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专辩论赛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自大陆高校代表队1986年参加亚洲大专辩论赛起,电视辩论在我国发展历经十余个年头,笔者认为,从宏观上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1986~1993年,1993~1997,1997~1999年。1986年~1993年这一阶段可以简单地概括为电视辩论的“上升期”,此期间人们对大专辩论赛处于一个由不了解到了解,由冷漠刭热情的过程之中。而这一时期恰恰也是电视这一强势媒体介人中国家庭生活最迅猛的时期,客观上为大专辩论扩大社会影响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各种因素夹杂在一起,最终促成了神话般的''''93复旦辩论队的横空出世,至今《狮城舌战》仍是许多辩论爱好者的启蒙教材,而“起承转合”的一至四辩的角色分工依然被许多辩论队奉为圭臬,在其后数年内,大陆各高校辩论队都难以摆脱复旦的影子。尽管用现在的眼光来看,这一支队伍绝非无可挑剔,但是他们毋庸置疑是新加坡辩论模式发展至顶峰的标志,因此获得后来者的广泛敬意当之无愧。
而任何一个事物到达顶点也就意味着站到了下滑的起点。1993年之后,电视辩论可怕地、不断地以一种重复性的面孔出现,其间的“长虹杯”大专辩论邀请赛,1995年上海第一届名校大学生辩论邀请赛,更多的是对狮城模式的一种强化,而绝非突破与创新。此种模式在1995年代表中国大陆出战国际大专辩论赛的南京大学队的身上发展到了极致,其突出的特征便是霸道的逻辑,华丽的词藻,极端的归谬,频繁的类比,乃至如出一辙训练有素的笑容与手势,不由得使人啧有烦言。这一点南大辩手自身都无法否认,甚至有辩手在某大报上发表文章《辩论反对辩论》,国内一时对电视辩论责难之声四起。而1997年在新加坡举行的国际大专辩论赛似乎只是在进一步论证人们对辩论赛攻击的合理性,首都师范大学的失利也正式宣告了新加坡模式的死亡,而电视辩论也由天堂落到了地狱。因此,1993年到1997年这一阶段似乎可以概括为电视辩论的“下滑期”。
1997年之后,回到起点的电视辩论赛进人了艰苦的摸索期。在深刻的反思与广泛的征求意见之后,1998年举行的“蓝带杯”对赛制进行了调整,增加了攻辩环节,到1999年国际大专辩论赛,更是有了大动作,完全取消二、三辩陈词,增加自由对话环节,保留攻辩。赛制的调整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比赛观赏性的提高,使得电视辩论赛重新恢复了活力。在此笔者不得不怀着敬意提到99年的西安交通大学队,可以说这一支队伍对于辩论而言,扮演了一个“挽狂澜于即倒、扶大厦之将倾”的角色。本人以为他们是在复旦大学之后,惟——支真正意义上实现了辩论的升华的队伍。从理性的角度分析,1999年西交大队的成功取决于主客观两方面的因素。主观上是由于四位辩手实力强且平均,风格各异而又互补,尤其是一辩樊登、二辩郭宇宽,在“西交大模式”中扮演了两个不可缺少、权其重要的开创新角色,如果没有这两位的全新风格,那么西交大恐怕也很容易滑入平庸。而客观上的因素恐怕要归功于艰苦摸索之后赛制的全新变更。
就2000年全国大专辩论赛而言,主办者在赛制上显而易见地花费了大量心血,在''''99国际大专赛制的基础上作了许多调整,突出表现为以下三点:其一,强化了一辩的功能,增加攻辩小结,缩短陈词,这一切都是为了防止“背诵型”一辩的出现。其二,取消了自由人制度,将自由人对话转换成正反双方二、三辩的攻辩。其三,增加了观众提问,使得比赛的不可预见性进一步加强。应该说,这一赛制的改进基本上是成功的,二、三辩攻辩加强了比赛的比抗性,事先很难准备的观众提问对辩手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使得比赛的可观赏性进一步强化。但是,作为一名亲身参与的选手,我依然感觉到了其中的不足之处。第一,就一辩的功能而言,该赛制在防止“背诵型”一辩出现上并不尽人意,很大程度上只是增加了一辩的背诵量。因为在拿到辩题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对于对手的观点一般都可以有六七成的掌握。而攻辩小结至多只有一分半钟,因此只要根据本方的提问,抓住几个大的方面,多准备些内容,攻辩小结自然可以顶过去。要蒙住评委,恐怕也并非难事。
