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贫困大学生

贫困大学生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贫困大学生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贫困大学生

贫困大学生范文第1篇

据权威统计,目前全国大学生中贫困生的比例已接近30%,特困生比例为10%~15%,贫困生人数将近300万,绝大多数来自农村。高等院校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采取了奖学金、贷款、勤工助学、减免学杂费、困难补助等助学措施,力求解决特困生的经济困难。然而,就在全社会关心、关怀贫困生物质困难的同时,近年来一种新的“贫困现象”又悄然而生――一些贫困大学生在承受经济压力的同时又面临着“心理贫困”的危机。

一、大学贫困生“心理贫困”危机现状

据了解,我院贫困学生在某些班级占到了很高的比例,但是办理助学贷款的却寥寥无几。一方面他们不清楚有关信息,另一方面也由于自卑、自闭,不愿将自己的贫穷告诉别人。不少贫困生由于经济压力大,日常生活拮据,自卑感强等原因,尽量不参加同学们的聚会活动,以减少开销,甚至有个别学生宁肯休学打工也不肯接受助学贷款。长此以往,会带来抑郁、焦虑、孤僻等心理问题。

贫困生这个特殊的群体也表现出特殊的心理问题,比如“心理自闭症”。邱某,家境贫寒,从边远农村考入省城,学习成绩不错。入校后,发现同学之间的差别如此之大,有的同学家庭条件非常好,在食堂吃最贵的菜,有手机和电脑,而他只能吃食堂里最便宜的饭菜。邱某产生了强烈的自卑心理,不与同学交往,整天不说一句话,经常心慌意乱,注意力不集中,最后无法学习,只好休学。

一位家境不错的杭州女孩初入大学,和三位来自贫困地区的女孩成了室友。从未过集体生活的她一心想要和室友好好相处,可事与愿违。同寝室的三个穷学生结成了同盟,在宿舍里除了电灯,其他任何电器,包括饮水机、热水器、电风扇、统统不用。那位城里女生受不了,提出想用热水器和电风扇,并愿意多付些电费,可她的三位室友却好象自尊心受到伤害,坚决不同意。三个穷学生站在同一阵线上,干什么事都是三人集体行动,这让那个富学生备感孤立。她出于无奈,终于提出了换寝室。

二、大学生“心理贫困”产生原因

1.经济原因是导致学生抑郁心理产生的最主要因素。伴随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成本的提高,学费标准逐年趋升。我国现行的收费上大学的制度,对于家庭经济比较困难的学生来说是不小的负担。完成大学学业大致在3万~4万元左右,如此昂贵的费用对农村家庭来讲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对城镇的部分学生来说,有的学生家长已下岗或正面临下岗的危险,加之有的家庭不止一个学生上学,这样的家庭经济也同样十分困难。

2.应对方式上的不正确、不完善导致了贫困生抑郁心理的产生。贫困生的生活要比其他同学更艰难,他们遇到的困难较多,他们需要更多的理解和支持,需要倾诉的对象。然而当贫困生遇到困难时,多数是向家人和以前的同学朋友求助,这反映出他们求助模式尚处于不完善的状态。其主要原因是大学生自尊心较强,导致他们的心理戒备更重。

3.贫困生的人格特质导致他们抑郁心理的产生。贫困生在人格特质上更多表现为内向、谨慎、情绪不稳定,参与社会的程度较低等特征,这些表现会导致他们产生为一些无谓的事情心烦,总觉得别人厌恶自己,难以集中精力做事等不良心理。

4.父母的教养方式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作用。贫困生家长一般受教育程度不高,一些家长经常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发火或在孩子不知道原因的情况下发脾气,当着别人的面莫名其妙地打骂子女,有些甚至超过了孩子可接受的程度等,这些也成为学生产生抑郁状态的原因。

