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相册名

相册名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相册名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相册名范文第1篇

关键词 Tracert 路由 网络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1什么是Tracert

Tracert是操作系统提供的一个路由跟踪实用程序,它用于确定 IP 数据包访问目标主机时所采取的路径。通过Traceroute可以知道信息从本地计算机到互联网目标主机是走的什么路径。当然每次数据包由某一同样的出发点(source)到达某一同样的目的地(destination)走的路径可能会不一样,但基本上来说大部分时候所走的路由是相同的。Tracert通过发送小的数据包到目的设备直到其返回,来测量其需要多长时间。

2 Tracert的工作原理

Tracert通过向目标发送不同IP生存时间 (TTL) 值的ICMP回应数据包,确定到目标所采取的路由并要求路径上的每个路由器在转发数据包之前至少将数据包上的 TTL 递减 1。数据包上的 TTL 减为 0 时,路由器应该将“ICMP 已超时”的消息发回源系统。Tracert 先发送 TTL 为 1 的回应数据包,并在随后的每次发送过程将TTL递增 1,直到目标响应或 TTL 达到最大值,从而确定路由。通过检查中间路由器发回的“ICMP 已超时”的消息确定路由。

3为什么要使用Tracert

互联网是由遍布全球的几万个局域网和数以百万计的服务器和计算机所组成的。局域网与计算机、服务器之间使用路由器来进行数据转发。这种结构使互联网如蛛网一般错综复杂,从一个网络节点到另一个网络节点通常有多条网络链路可达,路由器根据数据类型及网络负载等多种情况实时选择最优链路进行数据传输。如何确定数据传输的最终路由,这条路由上所有设备的连通时间、连接速度,是否安全等多个指标都是我们关心的焦点。Tracert能够提供这条路由上每一个设备(IP地址)及其连通时间,为你画出整个网络的路径。

4 DOS下Tracert命令的使用

(1)语法

tracert [-d] [-h MaximumHops] [-j HostList] [-w Timeout] [-R] [-S SrcAddr] [-4][-6] TargetName

(2)参数

-d:防止 tracert 试图将中间路由器的 IP地址解析为它们的名称。这样可加速显示 tracert 的结果。

-h MaximumHops:指定搜索目标(目的)的路径中存在的跃点的最大数。默认值为 30 个跃点。

-j HostList:指定回显请求消息将 IP 报头中的松散源路由选项与 HostList 中指定的中间目标集一起使用。使用松散源路由时,连续的中间目标可以由一个或多个路由器分隔开。HostList 中的地址或名称的最大数量为9。HostList 是一系列由空格分隔的 IP 地址(用带点的十进制符号表示)。仅当跟踪IPv4地址时才使用该参数。

-w Timeout:指定等待“ICMP 已超时”或“回显答复”消息(对应于要接收的给定“回现请求”消息)的时间(以毫秒为单位)。如果超时时间内未收到消息,则显示一个星号 (*)。默认的超时时间为 4000(4 秒)。

-R:指定 IPv6 路由扩展标头应用来将“回显请求”消息发送到本地主机,使用目标作为中间目标并测试反向路由。

-S:指定在“回显请求”消息中使用的源地址。仅当跟踪 IPv6 地址时才使用该参数。

-4:指定 Tracert.exe 只能将 IPv4 用于本跟踪。

-6:指定 Tracert.exe 只能将 IPv6 用于本跟踪。

TargetName:指定目标,可以是 IP 地址或主机名。

-?:在命令提示符下显示帮助。

例如:我们在DOS命令行中输入“tracert ”,系统返回结果为:

C:\>tracert

Tracing route to [122.226.185.94]

over a maximum of 30 hops:

1 2 ms 1 ms 1 ms 192.168.1.1

2 4 ms 4 ms 4 ms 125.124.184.1

3 8 ms 5 ms 5 ms 115.233.128.202

4 11 ms 10 ms 7 ms 220.189.121.225

5 13 ms 15 ms 16 ms 61.175.73.66

6 19 ms 18 ms 18 ms 61.175.85.170

7 463 ms 16 ms 16 ms 61.175.95.38

8 * * * Request timed out.

9 14 ms 14 ms 13 ms 122.226.185.94

Trace complete.

系统首先通过域名解析将域名解析到IP地址122.226.185.94,然后通过了8个路由器转发数据到达目的地址。

如果我们“tracert 192.168.10.99”,系统返回如下:

C:\>tracert 192.168.10.99

Tracing route to 192.168.10.99 over a maximum of 30 hops

1 10.0.0.1 reports:Destination net unreachable.

