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师生关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解放前,相声界的师徒关系就是一种雇佣关系,和茅盾、老舍等作家笔下反映旧社会的手工艺学徒一样,要给师父师娘当佣人,没有收入,师父养着,赚来的钱给师父。解放后,中国广播说唱团的成立让相声演员有了铁饭碗,优秀的后来者如马季被侯宝林、刘宝瑞等四个大师抢收为徒。现在,依然还有拜师,不论是听上瘾入门学艺还是已经成名想要名正言顺归个宗派的拜门,正是因为要入行就得拜师学艺的传统授业方式,相声艺术才得以传承和发展。传统师徒关系依然存在的,但背后依托的相声班子却变成了相声剧场又变成了今天的注册公司。除了德云社,陕派相声中的青曲社也已经成立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用现代社会的公司化来管理,公司化运作已经慢慢成为相声行业的经营模式。师徒之间又是上级与下属的关系,那么在利益分配问题上是遵从以前不成文的规矩还是按照劳动保护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相声未来发展甚至生存必须考虑的问题。
由此及彼,我们现在师生关系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到底是因为功利教育盛行还是学生尊重教育的缺失,都值得我们去探讨。
“师生”这个词是我们现在的习惯称法,在古代多以“师徒”称之,《韩非子・诡使》中就有“私学成群,谓之师徒。”从古至今,师生关系都是每个中国人传统伦常关系中重要的非血缘关系之一。中国历来注重孝道,而古语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可见对老师的敬重要像对父亲一样重要。有许多关于尊师的小故事流传至今为大家所熟知,如曾子避席、魏昭尊师、程门立雪,这些故事里不仅让我们感叹古代学子求学的诚恳也提醒我们要端正学习的态度,尊重我们的老师。古代的学生在谈话、举止间都体现出对老师绝对的尊重,而在现在的课堂上,学生因为老师的口音发笑甚至学老师的口音讲话都是很常见的事情。老师不与我们计较并不代表我们就可以习以为常,因为老师绝不会因为我们念错字答错题而嘲笑我们。在我们漫长的学生生涯中仿佛都会经历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我们对待老师的态度是不同的,我想最终我们都是要学会尊重老师的,因为学习知识也是学习做人的过程。
现代教育学中将师生关系定义为:“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师生关系既受教育活动规律的制约,又是一定历史阶段社会关系的反映。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保证,也是社会精神文明的重要方面。新型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的关系。”我认为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需要在社会良好的环境中通过师生双方的努力实现。主观来说,人都有喜恶,老师总有喜欢的学生,但是有些老师却因此忽视一部分学生甚至对学生造成心理上的伤害。这就要求老师改进自己的教育观念努力提升自己的师德师风,如孔子因材施教。学生也有自己喜欢的老师,但是与老师之间互相尊重才能减少师生之间的矛盾,避免出现学生被虐待、自杀或是教师不管、被殴、被辱、被逼疯甚至被弑的新闻。客观来说,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忽视了学生心理教育、生命教育使学生人格不健全、体会不到生命的可贵;还有被金钱观念冲淡的“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老师与学生之间成了金钱关系、利益关系;必须进行的教育改革是促成良好师生关系环境产生的根本途径。
关键词 古代师生关系 高校 和谐 启示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01.026
1 关于中国古代师生关系的理论思想
1.1 尊师爱生
俗话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古代教育家把师视为父,师就是师父,孟子也曾说:“师者,父兄也。”①教师不仅担负着教给学生知识的重任,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成人成才,正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②正是由于教师担负着“开我之蒙蔽”,“化我之私狭”③的重任,所以在我国古代,也把师与君并尊,《学记》就明确提出,“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故师也者,所以学为君也。”因此,在中国古代就已经形成了从君到民全体“尊师”的传统。但是,古代的教育家并没有因为自己地位尊贵而显得高高在上,他们从仁爱的原则出发,主张“仁者爱人”、“大爱无私”的教育智慧,孔子就曾说:“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④意思就是爱他,能不为他操劳吗?忠于他,能不对他劝告吗?古代师生之间表现出来的这种互尊互爱之情正如《吕氏春秋・诬徒》所言:“视徒如己,反己以教,则得教之情矣。所加于人,必可行于己,若此则师徒同体。”
1.2 师友之情
古代教育家认为,交友即是择师,师即友,友即师。李贽曾说:“学道人脚根未稳,当离不得朋友;脚根既稳,当尤离不得朋友。何者?友者,有也。故日道德由师友有之,此可见朋之不可离矣。”⑤这里的“友”就是教师,可见,古代教育家早就意识到在教学中教师作为朋友与学生平等交流的重要性,正所谓,“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⑥教师愿作学生的良师益友,一方面表明古代教育家承认学生和教师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强调“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⑦只要谁掌握了“道”就能够成为“师”;另外一方面认为学生学有所成之后还有可能超过教师,正所谓,“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⑧教师不必以自己先“闻道”而凌驾于学生之上。师生间以朋友相待,自然就会消除原本心理上的顾虑,彼此之间交流学习就会更加顺利,交往就会更加亲密无间。所以,古代的师生关系就是处在这样一种自由、平等、融洽的气氛之中。
