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水稻种植规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论文 关键词:河道整治 规划 类型 原则 内容
论文摘要:介绍了河道整治规划的定义、类型、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及设计标准。
1河道整治规划的定义
河道整治规划是指:根据河道演变 规律 和兴利除害要求,为治理、改造河道所进行的水利工程规划及航道整治规划。河道在挟移泥沙的水流作用下,常处于变化状态;在流域治理开发过程中,某些工程的实施也常改变河道的水文情势,并影响其上下游、左右岸。河道整治规划通常要在流域规划的基础上进行,并成为流域治理工作的一部分。
2类型
2.1按河道 自然 条件,分为山区河道整治规划、平原河道整治规划和河口整治规划
①山区河道的两岸多为基岩,河床多由基岩或粗沙、卵石组成,河床坡度陡、流速大、水位涨落快,但河床变形强度较小。山区河道整治规划的主要目标是航运、工农业取水等,规划中应根据要求对渠化、治导等工程措施作出全面安排。②平原河道两岸多为冲积土壤,由于河道水沙作用和河岸土质的差异,形成微弯、蜿蜒、分叉和游荡等4种基本河型。平原河道整治规划的主要目标是防洪、航运、工农业取水和城市建设等,规划要根据不同河型和整治目标提出工程措施。对蜿蜒型河道,要力求通过整治使其成为微弯河道;对过度弯曲的河段,可考虑实施人工裁弯;对分叉型河道可考虑堵汉并流,将其整治成单一微弯河道,或使其形成稳定的汊道河段;对游荡型河道可护滩定弯,以弯导流,稳定河槽,控制流势。如黑龙江省东部地区典型的裁弯取直治理的河道有:蜿蜒河(36.3kni)、七星河(140.5km)等。③河口段受径流和潮流的共同影响,河床演变复杂。整治的主要目标是防洪、航运、工农业取水和滩地利用等。规划可研究采用固滩护岸、堵汊并流、疏浚导流等工程措施。
2.2按水利枢纽对河道的影响,分为库区河段整治规划、坝区河段整治规划和坝下游河段整治规划
①库区河段整治规划主要是研究水库回水变动区的整治。水库回水变动区具有天然河道和水库的两重特性。汛期受回水影响的河段发生累积性泥沙淤积,使原河床边界对水流的控制作用减弱,局部河段河势发生变化,河道向单一、规顺、微弯方向 发展 ,航道、港口码头和取水口的条件将有所改善;某些港口码头和取水口可能因泥沙淤积而受到影响。规划中可以采取修建整治建筑物、疏浚等工程措施。②坝区河段整治规划是配合水利枢纽工程设计,研究枢纽上下游局部河段的整治措施,控制枢纽上游近坝段的河势,保证泄水建筑物、电站的正常运行和通航建筑物引航道的畅通,充分发挥水利枢纽的防洪、航运和发电等效益。这项规划对于具有综合利用效益的径流式枢纽或航运枢纽尤为重要。⑧坝下游河段整治规划研究针对建坝引起的下游河道变化所采取的整治措施。由于建坝后水沙条件的改变,坝下游河道一般发生冲刷,水位下降,河势也有变化,这些对下游河段的防洪、航运、工农业取水、港口码头建设都可能带来影响。规划中要对上述变化作出预测,并提出整治方案及措施。
2.3按整治程序,分为河势控制规划和局部河段整治规划。对于整治工程量大,或情况比较复杂的河道,特别是大江大河,整治工程只能分阶段实施。河势控制规划是通过分析河段的演变过程,研究促成和稳定有利河势的工程措施。通常采用护岸工程,辅以其他措施。局部河段整治规划是在有利河势基本稳定的基础上,研究对局部河段进一步整治的方案,以满足防洪、航运、工农业取水以及港口码头建设的要求。
2.4按各部门的要求,分为航道整治规划、桥渡河段整治规划、取水口河段整治规划、堤防护岸工程规划等。这些以某一部门要求为主的河道整治规划,也需兼顾其他部门的要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工程的综合效益。
3基本原则
主要是全面规划、综合利用;因势利导、因地制宜;远近结合、分期实施。全面规划、综合利用是统筹考虑各方面要求,妥善处理上下游、左右岸、各地区、各部门之间的关系,明确重点,兼顾一般,以达到综合利用水资源的目的。因势利导、因地制宜是具体分析本河段的特性及其演变规律,预测其发展趋势,并 总结 本河段已往整治的经验教训,提出适合本河段的整治工程措施。远近结合、分期实施是指规划中需包括整治的远景目标和近期要求,分清轻重缓急,有计划地实施。
4主要内容
