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情人节故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直是我的最爱
一个叫约翰・布朗的英国人,二战期间在军队里服役,并与一个叫朱迪丝的姑娘通信四年。这不仅使他克服了对战争的恐惧,同时也与朱迪丝建立了真挚的爱情。战争结束后,他们相约在伦敦地铁一号出口处相见,届时朱迪丝将在胸前戴一朵英国的国花――红玫瑰……那个胸前戴着红玫瑰的姑娘出现了:她单腿独臂,头发脱落,面孔焦黑……如果此时布朗不予上前相认,这还来的及。可是他却坚定地走上前去……戴红玫瑰的丑女人笑了:朱迪丝就在前面的咖啡馆里等着你呐……
后来,朱迪丝对布朗说:“永远不要向别人宣扬我同你的这段似乎不平常的恋情。爱情只是你与我的私事,没有必要让大家都知道,只要我们俩珍惜就可以了。如果用自己的恋爱经过来提高知名度,那便是对我们纯洁的爱的一种亵渎。”这是一段真正的爱情经典,一份剔除了一切非本质因素的爱情:时间、空间、容颜……犹如一瓶纯正而名贵的香水,被他们珍藏了一生,直至他们去世后,他们的好友――戴红玫瑰的丑女人才将这瓶香水打开,将他们那段浪漫而动人的故事公诸于世。那缕异香经久不散,打动了无数颗渴望真爱的心灵……”
《开往春天的地铁》
多年以后,当远方二胡声悠扬地飘过,过客们带着冷漠又温情的面容汇入拥挤的人流,一部《开往春天的地铁》夹杂着现代都市复杂的情感向我们驶来。这是一个关于地铁、关于爱情、关于春天的希望的故事。当春天还在时光流转里时隐时现之际,我们忽然间发现自己依然失却了生命应有的平衡,这是部试图真正展现城市中那些暧昧的、边缘的、人性的生活状态以及转瞬即逝又铭心刻骨的情感电影,2002年浮出水面之时即鲜明地以引导新世纪中“新城市电影”的风潮为旗帜,讲的是城市人自己的故事,希望的是观众们能直接在电影中找到共通与认可,引领的是新世纪中的新文化趋向,刚刚走过青春的我,曾深深地被它所吸引,甚至至今仍狂热地喜欢着它的旋律――从中我发现了太多自己的影子,太多青春成熟的感伤,这似乎又让我将过去那一段心心相印的青葱岁月忆起,似又经历了一次痛彻心肺的情感的疏离与沉沦;那是种欲留还走的精神磨砺,那是种海誓山盟在残酷的现实面前的烟消云散……这个都市太容易让我们迷失,这种纠葛过于让我可伤脑筋。于是爱情便在这里失却了神秘和信仰,失却了心跳与。我们早已习惯了这样的无奈太久、太久,而心底依然企盼着真爱的存在与救赎。或者,我们不该乘坐这部《开往春天的地铁》太久,否则永恒便是一种太过沉重的循环往返。
不要以为爱情的经典只存在于电影中,生活中太多没有经过银幕过滤的故事的精彩远远超过了导演们的想象力。于是,我一直有一个美丽的愿望,假如将每个人爱情中最令人感动的过程结合成一部电影故事,让更多的人欣赏、品鉴,或许就会真正让人们品味出爱情的真谛来――它们是真实的,是生活中的,是属于你我的。尽管没有玫瑰的芬芳,没有巧克力的丰韵,但它们是两颗未经包装的心灵捧出的结晶,熠熠生辉,水一样流逝在我们的生命之中……
爱从怦然心动开始
在party上相识以后,他就开始追我。人长得还算帅气,收入也相当,就是话不多,有时显得木讷。他追我追的很紧,但他的寡言少语,使我觉得是个不小的遗憾,让我始终都找不到那种爱的感觉。有天单位派我去外地协助做一项业务,本来只去一个月,我却开玩笑说要去半年。出发那天,我不让他送,他却执意要送,并且一直送到站台。等我上了火车,离别在即,我想也许他会说点什么动情的话吧,可他表情沉重,一句话也没有。我在心里叹气,真是一个呆子。出乎意料的是,当列车徐徐开动,站台上高高大大、西装革履的他突然泪流满面,并且很快旁若无人地哭出了声。我不由愣住了:这年月,男孩女孩谈恋爱大多是嘻嘻哈哈分分合合视若游戏,像他这样痴情的男孩,实在难找。那一刻,他的眼泪打动了我,一种从未体验过的幸福感溢满我的心头。我当即拿定了主意:对这个肯为我流眼泪的男人,我爱定了。一年后,我们结了婚。
