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雨的自述散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庄子;道;艺术精神;影响
在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史上,诸子百家当中对中国文学理论贡献最大的是儒家,其次是道家。如果说儒家奠定了中国文艺社会学的基础,道家则奠定了中国文学美学的基础。儒家致力于人的文化,道家却注重于人的自然化。道家提倡“自然”,提倡“无为”,反对“一切文饰”。《庄子》一书,是老子所开创的道家思想的延续,也是庄周道家的人性论的开创,更是庄子为艺术而艺术的浪漫主义艺术精神的开创。
1.庄子散文
先秦诸子散文中,庄子散文独树一帜,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独秀一方。他对宇宙、人生、社会的体认,善用譬喻、奇谲恢诡、变化无穷的艺术风格;想象丰富、构思奇特,具有浓厚浪漫色彩的散文特点,无一不对后世有着极其深刻的影响。
1.1庄子散文的主要内容;道家学说是由春秋末期的老子所开创的,讲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二十五章》)的自然之道。而其后继承和真正弘扬的人则是庄子。老子所关注的主题多为政治问题,即“无为之治”;而庄子所关注的是人心,是人生问题,因而他所提倡的“自然”则是“以天为徒”的人生哲学,他所追求的是“至人无已、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逍遥游》)的人生境界。
庄子的著作只有《庄子》一书。他在文中极力弘扬了老子清静无为的思想,抵制和批判了儒家的思想和理论。文章的内容大多随心而发,思想恣意放纵,天马行空,毫无拘束,但文辞优美,论辩精辟,妙语连珠,写情状物,栩栩如生。其中的许多典故如“越俎代庖”、“鹏程万里”、“扶摇直上”等经过历朝历代流传至今,深入人心。
1.2奇谲恢诡、变化无穷的艺术风格;吸收神话创作的精神,善用譬喻,这是《庄子》一书很重要的艺术特点。司马迁在《史记.老庄申韩列传》中亦指出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庄子》全书大小寓言共计二百多个,其短者或二十多字,其长者或千余字;有些篇目全部由寓言排比而成,有些篇目干脆通篇就是一个寓言。如此大量采用寓言来传达自己的思想的即便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是罕见的。
《庄子》的寓言又与众不同。战国文章,普遍多借寓言、故事以说理为主,但只作为比喻的材料,证明文章的观点。《庄子》的寓言大多“皆空语无事实”(司马迁语),为庄子本人所虚构而成。庄子的想象奇特而丰富,世间万物,无奇不有,千姿百态,出人意表,荒诞迷离,使文章充满了诡奇多变的色彩。如《逍遥游》,写大鹏直上云天,飘翔万里,令人读之神思飞扬。可以说,庄子是第一个自觉地运用虚构手法的作家。
1.3浪漫主义的文风;庄子散文几乎是包罗万象。上下古今,笔锋所至,无不令人叫绝。思想的野马,在无边无际的时空中自由驰骋,看似荒诞,实则有迹可寻。归结起来,庄子的思想始终围绕着一个"虚"字,所以他便运用了一系列的形象从不同侧面来予以发挥,形成了他那种似真似幻的浪漫主义风格。
2.庄子的道与艺术精神
道家学说其实就是审美哲学,也就是文艺之道。台湾学者徐复观先生在他的《中国艺术精神》一书中,对庄子的道家思想做了一次深入的分析和阐释。徐先生说道:“由文学而牵涉到一般的艺术理论,因一般的艺术理论而注意到中国的绘画,于是我恍然大悟,老、庄思想当下所成就的人生,实际是艺术地人生,而中国的纯艺术精神,实际系由此一思想系统所导出”。
与老子的道论哲学不同,庄子道论哲学则更强调人类生命的体道、达道、与道合为一体,表达精神自由的心灵境界。以其体道的心灵境界观表达了对于人类生命内在德性的深刻关注。
庄子所阐发的“体道”大致可以归纳三个方面:①在技术活动方面,主体要消除心与物的对立,消解手与心的距离,由技术的解放而产生一种自由感,从而“由技进乎道”。具体事例如:庖丁解牛、梓庆削、轮扁斫轮等;②在知觉活动方面,主体要消除生理与心理的欲望,从而由无己、丧我达到心斋的虚、静、明。忘知去欲的心斋之心,即是艺术精神的主体,此时的知觉便是纯粹的美地观照;③则是在精神活动方面,持有虚静的无用之心,就能获得与物同化的逍遥,这种不知所求的浮游,能进入一种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此时的主体便是艺术化的至人、真人或神人、圣人。
