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日本童话

日本童话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日本童话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日本童话

日本童话范文第1篇

一、日本动画电影与传统器物符号

器物无疑是文化传统之中最为直观,也是最有象征性的。一些器物甚至成为了一个民族的独特符号,在这个民族的文化发展史上或明或暗地始终出现,体现着一个民族的审美情绪甚至是价值取向。尤其是在日本文化中,有着“因物动情”的审美传统,人内心的感情往往与客观器物有着紧密的联系。日本动画电影对于器物符号的表现首先是频繁。如樱花对于日本来说是象征着民族精神的植物,对樱花的喜爱已经渗透进了日本人的血液中。樱花短暂而绚烂的生命,以及选择在万物复苏的三四月份开放都寄托了日本人的太多有关于生命的情感,每年樱花盛开之时,全国都会将欣赏樱花视作一件盛事。在日本的动画电影之中,樱花的出现也是十分频繁的。

如《柯南剧场版:迷宫的十字路口》《起风了》等,《海贼王剧场版:冬季张的奇迹之樱》甚至将樱花当成了影片中的重要元素。“常冬之岛”上漫天飞舞的粉红色雪片成为了全片绝美的一幕,冬日绽放的樱花在这里象征着生命的奇迹,也正是因为重要的奇迹乔巴作为一头被同类放逐的驯鹿才得以被视作“人”加入到海贼的队伍中。其次,器物符号在动画电影中出现时以尽量还原原物为主。日本动画电影与美国动画的一个区别在于,美国动画往往物体的造型、人物的动作较为夸张,而日本动画电影中无论人或物都尽量体现得较为朴实。仍以樱花为例,在日本的动画电影包括动画片中,樱花淡雅而不娇艳的特色都被如实地表现了出来,樱花体积较小而朵朵相连,盛开之际往往是繁花似锦,云蒸霞蔚,在动画片中往往均被写意地以大片粉色渲染开来,成为画面的背景,称得上是一种点睛之笔。

二、日本动画电影与传统文化情结

日本动画电影也深深地体现了本民族的性格,而日本的民族性格又带有极为感性的一面,日本人崇尚温柔、多情,乃至苦闷和忧愁,推崇残缺之美,对于敏感纤细的艺术作品有着更深厚的喜好。能够激发审美主体同情、感动、怜悯、悲壮等负面情绪的客体,在日本文化中是最受欢迎的,这也就导致了日本的电影多表现不如意之事,而日本动画电影亦不例外。如在《意外的幸运签》中,主人公“我”死后获得了一次重返人世的机会,“我”因此而重生在初三学生小林真的躯体中,小林真的家庭并不如意,母亲与人出轨,父亲懦弱,做着永无升迁机会的工作,哥哥自私而冷漠,小林真不仅受到班上同学的欺负,自己喜欢的女生也自甘堕落去出卖自己的肉体……年轻的小林真目睹了太多世界的悲伤,以至他的内心敏感、阴暗而自闭,只好寄情于自己的绘画世界之中。然而也正是因为接触了美术(也是因为“我”死而复生,能够更注意活着的美妙),小林真得以认识到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多彩的,既有肮脏的一面也有美丽之处,必须要正视人生中的污浊,而“我”更是意识到要珍惜今世活着时的一切。而日本的这种文化情结并不只是表现伤感之事,在日本的“物哀”文化中,“乐”也是物哀的一种,但是这种乐指的是一种如春雨般润物细无声的温馨甜美之乐。

如1999年上映的《我的邻居山田君》就以一种娓娓道来的口吻,讲述了住在山野市的平凡一家山田家五口人的生活。五位家庭成员的性格各异,也总是受到各种各样生活琐事的困扰,但是他们彼此珍惜,使得家里每日都欢乐无穷。整部电影几乎没有什么十分紧张或跌宕起伏的剧情。如某天下雨,爸爸希望家里的人能给他送伞,结果家里人不但都推诿不去,妈妈还让爸爸回来的路上顺便买猪肉。无奈之下只好自己买伞回家的爸爸原本想不给妻子买猪肉,以作为家里人对他不够关心的报复,然而最后还是心软买了猪肉,并且在买完以后见到妈妈、哥哥和妹妹三个人正向他走来,在缠绵的春雨之中爸爸突然感受到了一种湿润而绵密的亲人之爱。电影并不需要通过激烈的矛盾冲突来讲述家庭成员之间的心路历程,而是仅凭借着日常生活中的细节来表现人物自然的真情实感。在日本的文化传统中,人的发自内心的情感是十分值得尊重的,即使人因为这种情感而做出了违反伦理道德的事情也是值得原谅的,这与中国的为了各种社会禁忌而约束个人的感情是有所区别的。在2012年上映的《狼的孩子雨和雪》中,男女主人公的爱情甚至是跨越种族的。花在认识了来学校旁听的男子后就与他相爱了,即使知道了他是一名狼人也义无反顾,并且在丈夫去世后独自养大了自己的两个狼人孩子小雪和小雨。这种情感走向完全符合日本传统文化中“无哀不美”的情结。

三、日本动画电影与传统审美标准

日本艺术往往可以被上升到哲学的层面,从而实现一种进入深度模式的需要,如在公元12世纪到16世纪日本文人在改造和歌时创造的“幽玄”便是日本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日本传统审美之中的最高境界,在幽玄这一审美标准的指导下,和歌、连歌以及能乐变得委婉、含蓄而朦胧,实现了雅化甚至是神圣化,可以说,了解了幽玄这一审美标准,才能一窥日本艺术堂奥。首先,幽玄讲究人与自然保持一种优美而平静、温和的和谐相处模式。在日本的神道教信仰中,万物有灵,人必须尊重自然,在自然中实现物我合一,才能获得对美的最原始的感受。而破坏大自然的行为则是与美违背的。在宫崎骏的《幽灵公主》中,人类就与自然站在了对立的两端,贪婪而无知的人类用石火箭打败了自然并且砍下了麒麟神的头颅,然而当人类犯下如此大错之后,自然还是选择了原谅人类,让人类得以继续繁衍。在电影中,麒麟神便是大自然的象征,宫崎骏借阿西达卡之口指出麒麟神并没有死,并且他依然掌管着人类的生死。

