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幼儿园区域活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幼儿教学 区域活动 目标策略
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围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关于幼儿教育研究的范围不断拓展,研究的深度不断加强,幼儿教育研究已经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研究成果证明幼儿区域活动对开放幼儿的智力、增强幼儿的体制、开发幼儿的潜能作用重大,区域活动能够显著提高幼儿教学效果,深受广大幼儿教育者重视。
一、幼儿教育者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在幼儿教育中,幼儿教育者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用适合时展,能够体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精神的教育理念,对幼儿进行教育,促进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苏霍姆林斯基就说过“儿童智力的发展体现在手指尖上”;皮亚杰关于认知理论也认为幼儿的聪明才智来源于动手操作。可见,动手操作对幼儿智力发展的重要作用。因此,各个幼儿园要结合我国的国情,将幼儿园整体教育目标和区域活动结合起来,在幼儿教学中要突出实践活动,给幼儿创造更多的动手操作的机会,把区域活动教学变为教学的常态。
二、幼儿教育者要明确区域活动目标
在幼儿教育中,我们开展区域活动的目的是实现幼儿的全面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在活动之初,就要结合幼儿特点明确活动目标,这是区域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另外,区域活动目标作为幼儿园整体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制定要符合幼儿园发展的需要,要与幼儿园主题教学活动结合起来,与幼儿园的教学实际结合起来。围绕整体课程目标制定区域目标,结合幼儿园的最近发展目标,结合幼儿的兴趣爱好,结合教育主题开展有效的区域活动。
比如,在区域活动中,为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发展,可以设计这样的活动。教师针对活动目标设计以下主题活动项目“打开扇贝”“编织贝壳”“玩贝壳”,教师给幼儿提供一些必要的材料,根据幼儿的爱好,分成活动小组,引导幼儿关注并参与到主体活动中来,在个性化学习中不断探索,提高自己的各项能力。教师可以这样组织活动:生活区,引导幼儿通过动手打开扇贝,清洗扇贝、煮扇贝、品尝扇贝等活动提高幼儿对扇贝的了解,对扇贝基本特征的把握;益智区,根据扇贝颜色大小进行分类、排序、数数、配置等活动;音乐区,利用贝壳做各种乐器,在扇贝上演奏不同的音乐;美工区,引导幼儿用各种颜色为贝壳染色,装饰成各种精美图案,制作各种精美的玩具。区域活动有了明确的目标才能达到最好的活动效果,最大限度的提高幼儿的参与热情,激发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三、有效区域活动教学要突出教师的指导策略
幼儿无论是从心理还是生理上讲都极为不成熟,自主行为能力和思想认识能力都很低,都需要家长和教师特殊“照顾”,因此,在开展区域活动时,教师的现场指导作用就显得尤为突出,它直接决定了幼儿游戏活动的顺利推行。幼儿教师在区域活动中,要担当幼儿的支持者、引领者和合作者多重角色,只有教师角色到位,教学效果才能真正实现。在活动中教师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1、观察幼儿行为,了解幼儿特点。区域活动教学要顺利开展,教师首先要仔细观察把握幼儿的行为特点,了解幼儿的知识能力水平。在活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观察,能够通过幼儿的一个动作、一个表情把握幼儿的行为动向,进而更深入地分析幼儿的心理,争取做到对幼儿深入而全面的了解,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更灵活、更准确地选择活动材料,给幼儿积极地指导。比如,在活动区域如果教师发现孩子对折纸很感兴趣,教师就可以多拿一些五颜六色的纸张给孩子玩,孩子争着抢着拿起自己喜爱的纸张做艺术品,折好之后,教师可以拿出一棵假树,让孩子们把自己的作品挂在树上,孩子在活动中,充分感受到了快乐;同时,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得到了有效培养,审美意识也得到有效提高。
