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石榴熟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读书,还有多少人一直保持着这样的习惯,把阅读作为生活的一部分?许多身边人给我的答案是“太忙,没时间”这等千人一律的借口。
我们从学校毕业那刻,就无时不在消耗学生时代的所学所知。有句老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不止告诉我们学无止境,更在提醒我们如不提高自己的知识量,将有一天你就会被这个社会淘汰。如此来说,保持阅读习惯对我们是何等的重要。
我们生活在科技发达的新时代,每天信息的来源是网络,微信、微博、、MSN等各种网络平台为我们提供了便捷的信息平台。我们每天有时间刷微博,聊微信,发各种美图朋友圈,却恰恰忘了给读书留时间。
尤其是已为父母的80后这一代人,常常听到朋友抱怨在家无法辅导孩子的学习,因为儿女的小学作业自己居然不会!常常被孩子问的哑口无言。如今孩子的学业的确比我们小时候要难很多,却难道一个饱读诗书二十年的成年人当真不会七岁小孩的作业吗?我想,未必吧。因为我们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都奔赴在赚钱买楼,攒钱移民的路上,想着“这辈子我当不了富二代,一定要当富二代的爹(妈)”这类的豪言壮语!金钱和物质有没有提升暂且另说,但学识、素养必然是耗损了不少。充电,只能解决表面问题,瓦解根基还需要打持久战的。
“你给读书留时间了吗”这就是2014世界读书日中央电视台的新闻专题。这看似简单的问题,背后却有着重大的意义。
你给读书留时间了吗?我想,每个人在遇到这个问题的时候都会微微一顿。读书,这似乎是学生时代每天必做的功课,成年后的我们,急着成长,忙碌着工作,张罗着成家……是的,工作、家庭、社会关系的确是我们这一生中不可缺少的,但当我们每日忙忙碌碌的奔波时,可否想静下心来坐一会儿,品一杯茗茶,阅读一段文字,稍稍拂去这繁华多彩的城市带给我们内心的浮躁。当你无法辅导孩子的学业,无法解答孩子那古灵精怪的问题时,朋友,你该读书了。
中国著名作家,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先生说:阅读,确实让我慢慢认识到了更广阔的世界;阅读,也确实让我了解到了人的可贵,更重要的是认识到了我自己。看看莫老先生的这番话,该让大家顿悟了。除了物质,我们也该关注一下自己的精神世界,丰富内心,开阔视野。
1、石榴在成熟前开裂的原因有:水分过多、温差不稳定、养分过多。
2、在石榴的种植期间经常浇水,果实会吸收过多的水分,导致开裂。昼夜温差大也会导致石榴开裂。给石榴施肥过多,果实会吸收过量的养分,生长速度无法跟上,导致开裂。
(来源:文章屋网 )
一、 低毛利流通时代
1、 低经营成本导致低毛利流通
现代零售渠道形成前,经销商大都占据好的“码头”,坐等分销商现款上门提货。“那是在何等逍遥自中轻松赚钱”,好多那个时代过来的人经常回忆并发出感慨。经销商只要具有超前的眼光,较好的人脉(糖酒、副食公司出来的人员),便能抓住生意机会,拿到成熟或有潜力的产品权。由于具有良好的人脉,绝佳的位置,新品牌、新产品进入市场,亦首先由他们先过目决定是否,机会优势决定了他们权的低门槛,加之经销商的稀缺性,部分二线品牌为吸引甚至开出了信用支持的筹码,这也减轻了初期的资金压力。批发市场的相对集中性,自发的形成了稳定的二线分销网络。经销商的产品完全在自己的几尺门面便实现了销售。加之税收也以定税形式收取,其在成本中几乎可忽略不计。经销商就是低毛利情况下也是盈利可观。
2、 大流通格局导致了低毛利运作
大流通时代,厂家对渠道把控不严,串货成为正常现象。经销商过高毛利也会导致同市场商户倒货,毛利会由于竞争而沦为低毛利。厂家对渠道的管控也只是对经销商管理,二级市场的无序性导致二级市场商户跨区域从不同的一级市场进货,竞争使价格在二级市场更加混乱,反过来影响一级市场的价格。在当时,厂家的市场支持也只局限于年终返点,低费用投入减弱了厂家在经销商面前的话语权,厂家的销售任务最终成为业务员的压力。业务员为完成任务,拿到奖金,压迫经销商降价串货,长期以往,低价格便就成了正常价格了。