庄子的思想与艺术精神对后世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李白、陶渊明的诗受其影响尤为明显。一代大文学家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处处都折射出庄子思想的精神火花。正如贾宝玉的降生是“静极思动,无中生有”的结果。因此,贾宝玉、林黛玉都来自一个虚无飘渺的神话世界,他们最后的归宿均是道家的:“其死也物化”。因此,道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中扮演的角色,就象宝、黛二人在《红楼梦》中扮演的角色一样,正好是一种相互对应的关系。《红楼梦》的出现才让我们真正地看到了庄子的艺术精神在中国文学领域的发扬光大,同时《红楼梦》的艺术创作也真正体现出中国文人为艺术而艺术地人生崇高理想。
注释: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春风文艺出版社1987年6月第一版第39-40页。
参考文献
【关键词】朱自清;散文;语言艺术特色
朱自清散文的语言优美流畅,朴素简洁,清新隽永。朱自清主张“用笔如舌”、“用笔如画”,他多用“活的口语”,注重语言的创新。他一生都在为正确地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学,为祖国语文字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他在《语文续拾》、《经典常谈》、《论通俗化》、《标推与尺度》、《语文零拾》等大量文章中谈论到语言的建设和发展)。朱自清散文之所以有着超乎寻常的艺术感染力,同他善于熔化中国古典诗文的词汇,吸取西方语言及句式,提炼群众口头语言的精华,创造出新鲜活泼、自然朴实的散文语言分不开的。朱自清的散文不论是写景抒情类的、叙写日常生活类的、还是描写社会类的,都在作品的语言方面显示出了独特鲜明的艺术特色。那就是:
一、精选口语入文
朱自清先生为使口语入文,把北京话作为挑选和提炼口语的标准。在他的散文创作过程中,始终恪守这个标准,因而他的散文语言与今天的普通话几乎一样,活跃在中国人的交际生活中。
首先,善于使用富有个性化的北京话口语。《春》里,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几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草“偷偷地”“钻出来”,写出了小草在人们不在意的时候破土而出,就像孩子捉迷藏时从暗处钻出来,充满了孩童情趣。“坐着”、“躺着”、“打滚”、“踢球”、“赛跑”、“捉迷藏”,一连串动词无不童趣盎然。“两个”、“几脚”、“几趟”、“几回”这些不定量的数量词,表明孩子们在天然的运动场上随意玩耍,直到尽情尽兴为止。
其次,善于使用北京话独具特色的简短句式、反问句式。《松堂游记》里。“白皮松不算奇。多得好,你挤着我我挤着你也不算奇,疏得好,要像住宅的院子里,四角上各来上一棵,疏不是?谁爱看?这儿就是院子大得好,就是四面八方来得好。”论《吃饭》里,“可是法律管不着他们吗?官儿管不着他们吗?干吗要怕认呢?”、“谁怕谁?”,句式简短,充满感情,朴素自然。风华从朴素中来,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句句明白如话,平易自然,堪称朴素美的典范。
二、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作者善于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使散文的语言呈现出艺术的美感。如《荷塘月色》:“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前一句用渺茫的歌声描绘出缥缈、悠远,似有若无的荷之清香,动静相宜,虚实相生。后一句则用小提琴演奏出的名曲旋律来形容光与影的浓淡,烘托出一种温馨、幽雅的氛围。给读者以联想和想象,使人如浴荷塘月色之中,渐入诗境。
三、巧用叠词、双声叠韵词语、儿化词、整散句
首先,叠字叠词的巧妙运用,形成独有的节奏感和韵律美。朱自清先生的散文中,叠字叠词随处可见。《威尼斯》里用了“微微”、“茫茫”、“走走”、“来来去去”、“老老实实”、“疏疏落落”等,使语言铿锵有力,朗朗上口。《荷塘月色》里,一开头就点明题意:“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日”原是时间名词,这里是表示时间的量词,重叠后有浓厚的形容词意味,更显得荷塘是作者非常熟识的,衬托出“心里颇不宁静”;“月亮渐渐地升高了”,“渐渐”,表明夜已深了,因为“心里颇不宁静”,所以就愈感到时间过得慢:“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迷迷糊糊”写作者的感受;“我悄悄地披上大衫,带上门出去。”“悄悄”表面上是修饰披大衫这个动作的,实际也是写“我”当时的心境。“悄悄”不能只是寂静无声,而多少还带有“忧心忡忡”那种思绪,语意双关,意味深长。
