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行政管理学

行政管理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行政管理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行政管理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行政管理学》案例教学

知识经济的时代,经济社会需要更多高素质人才,高等教育的任务是艰巨的,目前高等教育面临的任务是如何变革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培养出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案例教学法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它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分析一系列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方案,使学生掌握有关专业理论知识和应用技巧。案例教学法不仅是一种研究方法也是系统规范的教学方法,20世纪40年代末,案例教学法被运用于教学中,显示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行政管理学课程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一)行政管理学学科理论联系实际的需要

行政管理学是研究政府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机关自身事务客观规律的科学,涵盖了行政环境科学化、行政组织合理构建、政府机构改革、人事行政管理、依法行政、行政监督、公共危机管理等多方面的内容。作为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行政管理教学的首要目标是使学生灵活运用行政知识解释和指导实践,在实践活动中深入理解和丰富行政管理知识。对于行政管理教学而言,案例教学法是避免“填鸭式”灌输的有效方法。行政案例是根据教学需要,将某些行政管理活动客观记载下来,经过教学准备,提供学生思考、分析和决策的真实案例。因此,案例教学可以把行政管理的现实问题带入课堂,公开讨论行政理论在管理实践中的适用性,既能强化行政理论的学习与研究,又能立足于真实案例深入分析现实问题,进而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达到课程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激发学生热爱行政管理学的需要

行政管理学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的社会学科,多元的行政价值和多变的行政生态环境使得行政工作不断面临挑战,不同的解决方案产生不同行政后果。在行政管理学课程中运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对行政案例的分析与研究,揭示行政管理的经验或教训,为学生提供分析方法、管理技巧和解决问题的体验,从而达到验证行政管理原理原则、引出某些原则或作为处理类似问题的目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社会热点问题提供案例,经过学生积极参与充分讨论,培养学生根据不同背景的案例设计出不同的解决方案的能力,使学生切身感受到在复杂多变的矛盾冲突和多维分析抉择中的艰难性和挑战性,为寻找实现目标的各种方案,做出合理的决策并从中认识到行政理论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教育国际化趋势的需要

20世纪30年代开始,欧美国家的高等教育和公务员培训课程已应用案例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是西方教育界一直非常流行的教学方法,大批行政学专家、案例教师与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的人员合作编写了系统的行政案例,建立了行政案例库。案例教学成为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实施教学的主要方法和手段。案例教学法从20世纪80年代引进中国,在高等院校产生较大影响并受到重视,也被广泛应用于行政学院的培训课程,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主体实践活动为形式,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课堂教学方式。也就是说案例教学法是基于特定的教学理念,将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融汇于特定的案例分析的一种教学组织架构和教学过程。它强调以案例为基础,在学生与教师的共同参与下,按一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对案例问题进行研究和讨论,进而获取真实的理论知识。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灵活的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组织方式,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这也是我们进行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宗旨与目的之一。

二、行政管理学课程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案例教学的组织实施过程决定着行政案例教学的效果,成功的案例教学需要科学的组织教学过程和精心的教学设计。

(一)课前师生准备阶段

在课前准备阶段,授课教师需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熟悉案例内容。了解案例的背景并对相关信息做出透彻分析。在此基础上,根据相关知识点,争取对案例的内容有所扩展,使学生增加感性认识。二是明确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根据教学要求,对教学要点做出了解、理解和掌握三个层次的划分,选取恰当的行政管理学案例,通过重点和难点的讲述,有的放矢,更好地显示案例教学的辅助作用。三是统筹安排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在案例教学过程中,需要讨论什么、提炼什么、如何实现案例教学的预设效果、如何评价案例教学效果等问题,需要教师事前做出详细的系统安排,以突出案例教学的“点睛”作用,提高学生分析、理解和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能力。与此同时,学生也需要相应地做好两个方面的准备工作。一是课前预习教材,了解基本理论知识。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要以学生的讨论、分析为主,尽管教学案例具有复杂性、变化性、多样性,但万变不离其宗,学生通过已有的理论知识储备,在教师的引导下,将自己已理解的理论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从而顺利地应用于案例分析,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更好地做到学以致用。二是运用多种分析方法,独立分析、理解和掌握案例内容及其所反映的基本理论。学生在阅读、分析、讨论案例的过程中,需要灵活地正确运用多种分析方法,找出不同案例所蕴涵的基本管理规律,得出个人的分析见解,并积极地与教师和其他同学交流,发现各自的独到之处,从而有助于从多层次多角度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