4.1河道基本特性及演变趋势分析包括对河道 自然 地理概况,来水、来沙特性,河岸土质、河床形态、 历史 演变、近期演变等特点和 规律 的分析,以及对河道演变趋势的预测。对拟建水利枢纽的河道上下游,还要尽量就可能引起的变化作出定量估计。这项工作一般采用实测资料分析、数学模型 计算 、实体模型试验相结合的方法。
4.2河道两岸社会 经济 、生态环境情况调查分析包括对沿岸城镇、工农业生产、堤防、航运等建设现状和 发展 规划的了解与分析。
4.3河道整治现状调查及问题分析通过对已建整治工程现状的调查,探讨其实施过程、工程效果与主要的经验教训。
4.4河道整治任务与整治措施的确定根据各方面提出的要求,结合河道特点,确定本河段整治的基本任务,并拟定整治的主要工程措施。
4.5整治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分析包括分析整治后可能减少的淹没损失,论证防洪经济效益;sk整治后增加的航道和港口水深、改善航运水流条件、增加单位功率的拖载量、缩短船舶运输周期、提高航行安全保证率等方面,论证航运经济效益。此外,还应分析对取水、城市建设等方面的效益。
4.6规划实施程序的安排治河工程是动态工程,具有很强的时机性。应在分析治河有利时机的基础上,对整个实施程序作出轮廓安排,以减少整治难度,节约投资。
5设计标准
5.1设计流量和设计水位。整治洪水河槽的设计流量,需根据保护地区的重要性,选取相当其防洪标准的洪水流量,其相应的水位即为设计水位;整治中水河槽的设计流量可采用造床流量或平滩流量,其相应的水位即为设计水位;整治枯水河槽的设计水位可根据通航等级或其他整治要求,采用不同保证率的最低水位,其相应的流量即设计流量。
5.2整治线。河道整治后在设计流量下的平面轮廓线,称河道整治线。平原河道整治线分洪水河槽整治线、中水河槽整治线和枯水河槽整治线,其中对河势起控制作用的是中水河槽整治线。洪水河槽整治线即两岸堤防的平面轮廓线。堤线与主河槽岸线之间需根据宣泄设计洪水和防止堤岸冲刷的需要留足滩地宽度。
中水河槽整治线一般为曲率适度的连续曲线,曲线之间以适当长度的直线连接。对不能形成单一河槽的游荡型、分叉型河道,其主流线也应为曲率适度的连续曲线。中水河槽整治线的弯曲半径和曲线间直线段的长度,通常可参照邻近的优良河段确定。一般最小弯曲半径为河道直线段平滩河宽的4—9倍,曲线段问直线段长度为该段平滩河宽的1~3倍,通航河道还要考虑通航要求。在中水河槽整治线的基础上,根据航道和取水建筑物的要求,利用稳定的深槽、边滩或江心洲,设计枯水河槽整治线。为保持航道稳定,要求整治后枯水河槽的流向与中、洪水河槽的交角不大。枯水河槽的弯曲半径和曲线段间直线段的长度,可参照邻近的优良河段选定,其数值一般小于中水河槽整治线。
关键词:高纬高寒地区;种植实验;产量测算
1 高纬寒地水稻种植
2010年,为落实吉炳轩书记关于“加快培育玉米、水稻、大豆等高产优质新品种,扩大良种覆盖,实现粮食高产”的要求,爱辉区启动了高纬寒地水稻种植实验。2011年,100亩高纬寒地水稻试验成功,筛选出适合本地气候条件的品种,黑交06213和黑交9709。为扩大水稻种植规模,打造北部水稻实验区,省水利厅通过“小农水重点县”“节水增粮行动”等项目给予支持。2012年,全区结合1211国道和311省道两侧区域优势,建设高纬寒地水稻10780亩,其中,核心区坤站村发展高纬寒地水稻6298亩,新建水稻育秧大棚136栋,引进规模种植大户4户,组建水稻专业农民合作组织2个。
2 高纬高寒地区水稻产量测算
2011年9月下旬对爱辉区高纬高寒地区早熟及早熟品种开发与节水示范项目水稻产量进行测算,测算选择了两个品种,共采集六个点,每点面积为0.9 m×1.0 m=0.9 m2。见下表。
备注:黑交06213按去杂15%计算产量,黑交9709、按去杂10%计算产量。
根据以上两个品种,各个测点去杂后的实际测算产量为:黑交06213平均亩产量1267.3斤,黑交9709平均亩产量为881.92斤。
2012年10月中旬对爱辉区高纬寒地早熟极早熟水稻品种开发与节水示范项目水稻产量进行测算。测算选择了两个品种,共采集六个点,每点面积为0.9 m×1.0 m=0.9 m2。见下表。
备注:黑交06213、黑交9709按去杂10 %计算产量。
根据以上两个品种,各个测点去杂质后的实际测算产量为:黑交06213平均亩产量为1078.32斤;黑交9709平均亩产量为837.80斤。
