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刺猬汉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汉语量词习得思维方式转换
何为“思维方式”呢?简单讲就是“文化传统中,那些长久地稳定地普遍地起作用的思维方法、思维习惯以及对待事物的审视趋向和众所公认的观点,即可看作是该民族的思维方式”①。不同的民族其思维方式是不同的。语言作为思维的载体、思维的工具外壳,在很大的程度上折射了民族思维方式的差异。因而学习一种语言,在学习其语言要素之外,还要了解母语和目的语的思维方式差异,并据此来完成二者之间的转换。
量词是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汉语的一大特色。量词在汉语中普遍应用,而且种类繁多,用法也各有不同。对于中国人来讲,使用量词已经成为固定的思维模式。也许很多人不知道为什么要使用量词,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搭配使用,但是几乎所有人都能正确使用。然而对于留学生来讲,汉语中的量词却是他们学习汉语的一大障碍。他们经常不使用量词,即使使用也不一定能正确搭配。这是因为在大多数语言中都没有量词,或者只有少数的量词。留学生在学习汉语时常常按照自己母语的语言规则,不使用量词,或者根据自己母语中的量词搭配来选择汉语中的量词搭配,这样往往出现错误。所以留学生要习得汉语量词,就必须在学习中努力把母语的思维转换为汉语的思维。
一、不同语言社团思维方式的差异在量词上的体现
不同的民族具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而语言这个载体则把它们鲜明地表现出来。汉语独具特色的丰富而普遍的量词是汉语区别于其他语言的一大特点,体现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而英语等印欧语系的语言没有量词或很少量词的特点也体现了其民族的思维方式。例:
1.a pair of glasses――一副眼镜
2.a pair of consort――一对夫妻
3.a pair of trousers――一条裤子
4.a pair of shoes――一双鞋
这四个例子是对等翻译的,但是英语四个例子用的是同一个量词“pair”,而翻译成汉语却用了四个不同的量词。例1中“pair”翻译成“副”,因为“眼镜”只能和“副”搭配。“副”强调内在联系,所指的对象构成一个整体。例2中“pair”翻译成“对”,因为“夫妻”只能和“对”搭配。“对”强调对立统一。例3中“pair”翻译成“条”,因为“裤子”只能和“条”搭配。“条”不仅指事物是不可分的整体,更形象地表示了事物的外貌特征。例4中“pair”翻译成“双”,“双”侧重指数量。由此可见,“pair”这个词在英语社团的思维中,并没有具体的词汇意义,只表示一种量的概念,不能算是汉语意义上的量词。
通过以上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汉语和英语等印欧语系的语言所体现出来的思维方式的差异:英语等语言社团重理性,重形式,重逻辑,其语言具有很强的约定性和规范性,语言规则可以类推。而汉语社团的思维方式却与之相反:它注重事物的内涵和整体,往往通过联想挖掘并建立事物之间的联系,用横向的比喻来认知事物的特点。因而汉语的规则性不如英语等语言强,内在的逻辑性也比较弱,但是却具有自己独特的形象性和美感。汉语中的量词深刻地体现了这一点。汉语中量词与名词的搭配关系是在长期的使用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其中有一些是存在联系的,并且大多数是具有形象性的。如“颗”(或“粒”)用于小而圆的东西(一颗珠子、一颗药丸、一颗种子);“滴”用于液体(一滴水、一滴汗、一滴油、一滴眼泪);“张”用于平面的东西(一张纸、一张床、一张桌子),等等。然而在有联系的搭配之外,多数名词与其搭配的量词之间并没有或很难说明有什么意义上的联系。如:为什么是“一头牛”、“一条狗”、“一只猫”呢?为什么不说“一条猫”、“一头狗”、“一匹牛”呢?很多留学生对于这些搭配很不能理解,觉得完全没有规律性,他们学起来也就很难。而这些搭配对于中国学生早已成为约定俗成的思维定势,即使大多数人不了解其成因,却很少会用错。
另一方面就是西方人讲求平等,一般不会用特别的语言来表示对别人的爱憎,而中国人则喜欢用不同的语言表达不同的感彩。这一差异在量词上也有体现。如“a soldier”不表示任何感彩,但是翻译成汉语既可以是“一个军人”,也可以是“一位军人”。用“个”就显得比较随意,而用“位”则表示了敬意,具有褒奖的色彩。
二、汉语量词习得中的思维转换