《周渔的火车》
《周渔的火车》开来开去,一个女人在两个男之间摇摆抉择,火车几乎成了她心灵栖息的地方,爱也如梦似幻般地徘徊在自我与他者之间。选择自己所爱的,还是选择爱自己的,影片探讨的仍是这一古老的爱情哲理。电影从来不曾告诉过我们什么样的结果,生活也是。只不过能让我们坚定爱情的信念的永远只可能是生活,而“周渔”也只能够在爱情的动摇中权作我们生活的标本。
我的浪漫男友
他是我一位老乡的同事,我刚到这个城市时,四处寻找栖身之所,他热心地介绍我租住到他的隔壁。这是一幢老房子,我们租的又是七楼。但好在有他在一旁关照,而且每晚九时我下班回家时,楼道里的电灯全都亮着,这对视力不好又胆小如鼠的我来说实在太重要了。住了半个月,我就发现他介绍我到这儿来住另有企图。果然,一天晚上我们天南海北地侃过一通后,他突然盯着我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做我的女朋友吧。”他是如此大胆和直接,让我没有一点思想准备。在他的强大攻势下,我们的交往开始多起来,但是否选择他做男朋友,我始终拿不定主意。三个月的一天,他要去出差,临行前他买了一只小巧的手电,并对我说:“宝贝,这段时间再没人为你拉亮楼道灯了,你就用手电凑合着照路吧。我这才知道,我刚刚搬来时,是他悄悄修好楼道里的电灯,然后下班较早的他每晚坚持在临近九点时,爬上爬下,拉亮七层楼道里所有的电灯,好让我在一片光明中从容上楼。我万万没想到,这个平素看来有几分粗心的男人,竟也有如此细腻、体贴、周到的一面。就在那一瞬间,我才真正找到了主动的感觉,第一次主动、热烈地拥抱了他。
《泰坦尼克号》
很多时候,爱情是一种偶然与人为的交错。这很容易让我怀想起看《泰坦尼克号》的日子,借着那时感动的泪光回望身边的国产电影,除了众多擅长耍贫嘴和京味十足的历史空间,大洋彼岸的露丝与杰克更让我挂念不已。
爱情路上的摇滚
与他相识九年,从相知到相恋,我们只用了一个夜晚。
某天到他的宿舍玩,挺偶然地知道他早已迷恋上了摇滚。从小学6年级开始吸黑豹乐队的歌起步,崔健、郑钧、窦唯后来成了他最欣赏的三位摇滚乐手,而窦唯更是他的最爱。尽管他那略带沙哑却空旷飘逸的嗓音曾让我在无数个瞬间里获得无数的幻想,但我始终还是没有让我们的关系跨过“雷区”。也许是做主持人太久了的缘故,认识了太多太多优秀的人,也熟悉了太多太多磁性的声音,对自己所能接受的另一半好像一支古老的歌,似乎遥远而又逼近。太多的选择让人眼花缭乱,正所谓乱花醉眼,让我突然面临几种爱情的选择,至今无所选择。
台里要做一期关于摇滚的音乐访谈节目,第一个嘉宾的人选不知怎的就想到了他。以前我对摇滚的了解仅限于崔健的那首《一无所有》,除此之外就是印象中吵闹刺耳的电子乐和歇斯底里的吼叫。“好的摇滚可以让你思考生活。”他说。节目做的十分成功,尤其是在节目当中他现场演唱了一首自己早已谱就的歌――《心曲》发挥的非常好,让我第一次流着泪水触摸到摇滚竟也这么美。为了庆祝成功,他请我吃饭。聊天中他谈了很多,谈了摇滚其实是一个充满激情和富含哲理的世界,也谈了他的初恋,他的执着一如他对摇滚的感情。那个夜晚,让我了解了摇滚的世界,也了解了他;我走进了摇滚,也走进了他的《心曲》――一支充满了呼唤的真情,为我而作的歌!
