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一物理课件

高一物理课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一物理课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一物理课件

高一物理课件范文第1篇

1.新课标要求下的教学有利于学生对核心知识的掌握,更有利于能力的提高

(1)新课标的三维目标的第一项“知识与技能”相当于旧大纲的“教学目的”,课标没有忽视对物理核心知识的要求,并对学生的技能培养提高了要求。

(2)新课标要求教师的教学要尊重学生的兴趣、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我认为这样做,能够使学生对知识产生亲近感,从内心乐意去接受新的知识,使知识变得更易识记、更易掌握。很多的学生经历了几个星期的学习也不能把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和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式记下来。这是因为,学生没有经历探究规律的过程,没有得到情感的体验,很难去对知识进行建构,很难把知识内化为自身的识记。生活中无关紧要的电话号码、匆匆过往的行人我们能记下多少呢?而新课程中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教学是建立在对图像的理解之上的,这样的改变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情感体验,接受起来更容易并且记忆深刻。

2.新课标实施过程中教师角色应该重新定位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主动地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把自己放在主导的位置。本人亲身经历这个定位转换过程,深切地感受到了新课标要求下的探究式教学是传统意义上教学的深化和提高,要做好“主导”比做好“主演”更难。教师要克服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模式,要做好这种角色转换,需要经过一个长期的认识、实践的过程才能达到。

3.新课标实施过程的难点

(1)新课程的目标很高,而课时又太少,很难放开手脚让学生去进行探究,探究过程很难深入细致。

(2)学生的讨论与交流很难控制,不但要控制讨论题目的数量和难度,还要实时控制讨论的深度和广度,更要控制好讨论的时间。一但控制不到位或疏于控制,教学内容将难以完成,要在课后再花时间去补。由于把课堂的时间大部分给了学生,教师如何利用好有限的时间就成为难题,哪些话该说哪些不该说,事前都必须想清楚,有时可谓做到了惜字如金,且语言的速度也要进行控制。

(3)新课标对教师选取教学资源、处理教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程要求教师不是教“教材”,丽是合理地使用课程资源。

(4)为了达到课程目标,每一章都安排了几个探究性实验,这对学校的实验室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5)教学实施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在教学设计之前就应该去评估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但现在的学生获取知识渠道众多,现有的认知水平难以估计,且认知水平差距较大。如在图象的教学中,我们提问“在现实生活中,你们看到了哪些图象?”,学生回答了,心电图、脑电图、股票图、资源分布图等等,这就出乎了我们的预料。因此,在关心本学科的新课标的同时还应该去关心其它学科的课程标准。

高一物理课件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效物理;生活情境;先学后教;评价体系

“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要让学生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它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这是《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物理课程性质的概述。因此,在课程改革下,教师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进而让学生在高效的物理课堂中获得健康全面的发展。

一、创设生活情境,提高应用能力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应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物理与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教师要将与生活有关的物理现象引入课堂,一方面可活跃课堂气氛,另一方面还可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提高对物理知识的应用能力。

例如,在教学《升华和凝华》时,由于升华和凝华的过程不容易被观察到,所以,在导入环节,我引导学生回想了一些生活中的现象,如:①冰冻的衣服变干;②灯丝变细;③衣柜里的卫生球变小;④北方冬天窗户结冰花;⑤冰棒纸上白花花的“粉”,等等。这些现象都是学生熟悉的,引导学生回忆,并思考上述的几个问题中,物态发生了什么变化,如:冰冻的衣服变干(固态水变成了气态水)。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对上述的现象进行分类,并总结出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轻松地理解本节课的知识点,而且,还有助于学生学会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提高学生的物理应用能力,最终,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二、实施先学后教,凸显学生主体