不同的语言存在思维方式的差异。在第二语言学习的过程中,目的语和母语相通的地方,学习起来就很容易,而相反差距很大的地方学起来就很难。这是因为在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中,学习者往往很自然地以自己母语的思维方式来审视另一种语言,由于彼此之间差异的存在,以学习者固有的思维模式有时不能理解目的语,更不能正确地运用。所以学习者要真正熟练并正确地使用量词就必须由自己母语的思维转换为汉语的思维。其间大致分为以下几个过程:
(一)正确认识不同语言之间存在的差异性。
第二语言和学习者的母语之间必然存在差异性。汉语中大量存在并普遍应用的量词就是汉语和英语等印欧语系的语言的一大差别。对于汉语量词不同于自己母语的存在,学习者应该正确看待它,不应有语言优劣的观念,并产生排斥的心理。
(二)从心理上习惯并接受汉语量词的普遍存在和丰富用法。
随着学习的深入,学习者会发现量词在汉语中的使用是十分普遍的,同时在用法上也是非常丰富的。可能此时还不太理解为什么汉语中要使用如此多且丰富的量词,但是他们应该学着去习惯并接受这种存在。
(三)了解思维方式的差异,并通过自觉或不自觉的大量输入以及有意识的训练来培养汉语表量的思维方式,形成语感。
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加,文化知识的获得,学习者将开始了解到汉语思维方式的一些特点,如注重整体和形象性等。汉语的思维方式映射到量词的使用上,就形成了汉语量词的一些规律,如量词的形象性和情感色彩等。这些规律对学习者学习量词具有一定的帮助,然而学习量词并不能套用这些规律,因为很多量词的使用是没有规律可循的,是约定俗成的。所以要掌握这些数量庞大而又复杂的量词,学习者不仅要通过既有的规律学习,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自觉的或不自觉的大量输入和有意识的大量训练使这些有规律的和没规律的用法都在脑海中沉淀下来,成为固定的思维模式,形成语感。
(四)努力排除母语思维的干扰,正确转换思维。
在第二语言的学习中,母语思维的痕迹是很难抹去的。留学生往往会不自觉地首先使用自己母语的思维方式来表量,因而在学习中要进行长期的汉语思维自我强制训练,在自由转换中真正准确并熟练地掌握汉语的量词。
学语言就像建房子。建房子要根据设计图来建才能建好,学语言也要顺着其思维方式来学才能学得地道。所以在汉语量词的学习中,要想取得学习的最佳效果,达到使目的语“内在化”的理想境界,留学生就必须学会转换思维方式,这样才能真正掌握地道的汉语量词,真正习得地道的汉语。
注释:
①张岱年,成中英等.中国思维偏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参考文献:
[1]何杰.现代汉语量词研究.民族出版社,2001.
[2]李枫.汉英思维方式的差异与第二语言学习.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
[3]孙小军.英语与母语的思维转换.内蒙古教育学院学报,1998,(3).
关键词:思维模式;翻译质量;词序及句子
一、引言
思维方式是一个被人们经常提及的话题,并不断为人所谈及。其实,所谓思维方式,就是思维主体在实践活动基础上借助于思维形式认识和把握对象本质的某种手段、途径和思路,并以较为固定的、习惯的形式表现出来[1]。随着整个世界朝着一体化发展,语言的障碍越来越得到重视。英语,作为世界上分布最广的国家的语言,汉语,作为世界上说的人口最多的国家的语言,这两者之间的翻译一直都是翻译所研究的重点。在英汉翻译中,翻译的准确性、能否完整表达英语所要表达的意思,也是一些英汉翻译人员所不断探究的。但是由于英汉思维方式的差异性,造成两种语言在词序和句子结构上都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差别,从而或多或少都会影响翻译的质量。
二、英汉思维模式差异的表现
说英语的国家和说中文的国家,由于其历史积淀的不同,从而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因此对于事物的看法便有着不同的观点,反映在思维上,就是英汉思维的差异,而语言,作为日常交流的工具,必然也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所形成的,因为思维的不同,而存在不同的差异。其实,英汉思维的差异,从语言上来看,就可以发现很多。
让我们就从生活中最常见的电影名称中去寻找一下这些差异。中国从古文开始,就有着一个十分简洁的特点,喜爱用最少的语言表达最多的意思。我国的四字成语以及一些精炼的哲理语句,都体现了汉语文化的博大精深。反映到电影名称上,国产电影的名称,总是喜欢简洁明了,其中以四字居多,并且这四字总是韵味十足。《非诚勿扰》、《卧虎藏龙》、《花样年华》等都是十分经典的四字电影名称。而对于英语电影而言,其内涵就远没有汉语深刻。比如《Speed》、《Home Alone》《Gone with the wind》,从字面上看,几个名字都是非常简单的英文单词,并且也看不出什么特别的韵味,更加没有什么影射,仅仅是把意思直述了一下。而将之翻译为汉语,就成为了《生死时速》、《小鬼当家》、《乱世佳人》。通过这个对比,说明汉语比英语具有更深厚的文化内涵,也是不同的思维模式所导致的。当然英汉思维模式还表现在很多方面,比如汉语注重形散而神不散,英语则逻辑性较强等差别,这里便不一一赘述。
