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描写人物动作的语句

描写人物动作的语句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描写人物动作的语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描写人物动作的语句

描写人物动作的语句范文第1篇

一、准确把握人物的形象

人物形象的刻画,一般是通过对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和心理等描写来完成的。外貌就是人物的外形特征、面容、体态、衣着等;人的动作是受人的思想情感支配的,能具体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点;语言是人的思想感情和个性的直接而具体的表现;心理活动则能表现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内心活动。分析好作品中对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和心理的描写,就能较好地把握作品所刻画的人物形象。

二、准确抓住人物的特点

写人文章,是以表现人物为重点的,而人物的特点,除了通过事情来表现外,还通过人物描写来展示。人物描写方法,主要有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而且是多方面的。我们可以从人物的身份、职业、年龄、外貌、动作、语言、生活习惯和个性特征等方面进行考虑,并抓住文中所叙述的典型事件进行分析、把握。学生在阅读时,抓住人物的言行举止,体会人物的个性和品质,一定能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

三、把握文章所写的事情

把握文章所写的事情,是分析文章中人物和中心思想的基础。写人和记事是分不开的,文章中的任何人物特点都是在事情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展现出来的,文章的中心思想也是在事情发展演变过程中逐渐表现出来的。因此,了解作者所写的事情,是理解写人文章的关键一步。

四、准确抓关键字词语句

写人文章里写的人是活生生的人,其思想性格是通过具体的事情或者材料来显示的。因此,在阅读写人文章时,要看一看作者是通过写什么事情来表现人物的,想一想所写事情的侧重点在哪里,它对表现人物特点有什么好处等。另外,有些文章能够直接找到反映人物性格特点、内心世界的句子或词语,阅读时只要找到这些关键的句子或词语,就能比较容易地领悟文章的中心。如果能这样阅读,不仅能加深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同时还能提高自己对文章的欣赏能力。

小学课本中,写人的文章占有一席之地,有的直接以人物名作题目,一看就一目了然,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槐乡的孩子》、《小摄影师》;有的却并非如此,得细细品味,才能体会作者字里行间的意思。可不管它们以什么面目呈现在我们眼前,我们只要扼住其要害,就能轻而易举地解决问题。

一般写人类文章以人物描写为主,通过对人物在具体事例中的言行举止,心理活动及细节的描写,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思想品质。在阅读此类文章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分析人物的外貌

外貌描写是作者对人物容貌、神情、姿态、服饰等方面的描绘。人物的外貌往往反映人物的个性和内心。阅读时可以分析人物外貌来了解人物的内心变化及个性特点。

二、读懂人物的语言

语言是人类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文章对人物语言的描写能反映人物一定的思想、个性和心理特点。读文章时分析揣摩人物的语言,有助力加深对人物的理解。如《小摄影师》中高尔基说:“是个小男孩吗?如果是个小男孩儿,请一定让他进来 。”读到这,启发学生讨论高尔基为什么不愿意见记者,却又特别希望小男孩能再来呢?(学生讨论交流)

生:记者来肯定是为了宣传高尔基,高尔基不感兴趣,所以不愿意见。小男孩来照像是为了给班级办墙报,是为了学习,所以高尔基尽管忙,还是热情接待了他。小男孩子没有能照成像,肯定会失望的,所以他希望小男孩能再来。他们在积极的思维中,引起情感的共鸣,高尔基对下一代的浓浓爱意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深深的烙印。

三、分析人物的动作

阅读时,我们会发现,好多文章都是围绕人物的动作来写的。因此,人物的动作同样能反映人物的个性。在阅读文章时要细细地品味,并感悟其特别的地方。如:《灰雀》一文中写道路:列宁每次……谷粒”表明列宁非常喜爱灰雀。“每次……都要……”表明列宁只要走到白桦树下,就会看这三只灰雀。如果他不喜爱灰雀,就不会专门看这三只灰雀。“仰望”是指抬头望[作动作],而列宁长时间仰望三只灰雀会使脖子发酸的,可以看出他喜爱灰雀;列宁经常给灰雀带吃的,也可以看出他非常喜爱灰雀,否则,他就不会经常给灰雀好吃的。