宫崎骏以这部电影来表达他的自然观,希望人类意识到自己的渺小和自私,停止与大自然为敌。而在宫崎骏其他的几部电影,如《天空之城》《岁月的童话》《千与千寻》中,也都表达了这种对于美丽自然风光的热爱,并借妙子的口说出“东京到处是垃圾和灰尘”以表达对工业文明破坏自然环境的不满。其次,幽玄追求“真实”的体现。这种真实并不仅仅只是对客观事物表面的真实,也指画家在绘画时体现自己真实的情感。“真实”最初指的是一种对于大自然的热爱,鼓励人们进行返璞归真的审美追求,随后被发展为“心深而真”的概念,“心”是作者感应一切的起点。如在《再见萤火虫》中,宫崎骏以“昭和20年9月21日晚,我死了”为开头,讲述了一个背景设置于二战后的悲伤的故事。

日本童话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国传统壁画 佛教艺术 日本绘画风格

纵观日本绘画史,无论佛绘、唐绘、大和绘、汉画、文人画,还是后期的浮世绘、日本画,无不呈现出受中国绘画艺术的影响。毫不夸张地说,日本佛教绘画的本源就是中国的佛教绘画,中国佛教艺术的传入,使得公元6世纪的日本艺术,从蒙昧状态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一、中国壁画艺术在日本的传播与影响

(一)中日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

日本佛绘风格的兴起,始于中国唐代的佛教绘画,佛教壁画艺术在其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日本圣德太子执政的“大化革新”(574年至622年)时期,日本5次派遣遣隋使和留学生远赴中国学习,中国的艺术文化大量传入日本。

舒明天皇二年之后,由于航海技术的快速发展,中日之间往来更加密切,日本向中国派遣了19次遣唐使。中国文化艺术在日本的盛行,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日本历次出使唐朝的遣唐使,回国后普遍受到日本皇室的重视,在日本各部门中担当重要角色,所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政经、文史、建筑、艺术等在日本的传播与交流。此外,日本众多知名的佛寺住持皆是中国移民,他们将中国的佛教建筑艺术带到了日本,受到日本信众的推崇。

(二)日本学者对中国壁画艺术的实地考察

真正使中日交流上升到史料高度,更多得益于日本学者对中国文化进行的实地考察及著书立说。日本第一位对我国佛教美术进行研究的学者是日本知名汉学家大村西崖,他广泛采集佛教史料,对照近1000件中国佛教古文物的照片资料进行了图文翔实的深入论述。更可贵的是,他对中国的佛教雕塑史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架构,其著作《中国美术史・雕塑篇》(东京,1915年)是中国佛教雕塑史的上乘之作。他的著作对日本的佛教美术学者有着很深的影响,日本对中国佛教美术的研究盛况可见一斑。

1918至1924年,日本知名的中国佛教史专家常盘大定和东京大学教授、日本建筑史家关野贞率领田野调查团,考察了我国山西、陕西、山东、广东、浙江、江苏等十余省。根据考察所得,撰述中国寺观内的雕刻、造像的尺寸,对佛像进行了形式风格方面的评价,并且配有丰富的图版资料。

1930至1940年左右,日本京都帝国大学调查班活跃于中国的石窟群落间,他们对云冈、响堂山和龙门三大石窟群进行了实地考察,系统地建立了石窟的文字和图像档案,制作了造像记拓片,并对三大石窟内壁画、造像的风格特征和装饰风格进行了论述。

二、从日本绘画风格看中国传统壁画对其的影响

(一)对形象特征的影响

日本奈良法隆寺壁画、雕刻、绘画和工艺中,呈现出受北魏、南朝和百济的风格影响。法隆寺的观音像等佛像、衣饰飘带的纹理运用了“春蚕吐丝”的雕刻手法,线条自然舒展,躯体圆润写实,五官轮廓流畅简洁,下颚挺实饱满,人物表情柔和。从其人物服饰的总体形象特征来看,明显是对敦煌壁画的形象特征以及雕刻手法的继承,这证明日本当时已经对中国式的线描方式掌握得非常熟练了。

日本奈良时代《鸟毛立女屏风》的风格是典型的“周家样”风格作品,“周家样”是我国唐代知名画家周P创立的样式,《鸟毛立女屏风》描绘的是一位盛装的唐代贵妇,与周P所作的《簪花仕女图》如出一辙,造型都丰满圆润、眉眼精致,甚至服饰衣纹和发髻配饰都仿照唐代风格。

奈良时代另一幅名作《麻布菩萨图》,具有“吴带当风”的形式美感。“吴带当风”是我国唐朝“画圣”吴道子的典型画法,其所创立的“吴家样”是后世佛像的标准图式。《麻布菩萨图》与吴道子所绘的《送子天王图》有异曲同工之妙,线条均洒脱生动,水墨技法也日渐成熟,可见我国唐代技法对日本画家的影响。

中国壁画对日本绘画的影响还体现在对宗教人物描绘上,日本国宝级的工艺品、法隆寺的“玉虫厨子”上雕刻的“释迦舍身救虎子”的形象就体现了深受中国壁画形象的影响。日本的纺织品“天寿国刺绣”也借鉴了中国人神、神人互换的形象刻画方法。

(二)对纹样图式的影响

中国知名的飞天形象在日本的飞鸟时代盛行。日本法隆寺金堂的如来佛基座背面的壁画名为《树下飞仙图》,该壁画用简练的黑色线条描绘了洒脱的林间飞天形象。

日本流行的孔雀纹样也来自于中国传入的佛教艺术品。中国早在秦朝的石刻中就出现了孔雀纹样。孔雀纹样流传到日本后,经历了一系列内化,发展到江户时代则更为写实,出现了“孔雀羽纹”。

(三)对绘画材料的影响

日本绘画材料也脱胎于中国传统壁画,日本和朝鲜在唐代以后都流行以金属材料绘制的画作,从材料运用和表现技法上,都采用中国的壁画绘制手法,又杂糅了唐代的金碧和青绿山水。

可见,日本对中国传统壁画内容和形式的借鉴由来已久,中国传统壁画对日本绘画风格的影响非常深远。日本吸收、继承、转化中国外来文化的积极态度,值得我们深思。

(注:本文为2012年度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课题名称“日本现代绘画对中国传统壁画视觉装饰美的继承与转换”,项目编号:12E064)

参考文献:

[1]陈传席.中国绘画美术史[M].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

[2]王勇.中日关系史考[M].中央编译出版社,1995.

[3]町田甲一.日本美术史[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58.

[4]朴文一、金龟春.中国古代文化对朝鲜和日本的影响[M].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1999.

