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生物医药

生物医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生物医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生物医药

生物医药范文第1篇

当前,北京已经进入了全面建设“世界城市”的新阶段,发展战略型新兴产业成为首都新经济增长点的必然选择,而生物医药产业在北京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首先,北京作为全国生物医药产业创新资源策源地,在人才、技术、资金、环境和组织机构等环节,集中了全国最丰富的创新资源:集中了全国生命科学领域50%的院士、65%以上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拥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等72家国内外知名的高校院所,汇集了全国40%的国家级生命科学领域重点实验室、19%的医药领域国家工程研究中心、33%的国家工程技术中心、20%的全国药品安全评价中心和16%的国际临床研究基地。“十一五”期间,国家44%的重大新药创制平台落户北京,每年40%的生物医药成果诞生北京。“十二五”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又有43项落户北京,经费总额高达3亿元,占总费用的50%。

其次,北京生物医药产业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十一五”时期,北京生物医药产业持续快速增长,2006~2010年,全市生物医药工业总产值从204.3亿元增加到454.2亿元,年均增长率为22.1%,占全市工业比重由2.5%上升到3.4%;生物医药工业增加值从76.9亿元增加到192.1亿元,年均增长率为25.7%,占全市工业比重由4.2%上升到7.1%,对全市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为13.2%;医药流通业销售收入从247.9亿元增加到628.5亿元,年均增长率为26.2%。同时,北京生物医药产业经济效益优势明显,各项效益指标均在全国同行业以及全市工业中名列前茅。

再者,北京拥有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良好政策环境。2010~2011年北京市正式了《北京生物医药产业跨越发展工程(简称“G20工程”)》、《北京市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北京市《首都十大危险疾病科技攻关与管理中医药“十病十药”研发项目工作方案》及《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生物和医药产业发展规划》等一系列强力支持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政策和措施。总的战略目标是:在“十二五”时期,要以“创新驱动、聚焦高端、融合发展、服务民生”为主线,努力将北京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物医药研发创新中心、全国高端制造基地、全国医药流通中心,推动生物医药产业由先导产业向主导产业跨越。

因此,我们要紧紧抓住当前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紧跟国际趋势,突出自主创新,克服制约瓶颈,改善发展环境 ,切实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坚持国际化发展,实现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大步跨越发展,使生物医药产业成为支撑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

生物医药范文第2篇

据统计,医药生物技术产品(包括基因工程药物、疫苗、生物诊断试剂等)的产值占当前医药产业规模的比例尚不足10%,但由于传统的新药研制方法难度越来越大,研制开发成本不断上升,成功率越来越低。因此在全球制药巨头中,目前有70%的项目是使用生物技术开发。

通常来说,医药行业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新药的研究与开发是其发展的核心。制药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能否持续开发出新药,这样企业才能在新药的专利保护期内,获取较多的利润以弥补研发的开支。医药研发的特点是周期长和投入大,显然高昂的研发投入和巨大的研发风险使众多中小型制药企业堆以承担。而对于已经打通资本通道的生物制药公司而言,借助资本的力量快速整合那些极具潜质的项目型公司或者具备网络优势的“地头蛇”,绝对是一个划得来的生意。

当然,如何突破资金困境以及规避并购所面临着政策风险、价值评估、并购后的整合等风险,一直是本土生物医药公司以及相伴生的资本力量关注的焦点。《首席则务官》杂志之所以将当前的这一阶段理解为本土生物医药行业进人“并购时间”,而非“并购时代”,恰恰因为由于生物医药领域内的产业力量和产业资本均处于相对较弱的状态,尚未形成全球医药领域少数巨头控制与整合下的成熟期并购态势。本文以国内生物医药领域发生多起并购的先行者――沈阳三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生制药”)为个案进行详尽剖析,以期对刚刚进入“并购时间”的相关领域CFO们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鲜活案例。

难“研”之隐,-“井”了之?

据统计,“十一五”期间,医药企业研发投入占总收入比不到3%,重点药企研发投入占总收入比约为5%。虽然“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动员的“重大新药创制专项”资金约为400亿元,但这样的投入水平仍远远不够。而另据业内数据显示,2010年10大研发国际领先药企共计投入研发资金602.4亿美元,这一数字相当于我国未来五年重大新药创削资金的近10倍。其中日本武田制药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最高,达29.5%,计46.4亿美元;美国默克制药研发投入占比最低,为12.3%,达55.8亿美元。

已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的江苏泰州医药产业园――中国医药城,作为中国目前唯一产业链最完善的国家级生物医药高新区,园内集聚1100多家中小企业。美时医疗、亿藤、中卫康等一批企业蓬勃兴起。随着海外企业的加快进驻,医药园区16亿元企业债券正式发行,园区金融环境的日趋优化,金融资本,产业资本、科研资本相融共生,产业园已渐渐成为“医药科学家的沙龙、医疗企业家的俱乐部,融资的乐园”。

三生制药CFO谭擘和整个并购团队对泰州医药产业园企业的研发力量,经过上百次的反复甄调研,终于发现上海亚盛医药科技有限公司(Ascentage Pharma以下简称“上海亚盛”)的潜力所在。