2、尊重差异,满足不同孩子的需求。在开展活动中,教师一定要尊重孩子的差异,在差异的基础上,使不同的孩子都能得到不同程度上的提高。在活动区中,有不同的活动内容,有的侧重简单知识的学习,有的侧重简单技能的提高,有的侧重动手动脑能力的培养,有的只是满足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幼儿工作者要根据孩子的个性差异、能力的不同在材料投放上显出层次性来,满足不同层次孩子的发展需求,使教师的教育真正实现因材施教,体现出区域活动的优点。比如,在科学区针对认识图形的教学目标,就要体现出不同了,一种是单纯的颜色认识,适合对图形没有经验的孩子玩;一种是颜色和形状认识,适合有一定图形积累的孩子玩,这样,在不同的活动中,孩子都能根据需要,根据兴趣进行选择。即使是同一种活动,也要体现出差异来。比如,在拼图区按照难度差异对图片进行分类,教师要鼓励孩子按照自己的能力和爱好对拼图进行差异化分类。让每个孩子都能从活动中得到乐趣,得到成功的,不断朝着“最近发展区”前进。
3、在活动中充分体现教师的指导作用。在活动中,孩子会出现不少问题,比如原本掌握的技巧,在活动过程中就可能忘得一干二净,这时教师就要给孩子及时的指导,帮助孩子完成整个活动;有的孩子在原来的基础上还想有所创新、有所突破,但不知如何把自己的“设计理念”表现出来,这时,教师就要认真了解孩子的想法,并帮助孩子在自己的作品中表现自己的思想,这是一种巨大的突破。总之,在活动中要充分体现教师的指导作用,使每一位孩子在教师的指导中都能得到不同层次的提高。
总之,幼儿教育者对幼儿个性的发展,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高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区域活动能够满足不同孩子的发展需求,促进孩子个性的和谐发展,因此,我们在幼儿教学中要重视区域活动,充分发挥区域活动的优势,挖掘孩子潜力,开放孩子的智力,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赵利杰,孙敬.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才智
一、幼儿教育者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在幼儿教育中,幼儿教育者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用适合时展,能够体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精神的教育理念,对幼儿进行教育,促进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苏霍姆林斯基就说过“儿童智力的发展体现在手指尖上”;皮亚杰关于认知理论也认为幼儿的聪明才智来源于动手操作。可见,动手操作对幼儿智力发展的重要作用。因此,各个幼儿园要结合我国的国情,将幼儿园整体教育目标和区域活动结合起来,在幼儿教学中要突出实践活动,给幼儿创造更多的动手操作的机会,把区域活动教学变为教学的常态。
二、幼儿教育者要明确区域活动目标
在幼儿教育中,我们开展区域活动的目的是实现幼儿的全面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在活动之初,就要结合幼儿特点明确活动目标,这是区域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另外,区域活动目标作为幼儿园整体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制定要符合幼儿园发展的需要,要与幼儿园主题教学活动结合起来,与幼儿园的教学实际结合起来。围绕整体课程目标制定区域目标,结合幼儿园的最近发展目标,结合幼儿的兴趣爱好,结合教育主题开展有效的区域活动。
比如,在区域活动中,为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发展,可以设计这样的活动。教师针对活动目标设计以下主题活动项目“打开扇贝”“编织贝壳”“玩贝壳”,教师给幼儿提供一些必要的材料,根据幼儿的爱好,分成活动小组,引导幼儿关注并参与到主体活动中来,在个性化学习中不断探索,提高自己的各项能力。教师可以这样组织活动:生活区,引导幼儿通过动手打开扇贝,清洗扇贝、煮扇贝、品尝扇贝等活动提高幼儿对扇贝的了解,对扇贝基本特征的把握;益智区,根据扇贝颜色大小进行分类、排序、数数、配置等活动;音乐区,利用贝壳做各种乐器,在扇贝上演奏不同的音乐;美工区,引导幼儿用各种颜色为贝壳染色,装饰成各种精美图案,制作各种精美的玩具。区域活动有了明确的目标才能达到最好的活动效果,最大限度的提高幼儿的参与热情,激发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三、有效区域活动教学要突出教师的指导策略
