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ppp融资模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在专家看来,ppp对于当下中国经济有着特殊的意义。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入伙基建,它能缓解政府财政支持的压力,切割地方政府和不规范债务的关系。同时,更能利用社会资本本身的商业化运作模式,提高中国基础建设的效率。
但现实是,各地推出的PPP项目固然多,但真正签约,吸引到社会资本的却并不多。与此同时,已有项目的社会资本多为国企,而真正的民营资本仍处在观望状态。究其原因,在于中国还缺一个良好的“PPP生态”,而营造这个生态则是未来的重点。 切割政府的风险
作为一个20多年前就出现的舶来品,PPP现在才开始在中国登堂入室。
9月30日,财政部宣布将推出一个基建领域的“大蛋糕”:财政部联合建设银行、中国人寿等10家大型机构,共同发起设立中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融资支持基金。基金总规模为1800亿元,将作为社会资本方,重点支持公共服务领域PPP项目发展,提高项目融资的可获得性。
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被称为“公私合作模式”,是公共基础设施中的一种多方参与的项目融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鼓励非政府资金与政府进行合作,共同参与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
在各类官方文件中,PPP模式的价值主要在于两方面:因为有社会资本加入,能一定程度缓解政府财政支出的压力。同时,不同于政府支出,社会资本具有“逐利”的天性,会更加注重效率,所以与政府在合作中,可以提高设施的建设的效率。
“蛋糕”的出台,很大程度就在于对各地PPP热潮的引导和激励。一项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各地推出的PPP项目约1800多个,总投资高达3.4万亿元。如果这些项目全部落实,将对目前的投资疲软产生极大的改善作用。
PPP项目遍地开花,但问题在于,很多项目都难以融到足够的资金,还处在纸上项目阶段。地方缺钱,而社会资本也在观望。在这种情况下,财政部的这个支持基金,其目的就在于助推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本真正参与PPP的积极性。
资深PPP咨询专家、北京大岳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金永祥对《南风窗》记者分析,财政部基金直接投资地方PPP项目的可能性不大,但可能将作为“母基金”来使用。所谓“母基金”,即用基金来解决项目的资本金问题。在解决了资本金的前提下,再通过负债的方式筹集项目剩余资金。金永祥认为,中央级的资金参与PPP项目,也会对地方政府形成一定的约束力,对PPP项目也是一种增信行为。
金永祥表示,目前一些地方政府可能正在观望,而PPP基金等中央政府“政策组合拳”的出台,有望撬动一场PPP大规模投资的热潮。
目前而言,中国经济的确太需要这样一场投资热潮了。投资一直是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但“马车”两个“轮子”都出了问题。
在资金投向这个“轮子”上,房地产和制造业投资是两大投资主干。但一项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至8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仅为3.5%。而在2014年之前,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同比增速都在10%以上,有的时间段甚至超过30%。此外,制造业的投资增速下滑更无须赘述,“中国制造”的危机由来已久。
融资方能投资,对资金来源这个“轮子”而言,跑起来并没有以前那么快了。中国基础建设的投资套路主要是,财政资金“撬动”银行贷款的模式,前者是杠杆,后者是主体。不过,现在的“杠杆”并没有以前那么强大了。
财政部长楼继伟在今年的一个公开演讲中透露,2014年,我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14.0350万亿元,增长8.6%;其中,中央财政收入6.449万亿元,增长7.1%;地方本级收入7.586万亿元,增长9.9%。楼继伟表示,这个增速水平是1992年以来我国财政收入的最低增速。
除了财政收入增速的下滑,堆积的债务风险更是大问题。楼继伟表示,未来需要对地方政府与新增的相关债务作全面、规范的分离与切割,而PPP就是一种较好的切割方式。他明确提出,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的双方合同,把今后的风险通过收费和补贴来长期分摊,政府债务变成企业债,缓释风险。
楼继伟的话其实已经相当明确,PPP对于保增长和防风险有着双重的意义,这也是财政部力推的重要原因。
楼继伟表示,未来需要对地方政府与新增的相关债务作全面、规范的分离与切割,而PPP就是一种较好的切割方式。 签约率最重要
但对于利益相关方而言,PPP却要显示出足够的吸引力并不容易。