(二)案例教学阶段

选择和编写优质的教学案例是成功进行案例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案例是案例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同时也是案例教学区别于其他教学模式的关键之所在。反映行政管理学的案例收集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教师本人凭借敏锐的观察力和概括力,通过生活实践、社会调查收集“第一手”资料。在社会实践和调查中,教师与学生共同发现、挖掘具有一定典型意义的社会管理问题,充分发挥教师本人对行政管理理论的深刻理解和把握,撰写具有一定真实性和典型性的案例。这种方法要求教师本人具有很高的学术功底和文字功夫。二是依靠教师本人,及时寻找摘录书籍、报刊、杂志上的案例或者从电视、网络上下载视频案例。相对而言,这种方法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抽象概括能力和素材取舍能力。通过案例穿插、小案例讨论、综合案例讨论和专题讲座报告等形式,使案例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整个案例教学过程中,我们关注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既突出了讲授重点,又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案例分析不设参考答案,允许自由设疑、自由思维、自由讨论和自由选择,从而形成一种自由讨论的良好教学氛围。在案例教学中,学生的参与至关重要。学生习惯了听课和记录的教学模式,不习惯参与讨论的教学模式,导致部分学生在案例讨论过程中没有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善于消除学生心理障碍,要鼓励学生在案例讨论中多层次、多角度探讨为什么,大胆质疑,勇于激辩;要给予积极参与者正面评价,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当案例讨论产生交锋,教师应当及时疏导、鼓励讨论深入。总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行政案例教学的目标才能实现。给予学生较长的讨论时间和较多的发言机会,让学生自己思考,寻找答案,加强学生行政管理学思维能力的素质和解决现实管理问题能力的培养。

三、行政管理学案例教学的思考

(一)正确处理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案例的作用,但也不能完全依靠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为了帮助受教育者更好地掌握行政管理学的思想和方法,目的是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培养。所以,案例教学仅仅是行政管理学理论教学的辅手段,理论教学才是行政管理学案例教学的基础和依据,教学过程中应以理论教学为主。

(二)正确选择合适的案例教学模式

案例教学存在多种模式,有先讲案例后讲授理论、先阐明理论后给出案例或案例理论同步讲解等模式。不同的模式,在课堂中的地位和作用也不同,因而需要根据教学内容进行不同模式的选择,不要拘泥于某一种方法。同时在案例教学中,案例的设计也是非常重要的,方式方法得当才能使学生对案例中所包含的管理理论获得更深刻的理解。而学生也需要改变传统被动的“灌输-接受”的学习角色,积极参与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师生之间平等沟通,课堂变成动态的、发展的、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案例教学才能实现预定目标。

(三)课堂案例教学的管理考核问题

为了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充分把握一个重要原则,即师生应当在各阶段中定位各自的角色,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和协助者,学生是主动者和主导者。教学案例描述的是教学实践,针对那些带有个人鲜明特色、多元化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和价值取向,教师和学生应给予科学的评价、积极的认可和善意的指正,甚至对独特的见解报以热烈的回应。案例学习成绩的评定是案例教学考核问题的核心。在行政案例教学中,学生成绩表现于案例阅读、案例分析、案例讨论、书面报告等各案例教学实践环节,所以案例学习考核不能采用单一的方式,而应该采用动态多项综合考核方式。案例学习考核的内容包括:案例阅读的讨论提纲考评、案例讨论的发言考评、案例书面报告考评、案例考试考评。累计相加的方法,最终形成学生案例学习成绩的综合评定。分数的评定方式,最好采取学生自评、小组内互评和教师评定相结合,以教师考评为主,这样有利于学生成绩相对的公平性和权威性。

四、结语

总之,将案例教学引入行政管理学课堂,以案说理、以理评案,较好地实现行政管理实践发展与理论知识的结合。当然,行政管理知识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丰富,要确保良好的教学效果,行政案例教学方法也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小劳伦斯•E•列恩著,郄少健等译.公共管理案例教学指南[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李斌.案例教学过程的设计与评价[J].教育与职业,2007(1).