日本童话范文第3篇

早在去日本之前,我也像无数的文艺青年一样看了不少日本电影,比如北野武的《菊次郎的夏天》、小津安二郎的《秋刀鱼之味》、是枝裕和的《海街日记》;小说也看了不少,有村上春树的,夏目漱石的;就更别提从小学时就翻过无数次的那些日本漫画了。然而,日本严格的签证政策,一直使得自由职业、收入不稳定的我无缘游览这个国家,而这更让日本在我心目中增添了几分神秘的感觉。

去年冬天,我终于拿到了心心向往的日本五年多次签证,一向喜欢夏天出游的我也顾不上许多,即刻预订了飞往东京的机票。到达东京后,高效又专业的海关人员首先给我留下了好印象:首先会有英语流利的工作人员根据不同的签证类别和国籍,检查我们填写的表格是否正确,随后会引导到不同的柜台进行入关检查,这样效率就大大得到提升;随后入关的时候,工作人员快速核实扫描签证,每个人停留的时间仅为30秒至1分钟。

出关之后,迎接我的是绵绵不断的阴雨和令人瑟瑟发抖的寒风,但恶劣的天气丝毫没影响我愉悦的心情。

东京是我此次日本之行的第一站。此前趁着香港转机的间隙,我就利用“沙发冲浪”的方式找到了在这里的沙发主人――Fabio。他今年28岁,因为工作关系刚刚从家乡搬来东京不久,曾经是一名建筑设计师,业余时间也帮着公司拍拍建筑,做成宣传图册,用来给客户作展示之用,后来愈发喜欢上了建筑摄影,于是便“一发不可收拾”,买了很多书籍进行学习,也购置了专业的相机、广角镜头和水平仪。现在换了新的公司,专门为各类建筑物进行拍照,随后再用Photoshop进行后期处理,去除掉不必要的杂乱背景,制作成小册子或者效果图,用于各类房地产或者楼盘的宣传中。

我抓住了他的关键词:28岁、数码、笔记本电脑,修图软件、智能设备,运用这些现代科技听起来Fabio和全世界发达国家的任何一个年轻人并无二致,毕竟科技和现代化“统治”着我们的生活,而我们也习惯依赖于这些科技使得生活更加便利。

但是只把这些晚饭聊到的话题当作他的全部,那可就大错特错了,尤其是我背着大包进入他家的一瞬间。

他的家安在离市中心有些远但是出行又很便利的地方,而且远离马路,非常安静。这套公寓像所有的男性单身公寓一样,面积不大,但是却给人一种“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感觉。一进门首先是玄关,随后就是客厅兼开放式厨房,厨房的旁边分别是厕所和沐浴间。厕所非常迷你,里面仅有供一个人容身的马桶,沐浴间稍大,既有沐浴设备,也有小小的日式浴缸。右边则是他的卧室和阳台,地面全部由榻榻米组成;屋里没什么家具,只放了一个日式矮桌而已,屋子的右边是占满整面墙壁的日式壁橱,各类杂物都分门别类的收在了里面。窗户上挂的也不是我们通常意义的棉布窗帘,而是日本传统竹帘;打开推拉门就是阳台,阳台上面挂着典型的日式风铃,微风一吹,风铃就发出“叮叮当当”清脆又好听的响声。

当曾经童年看过的漫画中的物品全部变成了眼前的现实,我心里不免激动万分。

随后我又回头看了看Fabio,这个用着智能设备从事建筑摄影的年轻人,为什么家里嗅不到任何现代化的气息?如果你告诉我这是一个赋闲在家退休老人的公寓,我会深信不疑。

当我把这个疑问抛给Fabio的时候,他告诉我,因为现在他的工作必须依赖这些先进的仪器、设备,才能更加高效、准确的完成工作,所以在他感受到高科技便利的同时也在感慨慢慢丢掉的“匠人”精神――对工作的执着、对所做的事情和生产的产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精神。“要知道,瑞士的顶级名表都是匠人用一零件一个零件打磨而成的。”Fabio不无感慨地说道。

“日本其实一直都有把匠人精神发挥到极致的例子,但是现在能传承的也越来越少,全球一体化和扁平化的发展,让能生存下来的匠人也越来越难。对于我而言,我内心是一个非常传统的日本人,对日本文化有着深深的认同感,所以我一直尽我所能在生活中多保留一些日本传统文化的痕迹。”

“那你是怎么找到这个如此‘日本’的公寓?”

“在日本找房都必须通过中介,而且房东也不会把房间信息放到网上。”他告诉我说,“于是我就和中介详细地说明了诉求,当初这个要求可让中介为难了,要知道很多出租的房间,早就顺应了年轻人的需求,拆除了日式浴缸改成了更加便捷的淋浴,节省出来的空间还可以放进去一台洗衣机作为出租的‘卖点’,而榻榻米也都被换成了普通木地板,西式床铺也搬了进来――这些都是适应年轻人的生活而进行的改变。”

当然,日本人的服务精神也是众所周知的,中介承诺会尽量满足Fabio的要求,只是要耐心等待。在漫长的等待期间,Fabio也被中介带去看了几套房子,抛开房租高低不说,都或多或少无法达到Fabio的要求,终于在“考察”了不下30间公寓后,这套房子才让Fabio彻底下了签合同的决心。“不过也不是特别满意,这个日式浴缸就没有我小时候在家用的正宗,我小时候的那个下面不是煤气,而是烧煤的。”Fabio稍微抱怨了一句。

时间不早了,Fabio拉开日式柜门,帮我拿出被子和垫子,在榻榻米上平铺好,做入寝的准备。当他拉开柜橱门的一瞬,好像也拉开了我记忆的大门:那种感觉像是回到了小时候,回到了无忧无虑地吃着冰棍看着日本漫画的夏日午后。我突然想到机器猫不就睡在这样的壁橱里吗?于是我搞怪的决定也要像机器猫一样,体验睡在壁橱里是什么感觉。又加上他没有普通的棉布窗帘遮挡阳光,睡在柜子里正好解决了早上很早被阳光弄醒的问题。我兴高采烈地爬进壁橱,经过一番测试后,发现我的身高刚好比柜子略短一些,伸开腿睡完全没有问题,而且也算是有一个自己的独立“空间”了。

躺在柜子里,我想着一个28岁的年轻人如此执着的在生活中尽可能的保有传统的日本文化,在今天是难能可贵的。正是Fabio的坚持和坚守,才能让我一个异乡人,如此幸运的在来到日本的第一天,就能体验到原汁原味的住家文化。

早在去日本之前,我也像无数的文艺青年一样看了不少日本电影,比如北野武的《菊次郎的夏天》、小津安二郎的《秋刀鱼之味》、是枝裕和的《海街日记》;小说也看了不少,有村上春树的,夏目漱石的;就更别提从小学时就翻过无数次的那些日本漫画了。然而,日本严格的签证政策,一直使得自由职业、收入不稳定的我无缘游览这个国家,而这更让日本在我心目中增添了几分神秘的感觉。