先学后教有助于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所以,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先学后教模式的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促使学生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例如,在教学《欧姆定律》时,我采取的是先学后教模式。首先,我让学生明白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学会使用电表,会用滑动变阻器,掌握欧姆定律的内容和公式,知道各个物理量的单位。接着,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大概20分钟左右后,我结束了自学活动,之后,我针对学生反馈的问题以及本节课的重难点进行有针对性的点拨,并以实验来辅助学生理解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定量关系,以确保学生的自主学习效率。最后,为了巩固所学的知识,也为了检测学生的自学效果,我还设计了当堂练习的环节,引导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有关试题如下:①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是4 V时导体中的电流是1 A,如果将电压减少到2 V时导体中的电流为____。

……

这样的设计过程,不仅为学生自主发展搭建了舞台,而且,对高效物理课堂的实现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创造实现学生自我展示的平台,逐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三、完善评价体系,营造和谐氛围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在新的评价观念指导下,注重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结合,构建多元化、发展性的评价体系,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教师的不断进步。”所以,教师要重新完善评价体系,要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从而使物理课堂达到最佳效果。

例如,给你一个大容器和足量的水、两块三角板、一把刻度尺、一把弹簧秤、一个金属圆柱体、细线若干,请你说出利用上述器材测定金属圆柱体密度的两种不同方法。要求:写出用什么仪器测什么物理量,并用符号表示测出的物理量,最后,写出圆柱体密度的最后计算式。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不同的学生思考的角度不同,得到的答案也就不相同,寻找的解决方法也就不同。所以,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不要局限于教参上给出的答案,也不要局限于简单的方法,要将关注的目光放在所有学生的身上,要让每个学生都能从教师的肯定中找到学习物理的乐趣,提高课堂效率。

总之,教师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有限的45分钟里知识水平、素质水平以及能力水平都得到大幅度提高。

参考文献:

[1]丁小军.怎样构建优质高效的物理课堂教学模式[J].考试周刊,2010(48).

高一物理课件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中物理、实践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物理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物理学习的引导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具有自主性,具有独立的主体意识和明确目标,能自我调控,主动接受教育影响,通过一系列的自主学习活动,把科学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并能用于实践。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并养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不断改进学习方法,勇于提出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当前高中物理教学改革的现状及指标分析

物理学是一门应用十分广泛的基础科学,是新技术新科学和新思维的原动力,对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高中物理学有着知识量大,理论性强,对学生的运算,分析,理解能力有着很高的要求。传统的高中物理教学存在大量弊端。比如搞题海战术,片面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过于重视学业成绩和分数等级,把考试作为唯一的评价手段。以应试的观念,考试的方式,分数和升学率为尺度去评价学校教育。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考察。同时还过多强调共性,忽略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发展,存在着评价功能甄别化,评价标准,方法以及主体单一化,评价内容知识化,忽视了自我评价的价值,使被评价者处于消极被动地位。这种教育评价观念缺乏目的性和个性,使学生的“棱角”在教师权威的抹拭下逐渐消失,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完全有悖于素质教育精神,严重偏离了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对学生个性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消极影响。

《物理课程标准》指出“物理课程应该改革单一的以甄别和选拔为目的的评价体系。在新的评价观念指导下,注重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结合,构建多元化、发展性的评价体系,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教师的不断进步。”新课程下的高中物理教学,继承了我国物理教材优势,以国际视野追求发展,新教材体现课程内容的基础性和时代性;注重物理学的思想、方法和科学精神的教育;体现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关注学生的兴趣和体验;体现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体现课程及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选择性。注意激发和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内容总量上进行了精简,克服了以往深、重、难的弊病;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努力提升学生生活质量,克服了以往以学科为中心的倾向和“偏”的弊病;加强了探究式学习和动手实践等各种学习方式的运用,专题学习也受到重视,从而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克服了以往以知识为中心的倾向。

二、高中物理教学改革推广建议

(一)教学内容的深层含义

当然物理知识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首要教学内容,现在使用的人教版课改教材包括两个必修模块和三个选修模块。必修内容包括经典力学和运动学,初步了解物理学的特点和研究方法。选修一系列侧重物理学与社会的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注重物理学与日常生活、社会科学以及人文科学的融合,强调物理学对人类文明的影响。选修二系列强调物理学与技术的结合,着重体现物理学的应用性、实际性。