行政管理学范文第2篇

 

《行政管理学》综合性、应用性较强,采用阶段式考核方法保证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教育教学目标要求相一致,充分发挥课程考核评价的诊断、评定、激励功能,达到教、学、考良性互动与互进的目的。

 

一、《行政管理学》学科特点

 

美国第二十八任总统、学者、教授集一身的威尔逊于1887年发表《行政学研究》,首次提出和论证了公共行政研究的必要性,自此推动了行政学与政治学的分立,开创了行政学的独特学科价值。威尔逊也因此被誉为“行政学鼻祖”。

 

在西方的行政学发展史上,学者们大多是具有执政或政府参谋的经历,同时也说明行政学是一门综合性、应用性较强的学科,一方面行政学脱胎于政治学,其基本原理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另一方面行政管理学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实践性是行政管理学的生命力和效用性的基础,行政学理论研究必须结合实践发掘研究主题与解决策略。

 

20世纪80年代,我国在借鉴西方行政学学术成果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在夏书章、郭济等老一辈行政学大家的引领与推动下,陆续在高校中开设不同层级的行政管理学专业体系。行政管理学在我国起初有很多译名,如公共行政学、公共管理学、行政学等,后统一为“行政管理学”,体现政治原理与管理技术的结合。

 

二、《行政管理学》课程教学

 

《行政管理学》是管理类专业的学科基础课,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具有重要地位,它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涉及政治学、管理学、心理学、行为科学等学科。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对管理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掌握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适应未来实际工作的需要。综合性与实践性决定了该课程不仅仅是课堂教育的问题,而且也不是实验室教学所能容纳的。概括而言,教育界目前对于《行政管理学》教学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关于课程内容及结构体系的研究和关于课程教学方法及改革的研究。

 

《行政管理学》教学时效性强,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时刻关注行政管理改革发展的实践进程,即时引入时事,关注国家公共政策的变动与行政改革的趋势,保持教学内容与现实情况相衔接,确保教学内容的动态性、前瞻性,让学生具备行政现象的归纳、分析与推理能力。近几年,《行政管理学》课程教学模式持续变革完善,理论讲授、实践性教学、学生自学等多种方式有机地融合起来,借助新媒体工具形成教师和学生双向互动、对称平衡的多元教学模式。

 

三、确定《行政管理学》考核模式所遵循的原则

 

(一)目标适应性原则

 

按照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要求,顺应厚基础、宽专业、强能力、高素质的新型人才价值标准,凸显培养应用型和适用型人才的教育功能。充分发挥课程考核评价的诊断、评定、激励功能,达到教、学、考良性互动与互进的目的。

 

(二)系统配套性原则

 

教学考核要与学生未来职业能力要求相结合,引导学生自觉培养职业素质。整合课程教学资源,配套相应的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要在服务于基地的基础上利用基地,与基地形成互惠共生、共进双赢的发展模式。”

 

(三)考核结果层级化原则

 

提倡实行标准化考核与分层考核相结合,根据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情况,给学生以弹性化、人性化的能力发展空间。根据难易程度由高向低将考核结果设计为A、B、C、D四个等级,保证考核的效度与激励功能。

 

(四)考核过程持续化原则

 

传统的课程考核模式采用的是集中式考核方式,即通过期末考试的一次性考核来评测学生的学习情况,但是这种考核方式存在很多弊端。现代教育改革倡导的过程化教学评价体系,体现学生学习的演进变化过程,全程化克服了一考定成绩的片面。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持续评价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显性成绩及发展潜能等方面进行全面综合评价。

 

四、阶段式考核模式在《行政管理学》中的运用

 