去年以来,各地公布的PPP项目多如牛毛,但真正和社会资本签约成功,资金落实的并不多。今年4月,国家发改委投资司副司长罗国三直言,全国各地公布的PPP项目,大概只有10%~20%左右签订了合同。
在全国范围内,湖南省是力推PPP较为积极的省份。该省财政厅统计,2014年年底推出的首批30个共计583亿元的省级PPP示范项目,目前已有17个项目和社会资本签约,签约率为57%,投资额超过300亿元,这个签约率领先于全国水平。
在业内人士看来,全国范围内的签约难,主要原因不外乎两个,一是项目太差,收益率低,且没有保证,对社会资本没有吸引力;二是制度不健全,利益相关方权益保证机制不足,让社会资本望而却步。
一些财力雄厚的地区,参与PPP的积极性并不高,因为它们从银行贷款并不难,它们更乐于采取以财政投入为主的投资模式。相对而言,另一些经济落后、财力不振的地方政府,可能将并不符合要求的项目包装成PPP,以便于项目融资或者套取补贴。
制度建设方面的问题更为急迫。对社会资本而言,其更看重投资权益的保障。打个比方,某市要修一座桥,但是社会资本参与修好后,地方政府为了拉动更多的投资,可能在银行信贷宽松时,再修一座。这种重复建设既浪费资源,更会导致先前的投资项目营运困难,投资收回遥遥无期。
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签订一个排除性的条款,比如多大的范围内不允许重复建设。如果地方政府违背协议,将对社会参与方予以赔偿或回购项目。但这样的条款,要么地方政府不愿意签,或者根本就谈不拢。
湖南省之所以签约率较高,和该省推出的PPP项目质量较高和相关制度较为完善有关。2014年,该省印发了全国首个省级PPP指导意见,对具体操作进行了规范,也对社会资本的进入的权益保障有了制度设计。同时,湖南也是第一个成立PPP领导小组的省份,还专门成立了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管理中心。
在中国PPP沙龙(湖南)第二期论坛上,湖南省财政厅副厅长刘文杰表示,该省将设立PPP融资基金,资金规模初定为100亿元。市县联动,由财政出部分资金,再向银行、保险等社会资本募集部分资金,主要用于解决项目资金缺口,降低项目融资成本。
刘文杰还透露,目前,对于省内的“两供两治”(供水和供气、污水治理和生活垃圾治理)项目,已经下发了1300万贴息奖补。
对于民营资本的进入问题,刘文杰表示,民营企业的确存在观望情绪,但也有参与的热情。要推动民企参与,一方面需要有法律保障,另一方面还需要有利润回报。PPP项目周期长,回报率可能只有7%~8%左右,民营资本未必感兴趣。
但刘文杰也告诉《南风窗》记者,该省对民营资本没有限制,只要他们感兴趣的项目,都可以参与。
实际上,在全国范围内,参与PPP项目的社会资本也多为国企,真正的民企并不多。因此,也有观点认为,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中的“Private”翻译为“社会资本”其实相当贴切,因为翻译为私人资本,其实并不符合中国的实情。
尽管目前的PPP项目参与者多为国企,但国企参与也有其价值所在,比如会为项目增信,从而降低项目贷款的利率。同时,作为非政府力量介入,也对地方的“盲目上马”有一定的制衡。
一位参与中部PPP项目的国企人士对《南风窗》记者表示,国企毕竟是企业,不是政府,也会考虑项目的科学性和一定的回报率。“这对项目是一种促进,也是中央推动PPP的政策目的之一。” “PPP生态”
民营资本兴趣不大,PPP沦为国企和地方政府的游戏,这无疑说明中国的PPP市场环境还需完善。金永祥曾供职于北京市计委,其创立的大岳咨询曾为北京地铁四号线、兰州威立雅水务等国内标志性PPP项目提供咨询。在他看来,中国的PPP曾经走过很多“弯路”,未来还需要不断营造一个良好的“PPP生态”。
今年9月,金永祥作为中方咨询机构代表参加了中英经济财金对话PPP圆桌会。他对《南风窗》记者表示,英国的PPP模式之所以相对规范,和该国第三方咨询机构的发达不无关系。对中国而言,独立咨询第三方对PPP生态的构建具有更重要的价值。
目前,国内PPP多为国企作为社会资本参与。金永祥认为,在一些地区,由于央企能拿到大量的银行贷款,因此成为PPP的主角。很多时候,地方党委书记和央企董事长吃顿饭就解决了项目规则问题,缺乏足够的调研和论证,这意味着竞争、透明的市场规则被抛于脑后。
在这种情况下,PPP项目“游戏规则”的制定对其他参与的社会资本可能是不公平的。如果要鼓励民企加入,那么必须让相对权威和独立的第三方咨询机构加入这场多方博弈,对项目的前期规划、规则制定提供客观的第三方意见。只有这样,才能解除民营资本的后顾之忧,让PPP不断吸引更多元化的社会资本进入,而不是让国企一直唱独角戏。
除了微观生态之外,宏观生态也是PPP所必须。金永祥曾经手一个中部大城市的地铁PPP方案,该项目需要100亿元资金,本来计划吸引社会资本进入。但到了最后,该城市竟然不再需要社会资本了。因为,有几家银行突然愿意直接贷款给该项目,而且银行自担风险。原来,当时中央刚推出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银行信贷的“大蛋糕”来了。
更让金永祥感到离奇的是另外一个城市。该市的引水项目正在准备PPP方案,忽然咨询人员联系不上客户了。原来,知道中央的经济刺激政策之后,客户都跑到北京来等“大蛋糕”了,最后资金轻松解决。
目前,PPP的宏观环境已得到很大改善,在中央层面,国家对PPP的推动是积极的。在2014年的《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中,PPP被明确定位于解决地方债务危机的工具之一,获得了中央政府给予的“法律地位”。
