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四年级语文试卷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8《静夜思》课时训练(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23题;共88分)
1.
(3分)课文内容我知道。
《静夜思》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朝人。表达了诗人________的感情。
2.
(5分)看拼音,写词语。
sī
gù
xiāng
dī
tóu
míng
yuè
guāng
chuáng
qián
________念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3.
(2分)选择正确的说法(
)。
A
.
《静夜思》的作者是唐代的李白。
B
.
《静夜思》的作者是唐代的杜甫。
C
.
《静夜思》表达了作者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
4.
(2分)《静夜思》中“举”的意思是(
)
A
.
提出
B
.
兴起
C
.
抬起
5.
(4分)看拼音,写词语。
wāi
xié
huì
chéng
zhào
kàn
gǔ
shī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6.
(3分)加上偏旁组成新字,再选字填到横线上。
①知识渊________的王老师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②学校运动会上,我们班的同学齐心协力、奋力拼________,夺得了团体总分第一名。
③举重运动员的胳________特别健壮有力。
7.
(6分)读句子,按顺序在横线上填上序号。
________小白兔常常给白菜浇水、施肥、拔草、捉虫。
________小白兔向老山羊要了一包菜籽。
________白菜很快就长大了。
________小白兔回到家里,把土翻松了,种上菜籽。
________过了几天,白菜长出来了。
________小白兔把自己种的白菜送给老山羊。
8.
(5分)写一首有关思乡、思念亲人的古诗。
9.
(1分)猜谜语。
一寸光阴。——________
10.
(4分)快来碰碰对,把字母按顺序填在横线上。
草芽________
A.夏
谷穗________
B.秋
雪人________
C.春
荷叶________
D.冬
11.
(4分)加偏旁,变新字。
青——________、________
田——________、________
12.
(2分)把句子补充完整,加上合适的标点
我的故乡在________,我爱________
13.
(8分)比一比,再组词。
思________ 英________ 层________ 诗________
意________ 李________ 屋________ 说________
14.
(2分)给划线字选择正确的意思
疑是地上霜______
A
.
以为
B
.
怀疑
15.
(8分)比一比,再组词。
意________
成________
伟________
照________
一________
喊________
尾________
灶________
16.
(5分)默写古诗《静夜思》。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17.
(2分)选择划线字的正确解释
低头思故乡______
A
.
思考
B
.
思念
18.
(3分)选词词语
①绿绿的________
A.花朵
②圆圆的________
B.草地
③香香的________
C.皮球
19.
(6分)选词填空
A座
B朵
C条
D个
E棵
F片
公园里有一________桥,桥下有一________小河,河边种着一________树,树底下有一________草地,草地上开着几________花。一________小朋友在草地上玩耍。
20.
(4分)我能把下面的词连成句子
A电视机
B我家
C洗衣机
D有
E和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5分)看拼音,写句子。
yè
wǎn
,wǒ
zài
yuàn
zi
lǐ
shǔ
xīng
xing.
22.
(2分)读诗《静夜思》,解释诗句的意思。
(1)床前明月光________
(2)低头思故乡________
23.
(2分)读诗《静夜思》,写出下列诗句的意思。
(1)疑是地上霜________
(2)举头望明月________
二、阅读题
(共2题;共27分)
24.
(10分)读一读。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这首诗主要写了(
)
A
.
李白十分喜爱夜晚圆圆的月亮,明亮的月亮。
B
.
李白望着月亮,思念家乡。
(2)这首诗描写的是________(季节)夜晚的景色。通过________可以看出。
(3)诗中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
(4)看看夜晚的天空,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25.
(17分)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练习。
爱玩的太阳娃娃
天上的太阳娃娃喜好吹白云玩儿。
瞧,她把嘴巴鼓得圆圆的,朝着身旁的云吹呀,吹呀,吹出了一对长耳朵,一条短尾巴,一个胖肚子,一个圆脑瓜。哈,她把那朵白云改成一只小白兔啦!
太阳娃娃一边在天上跑,一边吹,把这朵白云吹成荷花,把那朵白云吹成白雪公主……她越吹越开心,一不小心把一朵白云吹进海里去了,自己也一块儿滚进大海中。
啊,她在海里把那朵白云吹成了一朵漂亮的白浪花。
(1)短文共有________个自然段,第二自然段有________句话。
(2)太阳娃娃都把白云吹成了什么?找一找,圈出来。
(3)找出短文中写小白兔样子的句子。
(4)太阳娃娃还会把白云吹成什么呢?赶紧写一写吧。
参考答案
一、基础题
(共23题;共88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17-1、
18-1、
19-1、
20-1、
21-1、
22-1、
22-2、
22-3、
23-1、
23-2、
23-3、
二、阅读题
(共2题;共27分)
24-1、
24-2、
24-3、
24-4、
25-1、
25-2、
儿子的问题比较特殊,不是他不想学,或者不愿学,而是他的思维模式或者说答题思路跟老师“不合拍”。举例来说,儿子上小学时,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课文讲述一只信守承诺的小鸟,答应次年春天给大树唱歌。当大树被砍伐做成火柴之后,它依旧按时飞来对着灯火歌唱。课后的问题是:你想对这只小鸟说些什么?
标准答案大概是:小鸟,你的树朋友虽然不在了,可它带给人们的温暖和光明还在。我学习你的诚信,欣赏你的锲而不舍……
儿子的答案却是:小鸟,大树已经不在了你还唱什么歌呢?这一年的时间里,你已经产蛋生子,你抛下自己的宝宝,千里迢迢飞回来,你忘记了做母亲的天职,这是多么愚蠢啊!