Trace complete.

相册名范文第2篇

关键词:科普说明文;想象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16-045-2

[写在前头]

什么是想象力? 想象力是人在已有形象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

想象力至关重要。如果比尔·盖茨不想象一种更简洁的、便于交互的操作模式,那么windows 就不会诞生。儿童是天生的幻想家。在他们的小脑袋里存在着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想法、事物。他们对一切事物都感到有趣、好奇,那些神秘的科学知识、不解之谜深深地吸引着他们,诱惑着他们。当他们与科普类说明文碰撞在一起,他们那小脑袋瓜子里会迸发出怎样的火花呢?可是,现实中,学生的想象等能力培养却又排在了成绩之后。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培养新一代公民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这明确无误地告诉我们:想象力与创造力,何等重要!!!

科普类说明文介绍新兴科学知识,内容涉猎面更广了,知识接触点更新了,走在技术的前列,是人类发展的指示灯。它更为我们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可是这类文章教学情况如何呢?仔细留心,我们不难发现:看看身边的名师课堂、各级的语文公开课,说明文的教学实例着实不多;看看身边的报刊杂志,与说明文相关的文章确实乏善可陈;学生学起来,读个几遍,基本已懂内容,不知还能学会;教师教起来,讲则怕成科学课,不讲那课用来做啥?很多教师在教学科普类说明文时,演变成只传授知识,忽视技能与能力的培养。

正因为有这些问题与疑惑,我申报了与之相关的市第六期个人课题。结合自己的课题,我尝试在科普类说明文的教学中,精选训练点,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一、前思后想——联系上下文,想象精彩画面

科普类说明文,简短干练,通常为了普及科学知识,这也许是大多数教师的当然想法。然而,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无关文体,根本不影响我们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从某个角度来说,科普类说明文更可以为学生们打造一个想象的瑰丽舞台。 如五上《变色龙》,全文脉落清晰,共分为三个部分:发现变色龙,端详变色龙,放色龙。而重点就是端详变色龙,其又是从变色龙的外形、捕食、变色三个方面来“端详”的。在“变色龙捕食”这个部分时,书中只有“似睡非睡的变龙,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刷’地伸出它那长得惊人的舌头——舌头长度超过它身长的一倍,刹那间,那只彩蝶已被卷入它的口中,成为美餐。”这一段文字。变色龙捕食是多么精彩呀,把时间放慢放慢再放慢,想象着变色龙那惊心动魄的一幕,是多么有趣。

我问:此时此刻,你就是一只变色龙,结合上下文,你来给我们大家介绍一下你自己捕食的过程吧!

师补充强调:各位变色龙呀,一定要把你捕食的动作讲清楚!

全班同学热火朝天的说起来了。

几分钟后,教师开头:“HI,大家好!我是变色龙。我躲在一根树枝上静静的窥探着。我的两只眼睛360度的全方位的转动着。忽然,我的两只眼睛同时对上了一只小虫子,近了,近了……”

学生群情沸腾。

生:猎物来了,我的眼睛就盯着它,那种立体感一出,我快速分析判断距离。近了,近了,近了,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唰”地伸出我那长的惊人的舌头,往回一卷,那猎物成为了我的盘中餐。我嚼着我口中的美餐,不由得一种满足感油然而生。

学生说得多好呀,联系上下文的内容,在自己头脑中构筑画面,将书中具体的语文文字提炼成一幅幅引人入胜的画面,诞生出学生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想象。

二、左思右想——凭借“主角”,想象丰富语言

科普类说明文多采用叙述的语言方式呈现教学内容,没有细致的描写与渲染,语言平实。其中的主角大多仅是说明的对象,在文中一再被提及。不过我在自己平时的教学中,经常让这些主角开口说话——把学生变成文中的主角,借用其身份,想象其语言,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夜晚的实验》就是说意大利科学家斯帕拉捷通过四次夜晚实验,终于揭开蝙蝠飞行秘密的经过,这一实验结果促使人们对超声波的研究,并给人类带来巨大的恩惠。蝙蝠飞行的秘密到底是怎样的呢?让学生读文,再结合图来说。我的教学基本思路就是这样的。这与大多数教师的设计是差不多的,只不过在最后,设计了这个话题给学生一个想象的舞台:你现在就是一只蝙蝠,请你为其他动物介绍自己捕食的本领。