另一方面,“四万亿”式的信贷狂潮可能正在成为历史。法国里昂证券认为,目前中国银行业的坏账率可能高达8.1%,这意味着中国银行业将有7.5万亿元人民币的资本缺口,超过中国GDP的1/10。
关键词:轨道交通;PPP模式;融资
城市轨道交通是世界大城市中最主要的交通工具之一,具有运营有序、速度快、准时、可达性好、客运量大等优点,据中国国家发改委和建设部提供的资料显示,“十五”期间,中国轨道交通建设投资将达2000亿元,建成总长度450公里左右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预计未来15年中,我国建设轨道交通的城市可达30个以上,新建的轨道交通总里程将达到2000~3000公里,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承担50%~80%的城市交通客流量。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势必需要大量建设资金的投入,但因其投资量大、盈利低、回收期长而使其筹集建设资金较为困难。目前,我国轨道交通的融资模式仍以政府投入为主,融资方式的单一将严重影响轨道交通的建设进度。为了拓展轨道交通的融资模式,加快我国的轨道交通建设,本文对PPP模式进行了一些探讨。
一、PPP融资模式介绍
PPP模式的主要运作思路见图1。根据国际经验,世界各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投融资、管理模式大多采用“国有国营”模式,即完全由政府财政投入、建设并运营。采用这种模式的主要原因在于轨道交通项目投资大、盈利低、投资回收期长,社会投资者投资地铁建设和运营的积极性不高。世界上主要的特大型城市,如纽约、柏林、巴黎、莫斯科、汉城等地铁项目都采用“国有国营”模式。为了拓展资金来源,提高建设、运营效率,一些国家或城市在传统的“国有国营”模式的基础上对地铁的融资渠道、建设和运营环节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建立多种收益模式,不同程度地吸引了社会投资,同时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达到对地铁项目市场化运作的目的。其中,PPP模式作为近年来在国外基础设施领域新兴的一种项目运作方式逐渐受到广泛的关注。
PPP模式是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中发展起来的一种优化的项目融资与实施模式,这是一种以参与方的“双赢”或“多赢”为合作理念的现代融资模式。其典型的结构为:政府部门或地方政府通过政府采购形式与中标单位组成的特殊目的公司签定特许合同(特殊目的公司一般由中标的建筑公司、服务经营公司或对项目进行投资的第三方组成的股份有限公司),由特殊目的公司负责筹资、建设及经营。政府通常与提供贷款的金融机构达成一个直接协议,这个协议不是对项目进行担保的协议,而是一个向借贷机构承诺将按与特殊目的公司签定的合同支付有关费用的协定,这个协议使特殊目的公司能比较顺利地获得金融机构的贷款。采用这种PPP融资模式的实质是:政府通过给予私营公司长期的特许经营权和收益权来换取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及有效运营[1]。
PPP代表的是一个完整的项目融资概念。政府并不是把项目的责任全部转移给私人企业,而是由参与合作的各方共同承担责任和融资风险。政府的公共部门与私人参与者以特许协议为基础进行合作,与以往私人企业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方式不同,他们的合作始于项目的确认和可行性研究阶段,并贯穿于项目的全过程,双方共同对项目的整个周期负责。在项目的早期论证阶段,双方共同参与项目的确认、技术设计和可行性研究工作,对采用融资的可能性进行评估确认,采取有效的风险分配方案,把风险分配给最有能力的参与方来承担。成功融资方式的标志就是它在各参与方之间实现了令人满意和有效的项目风险分配。PPP模式中,若公共部门与私人企业之间存在分歧,任何一方不能独自改变项目的实施,而应当平等地在特许协议基础上处理。
PPP模式使政府部门和民营企业能够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即把政府部门的社会责任、远景规划、协调能力与民营企业的创业精神、民间资金和管理效率结合到一起。
1)PPP模式使民营资本更多地参与到项目中,提高了效率,降低了风险。这正是现行项目融资模式所缺少的。PPP方式的操作规则使民营企业参与到项目的确认、设计和可行性研究等前期工作在内的整个项目运行周期中,这不仅降低了民营企业的投资风险,而且能将民营企业在投资建设中的高效管理方法与技术引入到项目中,还能有效地实现对项目建设与运行的控制,从而有利于降低项目建设投资的风险,较好地保障国家与民营企业各方的利益。
2)PPP模式有利于转换政府职能,减轻财政负担。政府可以从繁重的事务中脱身出来,从过去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变成监管的角色,从而保证质量,也可以在财政预算方面减轻政府压力[2]。