第二,就攻辩环节而言,该赛制要求提问的二、三辩只能提问,回答方只能回答,不得反问,并且规定提问只能用10秒,而回答可用2o秒。实际上,由于一辩陈词降至2分钟,提问方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对一辩陈词的一种补充,必须起到一个进一步展开体系的作用。可以充分利用规则,每次回答用足20秒,提问方便只能问出三个问题,这样必然减少攻辩的回合,容易降低比赛的精彩性。并且该赛制还规定提问方可任选二、三辩进行回答,因此大多数队采取了只玫二辩或者只攻三辩的策略,使得比赛责任不能被公平分担。
第三,观众提问的设计本身很好,但规定由一、二、三辩回答,相对而言,削弱了四辩的作用。纵观本次比赛,我们不难发现,以前一辩的尴尬地位似乎由四辩取而代之,即只要在自由辩论中发言几次,再加上大段陈词便大功告成,这种架空四辩的方式实际上也限制了许多优秀四辩的发挥。
笔者认为该赛制可作如下改进:首先由一辩陈词2分钟;其次由双方二辩对话,各用时2分钟;再由双方三辩对话,各用时2分钟。至此双方阵线完全展开,可进入攻辩阶段,先由正方一辩向反方四辩攻辩,再由反方一辩向正方四辩攻辩,用时各为l分30秒;攻辩结束由双方一辩用1分钟的时间作攻辩小结。之后是4分钟的自由辩论,然后进行观众提问,—、二、三、四辩均可回答,但不得一人回答两次,最后由四辩进行总结陈词。
这种设想基于几点理由,其一,经过''''99国际大专辩论赛的检验,自由人对话环节,本身是成功的,只不过是由于自由人以游离于整个队伍之外的感觉才将其取消。其实与其取消,还不如扩展到正反双方二、三辩各做一次对话。其二,将攻辩缩短成一次,既可体现攻辩与二、二辩对话的区别(前者强调对体系的补充,后者强调双方的对抗),又不嫌累赘。将提问与小结均交由一辩完成,可以进一步强化一辩。其三,明确攻辩对象为四辩,加强四辩责任。其四,观众提问四位辩手均可回答,强调比赛责任的平均分担。当然,以上仅仅是本人的一孔之见,还需要实践的进一步检验。
本人认为尽管辩论模式的发展的可能性是多种多样的,但是绝不是没有方向的。多年的比赛实践证明,其发展始终强调两点,其一是对抗性,即强调思维的碰撞,只有碰撞才能产生火花;其二就是整体性,必须要求比赛责任的平均分担,一个队伍只有平均实力强才是真正令人心悦诚服的队伍。
一、 管理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二、 新学期的活动:
9月初(即新生军训期间):
1、协会的宣传工作。我协会会组织人员到新生宿舍看望新生,帮助新生,同时口头宣传口协(经费允许的话会有宣传单),让新生对口协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讨论与进一步确定本学期工作详细计划,开始准备招收新干事与会员的工作以及筹划会员迎新见面大会。
9月下旬(即军训结束):
招新工作。将按实际情况招收一定数目的新干事和会员。
10月中旬:
迎新动员大会;今年将继承上一年收效不错的活动形式,将迎新和动员结合起来展开。大会中将辩论表演赛作为主要节目,各班准备参加辩论赛选手来观摩,介绍辩论中的基本技巧。这样既吸引会员的参加与保证参加人数,能更好地宣传了“新生杯”辩论赛,拉开新生辩论赛帷幕,起到一箭双雕的效果。
10月中旬到11月上旬:
第十届08级“新生杯”辩论赛;我协会将在10月上旬就开始做好辩论赛的宣传工作,会将关于辩论赛的通知下达到每个班级的团支书手上,由支书通知组织班级辩论队参加“新生杯”。
1、平时培训:
三大组根据各组的特点同时有序的进行会员培训,计划是每个月进行一次。比如,辩论队可以每个月放映国际大专辩论赛的视频,开设有关辩论的讲座等等,表演组可以开展朗诵比赛,相声对决,话剧,小品,原声配音等活动,演讲组则可以进行演讲比赛,或者模拟竞选现场等等一系列活动。活动的形式多样,能引起会员的兴趣。