三、如何化解贫困生的“心理贫困”危机

1.积极指导,提高贫困生心理素质。心理专家认为,贫困生应当通过多种渠道获取社会支持,扩大和完善贫困生的学校支持网络资源。学校还需通过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课程和讲座,帮助学生了解其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让他们知道自己需要改变的心理特点以及引起这些不健康心理的原因,学会如何改变自己的不良情绪,完善应对的方式。

2.科学引导,化解贫困生心理危机。教育者在帮助贫困生解决经济困难的同时,也应以同样高度的责任感去帮助这些同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远离心理危机。

首先要“对症下药”,全面准确掌握这些贫困学生的各方面情况。学生进校后,应对其尽快进行心理普查,建立心理档案。在此基础上,对有自卑、自闭、自暴自弃等心理倾向的同学进行个别交流,予以特别关注。

其次应点面结合,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引导。通过专题讲座、主题班会、小型讨论会等形式进行传统道德教育、心理知识教育、典型案例教育,指导他们学会自我调适,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战胜自我。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各类贫困生学生社团,让很多原本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在这些社团活动中锻炼自己,重新找回自信。

贫困大学生范文第2篇

大学生贫困证明书一证 明

兹有我_______省______市/县_________________区/镇_______________街道/村___________________居/村民____________,其家庭人口共_____人,家庭主要收入如下: 家庭月人均收入_______元。 其子/女____________现在重庆工商大学读大学,因家庭贫困,生活非常困难,实无力交纳学校学费。

特此证明

证明人: (公章) 年 月 日

大学生贫困证明书二大学生贫困户证明

我是xx,男 今年20岁,家住福建省福安市阮家坑上梨坑村,家有父母亲 哥哥和我。在山东省烟台南山学院就读,物流管理学院 报关一班。

因为家境困窘,无法承担本人在校期间的学费,为了能顺利完成学业,我父母走亲访客,欠了不少的债。更如今父亲长期务农劳累;得了精神分裂症,无法下地干活,一星期的药费都要好几百,还要有人照顾,完全散失了劳动力,只有母亲以采茶为支撑,现在年收入不过3000元。

哥哥很小就因为没钱而辍学,在工地一个月才一千多元,还不够生活用的。住土房子曾经被火烧掉了,如今住的更是一下雨就漏的简房。

由于以上的原因确属贫困家庭。

特此证明

签字: 签字: 村委会 (盖章) 民政单位(盖章)

年 月 日

大学生贫困证明书三贫困生证明

证明兹证明某学生是我们县某村的学生,其家庭生活非常贫困,父母(把工资收入之类的介绍一下)如常年务农,没有固定收入,或者说下岗之类,年收入不足3000元。家里还有兄弟姐妹什么的,比如在上学,年龄小,都介绍一下。

特此证明。

单位地址

贫困大学生范文第3篇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学习动机;个人成就动机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7-0054-03

一、引言

学习动机,即在学习活动中促进学习行为的发生的动机[1],是能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活动,使个体的学习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启动机制。学习动机是学习行为的原动力,与学习效率密切相关[2]。而贫困大学生是指家庭存在经济困难的学生,通常以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上浮20%(成都院校的标准)作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标准的上限,主要将家庭经济困难状况分为一般困难、特殊困难两档[3]。就本研究调查的高校而言,将贫困大学生分为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家庭经济困难、家庭经济一般困难、家庭经济临时困难、家庭经济不困难五个等级。有研究指出贫困大学生比非贫困大学生追求成功的动机更强,成就动机水平更高[4]。也有研究表明贫困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在整体水平上优于普通大学生,但是也更容易受到焦虑、自卑、不满等消极心理因素的影响[3]。本研究欲调查某地方高校贫困大学生学习动机状况。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在某高校贫困大学生名单中抽取300名贫困生作为实验组(由于发放问卷时,大一新生还未评出贫困生,因此研究对象不包含大一新生);随机抽取非贫困生300名作为对照组。共发放问卷600份,收回有效问卷542份,其中贫困生249名,非贫困生293名。其中,按获得国家助学金的水平将贫困程度分为一二三等。贫困大学生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