去年冬天,我终于拿到了心心向往的日本五年多次签证,一向喜欢夏天出游的我也顾不上许多,即刻预订了飞往东京的机票。到达东京后,高效又专业的海关人员首先给我留下了好印象:首先会有英语流利的工作人员根据不同的签证类别和国籍,检查我们填写的表格是否正确,随后会引导到不同的柜台进行入关检查,这样效率就大大得到提升;随后入关的时候,工作人员快速核实扫描签证,每个人停留的时间仅为30秒至1分钟。

出关之后,迎接我的是绵绵不断的阴雨和令人瑟瑟发抖的寒风,但恶劣的天气丝毫没影响我愉悦的心情。

东京是我此次日本之行的第一站。此前趁着香港转机的间隙,我就利用“沙发冲浪”的方式找到了在这里的沙发主人――Fabio。他今年28岁,因为工作关系刚刚从家乡搬来东京不久,曾经是一名建筑设计师,业余时间也帮着公司拍拍建筑,做成宣传图册,用来给客户作展示之用,后来愈发喜欢上了建筑摄影,于是便“一发不可收拾”,买了很多书籍进行学习,也购置了专业的相机、广角镜头和水平仪。现在换了新的公司,专门为各类建筑物进行拍照,随后再用Photoshop进行后期处理,去除掉不必要的杂乱背景,制作成小册子或者效果图,用于各类房地产或者楼盘的宣传中。

我抓住了他的关键词:28岁、数码、笔记本电脑,修图软件、智能设备,运用这些现代科技听起来Fabio和全世界发达国家的任何一个年轻人并无二致,毕竟科技和现代化“统治”着我们的生活,而我们也习惯依赖于这些科技使得生活更加便利。

但是只把这些晚饭聊到的话题当作他的全部,那可就大错特错了,尤其是我背着大包进入他家的一瞬间。

他的家安在离市中心有些远但是出行又很便利的地方,而且远离马路,非常安静。这套公寓像所有的男性单身公寓一样,面积不大,但是却给人一种“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感觉。一进门首先是玄关,随后就是客厅兼开放式厨房,厨房的旁边分别是厕所和沐浴间。厕所非常迷你,里面仅有供一个人容身的马桶,沐浴间稍大,既有沐浴设备,也有小小的日式浴缸。右边则是他的卧室和阳台,地面全部由榻榻米组成;屋里没什么家具,只放了一个日式矮桌而已,屋子的右边是占满整面墙壁的日式壁橱,各类杂物都分门别类的收在了里面。窗户上挂的也不是我们通常意义的棉布窗帘,而是日本传统竹帘;打开推拉门就是阳台,阳台上面挂着典型的日式风铃,微风一吹,风铃就发出“叮叮当当”清脆又好听的响声。

当曾经童年看过的漫画中的物品全部变成了眼前的现实,我心里不免激动万分。

随后我又回头看了看Fabio,这个用着智能设备从事建筑摄影的年轻人,为什么家里嗅不到任何现代化的气息?如果你告诉我这是一个赋闲在家退休老人的公寓,我会深信不疑。

当我把这个疑问抛给Fabio的时候,他告诉我,因为现在他的工作必须依赖这些先进的仪器、设备,才能更加高效、准确的完成工作,所以在他感受到高科技便利的同时也在感慨慢慢丢掉的“匠人”精神――对工作的执着、对所做的事情和生产的产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精神。“要知道,瑞士的顶级名表都是匠人用一个零件一个零件打磨而成的。”Fabio不无感慨地说道。

“日本其实一直都有把匠人精神发挥到极致的例子,但是F在能传承的也越来越少,全球一体化和扁平化的发展,让能生存下来的匠人也越来越难。对于我而言,我内心是一个非常传统的日本人,对日本文化有着深深的认同感,所以我一直尽我所能在生活中多保留一些日本传统文化的痕迹。”

“那你是怎么找到这个如此‘日本’的公寓?”

“在日本找房都必须通过中介,而且房东也不会把房间信息放到网上。”他告诉我说,“于是我就和中介详细地说明了诉求,当初这个要求可让中介为难了,要知道很多出租的房间,早就顺应了年轻人的需求,拆除了日式浴缸改成了更加便捷的淋浴,节省出来的空间还可以放进去一台洗衣机作为出租的‘卖点’,而榻榻米也都被换成了普通木地板,西式床铺也搬了进来――这些都是适应年轻人的生活而进行的改变。”

当然,日本人的服务精神也是众所周知的,中介承诺会尽量满足Fabio的要求,只是要耐心等待。在漫长的等待期间,Fabio也被中介带去看了几套房子,抛开房租高低不说,都或多或少无法达到Fabio的要求,终于在“考察”了不下30间公寓后,这套房子才让Fabio彻底下了签合同的决心。“不过也不是特别满意,这个日式浴缸就没有我小时候在家用的正宗,我小时候的那个下面不是煤气,而是烧煤的。”Fabio稍微抱怨了一句。

时间不早了,Fabio拉开日式柜门,帮我拿出被子和垫子,在榻榻米上平铺好,做入寝的准备。当他拉开柜橱门的一瞬,好像也拉开了我记忆的大门:那种感觉像是回到了小时候,回到了无忧无虑地吃着冰棍看着日本漫画的夏日午后。我突然想到机器猫不就睡在这样的壁橱里吗?于是我搞怪的决定也要像机器猫一样,体验睡在壁橱里是什么感觉。又加上他没有普通的棉布窗帘遮挡阳光,睡在柜子里正好解决了早上很早被阳光弄醒的问题。我兴高采烈地爬进壁橱,经过一番测试后,发现我的身高刚好比柜子略短一些,伸开腿睡完全没有问题,而且也算是有一个自己的独立“空间”了。

躺在柜子里,我想着一个28岁的年轻人如此执着的在生活中尽可能的保有传统的日本文化,在今天是难能可贵的。正是Fabio的坚持和坚守,才能让我一个异乡人,如此幸运的在来到日本的第一天,就能体验到原汁原味的住家文化。 在东京体验传统手工艺

传统匠人糖人制作:吉原是日本首家传统捏糖人的专业店铺。在这里有专业老师指导,如何制作日式糖人。这里最具特色的糖人是店内独创的糖衣小兔,穿和服的、抱鱼的、跳舞的,各式各样形态逼真、非常可爱。

地址:文京区千驮木1-23-5 Tomoe大厦1层。

食物模型制作:众所周知,日本的食物模型制作工艺闻名遐迩。元祖食品样品屋就把这项工艺直接做成了开放式体验工作坊,除了可以观摩工匠们一展技艺,还能在老师的指导下亲自制作食物模型,天妇罗、生菜、寿司、比萨,从外形到颜色,亲自尝试一下才会知道『以假乱真可没那么简单。