3、 低毛利能支持初期现代零售渠道的低费用
现代零售渠道形成初期,名牌产品,成熟产品几乎都是超市现款自采。个别产品有短暂账期,超市内几乎没有促销员,超市也不向供应商收取名目繁多的各种费用,也没有产品的滞销售后支持,货发到超市,经销商则视为销售完成。经销商主要销售渠道是批发市场,小店。商超在零售业占据着非主流的渠道角色,经销商不会投入精力、财力去运作。
4、 配送、仓储、办公的低经营成本
当时经销商办公、仓储、销售门店几乎一体化,可以没有运输车辆,只需近距离运输的三轮车即可完成配送,没有专门财务人员,大多3、4个人便可完成几百万的销售,人力成本在销售额中占比非常小。
二、 快速消费食品流通现状
1、 现代零售业的崛起
随着现代零售渠道(仓储、现代大型综合超市、连锁超市、便利连锁)崛起,快速消费食品的流通业态也随之发生变化。现代零售渠道占据的销售份额在50%--80%,其话语权也由于销售额巨大和渠道霸主地位而增强,其与供应商的关系发生了质的逆转,经销商也不是占据好码头,好产品的强势群体了。现代零售渠道的苛刻条件堂而皇之地成为了合作的必要条件,费用年年递增,条件也越来越高,名目有:进店费,条码费,促管费,陈列费,堆头费,广告费,赞助费,合同续签费,店庆费,新店开业赞助费,DM刊费等等。结款条件:大部分为实销月结30天,部分30天账期,很少产品做到15天账期。返佣:一般扣点为1-3%,部分商超高至8%。其他条件:丢失补偿,滞销无条件退货,保底毛利额,保底销售额,对销售较差产品则实施末尾淘汰,零售价格的最低统一性。面对如此多的苛刻条件,经销商,厂家是怨声载道,甚至发出了“不做终端,等死;做终端,找死”的感慨。但这样的结果是目前市场环境下的产物。当然,现代零售渠道成就了一些品牌,也淘汰了许多产品,所谓适者生存,每年,都有不少经销商不再经营商超而淡出了经销商行列,但也有不少人不断加入这个群体。
2、 经销商现状
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经销商群体也在发生着转型和变化。部分经销商无法适应而不再做食品经销商了,部分则由地级市场退而居于县级市场去精耕小店和乡镇市场;部分仍坚守在日渐萎缩的批发市场;部分则随变而变,成功转型为现代的商贸公司,以公司体制去进行品牌和产品销售;部分发展较好,初期积累殷实的经销商则自己去做产品而成为厂家,或去做零售终端而居于这个渠道上游。此渠道呈V型,居于上端的是厂家和超市,底点是经销商。
成功转型为现代商贸公司的经销商与传统批发市场的经销商架构完全不同。
⑴、 拥有正规的办公室,财务设置规范,都是一般纳税人。
⑵、 拥有专职的配送队伍,专职内勤,管理正规,现代化。
⑶、 配备正规的库房,有专职库管。
⑷、 业务系统有:业务、理货、经理、促销员。
⑸、 多为股份制,管理民主、科学、规范。
3、 厂家现状
面对渠道变化,部分厂家不适应现代流通渠道而没有及时调整产品结构而趋于没落和消亡。如不以现代零售渠道为主渠道,却开发中高档产品。或者,产品为低价抵档,却要运作现代商超渠道等情况。部分厂家则针对自己的产品和实力,选择合适的渠道,而成为现代商超的主流品项或是二级流通市场的主销产品。有的进行品牌化运作,成为全国品牌,有的则偏居一隅,成为地产名牌。我们重点针对品牌运作、全渠道销售的厂家,他们一般设置:
⑴、 拥有庞大的销售队伍。省有分公司,市有办事处,配置有省区经理、城市经理、KA经理、理货、促销员、督导等。公司内部则有销售公司,市场部,销售部等。
⑵、 管理科学、严密。组织机构健全。KPI考核机制完善、合理、细致。
⑶、 多渠道运作。KA一般直营,拥有现代渠道经销商,传统小店渠道经销商,特通渠道经销商,品类经销商,以此达到渠道完全覆盖的目的。
⑷、 较大的费用投入:对经销商进行费用支持,还有促销员,促销品,特价折让等市场支持。