(一)阶段式考核模式

 

阶段式考核法是属于过程教育考核的范畴,既重视教育目标,更重视教育的环节和历程。阶段式考核法主要分为若干次平时考试和一次期末考试,平时考试依据课程内容分阶段进行,将相近章节内容融会贯通,阶段学阶段考,既加强课程基础又引导思考;期末考试强调对整个课程的知识综合运用。依据大纲与人才培养方案决定分数权重及内容考核的侧重点。

 

(二)《行政管理学》的阶段式考核模式

 

1.课程内容阶段划分。依据《行政管理学》课程特点及内容,开创性地将该课程内容划分为四大部分,每一部分为一个阶段,分别为:(1)行政原理;(2)行政程式与技术;(3)行政行为;(4)行政发展。每一部分包含相关的章节内容。每一阶段分别从基础理论考核、课堂表现考核、实践环节考核、日常行为考核四个方面进行,得出阶段考核成绩,在进行终末综合考核后,两项成绩按照一定权重合计为总成绩。

 

2.阶段式考核模式的设计与实施。依据章节所含内容,将《行政管理学》划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分别从基础理论、课堂表现、实践环节、日常行为四个方面进行考核,记录各阶段学生所得成绩,在学时划分上,以48学时为例,4个学时左右用于阶段考核,2学时用于终末综合考核。

 

在课程结束后,四个阶段考核依此完成,需要考核学生对《行政管理学》课程整体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四个阶段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力,终末综合考核一般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闭卷考试,是常用的传统方式;另一种是一页开卷。“一页开卷”的考试方法,是指允许学生在考试时自主携带一张A4纸,在正反面可以事先写下与考试课程有关的内容以备答卷时参考。这种考试方式,灵活而有效,能督促学生系统地复习整理课程所学内容,对书本上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绘制“知识地图”,考核学生对课程的整体把握。两者的区别:(1)考试内容不同。闭卷考试一般以课本内容为主,而一页开卷的考题灵活多变,无法在课本上直接找到答案,需真正理解掌握知识,真正考量学以致用。(2)答案依据不同。(3)评分点不同。闭卷考试评分有得分点,成绩取决于与参考答案的吻合一致性,而一页开卷采意不采点,对答案的评价着眼于答案是否符合题意要求。

行政管理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行政管理学;教学方法;改革

一、学习《行政管理学》在理论上的意义

只有通过认真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我们才能洞彻和掌握行政管理的基本规律,为我国行政管理步入科学化、正规化提供扎实的理论依据。世间万物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只有真正掌握了事物内部的发展规律,我们才能轻松地推进事物的运行,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学习和研究行政管理学的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掌握这门学科的规律,从而指导实践。可是我们当中许多人,一直靠经验办事,进行行政管理。正是这种原因,长期以来,人们对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只是浅尝辄止,以至于在20世纪50年代我们在研究了几十年之后还对这门学科存在着歧视,把行政管理学当成资产阶级伪科学加以对待,基本上在学术界将这门学科斩尽杀绝,不留余地,从而导致我国行政管理学科多年萧条的局面。机构重叠,人员冗杂,互相扯皮,成为我过行政管理的通病。怎样提高我国的行政管理水平?只有体会行政管理中的客观规律,同时按客观规律办事,以科学的理论知道行政管理实践。因此,探寻遵循行政管理的客观规律,建立科学的行政管理理论,并以此理论指导行政管理实践已经成为我们改革的题中之意。

二、提高大学对《行政管理学》课程的认识

1.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能够帮助我们搞明白我们在行政管理中存在的各种弊端和明确行政管理改革的目标以及任务,同时寻找最佳的改革方式,为我国行政管理改革和发展开辟了道路。

目前,改革开放的春风拂面,行政管理也应与时俱进。但行政改革不应是盲目的而应是自觉的理性的行为,这就需要科学的理论研究作为先导。我们先要搞清我们面临的问题,最主要的问题是什么,产生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因为改革的实质就是解决问题,健康发展。在研究过程中,必须找出行政管理中面临的问题。同时,我们还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行政管理改革发展的目标、基本任务、方式,说明行政管理的改革是为什么,怎样做、和改革的方向性问题,通过这些指明我们行政管理改革的方向和目标.