1.3 教学相长
《学记》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意思是说,学生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彼此交往后发现自己的不足和缺点,然后再继续学习,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古代教育家十分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提高,认为这也是促进师生关系的一种方式。被誉为“圣人”的孔子就说过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⑨可见其谦虚好学的态度。并认为“当仁不让于师”,肯定了“后生可畏”, 韩愈进一步提出了,“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⑩这充分证明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学习不仅能增加彼此的知识,更能增进彼此之间的情感。
1.4 为师之道
中国古代教育家“师者,人之楷模也”。 要想成为“人之楷模”,首先他必须得通晓真理、知识渊博,这样才能使学生敬仰;其次,古代教育家 主要是道德教育家,《周礼》说:“师者,教人以道者之称也。”教师的使命就是“传道”,师就是道的化身,所以,为人师者必须还要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再次,《学记》上说:“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师也。”说明为人师者还应该知道该教给学生什么,这是作教师的最起码的责任。只有先具备了这些条件才能称其为师。但仅仅是具备了这些条件还不足以成为一名好教师,古代教育学家还特别强调教学的艺术。比如老师在讲解时要做到“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另外,老师还应该要懂得教学规律,在教给学生知识时,不能用灌输,压抑的方法,而是要启发学生,引导学生,鼓励学生,正如“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 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心理的变化,以防止“学者四失”只有这样的教师才能使得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2 古代师生关系的理论思想对构建高校和谐师生关系的启示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和谐的师生关系是高校完成育人使命的基础。它作为一种无形的教育资源促进着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成为高校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2.1 民主、平等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前提
教学应该是教与学的双向关系,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中的主体,尽管他们在教学中的地位,作用有所不同,但是他们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大学生应该尊重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同时,高校教师也应该承认大学生有其独立的人格和自我学习的能力。民主与平等不仅表现在师生之间的关系上,还体现在教师对待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是民主且平等的。民主要求教师尊重个体的多样性,使他们的需要、利益、价值、意见得到充分的保障,并保证个体民主的多样性不受外界的侵犯。而平等并不等于平均,更多的是对弱势群体提供的一种补偿原则,这就要求教师在对待弱势群体时应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照顾。同时,教师还要注意不因以自己的私人情感来破坏师生之间的关系,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一名优秀的大学教师应该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让每一位学生都受到民主平等的对待,这样的教师也值得学生爱戴,高校和谐师生关系也就有了建设的前提。
2.2 交往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核心
师生之间的交往主要表现在教学上的交流和情感上的沟通。但无论是哪一种的交往首先都必须建立在民主和平等的师生关系之上,只有在此基础上,交往才能无拘无束,师生之间才能畅所欲言。师生之间的互相交往不仅可以使彼此更加了解,更加亲密,更重要的是可以互相学习,促进提高,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如今,大学生的思维都十分活跃,师生应该加强彼此间的交流,一方面通过交流可以使学生从教师身上汲取更多的智慧,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从学生那里获得一些新的思想。除了教学上的交流外,教师和学生之间还需要情感上的沟通,师生之间情感上的沟通属于一种非正式关系,据研究,“师生之间这种非正式关系可以消除在正式关系中由规章制度等所形成的压力”。 所以,师生之间也可以因相同兴趣或爱好加强彼此在感情上的沟通,使师生间心灵上的沟通更加亲近。
2.3 互相关爱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纽带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高校师生关系也应该遵循这种互爱的原则。前苏联著名的教育评论家索洛维依契克认为,师爱是维系和谐师生关系的纽带,他认为好的教育应该遵循如下公式:“教师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取得学生的信任―向学生提出严格要求―学生取得成绩―学生更信任、尊重老师―老师更热爱学生”。 教育是建立在教师对学生爱的基础之上,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学生首先就应该要尊重他,这点对大学生来说很重要,在尊重的基础上再去了解学生,只有先了解才能更好地去理解,才能站在学生的角度为他们着想,教师真诚地、全身心地为学生投入之后才能取得学生的信任,而信任是教育的基础,大学生受到教育后,再以感恩的心态回报教师,而爱永远是相互的,受到学生的爱戴,教师也会备感欣慰然后更加热爱学生。爱的教育其实很简单,就是这样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只是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双方都能真诚付出,彼此为对方多投入一点,师生关系自然就会好起来。