以上费用综合控制在25—30%之间(仅限终端运作费用和办事处费用。媒体广告,公关活动除外)。
三、 经销商流通环节的费用率
产品出厂后,即将面临渠道的利益分配。
经销商费率:以年销售300万的经销商来核算。以厂价为基础,库房占0.5%;配送5%(含车辆,司机费用);办公室管理费用3.5%;税务3%;超市扣点3.5%;促销员10%(休闲食品,米,面,油,水,饮料除外),商超费用4%;以上总计29.5%。如厂家承担促销员基本工资和50%商超费用,则费率总计:17.5%。如果经销商没有厂家支持而自营的话,产品毛利率(成本价顺加)低于30%,理论上则处于亏损状态。如有厂家支持,低于18%,则处于亏损状态。
超市加价一般在17%,休闲(挂件类)或结构性产品加价率在25%。
所以,产品出厂后,从厂价到零售价至少应该在40%,经销商自营的话,至少在52%。经销商要盈利的话,则费率还要增加。
四、 产品的毛利率应该是多少
以经销商行业规矩,10%纯利是最低了,那么商超报价则分两种情况报价
1、 厂家有费用支持
牛奶:由于保质期短,滞销较大,应加2%的滞销损失,所以,牛奶加价率低于20%,经销商则亏损。在30%,则盈利尚可。
奶粉:经销商一般加价率25%,能维持。
饼干、膨化、米、面、油、方便面、饮料:由于量大,配送成本、仓储费率可适当降低,17%加价则可保不亏。25%加价率则盈利可观。
休闲(挂件类),结构性产品:由于销量较小,周转慢,存在滞销。所以30%加价率可生存,40%加价率则可良性发展。
2、 厂家无费用支持
肉制品:考虑到特价因素拉低总体毛利,加之滞销因素,低于50%毛利,亏损成定局。
保健品,酒类:由于动销慢,周转时间长,季节销售明显,低于60%毛利,则经营无意义。
联营产品、熟食、散货:丢失较大,毛利率应在60%以上。
通过调查走访,我们有理由相信,无驱动技术作为一种新技术,是行业发展的必然结果。在产品同质化严重、价格战不断、竞争越趋激烈的今天,无驱动技术很有可能成为打破不良竞争恶性循环的利器,同时也可能成为带动传统技术更新换代的催化剂。
无驱动技术诞生在什么时候?
首尔半导体率先研发生产至今已有9年历史
无驱动技术并不是没有驱动,实际上是有驱动的,只是在驱动上作了新的技术革新,使得其功效更高、体积更小、成本更低。
无驱动技术在行业内的专业术语是ACLED,AC LED是相对于传统的DC LED来说,无须经过AC/DC转换,可直接插电于220V(或110V)交流电使用的LED照明技术。AC LED光源的技术关键是LED晶粒在封装时的特殊排列组合技术,同时利用LED PN结的二极管特性兼作整流,通过半导体制作工艺将多个晶粒集成在一个单芯片上,即高功率单晶粒(singlepower chip)LED 技术,并采用交错的矩阵式排列工艺组成桥式电路,使AC电流可双向导通,实现发光。AC LED晶粒在接上交流后通体发光,因此只需要二根引线导入交流源即能发光工作。
无驱动技术在国外其实很早就已经出现,早在2005年,韩国首尔半导体就已经发明可以用交流电直接驱动使其发光的AC LED,其次是美同III-NTechnology,3N技术开发 MOCVD生长技术基础的氮化镓讨底,可以增进照明和传感器的应用 ,并降低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对大大小小的硅发光二极管提供6英寸生产技术。3N发明的单芯片交流发光二极管(ACLED),建立了全面的专利组合,以保护和改善技术,牢固地确立其专有的立场,是首届一指的大规模商业化生产的交流发光二极管产品。
此外,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2008年也完成可产业化生产并有实际应用系统方案的AC LED产品,可直接插电于60Hz或史高频率的AC 110V交流电压使其交流发光,应用于指示灯、霓虹灯、低瓦数照明灯,能有效解决现有 LED无法直接在交流电源下使用,造成产品应用成本较高的缺点。
无驱动技术有什么优势?