2、活动任务:
辩论队,表演组,演讲组本学期各开展一次面向全部会员的活动,可以将08级新生作为主要对象。
演讲组:“我的大学—我做主”演讲比赛;
表演组:电影原声配音大赛——my choice ,my voice;
辩论队:趣味辩论赛
三、经验学习交流会:
一是争取人心
得人心者得分,胜;失人心者失分,败。在新加坡式的辩论中,某方所要捍卫的观点常常会同常识相抵触,或者有悖于观众的情感。这时就必须抢夺旗帜,争取人心。
比如,南京大学队在为迎战第三届亚洲大专辩论赛所进行的训练中,曾与河海大学队做了一场“热身赛”,辩题是:实施环境保护会降低经济增长的速度。持正方立场者在辩论中很容易被反方逼到不要搞环境保护的困境中去,从而失去观众我评委的同情和支持。为了防止陷入这种窘境,正方的队员一上场就声明:“我们是环境保护的坚定拥护者,我们希望既保护了环境,又增长了经济。但是鱼和熊掌不能兼得。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为了子孙后代的幸福,我们主张宁可降低经济增长的速度,也要好好的保护环境。”言辞凿凿,掷地有声,一下子就把评委和观众的同情心抓了过来。
时间:4月5日—5月12日
一 辩论赛前期准备工作
1. XX年4月5日召开学习部全体成员会议,共同讨论商议辩论赛事宜。
2. 筛选并确定辩题。
从网上和历年的全国大专辩论赛中选题,形成初步的百条辩题,分类形成备稿,最终确定辩题12个:
第一轮:个人命运由社会掌握/个人掌握
功可以/不可以补过
女生应该/不应该主动追求爱情
新闻价值比新闻道德重要/新闻道德比新闻价值重要
天灾人祸哪个更糟
道德和利益哪个对人际关系影响大
第二轮 :读大学,长进最大的应该是知识/人格
中国社会更需要德治/法制
第三轮: 应该干一行爱一行/应该爱一行干一行
贫困/富裕更易滋生丑恶
决赛: 革新技术/思想更重要
现代社会男人/女人更累
3. 确定形式 比赛形式包括淘汰制德确定,评分规则、奖品的确定。
4. 场地:第一、二、三轮共十场在秋实楼105举行,冠 亚 季军的争夺共两场在秋实楼六楼礼堂举行。
5. 抽签分组:将辩题分组,制成同样大小的纸条,抽到同样辩题的为一组。此项工作完全在公开公正的情况下进行。
6. 赛前指导:4月6日,统一将各代表负责人召集开会,每代表队一份辩论赛章程与细则说明,并对无辩论基础的辩手进行了辅导和讲解。
7. 比赛硬件的准备:标牌(10个)、计算器(2个)、秒表(2个)、黑幕(4块)
8.下达通知:由副部长负责与各代表队的负责人取得联系,在比赛前四天下辩题,以备各班准备
二 比赛期间工作
布置场地:布置工作主要是秋实楼105的联系,黑板报的书写,桌椅的摆放。
安排人员:包括邀请评委、主席,安排计时员,各项工作人员到位。
其中前三轮邀请到的评委有:何老师、陈老师、汪老师、孙师、鄢老师、范老师、陈、孙、江、余、张、林、黄、刘、谭 、陈、肖、孙。在此表示感谢。
决赛到场的评委老师有:陆琨副院长、林老师、何老师、钟老师、张老师、江老师、鄢老师、张老师。此工作得到林老师支持,在此表示感谢。
计时员:宁, 杨
主席:师 康 吴 叶三 比赛情况
1 前三轮的比赛
第一轮 第二轮 第三轮
(4月11日-4月17日) (4月24日) (5月12日)
第一场 02装潢 03广告+装潢+服艺
03广告+装潢+服艺 03广告+装潢+服艺
第二场 04动画+艺术7班 04动画+艺术7班
03电艺+环艺+纺艺
第三场 04服工 04服工 03服工
04艺术5、6班
0 3服工班
第四场 03+04服表
03服工 03服工班
第五场 02服艺
02服工3班 02服工3班 02服工3班
与本篇 学院学习部辩论赛工作总结 内容有关的:
| | | | | | | |
到 栏目查看更多内容 >>
第六场 02服工2班 02服工3
04艺术3、4班 02服工2班 02服工2班
比赛正式开始,今年的初赛水平高于往年,出现了精彩的比赛队伍,场上精彩不断,可见新一届的辩论人才,各班的观众都很到位,好于往年,使比赛有了一个很好的效果。最后选定了分数前四名进入决赛。
2 决赛
基于前十场的工作基础,决赛举办的很成功,但有几点值得总结