通过2011年和2012年两年水稻种植结果的对比,不难发现2011年的产量比2012年较高,2012年减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①气候原因,水稻在抽穗杨花灌浆期间连续的阴雨天,授粉受到了影响,空壳多,产量低。②有病虫害,潜叶蝇,影响产量。③管理没跟上,返青施肥晚,没按时施肥苗发黄,插完秧就应施肥,但种植多,2011年100亩,2012年10780亩,所以管理拖后造成减产。④秋收时节雨水大,秋收收不上来,也有不少损失。
[关键词] 南阳 水稻生产 现状 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6-0054-01
南阳是我省乃至我国著名的农业大市、“中原粮仓”,农业自然资源条件比较优越。在制定和实施“十一五”规划,加快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奋力实现中原崛起的新形势下,百业在兴。南阳水稻生产的现状如何,能不能做大做强,怎样才能使水稻生产再上一个新的台阶。下面是我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和建议,仅供业务主管部门指导水稻生产时参考。
一、我市水稻生产的现状
根据南阳市种子管理站近些年来对全市秋作物品种(水稻品种)的考察情况,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地域分布及种植面积
水稻主产区分布在唐河、桐柏、南召、内乡、西峡等,常年种植面积分别为25万亩、23万亩、10万亩、6万亩、5万亩。据统计全市常年水稻种植面积平均约85万亩。
2.品种利用情况
据统计全市水稻利用品种主要有20多个。居前四位的主导品种分别是II优838、豫粳6号、9优418、II优725。
3.水稻产量
近三年来的平均亩产为491.5公斤。
二、我市水稻生产存在的问题
1.受自然条件(尤其是水利)的限制,水稻种植上地域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唐河、桐柏和南召三县。这样以来如遇大灾之年(旱、涝)直接影响着我市的水稻生产。如2005年南召的“六、三0”特大洪灾,造成2万多亩水稻大面积水冲沙压,其中绝收面积达一万余亩。
2.主导品种明确,但新品种引进较慢。根据近些年我市水稻品种考察的结果,主导品种种植面积基本保持稳定且表现较好,但新品种引进较慢,这不仅表现在品种数量少,还表现在面积小,即品种更新出现了“青黄不接”的现象。
3.农民的科学种植管理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这主要表现在农民种植上传统、粗放,尤其是在病虫害防治上使用高毒农药残留;在施肥上不能做到科学施肥,即重氮、轻磷、缺钾,直接影响着水稻产量水平。这也是我市水稻生产的产量及品质不能再上新台阶的重要原因。
4.无公害优质水稻生产基地发展缓慢。在2005年以前,全市无公害优质水稻基地虽在逐步建立,但由于资金不足,缺乏技术后盾,发展缓慢。直到2005年全市无公害水稻生产基地面积才达到31.5万亩,约占水稻总种植面积的三分之一。
5.水稻生产中应用的品种仍然是多、乱、杂,缺乏适应我市气候生态条件、优质、高产、抗病性较好的拳头水稻品种。
6.订单种植数量较少。政、技、物三结合,种、加、销一体化有待于进一步形成规模。据2013年统计,西峡、唐河、桐柏三县的订单基地之和不足6万亩,这与全市水稻种植总面积相比数量实在太少了。西峡虽对大米进行了深加工(黄酒加工),但纵观我市深加工规模仍未形成。
三、发展对策
1.建立专门机构,加强组织领导。首先是市或县要以农业局或水稻办建立领导机构,目的明确,责任清楚,分工到人。二是在水稻生产上要组织开好三个会(全市或县水稻生产工作会、技术培训会、新品种观摩会),印发工作意见,搞好督查。三是凡重视发展水稻生产的地方要优先安排农综开发等项目。四是做好样板示范田,从而促进各项工作的认真落实。