体积小、稳定性高、寿命长 具备流行要素
“无驱动技术在目前来说是LED行业中比较前沿的技术,但它并不是概念性技术。”聚科照明副总经理王俊华就无驱动技术的优势说道,“今后LED的发展一定是向轻薄化看齐,去驱动化产品在今后将是主流。”
AC LED相较于传统驱动类产品来说,具有体积小、稳定性高、寿命长等特点。据卓耐普总经理范智开介绍,目前卓耐普所研发生产的AC LED主要具备以下几大优势:直接交流110/220VAC输入,无需外界AC/DC转换;集成IC技术,无需电解电容和变压器,寿命更长;产品体积小,允许灯具设计更为灵活更有创意;功率因素高(>0.90),总谐波失真低(<20%),易通过EMC认证;电源转换率高(>90%),整体方案光效高(>80lm/W);可适用于电子调光器调光和部分可控硅调光。
范智开说道:“LED失效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驱动电源出现问题,AC LED的出现能够很好解决这项难题。而且,AC LED产品目前已基本满足调光,包括分段调光与无级调光。”
除了生产厂家对AC LED有着很高的评价,应用企业也比较看好其前景。麦格蓝作为生产LED现代灯的企业,其灯具在外观上有着很高的要求,其营销总监孙日江就对AC LED表达了这样看法:“我对AC LED比较看好,LED今后的发展方向应该就是去驱动化,AC LED具备体积小、寿命高等特点,更能为LED的发展与创新推波助澜。现在,麦格蓝也在运用AC LED,并且已推出了一些产品,以其中一款灯具为例,如果不使用ACLED,而是使用传统驱动电源,那么我们这款现代灯一定不会有这种质感与美感。”
意明光电总经理毅在谈到AC LED优势时表示,AC LED的优势在于光源替换,摒弃了传统驱动损坏所带来的整灯替换的尴尬。
无驱动技术有什么缺陷?
质量因素或成AC LED应用掣肘
虽然AC LED前景宽广,但是目前在国内市场上,AC LED并不是主流。“任何一项新技术,如果没有通过市场的认可,就得不到经销商的认可。无驱动技术作为一项LED新技术,在国内市场上出现时间并不是很长,虽然在以后有望成为市场主流,但现在还需经过2-3年时间的考验。”毅表示。
之所以AC LED目前在国内市场上还成不了主流,主要原因还是在于经销商、消费者以及市场对新产品质量的不信任。森本光电旗下品牌森誉光电营销副总罗成就说道:“森本光电作为一家光源企业,对AC LED关注已久,并且,因为AC LED具有省成本、电压高的特性,我们也在考虑是否开始向这方面发展。但就目前来说,我们对AC LED还是有一些担心,主要的顾虑还是在于其散热技术是否已经成熟,毕竟散热问题是LED的一个关键点。”
光佑照明总经理阮洋也提出对AC LED质量的质疑,他认为:“AC LED在市场上流通面不广,应用此项技术的企业并不多,而且作为新技术、新产品,其质量是否过关很难得到考证,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很多企业现在对AC LED都还处在观望期。”
孙日江也说道:“目前市面上的AC LED产品比较多,其质量也参差不齐,价格便宜的AC LED稳定性比较差,难以保证LED灯的使用寿命。”皖琪照明董事长李高则认为:“AC LED在技术上是否完全成熟还有待考证,据我个人了解,其在电压控制上就还有待加强。”
无驱动技术的应用现状如何?