2.研究工具:采用黄希庭等编制的《大学生学习动机问卷》,问卷共26个项目,分6个纬度,它们分别是求知进取、社会取向、物质追求、害怕失败、个人成就和小群体取向。采用SPSS 16.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三、结果

1.贫困大学生与非贫困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贫困大学生与非贫困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各个维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贫困大学生与非贫困大学生在求知进取、社会取向、物质追求、害怕失败、个人成就、小群体取向6个维度上差异不显著。此外,由表1可知贫困大学生的6种学习动机水平由高到低分别是求知进取、社会取向、物质追求、害怕失败、小群体取向、个人成就。

2.不同类型的贫困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差异分析。对乐山师范学院贫困大学生的各个维度的数据在人口学变量上做了差异分析。由表3可知,小群体取样在生源地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个人成就在年级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四、讨论

1.贫困大学生与非贫困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差异分析。贫困大学生与非贫困大学生在学习动机的各维度上差异不显著,这与前人研究存在不一致,董刚(2010)等人的研究发现贫困大学生比非贫困大学生追求成功的动机更强,成就动机水平更高[4],阮恒(2013)等人的研究也发现贫困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在整体水平上优于普通大学生[3],出现此种差异的原因可能有以下两点:首先,虽然贫困生学习动机要高于非贫困生,但他们容易受到焦虑、自卑、不满等消极心理因素的影响[3],这些因素可能影响其学习动机;其次,虽然贫困大学生与非贫困大学生在经济上确实存在差距,但在经济明显进步的今天,物质生活已经基本能够满足人们的日常所需,所以贫困大学生群体和非贫困大学生群体之间在学习动机上没有差异。

2.不同类型的贫困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差异分析。不同性别的贫困大学生在学习动机的各维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这与李小元[5]等人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研究表明男生表现出较强的“物质追求”,女生为“求知进取”的研究结果有所不同,一方面可能是因为高职院校和高等师范院校的区别,高等师范院校的教育更注重对学生各种学习动机的平等激发;另一方面,晚期一些对大学生成就动机性别差异比较的研究结果与早期研究结果出现了不一致[4],男、女生都愿意为自己的前程去奋斗,特别是现在盛行“女汉子”现象也说明了女生也愿意为自己的明天努力学习,所以现在的贫困大学生在学习动机上不存在性别上的差异。

不同生源地的贫困大学生在学习动机的小群体取向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T=-3.237,P

不同年级的贫困大学生在学习动机的个人成就动机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F=3.39,P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贫困大学生在学习动机的各维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同样身为贫困大学生,家庭经济情况不会很乐观,他们都会希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家庭经济状况,其学习压力无太大差别,佐证了其学习动机无显著差异。

不同贫困程度的大学生在学习动机的各维度上差异不显著,这可能是无论他们是获得一等、二等或三等助学金,都从属于贫困生团体,都有较大经济压力,均有愿望改变家庭经济状况,并且愿意为之努力,因而其学习动机不会因贫困程度而改变。

本研究存在一定不足,主要是在被试选择方面,未抽取大一学生,以及由于大四学生在外实习,因而所获取的被试人数相对有限;此外,研究设计方面较为简单,以后研究可深入研究影响贫苦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以及贫困大学生对贫困的看法等是否会影响其学习动机等方面。

五、结论

1.贫困大学生与非贫困大学生在学习动机的各维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2.城镇贫困大学生比农村贫困大学生更倾向于小群体取向;不同年级的贫困大学生在个人成就动机上存在显著差异,大四学生的个人成就动机最强,大三学生的个人成就动机最弱;是否为独生子女和贫困程度在学习动机的各维度方面无显著差异。

参考文献:

[1]王佳权.大学生师生关系、学习动机极其关系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7.