比如要了解“看不见的手”,这个说法最初由现代经济学奠基人亚当・斯密提出,但他其实并没有把他作为一个明确的概念特意提出,而是多少有些随意的那么说了三次,一次是在《道德情操论》这本著作中,一次是在他在探讨早起宗教思想的研讨会上提到,一次是在他的经典著作《国富论》中。但现在,“看不见的手”已经成为市场价格机制的代名词,这也许是亚当・斯密当初完全没有想到的。要理解“看不见的手”的具体含义,我们先来看以下的小故事:两个人,他们都会生产粮食、织布制衣,在没有交换的原始经济中,他们只会各自织布种粮,以保自己的温饱,但是,他们发现,由于他们各有所长――一个人擅长种粮,一个擅长织布――如果他们分别负责自己擅长的生产,那么他们最终生产出的总共的粮食和布匹,是要比他们没有分工之前生产出的总数都要多的。他们于是就约定进行分工生产,然后,平均分配,这样,两人的物质生活水平就得到改善。

2. 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可以通过提高公务员的素质,从而提高我国公共行政管理的整体

一个国家行政管理水平受政府公务员的素质的制约很大。政府所有的工作都是依靠公务员来完成的,公务员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公共行政能力的水平的高低。因此,要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就必须依靠提高国家公务员的素质来完成。而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是提高国家公务员的素质的一条重要的途径,这已被多方面证明。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行政管理学在我国恢复和发展以来,我国相关教育机构加强了对公务员的培训,广大公务员也加强了自身的行政能力学习,较多的受过行政能力培训的大学生加入公务员队伍,提高了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整体上提高我国行政管理的水平。

3. 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提高我国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的政策水平,促进政企事的合作。

行政管理学不仅是国家公务员的必修课,而且企业和事业的管理人员也应该进行深入的学习。通过学习我们知道,行政管理是一种执行法律、政策的管理活动。在现代社会,在国家还没消除的情况下,无论是各类企业还是事业单位,都不可能离不开政府,当然也离不开国家政策。各企业和事业单位都要和政府搞好关系,不仅要执行政府的政策,还要积极配合政府的工作,遵纪守法。因此,企业和事业单位的管理者,不仅要对企事业单位的管理知识有相当造诣,而且要了解政府的相关内容,懂得法律知识,掌握政策。对于企业和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来说,学习行政管理学是了解政府及其运行规律的一条重要途径。

三、大学生学习《行政管理学》的重要性

1、研究关于建立和完善国家行政制度的理念、理论和方法;关注政府公共行政制度、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的合法性、合理性、发展性;

2、为提升我国政府公共管理提供正确的思想、管理模式和有效途径;注重总结政府行政机关在处理各项事务(包括社会事务,自身事物等)的有效性,规律性;推动这些活动走向科学化、法制化、效率化和时代化。

3、为政府公共行政管理提供较为系统的服务,包括理论服务,实证技术,提高我国的公共行政管理水平。

4、全面提升政府工作人员的素质,有助于公务员的全面发展,从而为公共行政管理整体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范晓红.课堂教学仍然需要讲授式教学方法[J].学校管理,2008,(4)

行政管理学范文第4篇

一、《行政管理学》课程的学科性质及问题分析

《行政管理学》课程是一门运用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组织理论等多学科理论与方法,专门研究公共组织的管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综合性学科体系。行政管理工作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面对的是全社会的公共事务,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管理的对象不仅有物,而且有人,而人在现实中不是服从较简单的理性规律,而是大量掺杂了感情性、人际性等非理性因素。这使行政管理工作很难有唯一最佳解释,对此时期、此单位、此决策有效的措施,对彼时期、彼单位、彼决策不一定有效,因而必须因地、因时、因事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行政案例能最集中、最典型地反映行政管理的客观实际。行政管理的特点决定了案例教学在《行政管理学》课程教学中的特殊意义。