学生一听,自己是蝙蝠,下面坐着的全是动物——来劲了,叽叽喳喳了一阵,学生上台了

小宋同学:大家好,我是一只蝙蝠,我们捕捉的食物要比你们厉害多了。我们都是高科技,你们OUT了。俺们利用喉咙发出一种你们听不见的超声波。如果前面有障碍,我们可以迅速做出反应;如果前面是食物,我们立刻捕捉它们;哪像你们还得用眼睛看,再用嘴巴咬,我们直接超声波,一口吞掉。

不错,时间很短,能讲成这样已经很不错了。另外一个上台了。

相册名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课;生命化教学;教学策略

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生为本,以每位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学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它具有生命性。这种生命存在价值的体现,要求教学各个方面都应具有生成性。教学活动需要有预设,但不应照本宣科、照搬预设。生命化教学主张以生命质量的发展为基础,通过对师生生活世界的关注,使师生在互动式活动中得到情感的体验、知识的习得、经验的积累、能力的提高,进而达到完善生命,提升价值的目的。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渗透生命化教学,有利于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一、从教师观念的角度去渗透生命化教学

教学主体归还学生。郭思乐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中提出“生本教育就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就是以激扬生命为宗旨而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生本教育中,教育教学的真正主体是学生。”在生命化课堂教学中,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不再是一个权威者、控制者,而是一个与学生探讨某些问题的对话者,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平等的关系。教师作为课堂学习活动的主导,不操纵课堂、不作武断的评价、不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而是充分维护学生的话语权,给予学生思考创新的机会,从而改变以往传统课堂机械、沉闷和程序化的局面。

教育学家第斯多德曾经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获得知识和技能是我们生命存在和延续的必要保证,而生命自我意识的觉醒才是人发展的动力所在。生命化教学重视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和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强调学生通过生命的交往、互动、体验展示自我生命个性、重构自我知识体系、实现自我生命价值。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的职责不再只是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更多地在于润泽学生生命的成长。要想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成功渗透生命化教学,教师必须树立与之相适应的教育观念,即“以生为本”的尊重观和平等双向的交流观。

(一)树立“以生为本”的尊重观

以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兴起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它以存在主义哲学为理论根源,以现象学为方法论基础,主张研究人的整体意识经验、人的本性、人的尊严及价值,提倡“学生中心”的教学观。无论是从人本主义的理论根源还是从其方法论基础、基本理念方面,我们都可以了解到人本主义重视的是教学的过程而非教学的内容,重视的是教学的方法而非教学的结果。罗杰斯认为教师的任务应是研究如何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其从自己的角度感知世界,获得对世界的理解,从而达到自我实现的最高境界。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个体的独特性不应该被忽视,学生的个性也不应该被“大一统”的教学模式所抹杀。学生的个性品质如若得不到尊重,那教学活动也只会变得死气沉沉、缺乏生命力。学生的个性应被视为教学的宝贵资源。古语有云“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就是要求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作为教师,既要欣赏学生独特的睿智,也要正确看待学生成长的每个阶段,以期待的心情,鼓励的眼神守护每一朵花的`放,推动学生根据自身认知方式、家庭成长环境、情感体验等富有个性地发展。

(二)树立平等双向的交流观

苏霍姆林斯基在《教育艺术》一书中指出“课堂上一切困惑和失败的根子,在绝大多数场合下,都在于教师忘记了:上课是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努力和劳动”。以往的高中政治课堂强调以师为本,采用 “单向操作”教学模式,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受到很大的限制。生命化教学强调“生命在场”,倡导学生在做中学,通过体验课堂活动习得知识,提高能力。其实,课堂教学的本质应该是师生共同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只有经历了这个过程,才能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发展学生的个性。然而有部分教师往往重“预设”,轻“生成”,心中只有教材、教法,上课就是按照自己事先设计的教案上演 “独角戏”,很少关注或者直接忽略学生在课堂上的生存状态,使得学习变得枯燥乏味,甚至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要想转变现状,使高中政治课成为润泽学生生命成长的课堂,教师首先就要树立与学生平等双向交流的观念,将教学相长落到实处,归还学生课堂主体的地位,允许学生发出不同的声音。这样,我们的课堂才能呈现出空前的丰富多彩与复杂多变,才会充满生成性,才有可能为每个学生的成长创造机会。