在教学中设计实验,渗透科学思想就成为最重要的部分,如教材必修一探究小车加速度的有关因素实验中,摒弃了直接给出牛顿第二定律表达式的方法,将重点锁定在对控制变量方法的研究上。这样安排从知识角度讲更深入,从接受方面讲,学生掌握方法,也减轻了负担,得到了能力的发展。另外在教学内容中加入丰富的人文背景也是此次课改的一个鲜明特殊外。这样的教学内容整合,不仅丰富了课堂内容,也体现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师生的互动学习,表达了物理学与社会人文的紧密联系,也达到了学生兴趣的发展、个性的发展,也是实践素质教育的小小落实点。而且在教学内容中适时适量的加入现有先进的科学技术,也为学生在高考中应对一些较生僻物理模型的活题打下基础、开阔眼界。如最近的“嫦娥登月”技术,就可以从万有引力、圆周运动等多个方面阐述物理原理,激发学生对航天技术的兴趣。

2.课堂过程的控制掌握

高中学段的最终目的是参加高考,做题是学生的一项必须掌握的本领,那么如何能使学生减少负担,学得方法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所在。在教学中培养物理思维从观察开始,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物理现象,不仅可以使学生将物理模型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也可是让学生丰富自然知识,加深理解。第二步是模仿,由教师带领学生以科学严谨的方法解决问题,模仿前人的探索经历完成科学发现,如万有引力公式的近似推导等,可使学生亲历探索,也获得解决一般问题的能力,掌握规律。综合自身情况,主要有两点体会。其一是加强专业阅读,阅读是一种多年形成的生活方式,加大专业阅读量目的不在于教授的知识,而在于对周边的了解,也是提升个人专业素养的一个捷径。其二是课后的反思,新课程改革中也教师进行课后反思的环节,及时反思,记录课上的疏漏、灵感或者学生有代表性的猜测想象,可以使教师更快地了解学生,理解教材,改进方法,提高课堂效率。记录在案,整理成文,也为自己的日后进步积累一块坚固的阶石。另外教师的操作与演示能力也是要学习的,因为教师的演示中一些与学生经验性思考不同的现象,就是最好的设疑引入环节,绝对能使学生有深刻的印象,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其次一些不易观察不易完成的实验,通过教师以多媒体的形式展示,也可以使教学过程更生动、更直观。

高一物理课件范文第4篇

关键词:减负增效;探究教学;课堂实效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3-087-2

新课程实施以来,探究性教学的开展给我们的教学带来的活力,为课堂教学输入了新鲜血液。但不能否认探究教学的开展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在目前减负的大背景下学生在校时间的减少,课时的减少让我们不得不思考如何改变我们的探究方式以适应减负的需要,达到增效的目的。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改变“被主体”,教学才生动

对于一个教师而言,要关注课本,生活,从学生的角度观测世界,改变学生被主体的现象,它要求教师进行创造性劳动,不是照本宣科。所举例子要真正引起孩子们的兴趣,要贴近孩子们的生活。

【案例】 高中物理选修3-2第64页“问题与练习”的第一题讲到磁控防盗报警器,其实这一原理的报警器在生活中已经被广泛应用。

在“天宫一号和神八对接的模拟视频”和“干簧管报警器”之间,我选择了后者作为《传感器及其工作原理》教学的引入。

在课间,在教室的门上装一个门窗传感器(如图1),打开开关,有学生进入时会报警,学生的注意力立刻被吸引,然后介绍网购价格2元5角,上课的反应非常强烈。当场拆开一个报警器,观察里面的结构(图2),引入干簧管的概念,这时学生的积极性立刻被调动起来。下课后,很多同学都围上来看,纷纷要求买一个装在家里。

前者和现代科技联系紧密,似乎更具有教育意义,但这是从教育者的角度思考的,学生有被主体的嫌疑。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把教育意图隐蔽起来,是教育艺术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后者更能淡化教育痕迹,而且用时少,效果明显。