其次,富于变化的长短句、整散句的交错运用、较有规律的停顿、抑扬有致的句调、层次,使文章摇曳多姿,鲜活生动。《匆匆》里,“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哪里呢?”这篇散文中,大部分句子只五六个字,常常形成排比问而不答,飘忽即过。词语的色调也极婉转,轻盈的燕子,婀娜的杨柳,娇艳的桃花。组成一幅多美的画图。“去——来”、“枯——青”、“谢——开”既有词义上的对比,又有音韵平仄上的变化,再加上以“了”“呢”等的语气词缀在句尾,从语言的音乐性上,赋予他的艺术语言以“既能悦目,又可赏心,兼耳底,心底音乐而有之”的美感特征。
总之,朱自清的散文在语言方面表现出了独特鲜明的美文艺术风格,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恒久的魅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三术型文化创意产业艺术创新职教师资
党的十会议进一步提出“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要“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目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政策法规由国家和各个地方政府陆续出台并开始实行,从而为创建文化创意产业的道路提供了一条便捷之路。随着国民经济中文化创意产业地位的逐渐提升,对创意文化及创意经济所带来的价值越来越明显。在文化艺术领域,在国家的文化建设中,以及国家塑造文化软实力的过程中,艺术教育“三术型”职教师资人才是把握时代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前沿、引领文化创意产业改革创新的主力军。我们所说的“三术型”师资主要是三个方面:第一精艺术、第二懂技术、第三重学术的高质量艺术教师,它不仅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艺术变革的关键力量,同时也是一个国家文化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一、国内外现状
我国的职教师资培养从改革开放就有了这个模式,在经历30多年的变化下,我国的职教师资培养模式已发展成了一套体系。基于当今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中国高校艺术教育也在积极地结合当前文化创意产业的实际发展,改革专业设置以及人才培养方法;同时,并行产学研一体化的教育体系,促进产学研的合作教育,学校、企业和研究机构共同合作。同时还坚持与文化产业市场的高度融合,突现高校艺术教育联手行业与市场的育人模式,加强校企合作,建立产学研联盟。王丽琦《谈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与高校文化创意人才培养》指出:高校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建立产学研联盟,与企业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并利用当地的政策等优势,加快创意成果的市场化,增强产业园区向全市乃至更广范围的产业辐射能力。
目前国内外研究比较多的是高校艺术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的产学研一体化,缺少对推进艺术教育“三术型职教师资”创新人才教育工作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关照,真正能为政府提供参考建议的研究也为数不多。所以艺术教育专业“三术型”职教师资培养研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价值性。
二、发展趋势
1.文化创意的变化和对职教师资的培养方法提出了新的需求