二、从教学活动的角度去渗透生命化教学

“教学不是教育教学目标的展示过程,也不是知识大纲、教案的呈现过程,而是从学生的兴趣与经验出发,教师陪伴下的创造与生成。”生命知识论者认为,知识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在参与中不断生成的存在;体验不是把教师的意识或固有的知识强加给学生,也不是把教学内容直接呈现给学生,而是师生积极地参与、双向互动、创造生成的过程。生命化教学关注学生主体的体验,要求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通过创设有意义的生活情境,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探索,在探索中体验,在体验中获得知识、提升能力、发展自我。生命化教学在完成“知识掌握”这一要务的过程中强调教师对学生充分尊重、充分信任以及提供充分发展的空间,广泛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将课堂主体地位归还给学生。以生命化教学理念指导教学活动,充分信任学生、发展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效率,而且可以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成长。

(一)活动设计,充分开发学生生活情境资源

生命化教学是富有灵性的教学,主张教学过程要尊重学生的意愿、满足学生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高中政治课教学活动的设计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贴近学生的生活,充分挖掘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资源。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而且还能使学生在活动体验中产生共鸣,内化知识,提升能力。例如:在教学“企业的经营”时,我鼓励学生向父母咨询所在企业的情况,了解企业的性质、企业的机构设置、各机构的职责以及企业的日常运作,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深入企业,通过实地考察了解企业的硬件和软件等;在教学“劳动和就业”前,我组织学生到本地的人才交流市场进行调查,让学生通过切实观察、随机访谈、问卷调查了解目前的就业形势、劳动者的就业心理;等等。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而且可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

(二)活动开展,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学应当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经验。美国教育家杜威也认为“做中学”可以使学生学习的记忆深刻。可见,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更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人生命的独特性突出体现在人最具有智慧,其次便是人的社会性特征。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增强学习的探索性,从而使我们的教学焕发生命的灵性,达到开启智慧、润泽生命的目的。例如,在教学《市场交易的原则》时,可以创设多个教学活动情境,逐次展示分析。教师在课前布置学生分四组分别编排一个课堂小品,要求是结合社会现实,每个小品主要违反一个市场交易原则,由学生自编、自演、自导。在教学时,首先由学生逐次表演课堂小品,然后由学生分析小品反映的现象违反了什么市场交易原则,最后教师总结。这样,教学真正给学生创造了自我思考、自我探究、自我创造、自我表现的机会,不仅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而且还有利于提高学生思考分析的能力和培养学生的个性。

三、从教学手段的角度去渗透生命化教学

课程改革的新思路指出,从生命的角度全面认识课堂,以激发课堂的灵性和生命力。对学生而言,课堂教学的实质就是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不断焕发学生生命活力,逐步实现生命价值的过程。

(一)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促进学生的生命成长

以往政治课教师多以“一张嘴,一支笔”的模式开展教学,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而且一对多的授课模式也使教师对于学生的反馈应接不暇。显然,传统教学手段对于生命化教学提出的“教育应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要求难以实现,教师可以在教学实践中引进先进的多媒体技术以改变教学现状。当然,在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时候,我们要避免流于形式,比如说只是使用幻灯片替代板书呈现教学内容或是为了使用多媒体技术而使用。我们应该注意教学技术开发的深度以及与教学资源的整合程度,明白现代化技术只是教学的手段而非目的。例如:在学习《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有关“一方水土,一方文化”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将代表吴越文化和滇黔文化特色的乐器、建筑等图片制成一个影集,以该地区有特色的乐曲作为背景音乐,播放给学生,使学生无论在视觉还是听觉上都有强烈的冲击,从而潜意识里真正认同文化区域性的特点。此外,教师也可以将教学流程以及知识重难点和相关习题训练放在网上,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师生、生生之间也可以利用网页贴吧进行学习心得的及时交流。这样既充分开发了学生自身资源,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又可以使学生通过网页交流分享学习体验,实现同伴间的教育和发展,同时教师也能较为全面地关注到每个学生的成长。

(二)借助情境创设手段,深化学生生命体验

“只有体验到的东西,才能内在于人的生命之中,融化为生命的一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说,体验是进入生命的唯一通道”。所谓体验是指个体通过感觉器官直接感知客观对象,并对此思考、领悟,进而认识事物及其本质规律的过程。高中思想政治课理论性强,若选取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授为主的模式势必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难以形成情感认同,甚至可能产生厌学情绪。心理学有研究表明:学生如若处于熟悉的具体场景或气氛中,就可以产生情感体验,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形成价值认同。所以我们可以在教学中借助情境创设的手段,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深化学生生命体验。例如政治课教学可以采用视频还原情境、朗诵渲染情境、角色扮演情境等直观性强的方式,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特定教学情境,以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引发学生情感共鸣,进而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学生在这种教学方式中,通过参与情境活动,产生自身深刻的生活体验,去体会生命;通过体验将学习对象融入自己的生命意识,去感悟生命;通过自我认知的重构以及价值观的重塑去完善生命、提升生命。

叶澜教授曾说过:“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能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培养有质量的生命是教育的天职。我们教师应该尊重生命的差异,关注生命的成长,不断激发生命的活力,在教育教学中自觉渗透生命化教学。

作者简介:吴威(1987-),女,汉族,湖南长沙人,高中政治教师,法学硕士,单位:广东省韶关市新丰县新丰一中。

参考文献:

[1]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2]叶澜主编.回望[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55.