曾经在创业早期饱受资金短缺折磨的三生制药管理团队对双方的发展态势很清楚,而且对上海亚盛20多人的团队研发力量非常看好,其领军的核心骨干都是拥有海外履历的博士,多年来一直从事药品研发。谭擘难掩兴奋之情地表示,“上海亚盛这个研发团队,多年来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在国内国外治疗肿瘤药物研发领域都是领先的,靶向抗肿瘤药物分为单克隆抗体,小分子药物(替尼类)和细胞凋亡诱导药物,由于靶向机制,副作用较小,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药物领域之一。三生制药需要的是研发技术和市场,通过这个项目我们可以实现互补共赢,新药有可能要到2016年才能真正上市。风险与投资并存,但是为了抢先占领未来的市场,我们必须迅速作出投资决定。”

2010年2月份三生制药以300万美元购买上海亚盛40%股权,联合进行靶向小分子药物的研发。8月11日,上海亚盛研发的两种新型小分子“细胞凋亡”靶点抗肿瘤新药在美国进入临床研究阶段,两种原创“细胞凋亡”靶点抗肿瘤新药的代号分是AT-101和AT-406。AT-101是以“细胞凋亡’关键调控蛋白BCL-2为靶点的抗肺癌药,是首个由国内实验室直接提交数据一次性通过FDA认可的原创靶点抗肿瘤化学新药。上海亚盛董事长杨大俊博士介绍,这两种新药都是公司原创的国家一类新药项目,技术水平为国际领先,率先攻克“细胞凋亡”靶点难关,填补丁国内空白。

曾在创司负责生物技术及医药健康的上海亚盛总裁杨大俊对于研发投资的观点是,中国是一个很有前景的医药投资市场,如果说10多年前是IT产业的黄金期,那么现在正是做生物医药的黄金期。只要有好的技术,好的产品,就可以抵御金融危机。因为制药是长线投资,做创投首先要看的肯定是公司是否是行业龙头,技术是不是行业领先,这点是很重要的。医药行业往往是一个长期投资,而普通投资者一般不会参与前期投资,因此医药创投必须善于发现一些有价值的公司。

作为已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生物技术企业,三生制药占据了中国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市场大约44%的份额,比其他六家主要竞争者的市场份额的总和还要多。三生制药还在继续拓展市场,今年第二季度又从国内外企业手中获得了另外2.2%的市场份额。可是市场格局并非一成不变,“在全面开放的中国市场上,往往多头竞争导致了市场出现乱战的局面:以三生制药上市的EPO产品益比奥为例,在益比奥上市后,国内许多厂家都开始介入EPO市场,成都地、北京四环生物、华北制药等16家企业先后获得SFDA颁发的药品注册证,竞争的激烈程度不言而喻。”对于竞争局势,谭擘冷静分析。

究竟怎样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开疆拓土,对于三生制药而言,无论走到哪里,依托的都是前沿的生物医药。”三生制药虽然在美国上市,但很多投资者都在欧洲,因此谭擘的路演行程足迹遍及哥本哈根、伦敦、爱丁堡、法兰克福等欧洲资本市场要地。一位资深的欧洲投资者对此感叹,“现在很多中国公司在美国资本市场出问题之后,很难看到一家中国公司连续多年还在长期坚持做几年前IPO路演时设计的战略――生物医药研发创新,难得。”

目前,三生拥有七个正在研发的产品。其比澳是国家一类新药,是全球第一家将其上市的企业,抢在了两家在相同领域有类似产品的跨国公司的前面。ITP(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作为特比澳的新适应症也已经获得了认证。

资本推手密集进入

已被列入七大战略新兴产业的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更大信心来源于极度活跃的社

会资本,生物制药新产品的研究和开发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新产品的开发存在较大的不确定因素,但是一个成功的产品往往能给投资者带来巨额的利润。生物制药企业在创业阶段以创业投资资本为主,随着企业的发展成熟,普通权益性资本开始增加,达到生产销售的规模经济以后,开始吸收债务性资金。如企业债券和银行贷款。医药上市企业在一级市场大都受到了资本的热烈追捧,其中海普瑞、科伦药业、康芝药业、力生制药、誉衡药业、乐普医疗等均募集了超过10亿元的资金。作为为数不多的兼备消费和新技术两大特征的行业,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国的医疗健康产业都将成为中国经济转型的重要引擎,而如何使得资本与产业的成功联姻、促进中国医疗健康企业的健康稳健持续发展,也成为众多PE股权基金需要考虑的问题。

维梧生技创业投资(VIVO Ventures,以下简称“维梧”)从1996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以美国和大中华地区为核心,专注于投资生命科学领域和医疗产业,目前管理的基金超过10亿美金。维梧在全球医疗投资领域中具有10多年扎实并广泛的产业投资经验和非常稳定的资深专业的投资团队,维梧管理合伙人赵晋表示,维梧在今后中国战略发展的重点就是积极地寻找和挖掘在美国和中国市场相互协同或互补的投资机会,

事实上,维梧在中国获得了“帮助被投资企业创造价值的价值投资者”的声誉。已在美国成功上市的康辉医疗就是一个受益于维梧帮助的中国公司。康辉医疗作为一家生产骨科器械的公司,基于其业务快速增长和优秀的管理团队,维梧在2009年投资了该公司,2010年帮助康辉做出了在美国上市的战略决策,并获得了空前的成功,成为2011年医药板块最佳IPO,赵晋表示,目前中国在医药行业研发费用总体投入仍不高,医药开发领域还以原材料出,为主,而为了提高了附加值,将来的发展方向和重点在于研发高端药上。