四、分析人物的心理

人物的心理泛指人的思想、感情等活动。对人的心理上活动描写能直接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一个鲜活、生动的人物往往是靠许多心理描写来突出人物个性的。心理活动刻画得好,人物品质就表现得更加丰富多彩,就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五、注意侧面烘托的描写的作用。如:《槐乡的孩子》一文中写道:“鸡儿热的耷拉着翅膀,像塌了架的草垛;狗儿热的吐出舌头,躲在树荫下直喘粗气;蝉儿热的不知如何是好,到处扯着嗓子乱叫。”这几句对动物的描写,道尽了八月的炎热,更衬托出槐乡孩子勤劳勇敢、吃苦耐劳的品格。

总之,我们在阅读文章时,只要掌握了阅读的方法,就会不断提高阅读水平,培养良好的阅读能力。

怎样阅读写人文章

一、抓住人物的特点,体会人物的个性和品质。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人也一样。每个人的外貌特征,言行举止都不尽相同,所以在阅读时,认真分析人物的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内容,从而了解人物的个性特点以及人物的美丑善恶。

二、抓住典型事例,分析人物形象。

写人离不开记事,人,是全文的中心,事,则是为表现人物的形象服务的。有的写人文章是通过一件事或几件事表现某一特征,有的则是通过几件不同的事表现某几方面的特征。所以在阅读时,我们应抓住典型的事例,认真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道德情操。

三、理清文章层次,明确写作目的。

在理清文章段落层次的基础上,了解文章写的是什么,还要弄清作者为什么写这篇文章。看文章通过记叙或者描写表现、歌颂了什么,这也就是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明确了中心,有利于更进一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怎样阅读写事文章

写事文章,就是通过一件事情发生、发展、结果的全过程,表达某些观点或看法,让更多的人从中领悟生活的道理。阅读写事文章,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弄清记事的“六要素”

记事的文章,一般都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事件的经过、事件的结果这“六要素”。阅读时,要初步了解这件事发生的时间、发生的地点、有哪些人物,事情是怎样发生的,又是怎样发展的,结果怎样,弄清了这些,有利于更好地理解全文。

二、理清叙事的顺序。

一般来说,叙事的顺序包括三种:①顺叙,是按照事情的先后顺序来叙述。②倒叙,就是把事情的结局先写出来,然后再写事情的发生、经过等。③插叙,在叙述某一事件的过程中,要对所叙的事情进行必要的交代而插入的叙述。当插叙的内容结束后,原来的叙述继续进行。我们弄清了事情的发展顺序,阅读后,才能留下清晰的印象,从而有助于我们更透彻地理解文章。

描写人物动作的语句范文第2篇

在平时的测试当中,常见的命题方式有如下几种:

1.把握作品描写人物的方法,简要概括人物形象具有什么样的性格?

2.请结合文章,简析文中“××”这一人物形象。

3.简要分析第×段的景物描写,烘托了人物怎样的心情?

4.你认为文中的“××”是一个怎样的人物?作者描写这个形象有何用意?

5.文中刻画的“××”和“××”两个形象具有哪些相同的特点?

解题攻略

面对高考语文试卷中鉴赏人物形象题,考生要注意掌握如下方面:

一、一般技巧

在叙事性文学作品阅读题中,分析欣赏人物形象是其中一项重点的考查内容。要想既省时又高效地解答此类略有难度的题目,有一个巧妙的方法就是“两联”、“三抓”、“多维”。

“两联”是指同学们在分析欣赏人物形象时,要注意在精读文本的基础上,密切联系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人物的身份、地位来思考问题,因为不同的时代背景,不同的身份特征,其鉴赏作答的着眼点及其用语范畴有很大的区别。

“三抓”是指抓住文章的结构层次的安排,抓住曲折波澜的故事情节,抓住人物富有个性化的语言及文章中出现的议论评价性语句。

“多维”是指考生要擅于多向思维,多角度、多方面地分析欣赏人物形象,也就是既要从多方面对人物的思想情操进行概括,也要从多个角度对人物的本身性格特点进行赏析。

二、基本思路

具体鉴赏人物形象时,要把握好如下基本思路:

1.使用简洁的语言,从总体上概括出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

2.在精读文章的基础上,画出作者描写人物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神态,以及通过描写环境从侧面烘托主要人物特征的语句。同学们在明确了作品中列举的相关信息体现了这一特点的基础上,再具体分析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3.还要在了解人物生活的时代背景或社会环境,依据画出的句子,由表及里地分析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也要善于在梳理故事情节的过程中,努力把握作者对人物的情感变化,探究出寄寓于相关物象或环境中的思想情感。