2.4 教师的综合素质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保障
高校教师无论是在生理方面还是在心理方面,无论是在知识技能方面还是在经验阅历方面,总体上还是优于学生,所以,在构建师生关系中教师应该承担起主要的责任,因此,高校教师的综合素质在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上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学记》说;“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反之,就会造成师生之间的信任危机,导致师生之间的不和谐。同时,高校教师的道德感和责任感也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基础。一个道德崇高的教师,不仅自己可以做到恪尽职守、真诚守信、认真负责,而且他这种崇高的道德情操对学生道德人格的培养与形成也是十分有帮助的,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另外,一名优秀的高校教师还应懂得教学的艺术和充分考虑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因材施教”,这样既不违背教育规律,又深受大学生的喜爱。因此,高校教师良好的综合素质也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保障。
综上所述,高校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该借鉴我国古代师生关系以“和谐”为主旋律,构建民主与平等的交往关系,同时,在交往过程中彼此尊重、相互关爱、共同成长,当然,高校教师个人的综合素质对和谐师生关系也是有重要影响的。所以,我们应该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努力构建和谐、融洽的高校师生关系。
注释
① 孟子・离娄上[Z].
②⑦⑩韩愈・师说[Z].
③ 习斋言行录(卷上)[Z].
④ 论语・宪问[Z].
⑤ 李贽・续焚书(卷二)[Z].
⑥ 论语・颜渊[Z].
⑧ 荀子・劝学[Z].
⑨ 论语・述而[Z].
杨雄.法言・学行[Z].
札记・学记[Z].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编.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6).
(西安外国语大学陕西西安710128)
摘要:学校适应是学生顺利完成学校任务并良好度过学校生活的程度,可以用情感、学业和行为三方面的指标来衡量。人际关系在学校适应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其中,师生关系作为学校最重要的人际关系, 是学生在学校环境中与他们的教师之间所建立的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的联系。新形势下对和谐的师生关系有了更高的要求,所以研究学生学校适应和师生关系很有必要。
关键词:学校适应;师生关系;和谐
一、学校适应的内涵
心理学家对学校适应的定义并不一致,目前国外代表性的观点有:Birch认为学校适应不仅指学生的学校表现,而且包括学生对学校的情感或态度及其参与学校活动的程度(Birch, S.H和Ladd,GW,1989)。Ladd(1996)的定义被大多数研究者采纳,他认为学校适应就是在学校背景下愉快的参与学校活动并获得学业成功的状况。Gilliam发现常用于评定儿童学校适应结果的指标包括:学业成绩、教师评定的学习技能、留级率、接受特殊教育服务的被提名率、辍学率、行为问题、自我知觉的能力或自我效能感、生理健康、出勤情况、认知能力和社会性的发展水平等。
国内代表性的观点如下:方怀胜认为学校适应是在学校背景下愉快地参与学校的活动并获得学业成功的状况。。刘旺认为学校适应是反映学生生活状况的重要指标,包括学业、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的常规适应等多种评价维度。
综上所述,以往研究认为学校适应的本质特性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学习活动表现的适当性、行为与情绪的常规性以及人际关系的恰当性。本研究主要从人际关系的恰当性进行探讨,在有关学校适应的人际关系上,笔者选择了师生关系这一分支,我们应该去建立一种新型的和谐的师生关系,这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促使学生更好的做到学校适应。
二、师生关系的内涵
教育理论界对师生关系的研究在经历了“教师中心说”、“儿童中心说”和“主导主体说”三个阶段后,伴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对师生关系的研究突破了传统的视野,呈现多角度、全方位、多学科的讨论师生关系。本文主要就围绕在研究师生关系过程中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整理。
1. 师生关系的涵义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共同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相互影响和作用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 华东师大陈桂生老师认为:师生之间实际上存在着三重关系,即社会关系、教与学的工作关系以及自然的人际关系。 叶澜教授曾经提出:“人类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教育是人类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她认为,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通过相互沟通、彼此交流知识和情感的过程中逐步建立的。