创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及医疗基金合伙徐天宏表示,VC除了提供资金外的另一个含义就是帮助企业创造价值。“医疗行业的VC需要有一个非常专业的管理团队,”谈及未来医药行业的发展趋势徐天宏称,要通过不断的并购,最后缩小到几百家大的医药企业,“除了国内之间的医疗企业的并购,现在还有很大的机会是在国际上,我们最近发现中国的企业在美国或者西方其他一些发达国家有很多的并购机会,尤其在美国。”

安永亚太地区生命科学主管合伙人张翌轩表示,过去两年对于生命科学的关注住中国是前所未有的,有很多资金、很多投资人的兴趣逐渐转移在这方面,但是当资金在投入支持研发的时候,他们追求的还是合理的利润。中国的医药行业火部分还足以仿制药为主,创新还处在发展的阶段。现在外资企业对十中国市场的关注程度和投资力度也是前所未有的。中国市场非常诱入,14亿入口的吸引力是非常大的,在过去两二年,不管是在化学制药、生物技术,尤其是在医疗器械方面都有非常大的投入。“生物技术的行业本身有它天生的吸引性,我们刚刚访问过韩国几个最大的公司,他们本身都不是做生物医药行业的,但是他们都准备在生物医药行业投入大量的资金做妍发和推广。制药和生物科技的门槛是比较高的、但是回报也比较高。”

张翌轩同时强调,生物科技公司需要创造性的适应当前的环境,提高对可用资金的利用,并且在药品开发的过程中尽可能早的向投资者、购买者和监管机构展示其产品的潜在价值。然而在可用资木减少的情况下,生物医药公司寻找和开发药品的时间更加冗长、成本更高并且风险更大,药品的审批降至接近历史低位。气此同时,在药业公司已经实施了临床实验之后,监管者要求公司提供额外数据的现象更加普遍,这又增加了药品开发的时间、成本以及风险。“公司需要寻找新的方法来筹集、配置资本,开展更加有效的研发。”张翌轩解释道,在资本层面,企业需要在筹集、优化、保管和投资稀缺资木方面具备创造性――寻找新的方法将现有的知识产权货币化,以至追求“虚拟”公司模式来减少固定基础设施;在研发层面,生产面向小众的更具有针对性的产品将会更为有效,这类产品需要进行的实验量较少,竞争压力较低,安全性问题也更少。

抢占海外资本通道

与成熟经济体相比,我国生物医药行业融资结构还存在着极大的不合理性。2005年以来,我国生物技术企业首发融资占48%,再融资占27%,债券融资占25%;而北美及欧洲发达国家中,生物技术企业首发融资占4%,再融资占2%,风险投资占2%,其他融资占43%。

在这样的态势下,尽快打通富集青生物医药行业的资本力量的海外资本通道,不失为本土生物制药公司得以快速壮大的上策。为此曾被2001年国内创业板的“引而不发”耽误了数年时间的三生制药的管理层果断地把眼光转向了海外资本市场。

2007年2月7日,三生制药成为在纳斯达克上市的第一家中国生物科技和制药企业,首次融资达1.23亿美元。上市后三生制药每年的销售额都以40%以上的复合增长率增长,并把更多的资金持续投入到研发和扩大再生产中。2007年11月,三生制药为增加研发能力和生产能力,投资3000万美元的新厂竣工后,研发和生产能力提高了3~5倍。

谈及三生制药在美国上市五年以来的高速增长谭擘表示,“足够的耐心非常重要。生物医药的研发更需要长久的坚持,COPY人的专利技术容易,但不会有大的未来。而要想占领前沿市场,就要有自己的核心拳头产品,除了立足国内自己研发、拓展国内市场,我们还不放过美国、加拿大的市场,在欧美资本市场角逐,必须有敏锐的嗅觉和速度,才会发现和捕捉住有利于三生制药发展的并购时机,否则机会稍纵即逝。”

市场总是奖励耐心的长跑者。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给美国资本市场带来的冲击更为惨烈,那些有着研发潜力的美国木土医药研发企业,苦于资金的束缚,迫切需要外来资金解套。而三生制药看中的是以较低的成本获得领先的专利技术与销售市场,经过研发部门、专家团队、财务部门、法律部门的实地筛选考察、临床试验,2008年二生制药与美国AMAG签订了其铁剂Ferumoxytol的中国独家销售权。

更为值得关注的是,打通海外资木市场通道后,三生制药得以在全球视角下寻找适合的并购项目。比如三生制药与加拿大Isotechnica公司的并购项目,是在与欧美、亚太地区和国内三家企业等自不同国家的数家企业激烈角逐之后,签订免疫抑制剂Voclosporin的协议。“当时Isotechnica的账血已经亏损,财务、市计对其账面进行了全盘核算,让风险降到最低。妍发团队在实地临床试验之后,和当地医生进行了充分交

流,发现已经开发到二期的Voclosporin免疫抑制剂的优点在于,引起糖尿病副作用的发生率非常低,而疗效与同类药物相同。预计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5亿元~20亿人民币。”全程操作这一并购项目的谭孽非常看好新项目的前景。