《北京杂种》
严格意义上讲,《北京杂种》算不上纯粹的电影,风格近于纪录片;内容谈不上抒情,爱情在里面或许存在过,可没有些许温情,从里到外包裹的都是些令常人产生厌恶的东西。你会谈这正是它真实的冲击力所在,假如让他们与她们重新选择,他们还会这样吗?难道这就是摇滚的“中国特色”吗?
爱是这样炼成的
第一次见到小彭是在表姐家的餐桌上。表姐有意撮合我俩就拿出她的厨艺绝活,好好地给我们上了一课。小彭边吃边翘起大拇指夸奖菜做得好,我吃的也是津津有味。
熟悉了以后,小彭就经常跑到我这儿玩一会,见了面,往往因为我是做服装计件的,工作十分清苦,他也只能够和我将就着草草吃些食堂的饭菜,尔后继续陪我工作。我一直不知自己给他的印象如何,总觉得有他在身边陪着,手儿仿佛懂心事会说话似的,把设计做的又快又好。过了两个月后,小彭突然打来电话约我某天去他那儿美餐一顿,我想,该不再是请表姐下厨向我献殷勤吧!
那天我准时赶到,小彭微笑着迎出门来。进门的刹那,我惊呆了:餐桌上摆满了盘盘碟碟的色香味俱全的菜肴,扎着围裙的小彭又回到厨房里忙着炒菜。我笑着说:“小彭,你可真会耍滑头!几天不见,学到这好手艺!还说不会烧菜!”他只是憨憨一笑,而我无意间却发现他床头的那一摞烹饪书,仿佛在向我诉说着他的良苦用心……
吃着小彭烧的菜,味道虽比不上酒店里可口,可心里却有种特别暖胃的感觉。原来他见我天天只吃食堂的饭菜,当时就心生怜惜。下了一个月的苦功自学,从此每天都要给我送去――一种异样的幸福袭上了心头――我想自己找到了一种别样的爱情
爱情是让生活炼成的。也许没有哪位发行商会钟情于这种淡然真实的夫妻生活――对爱情来说,所有的过程都是一种财富,不论是否有过争吵的烦恼,相依相偎的感受才是最大的收获。
为爱种下一棵树
认识她不久,即是春节。两情缱绻的亲密,使得这短暂的分离变得异常艰难。别了父母,我以实习的名义坐车去了上海。当我满怀欣喜地敲开她家房门的时候,她的妈妈告诉我,她已然动身去了北京找我。有心回家,无奈囊中羞涩,只得在上海找到实习单位,心里念念不忘那句“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以示安慰。情人节前一天打电话给她,不知是真情的呼唤,还是情不自禁的冲动,我们忽然决定一起出发,到我们第一次约会的那个山上去度过一个连自己都想象不到的节日。匆匆收拾了行囊,甚至连一声招呼也没有来得及向上级汇报,我就匆匆汇入了北上的滚滚人流之中。第二天黄昏的时候,我们终于见了面。上山已不可能,心愿仍未了却,正待寻觅的时候,山脚下一群植树的农民吸引了我们的目光。许是上天冥冥中的安排,我们走过去,他们正准备收工,只剩下两株树苗。热情的老乡重又从远处担来水,借着微弱的月光,我们完成了爱情的杰作。
泪洒相思已故人
春暖花开若有意
静倾一生为祭奠
又是一季的清明,我老早地做好了准备,去祭奠我的老爸老妈 。只是天气也多了一些忧虑,阴阴沉沉的,烟雾迷蒙,笼罩着这里的春天。正如我潮湿的心情伤感地泛滥,久久不能平静。也许,清明节注定是两个世界里的节日,活着的人为失去的亲人准备沉痛的悼念。两个世界遥遥相望,天堂,人间相隔的永远是距离,隔不住的却是深深地思念。
听一曲伤感的旋律衬托心情,唱一曲心酸感恩爸妈。当你拥有父母的爱时,不知如何珍惜,任意挥霍。当你失去的同时,才感知这份爱的如此厚重,却永远永远也翻不回的从前。
母亲的付出太多,总是多病。父亲的义不容辞,不辞劳苦地照顾母亲多年。但终有一天,父亲累到了,永远地倒下了。父亲去的很安详,很洒脱,也很无奈。没有痛苦,没有挣扎,也没有留下任何交代,只带走从不向我们倾诉的苦衷。
父亲的周年祭日也是母亲要走的那天, 怕是父亲不放心母亲的身体,要把母亲带走。难以接受的事实,只想把给父亲的爱的弥补连同,加倍疼爱母亲。只是母亲已不能和我们说话,也不能吃什么东西了。只是紧紧地握着自己的手,泪水无声地滑落脸颊。握着母亲的手,揪心的不舍和自己的无能为力,我已泣不成声........