首先,未来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要求工程师和艺术家携手,这势必要求我们的职教师资既精艺术又懂技术。发展创意性产业的关键还在于艺术家们的创意以及自身知识。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高技术密集型、高知识密集型的新兴产业,文化、创意、技术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文化创意与现有科技相结合,是文化创意产业成为现实的主要路径和方式。其次,文化是文化创意行业的核心,这里就需要我们的职教师资精通文化重视学术。文化创意强调艺术创新人才厚实的文化素质,文化是创意产业的重要资源,设计作品需要较高的文化内涵来创造高额的附加值,这就要求我们重文化、重学术,要具备宽口径的知识,掌握和了解科技、人文、管理等相关知识,从而形成开阔的文化视野。总的来说,技术创新、艺术创新和商业创新的三者融合将会成为日后职教师资培养的主力军。文化创意产业其实就是人才的竞争,要想有效地促进创意产业发展还应当加大力度对艺术教育专业“三术型”职教师资的培养。
2.目前的职教师资培养情况不能适用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新要求
因为创意产业有艺术性、技术性、创新性强的特点,那么这就需要作为文化创意产业服务的专业艺术毕业生,必须拥有比较高的创意能力以及较强的操作能力,也就是“操作与创意一体化”的双重技能型人才。高等艺术院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他们的知识结构主要是艺术技能、艺术学基础和文化基础方面,和实际工作中所需要的职业素养和能力还有着一定的距离,很难满足当今文化企业的人才需求。艺术创新型人才数量不多,创新能力的缺乏也就成为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道路的绊脚石,另一方面文化创意产业生存与发展的核心层、高层等专业性人才数量的欠缺,也给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造成了很多不利因素,由于过分强调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忽视其高等性,教学中只在意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而不重视学生“创意”能力的培养,就会造成社会文化方面的人才结构性需求矛盾。然而面对职教师资的专业实践能力不强,教育理论业素养偏低这一尴尬局面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艺术“三术型”职教师资人才强调团队精神和协同精神,能够凝聚集体的力量,在取长补短、相互借鉴、智力互补过程中完成艺术创新活动和艺术经营活动。
三、“三术型”职教师资培养研究
1.创立艺术教育专业“三术型”职教师资文化创意人才培养思路
首先需要做的是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让学生在教育中自由幸福地成长,最终实现个人价值,努力让教育成为人们心中满意的教育和社会想要的教育。
其次要在“三术型”创意能力培养理念和人才培养进程中,要着重突显出创新精神、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激发和培育,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要从各个方面着手,如在教学方法、实习实训、课程设置、评价考核、师资队伍等其他方面要做到与文化创意产业特性、文化创意人才相适应的培育规律。
第三,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在培养学生善于思考、敏锐观察,丰富的想象力和前瞻性的眼光的同时,要让他们认识到理论知识积累的重要性。与此同时,我们还要重视培养学生深广的人文素养、创新意识、版权意识、团结合作能力等,让学生了解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的现状,感悟到只有文化知识是不够的,不具备创意能力和创意意识,那么将很难在这个文化产业社会中谋得一席之地。
2.构建艺术教育专业“三术型”职教师资采取分段合作培养模式
分段合作培养模式当然就是在不加长学制的前提下,把正在实行的教师专业教育、学科专业教育、职业教育以混合交叉的方式分二、一、一分段制,通过一定的机制和方式把教师教育与学科专业教育、职业教育结合起来。艺术类学生通过两年的学科专业学习后,在第三年以自己的意愿,选择自己想学的专业,以此达到职业培养分流。选择师范专业方向的艺术类学生,通过一年的师范类专业的学习以及实践,获取学士学位学分。最后通过在实训中心、企业一年的训练,得到职业资格证书。专业理论的学习,通过在企业、工厂的实践,和教育学院、师范院校的教育培养经历,再将平时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并贯通整个培养的过程,使其在理论学习―――――实践应用―――――自我反思―――――实践总结的过程中积累教师素养,培养教学能力和教学技巧,以此达到教师终身性的专业发展。