不过由下诸多现实的挑战,生物医药产业大规模进行海外并购的条件并不成熟。

美国德杰律师事务所陶景洲律师表示,中国医药企业能成功进行海外并购的并不多,木来赴海外并购需要一定的实力和规模做后盾,但目前中国去海外并购的医药企业却是中小型企业居多。同时生物医药行业的海外并购属于知识密集型并购,由于投入大、周期长、有些项目要五六年甚至十年,时间长跨度大,潜在的风险难以预测,并购团队宅要做充分的准备,防患于未然。“并购之前,既要全盘考虑,又要注意细节。由于研发新药,前期投入成本高,后续用于临床的追加资本更多。因此购买研发阶段的新药不能盲目上马,不能因为和对方谈判很久,就不舍得放弃。比如新药的上市必须经过美国FDA批准,所以一定要验证并购的药品是否经过批准,否则无法上市。此外如果对方研发队伍不稳定,一旦在并购后和中国公司发生劳工纠纷,不仅继续研发成了泡影,而更危险的是高投入换来的只是一个空壳。”

当心“冲动是魔鬼”

针对生物制药高投入、高风险、高科技、开发时间长的特点,通过并购可以节约开发投入、降低投资风险、利用现成的科技人员和设备、缩短投资回收期,经过兼并收购,收购者可以利用被收购企业的市场地位,如现成的行销网络,及其与当地客户及供应商多年以来建立的信用,使企业能马上在当地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在世界范围内,前100家全球医药企业供应着全世界80%的药品,并且全世界近90%的药物生产是来自发达国家:美国占30%、日本24%、德国13%、法国9%、英国6.4%、瑞典4%。全球前10强的制药企业已经占有国际药品市场份额的50%,而中国医药工业前10强只占有国市场的25%,相对而言,中国医药市场的集中度严重偏低,束缚了整个医药产业的发展。集结中国医药的优势兵力,业界人士普遍认为并购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整合力量。

对此天士力集团CFO裴富才分析道,由于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中国文化的渊源,中医文化和西医文化之间的差异性,导致了中国医药在西方国家规模化发展的难以兼容。中国医药企业大部分生产原料药,剩下的大批做仿制药,好多医药企业没有自己的专利产品,生产的药品是西方发达国家淘汰的产品,我国医药行业专利产品的短板以及专利权保护的不完善,极大制约了中国医药研发产业的发展。

像同仁堂、天士力这些中药企业生产的中药在国内有着稳定的客户群,而在美国作为特殊的商品销售则非常困难。目前很难走出国门。而国内中国医药、上海复兴、华润等公司的并购非常活跃。但是由于中国医药企业大部分是小型企业,上百亿元的药厂都没有,这就为海外并购的少之又少埋下了伏笔,以至于大的案例比较少。

随着中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对医药产业投入的加大,中国医药板块的海外并购会有所发展,但这和中国经济的总体发展水平以及医保的覆盖率密不可分。西方发达国家的医保水平比较发达,医保覆盖率广,而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医保覆盖率低,很多患者有病没钱洽就放弃治疗,这不仅制约了国内医疗水平的发展,也制约了医药企业的发展。中国的医药企业规模小、数量多有分散很难形成合力,再加上了解全球并购人才的匮乏也制约了中国医药海外并购的成功。

同样对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充满信心的纽交所上市公司――尚华医药研发服务集团CFO戴维力则表示,“海外并购充满变数,绝不能冲动并购,目前尚华医药对于海外并购还没有提上日程。但对于企业自身的研发能力则会不断提升自我,以研发实力提升竞争力,在本土内的国际化竞争环境中,在美国资本市场立于不败之地。”

生物医药范文第3篇

共享实验室平台始建于2002年,在“985工程”、“211工程”等支持下。通过整合现有设备资源,依托学校的人才技术优势和企业的专业化实验室管理经验,建设成为一个科学研究、学生创新实践、为区域企业创业服务相结合的共享实验室服务平台。该共享实验室平台以生物分离分析技术为特色,主要研究领域涉及生物医药与生物材料、蛋白质组学与重大疾病病因学、空间生物与医学工程等方面。

创新管理:高校实验室社会托管

在共享实验室平台的管理方面,采取了国内第一家高校实验室社会托管的管理模式。实验室社会托管的管理模式尝试与探索了一种新的科学仪器设备高效管理与运转的模式,减少了社会上的设备资源的闲置与浪费;同时。由于对技术含量高的大中型仪器实行专人专管专用的方法加强了对仪器的维护。可以最大限度地延长使用寿命,降低人为失误损坏率;通过企业化的管理与专业化的服务。最大限度地整合设备资源与人才资源,使设备、场地、人员得到充分利用,实现规模效应;实现了研究与社会服务相结合,通过社会资源的整合激活社会存量资源,减少重复投入;通过院校、政府中介机构和企业三方的强强合作。为区域内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和留学归国创业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专业化服务,加快了科研成果的产业化速度;通过统一化、标准化实验室运营管理和物流管理,控制有毒、有害试剂、废弃物对社会的危害,保障了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顺利召开。

共享实验室平台管理理念的创新,改变了仪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谁管理谁占有”的弊端,并充分体现了服务理念。共享实验平台依托实验室管理公司的专业化管理和经营,根据市场与客户的需求提供技术服务,提高了设备的使用效率和使用寿命。