幼儿无论是从心理还是生理上讲都极为不成熟,自主行为能力和思想认识能力都很低,都需要家长和教师特殊“照顾”,因此,在开展区域活动时,教师的现场指导作用就显得尤为突出,它直接决定了幼儿游戏活动的顺利推行。幼儿教师在区域活动中,要担当幼儿的支持者、引领者和合作者多重角色,只有教师角色到位,教学效果才能真正实现。在活动中教师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1、观察幼儿行为,了解幼儿特点。区域活动教学要顺利开展,教师首先要仔细观察把握幼儿的行为特点,了解幼儿的知识能力水平。在活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观察,能够通过幼儿的一个动作、一个表情把握幼儿的行为动向,进而更深入地分析幼儿的心理,争取做到对幼儿深入而全面的了解,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更灵活、更准确地选择活动材料,给幼儿积极地指导。比如,在活动区域如果教师发现孩子对折纸很感兴趣,教师就可以多拿一些五颜六色的纸张给孩子玩,孩子争着抢着拿起自己喜爱的纸张做艺术品,折好之后,教师可以拿出一棵假树,让孩子们把自己的作品挂在树上,孩子在活动中,充分感受到了快乐;同时,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得到了有效培养,审美意识也得到有效提高。
2、尊重差异,满足不同孩子的需求。在开展活动中,教师一定要尊重孩子的差异,在差异的基础上,使不同的孩子都能得到不同程度上的提高。在活动区中,有不同的活动内容,有的侧重简单知识的学习,有的侧重简单技能的提高,有的侧重动手动脑能力的培养,有的只是满足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幼儿工作者要根据孩子的个性差异、能力的不同在材料投放上显出层次性来,满足不同层次孩子的发展需求,使教师的教育真正实现因材施教,体现出区域活动的优点。比如,在科学区针对认识图形的教学目标,就要体现出不同了,一种是单纯的颜色认识,适合对图形没有经验的孩子玩;一种是颜色和形状认识,适合有一定图形积累的孩子玩,这样,在不同的活动中,孩子都能根据需要,根据兴趣进行选择。即使是同一种活动,也要体现出差异来。比如,在拼图区按照难度差异对图片进行分类,教师要鼓励孩子按照自己的能力和爱好对拼图进行差异化分类。让每个孩子都能从活动中得到乐趣,得到成功的,不断朝着“最近发展区”前进。
3、在活动中充分体现教师的指导作用。在活动中,孩子会出现不少问题,比如原本掌握的技巧,在活动过程中就可能忘得一干二净,这时教师就要给孩子及时的指导,帮助孩子完成整个活动;有的孩子在原来的基础上还想有所创新、有所突破,但不知如何把自己的“设计理念”表现出来,这时,教师就要认真了解孩子的想法,并帮助孩子在自己的作品中表现自己的思想,这是一种巨大的突破。总之,在活动中要充分体现教师的指导作用,使每一位孩子在教师的指导中都能得到不同层次的提高。
总之,幼儿教育者对幼儿个性的发展,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高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区域活动能够满足不同孩子的发展需求,促进孩子个性的和谐发展,因此,我们在幼儿教学中要重视区域活动,充分发挥区域活动的优势,挖掘孩子潜力,开放孩子的智力,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赵利杰,孙敬.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才智
本学期,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班开设了娃娃家、数学区、超市、阅读区、表演区,坚持每天开展游戏活动,指导幼儿动手、动脑,积极地与材料相互作用。现将半年来的活动情况作一简单总结。
一、材料的投放
1 、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投放材料。
如果在活动区内提供的材料难度相同,对于一部分幼儿可能过于简单,容易完成,这样就会使其失去兴趣,不利于其进一步发展。 而对于另一些幼儿可能又太难,通过努力却达不到,这样也会使其失去兴趣。因此,我们在了解每个幼儿发展水平的基础上,考虑个体和个性差异,在活动区内提供难易程度不同的操作材料,供不同程度的幼儿选择。如:在美工区投放折纸材料,让幼儿练习能折双三角物体时。教师就可以投放利用双三角原理折叠的难易程度不同的多种物体,让幼儿自由选择。这样每个幼儿都能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就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2 、家园合作协调一致,共同准备活动材料。