地址:台东区西浅草3-7-6

和果子体验:日式和果子通常以红小豆为主料,煮沸后制成小豆馅,加以调料,外部由年糕包裹制成各种样式精美的小点心。和果子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日本人还讲究把和果子和季节风物结合起来。虽然它外观看起来非常简单,但是非常考验手上功夫,如何把季节风物的抽象形状、颜色都揉进面粉年糕的胚料中,亲自在若叶堂体验一次如何制作,才能让你对日本文化有更深的了解。

地址:町田市中町3-24-6 海归派的乡村社区文化

在东京的第2天,手机上的“沙发冲浪”软件就收到了一条消息,一名叫作Shinya的日本人邀请我去千叶睡他的“沙发”。千叶是日本本州东南部的重要工业港市,距离东京只有一小时的车程。但是Shinya也特意强调,“千叶其实没什么特别的景点,如果你对日本的乡村感兴趣的话,欢迎你来。”

本来只计去东京、名古屋、京都、奈良和大阪的我,想着这倒是一个好机会去看看日本的另一面。于是我买了一张车票,跳进了开往千叶的火车。

到达千叶,Shinya已经在车站等我了。他一把抓起我的大包,带我前往他在此地运营的NGO办公室。Shinya今年36岁,曾经在北京大学和浙江大学学习中文,又在美国生活工作过六年。“不过现在中文都忘光啦。”Shinya挠挠头,有点不好意思地说。

当我问他,为什么有了这么多年海外工作生活经验,仍旧选择回到千叶市,甚至都没有去东京、大阪这样的城市发展。Shinya告诉我,他现在是一名自由职业者,在本地运营着一家NGO,主要是希望帮助这座城市发展社区文化,让更多的本地年轻人能更细致地了解和热爱日本传统文化,通过一些社区活动让大家互相认识,产生凝聚力。

说着说着,我们就走到了他位于河边的办公室。一条小路沿着小溪的走向蜿蜒曲折,远处是层层连绵起伏的群山,除了流水和鸟叫的声音再无其他声音。Shinya告诉我,这里300年都没有改变过,我突然有了一种看“活化石”的感觉。

Shinya的办公室是一座日式传统大宅。传统的日本建筑强调整体的生态设计,设计师在设计的时候会以敏锐的感官去探究空间的深层本质,进而转换成建筑空间的元素,以榻榻米、竹、石、纸、木等,简单的构成要素,形成“空、间、寂”这样的独特日本美学。虽然现在很多日本建筑早已融入了西洋元素,但是还会将房间的一部分做成和式,保留自己的风格。

Shinya用来作为办公室的这座宅子就算是比较传统的日式住宅,房东是本地人,搬去了东京生活,Shinya看重了它的建筑面积足够大,格局宽敞明亮,周边环境优美,而且在这里办公和促进社区文化的发展初衷也相吻合――住在附近的年轻人可以随时拿上一瓶清酒,来到这里聊天或者帮忙做些农活。

Shinya的NGO已经运营两年多了,“其实只要有益于社区发展的事情,我们都在做。” 首先,Shinya带我去看了外面的院子,院子里已经种上了豌豆、菜花、南瓜和大白菜。“每周都会有热心的年轻人来这里做义工,帮助除草、杀虫和施肥。”Shinya还告诉我,通过这个有机菜园让从来没有接触过农活的本地年轻人,可以玩着泥土成长。对于他们来说是非常难得的体验。

最棒的就是每当到了收获季节,他们就会把这些蔬菜摘下来,再购买一些本地产的猪肉、牛肉等,在厨房里烹饪传统的日本食物,比如日式南瓜烩饭、盐煎秋刀鱼、魔芋猪肉白菜豆腐锅……在附近居住的年轻人就跟着厨房飘出来的香味儿,加入他们欢乐的吃喝队伍中。

“我和其他的志愿者们还计划着成立一个新的工坊,学习如何制作正宗的腌菜、酱菜、梅子等。”Shinya充满期待地说。原来,在千叶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城市中,“小森林”就是这么唾手可得。

在日本,棒球一直是非常受欢迎的运动,但是其他运动就发展得不够均衡,Shinya很迫切地想在社区发展其他运动,但是除了打棒球的场地外,根本没有任何其他的场地可以从事运动。于是他就和伙伴们进行了调研,制定了详细周密的计划,清晰明了的阐述理由,给本地政府发出了一封很长的正式邮件,地区政府收到后,经过调查研究,终于在半年之后,给他的这个小社区配备了一个长28米、宽15米的标准篮球场。就这样,年轻人有了更多样化的选择。

Shinya组织了几次篮球训练和比赛。现在篮球场已经成为了结交新朋友的地方,“每次打完球,我们就约着喝几罐冰镇啤酒。”Shinya脸上有着掩饰不住的自豪。 在千叶体验大自然的美妙

夏日蔬果园:千叶的有机农场众多,近年来推出了众多的有机蔬果采摘体验项目。采摘包括蓝莓、圣女果、西瓜、玉米和当季时令蔬菜。摘下来的蔬菜当然可以带回家,但是可以趁着『水灵劲儿当场烹饪更有趣味。

地址:木更市牛袋野506

丛林冒险:千叶主打就是自然资源,所以不妨来这里体验丛林冒险的乐趣。1分钟之内可以体验全长445米的滑索,绝对刺激。另外还有很多攀爬行走的跳转项目。

地址:长生郡长柄町味庄东台1067

岩井拉网捕鱼:千叶渔业发达,各个海岸都有私营捕鱼体验,南方总的岩井最为热门,小朋友也可以参与其中,捕捞上的鱼还可以免费带回家。

地址:南方总市久枝高崎地岩井海岸。 只爱本国美食的吃货

关西地区的奈良,这个城市以奈良鹿闻名,而和鹿一样闻名的还有它的柿叶寿司。事实上,所有关于奈良的攻略都会提到柿叶寿司不可不尝。柿叶寿司,顾名思义,就是用柿子叶包裹的寿司。因为奈良离海比较远,古时候不太容易吃到新鲜的鱼类,同时奈良又是著名的柿子产地,于是人们就用具有防腐功能的柿叶包裹寿司,为之保鲜、去腥,且增添一股柿叶的清香。

学习完奈良名产后,我便出门去见我的朋友安井。他是我10年前在北京认识的日本人,当年他还在北京语言大学学习经济学。在北京的三年里,我们偶尔见面吃饭,我的目的主要是找个饭搭子,而他的目的则是为了练习中文。

上次和安井见面已是五年前,他从日本来北京出差,“我从来没吃过西班牙菜”,安井的这个理由,让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三里屯的一家西班牙餐厅做东。