拥有大量先进的仪器设备

共享实验平台拥有先进的仪器设备,现有大中型仪器包括:高效液相色谱、电色谱、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二维液相(毛细管电泳)/飞行时间质谱、毛细管电泳仪、细胞显微注射仪、生物芯片测定仪、荧光倒置显微镜、显微图像采集与分析系统、凝胶图像分析系统、高速冷冻离心机、超速离心机、液体闪烁及发光检测器、图像工作站、高性能电磁屏蔽实验室、网络分析仪等。这些设备价值共计约4000多万元人民币。借助于这些实验设备,共享实验室平台主要提供蛋白质组学新技术新方法、细胞技术、蛋白质组学研究、药物开发四个方面的核心服务业务。

生物技术实验平台由蛋白质组学实验室、神经生物化学实验室、电磁屏蔽动物和细胞生物实验室、模拟空间条件动物实验室、细胞生物学实验室、生物材料实验室、生物分离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生物医学影像学实验室等构成。共享实验室平台的建设充分体现了先进性、前瞻性以及空间和国防特色,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以及政府相关部门的高度好评。

拥有年轻化高层次人才队伍

在拥有大量先进的仪器设备的基础上,共享实验室平台还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充满活力的、年轻的教师队伍,现有教授9人,副教授26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达到72%,有长期国外学习和工作经历的超过1/3。中国色谱学会理事长、国内外著名色谱分离专家张玉奎院士担任学院的首席教授。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邓玉林教授,同时还兼任国家“863”重大项目“深空探测与空间实验技术”专家组成员、国际复合医学工程学会理事、北京市药监局医疗器械专家评审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化学会色谱分会委员、中国色谱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医疗仪器学会理事、北京色谱学会副理事长、《生命科学仪器》执行主编、《科学导报》和《色谱》等杂志编委等。

此外还聘请了多位国内外知名专家为共享实验平台的兼职教授,加拿大Manitoba大学教授、国际医生训练中心主任李新民教授为北京理工大学学科特区现代生物与医药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学科特区主任;项建华教授担任空间生物与医学工程研究所所长。

提供高水平服务

先进的仪器设备和生物医药方面的高层次人才,使得共享实验室平台能够为企业提供较高水平的服务。

共享实验室每周工作七天,每天工作时间为8:00~22:00。可开放资源的可用率达到80%以上,很多大型设备均配有自动进样系统,可以保证仪器24小时工作。共享实验平台本着加强合作、共同发展的宗旨,平台内所有仪器、设备等不仅面向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全体师生全面开放,对于北京理工大学其他院系的师生也是全面开放。同时对于校外的科研院所、科技企业、留学人员企业也提供服务和技术支持;实验室2007年10月挂牌,成为中关村第三批开放实验室,主要为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的生物医药、生物工程、化学工程、制药工程及相关行业企业(客户)提供高效、实用、直接的贴身式服务;具体能够提供以下服务:

(1)为客户提供专业化的共享实验室服务,包括实验场所、实验设备、实验结果分析等;

(2)为客户提供所需实验用基础试剂和工具;

(3)为客户提供实验项目技术支持。

一流的实验设备和优秀的人才队伍,使得共享实验室平台在为客户提供可开放的实验室设备资源之外,还可为客户提供满意的整体技术解决方案服务。客户可以直接提供样品或项目目的,由本平台安排专业人员为客户设计详细的实验方案并进行操作,取得完善的实验结果后直接交给客户。为客户的核心业务提供整理服务解决方案的能力。

在每次给客户提供相应的技术服务之后,共享实验室平台还会给客户提供一份完整的实验报告,附加一份客户满意度调查表,希望客户从对所提供的服务结果是否满意、仪器设备的性能是否能够满足要求、实验的效率等多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从目前调查的结果来看。95%以上的客户对于共享实验室平台提供的服务均表示相当满意。

典型案例:北京理工亘元医药技术开发中心有限公司

北京理工亘元医药技术开发中心有限公司是生物医药领域的一个高新技术企业,该公司以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药、天然药物新药、化学药物和保健食品为宗旨,致力于傣医民族医药理论的继承与创新,开发具有民族医药特色的新产品。该公司以共享实验室平台为依托,利用研发中心的企业机制。建立了自己的管理人才队伍和与药物研发市场接轨的技术人才队伍,进行了中药、天然药物、合成药物的研究。目前已经有两种中药、五类新药基本完成了临床前研究。正在组织申报临床研究批件。

借助于生物医药共享实验室平台,北京理工亘元医药技术开发中心有限公司把现代医学理论与中药发展有效地结合起来,致力于解决中药为什么能治病的问题(中药治病机理)

把工科基础与中药发展相结合,以解决中药质量控制(如指纹图谱)和生产技术工艺(如分离提纯技术)等。同时该公司还加强了仿制药物研究和保健食品研究。

目前。北京理工亘元医药技术开发中心有限公司在中药与天然药物发展方面已经进行了大量工作,基本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即利用北京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在神经系统疾患以及与老龄相关疾病的病因学研究方面的基础和优势,重点发展神经、精神疾病和糖尿病的现代中药治疗药物。

通过把传统中药理论和现代医学理论结合起来,取中庸之道发展植物药物,并且利用基础研究工作中建立起来的一些先进的细胞和动物模型,对传统中药品种或药用植物进行筛选,发展中药新药。目前的主要研究成果有:

(1)糖尿病中药新药――杉糖平:该研究成果成功地从植物中分离纯化了药用活性成分并建立了筛选活性成分的细胞和动物模型,确定了药用活性成分的结构。实验结果表明其对糖尿病动物(大鼠、小鼠和KKAY鼠)具有明显降低血糖和血脂作用,降糖效果接近于二甲双胍,并且不易导致低血糖,毒理实验结果显示基本无毒。目前该药已基本完成临床前的研究工作,包括中试工艺研究。

(2)糖尿病中药新药――海糖平:海糖平为五类中药新药,海糖平能显著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改善其糖耐受力。提高肝糖原含量,并能显著促进体外培养的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具有多重的降血糖作用机制,且未发现明显的毒副作用;同时对心血管和内分泌系统的疾病有调节与保护作用。实验表明,海糖平不仅具有良好的降血糖作用。同时又可防治糖尿病并发症,成为一种兼具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新型药物。

(3)抗菌消炎镇痛中药新药――舒益欣:该研究成果属于一种植物提取物。具有明显的抑菌、消炎和镇痛作用。对该药的进一步研究将集中于进行分离纯化,发展口服中药新药。

(4)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药物――HPA:HPA是一个新化合物,属于化学合成药物。该药极有可能成为当前最好的新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药物,例如中风、帕金森氏病、亨廷顿氏病和肌萎缩性侧索硬化(ALS)以及阿尔茨海默氏症(AD)。

(5)龙血竭的二次开发――龙血竭滴丸:龙血竭为剑叶龙血树的红色树脂,是中医、傣医共用的名贵药材,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药用历史。龙血竭的基础研究薄弱,剂型为传统剂型,在作用机制和疗效物质基础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较少。北京理工亘元医药技术开发中心有限公司与龙血竭的原研厂家西双版纳雨林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合作进行了龙血竭的二次开发。龙血竭通过精制提取有效部位,除去无效成分,大大提高了有效部位的含量。北京理工亘元医药技术开发中心有限公司通过前期实验研究确定了龙血竭治疗脑卒中的有效部位,从而精制成龙血竭滴丸,用于治疗脑卒中。该项目的临床前实验研究正在进行,2008年能够完成全部临床前研究,整理资料申报到SFDA。此外,北京理工亘元医药技术开发中心有限公司还利用共享实验室进行了保健品的研究开发。主要有醒酒护肝食品――“多高”胶囊、保健口香糖、保健功能茶等。

实验室取得良好成绩

目前,共享实验平台承担了包括国家“863”、“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防预研基金等在内的40多项科研项目,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共享实验室平台不仅拥有高度交叉互融的学科环境,而且在研究内容上既有基础又有工程应用,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基地。共享实验平台在民族药物现代化技术、蛋白质组学新技术新方法、空间生物实验技术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和特色。

生物医药范文第4篇

引言

生物医药产业由生物技术产业与医药产业组合而成,是国际公认的高技术、高投入、长周期、高收益、高风险的高新技术产业。进入新世纪以来,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十分迅速,已成为许多国家政府重点扶持的战略性产业,作为提高本国科技竞争甚至经济竞争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国外一些国家把将近一半甚至更多的研发费用投入生物医药及其相关领域,一些生物医药巨头不仅拥有庞大的资金支持和科研队伍,而且全球合作化进程中的广泛并购,为更好的推动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在中国,随着医疗制度改革和农村医疗新合作制度的持续推进,以及生物医药被纳入国家高科技扶持计划,中国生物医药产业迎来了快速发展和布局调整的重要机遇。但即便如此,我国生物医药行业从整体上看仍处于国际低水平,主要表现为企业规模小、市场容量相对较小、厂家繁多,科研投入不足,经营分散,大大降低了我国生物医药上市公司的整体竞争力。企业要挖掘自身发展潜力,达到国际化水平,就要从其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过程中不断提升企业竞争力。而本文主要从企业的财务领域研究其竞争力,也就是财务竞争力,它是财务管理与企业竞争力的有机结合,关注企业的财务竞争力对于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保持持续竞争优势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从财务角度出发,寻求提高生物医药企业整体发展潜力的途径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1财务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正确评价企业的财务竞争力必须建立一套理论上比较完备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本文在考虑生物医药行业的固有特征以及数据取得的可靠性、可操作性等因素后,选取了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评价指标来分析生物医药上市公司财务竞争力,分别为每股收益、总资产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资产负债率、经营现金净流负债比、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无形资产净利润率、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该指标体系中单个指标虽然只反映了企业财务竞争力的一个侧面,但整个评价指标体系却全面涵盖了上市公司比较重要的财务指标,一定程度上综合反映了财务竞争力的全貌。