[3]张文质.生命化教育的责任和梦想[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4.

[4]冯建军.生命化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2.

[5]肖川.泽生命的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5.

[6]黄克剑.生命化教育须从随顺人的生命自然说起[J].福建论坛,2007(04).

[7]艾诗根.生命化课堂教学:生成、特征和意义[J].教学经纬,2007(09).

[8]罗法洋.阳倩倩.生命意义视阈下的课堂生活化研究[J].教育与管理,2010(05).

相册名范文第4篇

【关键词】惠更斯原理;波;采样定理;向前传播;相位

0 引言

波是向前传播的,这是事实,但是过去没有人进行过论证[1-2],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菲涅耳进行了人为地校正,规定了波只能向前传播,而不是向后传播。但这不是数学的严谨证明,而是人为设定,下文进行严谨的关于波向前传播的论证和衍射原理推测。

1 波传播是一段信号

波传播的介质是均匀时,同一类型波的波速点点相等。设简谐波的模型为y=Asin(ωt+φ)。

式中A——振幅,ω——园频率,φ0——初相位,t——时间,y——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其它名词λ——波长,T——周期,f——频率,相位为φ=ω(t-■)+φ0,则ω=2πf,λ=v/f。A、ω、φ为简谐波的基本元素,如果这3个元素具有了,简谐波就存在了。

设波函数为:y=Asin[ω(t-■)+φ0](1)

上式中,v——波速,x——沿波线的位移,其余字符意义与上同。因为分析波总以位置变量或时间变量的一个变量进行观测和研究,模型又恢复到简谐波的模型上了。只考虑时间变量时,设t为时间采样间隔,tk=kt,k∈J,对应的y也进行离散,离散后的简谐波的模型变为yk=Asin(ωkt+φ)。只讨论位移变量时,把位移进行离散化,设x为空间采样间隔,xl=lx,l∈J,对应的y也进行离散,离散后的波函数模型变为yl=Asin(-ω■+φ)。按照采样定理【3~5】,一个周期内,采2个点以上,且总样点数至少3个,才可以确定波。即t

所以,只有持续一段时间(大于2t的时间,t

2 波向前传播

2.1 波的叠加

对于独立的两列波叠加,在叠加段位移是两列波的位移之和,分开后独立传播。但有个前提条件,必须是波传播叠加,不是波时,不具备这个性质。什么是波呢?上文提到具备初相位、振幅和固定频率是波的充分必要条件,对于样点来讲必须3点以上才可以是波传播的必要条件。对于某一时刻和某一位置的质点,没成波时,不会钻到波里面,而是和邻近的位移点一起振动传播。而波前的特点是本身振动的一个质点,无限的靠近y=0点,但又不是y=0点。

2.2 临近两点位移顶点形成的迹线

对于一束平行波,分析处于中间位置的波线,见图2。邻近两点的位移顶点形成的轨迹是连续的,称为位移轨迹的连续性,这个邻近的两点指的是limx=x2-x10。垂直于波线时,任何位置相邻位移y是相等的,求空间位移的变化率,即■■=0

在离开被研究点的位置时,结果是一样的。显然这两点的位移是不会构成波的,因为波的导数,依旧是个波函数。即一束波传播过程中,处于中间位置的波不会向两侧传播。

现在已知波是一段波OH,是从左向右传播的,来研究I′点的传播情况。当位移忽略时,波变成原地不动的振动,根据1的论述,必须是持续一段时间,见图2。而波提供能量,如果只一次,则这点是不会产生波的。以同频率、相位和振幅提供给H点一段时间,H点才会具有波的振动能力,H点的频率、相位和振幅与给能量的频率、相位和振幅与给能量是一致的,所以H点是向前传播的,即波是向前传播的。

3 波叠加能量最大时的频率和相位的关系

3.1 初相位约定

初相位的概念是当在原点,即x=0和t=0的相位值φ0,这个角度没有明确的范围,计算起来非常不方便。作为波函数,可以用正弦波或余弦波表示,其周期为2π,这样为了计算方便,同时又不影响计算结果,这里的初相位约定在[0,2π)。