本文主要在学校适应的基础上探讨师生关系,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传统的师生关系缺点的逐步显现,对于新型的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呼声越来越高。和谐的师生关系实际上是师生关系发展的完美阶段,是教师和学生乃至整个社会所共同向往的理想阶段。
2. 和谐师生关系的特征
1) 教育民主,人人平等
所谓“民主”,就是使每个人都要受到他人的尊重,享受与他人平等的权力。教育民主是以师生双方人格的平等为前提的,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人格及其个性的特殊性。没有师生人格上的平等,就没有教育民主可言。虽然教师和学生的权利和义务不同,但是他们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
2) 互尊互爱,充满感彩
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 和谐的师生之间互尊互爱,充满感彩。良好的情感交流是师生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的剂,是促进师生情感升华一剂良药。尊师,就是要求学生尊重教师,不仅要尊重教师的人格,而且要尊重教师的劳动,尊重教师的教诲;爱生,就是要求教师热爱学生,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而且要关心学生的情感生活,使学生全面发展。
3) 共同学习, 教学相长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师生之间可以互相学习,真诚相待、共同成长。教学相长是成功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客观规律,其中,“教”能提高“学”,反过来“学”也能提高“教”。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同时也要“学”,包括自己深钻业务、向其他教师学习和向学生学习。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同时也可以“教”,包括教同学和教教师。
三、结语
师生关系作为中小学生人际关系的一部分, 是他们社会化的重要内容, 它体现中小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社会适应能力, 并影响他们的人际交往、情感生活、学业成绩和心理健康素质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当教师和学生都存在并适应这样的良性循环时,可以促使学生更好的适应学校,从和谐的师生关系出发,对学习活动的适应性和情绪的常规性都会有积极的影响,而当这三者达到最佳状态时,学生的学校适应也会达到最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Birch S.H. Ladd. G.W. The teacher―children relationship and children’s early school adjustment [J]. Journal of school Psychology,1997,35 (1): 61-71
[2]Gilliam, W.S. Zigler , E.F. A Critical Meta-analysis of All Evaluations of State-Funded Preschool from 1977 to 1998 : implications for Policy, Service Delivery and Program Evaluations [J]. 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Quarterly ,2000, 15(4)441-473
[3]方怀胜.中小学生的学校适应及教师的指导[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3,(s):46.
[4]刘旺,冯建新.初中生学校适应及其与一般生活满意度的关系[J].中国特殊教育,2006,(6):77.
[5]李瑾瑜.论师生关系及其对教学活动的影响 [J].西北师大学报,1996(5)
一名出色的人民教师不但要具有渊博的学科专业知识和开阔的视野,广播的知识面。而且要有最基本的威严,要与学生保持适当的距离,否则失去了这份基本的威严,也就等于失去了教师这两个字的真正意义。一名出色的教师应该懂得分适当的场合与学生进行互动和沟通。要在学生的心中树立起一个既亲切又不失威严的老师形象。
教师职业,平心而论是一份要有良心和责任心的工作,需要以学生的利益为重。教师不仅要在学习上对他们进行紧跟式的监督,保证每一个学生不落伍、不掉队,而且对部分学生的心理和生活上也要进行关心。教师的教育对象不同,学生们性格迥异,因此,教师要因人而异地进行因材施教,保证学生们在成长中心理健康,有向上的学习精神。
师生关系从不是对立的,事实上它是一种很微妙的关系,古人云:“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但如今社会开放,新一代的学生们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特点,他们更倾向于人人平等,对老师少了历来的谨慎、畏惧,师生关系处理得好,二者可成为佳话,为人称赞,如,孔子与他的学生之间倒不似师生,更似亲人;处理不好,彼此都会受伤害,无论对学生还是对教师将来都会多多少少形成阴影,教师在对下一任学生进行教育时难免会想起这次事件,甚至在教育上可能会有些畏缩,这些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也会有一定影响。
作为学生,最基本的就是要尊重老师,不管怎样,老师是为你传授知识的人,她正在用她的知识浇灌你,培养你,这一份情谊是不容忽视的。师生其实应该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形成一种亲密关系,教师也可以在学生身上学到自己没有的东西。师生之间有了情谊的成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得到更多的快乐、更多的兴趣,因而更能促进学生学习,在这一点上教师具有重大责任,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素养,还要具有与学生沟通的能力,要能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树立教育新理念,传授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正确处理好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关心也好,矛盾也好,只要方法得当,就会以美好收场。