2.正确分析形势,扩大水稻种植面积。从与南阳气候相近的地区看,信阳、襄樊、汉中三地市,种稻条件优于南阳,种植面积在20-30万公顷,而南阳的最大种稻面积仅达10万公顷。我市的可利用灌溉水为27亿立方米,南水北调中线完工后还可每年增加12亿立方米。经分析,全市规划种植10万公顷水稻,在灌溉水供应上是有充分把握、留有余地的。另外还可以坚持以水定稻的原则,充分挖掘水源,水库蓄水、井站提灌,千方百计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3.借助项目的推动,做好优质品种的引进示范推广工作。各地可以借助项目因地制宜做好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及推广工作。如在南召优良品种推广过程中同步开展了“南召县无公害农药示范与推广应用项目”和“南召县农作物增施微量元素施用技术研究与应用”。
4.狠抓技术培训,提高稻农素质。农业对口部门要深入农村,走近农民,通过召开现场会,举办水稻种植技术讲座,进行技术培训。只有稻农的种植技术提高了,南阳的水稻生产才有望进一步提高。
5.增加科技投入,扩大水稻(尤其是无公害优质稻)基地建设。
由专门机构(农业局、水稻办、农技站等)牵头,种子站、植保站、土肥站等单位科技人员共同参与,对基地实行“五统一”(统一提供良种、统一技术培训、统一测土配方施肥、统一病虫害综合防治、统一打收),保证基地建设质量,扩大基地建设面积,进一步优化水稻种植业结构。
扩大订单种植,探索水稻产业化道路。加强龙头企业、产业协会等组织体系建设,大力发展粮食的精、深加工、建立精品粮食加工企业,拉长产业链条。实行基地+协会+农户的生产形式,完善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机制,让农户与企业之间利益更加紧密联系,提高粮食的质量和档次,使南阳的水稻生产沿着产业化道路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粳稻生产;必要性;发展目标;措施;湖北潜江
中图分类号F32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2-0319-02
潜江市地处湖北省中南部,江汉平原腹地,是全省46个产粮大县(市)之一,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水稻是该市第一大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在3万hm2以上,2012—2013年种植面积年超过3.33万hm2。近年来,潜江市依靠科技进步,水稻生产不断向优质农业方向发展,稻米品质得到提升,但如何充分利用该市特有资源优势,努力打造优质的潜江稻米品牌,值得深入探讨与广泛研究。
1潜江市粳稻生产历史和优势
现代农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粳稻生产在整个水稻生产中占有重要位置,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市场需求增加拉动粳稻生产。江苏省粳稻种植面积已占水稻面积的95%以上,潜江市邻县孝昌县粳稻种植面积超过水稻面积的60%。粳稻种植在潜江市历史悠久,从1957年开始种植,到2002年长达46年,其中1975年粳稻种植面积达到1.93万hm2以上,总产量35 223 t;1990年粳稻面积0.97万hm2,总产量55 771 t;1995年粳稻0.63万hm2,总产量52 697 t。粳稻生育期较长,“温、光、水、养”等资源利用率较(籼稻)高,产量优势明显,稻米品质较好,有巨大的生产潜能和广泛的市场潜力。
潜江市属江汉平原水网湖区,虾稻连作面积常年在1.33万hm2以上,其土壤有机质含量高,水资源丰富,温光条件较好,且一季水稻种植不与后茬作物争地争季节;在滨湖地带适度进行优质稻恢复性开发生产,提升水稻产品质量显得十分必要。因此,充分利用潜江市特有的资源与环境优势,以虾稻连作种养模式优质粳稻生产为主体,以滨湖湿地双季稻“早籼晚粳”为重点,努力发展优质粳稻生产,具有极大的可能性与广阔的市场前景。
2发展粳稻生产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根据湖北省委、省政府大力推进“籼改粳”工作的具体要求,湖北省农业厅具体规划出该省粳稻生产宏伟蓝图,力争湖北省在4~5年间粳稻面积恢复性增加至66.67万hm2以上,以达到整个水稻面积的40%左右。潜江市水稻种植规模虽不及全国水稻第一县监利县,在面积、总产方面不及周边仙桃、天门市,粮食生产在全省排名第18位,但潜江市有粳稻种植的传统与经验,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水稻种植水平较高,发展粳稻生产条件成熟;若以省委、省政府“籼改粳”作为契机,以发展优质粳稻生产为切入点,努力打造潜江生态粳稻稻米品牌,提升该市粮食生产在全省的地位与作用十分必要[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的不断变化和提高,稻米需求结构也发生着变化,目前湖北省粳稻米需求主要依赖外调,近年调入量不断增加,京、津、沪、浙、闽、粤等地粳稻米需求量也在不断上升,要满足整个市场需求,全国粳稻总产量必须达到稻谷产量的1/3以上。