3.2 两个波叠加时,同频和同相能量最强

求两个简谐波在一点振动时的能量关系,

第一个简谐波模型为:

X1(t)=A1sin(ω1t+φ1),A1为最大振幅,ω1为园频率,φ1为对应的相位

第二个简谐波模型为:

X2(t)=A2sin(ω2t+φ2),A2为最大振幅,ω2为园频率,φ2为对应的相位

两个波的叠加关系为X(t)=A1sin(ω1t+φ1)+A2sin(ω2t+φ2)

分析X(t)自功率谱,当X(t)自相关函数最大时,自功率谱也最大。Y(τ)=■[X(t■)X(t■+τ)t]≤■[X(t■)X(t■+τ)t](2)

(1)式子里,t=t■-t■,为最小样点间隔时间,即M,N两点的间隔时间,满足t

X(t■)X(t■+τ)=[A1sin(ω1t■+φ1)+A2sin(ω2t■+φ2)]·[A1sin(ω1t■+ω1τ+φ1)+A2sin(ω2t■+ω2τ+φ2)]=A■■sin(ω1t■+φ1)sin(ω1t■+ω1τ+φ1)+A1A2sin(ω2t■+φ2)sin(ω1t■+ω1τ+φ1)+A1A2sin(ω1t■+φ1)sin(ω2t■+ω2τ+φ2)+A■■sin(ω2t■+φ2)sin(ω2t■+ω2τ+φ2)(3)

值,只需求具体的每一项最大即可。

(9)式,每一项的绝对值最大时,正值X(t■)X(t■+τ)才最大。A1、 A2是常量,对于具体一项变量的两式乘积,只有绝对值相等时,乘积值最大。同正号或同负号时乘积与绝对值一样的,即sin(ω1t■+φ1)=sin(ω1t■+ω1τ+φ1),其它(3)式里一系列式子都可以这样得出一系列的等式:

ω1t■+φ1=ω1t■+ω1τ+φ1(4)

ω2t■+φ2=ω1t■+ω1τ+φ1(5)

ω1t■+φ1=ω2t■+ω2τ+φ2(6)

ω2t■+φ2=ω2t■+ω2τ+φ2(7)

由(10)和(12)式都可以得τ=0,并将它带入(11)式或(13)式,得(ω2-ω1)t■+(φ2-φ1)=0

由于t■为变量,所以ω1=ω2,φ1=φ2。

τ=0和上面的频率相同初相位相同,是计算自相关最大值的解。同理,同频同相叠加能量最强,表现为两种形式,第一种形式输出波的频率和源频率相同时输出能量最强,第二种形式传播的波和接收的波的频率和相位与源频率相同时接收得到的能量最强。共振表现为第二种形式,电磁波传播和接收两种形式都有。

4 相干分析

两源的情况:

以两个相同波源产生波相干为例,分析波的干涉,

设y1=A1sin(ω1t+φ1),y2=A2sin(ω2t+φ2)是代表两个波源的简谐波函数,设叠加为0,且连续可导,取求和为0进行分析。

A1sin(ω1t+φ1)=-A2sin(ω2t+φ2)(8)

对(8)式,关于t求导,得到

A1ω1cos(ω1t+φ1)=-A2ω2cos(ω2t+φ2)(9)

-A1ω■■sin(ω1t+φ1)=A2ω■■sin(ω2t+φ2)(10)

由(8)式和(10)式联立得ω1=ω2(11)

由(8)、(9)和(11)联立得tan(ω1t+φ1)=tan(ω2t+φ2)

进而得φ1=kπ+φ2,k∈J(12)

按照初相位约定,φ1和φ2要么相等,要么差180°。按照(8)式,此种情况应是差180°。并得到A1=A2(13)

对于满足频率、振幅相等以及初相位差180°的两个波源是很容易满足的。

当位移点落在两源的中线上,其和位移为0。除了这个条件外,和位移是0时,可解出一个具体的相位差,这个相位差不是恒定的。在这个条件下的某一点,其距两个波源的相位差2kπ+π,k∈J时,两个波源在此点的位移的绝对值是不等的,因为此点距两个波源的距离不同,振幅不等,和位移不就是0。当相位差为2kπ+π,k∈J时,所形成的点,因到两个波源的距离差恒定,是数学双曲线,但振幅不完全是0。就是实际的0点,都不在双曲线上。当A1和A2接近时,利用正弦波计算,相位差接近2kπ+π,k∈J,可达到和位移0,当A1和A2差比较大时,相位差距2kπ+π,k∈J较远,可达到和位移0,看图4。相干叠加位移为0点的曲线,远离波源时接近双曲线,近波源时则抖动厉害。