2生物医药上市公司财务竞争力的因子分析

本文以深沪两市A股生物医药行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指标的原始数据均来源于新浪财经网公布的2008年至2010年年报数据,只选取2008年以前上市的公司,以确保其数据资料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另外由于上市生物医药公司繁多,将其全部纳入分析范围不太可行,因此剔除了被ST处理的公司以及营业收入和市值较小的公司,最终得到50家公司作为有效样本。本文引入因子分析的评价方法,构建财务竞争力综合指标评价体系。运用SPSS17.0软件对生物医药上市公司财务竞争力指标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对样本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之后,进行适用性检验。我们用KMO检验模型与巴特利特球体检验对数据进行检验,KMO统计值为0.709,达到因子分析的标准。巴特利特球形检验显著性水平值为0.000<0.005,说明数据适宜做因子分析。用主成分法提取公因子,得到包含特征值、方差贡献率和累计方差贡献率的总方差解释表。主成分的选取以特征根值大于1来确定,由于前2个因子的特征根均大于1,因此可以认为前2个主成分已经足够描述指标的大部分信息,并能解释公司的财务竞争力。在确定了公共因子的个数之后,通过方差最大正交旋转后得到2个因子旋转的因子载荷矩阵。可以根据变量在主因子上的载荷大小,分别命名各因子的经济意义。由表可以看出,主因子F1在每股收益、总资产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资产负债率、经营现金流负债比、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无形资产净利润率指标上的因子载荷值最大,均超过了60%,且这些指标综合表现了企业的盈利能力、资本投入以及现金流状况,即资本、成本费用、技术投入,以及收入、利润资金回流方面对该因子的影响较大,故将其命名为投入产出因子。主因子F2在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指标上因子载荷值最大,这些指标与公司成长状况有关,因此将其命名为成长潜力因子。提取主因子后,我们利用回归分析法求出各上市公司主因子得分,并以每个主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占这两个主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的比重作为权数加权计算综合得分,并对主因子得分排名,计算公式为:综合得分F=(50.234*F1+22.650*F2)/72.885由综合得分函数各因子前的系数大小.我们可以看出在对样本公司财务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时,投入产出因子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未来成长潜力对综合得分也起了重要作用。根据各因子的得分和综合因子得分函数,我们可以对50家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进行综合排名,以比较各公司2008年度至2010年度综合财务竞争力状况。本文仅列出综合排名前十的上市生物医药类公司,(表略)通常因子的最后得分为正数,表明该因子的能力较强,得分越高,该因子能力越强。从最后综合得分可以得出,样本公司财务竞争力综合得分为正的仅有24家,占所有样本公司数量的比例还不到一半,说明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整体财务竞争力还不够强,且样本公司在财务竞争力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从综合排名可以发现,财务竞争力靠前的公司主要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的省市,如浙江、江苏、北京、东北地区等,而财务竞争力靠后的公司主要集中在经济欠发达的省市,如河北、山东、西部地区等。另外,单个因子的排名对财务竞争力的综合排名有较大的影响力,尤其是投入产出因子,其次是成长潜力因子。这说明生物医药类企业已经处在逐步发展壮大的阶段,还具有较大的成长潜力。生物医药公司的盈利能力通常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要提高整体财务竞争力更要重点关注盈利能力,提高产品的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水平,加上国家政策扶持和加大研发投资力度,创造更多收益,这才是至关重要的。从单个因子得分来看,投入产出因子是生物医药上市公司财务竞争力的主要构成要素,其排名与综合排名保持了高度一致性,但也存在个别异常情况,个别盈利能力较低的公司由于在成长潜力因子上有突出表现而跃居前列。如综合排名第四的三普药业投入产出排名仅41,但由于成长能力异常突出而提升了其综合排名。从成长潜力因子来看,与综合排名呈现较高的相关性,综合能力强的公司,成长能力也强,其成长规模也会较大,综合能力较弱的公司,成长能力也相对较差。企业的成长能力对生物医药公司财务竞争力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生物医药范文第5篇

生物医药正成为国家和地方政府“核心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行为让行业开始发热。

数据显示:2009年生物制药经济总量或超过万亿。进入2010年,截至目前为止,生物医药行业超大宗资金和大宗资金流入达77.07亿元,仅4月份就有50亿的机构资金进入该板块!

此时正值北京吹响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集结号,重拳推出“G20”工程。此工程的推出标志着作为北京战略性产业的生物医药产业将步入跨越式发展阶段。未来三年,北京生物医药产业整体规模将从现在的400亿元发展到1000亿元,确立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在全国的优势地位,实现从“小散弱”向“高聚强”的战略转变和跨越发展。

在北京华美达药业有限公司执行董事王馨婷看来,北京生物医药产业早已蓄势待发,G20工程的实施为生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弱小症”开出了一剂好药方。“北京生物医药产业早已具备了实现跨越发展的基础与条件。”

记者得到的数据显示:2009年,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完成销售收入374136亿元,同比增长21.06%,连续几年保持良好增长态势,上亿元的规模企业2008年已达44家;医药工业结构日趋合理,北京化学制剂、医疗器械、生物制药、中成药等高端领域贡献了90%以上的产业规模;创新能力日益增强,每年有近1/10的一类新药在北京产生,亿元品种不断问世和提升;北京整合国内外资源的能力正在提升。

业内人士认为,2010年将是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突破之年,前景可期,但其研究成果产业化程度并不乐观,多数企业罹患“弱小症”。

这种观点传递出目前北京生物医药产业一个略显无奈的现实:一方面,因为日益扩大的保健需求和政府对公共卫生投入的加大,生物医药产业面临爆发式增长;另一方面,产业机制尚未顺畅,亟需自我突破,迅速升级。

华美达罹患“弱小症”

2010年,北京华美达药业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单方药金薯叶止血合剂销售额预计达到5000万。金薯叶止血合剂主要用于治疗血小板减少,尤其是针对ITP(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号称世界上最安全的治疗ITP的药品。

“就是这样一种单方药,我们花费了8年时间,耗资近数干万才研制成功。”八年拿到“准字号”,在很多缺乏研发经费的中小企业眼里,华美达是很幸运了。因为手里握有原创药,且独此一家,即使做营销也不会出现许多竞争者,按理来说前途一片光明。可连续几年的推广却让王馨婷感到如他们这样的企业前方多崎路。