3)PPP模式可以使政府部门和民间部门取长补短,发挥政府公共机构和民营机构各自的优势,弥补对方的不足。双方可以形成互利的长期目标,以最有效的成本为公众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关键词:农业科技园区;PPP;融资模式;引导基金;资金杠杆;社会资本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重点强调了“三农”工作的抓手、平台和载体建设,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就是其中重要一环,通过园区建设汇集资金、科技、人才、项目等要素,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三产融合,加快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但在园区建设过程中,建设资金缺乏、来源单一等因素严重制约了农业科技园区的可持续发展,也无法发挥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载体作用。因此,有必要对农业科技园区的融资难题进行深入研究。目前,国外对农业科技园区的融资问题研究较少,主要是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进行研究。在已有的研究结果中,国外学者侧重从完善市场机制的角度来研究中小企业融资体系建设问题[1-2]。国内对农业科技园区融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制约因素分析和创新融资体系构建这两方面。在已有的融资体系构建研究中,有学者强调应在园区建设过程中引入风险资本[3-4],有学者从直接和间接金融市场等不同角度构建了园区融资体系[5-8],但上述研究更多强调政府在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中的资金主导地位,较少从纯市场角度或政府与市场结合的角度进行构建。因此,笔者尝试从政府和市场结合的角度出发,整合资金,借助PPP模式,构建农业科技园区融资模式,用于解决园区融资难问题。已有的关于农业科技园区融资的研究主要涉及两方面,一是园区建设过程中涉及的融资问题,二是园区内科技企业的融资问题。笔者重点针对园区建设所需资金问题进行研究。
1农业科技园区融资中存在的问题
农业科技园区是集农业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和特色技术示范,以及服务农业综合发展于一身的载体[9],其运行机制为“政府指导、企业运作、中介参与、农民受益”[10]。这就使得农业科技园区具有混合组织特性,既要满足园区自身的利益目标又要满足一定的公益性目标[11]。正是这种混合特性,使得其运营难度增大,降低了其对资金的吸引程度。目前,农业科技园区建设资金供给主体包括政府、金融机构、企业和其他组织,涉及到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首先,从政府角度来看,财政支持力度不足。在国家级和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中,都有一定的财政拨款,但资金量相对较少,且投入方式比较粗放,缺乏针对性,存在“大水漫灌”“天女散花”的现象;同时这些财政资金多作为园区建设前期的启动资金,并没有通过一定的市场机制(如园区引导基金等)发挥其引导作用和杠杆效应。此外,政府的支持更多体现在对农村土地使用的优惠政策上,虽然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园区建设成本,但这种土地仅可使用不能用来抵押,无法解决园区后续建设资金不足问题。其次,从传统金融机构角度来看,园区建设缺少抵押资产,传统融资渠道狭窄。农业科技园区缺少有效的抵押资产(由于农村土地所有制问题,无法进行抵押),且收回投资周期长,因此传统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无法提供大规模的贷款支持,即便支持,资金数额相对较小、期限较短、利率相对较高。再次,从企业或其他组织(如涉农高校或科研院所)角度来看,园区建设规模较大,企业或其他组织很难独自承担建设费用。另外,尽管园区遵循市场化运作的模式,但由于农业科技园区具有一定公益性目标[12],使得其在运作过程中无法完全按照市场规律运作,盈利效率下降,降低了企业投资意愿;同时,尽管政府在园区建设中投入的财政资金有限,但并不想丧失其对园区的“引导权”,表现出来的就是政府的控制力和其出资规模不匹配,这种不匹配也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企业的投资意愿。最后,由于园区的特殊性质,其他融资渠道,如上市、发行债券等形式尚难以大规模开展。因此,在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中引入PPP融资模式恰恰可以解决上述问题,实现其“政府引导,企业投入,市场化运作”的初衷。
2引入社会资本的PPP项目融资模式的引入
PPP模式表面上跟现有的园区融资模式非常类似,都是政府和社会资本的合作,但两者之间有本质的区别,即PPP模式具有三大特征:伙伴关系、利益共享、风险共担[12]。在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中引入PPP模式有利于协调各方关系,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机制,推进农业科技园区健康发展。
2.1构建思路