3.注重教育技能课程的综合性,通过多种教育培养技术来发展综合的教育能力。
优化课程一方面能赋予未来教师教学技能和艺术技能,另一方面也使未来教师拥有课程创新能力和课程资源研究能力等。未来教师所拥有的教育技能是要经过丰富的教育课程发展和教育模式创新而生成的,那么教师的教育技能最终也是在教育课程的实践中不断提升的。
结语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艺术教育成为文化创意产业园的支点之后,应当是以文化创意产业的新需求为前提,以创建“师生设计制作室”为新教学方式,实现“三术型”职教师资培养的目标;以“三术型”职教师资培养为目标,以培养动手能力和人文素质为重点,构建新的艺术创意人才培养方案。将学生的“艺术、学术、技术”三方面培养统一,要以开发学生创造力为重点,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为圆点,以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性和培养较高文化素养为宗旨,以便更好地适应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艺术教育专业“三术型”职教师资培养研究不仅要从职教师资培养模式的培养目标、实施主体、具体的类型和实施阶段等方面探讨,还应考虑当今的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从而构建成熟的艺术教育专业“三术型”职教师资特有的理念和培养模式。(责任编辑杨建)
参考文献
一、以题目为对象,准确把握体裁要求
很多时候,拟题者给出的文章题目具有鲜明的文体倾向,比如“××之我见”、“说××”、“××综述”等题目,就必须写成议论文;“我的母亲”、“一件难忘的往事”等题目,就应该写记叙文;“××探秘”、“蜘蛛的自述”等,更适宜于写说明文。
一定的文章体裁是与相应的表达方式相配套的。比如,记叙文必须以记叙、描写为主,说明文必须以说明为主,等等。这时候,我们就要遵循这样的文体导向,选用合适的表达方式。
至于文体让我们自选的题目,写作前也要先明确自己准备写什么文体的文章,从而好恰当确定主要的表达方式。
二、以适我为标准,恰当选用最佳文体
考生的爱好与特长往往各不相同。考场上,我们应该扬长避短,充分展示自己独特的本领,收到“人无我会,人会我优,人优我新”的效果。比如,面对“磨炼”这一话题,有篇满分作文是用散文写作的:
我们为着沧桑的历史而心情激昂;我们为着历经磨炼的历史而感慨万分。心中奏响着历史之曲,明白了磨炼的真谛。因为:
磨炼的乐曲如沙漠中的绿洲,滋润着跋涉者干涸的意志;
磨炼的乐曲如黑暗中的灯光,燃亮了夜行者渺茫的希冀;
磨炼的乐曲如高耸入云的山峦,树起了观光者伟岸的榜样。
另一位擅长记叙类文章的考生则编出故事,用童话写作:
有一天,安逸悠闲自在、若无其事地走在大街上。四周的一切生灵是那么生机盎然。柳条抽芽了,天空湛蓝,花儿争先恐后地怒放,小鸟立在枝头嘤嘤成韵。这一切美好的事物怎能不让人想出来溜达溜达,欣赏这美好春光?当然也有不被这美景所倾倒,依然一如既往地在刻苦训练的磨炼,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训练着,无论是酷暑还是寒冬,是风驰电掣还是冰天雪地,因为磨炼始终相信阳光总在风雨之后。
同样写“磨炼”,文体不同,风采各异:前者注重写出独特的感悟,营造优美的意境;后者语含趣味。
三、以规范为目标,注意合乎文体特征
突出文体特征,成为了中考评卷的新要求。你选用了某种文体,就要凸现该文体的特点,遵循该文体的写作规律。
物虽不语,却深蕴哲思。这哲思是有关自然的,更是有关人生的。从物身上,我们能够学到做人的态度,面对世迁的态度,面对生活的态度。物虽不语,却已经胜过千言万语。
选文1 愿心长青
天冬草
吴伯箫
一
我喜欢天冬草,要以初见了天冬的那次始。说来就须回瞩远远的过去了。那还是冬天,在一座花园的客厅里,围炉闲话的若干人中有着园主的姑娘在。她是光艳照人的,印象像一朵春花,像夏夜的一颗星,所以还记得清楚。记得座边是茶几,隔了茶几摆得琳琅满目的是翡翠屏,是透剔精工的楷木如意,是漆得亮可鉴人的七弦琴。而外,再就是那么几架盆栽了。记得先是细叶分披的长长垂条惹了我的注意,又看见垂条间点缀了粒粒滚圆的红豆,好奇,因而就问起座侧光艳的人来:“是什么草?”