同时《行政管理学》又是一门讲究实践的学科,它来源于实践,又为指导实践服务。实践性是《行政管理学》的生命力和效用性的基础。如果不能从实践中发掘问题和研究解决问题,《行政管理学》就失去了现实意义。学生除了学习和掌握基本、必要的理论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培养起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行政管理学》课程的重点并不是抽象的逻辑推理,而是以发现问题为基本导向,以案例为手段,展开讲授、组织课堂讨论、模拟训练以及社会实习,这是《行政管理学》教学的基本特色。

从目前情况看,我们在这方面还做得很不够。《行政管理学》课程讲授多单纯采取课堂理论教学,课堂教学采取“满堂灌”的方式,教学内容多以概论性、介绍性、原理性和原则性等为主。这种课堂教学难以使学生获得定性、定量等专业的分析工具和具备更高级的专业素养,也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取得能满足公共管理需要、处理公共事务、解决公共问题所需要的品质、能力和技能。但是,我们也不能让大学生脱离大学课堂,完全深入到行政管理实际工作中去。

案例教学在《行政管理学》课程中的运用为我们解决这个难题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行政管理案例以其实践性具体性和实证性的特点,沟通了《行政管理学》理论与行政实践的鸿沟,在《行政管理学》理论研究和生动的行政管理实践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因此,采取案例教学法能有效的解决这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理论与实践、一般与个别、规律性与灵活性的脱节等的问题,使学生在洞悉和掌握一般行政管理知识和理论的同时,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得到提高。总之,案例教学是《行政管理学》课程重要的教学方法,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从一般到个别,实现所学知识的深化;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从个别到一般、从现象到本质、从偶然到必然,研究和探寻《行政管理学》的基本特点和规律。更为重要的是,加强案例教学可以促使学生由单纯地掌握知识到灵活运用知识,为以后的行政管理实践奠定基础。

二、案例教学在《行政管理学》课程教学中运用的意义

案例教学在《行政管理学》课程教学中的运用,对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高素质的复合性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运用案例教学与实践对《行政管理学》课程的要求相一致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是许多学科都强调的一个重要原则,特别是那些既讲理论又需要实践的课程,《行政管理学》应该说就是这样一门课程。但在教学实践中,却存在一种理论脱离实际的倾向。许多《行政管理学》专业的毕业生反映,在学校学习《行政管理学》的时候课堂上听起来新鲜,感觉上也确是那么回事,但参加工作后,做起工作来却对不上号,理论和实际工作好像离得很远。要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案例教学法成为了一条经济又实用、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因为案例教学突出能力培养,较好地解决了理论与实际相脱节的问题,是对实践与认识规律的最好注解。一个适当的行政案例往往呈现给学生的是行政管理的活生生的现场,而学生作为这里面的角色,就必须应用所学的行政管理基本知识和分析方法解决现场中的问题,设身处地进行分析和判断行政管理事件所处的内外环境,理清思路,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和方法。

2.运用案例教学方式与现代大学生心理特点相协调

鉴于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枯燥乏味的说教式、灌输式教学方式与教育目标极不适应,久而久之,会使学生失去对这门课程学习的兴趣。而采用案例教学恰恰能变填鸭式为启迪式,变单向输入为双向交流。现代教学理论的主要特征之一是特别强调调动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学好一门课程的重要作用。通过行政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阐疑、释惑,加深了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把握,使他们完全进入案例角色,成为解决难题的责任人,逼着他们开动脑筋,活跃思维。对教师来说学生表现出来的问题就是教学反馈,根据这些反馈,教师便能有针对性地对理论知识进行深层次的讲解、指导,最终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3.运用案例教学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符合