二、善于开发新的适合的探究内容

课本上的探究实验和思考与讨论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探究素材,但我们不能仅限于这些内容,我们要学会留意生活和生产,自主开发适合的甚至更好的探究素材。比如:

【教学片段】在讲 “质点在平面内的运动”的内容时我们设计了一个这样的探究实验。如图,实验器材有斜劈、细线、一只彩笔、一个图钉、一张白纸。实验原理是用图钉固定细线的一端于O点,另一端栓一彩笔,使彩笔紧靠在斜劈边,用力推动斜劈使斜劈沿上边缘匀速运动。得到彩笔画出的轨迹即是水平匀速运动和沿斜边匀速运动的合运动的轨迹。画出水平方向的分运动的轨迹,和斜边方向的运动轨迹,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

基于生源较好,孩子们的动手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很强,教师设计了这个分组实验,它突破了原有的多媒体展示和频闪照片教学方式,采用简单的实验器材,巧妙地设计,引导学生分析分运动的轨迹和方式,找寻分运动和合运动之间的关系,更加直观、生动,减轻了学生的精神压力,拉近了学生和物理学习之间的距离,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效果。

三、在学生的课余时间安排上作出指导

减负不是说学生的课余时间就不能用来学习,而指课余时间学生可以自主安排,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对于一些学生比较有兴趣,课堂又不方便开展的探究活动可以以“建议”和“指导手册”的形式提供给学生,由学生自己根据自身的需求,安排合适的时间和方式进行自主探究。值得强调的是“建议”和“指导手册”应做到目标明确,建议合理,帮助有效。

【案例】

我校自主开发的校本课程《探究学习指导手册》中“牛顿第三定律”部分内容如下:

【引入探究】体会1:鼓掌时手掌痛,左手痛还是右手痛?

体会2:请甲乙两位同学穿上溜冰鞋相距一定距离做推手运动。

(1)甲主动推乙;(2)乙主动推甲;(3)甲乙同时互相推。

观察现象,分析原因,回答:在甲乙同时推对方的过程中,甲乙之间存在几个力的作用?施力物体是什么?受力物体又是什么?

【定性探究】讨论:在甲乙同时互相推对方的过程中

(1)各力的作用点在哪?

(2)各力的作用方向有何关系?

(3)各是什么性质的力?是否相等?

(4)作用效果能否抵消?

【定量探究】用甲乙两个弹簧在下列情况下互拉,并观察比较两弹簧的示数

甲不动,乙用力拉;

乙不动,甲用力拉;

甲乙同时用力拉

实验现象:

问题:你如何理解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大小关系?

思考:归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特点

【课后探究】

1.生活、生产中有哪些应用?

2.鸡蛋和石头撞击,石头安然无恙,鸡蛋却破了,与这一结论矛盾么?

3.试分析人在走路时,有几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4.拔河,扳手腕运动与这一结论矛盾么?如何解释这些现象。

面对高中学生的巨大学业负担,减负的呼声愈加强烈,要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首先要减轻学生的思想负担。学生对物理课的畏难情绪,特别是题海战术使他们心有余悸是学生思想负担的主要来源。探究教学开展多种活动是减轻学生心理负担的有效手段之一,在探究活动中,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学得有味有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以成功激励情趣,有效减轻学生心理负担。可见探究教学和减负增效是统一的,不是矛盾的。能恰当地进行探究教学是帮助我们实现减负增效手段之一。

[参考文献]

[1]汪明.课堂教学中物理文化教育价值刍议.物理教学,2011(12).