“这纹竹么?――噢,叫天冬草呢。”
“可是冬夏长青的?”
“嗯,正是,冬夏长青的。”
“结种子的吧?”
“啊,结种子。这红豆就是。”
“红豆?‘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可就是这――”
那边略一迟疑,微微红了脸,像笑出来了几个字似的说:“大概不是。”
“总会种了就出吧?请摘我几颗。”
就那样从水葱般的指端接过来,握了一把珊瑚色珠圆的种子,我与天冬结了缘。于今,转眼已是十年了。望回去多么渺茫,想来又多么迅速的岁月啊!
二
在故都,厂甸,毗连的书肆堆里,我曾有过一爿很像样的书斋来着。屋一门两窗,同别人分担也有个恰恰长得开一株老槐树的小小庭院。屋里两三架书,桌一几一,数把杂色坐椅。为粉饰趣味,墙上挂了几幅图画;应景儿跟了季节变化也在花瓶水盂里插几枝桃杏花,散乱地摆几盆担子上买的秋菊之类。虽说如此,那自春及冬称得起长期伴侣的却是一盆天冬草哩。
提起那盆天冬,也是有来历的。原初一个柔性朋友,脂粉书报之暇,很喜好玩那么几样小摆设,窗头床头放几棵青草红花。人既细心,又漂亮,花草都仿佛替她争光,赚面子;凡经她亲手调理出来的,无不喜笑颜开带一副欣欣向荣的生气。她有的一棵天冬,就是早早替她结了累累红豆抽了长长枝条的。后来,这位朋友出嫁,屋里花草就成了九霄云外的玩意了。未能忘情,她才一一替它另找了主,分送了朋友。结果我有的就是那盆天冬。
一则自己爱好,再则也算美人之遗,那盆天冬,就在那一个冬天得了我特别的宠幸。施肥哩依时施肥,灌溉哩勤谨灌溉。梳理垂条,剪摘黄叶,那爱护胜过了自己珍藏的一枝羽箭,同座右那张皱眉苦思的贝多芬像哩。朋友来,总喜欢投主人所好,要竭力称赞那天冬,并将话远远牵到那前任的园丁身上,扯多少酸甜故事。因此,天冬在朋友当中便有了另一番情趣。那绿条红豆间也就常常晃着一个渺不可企的美的影子了。
三
现在,且将一盆天冬摆下,书室里也安排个往日的样子吧。管它外面偷偷挤来又偷偷挤去的是魑魅还是魍魉哩,进屋来好好收拾一下残梦要紧。敝帚千金,自己喜欢的就是异珍。出了门,尽管是千万个人的奴隶,关起门来,却是无冕的皇帝哩。怎么,有天冬草在,我便有壮志,便有美梦,便有做伴丽人;书,文章,爱情友谊也有吧,自己就是宇宙了呢。怎么样,小气的人啊,你瞧这天冬草!
人,往往为了小人伎俩而忿慨,碰了壁便丧气灰心,其实干吗呢?木石无知,小人非人,为什么要希冀粪土里会掏得出金呢?与其有闲去盼黄河水清,乌鸦变白,还是凭了自己的力去凿一注清流养一群白鸽的好。烦人的事先踢开,且祷祝着心长青,有如座侧天冬草;并以天冬草红豆作证,给一切抑郁人铺衬一条坦荡的路吧。
一九三四年八月廿八日,万年兵营雨夜
(选自《吴伯箫散文》,有删改)
[含英咀华]
文章分三个部分写天冬草,第一部分写初见天冬草,第二部分写友人赠天冬草,第三部分写自己关于天冬草以及人生的感悟。这三个部分除了以“天冬草”这一线索贯串以外,看似并不相关。其实它们有着密切的内在关系:天冬草无论环境如何都长青,人也应该如此。
[思考练习]
1.根据文意,概括出“我”“喜欢天冬草”的原因。
2.“那绿条红豆间也就常常晃着一个渺不可企的美的影子了”这句话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3.你如何看待作者的“管它外面偷偷挤来又偷偷挤去的是魑魅还是魍魉哩,进屋来好好收拾一下残梦要紧”这种人生态度?