母亲很平静,安详地走了。就这样,爸妈都走了。留下无声,带走了我们无奈的牵强。那一夜,很冷很冷,拉着母亲冰冷的手,哭醉了夜........
萧瑟的寒风也在哽咽着,寂静的上空回荡着我的嘶声裂肺:妈,你回来吧, 让我再好好地拥抱您,不要走得太匆忙;爸,别着急把妈带走,再过上一夜吧,待到天明了,路也好走些啊......
思念阿妈的歌声还在继续,心痛与悲伤交替,心已破碎,思念成海,泪雨霏霏。
亲爱的阿爸阿妈,很想看看您慈爱的脸庞。轻轻拭去墓碑的尘土, 再为您的坟上添一把新土,献上心中最美的鲜花。二老是否听见了我们亲切的嘱咐,思念的呼喊;是否看到了儿女子孙为您祭奠的壮观,想必二老一定乐笑了。
小说是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它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是小说的三个要素。
阅读小说,与阅读一般的记叙文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同时还应根据小说的特点,着重分析小说中的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这样才能比较全面深刻地理解和欣赏作品。下面这篇小小说的阅读题主要就是围绕三要素来设计的。
【例题展示】
家书
延叔喝完第一杯酒,雪花就柳絮般飘落下来。菊麻雀似的蹦进门,喊道:“哥来信了。”延叔接过信又递给菊:“快拆开念念。”菊娘一脸惊喜地从灶间跑出,坐到靠墙的矮凳上,认真地仰起头。菊小心地拆开信,抽出薄薄的一张纸。
“我一切都好,只是钱不够用。春节路上挤,不回家过年了。”菊一字一顿地念出,脸上的喜悦一点点地消失。
延叔有些不高兴,完了?菊淡淡道,完了。
延叔长长地“嗯”了一声,倒满一盅酒,咕咚喝下。菊娘一看延叔脸色不对劲儿,忙打起圆场:“收到信就好。伢子在大学念书很忙,没工夫写许多话。”
菊问:“回不回信?”菊娘斜瞟一眼:“当然回。把家里事告诉哥,让他安心念书。”
菊趴到桌子上,从书包里翻出几张草稿纸,红通通的小手一把攥住笔杆裂开的圆珠笔。延叔叹了一口气说:“告诉你哥,信已收到,钱过几天凑好寄去。叫他放心。”说完回过头去,“我没什么说了。”菊娘心领神会,双手拢到围裙下,脸上漾出笑容:
“我说两句。对哥说家里的事都好。秋后老母猪生下9只崽。今年价好,涨到7块,有卖头儿。卖猪崽的钱还清了去年的债。
上个月,那只黑老母鸡被隔壁伢子打断了腿,我心疼了好几天,找到村上张兽医,他说不碍事。现在果真好了,只是有点跛。”
延叔腮帮子一鼓:“说这些干啥?菊,天冷了,叫你哥要当心自己,免得你娘挂念。告诉他家里人身体都好。”菊娘赶紧插上:“我就是晚上困不着,胃老是痛。叫你哥在学校吃饱吃好,想吃啥就吃啥。不要让人笑话咱。”菊烦透了:“哥是大学生,这点事都不懂?”
