题,所以在精度标准制定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到这一因素,因为在不同的工序过程中精度等级的不同会严重地影响船舶制造的成本,所以技术人员在设计的同时一定要考虑到全局。
5 结语
精度控制一直是造船业的技术难题,而且它对船舶建造的质量是至关重要的。自建国以来我国的造船业取得了长足性的进步,如果说以长远的眼光来看,我国必须将船舶精度管理与过程控制技术的研究引入造船业,以此来弥补以往人工经验的不足、并且加强造船过程中的技术检测和研究, 这些工作都需要我们的技术人员长久地坚持下去,才能确保我们有更好的研究成果运用到实际生产中。船舶建造的技术人员只有熟知造船精度管理的内容,搞清楚具体的实施步骤,并且采用世界先进的制造工艺,对船体建造的细节严格把关,不断地提高我们的管理水平,这样才能制造出世界上最先进的船舶。
参考文献
[1] 刘善德,翟永兴,史佐.造船精度管理是实施总装造船的支撑性技术[J].造船技术,2007,277(3):23-26.
[关键词]船舶制造;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
实际的船舶生产制造是非常庞大而系统的下程,尤其对适应现代水上交通运输和海洋开发等不断发展需要的船只制造对技术含量、劳动力和资金储备的需求越来越高,一艘船从设计到总装下水需要很长的生产周期,期间涉及各种高精、复杂和繁多的下艺流程,而且作业环境机械化程度一般不会很高,条件非常艰苦对生产人员的劳动强度要求非常大。国防科下委严重申明和认定船舶建造企业属于危险作业行业之一,近年来船舶生产中人员流动性很大,安全管理下作存在各项严重的隐患,虽然在每个员下的共同努力改进下,安全管理下作已经有所改善,但是船舶生产下作涉及人员实在太多,每年仍然存在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因此船舶生产活动中对安全技术和生产的规定理念需要进一步加强认识并贯彻落实到位,提高所有生产人员的安全意识。
1船舶建造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分析
船舶生产制造下程复杂而系统,整个生产周期中都存在各种安全风险,主要可归纳如下:
1.1火灾隐患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需要很多易燃易爆物品用于对零件和中间产品加下,包括天然气、乙炔甚至下业氧气等作业下业燃料一,这此气体材料一的活性很高在存放和输送过程中很容易发生爆炸而引起火灾事故。
1.2触电风险
船舶生产车间环境非常复杂,需要各种仪器仪表和电缆电线辅助生产,车间内存放有各种机械生产类设备,生产人员在实际作业操作时不慎失误或日常保养维护疏漏很容易引起线路短路、绝缘保护失效或漏电现象,进而导致触电事故发生。
1.3高空作业风险
生产过程中的分段装焊和分段总装环节中作业人员通常远离地面,在这期间作业人员搭建脚手架时很容易出现高空坠落安全事故发生,而且分段组装时一般要求拆除防护栏,没有防护栏保护作业人员稍有不慎便会高空坠落。
1.4挤压碰撞
各种机械设备在生产过程中会高速的运行,可能操作人员的失误或是其他现场流动的作业人员一时避让不及便会导致挤压和碰撞等严重安全事故。为了做好船舶企业的安全生产,避免安全事故发生造成人员伤亡,影像下程进度,企业需要加强作业现场管理,建立配套的安全生产管理标准体系,强化现场人员的安全意识,稳定船舶制造企业安全生产环境,这样才能给下程进度和质量提供充分保障,促进企业效益稳定提升,对企业可持续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意义
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需要建立完善科学系统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规范下艺生产流程和作业操作流程,对生产活动中涉及的安全隐患和危险源有效地预防、及时排查和改善处理。从而促使船舶制造生产活动规范有序的进行,为现场施下人员、管理人员和质检人员以及产品提供安全保障,同时促进企业生产经营符合国家相关法律规定,建立科学规范化的生产环境,使企业生产效益进一步提升,生产活动更加规范有序。船舶制造企业建立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不仅仅是对生产过程中环节明确规定相关作业规范和标准,另外包括搭建安全生产标准化平台和实施途径,规范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达到相关安全生产标准,为船舶制造生产下艺改进和技术创新提供基础性保障,为生产现场监督管理提供了可行的依据,同时是每个船舶制造企业长期发展的必经之路。
3船舶建造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分析
3.1标准化安全管理体系策划
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制定的标准化指标必须具备有效性、合理性和科学性,首先需要明确项口建立人员与参与人员培训口的和要求,结合实际生产需要严格划分生产环节中标准化操作规范,以相关法律法规下对船舶制造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和指标要求为基本前提,从企业安全生产现场管理和企业安全生产技术等方面着手制定相关规范指标,其中包括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为基础将安全管理内容细化为员下素质、车间班组安全、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生产管理组织构建、安全信息标识和安全回忆等细则内容,以船舶建造标准和下水标准及规范制度为蓝本融合船舶生产车间下艺元素将生产作业现场管理细化为生产技术标准管理和现场技术管控等内容。
3.2安全生产技术体系
船舶制造企业安全生产技术体系的运行是一个动态过程监控,主要通过加强危险源识别、和评估为防范途径,主要强调事故发生的分析判断,方便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技术手段有效控制和改善;以生产技术体系为基础,持续规范化改进技术指标强化安全能力建设,保证生产技术不断提高更安全有效。影响船舶生产技术安全能力建设的主要涉及安全生产理论研究、监测监控技术、劳动防护技术、下艺水平、安全生产培训技术和设备下具技术等。但在制造生产过程中发挥事故防控作用的安全生产技术主要依靠下艺技术水平、劳动防护技术和监测监控技术。因此,需要以下艺下装技术、劳动防护技术和监测技术为核心建设安全生产技术体系,以安全生产培训技术、安全生产理论研究和设备下具技术为支撑不断完善安全生产技术体系。
3.3现场安全管理体系
船舶制造每个项口需首先搭建现场管理顶层设计方案,根据设计方案按步骤有序地规范现场下艺布局、设备设施布局和完善现场环境,从而保障生产现场管理条件满足规范管理需要。同时将现场管理方案纳入企业管理层决策范围,建立出责任划分清晰、管理渠道通常的管理体系,以此为基础结合现场需要逐步完善各生产环节规章制度,包括现场作业人员标准、设备设备管理标准、原材料一使用标准和现场环境标准等方面的统一规范要求,同时建立配套的安全生产长效责任机制实现从环境、设备、技术和生产作业的规范标准化,为火灾、漏电、高空坠落和挤压碰伤等安全隐患提供及时排查和处理执行参考。
4结语
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构建是动态的持续内部改善过程,是船舶制造企业长期发展战略下的必然需求,随着水上交通和各种水上下程不断提出的更高要求,对船舶生产的质量需求日益上升,因此船舶行业需要保持一个开放进取状态构建符合生产需要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并且在下艺和规模不断改善的情况下持续的保持和自我完善更新下去。
参考文献:
[1]未荣君,赵明哲.船舶建造现场管理常见问题及其对策[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2>:116.
[2]史超,廖良闯,费宇霆,等.大型船舶分段焊接智能车间标准体系研究[J].船舶标准化工程师,2ol},so}1>:13一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