(1) 赛场布置方面,由于和宣传部的沟通不够,背景布置不够,总体气氛未很好的表现
(2) 硬件方面,学校没有足够的耳麦提供以及比赛时所需的铃音设备,学习部都一一克服了困难,最后保证了辩论赛在大礼堂的顺利举行。
(3) 决赛时,为让更多的同学参与进来,5月11日晚,由学习部成员分为三组,分别到各个班做相应的宣传工作。
(4) 决赛有幸清到陆琨副院长和林建泰老师到场观看并做了精彩点评,使辩论赛锦上添花。
整个比赛各项工作表现良好,观众到场情况良好,场面组织良好。感谢各位领导和老师的支持使得本次比赛取得了较好的预期效果。
四 辩论赛结果
冠军 03服工班
亚军 02服工3
季军 02服工2
第四名 03广告+装潢+服艺
最佳辩手:师华
五 活动存在的问题
1比赛前期宣传不够,需要加强。
2 前三轮的比赛中,在邀请评委的工作中没有很好的落实工作,以至于在第三轮第一场的比赛中事先邀请到的2个评委老师未按时到场,给比赛的正常进行带来不便。
以上是学习部于校文化节的工作,希望各位领导批评指正,以便于我部门更好的发扬优点,
改正不足.使得学习部今后的工作更加出色
最后,对本次活动中表现积极的学习部干事提出表扬,他们是:陈光,杨淑颖,宁炳云,胡江波,张利梅,周振武。正是由大家的齐心协力,默默无闻的工作才使历时一个多月的活动顺利有序的进行。
【2】
与本篇 学院学习部辩论赛工作总结 内容有关的:
文/曾子
张小慧是一名大专辩论选手,曾经获得过国内某大专辩论比赛最佳女辩手奖。她素以能言善辩见长,她的口才让周围许多人羡慕不已。
三年前,她走进了婚姻的殿堂。然而,当她把自己的这种辩论能力也运用到她的婚姻生活中时,她发现,尽管她赢了一次又一次,但她的婚姻也渐行渐远。
他曾经因为我的口才爱上我
2006年秋天的一个下午,我和丈夫坐在北京建国门外的“上岛咖啡”协议离婚。气氛有些伤感,但我知道一切已经无法挽回。我问丈夫:“还有可能吗?我们还能在一起吗?”
丈夫摇摇头,他不无伤感地对我说:“和你在一起,我总是找不到一个男人的自信和尊严,我想重新去寻找我的生活。”
那一瞬间,我的心痛了起来。看着这个我曾经深爱的男人远去,我扶着街边的栏杆才没有让自己倒下。
我在大街上漫无目的地走着。街上人流如织,秋天的阳光灿烂,但我的婚姻却在这个秋天,因为自己的争强好胜而结束了。
我生长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也许天生有优越感吧,我从小就喜欢和人辩论,经常能用自己的口才把周围人驳得哑口无言。一来二去,我的口才在周围传开了。2004年夏天,我代表我们学校参加了大专辩论赛并且勇夺第一名后,我立刻成了校园里的明星,“才女”“辩论皇后”等美誉接踵而来。
丈夫江炜就是在那次大专辩论会的电视直播中爱上我的。后来用他的话说是当他从电视里看见我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时,简直呆了。他从小就不爱说话,很内向,所以对口才极好的人天生敬佩。那一瞬间,他爱上了我,发誓要找机会和我接近。
那时,我上中文系,他上物理系。一天下午,我在校图书馆查资料,总感觉周围有男生偷偷在打量我。我并没有在意。成为“辩论皇后”后,遇到这样的崇拜而又爱慕的目光实在太多了,我有些飘飘然。
那是江炜的目光,他一直在找机会和我接近。当我捧着的一堆书不小心掉到地上时,他及时地捕捉到了这个机会帮我捡起了书。就这样,我们认识了。
从此,江炜找各种机会向我献殷勤。去学校食堂吃饭,总是不用我排队,可口的饭菜已经端到我面前。当我和他在大学校园里的林阴道上散步时,他总是用崇拜的目光,看着我在他面前滔滔不绝发表对某个事情的看法。他好像丝毫不计较我爱辩论的“职业僻”,不但不计较,还特别欣赏,这极大地满足了我的虚荣心,让我在他面前,时刻感觉自己像个被人追捧的公主。
有一个这样全心全意欣赏自己的男友,我想结婚后,那种被呵护的感觉一定很好。至少,我在婚姻中会拥有主动权吧。
所以,2005年的秋天,我们大学毕业后,我再一次代表本校获得全国大专辩论赛的最佳女辩手时,我和江炜的恋情也到了收获的季节。
我和江炜结婚了。新婚之夜,我地问江炜到底爱我什么。江炜傻乎乎地说最喜欢我能言善辩的口才。我听了,心里像灌了蜜般受用。
婚姻难道少不了辩论吗?