长期以来,教学与实践脱节,理论教学内容普遍存在概论性、介绍性、原理性的内容多,操作技能、操作方法、管理流程分析和案例研究等方面的教学内容少等问题。这种状况与学生对行政管理专业的期望相差甚远,理论仅限于空谈已成为《行政管理学》教学中的最大缺失。学生的知识丰富了,并不等于学生的能力提高了,因为知识并不等同于能力,尤其是对《行政管理学》这样一些需要实际应用的学科。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因为知识转化为能力还需要有一定的条件,如实际工作锻炼以及对具体工作规律的了解和掌握程度等等。行政案例教学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提供了一条重要的捷径。尽管在校的大学生不可能有实际工作的机会,但是行政案例教学可以提供给他们模拟实际的工作机会,使其心临其境、感同身受,从而使他们提高能力。

三、案例教学在《行政管理学》课程中的具体运用

日本学者川上井光说:“知识,百科全书可以代替,可是考虑出新思想、新方法、新方案,却是任何东西都代替不了的。” 要培养符合时代要求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行政管理人才,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主动、积极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在《行政管理学》课程教学中恰当运用案例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1.案例教学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课堂气氛是指在课堂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围绕教学目标展开的教与学的活动而形成的某种占有优势的综合的心理状态。对于院校来说,课堂教学无疑是案例教学的主阵地,而课堂教学作为师生双方“教与学”的双边互动过程,又总是无一例外地被一定的课堂氛围所包围。良好的课堂氛围对于案例教学的实施具有极端重要的意义,它不仅能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气氛之中,有效地感染和鞭策学生和睦团结、进取创新,而且能激励、鞭策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展示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促进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课堂上知识的真正建构者,成为课堂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

良好的课堂气氛有赖于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它贯穿于案例教学活动的全部过程,是案例教学发挥其应有效能的重要心理条件。如果师生关系紧张,感情淡漠,互不关心,教学双边活动就难以进行,学生必然产生戒备、逆反甚至抵触心理,失去对学习课程内容的兴趣;教师反过来也会相应地失去教好学生的信心和热情,从而导致恶性循环,显然难以有效地营造和谐友好的课堂或课堂讨论气氛。因此,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必要前提和重要保证。只有师生关系和谐了,感情融洽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之间才能更好地实现良性互动。

2.《行政管理学》案例教学要精选行政案例

要很好的开展《行政管理学》案例教学,前提是要有合适的行政案例作为这项教学方法开展的基础,否则,案例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保罗・R・劳伦斯说:“一个好的案例是一个把部分真实生活引入课堂,从而可使教师和全班学生对之进行分析和学习的工具。”而中国的实际情况是,在短短的二十多年的发展中,《行政管理学》课程还没有建立起自己的案例库,所积累的一些案例又多是以国外的为主,案例针对性不强,脱离中国实际,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很难满足案例教学的要求。特别是,由于大部分老师缺乏在政府部门工作的实践经验,往往对案例的点评不够深刻,或重新回到解释所涉及到的理论上,使案例教学又回到传统讲授的模式上来。

应该如何提高案例教学的质量呢?我们认为,必须做好案例库源的供应工作,精选行政案例,除了借鉴外来典型的行政案例外,更重要的是建立立足本地的案例库。根据目前的情况,我校《行政管理学》案例库的建设,应做到案例的选择和编写以五邑地区实际情况或珠三角地区实际情况为主,鼓励教师把深入实际编写案例作为自己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目前较难选出适合案例的情况下,还可采用以学生利用到公司、企业、政府部门实习或“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进行调研或收集案例素材,教师对其中的材料进行取舍,精选修改完善形成教学用的案例,再用来进行案例教学的办法,使案例教学互动的空间更广更大。在行政案例的选取过程中,必须保证行政案例的真实性和针对性。

行政管理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问题意识;问题研究;行政管理学;发展;必由之路

中图分类号:D0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12)07-0048-03

在我国,行政管理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在许多人心目中,行政管理学没有清晰的学科定位,没有明确的学术人群,也没有产生足够广泛的影响力。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不容回避的一点是:作为一门应用学科,行政管理学没能回应和满足时代提出的需求,其存在的现实意义遭到质疑。实际上,一门学科的地位最终取决于其在多大程度上解决了所涉及的现实领域的问题。行政管理学亦是如此。要实现自身的发展,行政管理学科必须以问题研究作为其重要路径,强化问题研究意识,增强问题研究能力,进而提高其理论的解释力、包容力和影响力。