延叔把酒沥下,不够一盅,只好慢慢喝,边咂嘴边说:“菊,把你的学习情况给你哥说说。”
菊咬起下唇,写道:“上次期中考试我第一名,得了一张奖状和一枝钢笔。娘还蒸了鸡蛋给我吃。那枝笔很漂亮,我舍不得用,收在枕头底下……大学里也发奖状吗?你也要好好学习,争取得到奖状,让全家都高兴高兴。”
菊写好抬起头。延叔收回盯着菊飞快移动的小手的目光,倒放起酒盅。菊娘就站起去灶间盛饭。延叔又想起来什么,叫菊接着写:
“前两天,上面分来救灾衣服。队长说你有出息,特地分给我家一件半新的呢子大衣,让你回家过年穿。腊狗说样式还挺流行,城里都作兴。你不回家我就托人寄去。”
菊娘端出饭,也突然想起什么,叫菊再加上几句:“娘初一到后山庙里替你求了签,签上说你有小灾损,要切切注意。”
菊嚷嚷起来:“没纸写了。”延叔见写了密密麻麻的三大张,说:“就不写了。”菊娘便说:“对。你哥不信这些。再说,写多了他没时间看,他的信就那么短。”
延叔端起饭碗扒拉了几口,又放下,仿佛心里有什么东西哽着。拿起那薄薄的一张纸,延叔瞪着眼前没了热气的几碟菜,硬邦邦地甩出一句:“重写一封。”正在有滋有味嚼饭锅巴的菊愕然睁大眼睛,随即就按延叔的话庄重地写好第二封信:
信收到。钱就寄。
1.从经济状况来看,你觉得延叔家是一个怎样的家庭?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2.菊的哥哥是一个没有出场的人物,你能依据本文分析他表现出的性格特点吗?
3.“延叔端起饭碗扒拉了几口,又放下,仿佛心里有什么东西哽着。”哽在他心里的是什么东西?
4.最初的家书密密麻麻写了三大张,说了许多事,这反映了延叔一家三口怎样的情感?最后延叔又让菊将家书改成短短的六个字,这又是为什么?试做分析。
5.你觉得这篇小小说有哪些突出的写作特点?试从两个方面结合本文具体谈谈你的看法。
(选自2006年天津市中考语文试卷)
【解题技巧】
第1题:解答现代文阅读题,读懂题干非常重要,答这一问,如果忽视了“从经济状况来看”就可能出现“偏题”的现象,比如答成“这是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就属于此类错误。解答本题,首先要从题干中提炼出“贫困(苦)”这一关键词。这就需要注意文中关于延叔一家的相关细节描写。参考答案:这是一个比较贫苦的家庭。从以下的叙述描写可以看出:菊写信是从书包里翻出几张草稿纸,用的是笔杆裂开的圆珠笔;菊的哥哥要的钱需要凑好才能寄去;去年的债刚刚还清;学校奖给菊那枝钢笔,她舍不得用;家里分到了救灾的衣服;信写了三张就没有纸了。
第2题:考查对人物性格特点的分析,但所要分析的人物在文中并没有出场。一般地说,一个没有出场的人物,在表现其性格时,必定要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解答此题,要先找出文中有关哥哥的信息,再进行分析归纳提炼。参考答案:菊的哥哥的来信很短,他只表示自己需要钱,不回家过年,对家里的事和父母、妹妹的情况一概不问。从中可以看出他亲情淡薄,对家人和家庭情况漠不关心。
第3题:考查对词句在文中的特殊含义的理解,答题时要结合文章具体的语言环境,从作者的情感角度和结构方面去思考。从情感角度看,本文批评了菊的哥哥不懂事、自私,不关心父母、妹妹,对家庭冷漠。从文章的结构分析,前面所说的只是造成“哽在他心里”的原因,还要由此推出结果来,即延叔对儿子的失望、不满的心情。参考答案:儿子对家庭的冷漠使他无法接受,感觉不快。
关键词:古代汉语 “使感”结构 轻动词
一、引言
古代汉语中活跃着一大批由“V+人”式构成的“使感”结构的词语,这类词语起源较早,最早见于春秋时期,语料也可见于各朝文献。
(1)管仲上车曰:“嗟兹乎!我穷必矣,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吾穷必矣。”(刘向《说苑》)
(2)结桂枝兮延伫,羌愈思兮[愁人]。愁人兮奈何,愿若今兮无亏。(战国《楚辞》)