粳稻生育期较长,能充分利用土壤肥力与温光资源,耐低温能力较籼稻强,安全齐穗期日均温度(20 ℃)比籼稻低2~3 ℃;潜江市晚籼稻安全抽穗扬花期要求在9月10—15日,而晚粳稻安全抽穗扬花期可比晚籼稻推迟5 d左右,特别是在连作晚稻生产上晚粳稻比晚籼稻安全系数要高,一季晚粳稻产量优势也比一季中籼稻强。此外,受市场需求拉动价格因素的影响,粳稻每50 kg价格比籼稻要高出20~30元,若以籼稻同比产量,粳稻可多收3 000~4 500元/hm2,若潜江市粳稻面积逐步恢复发展至0.67万~1.00万hm2或以上,每年可直接为农民增加收入3 000万~5 000万元,甚至更多。
3潜江市粳稻生产现状与发展目标
为积极响应湖北省委、省政府大力推进“籼改粳”工作的号召,潜江市2012年在市农业展示中心和周矶办事处李塘村进行了粳稻示范种植,重点选择了中稻1号、宁粳3号、淮粳5号、WDR129、甬优12、热粳优35、稻嘉58 7个粳稻品种(组合)进行示范种植,基本获得成功。其中,中稻1号与热粳优35分别获得11 265、10 080 kg/hm2的产量成绩,特别是一季晚粳稻嘉58,在季节偏紧(5月30日播种)的情况下,直播生态稻获得了8 415 kg/hm2的理想产量。根据省农业厅“籼改粳”工作要求,筛选出1~2个适应当地气候生态资源的优质粳稻品种,确定一季优质晚粳稻嘉58作为潜江市2013年粳稻示范主导品种,在白鹭湖管理区和浩口原种场同时进行规模种植,以此带动全市的粳稻生产。
按照“籼改粳”工作安排,要继续进行粳稻品种比较试验与生产示范工作,努力筛选出2~3个适合潜江市气候特点与生态资源的高产优质粳稻品种。通过2012—2013年示范推广种植,在2014年使粳稻种植进入规模化生产程序,努力使该市水稻生产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要求,适应市场发展新机制,力争该市成为京、津、沪等大中城市的优质生态粳稻米生产供应基地。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采取“早籼晚粳”的双季稻种植模式,筛选出稻米品质优、生育期适中、适合潜江市连作晚稻栽培的粳稻品种(组合);二是充分发挥油—稻模式的生产潜能,在潜江市滨湖湿地油—稻产区发展“直播油菜—单季晚粳稻”的种植模式,合理利用温光资源;三是充分利用潜江市虾稻连作一季晚粳稻的种植模式与资源优势,扩大虾稻连作生态粳稻种植面积,努力打造出潜江特有的“虾乡稻”优质生态粳稻米品牌[2]。潜江市交通便捷,有汉宜高速公路、沪蓉高速铁路横跨东西,产品可直达京、津、沪等大中城市。因此,发挥潜江地理资源优势,做大做强潜江特色生态粳稻产业,打造潜江稻米品牌,是当前“籼改粳”工作的主要目标与任务。
关键词:水稻病虫害;防治措施;解决方法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水稻是中国几种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因此在我国的农业生产活动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为农业生产活动做出了突出的贡献。通常在水稻的生长期间,往往适宜水稻生长的气候条件导致了病虫害的发生、传播和蔓延,对于我国的农业生产也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因此,农民在种植水稻的过程中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与方法积极防治水稻常见的病虫害,保障水稻的产量。
1 水稻病虫防治的措施
1.1 重视防治督查,落实领导责任