这次能在奈良再次相见,我们两人都很兴奋。当即约了一起共进晚餐。见面后,我毫不掩饰地表达了想品尝柿叶寿司的愿望,本以为他会带我去一家专门的寿司店,点上一壶清酒,正襟危坐带着仪式感地吃上一顿。但是当他把我带到了本地老字号“平宗”的时候,我才发现原来柿叶寿司其实就是很普通的一种平民便当。而“平宗”甚至算不上是餐馆,而是一家只有门脸的商店,购买之后客人直接带走。

出了商店,我就迫不及待地打开盒子尝了一个,饭团饱满,咬上一口,除了混合着海鲜和米饭的清香外,还能品出淡淡的柿~清香。即使不搭配酱油、芥末等蘸料吃,味道也不会觉得单调。而且剩下的柿子叶也不用扔掉,可以喂给路边的小鹿吃。

随后,我们两个人边走边回忆上次在北京见面的情景,“不敢相信,你从来没吃过西班牙菜!”我仍旧对我当时做出惊讶的反应记忆犹新,安井则说:“你看这里街上全都是日本料理,根本没有机会品尝西餐嘛,再说,日本菜种类那么丰富,而且实在是太好吃了呀!”

安井此言不假,我一路观察下来,只是偶尔看到了一家意大利菜馆,剩下的就全部是拉面馆、饺子馆、寿司店和居酒屋了。

“那就带我去吃你认为‘实在太好吃了’的日本料理吧!”我向安井发出“挑战”。事实上,我一直相信,由本地朋友带着去一些连旅游攻略书都不知道的饭馆,是特别走运和幸福的事情。本地朋友不仅可以让你品尝到最地道最正宗的食物,而且还会避免因为“踩雷”而花费冤枉钱。

接受挑战的安井先带我去了一家吃鱼子饭的饭馆,而这里又以鲑鱼子饭最为有名。就在我们等餐的时候,他开始教我辨别鲑鱼子好坏的标准:“不能腌得过咸,否则水分流失就会变得干瘪还容易腥,并且有损光泽。上好腌制的鲑鱼子,应该是口感上淡淡保留了其海洋的咸香,而内里的酱液则粘稠。”结论就是,别看它是平民美食,却会让人吃的特别满足特别有幸福感。

听他说完这番话,我已经开始不自觉地咽口水了,又等待了“漫长”的五分钟后,我的鱼子饭终于上桌,只见店家自己精心腌制的红艳艳的一片鲑鱼子,满满地覆盖在米饭上,虽然再无其他的食材点缀,但是看着也是非常诱人。

安井示意我赶紧品尝,我迫不及待地拿起碗,微微倾斜,用筷子固定住几颗鲑鱼子和一部分米饭,便往嘴里倒去:首先是香,丰腴的鱼类的脂膏香;然后是入口时的一声迷你爆炸,“扑”的一响,脆生生地已然是鲜美满溢;之后是浓稠的鲑鱼子酱的微微流动,略带点咸味的海洋芬芳在嘴里延展开来;最后是甜,咽下之后微醺的回甘。而颗颗饱满的米饭又很好地平衡了鲑鱼子的咸,把味蕾体验又推向一个。

这一碗饭简直好吃得根本停不下来,我捧着碗很快就“呼噜呼噜”地吃完了,一贯习惯剩饭的我,这次竟然不愿漏掉遗留在碗底的每一粒米饭和鱼子,一种饱足感油然而生。对于我略显夸张的反应安井一副淡然,因为他已经带了太多外国朋友来这里吃上这一碗上好的鲑鱼子饭。

“明天中午带你去吃烤鳗鱼,是活鳗哦,老板会当着你的面现杀,保证吃起来皮脆脆的肉嫩嫩的。”听到这番描述,我已经又开始下一次的期待了。而同时我也想到,有了日本人精致细心的烹饪和对食物的敬畏,也许安井真的不需要再去探索其他国家的美食了。

在奈良体验和服

和茶道的温婉

和服,在日语中被称为『着物,而夏天比较单薄的和服被称为『浴衣。在奈良租借一天和服,漫步古刹或是樱花树下,一定会为日本之行留下特别美好的回忆。

和服款式繁多,穿戴也只需要30分钟。商家还会提供免费的行李寄存服务,方便客人换好和服,直接前往景点。

地址:高x町1024-1

Join Japan Nara:这是一个同名的志愿者团体自发组织的,每个月一次,让外国人免费体验和服和日本茶道活动。虽然不能穿着和服在外面漫步,但是能在室内体验茶道也是不错的选择。

地址:中部公民馆,三条通奈良市观光中信2楼(每月的第2个周二10:00-14:00开放) 日本人的心思缜密和熨贴周到

日本童话范文第4篇

关键词:日本水文化 河童研究 自然崇拜 超能力信仰 民族心理

引 言

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被称作“水明之地”的岛国。的海洋加之内陆众多的河川和湖泊使日本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水的国度。在日本社会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日本人对水文化的思考有力推动了日本文明的进步。在日本水文化诸多水神水怪中,有关河童的故事最多、流传最广,可以说是日本水文化诸多水神水怪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本论文试在日本水文化的视域下对河童进行研究。

一、 日本的水文化

文化是人类通过用双手作用于自然创造的有形的和无形的生活样式的总体。日本水文化,顾名思义是在岛国日本与水相关的文化,即水和日本关系的文化。这种文化的实质是日本人对日本水事活动的一种理性思考和社会意识,即以水为载体的日本文化现象的总和;是日本文化中以水为轴心的文化集合体。日本的水文化既是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日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区域性和民族性双重意义的独特性。

两千多年来,日本人在内外双重的水环境中生活,与水建立了密不可分的关系。对于在水一方的日本人来说,有水才有家,水成为日本人内心难以割舍的重要的物质源泉和独特的精神信仰。可以说,亘古至今,水以独特的方式涵养滋润着日本。水不仅构筑了日本人的生存环境,满足了日本人的衣食、住居、交通等基本生活需求,而且深刻影响了日本人的语言、审美、信仰等思维方式,成为日本人精神营养的供给源。

二、河童起源的根由

依据各地方言的不同,河童的称谓也不同:东北一带叫「めどち、「めんつち,西日本叫「がたろ,中国、四国一带称其为「かわこ、「えんこう,九州人则叫「がらっぱ。其共通点是:这些传说普遍认为河童是“居住在河川里的孩子”,所以将其命名为“河童”(「かっぱ)。河童原本是水中的精灵,被当作河神受到日本民众的膜拜,也有说法认为河童是水神的使者,由水神降下的霜幻化而成。

