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夜行黄沙道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改写《西江月》
辛弃疾在江西上饶县的一个小路上,静静地走着。边走边说:“白天是那样炎热,而这傍晚却这样的凉爽。我走在这里好惬意呀!”
在朗朗的月光下,突然听见几声喜鹊的惊叫声,好像被那皎洁的月光吓到了。清风徐徐地吹着,突然树上正做梦的夏蝉叫个不停,好像是被那清风摇醒了似的。这时我的鼻子不禁闻到了稻花的香味儿。向不远处望去,一个个正在弯腰的稻子,正在向我们点头致敬呢!田野里的青蛙们呱呱地叫着,仿佛在说:“今年一定是一个丰收的大年呀!”
这时只有几颗星星在天空中,大多数的星星都在月亮那儿给月亮祝寿呢。不久,远处下起了雨。那雨活像个调皮的孩子们,纷纷落到地下,东躲躲,西躲躲。有的还进入我和辛弃疾的怀里,争夺自己的地位。一看到这里,我和辛弃疾快步来到原先那家小客店里。可是怎么不见了呢?没办法,我们踏着小路的溪水转了个弯。突然,原先消失的小店便出现在眼前了。而且那在眼前的店,在雨中显得格外雅致。
“咦,什么味道?”我轻轻一嗅,原来是稻花的花香弥漫在空中。细细闻来,味道是那样醇美,那样浓郁。再仔细一看,只见一个个稻穗娃娃都弯下了腰,垂下了脑袋。微风吹拂,沙沙作响,稻田里泛起了清波,连绵起伏。“呱呱——呱呱——”远处的青蛙仿佛也在向我问好。蛙声与蝉鸣相结合,形成了动人的交响乐。或许这群小精灵也在为这丰收的美景而感叹吧!
天忽然暗了许多,我抬头,仰望天空。灰蒙蒙的夜空中,只有几颗敬业的星星还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其他的呢?或许都钻进被窝了吧!也许是在听月亮婆婆讲故事吧,真调皮“滴,嗒~~”几个小雨点跳到了我身上,我张大嘴巴,又一个小淘气跳了下来,这雨水中仿佛也散发这稻花的清香。 雨细细的,似牛毛,如花针,它们三五成群地从天上蹦下来。“嘀嗒,嘀嗒”这多像欢快的鼓声呀!天上的星星也在看着,还在鼓掌呢!,
我边走边看,却找不到过去熟悉的茅店。我东张西望,在转过溪上的小桥后,才一下子发现它。它还在那儿,在树林边。我不由自主地吟道: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一、背词,回顾作者概况
同学们,还记得《清平乐 村居》吗?“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师生齐背。这首描绘农村生活的词作者是谁还记得吗?(辛弃疾)对于辛弃疾你了解多少?学生各抒己见。
师:辛弃疾,南宋著名爱国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一生力主抗金。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写于同一时期的《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看看这首词又展示出怎样的农村风光?
二、初读,把握词的节奏
1.请一名同学给我们读一读。
2.学生评价。
3.诗词的朗读说简单也简单,无非也读准字音和读出节奏。说难也难,就是难以读出诗词的味道。
西江月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头/忽见。
要把诗词的味道读出来,恐怕技巧还在其次,重要的是在理解诗词大意的基础上,表达出作者的感情,展现出诗词的意境,给人以美的享受。
三、译读,感知夜行山村
1.疏通词的大意。
先说说自己的疑问。“明月别枝(别枝即另一枝;斜枝。唐方干《字字有功》诗:“鹤盘远势投孤屿,蝉曳残声过别枝。”沉砺《感怀》诗之六:“新蝉噪罢夕阳移,更曳残声到别枝。)惊鹊”意思是说月光明亮惊动了栖息在树枝的乌鹊,乌鹊飞离所在树枝。另一枝也在月光中摇动。与“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有异曲同工之妙。
“清风半夜鸣蝉”半夜,清风中传来蝉鸣声。
“稻花香里说丰年”在浓郁的稻花香里听到“今天一定是个丰收年”。
“听取蛙声一片”,意思为听到青蛙细心协力地欢唱。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天外有七八个星星,稀稀疏疏的挂着。山前落下两三点雨。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过去曾经住过的土地旁树林边的茅草小店在桥头转弯时,突然出现。
2.发挥想象力,说说作者夏夜所见所闻所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夏夜所见:明月、别枝、惊鹊、稻花、稀星、山雨、茅店、溪桥。
夏夜所闻:鹊声、蝉声、蛙声。
夏夜所感:月夜行田间,听到蝉鸣声,惬意。闻到稻花香,想到丰收年,喜悦。遭到山雨淋,来到茅店前,惊喜。
3.由此可见,这首词上下两阕写的是两种不同的夏夜风光。上阕写晴,下阕写雨。天气不同,但夜行于山村的词人,感情是不变的,那就是:喜爱农村风光以及对丰收在望的喜悦。
4.带着夜行田间的惬意,带着对农村生活的喜爱,带着丰收在望的喜悦,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首词。想来语气要轻柔些,语调舒缓些,心情愉悦些。
四、赏析,品味语言之美
1.回顾所学的写景的常用手法。
(1)抓住景物的特征,细致描摹。
(2)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3)调动多种感官。
(4)动静结合(或以动衬静)。
(5)虚实结合。
……
2.这首词在描绘夏夜风光时用了哪些手法?请同学逐字逐句地读一读,找一找。然后集中小组同学的智慧,讨论讨论。
(1)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2)调动多种感官。视觉、听觉、嗅觉。
(3)运动多种修辞:对仗、拟人。
(4)抓住景物特点。蛙鸣声、稻花香、两三点雨等。
3.辛弃疾被称为“人中之杰,词中之龙”是名不虚传的,虽是豪放词的杰出代表,但是写起田园风光来也得心应手。 赏析诗词的一般方法:
(1) 指出表现手法(修辞或感官或借景抒情或其他手法)(2)诗句的主要内容(大意)或从炼字的角度分析词句表达效果(3)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如:“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两句可这样赏析:
一般思路:(一)这两句对仗工整,并从视觉、听觉、触觉等角度描写夏夜风光(或动静结合),写明月惊动了栖息的乌鹊,清风中传来蝉鸣,表现出夏夜的静谧,体现出作者对农村风光的喜爱之情。
从炼字角度:(二)这两句对仗工整,并从视觉、听觉、触觉等角度描写夏夜风光(或动静结合),“惊”字传神地月光出现时乌鹊的情态,衬托出月光之明,“鸣”写出半夜蝉叫声之清脆悦耳,衬托出夏夜的静谧。这两句表现出作者对农村夏夜的喜爱。
五、诵读,演绎词的情韵
坡有诗云: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我觉得我们也可以化用这句诗:“好词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唇齿香。”我们不妨就在课堂上把这首词背上,边背边想象其意境,领会其感情,说不定也背着背着唇齿含香,“三月不知肉味”,像孔子听了《韶乐》一样。
师生一起有感情地诵读。
2、出处:宋·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原文: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3、译文:
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仿佛传来了远处的蝉叫声。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李白:《古朗月行》)
2.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王维:《竹里馆》)
3.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
4.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5.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人未还。
(王昌龄:《出塞》)
6.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珍珠月似弓.
(白居易:《暮江吟》)
7.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8.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王维的:《山居秋暝》)
9.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10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11.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
12.却下水精帘, 玲珑望秋月.
(李白:〈玉阶怨〉)
13. 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苏轼 <念奴娇大江东去>)
14.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
15.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
(李商隐《无题》)
16.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商山早行>)
17.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王维:《竹里馆》)
18.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