“对于中小生物医药企业来说,最主要的门槛就是持续研发经费的缺乏,大量企业因为不能承担这种周期长、高成本、高风险的研发经费,研发成果半途而废。”

迈过研发经费瓶颈的王馨婷并没有感到轻松,当药品仍处于研发阶段时,她在和一些知名研发机构接触时发现:很多生物医药权威专家手里都握有若干专利待价而沽,要么是专利迟迟得不到转化,要么就是被外地买家买走。

记者了解,这种情况在北京的确大量存在。目前北京很多科研院所、设备和人才均在为外地买家服务,北京科研所和大学研发的很多商业化成果多被上海和广东等地的公司买走,尤其是深圳,很多顶尖生物基因公司的成果都来自于北京。

中关村生命园总经理郭力正为此苦恼:生命园汇聚了大量的科技型研发企业,可是科研转化率却很低,税收也迟迟上不去,究其原因就在于科研转化多为外地买走。“生命园缺乏产业化的土地,而且北京制造成本太高,致使很多专利流失了。”

“我们希望自己将专利做大。”华美达的“做大”梦想仍然困难重重。这次他们遇到的是资金的瓶颈。“如果推广做得好,能够打入各省的医保目录,这样不仅我们自主研发的药品能尽快产业化,对企业再投入研发也具有一定的利润和空间。”

遗憾的是,没有政府的一些政策扶持,华美达很难获得银行贷款。“比如目前公司准备建一个固体制剂车间,还将在湖南等地扩建原材料种植地,均因资金问题搁浅。”

不久前在山东参加的一个医药博览会几乎让王馨婷为之郁积:金薯叶血合剂的市场价是268元/盒,前来问讯的人开价往往开一个很低的价,也就是说,数千万的研发投入和购买者期望价位仍相差较大。

其实这也是很多如华美达一样的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面对的问题:“价格上不去,就永远不会有入做新药。”

新药产出率降低、研发成本不断上升、临床时间过长、上升过程太慢、企业定价不自主……这些关于药物创新的老生常谈至今依然存在,并且由于企业本身的基础薄弱,积累匮乏,国内生物医药发展的可持续性困难重重:“目前国内市场是仿制药多于新药。”

记者了解到,目前生物医药业竞争焦点主要集中在新药的开发能力和药品的营销,由于新药投入大、周期长、风险大,虽然能够赚取高额利润,但国内公司大多不具备各种软硬条件。国外公司的做法通常是以新药开发带动药品营销,而我们却是反其道而行之。

对于少数试图摆脱这种“营销带动开发”的企业(如华美达)来说,以上因素制约其向高、精、尖方向挺进,王馨婷坦言,这也是大多数生物医药研发型企业所面临的困境。

如何对症下药?

据记者了解,国内生物医药所吸引的资金仅占整个医药融资5%的份额。很多投资人都表示,中国生物医药行业的投资机会还是很多的,很多公司会选择一些拥有突破性平台技术或者巨大市场的早期企业,即使这些企业非常小或需要比较长时间的投资回报期,但只要企业具备高效台作的团队、自主的产品、显著的竞争优势、明确的市场机会和可持续的商业模式等特点,投资公司是愿意接受的。

“能够达到上述标准的国内企业并不太多。只有那些具备创新能力的企业才会被予以关注。”北京振华投资副总经理王军告诉记者,由于上下游依存链没有建立,国内很多企业只是单纯以研发为主导,再进行项目的转让,缺乏长远战略定位和市场考量。

“北京不缺乏生物医药研发人才,但没有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也没有形成风投市场。从这个角度来看,北京生物医药产业潜力大,但模式不清楚。”王军表示。

“根据我国生物医药发展现状,抢抓后发优势极为重要,因此在发展战略上应以自主创新和技术突破为主。北京应该做具有核心价值的药品,加大科研成果的转化。”王军认为,生物医药产业的两个环节:研发、销售,北京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应该抓住研发和渠道做文章,尽快实现科研成果转化。”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技术经济研究部部长郭励宏表示,针对目前生物医药企业大多患有“弱小病”的现状,这些技术的研制应该得到政府的支持,比如政府可以着手推动技术创新平台的建设,生物医药关键技术共性平台的建设将使很多中小企业节省很多成本。

这种公共服务平台不仅可以吸收如同仁堂、紫竹药业、双鹤药业这样的大企业,加大对他们的支持力度,还应该鼓励各具有核心优势的中小企业参与其中,以符合北京优势资源的高端技术开发为主,使其在运行机制、组织结构模式、技术转化方式、市场运作模式等方面发挥出支撑产业化的作用。

我们很高兴地看到,“G20工程”的核心在于对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环境条件的创建,北京市政府将通过政策创新营造健康的产业氛围,通过全方位的支持措施支持企业快速发展,通过搭建一批国际化、高水平、规模化的公共服务平台提升综合服务能力,为生物医药产业的跨越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同时,在推进落实过程中引入创新思维与手段,加强政府服务效力,保障企业受益。

“北京生物医药产业机构还有很大优势没有发挥,我们不仅应该利用北京的资本优势将医药产业的诊断、保健、检测捆绑到一起,形成资源型上市公司,还应重新以产业政策支持产业基金的方式来寻求生物医药产业更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