在这个学期的区域活动中,我们有部分的材料是来自对各自幼儿家庭的废物搜集。比如瓶子、种子、绒线、蛋壳等等,都来自幼儿和家长的共同收集。幼儿对各自带来的东西都很感兴趣,我们投放以后,都纷纷去尝试着玩。这样,在幼儿参与活动积极性提高的前提下,家园之间的联系也进一步紧密。
3 、区域材料能做为班级主题活动的延伸。
我班能把区域活动做为班级主题活动的延伸环节,及时地把主题活动进行过后的材料投放到区域活动中,让幼儿们在区域活动中继续进行相关的主题探索与操作活动。美工区里的材料基本上都是主题活动开展后投放的,这样幼儿基本都了解了怎样操作,也更感兴趣了。
二、幼儿在活动中的发展
1 、给幼儿发展的空间,让他们自由表达和表现。
我们常常在一旁无声地观看孩子们的表演,尽量不去打扰到他们,充分满足了幼儿表达和表现的需求,对幼儿的全方位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
2 、仔细观察幼儿发展中的个体差异,对活动作出相应的调整。
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在发展上也是不竟相同的。我们在数学区设计了 “ 玩牌比大小 ” 的活动,能力较好的幼儿既能按照规则玩一个一个比,还能自己创出两个两个或三个三个比;但是有几个幼儿不会玩,还有对活动不感兴趣。于是我们就针对这样的差异性作出调整。我们把 “ 比大小 ” 该成了 “ 排小鱼 ” 的游戏,当牌排到相同的点数时,就可将相同点数之间的牌全部吃掉。更改游戏规则后,能力差的幼儿也都想到数学区游戏了,还自己比起谁赢的牌多呢。
三、良好的师幼互动
1 、随时观察幼儿活动的情况,给予及时的引导、帮助,满足幼儿的需要新《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区域活动中,我们能够留意观察每个孩子的兴趣操作情况和恰当的时机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去,与孩子们一起探索、操作、发现、讨论、解决问题,真正体现孩子们的主导地位,而不是在发现问题时,把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强加与孩子。
2 、用儿化的评价语言促进区域活动更好地开展。
“以学生为主”是我们幼儿园的教育理念。教师作为幼儿园理念的执行者、支持者,在教学过程中,更应当注重幼儿的主体地位,为幼儿创设充满自由和自主的学习环境。教师在区域活动的过程中,应充当好一个支持者的角色。在幼儿的游戏活动过程中,通过语言、表情、动作、眼神等方方面面给予幼儿鼓励、支持和帮助,促进区域活动的顺利开展;通过制造自由、轻松的心理氛围,创造丰富、趣味性的物质环境等,来引导和促进儿童的发展;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动手操作、生生互动等,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以及动手能力的提高。
相比较于传统“一言堂”的教学方法,区域游戏活动对幼儿的发展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和作用。因此,我们幼儿园也开展了区域活动。
一、转变观念,营造轻松的心理氛围
传统教学中,教师看上去是那么“神圣而不可轻犯”,教师滔滔不绝的“一言堂”,学生鸦雀无声的被动听,这样的教学状态是一个幼儿园、一群这个年龄段学生该有的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而在课堂上开展区域活动,首先,教师就必须要转变观念,改变师道尊严的思想,在活动中,指导、倾听、观察和记录幼儿的活动,像一个大孩子,像一位好朋友一样和学生进行游戏活动,教师应为幼儿营造轻松的心理氛围。
二、拓展思路,创造多样的物质环境
【关键词】幼儿园;区角活动;材料投放;交流讲评
区域活动开展到现在我们已进入深入探索阶段,它包括区域游戏定位、环境问题、区域活动材料问题、区域活动观察指导、区域活动的交流讲评等等,下面我从这几方面简单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区域游戏的定位分为:学习性、游戏性、探索性
学习性区域有:生活区:生活、健康、技能。探索区:数概念、科常、智力游戏。表达表现区:语言、美术、音乐。
游戏性区域落脚点是良好的情感体验和社会认识,涉及到表演、规则、结构、角色。
在活动区定位问题上,其中一条是我们平时很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实现同样目标的学习材料跟着主体变化(技能不要分开),让我想到单单剪小草喂小兔、单单涂色小兔是错误的,应该把这两样技能练习合并在一个游戏中,涂色小兔后,可以把小兔剪下来就是了。
二、环境问题