4.用准确精练的词汇,概括出人物性格特征,明确人物的代表类型、地位和意义,总结出全面完整的结论。

三、注意事项

描写人物动作的语句范文第3篇

一、借助文本插图 指导人物外貌描写

人物描写中的外貌描写,又称“肖像描写”,是指对人物的外形包括容貌、体态、表情、服饰等进行描写。在实际生活中,由于每个人的出身、职业、地位、教育、经历、性格等的不同,必然会在人物的外形上留下不同的痕迹,因此,肖像与性格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成功的肖像描写是深刻解读人物性格的一把钥匙。它的作用不仅在于刻画出人物的外貌特征,而且还可以以形传神,进而揭示人物的性格特点,体现人物的身份和生活际遇等内涵。

而学生在以往描写中普遍出现外貌描写面面俱到,从眼睛、鼻子、嘴巴、头发,一个不落,写出来的内容就像是描写一个动物,读来就可笑。不懂得从人物内在的性格特征、优秀品质中去挖掘。众所周知,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同样在现实社会中,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外貌特征、个性特点和品性。因此在描写人物外形时,我们一定要善于仔细观察人物,抓住人物外貌特征和内涵的独特之处来进行肖像描写。

人教版第十一册《唯一的听众》这篇课文记叙了一个男孩在一位音乐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下,由没有信心学会拉小提琴,到能够在各种文艺晚会上为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的事。文章语言质朴清新,很有美感,人物的语言、神态和心理活动描写细腻传神,是学生学习如何刻画人物的很好素材。文中有一幅插图,就是这位老妇人她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的场景。在教学中,我尝试着利用这幅插图,指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细心观察画面,写好老妇人的外貌描写。学生通过仔细观察人物神态,并结合文本中的相关语句,总结了老妇人的形象特征是极瘦、年纪老、音乐学院教授、高雅、善良、慈祥、乐于助人……接下来的写话,变得轻松多了,学生没有了先前的困难,笔尖也变得很流畅。

附学生习作范例:

1.老人坐在木椅上,阳光穿过层层叠叠的树梢照在老人的头上。只见她满头银发,梳妆得很整齐,瓣般的笑容在满是皱纹的脸上绽放;她内穿一件黄色毛衣背心,下穿黑色长裙,外披咖啡色风衣,一看就有一种音乐家的气质。

2.她面带微笑,平静地望着我。她,一位清瘦矍铄的老妇人,满头的银发梳理得一丝不乱,白皙的皮肤, 一双深潭似的眼睛充满了关切,一丝不易觉察的微笑时时挂在脸上, 颀长的手指似有灵性,极柔美地舞动着。

3.这位老人满头银发,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亮。她的脸上布满岁月的痕迹,却散发着一股亲和力。一双深陷的眼睛里传递的是对“我”的认可、关心、鼓励,意味深长……

二、品读文本语句,仿照人物心理描写

心理描写是把笔触深入到人物的心灵中以展示人物的精神面貌,突出人物的思想品德和个性特点的方法。它可以直接深入到人物的精神世界,揭示人物的内心情感,对展示人物形象也十分重要。因此在描写人物心理活动时,应走进人物的内心,揣摩人物的最深层的丝丝脉络。

人教版第十二册《匆匆》一文是朱自清先生早期的作品,文中将空灵而又抽象的时间化为具体的物象,引发出伤时、惜时的深长感喟。紧紧围绕“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这篇文章很注意修辞,文中用长短一致、节奏整齐、对仗工整的排比句,描述了显示季节更替的诗意化景物;又用一组长短不一、节奏跳跃、口语色彩很浓的设问句,感叹日子的飞逝无痕。整句与散句的结合,不但具有一种音乐的美感,而且显得既典雅又朴实。

在教学课文第三自然段时,进行了这样的教学设计:“请大家仔细默读第三自然段,你从哪些句子中能深刻体会到时间是那样的匆匆,在不经意间就悄悄流逝?”在学生交流排比句,谈感受后,我这样引导:“是呀,作者有一颗敏锐的心,他对时间从日常生活小事中匆匆流逝感触是那样深,这一组排比句带给我们强烈的心灵震撼。那么,同学们,你们的时间是怎样从你的身边一点一滴溜走的呢?学学朱自清先生的写法,写写自己身边的小事。”学生练笔后交流。有的学生这样写道:“读书的时候,时间从书本上流过;做作业的时候,时间从笔尖滑过;上课的时候,时间从老师的口中溜过。” 有的这样写:玩电脑游戏的时候,时间从鼠标下溜走;在公园漫步的时候,时间从脚下走过去;看电视的时候,时间从眼角流逝。还有的这样写:打篮球时,时间从挥洒的汗滴中流走;放风筝时,时间从飞跑的双腿间溜走;聊天时,时间从欢声笑语间闪过。