一、行政管理学科中问题研究的价值

所谓问题研究就是以“问题”为对象,基于问题解决的研究。英国科学哲学家波普尔认为,“科学以问题开始,以实践或者理论问题开始。”[1]问题的发现和提出,既表现了人类认识已经达到的高度,又成为人类实践和认识进一步发展的新起点。我国学者王晖指出“人们确定了认识目标以后,接踵而来需要考虑的就是为达到目标,思维应该如何起步。任何理性认识的形成,都是从问题开始,并逐步展开其理论的。对问题的抽象程度、抽象方式的不同, 就会形成不同的理论”。[2] “对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而言,淡漠问题意识,脱离时代与社会现实,无异于切断他们发展的源头,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术的生命力将随之枯竭。”[3]对于行政管理学科来说,凡是令人感到疑难困惑并且是有意义的行政管理问题,都是行政管理学科“问题研究”的对象。

1.问题研究:行政管理学科产生的本源。回顾西方行政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我们看到:行政管理学科自产生开始就是以问题取向为特征的。正是由于政府规模的日益扩大,政府职能的日益复杂,美国学者威尔逊主张建立一门学问去研究探讨政府应当在多大范围内更有效地发挥其职能。威尔逊和古德诺通过对国家职能与政府职能的比较分析,明确了行政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从而实现了行政学与政治学的分离。泰勒、法约尔等学者积极倡导运用科学管理理论推动政府行政与管理的科学化,主张将官僚组织和行政效率作为行政学研究的重点,并将“科学化”视为实现政府目标的根本手段。可见,行政管理学从产生之日起就是一种以问题为本的研究,其学科的重要使命和活动方式就在于对时代提出的行政问题进行解释和分析。

行政管理学在我国的发展也体现出问题取向的特质。随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中国行政改革与发展实践中的问题越来越突出,需要及时捕捉行政改革过程中重大难点、热点问题并作出解答。正是在这种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行政管理学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很快地在我国发展起来。

2.问题研究:行政管理学科发展的基础。“问题研究”是以实践中的问题为出发点的研究模式,其研究的目的在于增进、深化和拓展对行政实践问题的认识,并将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这一过程和结果不仅有助于人们对该问题及该类问题的了解、评价和解决,还有助于为行政管理学理论体系的构建服务。问题研究贯穿于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中,当这个过程所达到的结果能够构成新的行政管理学知识增量,从而能够有效地纳入行政管理学科建构之中时,行政管理学科建设就能切实推进。问题研究也是理论和实际之间互动的起点。它以解决问题为目标,以实践问题为中心,强调现实性和体验性,从而使行政管理学者有机会了解行政管理工作的真实情境。行政管理学者通过考察现实问题和具体的工作情境,能够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并从实践中去探寻问题的来源,使实践和研究融为一个整体。

3.问题研究:行政管理学科发展的现实要求。随着我国行政改革的不断深入,迫切要求行政管理学界为行政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指导,为解决日益复杂的行政管理问题出谋划策。但是到目前为止,许多行政管理学者以通晓西方行政学理论为荣,却不去研究中国的现实问题,或者不顾中西现实环境的差异照搬西方行政管理的实践,缺乏原创性问题研究。行政管理学理论研究与行政改革实践之间存在的显著差距,是导致我国行政管理学“身份危机”的重要影响因素。正如北京大学赵宝煦先生所说:“政治学和行政管理学研究,要想得到社会认同,就必须能回答当前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提出的问题, 提供解决当前中国现实政治问题的最佳方案。”[4]行政管理学研究必须面对行政改革、政府改革过程中的现实问题,把视野和触角伸向活生生的行政活动。行政体制改革中关于政府职能定位、行政方式改革、行政法制与伦理、行政人员素质提升等重要行政实践问题,都需要行政管理学提供有说服力、有操作性的指导。行政管理学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得到发展和繁荣,取决于行政管理学的研究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回应和满足中国行政改革和发展的现实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