(3)知内东省事余万福向前扶之曰:“郎主方欢饮,郎君却作苦[恼人]语耶?”(北宋《南迁录》)
(4)若论火,空中金蛇搅绕,遍地一黑烟,烟掩人目,烈焰[烧人],并无遮挡。(明《封神演义(中)》)
(5)公卿叙班爵之章,或五或九;庶人来终亩之义,斯万斯千。已是[春风风人],夏雨雨人。(清《天咫偶闻》)
(6)次子岳坤平日喜操强弓,骑怒马,演枪试剑,闻聘乃父,甚是技痒,一见燕超不许,冷语[冰人],面如土色。(民国《元代野史》)
学者们多从方言语料方面对“V+人”类“使感”结构进行分析,并未从古代汉语语料及轻动词角度进行研究。本文基于古代汉语语料,从轻动词角度研究“V+人”构成的“使感”结构。
二、汉语中的使感结构及相关研究回顾
“使感”结构这一称谓最早见于侯精一、温端正(1993)《山西方言调查报告》一书。该书提到:山西中区、南区都有“使感”结构,构成方式为“V+人”和“A+人”这一类形式,“使感”结构引起的感觉均为不舒服,在语义上它们表示“人某种不舒服的主观感受”。
众多学者在对方言研究中观察到,我国各地汉语方言中大部分都有“X+人”式构成的词语,但人们对这一结构的称谓说法不一。胡双宝(1984)总结了山西文水方言中“V+人”的结构,并对文水方言“V+人”这种在表意和结构上都具有奇特性的动词现象作了详细论述,将这类词称之为“自感动词结构”。此后,部分学者跟进研究,并取得了不少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刘瑞明(1999)认为我国大范围内,多处方言中都有这种构词,有一定的普遍性。项梦冰(1997)则称之为“自感性述宾结构”“自感动词结构”“自感词”。张成材(2003)称之为“使受结构”,认为其意义上为“使人感到难受”且结构为凝固型,并认为“V+人”式结构既不是形容词,也不是能够表达心理活动的词,而是一种凝固型结构。孙立新(2012:135~140)在《关中方言语法研究》一书中用专门一节对“使感结构”的语法语义特征进行了讨论,发现使感结构“V/A+人”应当是古汉语使动用法的残留;使感结构在句中作形容词谓语的功能,完全可以把这种结构当作一个个词来看待。孙立新主要分析了关中方言的“使感结构”及其在句子中的语法地位。易亚新(2007)《常德方言语法研究》中,列举了常见的31个“X+人”结构,如“寡人、烧人、涩人、熏人、逼人、溜人、好人、憋人”等。他对常德方言中存在的“X+人”这类结构特点作了阐述,并指出“X+人”结构语义上大多可以表示“人的身体的一种不好的感受”,此类结构的词语均带有贬义,认为“‘X人’已凝固成一个形容词,但部分词的凝固程度还不是很高”。黄伯荣(1996)、罗昕如(2006)、吕建国(2008)等人将“X人”结构称为“形容词”。
众多学者对“V+人”称谓不同的主要原因在于如何分析“V+人”的语法属性,即将其定义为词还是短语的问题。若将“V+人”结构看作是词,那么黄伯荣、罗昕如、吕建国等人依据语法功能将其称为“形容词”似乎比胡双宝、侯精一、温端正、项梦冰等人的“自感动词结构”“使感结构”“自感动词结构”要精确。翻阅《现代汉语词典》(2002),发现收录的“V+人”式词语主要有:“羞人、愁人、烦人、惊人、吓人、恼人、迷人、魅人、宜人、可人、动人、感人、醉人”等。通过观察发现,“V+人”式词语多与人的心理或心情有关。除此之外,往往还和人的感觉、视觉、触觉等相关。从这些词的使感结构本身来看,它在语义上含有“致使”义,如“羞人”意思是“使人感到害羞”;“愁人”意思是“使人觉得发愁”;“烦人”意思为“使人感到厌烦”。“V+人”结构中的“V”具有“使感受”用法。“V+人”表达的意义即为“使人觉得……”。因此,将“V+人”称为“使感结构”。
三、“使感”结构的轻动词层面探究