结婚之后,江炜确实像他婚前所表现的那样,对我百般呵护。我毕业后分配在一所中学教书,他进了一家外企。显然他的工作比我还辛苦,但他几乎承担了全部家务。
也许所有的夫妻都免不了争吵吧。2005年“超女”比赛时,我成了狂热的“超女”迷,每天守着电视,追看“超女”比赛晋级结果。江炜起初还没有放在心上,后来看我如此迷恋“超女”,甩过来一句:“‘超女’有什么好看的,都是一群小孩子在那里胡闹,又浅薄又俗气。”
我一听他这句话,立刻感觉自己受到了侮辱。江炜说“超女”俗气,不就是借机说我没有品味吗?难道他每天看“军事天地”就有品味吗?于是我和他争论看“超女”的好处有哪些,看“超女”为什么不俗气。我说“超女”代表一种时尚,一种民主和草根阶层的参与精神,其实是一种最好的大众文化。我又举例证明丈夫的审美品味是多么低俗。
江炜被我驳得哑口无言,只好乖乖投降,他最后苦笑着说:“好,好,我说不过你,你有品味,我俗气,好吧?”
见他被我驳得甘愿投降的样子,我心里涌起一阵畅,同时也不禁有些得意。
两个人一旦在一起过日子,便免不了出现矛盾。从婚前的花前月下到婚后的油盐酱醋,我和江炜的争论越来越多,经常为了一点小事,我们便爆发了争吵。这时候,我喜欢辩论的天性便被激活了。结婚起初,遇到矛盾时,江炜总是让着我。后来时间长了,他也不免嘟囔两句。而他越是准备和我辩理,我争强好胜的辩论激情就越加旺盛。结果到了最后,言语木讷的丈夫只好甘拜下风。
有时,辩论不过我的江炜也向我抱怨:“像你这样伶牙俐齿的老婆,哪个男人娶回家都是一场噩梦。”
他的话让我火冒三丈,我一定要斩草除根,揪出他这句话背后的意思。难道结婚前,他就不知道我素以辩论见长吗?他当时不就是因为崇拜我的口才而爱上我的吗?为什么现在又改弦易辙,又不喜欢我能言善辩了呢?
江炜哭笑不得,他说服不了我,于是结局大都是他逃回书房,我自己志得意满地像在大专辩论赛场把对方驳得一败涂地一样,心满意足地做面膜去。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次,我和江炜去坐公共汽车。上车后,因为江炜无意间流露的一个细节,我们又发生了争执。为了驳倒丈夫,我旁征博引,听得周围人也目瞪口呆。当然,最后的赢家是我。那一刻,我感觉到江炜甚至有些无地自容,只是我沉浸在胜利的自豪中忽略了他的感受。
我不断驳倒丈夫,却发现他的心也在渐行渐远
2006年秋天的一天晚上,为了庆祝结婚两周年,我们请了一帮朋友到家里吃饭。那天江炜显得很高兴,借着酒意,他夸奖我是如何有才华,让他总是在别人面前很有面子。
后来,我看他喝多了,就去夺他的酒杯,劝他少喝点。也许是趁着酒意,后来用丈夫的话说是,平时他老是说不过我,所以那天他就想,干吗连喝酒这样的小事也要听我的?所以他执意要接着喝。那帮朋友也跟着起哄,女朋友们都拿眼色示意我,那意思好像是我怕丈夫了。
这时,我好斗的性格也冒出来了。我坚决要求他不要再喝酒,我说喝酒一是伤身体,二是我不让他喝,是一片好心。也许是平时心里压的委屈太多了吧,江炜说:“哪有那么多道理可讲,我就是想喝,你少管闲事!”