同理,可分析频率相同,相位也相同的情况,但无中线的0点。

5 散射、衍射和底根

5.1 推测散射、衍射和底根

图4 沿波线的波前点 图5 垂直波线的波前点1

先对平行波穿过缝进行分析,波过缝后的情况。这个分析也是位移为0时,正对着缝开始的。根据2的论述,此点是波前的点I′,是具有波源的性质,无线靠近0点,又不是0点,见图4。同时根据临近两点位移的性质,处在最边缘的波,不会向中间传播,也不会向后传播,可向外传播和向前传播,这样成四分之一弧状传播,见图5。接下来分析下一时刻的情况,同样设时间差为t,波运行的空间差为x。当边缘的波线向前传播能量减少以后,邻近的波线同样也具有四分之一的弧状传播,见图6。同时,后来传播的波压在外侧的波上,形成和振动,因为两者的相位不一样,根据前面的论述,起到互相抑制的作用,所以这种情况传播的能量非常少,本文称它为散射。由于波向前和向外侧传播的速度是一样的,所以这种情况的散射点是成 45°角向前的,见图7。图7是一列平行波,画出了5个波线,R1弧是A点产生的波前线,R2弧是B2点产生的波前线,R3弧是C2点产生的波前线。当左右两侧的散射点相遇后,情况就不一样了,形成中间高两侧低的同向振动,当这个空间非常小时,跟半弧状的波源波形是一样的,形成半弧状向前传播,能量强。这样对两侧波的约束也不存在了,以此逐步的能量强,出现了衍射。但不是脉冲宽度时,总是衍射后有剩余的残余能量,本文称为底根。这样衍射是由于以上三部分能量合成的结果。

5.2 推测定性的计算

从图7很容易可以看出,越往两侧,波场是越疏的,越往中间波场越密,这跟观测的结果是一致的。按照以上分析,无论是散射还是衍射,沿着AC2的产生圆弧的能量是相等的,那么可以进行这样计算,在波场的某一点,对于沿着AC2的连续源,同时总可以近似的表达为,相位是连续变化的,同时又不考虑到达此点的振幅差别。I=■sin[(-■)ω+φ]dx即I=cos[(-■)+φ]-cos[(-■)+φ],相当于在A点和 C2点的两个波源的干涉,这就解释了衍射包含干涉的原因。

5.3 缝宽窄和能量的关系

以上论证了散射点是斜前方向的,实际上内侧的每一点都是在波前往后一点的,越往里,则这个点越往后。这是因为播前的能量非常小,只有当内侧的位移搞过两侧的位移时,才产生散射。缝越宽时,相遇点距波前越远,形成的三角形较窄见图8。当缝较窄时,相遇时形成的三角形较宽见图9。等同于等腰三角形投影到波面上。

图8 宽缝的散射点三角形 图9 窄缝的散射点三角形

窄缝的三角形顶点与波形最大位移顶点的偶合程度大于宽缝的三角形顶点与波形最大位移顶点的偶合程度。所以窄缝的衍射能量强。

形成圆弧状的衍射条件是波宽接近尖脉冲才可以。

6 结论

(1)用采样定理和波的位移关系,论证了波向前传播的物理规律,解开了物理历史性难题。

(2)论证了共振的原理。

(3)分析了干涉的数学原理。

(4)根据衍射的现象推测了波的散射、衍射和底(下转第346页)(上接第296页)根,这些需要试验验证,重新总结和提高,但对于分析衍射原理本文开始了一个新的思路,对于过去的衍射方法而言是一个新的进步,但不完善,仅是一个推测。

【参考文献】

[1]黄祝明,吴峰.大学物理学(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244-246.

[2](American)Wolfgang Bauer,Gary D.Westfall.University Physics with Modern Physics[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492-545.

[3]程乾生.信号数字处理的数学原理[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79:45-51.

[4]宋瑞,杨辉.连续信号离散采样后频率公式[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9,44(3):377-378.

[5]Sophocles J.,Orfanidis.Digital Parametric Equalizer Design With Prescribed Nyquist-Frequency Gain[J]. JAES,1997,vol.45,p.444.

[6]孙成禹,李振春.地震波动力学基础[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1:153-172.