国内大批光源企业目光聚集 应用企业亦有使用。
近几年,国内很多LED光源企业也开始将眼光投向无驱动技术领域,并纷纷引进并开始自主创新。
2012年,卓耐普、聚科照明、新力光源等光源企业成为国内首批引进无驱动技术的企业,并迅速研发出配套产品。聚科照明在2013年年底推出其G40系列,卓耐普目前则已全面推广其集成IC光引擎产品,新力光源也于今年4月份推出多款AC LED光引擎产品。
卓耐普自2011年就开始关注无驱动技术,据范智开介绍:“那时候,韩国首尔半导体刚好在推其研发生产的AC LED,当时我们就觉得AC LED这项技术未来会成为主流,所以,我们就在那时候开始关注AC LED,并在2012年年初就引进这项技术,开始自主研发生产AC LED产品,目前已全面生产,并得到市场肯定。”
对AC LED的发展历程,王俊华也表达了相似的观点:“无驱动技术在国外其实很早就已经得到研发生产出来了,3年前,台湾地区逐步兴起,成为中国最早研发生产AC LED之地。大陆地区则是在2012年的时候才慢慢发展起来的,当时聚科就是大陆最早一批导入并研发创新此项技术的企业之一,随后,新力光源等企业也开始无驱动技术方面的研究。到今年,很多企业都陆陆续续推出应用无驱动技术的产品。”
除了生产企业,当前国内应用企业也开始关注并应用AC LED,据范智开介绍,AC LED在国内前景很大,就目前来说,虽然市场中还没有普及开来,但是有很多应用企业已经接受并应用此项技术,并且也有巨头企业开始切入AC LED领域,如飞利浦等,市场流行也只是一个短时间的问题。
基本实现全系列LED应用户外防水性能有待加强
在产品应用上,不同类企业表达了不同的观点。李高表示,现在AC LED因为受电压控制,其应用仅仅适用于多芯片、小功率光源产品,包括像LED厨卫灯、T5/T8支架灯等,其中T5/T8已经形成批量化。
但作为光源企业以及AC LED厂家的聚科以及卓耐普提出了不同见解。王俊华说道:“目前,AC LED产品已经基本上实现了室内照明的普及,在户外照明上也能够得到应用,但其防水性能还有待研究提升。不过,因为AC LED属于前沿产品,因其价格较高,主要还是高档灯具产品应用比较多,低端类产品一般来说不会选择这种产品。”
孙日江也认为:“AC LED现在主要还是适用于价格相对比较高的高档产品,以及在外观上要求比较高的现代灯产品,成品主要还是面向高端消费群体。”
范智开也表示,AC LED在室内照明上均可使用,户外照明在解决掉防水、防雷等问题也可进行大规模应用。“目前,卓耐普的AC LED已经能够基本满足全系列LED应用,产品的规格也十分齐全,像球泡灯可以做到3W、5W、7W、9W、12W,吸顶灯可以做到10W、15W、20W,筒灯可做到5W、7W、9W、12W、18W、24W、30W,而且大功率的工程类产品也推出了相配套的产品。”
无驱动技术将带来什么样的改变?
AC LED推动产品革命性变革或成为驱动企业致命性打击
在笔者采访的过程中,受访者都持有这样的观点:无驱动技术目前已经过了萌芽期,正处速发展期,从其发展趋势上看,无驱动技术必然会成为行业发展的一个方向。将带来LED行业发展的又一次革命。
而这次革命主要在于三个方面:外观的革命,精简、小巧、样式百变,打破了传统灯具连接大驱动的笨重面貌;集成的革命,大驱动变小驱动,贴片式安装在芯片之中,简化旧式复杂的安装程序;成本的革命,与传统驱动比较,减少了大概10%的成本,还节约电能,绿色环保新力军。
李高表示,AC LED成熟后将促使其价格趋于合理规范化,对整个LED市场的规范会有很大帮助。
范智开在谈及此方面说道:“AC LED必然将带动LED产业的革命性变革,因为其不仅能够大幅度降低人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的稳定性,还能让更多的创意更好地应用于LED产品中。当AC LED真正成为市场主流后,我认为它将对传统驱动企业造成重大冲击。”
安尚照明总经理慕斌军则认为AC LED在未来会成为LED行业的一项主流技术,并广泛应用于LED产品中,但它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驱动,在某一些方面,传统电源仍具备一定的优势。
无驱动技术普及还需多长时间?