[2]黄希庭.心理学导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3]阮恒,魏青,张应慧,唐伟莉,贫困大学生学习动机的调查与激励机制[J].宜宾学院学报,2013,13(5):114-117.

贫困大学生范文第4篇

你们好!

时间过的真快,转眼四年的大学生活已接近尾声,回想当初如果没有国家助学贷款,我的大学生活将会不堪设想。

我出生在河北的一个贫困农民家庭,父母均靠种地为生,考上大学的时候,我还有两个弟弟在上中学,祖父年迈,下身瘫痪,终年卧床不起,不仅时刻需要有人照料,而且每天的药物治疗就要花去很多钱。父亲是村里有名的大孝子,他为了照顾祖父,几年如一日,寸步不离;母亲则在村里的塑料厂打工挣钱,家里收入只靠母亲一人怎么能行?几年下来我们家已是外债累累,父亲虽然着急,但又不能离家打工,母亲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我的大弟弟为了减轻里的负担,没有跟我商量就退学外出打工了。我当时气愤的问母亲:他学习那么好,为什么让他退学?其实我心里也清楚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母亲什么也没有说,抱着我就哭了,我也哭了。作为家中长女,我有责任为减轻家里的负担做一些事情,可现在,除了要钱我什么也不能做。绝望之中,我听一个在大学上学的老乡说贫困生可以申请国家助学贷款,这使我的大学梦再次燃起,我一定要学习更多的知识,实现我的大学梦。

我怀着期待的心情来到学校,在老师和学校领导的热心帮助和亲切关怀下,很快就办理了助学贷款手续,当我拿到国家助学贷款的XX元生活费时,我感动得流下了眼泪。作为国家助学贷款的受助对象和最终受益人,我深刻感受到党和政府对贫困生的关注、关心、关爱和大力资助借此机会我想表达一个心声:感谢党和政府对我的关怀,感谢自治区建设银行和自治区农业银行对我的资助,感谢母校对我的培养,感谢学校领导、老师对我的大力支持和在生活上、精神上给予我无微不至的帮助,真心的感谢你们!我要用我的实际行动来报答党和政府的关怀,我一定会努力学习,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贷款不仅给了我上大学的机会,而且给了我学习的动力。几年来我不放弃任何为广大学生服务的机会,在大家的支持和推荐下,我担任过04级创新班班长,并积极主动地帮助其他有困难的同学,为自己将来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回报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从来不认为自己有什么突出的地方,我始终把生活的艰辛当成前进的力量,把党和政府以及学校老师的关怀与照顾当成自己奋斗的动力。我虽然生活贫困,但是知恩图报、不忘他人,尽自己所能回报党和政府、回报社会。我要树立起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乐观面对的人生态度。

贫困大学生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校贫困大学生 自我效能感 心理健康教育

当前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是落实党的十提出的实现高校根本任务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伴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在高校收费制度、国家扶贫措施频出的背景下,在大学生中出现了贫困大学生群体。这些大学生由于经济上的压力,不同程度地在思想上、心理上也背负着沉重的包袱。面对高校贫困大学生这样一个群体,我们如何在在思想上帮助他们更好的认知自我,在心理上对其疏导,从而逐步提升他们的自我效能感,已经成为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自我效能感的基本内涵

自我效能感是班杜拉于1977年提出的概念,他认为人们对其能力的判断在其自我调节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一些人虽然很清楚该做什么,但在行为上却表现不理想,这是因为内部的自我参照因素调节着知识与行为之间的关系,其中人们如何判断其能力以及这种判断如何影响其动机和行为便是最为关键的因素。可以认为自我效能感便是指人们对自己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心和信念。