三、英汉词序及句子结构的特点
1.英语词序及句子的特点。英语的词序有时是与汉语词序是一样的,比如China Construction Bank,翻译过来就是中国建设银行;beautiful girl,翻译过来是漂亮的女孩。这些例子都是形容词在名词的左边使用,翻译的时候和汉语具有一致性。但是事实上,英语的语序远没有这么简单,虽然它与汉语还是存在一些相似的地方。其实,英语词序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词序不是绝对的固定。而句子的特点是,英语句子的主体是主语和谓语,而谓语的主体又是谓语动词,因此主语和谓语动词的词序,就是英语句子最基本的词序。其实句子也是词语所组成的,所以词序的差异同时也会造成句子的差异。比如英语的疑问句和陈述句的词序就是不同的。Has it come?和It has come就是词序不同的良好示例,谓语动词提前就成了疑问句,而谓语动词置于主语之后,就依旧是陈述句。英语还有一些固定句式、惯用型,比如强调句型,It+is/was+被强调部分+that-从句。所以由于英语语法与汉语语法是不同的,所以其词序和句子都有着自己的特点。
2.汉语词序及句子的特点。在古汉语里,有着“主语―谓语”和“主―动―宾”这样的词序,其实经过多年的发展,汉语虽然经历了很多变革,但是其仍旧保持着它词序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稳定性。汉语的词序还是比较固定的。依旧是主谓宾为主,在次序上少有词序的变化,主谓宾定状补这些成分的位置都是固定的。但是在现代汉语中,尤其是一些新新文化的存在,出现了一些不符合汉语语法规范的词序,不过这依旧不能影响汉语语序整体比较固定的特点。
四、英汉思维的不同对词序及句子翻译的影响以及解决方法
1.英汉思维的不同对词序及句子翻译的影响。汉文化中“先上后下,先尊后卑”的思维定势决定了汉语“上下大小,天高地低,老少长幼”的表达结构。而讲英语的各民族文化重视“自我精神”,并由此反映出“由近及远,由小到大”的思维方式2]。由于这种思维方式的不同,对于英汉翻译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汉语喜好以人为本,多为主动句,而英语句式却常见被动句,以物为主语,在翻译的时候需要转变方式。汉语在句子上比较讲究内涵,而英语对于句式的要求十分严格,各种从句的使用都是英译汉的拦路虎。
Late in the afternoon he followed a stream,milky with lime, which ran through space patches of rush-grass.
这段话是Love life 《热爱生命》这本书中的一段话,翻译成汉语是:傍晚时,他顺着一条小河走去,由于含着石灰而变成乳白色的河水从稀疏的灯心草丛里流过去。
在英文中,词序以及句子的组合方式都是比较形式的英语语法,如果只用汉语思维去思考,显然是无法对上句进行翻译的,可是从英语语法的角度来看,却又是十分合乎语法的语句。思维的不同,给翻译增加了一定的难度,需要进行词序的变化以及句子结构的转换,英语中所没有的,在翻译成汉语的时候需要加一些连接词来表明句子的逻辑关系。
2.解决方法。英汉思维模式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也是无法消除的,笔者认为,既然无法消除其对于英汉翻译的影响,就应该反之对这种差异加以利用,以达到使翻译效果更好的目的。英语的形式化与逻辑化思维、汉语的内涵化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对英语语法的词序和句子结构进行翻译的时候,以汉语思维注入其中,使得翻译出来的汉语就是汉语。不论英语中词序以及句子结构是多么的特殊,其实也是有固定形式的,通过经验的积累,累计英语词序翻译到汉语词序的最佳方案、英语句式结构换做汉语句式结构的最佳翻译形式,那么两种思维方式的差异只会在词序及句子结构的翻译过程中,相得益彰。
五、结论
英汉思维差异的存在以及英语和汉语不同的语言特点,决定了在英语翻译的过程中,单靠汉语思维是无法正确完成翻译的,所以应该多训练英语思维,从英语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翻译的时候在不改变英语原意的情况下,加入汉语深厚的文化内涵,这样就能够将这种英汉差异转变为有益的方面,作用于英汉翻译中。
参考文献:
[1]李成言.领导学基础[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