在幼儿园的教育中,环境是幼儿学习、发展的重要教育资源。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儿童认知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积极主动建构的。”主要是美观和教育性。其中有三个意识:
1.孩子的意识
在环境创设中要有孩子的作品,不能都是老师做的东西。但是孩子的作品会看上去不是很漂亮,怎么办呢?这时需要老师进行艺术加工。如标镜框:孩子的绘画作品一般都是呈现在白纸上的,看上去非常的单调,这时,老师可以用装饰各种镜框的方式把些绘画作品标起来,镜框的装饰有多种形式,有水彩绘画、撕纸黏贴等,镜框漂亮了,孩子的作品有了镜框的呈现会眼前一亮。
2.要有探索的意识
要动脑筋才能够做的美术作品,一定要剪、贴整合起来发展。
3.课程意识
新《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既然环境那么重要,那么我来谈谈该如何进行环境创设呢,如:教室的大环境都应按照主题进行创设,色彩搭配温馨舒适,有悬挂物高低错落有致,布局比较合理;音乐角与其他安静的区域分开设置,玩水的区域都是靠近厕所门口离开水近的地方,语言区在光线亮的地方,便于看书等。
三、区域活动材料问题
1.材料投放的要点
材料要体现层次性、挑战性、情趣性。层次性有纵向和横向不同,纵向是根据能力的不同,横向是兼顾每个孩子的愿望,区域设置也有层次性,有的区域是能力强的孩子玩,有的是能力弱的幼儿玩的。投放的材料:目标性材料、探索性材料、游戏性材料,如:同种材料体现层次性,美工区宝宝制作扇子,老师提供了各种形状扇子的模板及剪好的装饰图形方便能力弱的幼儿按模板在白纸上画扇子的外形,然后在扇子上用老师准备的图案黏贴;能力强的幼儿自主画扇子外形并根据想象或范例进行装饰。
2.材料投放小贴士
新《纲要》中指出:区域活动投放的材料,要以幼儿的年龄特点来做整体的安排,应一切从幼儿的水平和发展需求出发,要让幼儿做主,让幼儿成为区域的主人。所以我觉得有必要说说老师在材料提供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1)有的班级老师投放的材料没有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如小班的探索角里出现的排序ABCABCABC太难,中大班也是这样,变成小中大一个样,没有年龄区分,所以我们设计时要考虑幼儿年龄特点,如:小班排序要求ABAB或ABCABC,中班要求ABCABC、ABB、AAB。
(2)在投放的材料中过多地出现任务卡和记录卡,所谓“过多”,就是不必要的,也贴上了一张。如小班幼儿根本不会对坐标,有的班级在玩水中让幼儿找哪些东西沉、哪些东西浮,进行记录,其实小班幼儿只要通过玩水,说出哪些东西沉、哪些东西浮,对沉浮有初步的概念就可以了,然后把沉浮的东西放在两个有沉浮记号的桶里,进行分类就好了,有必要对着复杂的坐标去记录吗?中大班也是这样记录,小中大也没有年龄之分。其实我觉得有些地方是老师强加给孩子的,太难,说得透彻点,是做给别人看的,这么难,幼儿本来很开心的事情,这样一来,还有趣吗?所以老师在投放的材料中千万要记住,要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提供适宜的材料。
(3)有的班级材料投放不够丰富,比较单一,可能会影响到幼儿在这个角里玩,选择材料的余地不大,到后来主题经验不扎实,影响幼儿的发展,因此老师要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需要,而且要根据幼儿在过程中的实际操作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四、区域活动的观察指导
(1)看活动环境是否激发幼儿兴趣。
(2)看幼儿当前需要什么。
(3)看老师是否尊重幼儿想法和做法。
我们在一次教研活动中组长举了一个案例:一个小朋友的衣架掉了,叫老师帮忙,老师在另外一个角里指导孩子,这时老师就在那里讲了一句指责的话,然后走过去帮他把衣架捡起来挂好。也许平时我们也有过这种不耐烦的情绪,现在知道肯定是错误的,老师千万不能隔墙指导,不应指责,应该走过去引导他把衣架挂好。
五、区域活动交流讲评
交流的形式:
1.鼓励型
坚持性不够。如:我们在观察孩子区域活动时候,发现有些孩子这个地方玩了一会儿,又到那个地方玩了,还有的玩了一半碰到一点困难就放弃了。所以这时需要老师对他进行鼓励。如有一次我发现明明积木搭到没有多高,积木就倒掉了,然后他就再来一次,又倒了,最后他就气鼓鼓的把积木都扔在一边,我就过去安慰她,和他一起慢慢搭,引导他去发现大积木在下面,小积木在上面,这样就不容易倒掉,他看到自己搭的高高的楼房,高兴的拍起手来。
2.激发兴趣型,也可以放在开始部分
如:找凉快游戏。我们平时在投放新材料时,向幼儿介绍新游戏,也是放在游戏开始或讲评的时候,其实这两个方法都很好,特别是小班幼儿,对于新游戏老师不介绍他们不知道怎么玩,介绍完后,幼儿兴趣特别高。
3.讨论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