我想此时学生与作者的心已经融合了,一同进入了文字背后更深的精神世界……

三、展开想象空间, 指导人物对话描写

言为心声,通过语言描写,不仅能表现人物的身份、经历、年龄、职业等与众不同,表现出人物的语气和心情,而且能透其心声,突出其性格特征,使读者由说话看出人物来。个性化的语言描写,能使读者有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之感。语言描写一定要符合人物的性格、身份和境遇。成功的语言描写,不仅要写人物说什么,而且要写人物怎么说,要和动作、神态、姿态等方面的刻画结合起来,使动作、神情、言行相得益彰。

教学人教版第十册《将相和》时,结合《语文作业本》中的小练笔:展开想象,把人物对话写下来。为了增加学生补写廉颇蔺相如负荆请罪时的神态、言行的写作兴趣, 要求用剧本的形式写,选出写得好的,让喜欢表演的同学演一演。这样,练习处在特定的情境中,内容又与课文紧密相连,故学生容易接受。进行这样的小练笔,不仅对学生全面、完整地把握课文内容有推动作用,披文入情更有重要意义,从而,训练了学生的写作技能。

四、观察课间活动,指导人物动作描写

黑格尔提出:“能把个人的性格、思想和目的最清楚地表现出来的是动作,人的最深刻的方面只有通过动作才能见诸现实。”在写作文时要通过动作描写,表现人物在“做什么”和“怎么做”。特别是选择那些足以表现人物性格的动作,尤其要注意选用准确、生动的动词,通过“怎么做”写出人物的个性。

人教版第十册《人物描写一组》这篇课文由3个独立的片段组成。每一个片段,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侧重点也不尽相同,可以说这3个片段都是人物描写的经典。《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这个片段主要写了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的情景,是最能与学生产生共鸣的。在摔跤的过程中,小嘎子时时处处想使巧招,结果反被胖墩儿摔了个仰面朝天,反映了小嘎子顽皮、机敏、争强好胜、富有心计的个性特点。

文中对小嘎子摔跤时的动作描写极为细致。作者用了“站、围、蹦、转、揪、推、拉、拽、顶、扳”等表示动作的词语,从不同的方面对小嘎子的摔跤动作进行了细致描绘。在这当中,还夹杂着对嘎子心理活动的描写,比如,“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去钩他的腿”,这些描写从另一个侧面丰富了人物性格。动词的准确运用和心理活动的细致刻画,塑造了小嘎子这个儿童形象,显示出作者在人物刻画上的功力。

描写人物动作的语句范文第4篇

一、分析综合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即通读全文,提取与传主相关的重要事实,了解传主的生活经历或人生轨迹;感知传主的性格特征或人生追求、思想个性;认识传主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明确作者对传主的态度与评价或者传主的自我认识和评价等。

例如:(1)有哪些人物形象评价?(2)提出了哪些主张?(3)反映了他什么样的思想?

答题方法:解答“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一类的试题,应力求全面、准确。如何全面准确地筛选、整合传记文本中的信息呢?首先要整体阅读感知全文,把握传记的主要内容(人物的思想、主张、个性及其相关事件)。要善于利用标题、首段起领、尾段总括以及文中的评议句等来快速提取有关传主的关键信息。如上述试题选文标题就表明了本文记叙的侧重点――教育思想和办学实践,而题干正是扣住这个标题来设问的。其次是依据题干要求,确定信息筛选的目标与标准。该题要求提取的是“在创办北洋大学堂时提出的主张和教育思想”,与此无关都应淘汰。第三,通览全文,确定信息筛选的范围,然后在其范围内寻找关键句,或提取重组、或概括转述,力求语言简明、连贯,切忌大而无当,机械照抄。

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即精读全文,能分析传记文本的叙事语调(叙述者的感情倾向)及其外显语言表达的风格,或平实,或生动,或诙谐,或庄重,或褒扬,或冷静等;体会其写人、叙事、抒情、议论等方面的技巧运用,如人物刻画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细节等多样描写的特色与表达效果;能分析传记结构层次,理出思路、把握线索;能概括传记的主题思想。