着力于解决现有农业科技园区融资过程中的瓶颈问题,调动各方投资主体的积极性,基于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机制,确立共同目标,促使政府和企业形成伙伴关系,以期实现各自追求(在共同目标下,私营部门是以此目标来实现其对自身利益的追求,而公共部门则是以此目标实现其对公共福利的追求),进而推进农村科技创新,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示范,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实现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2.2构建原则
伙伴关系是前提。坚持政府与企业间的合作,以合作为基础,坚持契约精神、法制意识和平等意识,利用双方异质资源的互补优势,构建积极的合作关系,实现公平和效率目标的平衡。利益共享是基础。PPP项目中政府与企业的合作并不是简单的利润分享。这里的利益分享除包括分享企业等私人部门和机构获得长期稳定的投资回报,还包括分享PPP项目的社会成果(非金钱回报)。因此,在PPP项目中,既要兼顾私人部门的利益需求,还要控制其可能出现的高利润。风险共担是关键。坚持风险共担相当于创建了一种约束机制,有利于克服政府和企业在园区建设中规避风险并转嫁给对方的情况,有利于提高项目的风险管理能力,有助于改善园区融资供给质量和效率[13]。
2.3运行机制
农业科技园区PPP融资模式遵循市场规律运作,具体运行流程如下。第一步,建立农业科技园区发展引导基金。整合地方涉农科技资金,结合农业科技园区财政建设资金共同组成农业科技园区发展引导基金,按照市场化方式运作,是下一步杠杆效应放大的基础(图1中①部分)。第二步,财政资金杠杆放大。利用已经成立的农业科技园区发展引导基金作为抵押,向商业银行或政策性银行进行融资,实现财政资金杠杆放大效应(图1中②部分)。第三步,农业科技园区建设过程(PPP开发项目)。把经过放大后的财政资金和社会资本(包括企业自有资金和企业融资部分)共同注入到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中,按出资比例进行权责划分。农业科技园区发展引导基金和社会资本两方共同构成了PPP项目的初始投资资金(图1中③、④部分)。第四步,农业科技园区运营过程。以社会资本为主体,按照市场化机制,运营农业科技园区,获得收益可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产业化经营收益,由社会资本和园区引导基金共同获得,按投资比例分成;另一部分包括租金和利息,租金主要用来支付园区建设占用农民土地的租金,利息主要用来支付向金融机构借贷资金的报酬(图1中⑤~⑨部分)。最后,支持园区企业,带动周边产业化发展。农业科技园区发展引导基金利用获得的收益给园区内企业提供优惠资金供给,并支持周边农业产业发展,实现引领、带动、辐射效应(图1中⑩部分)。
2.4保障措施
保持政策的持续支持。稳步推进财政投入增长机制,确保各级财政投入逐年加大,整合涉农科技资金以PPP融资模式重点支持国家级、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解决农业科技园区融资瓶颈问题。提升科技管理部门内部协作,做好相关政策衔接,只要能对园区融资提供咨询、人才支持的政策都可以融入进来,真正体现农业科技园区在农业科技创新领域的载体、平台作用。建立完善的信用担保机制。借助地方城市建设投资公司,建立农业科技园区融资担保体系,创新担保方式,提高担保机构对农业科技园区融资的担保能力和积极性,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农业科技园区的信贷支持力度,形成政府、银行、担保公司及企业多元参与的信贷风险分担机制。加强和完善农业科技保险服务。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涉农保险机构根据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特点,探索涉农保险资金参与农业科技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农业发展的方式方法。积极进行产品创新和应用试点,积累大规模农业基础建设的投保经验,进一步拓宽农业保险服务领域,也可有效降低农业科技园区建设风险。
3结语
农业科技园区PPP融资模式的构建有利于财政资金集中力量办大事,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对周边农业发展、农民致富的辐射、带动效果显著;有利于解决农业科技园区融资难问题,通过政府与企业合作,引入市场机制,撬动社会资本向农业农村流动,有效缓解政府财政资金不足的情况;有利于园区管理机制的创新,PPP模式可有效解决农业科技园区混合组织特性所带来的管理难题,通过确立政府、企业的共同目标,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实现两者合作上的伙伴关系,有效调动双方积极性,发挥各自优势,实现运营效率的提高和项目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ARUNT.Regulatingfordevelopment:thecaseofmicrofinance[J].QRevEconFinance,2005,45(2):346-357.
[2]GUTIRREZ-NIETOB,SERRANO-CINCAC,MOLINEROCM.Microfinanceinstitutionsandefficiency[J].Omega,2007,35(2):131-142.