自我效能感对于个体的影晌十分巨大,它的主要作用表现为:第一,自我效能感影响人的活动选择和行为的坚持性。一个人对自我效能的判断,部分地决定其对活动和社会环境的选择。人们倾向于回避那些他们认为超过其能力所及的任务和情景,而承担并执行那些他们认为自己能够做的事。影响人们选择的任何因素都会对个人造成影响。在行动中,积极的自我效能感培养积极的承诺,并促进胜任能力的发展。第二,自我效能判断决定着人们将付出多大的努力以及在遇到障碍或不愉快的经历时,将坚持多久。自我效能感越强,就越具有坚持性。那些自我效能感弱的人,在面临困难时,就会因怀疑自己的能力而倾向于减弱努力或完全放弃;而具有很强自我效能感的人则以更大的努力去迎接挑战。第三,自我效能感影响人的思维模式和情感反应模式。自我效能感低的人与环境作用时,会过多地想到自己的不足,并将潜在的困难看得比实际严重。这种思想会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使其将更多的精力转向可能出现的失败和不利后果,而不是如何有效地运用其能力实现目标;有充分自我效能感的人,则将自己的全部注意力和努力集中于情景的要求上,并因困难而激发出更大的努力。同时也会影响个体在困难面前的态度;并且还会影响人们的思维模式和情绪反应模式;更为严重的是,自我效能感还影响个体的身心健康发展。

对于高校贫困大学生,经济上的窘迫是他们在学校不愿提及的,同时,他们的依赖心理与自立自强心理并存,部分贫困大学生容易产生持久的焦虑、内疚和抑郁等负面情绪,甚至因为自卑心理而自我封闭。这样既不利于大学生身心的发展,也不利于高校对大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

二、影响自我效能感认知评价的主要因素

1.成绩经验。成绩经验尤其是明显的成功或者失败,是最强大的自我效能感信息来源。成功经验可以提高个体自我效能感,失败经验则会降低个体自我效能感,如果强大的自我效能感形成,失败就不可能带来更大的影响。例如,试图一整天不吸烟而失败的人们很可能怀疑自己未来一整天不吸烟的能力,而能够一整天不吸烟的人可能对另一天不吸烟有强烈的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随着个人成就的提高而提高。一个人的成功经验越多,其知觉到的自我效能感越强。这意味着自我效能感是可以训练的,并且可以不断的得到提高。如果能让贫困大学生获得成功,就可能获得较高的自我效能感。

2.替代经验。当人们观察他人的行为时,替代经验(观察学习、示范、模仿等)影响自我效能感。当看见一个与自己相似的人在一项任务上成功或失败时,自我效能感也能够随着提高或降低。观察到那些与自己的能力相似的人的成功操作能够提高观察者的自我效能感;相反看到与自己能力相似的示范者的失败会降低观察者的自我效能感。替代经验的影响取决于这样的一些因素,如观察者对自己和榜样之间类似性的知觉、榜样的数量和种类、榜样的力量、观察者和榜样面对问题的类似性。替代经验一般比直接经验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要小。观察以同伴成功完成一项学习任务的贫困大学生,认为自己也能够成功地完成同类任务,获得相应的自我效能感。

3.想象经验。人们能够通过想象自己或其他人在未来情境中有效或无效地行动,而产生关于个人有效或无效的信念。这样的想象可能产生于对类似情境的期待或替代经验或者被口头说服所诱发。然而,想象自己成功或不成功地行动,不可能像实际成功或失败经验那样对自我效能感有强烈的影响,因此该方法所产生的效果可能极小。

4.口头说服。口头说服是比成绩经验和替代经验的强度要弱一些的自我效能感信息来源。口头说服作为自我效能感的一个来源,它的力量受一些因素的影响,如说服者的谈话技能、可信度的吸引力,自我的能力水平。实验研究表明,口头说服是改变自我效能感的中等有效方法。贫困大学生常常从教师和父母那里接受说服信息,如“你能做”。积极的反馈能够提高自我效能感,但如果以后的努力证明是无效的,它的作用是暂时的。像示范作用一样,说服可能让一个人尝试―活动,但是必须带来实际的成功,才能真正提高自我效能感。