流行性水稻稻瘟病、白叶枯病,稻飞虱、粘虫、螟虫等都是常见的水稻害虫,而稻曲病、纹枯病等都是水稻在各个生长期间比较常见的病虫灾害。所以,各级农业部门要加强对水稻生长情况的监测预报,对可能出现重大病虫要做到及时预警。有关部门要准确、及时监测预报,划分重大病虫、区域、品种范围进行针对性防治,在防控病虫灾害的关键时期抓住时机进行科学防治。相关领导部门应该成立重大病虫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把重大病虫防治责任制落实到实处,及时上报并通报水稻重大病虫防治情况与防治效果,做到安全、高产的水稻生产,最大程度上完成粮食增产目标。
1.2 加强农民的水稻栽培技术培训
各地农业服务中心要针对当地的水稻病虫害情况有计划、有组织、有目标地开展相关培训,可充分利用当地有线电视、广告宣传、移动网络等手段进行广泛宣传,指导并发动当地群众积极开展防治虫害工作,努力引进最新防治技术。另外,要加强水稻专家对农民种植水稻的重要技术地指导,积极为农民提供、传授最新的种植技术和防治水稻病虫害的相关技术,提高水稻的种植技术,帮助农民更好地进行水稻病虫害的治理,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1.3 抓住防治重点,科学防治病虫害
防治水稻病虫害要抓住重点防治对象。要注意防治病虫害工作要赶早、抓实,及时将防治规划落实到村组,做好防治水稻病虫害技术的宣传落实工作。另外,要在防治病虫害的关键时期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移栽水稻幼苗前做好药剂浸秧前提工作。防治水稻病虫害工作要讲究效益,保护环境,对病虫害的治理尽可能的进行总体防治与兼治,避免多次施药,以提高防治工作的整体效益。
1.4 合理布局,推广绿色防治技术
水稻种植要避免在同一大范围区域内种植单一的水稻品种,合理布局不同抗性和不同抗源品种的水稻,在布局上为水稻种植创造优先条件,从而提高水稻品种多样化的抗性基因。可以充分利用生物自身具有的多样性控害功能,大力推广有效的杂糯间栽种植模式。另外,生物物种多样性以及遗传基因多样性也有利于控制病虫害进行远源品种混播。
2 水稻病虫害防治措施及方法
做好水稻病虫防治工作能够有效保证水稻农业生产的稳产、高效增收,现在针对一些常见的病虫害,详细介绍一下它们的具体防治技术:
2.1 稻曲病
该病主要对水稻的穗部的谷粒造成危害。在受害谷粒内形成孢子座,然后破裂散生病菌的厚垣孢子,病菌通过形成土中菌核或依附植物种子的厚垣孢子等方式越冬。翌年菌核通过萌发产生一定数量的厚垣孢子,厚垣孢子经过再生进行初侵染。
防治稻曲病要点:选择适合本地种植的抗病水稻品种,种植期间做到合理施肥。在水稻抽穗前5~10d可采用75mL的20%粉锈宁乳油或采用50g12.5%灭黑灵可湿性粉剂或150mL12.5%纹霉清水剂(每667m2)加水喷洒1~2次。
2.2 三化螟
三化螟的老熟幼虫一般藏匿于稻桩内越冬,春季来临,便化蛹产卵。螟蛾产卵具有明显的趋嫩绿性,越嫩绿的稻田,三化螟卵块密度越高。在水稻分蘖期间,水稻植株柔嫩,蚁螟极易从茎基部近入植株,而在孕穗末期,蚁螟则在露出稻穗的进行侵入。一般被害的稻株为1株1头幼虫,1头幼虫一般转株1~3次。幼虫多为4或5龄,成虫后移至稻茎基部化蛹。
防治三化螟要点:一般选择无螟害或螟害轻的稻田、旱地等作为绿肥留种田。选用优良品种,调整播期,蚁螟孵化盛期与水稻生长关键期避开。卵块、枯心团超120个的田块(每667m2),需药物防治1~2次;60个以下挑治枯心团。蚁螟破口期是防治关键时期。破口达5%~10%时,每间隔5d施药1次。每667m2撒施4kg3.6%杀虫单颗粒剂,每667m2喷雾100mL 50%杀螟松乳油。
3 结语
近年来水稻种植广泛普及,随之而来的水稻病虫害也逐年加剧,对水稻的质量和产量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当前在种植水稻的过程中对于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未能得到比较好的效果,因此,今后的水稻种植工作中应加强水稻病虫害的防治,保障水稻理想的产量和质量,最终达到保障农民效益的根本目的。
参考文献
[1] 姜华,程玲娟,方宇,等.水稻病虫害的综合防控技术措施[J].安徽农学通报,20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