高一物理课件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新课程;教育理念;高中物理;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

一、转变教育观念,是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根本

1、转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

以往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一般采用“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学习,整堂课基本上都是教师在滔滔不绝地讲授,学生很少有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更别提动手动脑练习的机会了。而学习是一个需要内化的过程,学生需要有更多的时间来学习,才能掌握并理解教师讲授的全部知识。对此,我们不能指望学生课后多花时间来自觉学习物理这一门课。而且,从上课到晚自习间隔了较长一段时间,学生的印象已经不是那么清晰了。对有的学生来说,完成作业和练习就有了一定的困难。这种情况下,教师内容讲得再好、语言再流畅、例题再多,其课堂教学质量也不会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会好。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课堂还给学生,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也要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留给学生充足的内化时间,放手为学生提供多“练”的机会,从而使教与学紧密结合,使课堂成为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的平台。

2、转变教学模式

以往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大多是采用把物理定理、概念、公式等相关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的方式,只在乎学生有没有掌握结论,不在乎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有没有理解。现今,新课程改革的提出,要求我们教师要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过程中,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上,让学生在感知、推理、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中发现真理,揭示规律,掌握知识,提高能力。而不是重结果,只让学生记住物理定律、定理、公式。否则学生的学习只能是事倍功半、低效的学习。

二、积极做好备课,是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基础

备课应是备而有用的,有利于教师的教,有利于学生的学。在课前,我们教师就应不断思考,深入钻研教材,掌握学生实际情况,进而做好上课的充分准备。

1、针对教材。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依据,教师应该深入研究和钻研教材,对其各方面有一个全面了解,不仅要明确本学期各单元的主要知识点,把握好各单元之间的联系,更要把握好每课的知识点,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有序进行。

2、针对学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是循序渐进的,不能一步到位;同时,学生学习知识也是有区别的,有的学生这一部分掌握得好,而另一部分掌握得差,教师必须做到知其所以然,结合学生实际,设计教学方法,进而做到因材施教。

三、激发学生兴趣,是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关键

兴趣是学生学习、钻研的动力。学生一旦有了学习兴趣,就会充分发挥自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去进行物理学习。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是高效课堂开展的关键。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变被动地接收为主动地猎取,自觉求学,进而达到提高物理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1、创设物理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物理情境的创设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环节,对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起到了积极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多媒体、图片等教学工具,创设生动真实的教学情境,这不但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还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之产生探索的欲望。

2、利用实验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欲讲内容,做一些随手可做的实验,以趣味新奇的物理实验导入新课,使学生产生悬念,激起兴趣,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进入听课角色。

3、加强情感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屋及乌”的心理,每个人都有,学生也不例外,学生喜欢某位老师,进而就会喜欢他所教授的课。师生之间是平等的,我们应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关爱学生,加强与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从而建立一种融洽、和谐、轻松、愉快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

四、传授学习方法,是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核心

适当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关键,掌握合适的学习方法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1、记忆。高中物理中有许多概念、定理、公式等理论性知识,即我们常说的基础知识。很多学生往往忽略这些知识,认为理科的东西主要在于理解,不应该去死记硬背,其实不然,这些知识也需要熟记并准确地把握物理语言,进而加强理解,这样在解题的过程中才不至于出现理解性的错误。

2、积累。知识在于积累,在记忆的基础上学生要不断地搜集课本、习题和其他课外资料上的知识,以加强知识积累。在搜集整理的过程中,要找出同类知识的相同点、不同点,及时归纳、总结,记忆、积累。这样才能使知识的掌握更全面、更系统,才能更好地解决物理问题,不至于因知识的不全面而在解题中出现失误。

3、综合。物理的知识是分章节的,考纲和考试说明都是分块的,高中物理课本有几十个章节,可分为力、热、光、电磁和原子物理这几块,它们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应该不断地进行小综合和小总结,待高中的所有知识学完之后再进行大综合。这个过程对学生的要求比较高,要在学生有充分的知识积累的基础之上才能进行。而通过对不同章节的类比和融会贯通、知识网络的构建,学生就能真正达到触类旁通。

4、应用。有了知识的记忆和积累,加上综合,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方面的能力就会有所提高。在具体的解题过程中,学生要针对题目分析其包含了哪些知识点,然后明确研究对象,结合题目所给条件,创立物理情境,从而应用已掌握的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于高中物理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成为摆在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能够给教学质量造成影响的因素有很多,教师必须要结合实际教学需求,深入探索,优化教学方法,并最终实现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