例如 (1)对传记文本中关键语句的含义与作用的理解:从文章结构角度说和从文章内容上讲

(2)分析语言特色:既要感知本文整体的感情基调和语言风格,又要品味局部段落乃至语句的遣词造句的技巧和效果。

(3)把握文章结构:就是要看清传记文本的材料选用和组织安排的特点。结构是思路的具体表现,思路是结构安排的依据和理由。阅读传记文本,可以从划分段落层次、观察段与段的衔接转换、判断叙事的详略、抓住过渡句、关联词语等方面入手,快速理出文意演进的脉络。

(4)概括中心意思:要紧紧抓住传记文本所写传主的事迹,从事件的表象中探寻人物的情感、思想、精神等。应依据题干的具体要求来概括,抓住文本中的关键语句,如段首句、段尾句等。要注意表述的语言格式,一般按“事实要点+品行、德性要素(或精神内涵)”的结构来概括,语句宜简要。

(5)分析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细读全文,能分析传记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所运用的表现手法,能分析传记选材组材的特点与用意,能区分传记的主要常见类型,如自传、评传等一般写作特点。传记采用的表现手法与一般记叙文相似,结构章法上看有单线推进、有双线并行,描写技法有对照、衬托、象征、渲染、场面描写和细节勾勒等,修辞手法有引用、比喻等等。

传记文本以叙述、描写、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写人、叙事是其基本特征,此外还有议论、说明等,用以揭示传主的历史贡献、思想主张、生活的时代背景等。阅读时,要关注事件的因果关系、作者的评论、抒情,从中发现其对表现传主形象特点及意义的作用。分析表现手法,重点要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的有关表达方式的写作常识来组织答案,避免张冠李戴。

二、鉴赏评价(探究试题)

1.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答题方法:解答“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一类的试题,要注意区分文本中作者、传主、他者等不同人的观点,必须认真梳理,全面把握其要素和倾向,能找出他们支撑自己观点的相应材料,分析其逻辑推理的科学性,然后作出自己的合理判断。这类试题多要求分点论述,组织答案时最好显示出多点的组合,点与点之间不前后重复和左右支绌,概括全面,突出要点。

2.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答题方法:解答“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类试题,要善于“出入传记文本”,即在通读理解传记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入”)能由此及彼地联想开去,将文章放到当时或当代社会的大背景中,联系相应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主流思想文化、各基层的关注层度等来进行对照,然后实事求是地进行评价和阐释(“出”)。

三、探究

1.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答题方法:解答这类探究题,要分析归纳出文本中所写人物的人生观,探讨其人生价值,揭示他们的这种人生观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精神,在当前社会下有什么积极意义。组织答案时应联系当代社会现实将意义分点列述,力求每个点体现一种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角度。

2.探究文本的疑难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描写人物动作的语句范文第5篇

1.学习小说通过刻画人物形象来推动情节发展、表现思想内容的写作方法。2.掌握小说中刻画人物的方法及特点,学

会在阅读中辨析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及其作用。3.加强小说的阅读训练,培养分析、理解、运用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的能力。

【概念阐释】

小说是通过塑造人物、叙述故事、

描写环境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文学体裁。人物形象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也是其中最重要、最活跃的要素。鲜活丰满的人物形象既生动地体现了小说的思想内容,也深刻地反映了小说的艺术价值,因此,感受并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就成了领会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价值的关键。

【阅读指导】

1.观其貌、听其言、察其行。

小说中对人物形象的刻画总离不开相关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阅读分析小说时,要先着眼于作品中描写人物外貌、衣着、语言、动作的语句,在作者或工笔细雕、或简笔勾画、或漫画夸张的描写中,了解人物形象的基本性格,

形成对人物形象的初步印象。

2.忖其心、辨其神、体其情。

要想深刻地体会小说中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还要学会由表及里地分析人物形象的情感和思想。小说中往往会运用细致传神的神态描写和心理描写,展现人物形象内心的微妙变化和情感起伏,进而展示人物形象个性、推动小说情节、表现作品中心。同学们在阅读分析时,要紧扣作品中描写人物形象神态、表情的语段,透过人物形象的神态变化来剖析人物形象的内心世界,了解其情感变化轨迹,进一步把握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3.解背景、品景色、借陪笔。

把握人物形象,除注重小说中大量的正面描写外,还要注意作品中的背景语句、景色描写和他人言论。阅读分析时,同学们要善于从小说交代的社会背景入手,了解特定时代之下的人物命运和性格演变;结合小说中对天气、季节、时令、景色描写的句子,体会场面气氛,感受人物心境;还要善于抓住小说中的插叙、补叙语句,从他人之口及作者眼中来了解人物形象的经历遭遇。

【即学即练】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您怕吗?