用“V+人”的“使感结构”对古代汉语的语料进行分析,“春风风人”“愁人”“恼人语”“烈焰烧人”“冷语冰人”分别可作如下解释:“春风使人觉得舒服”“使人觉得发愁”“使人恼怒的话”“烈焰使人感到燥热难受”“冷语使人感到冰冷”。当对这些古代汉语的语料进行句法解释之后发现,“使感结构”的句子变成了显性使役结构。徐通锵(1998)认为,由于在使事成分之前加上了一个“使”类动字,原来那种含而不露的原因,即对使事产生影响的力量,就从“幕后”跑到“前台”,成为使动句的一个结构成分。此类显性轻动词存在的汉语句子被称为显性使役结构。我们可以将显性的使役结构标记为“NP1+使(+NP2)+V2”,“NP2”特定为“人”,“V2”为情感动词、心理动词或形容词,表示“抽象的使役”。
以下主要从轻动词的角度考察“V+人”的“使感结构”。Grimshaw J和Mester A(1988)在研究日语动词时提出了轻动词的概念。他们提出了主目语让渡的假设,并在此基础上认为在某些语言里存在一类特殊的动词“轻动词”,认为其不指派任何语义角色,而是吸取主要谓词的题元栅,该假设开启了轻动词研究的先河。此后,Chomsky(1995:219~293,2000:89~155)在最简方案中设置了轻动词(light verb)“v”这个功能语类,他对轻动词分别从形态上和句法上作了解释。指出轻动词不表达语义内容,在形态上为零形式,在句法上选择“VP”作补语,投射一个“VP”。但是,不同学者对“轻动词”这个概念有不同的理解,因而对轻动词这一理论有着相异的见解。Bowers(2002)认为,英语中的系动词“be”和“get”以及主动词“have”和“get”,与轻动词“v”同属功能语类“Pr”。戴曼纯(2002)认为,英语助动词“be”和“have”、情态动词及汉语能愿动词均属轻动词。
从“使感”结构的语义表现上看,它应该是一种使役结构,这一结构的附加语义“使……觉得”来自句法生成时的轻动词。当“春风风人”“愁人”等解释为:“春风使人觉得舒服”“某事使人觉得发愁”时,轻动词是显性轻动词,具有独立的语音形式,如英语中的“make”“cause”等。显性轻动词不会触发下层结构发生移位,下层动词结构的中心词呆在原位不动,以下句子的生成过程能够更清楚地展示此类显性使役结构的生成。
冯胜利(2005)认为,轻动词移位的句法现象在古人的注释中也可见其一斑。当然,古人没有“轻动词”的概念, 但从他们的注释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派生”与“被派生”之间的相互关系。譬如《孟子》:“朝诸侯”。赵岐注曰:“使邻国诸侯……朝之”。从赵岐的注解当中可以看出,“朝诸侯”即“使诸侯朝”。由此可见,古人凭语感而得的解释与轻动词理论不谋而合。古汉语语料“愁人”可作此解释“使人(有)愁”。这一语中的“使”“有”是轻动词,故能以空动词的形式出现,首先引起移位,然后导致“愁人”的结构。
从古汉语中的“使感”结构本身来看,它在语义上含有“致使”义。因此从语义上可断定“使感”结构应该是使役结构。我们选取古代汉语的使感结构“春风风人”这一短语为例,分析此类隐性使役结构的生成过程。
如图3所示:动词“风”投射生成动词短语“VP”,处于标志语位置的是“人”,而在“V’”之下存在一个轻动词“v”,它的标志语是“春风”,补足语是以“风”为核心词的“VP”。此处,“V’”之下存在的轻动词“v”有“使……有……感觉”的语义。根据Chomsky(1995、2000),该轻动词没有语音形式,是一个零形式,它属于使动范畴的虚词,而零形式的使役虚词,它的功能是残缺的,句子不符合语法功能,需要与一个自由语素结合后才符合语法。于是,“V”从下层上升与过渡性轻动词或隐性轻动词合并,吸引核心动词“风”前移,与之结合来实现它的语法功能。而核心词移位与其结合后,便带上了它的语义特征,原来是空位的轻动词就获得了相应的附加意义,用语音形式显示出来就是“风”。于是便形成了“春风风人”这样表层形式的句子形式,而其句意上则与其深层形式相同,从而产生了附加意义。
四、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轻动词的存在触发不同的句法移位,从而生成不同表层结构的句子。它的附加意义“使……感觉”从生成语法角度也会得到很好的解释。