选文2 艰苦成长
老舍家的老枣树
舒 乙
小杨家胡同八号院是老舍先生的出生地,院里有一棵老枣树,树龄比老舍本人大多了,而且一直活得好好的。算下来,它起码有一百二三十岁了,还在结红枣;而老舍先生只活了67岁,差不多只相当这棵树年龄的一半。树长得已经远远高过房脊,房子原来就不高,看样子,它比房子要高出差不多三倍。枝叶茂盛,树干长得比脸盆还粗,树皮斑驳,年月的沧桑留下了深痕,显得老而弥坚。
这棵老枣树的荣幸是老舍先生写过它。它是记忆,记忆着一位作家的可爱而又可怜的年迈母亲和她的小家。它是性格,包含着那所破房和两棵老枣树托起的精神:咬牙,好强,不向命运低头的尊严。它是历史,见证了一段不屈不挠的平民奋斗史。正因为此,我差不多每年都要到那儿看看它,偷偷瞧瞧这位老树爷活得怎么样。万幸,它始终活着。
可是,可是……去年,我再去时,几乎不能相信我的眼睛:老树不在了。它已被齐根伐去!地上只剩下一团洗衣盆大小的树桩,极圆,锯口整齐而新鲜,除此,什么都没有了。我不知道,这里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会发生。干吗要这样。它还活着呀。也许是这个小院子连区级文物保护单位都不是,不受保护,虽然是老舍先生的诞生地,而且被写进了三部著名的文学作品,其中有《四世同堂》和《正红旗下》。
我不明白,也无从求证。
就这样,老枣树从地球上永远消失了,像过去的主人一样,都死于“非命”。
确实很有象征意义:一场悲剧。
1937年,老舍先生在青岛和济南开始写他的自传体长篇小说《小人物自述》,因战事只开了个头而没写完。这部小说非常翔实地记述了他自己出身地的一切,包括一砖一瓦一草一木,连这棵枣树也在内。相比之下,《小人物自述》对小院的记述甚至比《四世同堂》里的描写还要详细。
他是这么写的:“院里一共有三棵树:南屋外与北屋前是两棵枣树,南墙根是一棵杏树。两株枣树是非常值得称赞的,当夏初开花的时候,满院都是香的,甜酥酥的那么香。等到长满了叶,它们还会招来几个叫做‘花布手巾’的飞虫,红亮的翅儿,上面印着匀妥的黑斑点,极其俊俏。一入秋,我们便有枣子吃了;一直到叶子落净,在枝头上还发着几个深红的圆珠,在那儿诱惑着老鸦和小姐姐。及至到了中秋节,我们即使没能力到市上买些鲜果子,也会有些自家园里的红枣与甜石榴点染着节令。现在,三棵树里只剩下了南墙根的一棵老枣树。”
描述了这些之后,老舍先生平静而悲凉地道出了自己的感受:“这些个记住不记住都没大要紧的图像,并不是我有意记下来的,现在这些记述也并不费什么心力;它们是自自然然地生活在我的心里,永远那么新鲜清楚。一张旧画可以显着模糊,我这张画的颜色可是仿佛渗在我的血里铸成的。”
瞧!这棵老枣树多有地位。它是象征,象征着一位贫儿的艰苦成长环境。
(选自《文汇报》2011年5月5日)
[含英咀华]
文章明写枣树,实写老舍。在文中,枣树所蕴涵的意义作者并不隐晦,而是非常显豁地点明,且耐人寻味和探索。老舍的伟大精神是与他的作品同在的,这些文学史上的经典永远闪耀着璀璨光芒。
[思考练习]
1.“我这张画的颜色可是仿佛渗在我的血里铸成的”一句蕴涵了老舍怎样的情感?
2.文章后半部分引用了老舍《小人物自述》对这棵枣树的描写,有什么好处?