首先,日本岛土狭长,多为山地,海洋性湿润气候带来的丰沛降水使南北各地河流、湖泊众多,这为传说中河童的诞生营造了恰如其分的生存环境。根据日本民俗学者石川纯一郎的研究资料,河童传说分布极广,包括日本的东北地方、中部地方、近畿地方、关西地方、中国地方、四国地方、北九州地方等地。

其次,由于日本独特的岛国环境,台风、暴雨、洪涝等因为水而造成的自然灾害频发,生产力落后的古代日本人感叹人生的无常,却又无法解释和战胜自然的超能力,于是便想象出了诸多水神水怪来祈祷自然的风调雨顺,以求给他们带来稻作的丰收和生活的安定。较之于海洋,河川、湖泊与古代日本人的生活更为密切,于是人们便想象出河童并让其居住在河川里。

再次,江户时期日本各地大修水利,在农村兴修水利设施主要用于农田灌溉的同时,在城市则大挖运河便利交通运输。在运河发达的城市,几乎家家户户门前都有运河经过,所以儿童落水死亡事故大幅增加。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河童的传说更加盛行。

三、河童的外貌特征和习性特征

传说中的河童面似猿猴,身高大约60公分至1公尺高,体重只有45公斤左右,属于瘦体型,看上去极像四五岁的小孩。它既有陆生动物的特征,又有水生动物的特征。据说河童身上长满鳞片,加上皮肤表面附著有溜滑的透明黏液,故其全身上下非常粘滑。它背上驮着龟背一样的甲壳,手脚可以缩进龟壳中。河童手脚特别修长,但仅有四根指头,而且手脚趾间有蹼。据说河童身上有黏液,故其不容易捕捉。此外,它有三个,被杀死的时候会放出臭屁,从而获得脱离水面的推力。因此日本人在形容一挥而就、易如反掌的事情时会说「河童の屁。分布在日本各地的河童在外观上虽然有这样那样的些许差异,但其共同特征则是:河童披头散发,头顶有一块随年龄增长会越来越硬的椭圆型凹陷,外观如碟子一般。无论河童在水中还是在陆地上,只要它头顶碟子里面盛满水或里面的水不干涸,则力大无穷能与人或马角力。

传说中的河童作为两栖类怪物,喜欢住在靠近河边的潮湿的洞穴中。它既能像陆生动物一样在岸上直立行走,又能在水中过水生动物一样的生活。由于河童手相当擅于游泳,所以日本人用「河童に水泳を教える来形容班门弄斧的人,用「河童の川流れ指淹死会水的。传说中的河童比较危险,它们有时会突然袭击到水边喝水的马以及在河边玩耍的小孩,然后杀死它们并吃空其内脏。虽然河童喜欢恶作剧,经常会愚弄日本人,但也会帮助他们做些好事。

四、河童形象的变迁

从各种版本的有关河童的传说来看,河童在古代日本的诸多地方起初多被当作水神为人所接受。随着生产力和认识能力的提高,等到人们不再信奉水神的时候,河童则逐渐演变成调皮捣蛋却又不失天真可爱的顽童形象般的精灵。

它既不是威严震天只做善事的水神,也不是恶毒心肠无恶不做的水怪。虽说它具有水神水怪一般的超能力,但日本人只要略施小计就可以战胜并制服它。日本人畏神的同时又敬神,在有求于河童的同时又渴望战胜河童或拥有和它一样的超能力。这说明他们不愿意完全为河童的意志所左右,希望能够实现人神平等和睦相处的强烈愿望。

在感情上,日本人对于河童的喜爱越来越多于恐惧。在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的短篇小说「河童中,河童已不再是恐怖可怕的水怪形象,反过来成为一个幽默风趣、思想澄澈的使者角色,引领人们进入一个神奇的乌托邦世界。当今的河童形象还在继续发展,伴随着日本城市化和日本社会人际关系的疏远和冷漠,「河童のクゥと夏休み等作品中的河童形象体现了日本人内心深处的自我不确定感产生的对人生无常的焦虑和担忧。同时,这也体现了日本人试图寻求人水和谐、建立新的人水关系以求实现人与自然动态平衡发展的强烈愿望。

结 语

在古代落后的生产力条件下,由于无法战胜由水产生的灾害,日本人惧怕水的力量,将水定义为超能力。同时,他们又深知自然的风调雨顺以及河渠灌溉等水事活动对稻作生产的重大影响,所以日本人在惧怕水的同时又亲近水。正是日本人对水的这种异乎寻常的“敬畏”,日本产生了河童等诸多有关水神水怪的传说。也正是这些传说的流传承袭,为日本水文化平添了不尽的神秘色彩,这或许就是日本水文化持续发展的根由和动力。

通过对日本水文化视域下的河童进行研究,在推进有关河童的研究的同时,笔者开拓了从日本水文化的的特殊性的角度审视日本的全新视野,明确了水在日本的文化作用及其社会影响。本文若能抛砖引玉引导读者从水和日本的关联的角度着力研究日本,进而对日本的文化现象进行深层次文化思考,笔者则甚感欣慰。(作者单位: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 赵景深.《民间故事研究》[M].复旦书局.1982

[2] 韩立红.《日本文化概论》[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日本童话范文第5篇

部门的三浦就要和技术部的高木小姐结婚了,婚礼定在这个月的22日(周六),因为新郎、新娘在同一家事务所工作,又赶上快要到2004年新年了,所以部长决定部门出面,把新人的婚礼办得热闹一些,也算是部门迎接新年的一次热身活动。

周五的早晨,我收到了高木小姐送来的《请柬》。我一边表示祝福和谢意,一边心想来日本刚三个多月,就赶上日本同事结婚,真是机会难得。

打开精美的《请柬》,跃然眼前的是新郎新娘的婚纱照片、新郎亲笔书写的邀请函和新娘画的《罗米欧与朱丽叶》的动画形象,另外,还有婚礼会场路线图、宴会座位图。日本人习惯于用书画来传授知识和表达感情,从中小学课本,到大众书籍,甚至专业著作,都配有很多的示意图、漫画,可谓图文并茂、深入浅出。另外,日本人与人交流时,也喜欢用图画来说明问题,时间一长,很多人都写得一笔好字、练得一手好画。高木、三浦“小俩口”自制的婚礼《请柬》再次证实了这一点。

仔细阅读邀请函内容,仪式的地点在“百合婚礼堂”,一座看似教堂的庞大建筑物,日本朋友告诉我那是专门为举行婚礼而建的。婚礼的时间定在周六下午3点。早就听说日本人选择婚礼日是很讲究的,一定要选择吉日,事实上只要照着日历上标的日子选就可以(见附表)了。22日这天正好是大安。