[3]林善炜.完善风险投资体系促进科技进步与创新[J].福州党校学报,2003(2):37-40.
[4]杨艳龙,唐礼智.海内外科技园区融资体系的比较与启示[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9,7(11):37-41.
[5]胡钢.农业科技园区融资体系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1,31(2):55-59.
[6]李娜,王建中.国内农业科技园区融资体系研究述评[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4(06下):29-31.
[7]李嘉斌,王建中,谭宏涛,等.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的金融支撑体系建设构想[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4(05下):15-18.
[8]蔡洋萍.我国现代农业科技园区企业融资服务体系问题探讨:以隆平高科技园为例[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1):35-39.
[9]王朝全.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模式探讨[J].科学管理研究,2004(1):32-36.
[10]科技部.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EB/OL].(2012-02-27)[2017-04-11]
[11]王朝全.农业科技园区的目标、绩效与治理:基于混合组织理论的视角[J].经济体制改革,2006(2):109-113.
[12]贾康,孙洁.公私伙伴关系(PPP)的概念、起源、特征与功能[J].财政研究,2009(10):2-10.
1. PPP融资模式的内涵
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即公私合作伙伴关系模式,是由政府部门或地方政府通过采购形式与中标单位组成的特殊目的公司签订特许合同,由特殊目的公司负责建设及经营的一种融资模式。PPP模式的显著特点在于私人企业的参与,提高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服务效率。在PPP模式下,政府和私人企业之间是合作关系,双方风险共担,分散了政府的投资风险。其缺点在于组织结构形式比较复杂,涉及到多个利益关联方,不确定因素较多,管理难度比较大。
2. PPP融资模式在国外铁路建设中的应用
2.1自从1997年日本政府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公共项目开始,PPP模式在日本便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可以说日本现在新干线融资模式是个典型的PPP模式:由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国内铁路公司三方共同出资建设,由运输设备整备事业团管理资金,由铁路建设公团负责建设、管理、租赁或转让新干线。
2.2 2005年,法国建立了国家铁路运营公司(RENFE-Operator)和铁路基础设施管理局(ADIF)。2006年,法国政府授权RFF可以采用PPP模式作为新的融资工具来融资。铁路资金需求与可用公共资金之间的缺口很大,加之新的政策法规为PPP模式的发展提供了保障,因此促进了PPP模式的发展。法国PPP的主要形式是合伙契约或特许经营协议。法国铁路第一批使用PPP融资模式的高速铁路线是GSM-R计划、欧洲南大西洋高速线和尼姆-蒙彼利埃新线。
2.3直到现在,美国铁路仍把项目融资作为资金筹集的主要方式。路网建设投资是当前美国铁路发展的主要问题。PPP模式是美国路网建设的重要融资模式。美国耗资30亿美元修建的东北走廊铁路项目,其中56%的资金是由政府投资,17%由地方投资,其余全部来自于私人部门的投资。
3. 铁路领域选择PPP融资模式的优势
3.1 PPP融资模式可以尽早确定哪些铁路建设项目可以进行项目融资,并能在项目初始阶段更好地解决项目整个生命周期中的风险分配问题。从运作程序来看,PPP融资模式包括选择项目合作公司、确立项目、成立项目公司、招投标和项目融资、项目建设、项目运行管理、项目移交等环节。PPP方式的操作规则使民营企业参与到包括铁路建设项目的确认、设计和可行性研究等前期工作在内的整个项目运行周期中,有效地实现了对项目建设与运行的控制,从而有利于降低项目建设投资风险,较好地保障国家、民营企业、银行及消费者等各方的利益。
3.2 PPP融资模式中私人企业从项目论证阶段就开始参与项目,有利于采用私人企业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我国铁路目前还处于长期垄断性经营,没有直接竞争对手,容易导致运营效率低,服务水平差。而PPP模式的经营者会主动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运营管理效率和不断创新的意识。采用PPP方案可以使有意向参与项目建设的私人企业与政府或有关机构在铁路建设项目的论证阶段,共同商讨项目建设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从而有可能采用较新的研究成果。
3.3 PPP融资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民营企业的盈利。民营企业的投资目标是寻求既能够还贷又有投资回报的项目。采取PPP模式,政府可以给予民营企业相应的政策扶持作为补偿,如税收优惠、贷款担保、给予民营企业沿线土地优先开发权等,通过实施这些政策,提高民营企业投资铁路项目的积极性。
4. 铁路实现PPP融资模式的政策建议