3.文章标题是“老舍家的老枣树”,根据文意,分析“枣树”在文中的作用及意义。
选文3 生命归处
哀枫树
梁实秋
我每至西雅图,下榻士耀文蔷家。我六楼上的寝室有两个窗子,从南窗远眺,晴朗时可以看到高一万四千余英尺的瑞尼尔山峰清清楚楚地浮现在天空中,山巅终年积雪,那样子很像日本的富士山,而其悬在半空的样子又有一点像是由我们的岳阳楼之遥望君山。西窗外,则有两棵大树骈立,一棵是杉,一棵是枫,根干相距约有十英尺,枝叶则纠结交叉,相依相偎如为一体。两棵树都高约五丈,虽非参天古木,亦甚庄严壮观。尤其是那棵枫树,正矗立在我窗前,夕阳西下,几缕阳光从树叶隙处横射过来,把斑斓的叶影筛到窗幕上面。窗外的树,窗内的人,朝夕相对,默然无语。
枫树的种类很多,据说一百五十种以上。我们这棵枫树是最普通的一种,自阿拉斯加至南加州一带无处无之,是属于大叶枫的一类。叶厚而大,风过飒飒作响,所以此树从木从风。能制枫糖的是属于另外一种,“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则又是一种。我们中国诗人所常吟咏的是丹枫,又名霜枫,亦谓江枫。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以及刘季游的《登天柱冈诗》“我行谁与报江枫,旋摆旌旗一路红”,都是有名的诗句。其实,红叶不限于枫,凡是树根吸取土中糖分过多,骤遏霜寒即起化学作用而呈红色,既非以红颜娇艳取悦于人,亦非以憔悴之容惹人怜惜。
枫树不仅落叶烦人,春天开的小花,谢后散落如雨,而且所结的果实有翅,乘风滴溜溜地到处飞扬,落到草地上、石缝里、路边,随地萌芽生长,若不勤加拔除,不久就会成为一座枫林。易经说:“天地变化,草木蕃。”枫树之雄厚的蕃息力量,正是自然之道。不过由萌芽而滋长,逃过多少灾难,然后才能成为一棵几丈高的大树。枫树在我们需要阴凉的时候,它给我们遮阳,到了冬天我们需要温暖的时候它又迅速地脱卸那一身的浓密大叶,只剩下干枝光杆在半空寒风中张牙舞爪。它好知趣,它好可人!
但树也有旦夕祸福。我这次回到西雅图来,隔窗一望,那棵枫树不见了!再探头望下来,一块块的大木橛子、大木墩子,横七竖八地陈列在木栅边。一棵树活生生地被锯成了几十段!那棵杉,孤零零地立着,它失掉了贴身的伴侣,它比我更难过。
原来是今年春天,树该发芽的时候,这棵枫树突然没有发出芽来,有气无力地在顶端冒出几片小叶。请了三位树医,各有不同的诊断。一位说是当年造房子打地基伤了树根,一位说是草地施肥杀莠使它中了毒,一位说是感染了无名的疾病。有一点三位完全同意:树已害了不治之症。善后是必须立即办理,否则恐难久立,在风雪怒号之中它会訇然仆地。邻居测量形势,所受威胁最大。于是三家比价,以二百五十元成交,立即伐木丁丁了。言明在先,只管锯成短橛,不管运走。木橛的最大圆周是八英尺有余,直径约二英尺半。唯一用途是当柴烧,分期予以火化。可是斧劈成柴,那工程不小,怕只好出资请人把它一块块地运走了。
现在我的窗前没有东西遮望眼,一片空虚。十年树木,只能略具规模,像这棵枫树之枝叶扶疏,如张巨盖,至少是百年以上物。然而大千世界,一切皆是无常,一棵树又岂能例外?“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选自《梁实秋散文集》)
[含英咀华]
作者首先着笔描写窗前那棵与自己相依相伴的枫树,流露出喜爱之情;然后交代枫树有很多种类,突出了枫树独立的风骨;再写枫树落叶多、蕃息力量强,但知趣可人;最后写窗前枫树遭遇的厄运,并抒发了自己的人生感慨。
[思考练习]
1.请从语言表达的角度对第一自然段画线文字进行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