5.生理状态。当人们把厌恶的生理唤起和差的行为表现、不胜任和失败联系起来时,生理状态将影响自我效能感。当人们产生不愉快的生理唤起时,比生理状态愉快或中性时更可能怀疑自己的胜任能力。同样,舒适的生理感觉可使一个人对自己的能力感到自信。贫困大学生从良好的生理反应获得功效信息,焦虑症状可能意味着一个人缺乏技能,从而导致无法获得良好的自我效能感。

6.情绪状态。生理线索是情绪的重要成分,但情绪体验并不仅仅是生理唤起的结果。因而,情绪和心境可能是自我效能感的信息来源。当人们体验到积极的情感时,更可能对成绩产生较高的自我效能感,而焦虑和抑郁对自我效能感可能产生有害的影响。情绪唤起能够影响人们的自我效能感。人们在悲哀、抑郁或者对某一活动过度焦虑时,自我效能感不如在心境好时那样高。贫困大学生学习把情绪作为自我效能感的线索,如“我今天不能应付”,是某一情绪体验的结果。

从以上六个来源获得的信息并不直接影响自我效能感,而主要通过对以上因素的认知评价影响人们的自我效能感。在评价自我效能感时,个体会权衡各种因素,如能力知觉、任务难度、花费的努力、接受的外界帮助数量、成功和失败的数量、与榜样的相似性以及说服者的可信性并把它们结合起来,综合起来形成自我效能感。

三、高校贫困大学生效能感低的日常呈现

提升高校贫困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有助于其健康全面的发展,但是当前,在高校一部分贫困大学生中,存在着自我效能感较低的现象:

1.贫困大学生效能感在性别和年级中的具体表现。贫困大学生效能感在性别上有显著差异,男生明显高于女生。男生与女生相比,在性格特征上更喜欢挑战,更渴望人生、事业上的满足,害怕失败,而女生相对追求稳定和踏实。男生思维敏捷活跃,面对紧急情况应变能力强,高强度长时间的工作性质也使男生更容易成为相关领域的突出者,因此男生普遍效能感较强。而在年级中普遍呈现高年级比低年级贫困大学生效能感强,这是由于高年级贫困大学生专业知识更丰富,有一定的积累,对于忙碌紧张的高校生活也已习惯,对待学习也从迷茫逐渐热爱起来,对就业方向更明确,有目标和理想,有自己的主见及未来的打算,因而效能感逐步提升。

2.贫困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在人际交往中表现为交往不够顺畅。部分贫困大学生从开始学习以来,便过分的专注于专业知识的积累与培养,而忽略了人际交往或者是与他人沟通能力的培养。在从事的相关专业工作中,在面对与他人合作、沟通等问题的中会引发很多潜在的问题,当面临这些问题时,部分贫困大学生就会感到社会的压力而力不从心,从而导致社会焦虑。在现实生活中,贫困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的欠缺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3.贫困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在学习领域表现为学习压力较大,甚至学业拖延。学业拖延是指学习者知道应该立即或按计划完成自己的任务和目标,却仍不自觉推迟,以至没能在预定时间内完成自我本应完成的学习任务,同时产生主观不适感,内心焦虑的行为。学习是一项艰难而又严谨的过程,专业知识需要前后衔接、紧密联系,但部分贫困大学生由于课余时间做兼职,一定程度上会占用大量时间,日积月累会导致课业任务较为繁重,学习积极性受到影响,逐渐失去学习的乐趣。

4.贫困大学生临近毕业期间效能感较低。进入毕业实习,贫困大学生又重新面临着新的师生关系、同事关系、上下级关系等。由于每个人个性特征不同、待人接物的态度不同,使贫困大学生在毕业实习与人际交往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从而产生困惑、焦虑等心理问题。一些毕业实习的贫困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易表现为人际敏感,在与其他人的沟通交流过程中常会发生一些摩擦、冲突导致不必要的烦扰与争吵,以及情感损伤,引起孤独感,进而产生压抑和焦虑。有些则表现为人际交往有缺陷、心理障碍,语言表达能力差,害怕与他人沟通,把自己封闭起来。