我曾仔细看了儿子的答案,问他何以断定这只小鸟不负责任。儿子说:“课文的描写让我断定这是一只候鸟。候鸟夏天在温带地区繁殖,冬天在热带地区越冬。所以我可以肯定,这只鸟在一年中已经做了妈妈,有了宝宝。我看电视知道鸟类的迁徙是要付出代价的,比如要消耗大量的体能,还可能遇到不良天气或迁徙方向定位错误,还要适应沿途不熟悉的新环境……所以,我觉得这只鸟妈妈九死一生地跑回来,只是为了跟一棵被砍伐的树唱歌,很愚蠢。”
语文老师却为我儿子的答题思路特意给我打电话,说:“我不反对学生发散性思维,更不反对他们写自己真实的想法,但课文里从没讲到小鸟生蛋做妈妈等内容。所以孩子的想象毫无根据,这样的思维模式本身是有问题的。”
从小学四年级到高中,我儿子面临的问题始终没有改变过。仔细琢磨一下,儿子的答案未必全无道理,只是他太直接、太露骨、太孩子气。所以,他写的答案就像《皇帝新装》里那个诚实孩子的发言,不招人待见,常常得零分。
儿子经历了好几个语文老师,每个老师都被他气得够呛。高考在即,如何帮助儿子适应高考,已经刻不容缓。
辅导孩子的语文阅读,真是个巨大难题。我这个文学硕士、期刊专栏作者也感到束手无策。一方面,我不想扼杀孩子的想象力和诚实的品质,但另一方面,我又必须帮助他适应应试教育的大环境。
怎么办呢?我联想到一个游戏,游戏中的玩家必须将自己装扮成外星人,他的行为举止必须刻意往“正常的反面”来发展。
我跟儿子说:“你课外阅读可以天马行空,但考试的时候做阅读理解题时,就要有所改变。改变的方式就像玩游戏,你暂时‘压抑’自己的本能反应,然后像一个外星人一样来对待这些题目。”接着我给他举了个古诗解读的例子,“‘千里黄云白日曛’,看到这句诗,你的第一反应估计能跟雾霾扯上关系!”他听了立即点头:“我就是这么想的。”于是我问他:“那假如外星球没有雾霾,假如空气质量很好,你想想‘黄云’会是什么?还有这句,‘天下谁人不识君’,你一听是不是觉得写诗的人在吹牛皮?但同样的,假如外星球上人很少,大家彼此之间都很熟呢?”儿子边听边频频点头。
我接着告诉儿子:“文学,之所以是文学,就因为它不是那么实际和直接。文学的世界与我们生活的现实是有一定距离的,进入这个世界,你最好当成进入了一个外星球,不能用地球人的思维模式来解读。相反,你要学着去理解‘外星文化’,用外星人的方式来沟通。”然后我又以刚才的两句古诗来跟儿子举例分析,“‘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你想象一下,自己坐上时空穿梭机,来到了另一个星球。那里落日黄云,旷野苍茫,北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雁……你会怎么想?”
儿子兴趣盎然,十分配合,装模作样地喊:“好恐怖啊,快跑啊!”
我笑了,进一步启发他:“这种感觉,你用文学一点的语言来形容,或者说用语文老师喜欢的方式来表达,该怎么说呢?”
儿子说:“让人感到很凄凉,好像置身风雪之中,有无限的离愁别绪!”
我立即对儿子竖起了大拇指。其实我知道,儿子已经在大量阅读中积累了足够的词汇,只要调整思路,他就能表达得很好。
我们接着往下分析。我告诉儿子:“高适正在送别的友人,是当时最著名的董庭兰乐师。董庭兰在当时可是大明星,影响力不亚于今天的周杰伦。如果你换到这个角度来想一想,高适并不是在阿谀奉承,而是在鼓励自己的朋友去奋斗、去拼搏,于慰藉之中充满信心和力量。你不觉得正是因为他俩是好哥们儿,所以说话才质朴而豪爽吗?所以才没有文人的酸味吗?”
儿子哈哈笑了起来,他听懂了我对古诗的解读。也难怪,要让现在的孩子们明白古诗词的情境,真的需要让他们有“参观外星球”的感受才可以。
在我的帮助下,儿子渐渐懂得了加工自己的“第一答案”。
比如他的“第一答案”是“表达了作者想写诗又写不出来的感情”,他会自我审视一番,然后改为“表达了作者心中饱蘸着众多情感,千头万绪,无处诉说的苦闷之情”。
前一个答案,是儿子的第一感觉,是老师一定会给低分甚至零分的答案;第二个答案,我让儿子试着多用几个成语,多用几个他正在学习的词汇,然后写得“文绉绉”“朦胧含蓄”甚至有点“不知所云”。有趣的是,这样的答案常常能得高分甚至满分。
这个过程有点像一个人先写母语,然后用外语将母语翻译出来的过程。在刻意训练儿子加工“第一答案”一段时间之后,他考卷上的阅读题答案里没有“大白话”了,也没有匪夷所思的“异想天开”了,得分显著提高。当然,儿子在家写作业时会边写边跟我吐槽,把他的“第一答案”告诉我。这些“第一答案”都充满想象力和创新性思维,给我日常写作平添了不少灵感。
我想,与我有着类似困惑的家长不会少,因为应试教育给孩子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带来了“束缚”,这一点很多人都是承认的,但我们又不敢彻底为孩子解开这个“束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