慧 萍

江南的雨季,说到就到了。

一到雨季,这个小镇就会安静下

来。小镇上的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留在家的老人大多歇下手中的活计,蜗居在家,打打牌,唠唠磕什么的,很是悠闲。江大妈却悠闲不起来,每到雨季,她的身上就痛得不行,大部分时间都躺在床上歇息。

今天和往常没有什么区别。江大妈买菜回来就在床上躺着,听着隔壁传来“哗哗啦啦”的出牌声,江大妈感觉有一种莫名的郁闷,身上更痛了,她暗叹着,这样的雨季什么时候才到头啊!

忽然,床好像就那样晃了一下,此时,窗户也发出一种破裂的声音。但是声音不大。大约几秒钟后,一切恢复了平静。

这是怎么了?难道,难道,是地震吗?江大妈一下子从床上坐起来,来到阳台上,她探出脑袋往镇上望去。天,还是阴沉沉的,雨,不知什么时候已停了。镇上的街道上倒是有几个行人,也像这个鬼天气一样,走路都是无精打采的。不远处,还晃荡着几条觅食的狗,优哉游哉地摇着尾巴。一切都是那样平静和慵懒。

唉,人老了,不中用了。江大妈自嘲着,她瞟了一眼墙上的钟,是上午10时整。还早呢,睡吧。她又在床上躺了下来。隔壁,还是麻将声依旧。

迷迷糊糊中,有敲门声传来。江大妈睁开眼睛,已是中午12点多了。

会是谁呢?江大妈磨磨蹭蹭地来到门边。

门开了。全是些陌生的面孔。而且还扛着机器,握着话筒。看架势就很有来头。

江大妈一下子懵了。

“大妈,您好,我们是市台的记者。前两个小时,这里发生了一次3.6级的地震,您知道吗?”一个小姑娘操着一口好听的普通话,露出一排洁白的牙齿,脸上荡漾着好看的微笑。她多像自己上大学的外孙女呀,江大妈的心动了一下。

“哎呀,原来是真的地震了。我知道呀,当时床晃动了一下,而且门窗还发出一种怪声音。我还以为是自己老糊涂了,幻觉呢。”江大妈好像异常地兴奋,嗓门也提得非常高。

“观众朋友们,这是被采访的市民中第一个对此次地震有感觉的人……”小姑娘转过脸去,对着摄像机的镜头说着。

“原来,不是幻觉呀,真是地震,看来我还没糊涂呢。”江大妈自言自语着,好像为自己的感知有一种很大的成就感。

“大妈,在地震的那一瞬间,您怕吗?”小姑娘又转过脸来,问江大妈。

“不怕呀,怕什么呢,我这不是好好的吗?”江大妈乐呵着回答道。

“观众朋友们,让我们欣喜的是,广大市民在地震面前都非常淡定,到目前为止,震区人民的生活一切正常。”

送走市台的记者。江大妈也下楼去溜达溜达。

此时,街上,却热闹起来了,停着大大小小的好几辆车呢。

“江大妈,发地震时像跳舞吗,嘿

嘿……”一位老人打趣道。

“江大妈,你要上电视了,你家老头子在那边也能看到你这样潇洒吗?嘿嘿……”另一位老人也在打趣。

江大妈一脸的得意,笑着回道:“你们这些老东西,只知道玩牌,地震来了都不知道!”

溜达完了,回到家里,她坐在沙发上,忽然想,会不会还有更大的地震袭来呢?怎么办?怎么办呀?她满身是汗。

“丁零零……”电话铃声响起。

“妈妈,听说家那边地震了,妈妈,我一会就回家去接您,妈妈,您怕吗?”是嫁到他乡的女儿打来的。

“闺女,我怕,我怕,妈妈怕呀,我怕再发大地震就见不到你们了……”江大妈握着话筒,竟像个孩子似的大哭了起来。

(选自《天池小小说》2012年第1期,有删节)

1.小说第二段的画线句子是闲笔吗?为什么?

2.第五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