参加婚礼我应该送什么礼物,穿什么衣服等问题,我去请教事务所的森大姐。森说:“高木之所以在婚礼的前一天才把请柬送给你,就是怕你破费,你是外国人又在这里研修,本来也不富裕,所以不用和我们一样送祝贺金(日本人也兴“凑份儿钱”),只要去参加就行了,全当是为婚礼助兴吧!”森还说,在日本参加婚礼,男士必须穿黑色西装,带白色领带,连小男孩也不例外。女士就宽松得多了,可以穿自己喜欢的应季时装或晚装。

东西和璧的婚礼

周六的中午,早早吃完午餐,把所有带到日本的衣服都拿出来(其实一共也没有几件),试来试去,终于决定穿那身儿紫色的中式长裙。2点,准时到约好的地方集合。好家伙!大人、孩子陆陆续续地来了40多口子。

到了“百合婚礼堂”,能停下100辆车的大车场已经满满当当的了。人们顺序走进礼堂,婚礼堂的大厅富丽堂皇,欢畅的乐曲、寒暄的人们,还有许多“心型”的花篮,让人感到了婚礼的气氛。整个会场的布置都用的是冷色调,如白色、浅黄色、浅蓝色,鲜花也是以白玫瑰、白百合为主,中间点缀一两支粉色、黄色的鲜花,再加上男士们和上了年级的女士们的着装都是黑色、白色,甚至连贵宾们佩戴的胸花也是白花上别着红白相间的布条。在我这个外国人看来,婚礼的场面似乎是严肃有余而热烈不足。走进大厅的第二道门,来宾们在专业人员的引导下,先是签到,你可以在白色的《签到簿》上写,也可以把祝福的话写在一个像佩带一样的白布上,然后把镶着金色图案的白色纸袋的“礼金包”交给负责签到的服务生。

离开签到处,来宾们在中央大厅门口领到了一个大大的白色手提袋,那是为书包和衣物准备的。森说:“因为人多,东西也多,大家可以把东西放在袋子,并在袋子外面写上名字,这样找起来会更方便一些,也不容易丢失。”日本的精细真是无处不在。

差5分3点,来宾们集中在中央大厅,新郎穿着身白色燕尾服在伴郎的陪同下,站在最前面的大管风琴旁,毕恭毕敬地等待新娘。3点整,《婚礼进行曲》响起,新娘穿着白色婚纱长裙挽着父亲的手臂走进殿堂,后面跟着伴娘、新娘的姐妹、还有一群天真活泼的孩子。人们把鲜花抛空中,美丽的花瓣雨下幸福的新人依偎在一起。接下来的仪式和我们在电影里看到的差不多,宣誓、交换戒指、拥抱……只不过通常的牧师,被婚礼堂的专业司仪取而代之。另外,来宾中许多人穿着和服和木屐,此情此景给人一种东西文化合璧的感觉。

15分钟后仪式结束,大家被引领到宴会厅,并按照自己手中的座位图10人一桌有序地就坐。座次安排基本与中国相同,新人父母、上司、亲朋、同事、同学被分别安排坐在一起。这时,音乐再次响起,只见新郎穿着嵌有白色图案的黑色和服,新娘穿着嵌有桔红色图案的黑色和服走了进来。森说:“换装的速度真够快的。”的确,高木今天穿的是2层和服,如此神速穿戴好,一定是几个师傅一起上阵才完成的。日本的和服穿起来非常复杂,而且有很多讲究。一般正式场合和服都是要请专业人士来帮助穿戴的。特别是女装,最多要穿12层,最少也要穿2层,还要梳头,因此非常耗时。

婚礼宴快朵颐

日本式婚礼仪式开始。首先是新郎讲恋爱经历,新娘读《母亲写给出嫁女儿的信》。森说,在日式婚礼上,宣读母亲的信是必不可少的,也是最感人的一幕。在信中,母亲会把女儿成长过程中许多难忘的事情细细地讲出来,也会把衷心的祝福表达出来。一生一事以抚养孩子们长大成人为己任的日本主妇,会在此时显示出她们对家庭及社会的贡献。这不,在高木小姐泪如雨下地宣读母亲的信时,新郎三浦已经被感动地哭出了声音。接下来是新人的上司致词,而后新人的朋友、同事、同学代表分别上台,演唱了几首流行歌曲,以此助兴。此时新人已经不见踪影。森说,一定是又去换装了。果真,10分钟后,新人再次出场,新郎这回穿着白色西装,他要陪同身着红色晚装的新娘,在众人面前完成两件事情:一件是要用一把非常夸张的“大餐刀”,共同切开一个三层高的精美大蛋糕,然后请服务生有序地分给大家吃;二是要共同用一根大蜡烛,把一个“心”型烛台上的20支小蜡烛点亮。这些都预示着,从今天开始,新人将共同完成人生中的很多事情,一定要齐心协力、同心同德。

西洋和日式的仪式用了整整两个小时,气氛一直热烈有序,没有一丝的嘈杂。5点钟新婚招待宴正式开始,靠窗的一长排“餐台”,摆上了各式各样的菜肴和饮料,当然也少不了酒,红酒、白酒、啤酒,还有日本人最喜欢的中国黄酒。“餐台”装饰得非常漂亮,菜肴色香俱全,让人一看就食欲大开。服务生按照餐桌上的菜谱一道道地、一人一份地上菜,先是6种日本地道的小菜,花花绿绿地放在一个小托盘里,每种量少的一口就能吃掉;而后是寿司、天普罗、香菇蒸蛋、鸡素烧等日本名菜,还有奶油螺肉、干酪等西式菜肴。接下来,豆瓣酱汤和主食一起端上来,我发现主食里竟然还有“扬州炒饭和煎饺子”,不过,日本口味的中餐真是不敢恭维。我最喜欢的还是饭后的甜点,各种形状和味道的日式点心和时令水果,配上香浓的咖啡或茶,给新婚晚宴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我发现,晚宴从始至终除了柴田部长代表来宾,向新人敬了一杯红酒外,再没有人劝过酒,大家都是随意地自斟自饮。丰盛的饭菜让人大饱口福,不过也有很多人没有吃完,服务生拿来餐盒,人们很自然地将自己剩下的饭菜装好后准备带走。据说,日本人出外就餐时,有把剩饭菜带走的习惯,即使宴会也不例外。

在婚礼的全过程中,当众抽烟是被禁止的,吸烟只能去指定的地方。另外,孩子们可以到专门的房间去玩耍,那里有服务生组织做游戏。

为了婚礼不吝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