和谐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融洽的。和谐师生关系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心灵的互相接纳,形成师生至爱的、真挚的情感关系。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如果师生关系处于一种平等、信任、理解的状态,那么它所营造的和谐、愉悦的教育氛围必然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从学生的发展角度看,拥有交流能力、合作意识是学业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优化师生关系可以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与综合素质的提高打下基础。
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上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要在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扎扎实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
建设和谐教育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主要目标之一。社会的和谐发展,教育的和谐发展与人的和谐发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只有和谐的教育才能造就出社会需要的各种和谐发展的人,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开展各项教育教学活动,学生会更加积极响应老师号召,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师预期的教育教学目标,并使老师获得更大的工作成就感和愉悦感,减轻工作疲劳,缓解工作压力。
2、阻碍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现状及原因
现实生活中,师生关系并不尽如人意,只有极少的同学愿意向老师倾诉;有三分之一的同学认为老师的批评,是在有意挑自己的毛病。许多学校部分师生之间公开对立,学生对老师出言不逊、甚至扬言报复(有些的确做了)。为什么会出现这些令人痛心的现象呢:
第一,有些老师放不下架子,不能做到一碗水端平,导致师生关系紧张。有些教师在管理、沟通上缺乏艺术,简单粗暴,不注意方式方法,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使得他们不理解,存在逆反心理。
第二,学校和家长只关注成绩,教师和学生都疲于奔命。不注重心理教育和沟通。成绩的不理想和突发的意外,让学生心理无法承受,又缺乏有效的沟通。长此以往,与家长和教师内心的隔阂越来越远。
第三,网络的流行,让学生更喜欢在网上和不认识的朋友谈心,也不愿意和有威严的老师交流。
第四,家长因为日常工作的压力大,对学生缺乏关心;有些家长忙于做生意,更是对学生缺乏监管;有些家长外出打工,孩子只能交给年迈的爷爷、奶奶。另外,单亲、离异家庭呈明显上升趋势,孩子在这样的家庭中,心理发展不够健康。
第五,现在独生子女增多,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舍不得孩子吃一点苦,对于老师稍微的批评就受不了,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有些学生的嚣张气焰。
3、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方法与途径
如何才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呢?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提高教师素质,完善教师人格。如果学生能对教师产生爱戴与欣赏,那么教育教学就相对容易。因此,教师要树立榜样,提升人格魅力,用广博的学识和专业技能,征服学生。
第二,要热爱和尊重学生。只有尊重学生,才能获得学生的尊重。才能让他们产生自尊,树立信心。自尊与自信会让他们获得学习的动力,充分发挥这种主观能动性,对于学生适应社会很有好处。
第三,用爱心去打动学生。
将自己的爱心奉献给每个学生, 让学生感觉到他的学习生活有你的关心爱护。用真心诚意去打动学生, 既学习上严格要求,生活上也细致关心, 精神上帮助指导。关心每个学生的成长, 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第四、身体力行,给学生做好榜样。
不但要在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关心学生,而且要体现在实际行动上,体现在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上。不用粗鲁的办法疏远他们,而用仁慈言语去吸引他们。
第五,增加与学生的交往和沟通。老师积极与学生沟通能够发现学生存在很多问题,加以指出,让学生改进。学生获得成功的同时,那种喜悦感让他对老师倍感亲切。长此以往,有利于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也有利于加深师生之间的情感。
第六,与家长及时沟通。教师积极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尊重和理解家长,与家长经常沟通,获得家长的支持。与家长一起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一门艺术,既体现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又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我们必须要提高自身素质、教育教学能力、态度和专业技能,找到合适的方法和途径,用心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使教育工作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