我国铁路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渠道相对单一,还没有真正实现投融资主体多元化。虽然自2004 年起铁道部先后与各省市政府签署部省协议,共同合作建设铁路,但在投资方面铁道部仍占主导地位,社会资本进入铁路建设还没有真正意义上得到实现。PPP是20 世纪90 年代初在英国兴起的一种新的融资方式。通过上述分析,PPP 模式在我国铁路建设中具有可行性。
2004年《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和2006年《铁路“十一五”规划》的,使我国铁路建设进入高速发展时期。铁路建设需要充足的资金作保证,而PPP融资模式则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和尝试。我们在运用PPP 融资方式时,可以结合我国具体的国情,并借鉴国外经验,促进我国铁路建设的高速发展,从而带动全社会的经济快速发展。在实施PPP融资模式时,我们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4.1确立合理的风险分担机制。铁路建设项目具有投资大、周期长、内部结构复杂、所涉及因素众多等特点,从而产生了大量的风险,因此,要想吸引民营投资者,就要设计合理的风险分担机制。合理的风险分担机制是项目具有吸引力的关键因素。项目的风险分配应该根据每个参与者的具体情况,将某类风险分配给最适合承担的参与者,从而使项目的整体满意度最高。在PPP项目中,可采用项目完工担保、资金缺额担保,也可对一些风险投保,包括对建设工程一切风险(CAR)的保险,对预期利润损失风险(ALOP)的保险,对第三者责任风险(TPL)的保险等。
4.2转变政府职能。采用PPP融资模式,实际上是在过去垄断的公用事业项目中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而政府职能的合理定位和有效履行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决定性因素。对于私人投资者而言,最关心公私合营协议中的政府监管风险,包括特许权招投标过程是否透明,协定的运价制度是否能遵守,投资者是否具有真正的运营自由,政府是否能按时进行财政拨款等。这些都需要政府尽量采取市场化或激励性的支持手段,为铁路建设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
4.3政策保障。基础设施建设公益性的特点使其定价不能完全遵循市场化的原则,同时,基础设施建设流动性风险较大,因此,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给予基础设施投资一些优惠,如税收优惠、低息贷款、担保贷款、铁路沿线的土地开发优惠等,充分调动民营资本的积极性。
4.4法律和法规保障。项目进行PPP模式运作,需要在项目设计、融资、运营、管理和维护等各个阶段对政府部门与企业各自承担的责任义务和风险进行明确界定,以保护双方的权益。因此PPP项目的运作需要清晰完善的法律和法规制度予以保证。
参考文献:
[1] 王杰.论我国铁路建设项目融资模式创新[J].当代经济,2008(3).
[2] 赵丕.论PPP模式在铁路融资中的应用[J].现代商业,2008(29).
[3] 饶为富,李蔚.铁路投资新理念-公私合作项目融资[J].铁道工程学报,2007(3).
Abstract: PPP is widely used in the field of public infrastructure. Using PPP to develop endowment real estate can effectively reduce financing risk, and realize the rational allocation of social resources. By establishing a game model between public and private sector, we candetermine the risk ratio. Theconclusion is that the higher risk-return we expect, the greater proportion of risk we take.
关键词:PPP模式;养老地产;融资风险分担;博弈模型
Key words: PPP;endowment real estate;financing risk share;gametheory
中图分类号:F29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30-0031-02
0 引言
我国是一个人口老龄化相当严重的国家,有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在2015年底已达22200万人,占人口总数16.1%,相较于2014年底,增长了4.5%。人口老龄化对整个社会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一方面,人口老龄化增加了社会养老负担,增大了养老服务、医疗建设等国家养老开支;另一方面,老年群体规模的扩大,使得社会对养老机构、养老设施的需求也在变大,养老地产的出现,既能满足老年人需求、缓解国家养老压力,同时给投资者带来新的商机。
养老地产作为一种将养老、商业、医疗、护理等多种要素有机结合的新型地产,除了具有传统房地产开发的一般特点外,还面临政策不确定性风险、投融资模式不完善、市场不够成熟以及租售经营模式不固定等因素[1],开发养老地产伴随着高风险。政府的参与,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能够有效的降低风险。因此,利用PPP模式发展养老地产是十分有利的。
1 PPP模式发展养老地产