[7]何樵登.地震勘探学原理和方法[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6:26-29,68-77.

[8][美]R.E.Sheriff著.徐中信.张中杰.于占元.等译.勘探地震学[M].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28,367-368.

[9]孙庆莉.惠更斯—菲涅尔原理在克希霍夫积分方法中的应用[J].西部探矿工程,2007(6):52-54.

相册名范文第5篇

关键词:座便器;水箱配件;检测;方法

1 前 言

水箱配件所涉及的产品有“座便器、小便器、蹲便器等”,尤其以座便器最为常见。绝大多数消费者在选择产品时,只关注产品的外观、大小尺寸,很少有人会查看产品内水箱配件是否做过相关的检验和认证。近几年由水箱配件的质量而引发的关于卫生洁具产品质量的纠纷问题呈上升趋势。

随着我国卫生陶瓷工业的发展,特别是金融危机之后,出口卫生陶瓷面临着的产品不断升级的现实。水箱配件作为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水箱配件的检验,没有统一的国际标准,各个国家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也不同,虽然涉及的检测项目类似,但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别。

笔者以座便器水箱配件寿命测试为例,将我国与部分国外检测标准及检测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并比较,帮助卫生陶瓷出口企业更好的进行产品认证工作,对提升产品质量和帮助消费者更好的挑选产品有着重要的意义。

2 座便器水箱配件寿命的测试方法

座便器水箱配件分为进水阀和排水阀,其作用为:

(1) 进水阀:用来自动控制水箱进水的装置;

(2) 排水阀:用来控制水箱排水的装置。

2.1 进水阀寿命

根据标准给出压力的要求,当水箱中水位低于工作水位时会自动进水;当水位达到工作水位时会自动停止进水。此过程往复循环到规定次数后,检查产品是否有损坏或其它缺陷,此过程被称为进水阀寿命的测试。进水阀寿命检测方法的比较如表1所示。

2.2 排水阀寿命

开启后应能排出预先设定的水量,并能自动关闭,此过程往复循环到规定次数后,检查产品是否有损坏或其它缺陷的存在,此过程被称为排水阀寿命的测试。排水阀寿命检测方法的比较如表2所示。

2.3 进水阀与排水阀寿命的比较

由表1、表2可以看出,水箱配件寿命试验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过程。由于各国的检测标准要求不同,首先,在供水压力上就产生了差异。其次,在试验前,对产品的初步检验过程中,进水阀必须在静水压力2.0MPa保持10~25s的情况下合格后,才能进行寿命测试,然后在测试结束后还要在2.0MPa的压力下保持10~25s,检查有无渗漏、变形和其他故障;最后,排水阀寿命一般情况下以200000次循环为检测次数,但不同的是,对于双档排水阀,欧洲标准采用1:1、1:3、1:5的试验方式。

3 结 论

金融危机对我国卫生洁具的出口也有相当大的影响,各国对于我国制造的产品设置的门槛越来越高,对我国卫生陶瓷出口设置障碍。我国是卫生陶瓷的生产大国,以座便器为例,水箱配件的质量直接影响产品功能的好坏,对产品质量的提升实际上很大一部分程度上是对水箱配件质量的提升。在日常生活中,消费者在选购座便器时也应查看产品水箱配件上是否有通过相关认证的标识,以及有相关权威机构出示的合格标志。

在座便器等产品认证过程中,比如马来西亚(MS)、澳大利亚(WaterMark)、北美地区(UPC、CSA)、欧洲(CE)等地区,都需要产品及所配的水箱配件通过所要求的认证,才能进入市场销售。因此对于出口卫生陶瓷的企业来说,必须意识到产品想要得到提升而进入国际市场,做好产品认证的同时,还应加强对国外标准的理解,提高自身对产品检验的把关能力。

参考文献

[1] 袁芳丽,吴建青,张翼等.浅谈卫浴产品的国际认证[J].佛山陶瓷,

2010(8).

[2] AS 1172.2-1999 Water closet(WC) pans of 6/3 L capacity or

proven equivalent Part 2:Cistern[s].

[3] MS 795:2002 SPECIFICATION FOR WC FLUSHING CISTERNS

AND FLUSH PIPES(FIRST REVISION)[S].

[4] EN 14124:2004 Inlet valves for flushing cisterns with internal

overflow[S].

[5] EN 14055:2007 WC and urinal flushing cisterns[S].

[6] EN 997:2003/A1:2006 WC pans and WC suites with integral trap[S].

相关期刊更多

工会博览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北京市总工会

长寿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天津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