国外接受度高 国内普及还需时日
无驱动技术最早兴起在国外,经过多年的推广以及市场的认证,AC LED产品在国外市场已经得到广泛应用。而在国内市场上,AC LED产品仍然比较少。
毅表示:“国内的AC LED主要流通渠道还是面向高端消费群体,进行小范围流通,在国内的三四级市场上基本看不到AC LED产品。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其价格颇高,再者消费者对LED的认识度不够高。另外,经销商与商对AC LED的认知也不高,不会去花大力度甚至不会去推这种新产品。”
阮洋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他说道:“应用ACLED的成品灯具主要还是面向高端消费群体,这部分消费群体对灯具外观要求较高。那些对外观要求不高的灯具成品,生产厂家还是会选用传统的驱动电源。”
范智开也认为国外对AC LED的接受度比国内高,他说道:“以卓耐普为例,目前我们的AC LED在30W以内均可达到批量生产,60W的AC LED如果有需求也可进行批量化生产。而且去年10月到12月31日,我们光样品就卖出了1200多份。所以总体来说,有很多应用企业对AC LED还是愿意去尝试。国内客户对这种新产品比较谨慎,因为它是采用非隔离方案,很多人都会担心其安全之类的问题。而在国外像东南亚、南美、非洲、俄罗斯、欧洲等地区对AC LED的接受度和认可度都比较高。”
“任何新产品的出现都会先经过高端客户群的使用,因为他们敢于先行先试,对接受新技术产品更为容易。”王俊华表示。
AC LED流行还需3-5年
全球一线品牌推广有助快速实现
AC LED在家用电力上的方便性,不需要像DC LED一样需要另外装一个交流转直流的转换器,不但节省了这颗转换器的成本,也避免LED光源本身还没坏,但转换器却先坏掉的窘境。交直流转换器是一种随着时间会老化、坏掉的电子元器件,其寿命比LED光源本身更短,故目前很多LED灯具坏掉,都是因为交直流转换器先坏掉了。AC LED还有一个特性,就是其工艺采用交错的矩阵式排列,是轮流点亮的,在60Hz的交流中会以每秒60次的频率轮替点亮,也让AC LED的使用寿命较DC LED长。
“AC LED虽然现在还没有成为市场主流,但我相信AC LED在市场上一定会大放异彩,可能就在这3-5年之间。”范智开说道。王俊华也认为AC LED将会在2015年下半年或者2016年上半年成为市场主流技术。在采访中,笔者发现,无论是光源企业还是应用企业,都相信AC LED在今后将成为市场主流。但目前,AC LED还需要克服一些难点。AC LED有两个缺点,其一是发光效率并没有DC LED高,这是因为DC LED发展目前是主流,AC LED刚刚起步,AC LED的发光效率是可以追上,甚至超过DC LED的。其二是AC LED有触电的风险。故AC LED如果要应用在LED照明灯具上,应避免金属鳍片的裸露,而应是间接地把热带走,这也就是发展新的充液LED固态照明灯具的设计核心概念。
AC LED刚刚步入成长期,在发光亮度、功率等方面还不够理想,但ACLED的应用简便、无需变压转换器和恒流源,以及低成本、高效率已显现强大的生命力。AC LED的技术在飞跃发展,用不了几年,高亮度、大功率、低成本的产品将大量面世。
范智开还表示,现在AC LED在市场上不流行主要原因在于厂家的认知度不够高,加上没有大品牌推广这项技术,在宣传力度上还有待加强。如果有全球一线品牌对其进行推广,ACLED将会以更快速度流行起来。同时,作为AC LED生产厂家,大部分现在都面临着产能的问题。再加上ACLED对灯珠要求比较高,未来在高压灯珠封装制造上还需加大力度。
王俊华则认为:“AC LED的流行阻碍还是在于观念和价格上,当客户群对这项技术以及产品有着高度认可时,其流行也就不远了。再加上生产标准化与批量化使其成本降低,其价格也自然而然下降。”
无驱动技术的价格趋势将会怎样?