四、高校贫困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提升培养途径

自我效能感对于贫困大学生非常重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更切实有效的方法来帮助其提升自我效能感。

1.树立崇高的科学信念,确立合理的成绩标准。个体应对自己的能力和意志力有较为客观的认识,适当调整好适度的期望水平,现实结果与期望水平的比值决定了情绪反应的性质和强度。如果期望水平偏高,即使尽其所能也会力不从心,只会让失败的结局损伤一个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难以体验到成就感。因此树立崇高的科学信念,并且要从自身出发设立适当的目标,最后将目标梯度化、体系化,合理化,才能合理获得较好的自我效能感。

2.为贫困大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自我效能感是以个体多次亲身体验某一同类工作而获得的直接经验为依据的。它是获得自我效能感的重要途径。多次成功的体验会提高个体的自我效能感。这也就需要教师为高校贫困大学生创设更多的成功机会,让他们在学习、生活中,通过成功地解决困难来认知自己的能力,展示自己的特长,从自身进步中获得一种成就感,逐渐的积累,最终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以提高其自信心,获得更好的自我效能感。

3.增加贫困大学生的替代性经验。替代经验是指观察榜样或他人的行为而获得的行为经验,这是自我效能形成的影响因素之一。特别是,观察学习其他条件与自己类似的同伴榜样而获得的替代经验,更有助于学生提升自我效能。因此让贫困大学生认识到自己在某些特定条件下与杰出表现的人物具有某些特征相似性,有助于其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和发展。帮助贫困大学生多了解本专业中平凡人物的成功经历,特别是具有贫困背景的成功人士的典型案例,能激发其信心和斗志,提高自我效能感。当看到与自己类似的个体做出成绩时,会极大地提高自己从事类似职业的信心。同时也可以采取经验交流会等促进大学生之间交流与互助的活动,让更多的同学了解身边成功案例的经验,以此培养贫困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4.积极争取有效的社会说服。社会说服主要是指来自社会的鼓励、劝说等,如来自父母、老师、权威偶像的鼓励等都十分有利于自我效能的提高。在进行言语说服时要充分考虑到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特点,避免简单、空洞,应该密切联系个体实际情况,通过激励消除高校贫困大学生在自我意识方面的误区,消除不合理信念,从而激发信心,促进贫困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发展。

5.培养积极的情绪体验。生理心理状况也影响自我效能的形成。疾病、身体不适或焦虑、抑郁等会降低个体的自我效能感,而轻松愉悦、适度紧张等有助于自我效能的提高。因此要关心高校贫困大学生的生活情况,保证各项资助措施彻底落实,使贫困大学生在校期间生活无后顾之忧。同时还要特别关注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帮助他们克服紧张、焦虑、自卑、沮丧等消极情绪,以良好的心态面对生活、学习和择业。

综上所述,高校贫困大学生与其他大学生不同,在一定程度上他们的效能感偏低,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但对于教育者而言,这又是一个对该群体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契机。一方面可以通过该群体大学生通过努力获得成功的经历来肯定他们,进一步巩固高校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另一方面也要高度关注贫困大学生在进入高校后面对困难时所出现困扰的心理问题,从而进行及时的干预和疏导。

参考文献:

[1]Bandura,A.(1997).Self -efficacy:The exercise Of Control[M].Newyork:Freeman.1997.P133-134.

[2]Chi pperfield JG,Segall A.Aging and Health[J].Journal Of Aging,1996,8(4):P489-511.

[3]栾声越.罗杰斯教育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契合的可能性[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4):P133-135.

[4]曾荣侠.论自我效能感理论及其教育价值[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3):P 100 -103.

[5]王才康,刘勇.一般自我效能感与特质焦虑、状态焦虑和考试焦虑的相关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0,8(4):P229-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