当时我气坏了,也不管朋友们在场,立刻摆开了要和丈夫讲理的架势。我说喝酒也要有个度,男人不能纵酒过度。我严密的逻辑推理让江炜哑口无言。但我没有发现他的脸色变得铁青,并且越来越难看,他一直在努力地压制着自己的情绪。
那天的家宴不欢而散。客人走后,江炜不再和我说一句话。他默默地收拾着屋子,默默地去洗浴,我突然感觉自己有些过分了。晚上,当江炜回到房间时,我温柔地上前抱住他,但他默默地推开了我,说:“累了,早点睡吧。”
我被他拒绝,有些不甘,那种执著的要闹个明白的心思又上来了,我说:“我们谈谈。”
江炜不说话,我说:“难道我在酒桌上劝你少喝点有什么过错吗?我们都是成人,做什么事情总要讲道理吧。”
江炜说:“你真的觉得夫妻之间在任何时候都要讲道理吗?我承认,如果要讲道理,我讲不过你,我认输了不行吗?今晚,我也不想和你讲道理了,我只想好好睡一觉,我累了,心里很烦。”说完,他倒头睡去,不再理我。
我气得不知如何是好,只好自顾自地睡下。
但那天半夜里醒来,我发现江炜醒了,一个人在默默抽烟。烟火之中,他若有所思。看见我醒来,他突然哭了,一把抱住我说:“小慧,我们不要再争吵了好吗?我不喜欢这样的生活,我说不过你,我感到在你面前,自己很无能。”
我也抱住他。那一刻,我才开始正视这个男人的内心世界。我发现自己确实太过分了,我在表现自己的口才的同时,根本没有顾及丈夫的感受。我就像个争强好胜的失去女人味的女人。我在婚姻生活中的辩论虽然赢了一次又一次,但我真的达到目的了吗?我真的赢得了一切吗?
那天晚上过去后,有一段时间,我发现江炜经常晚回家,而且回家后也很少和我说话,一个人躲在书房里,半天不出来。有很多次,他的手机响了,他神色很不自然地接电话。凭着女人的敏感,我觉得丈夫在外面有人了。
是什么人,居然让深爱我的丈夫开始背叛了?
我表面上不动声色,私下里开始留心起江炜的行踪来。一天晚上,江炜又说加班晚回家后,我在他们幽会的宾馆里堵住了他。当我带着好奇的不甘的心理,想知道是哪个优秀的女人,居然可以夺去丈夫对我的注意力时,结果却让我大跌眼镜。那个女人长得一点也不漂亮,甚至有些腼腆。
我没有多说什么,眼前的事实像针扎一般刺痛了我。我没有大吵大闹,我觉得那样有失风度。我轻轻地替他们带上门,然后走在大街上,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情绪,给江炜发去了一个短信:“等你方便的时候,我们谈谈吧,我在‘上岛咖啡’等你。”
江炜来了,他似乎做好了一切准备。他坐在我面前,眼睛看着窗外。我先开口说:“我不怪你,我只想问你,到底是为什么?她哪一点比得上我?你要真找情人,也要找个比我漂亮的,这样让我也觉得甘心啊。”
江炜告诉我,她叫陈莹,今年21岁,在上大学。江炜说:“是的,她一点也不漂亮,但是她很温柔。”江炜说,他其实是一个不善言辞的人,但是在陈莹面前,他发现自己的口才居然特别好。陈莹很少和他讲道理,总是做一个倾听者,这让他觉得很贴心。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被重视,和你在一起,你太要强了,我找不到自己,我感到压抑,感到自己不像个男人。而和她在一起,我才感觉真正像个男人。何况,我一直想告诉你的是,婚姻中真的有那么多道理需要讲吗?你知道不知道,每次当我承认我输了时,我也感到没有意思了,我开始怀疑这场婚姻对我有何快乐可言?婚姻是你的最佳赛场,但让我体验到的只有失败和挫折。”听着丈夫的话,我这才发现,我似乎从来没有耐心听过他的讲话。
江炜最后平静地说:“我想好了,我们还是离婚吧。”
江炜平静的语气,让我发现一切已经无可挽回了。那是2006年的秋天,那天夜里,回到家里,我将自己曾经视之为骄傲的最佳女辩手的奖杯摔碎在地上。我想自己曾经在辩论赛上赢得了一切,但在婚姻的辩论赛场,我却成了一个最大的失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