AC LED目前价格优势不明显流行后有望实现低价销售
据范智开介绍,目前AC LED已经基本实现自动化生产,即使用高压贴片机加回流炉即可进行量产,不仅节省了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生产出来的产品一致性非常高。“像卓耐普的一条生产线一天就可生产36000片AC LED产品。”范智开说道。虽然AC LED生产实现了自动化,减少成本,但其价格与传统驱动电源相比并不具备优势。
目前市场上,3W的驱动电源大概是4-5元,12-15W大概是13-14元,20W大概是18元左右,而AC LED普遍高于这个价格。据使用韩国首尔半导体AC LED产品的麦格蓝孙日江介绍:“韩国首尔半导体作为第一家研发生产AC LED的厂家,其质量是有保障的,但是产品价格并不便宜,其4W的AC LED是28元,20W的产品是80元,也就是说与使用普通驱动电源相比,其价格大概是普通产品的5倍左右。而导致其价格居高不下的原因是市场需求量小,难以实现大批量流通。”
李高也提出了同样的观点:“AC LED厂家前期的投入都比较大,而且使用这种产品的应用企业并不是很多,这就导致其订单量不高,因此其产品价格都普遍偏高。但是,我认为这种技术应该是市场的一个大趋势,当其成为主流,并在市场上形成大流通的时候,其价格优势将会大大增加。并且,因为其配件少,技术高,后期也将会对市场规划形成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 输尿管下段结石;非梗阻型;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超声诊断
[中图分类号]R693.4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7210(2009)06(b)-067-02
输尿管下段是结石的好发部位之一,小的结石未引起输尿管梗阻、扩张不明显时,二维灰阶超声(B超)因难以确定输尿管,且结石声像易受肠气等因素干扰,易造成漏诊。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通过其特征性的声像图表现能有效确定输尿管及结石的位置及性质,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现将我院2006~2008年经CDFI检查45例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的资料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45例,男30例,女15例,年龄20~70岁,症状表现为下腹疼痛,并伴有腰痛及血尿,部分仅表现为下腹痛。全部病例均经我院X线造影、CT、临床确诊为输尿管下段结石,不伴有肾积水。
1.2方法
采用PHILIP IU2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2.5~5.5 MHz。检查前嘱患者饮水400~600 ml,半小时后患者膀胱适度充盈,先行B超检查,再用CDFI观察输尿管下段(壁内段),确定结石的部位及性质,同时对两种检查结果进行比较。
1.3统计学处理
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用SPSS 11.5软件进行方差分析、t检验。检验水准取α=0.05(双侧)。
2 结果
45例均为无肾积水型输尿管下段结石,均为单侧输尿管下段结石,结石大小:3~7 mm(最大径);其中合并肾结石20例,占44.4%。单纯B超检出输尿管下段结石32例,检出率为71%(32/45);CDFI检出输尿管下段结石43例,检出率为96%(43/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CDFI可清晰显示输尿管口向膀胱喷尿的多普勒信号,从而找到输尿管口,与输尿管口相连的无回声管道内无多普勒信号,排除其为血管可能,从而确定为输尿管(图1、2)。输尿管下段结石特征性的彩色多普勒声像表现为:结石强光团后方显示为五彩闪烁的多普勒伪像(图2、3)。
3 讨论
输尿管结石仅次于肾结石,为泌尿系统常见结石之一,由于输尿管的内腔上粗下细,且输尿管在进入膀胱时,输尿管膀胱段(下段)与膀胱壁之间形成一钝角,为结石易停留之处,所以结石位于输尿管下段者最为常见,约占65%[1]。二维灰阶超声对于梗阻型输尿管下段结石、输尿管扩张明显者较易诊断,但对于非梗阻型输尿管下段结石,则显示较差、诊断困难,主要因为:①非梗阻型输尿管结石,输尿管管腔扩张不明显,而输尿管壁内段又易受肠气干扰,B超难以确定输尿管下段位置,从而容易漏诊结石。②非梗阻型输尿管下段结石一般体积较小,疏松小结石常显示整颗结石,其后声影暗淡、不明显, B超难以鉴别结石与肠腔气体等。本组结果显示单纯B超对输尿管下段结石检出率为71%,漏诊率达29%。
利用CDFI的多普勒频谱信号分析,可填补单纯B超诊断的不足,主要通过以下两点:①通过检测输尿管口向膀胱喷尿的多普勒信号,及输尿管内无彩色血流信号的特点,有效确定输尿管下段的位置,缩短检测时间;②通过检测结石后方特征性的彩色多普勒闪烁伪像,输尿管结石后方的彩色多普勒闪烁伪像亦称为“彩色彗尾征”,是由于结石造成输尿管狭窄,狭窄部前后流速形成压差,尿流方向十分紊乱而产生的多普勒伪像[2-3]。它与结石部位、背景灰阶的强度、有无积水以及声波的成像条件无关[4-5],对鉴别结石与肠腔气体等很有帮助。本组结果应用CDFI检查后,使输尿管下段结石检出率提高到96%。
CDFI对非梗阻型输尿管下段结石的诊断更快捷、准确,可明显提高结石的检出率,具有较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M].5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810-811.
[2]韩兴权,万登敏,宋振才,等.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输尿管结石的诊断价值[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4,6(1):24-26.
[3]刘兴蓉.泌尿系结石在超声影像中的另一特征――彩色多普勒快闪伪像[J].中国社区医师,2008,10(189):95.
[4]李俐.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输尿管结石的适宜方法与临床应用分析[J].西南军医,2008,10(1):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