为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近年来政府陆续出台了相关文件推进养老事业发展,其中2015年2月出台的《关于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指出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建养老产业。PPP模式作为一种公私合作模式,鼓励民营企业与政府公共部门建立伙伴关系,在公共基础设施领域中应用广泛。PPP项目能够有效缓解投资各方资金压力,分担风险,实现公共部门与私营企业双方互赢。
我国养老地产起步晚,发展不成熟,仍处于摸索阶段。目前试水的养老地产盈利模式也不固定,现今研究最多的养老地产盈利模式主要有“长期持有”、“出售”和“出售与持有相结合”以及 “ 持有+ 销售” 模式[2],因此,开发养老地产没有固定模式照搬照抄,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也更多,而融资是制约养老地产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养老地产的特殊性质使得投资者面临的风险因素更多,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资金链断裂,难以回收成本。因此,运用PPP模式发展养老地产需要特别重视风险的分担。
2 融资风险的分担
结合国内外PPP项目案例,以及养老地产开发融资风险研究资料,可以将养老地产PPP项目融资风险分为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两大类。内部风险一般由房地产开发企业自身决策管理所导致,包括信用风险、经营风险等;外部风险主要受外界因素影响,包括政策风险、金融风险、不可抗力风险等,具体分类如下。
内部风险:①信用风险,主要指违约风险;②经营风险,一般包括决策风险、技术风险、管理风险等。外部风险:①政策风险,一般包括法律政策变更风险、税收风险等;②金融风险,一般包括通货膨胀风险、市场风险、汇率风险、利率风险等;③不可抗力风险,指无法预料的风险,一般包括地震、火灾、洪水等风险。
养老地产PPP项目的参建主体较多,可以概括分为两大类:政府公共部门和私营企业,双方通过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分担风险和利益。许多学者都对项目融资风险分担做过研究,认为风险分担最理想的效果是由对风险最可控的一方承担风险,并且承担方所付出的成本最低。但在现实情况下,这两个条件往往不能同时满足。养老地产PPP项目存在许多不确定性风险因素,对于投资者而言,不同风险偏好会影响其投资决策行为[3],某些风险因素往往是由参建方共同承担。博弈论能够确定养老地产PPP项目参建方分担的风险比例,对投资者项目决策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3 政府公共部门与私营机构博弈分析
3.1 模型假设
在实际项目中,风险如何分担以及分担的比例主要靠各投资方通过谈判来决定。我们可以把项目利益相关者简单的划分为政府公共部门和私营企业两方,运用Rubinstein轮流出价模型进行博弈分析[4],确定项目风险分担比例。分别用P、Q表示政府公共部门和私营企业。因为时间是有价值的,因此用δi表示贴现因子(i=P,Q),且δi∈(0,1]。私营企业与政府公共部门各自承担的风险比例分别用x和1-x来表示。
3.2 Rubinstein博弈模型建立
在Rubinstein轮流出价模型中,假设P先出价x1,Q可以选择接受或者拒绝,如果Q接受,则博弈结束,按照P的方案来分配项目风险,即P承担风险比例为1-x1,Q承担风险比例为x1;如果Q拒绝,则进行下一轮博弈,Q可提出新报价x2,同样P可选择接受或拒绝,如果P接受,则博弈结束,按照Q的方案来分配项目风险,即Q承担风险比例为δPx2,P承担风险比例为δQ(1-x2);如果P拒绝报价,轮流出价过程将继续进行下去,直至一方报价被另一方接受,如图1所示。
3.3 模型求解
Rubinstein证明了在无限期轮流出价博弈中,政府公共部门与私营企业唯一的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是 (公式(1))和 (公式(2))[5]。政府公共部门选择的博弈均衡战略为在t=1,3,5…时,出价 ,在t=2,4,6…时,对于大于等于 的报价接受,其他拒绝;而私营机构选择的博弈均衡战略为在t=1,3,5…时,对于大于等于 的报价接受,其他拒绝,在t=2,4,6…时,出价 。
假设贴现因子为 (i=P,Q)(公式(3)),Ri为养老地产项目风险收益率,将公式(3)代入公式(1)和公式(2),则政府公共部门承担的风险比例为 ,私营机构承担的风险比例为 。至此,谈判结束,双方各自承担的风险比例也已确定。
3.4 案例分析
政府与私营机构共同开发某养老地产项目,采用谈判方式轮流出价。假设政府部门预计风险收益率为10%,私营企业预计风险收益率为30%,由政府部门首先出价,双方谈判直至达成协议为止。
由上述计算可知,对风险收益期望越高,其承担的风险比例也越大。
4 结语
养老地产项目开发具有高风险,利用PPP模式发展养老地产项目,能够有效降低风险,实现社会资源合理配置。通过建立轮流出价模型,对政府公共部门与私营机构之间进行博弈分析,确定双方承担风险比例,对投资者投资养老地产项目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成良剑.养老地产的全面风险管理研究[D].山东:青岛理工大学,2014.
[2]吴新坚.养老地产商业模式探讨[J].城市开发,2011(12):14-15.
[3]杨敏利,党兴华,涂宴卿.基于投资者不同风险偏好的风险投资决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8(8):194-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