学界对“V+人”的“使感结构”较多地从方言层面进行探究,缺少以古代汉语作为语料的研究。我们认为,学术界有必要对古代汉语方言的“使感结构”进行系统、全面的比较研究。本研究做出了初步尝试,今后将继续关注这一现象。
参考文献:
[1]Bowers,J. Transitivity[J].Linguistic Inquiry,2002,(2):183~224.
[2]Chomsky,N.The Minimalist Program[M].Cambridge,MA:MIT Press,1995.
[3]Chomsky,N.Minimalist inquiries:The frame work[M].Cambridge,MA:MIT Press,2000.
[4]Martin,R,D.Michaels.& J. Uriagereka. Step by Step:Essays on Minimalist Syntax in Honour of Howard Lasnik[M].Cambridge,MA:MIT Press,2000.
[5]Grimshaw,J&A. Mester.Light Verbs and Theta-Marking[J].Linguistic inquiry,1988,(2):205~232.
[6]戴曼纯.广义左向合并理论――来自附加语的证据[J].现代外语,2002,(2):120~141.
[7]冯胜利.轻动词移位与古今汉语的动宾关系[J].语言科学,2005,(1):3~16.
[8]黄伯荣.汉语方言语法类编[M].青岛:青岛出版社,1996.
[9]侯精一,温端政.山西方言调查研究报告[M].太原: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3.
[10]胡双宝.文水话的自感动词结构“V人”[J].中国语文,1984,(4):268~275.
[11]吕建国.慈利方言“A人子”式形容词和名词[J].汉语学报,2008,(3):44~49.
[12]刘瑞明.方言自感动词“V+人”综述[J].汉字文化,1999,(3):59~62.
[13]吕叔湘.现代汉语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14]罗昕如.湘语中的“V人”类自感词[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5):103~108.
[15]孙立新.关中方言语法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16]项梦冰.连城客家话语法研究[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7.
[17]徐通锵.自动和使动――汉语语义句法的两种基本句式及其历史演变[J].世界汉语教学,1998,(1):11~21.
[18]易亚新.常德方言语法研究[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7.
2月14日情人节是基督教为了纪念一个叫瓦伦丁的年轻教徒设立的节日。这个年轻人在公元三世纪基督教刚刚兴起的时候成为了基督教的忠实信徒,但是不幸被捕入狱。在那个年代基督教被认为是异教,逮捕的教徒要被处死。
瓦伦丁坚信自己的信仰无罪,并且在死前与监狱长的女儿相爱,还写了长长的遗书来表达自己对爱情的追求。他这种忠贞又大胆追求幸福的精神被基督教赞颂,就将他去世的那一天设立为情人节。
中国的七夕情人节,来源于上古时代人们对自然天象的崇拜,后来就有了牛郎织女的故事在民间流传,也是说这对情人因为地位的悬殊无法在一起,但是他们勇于抗争,最终得到了一年见一次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