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比的意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先学;后教
教学背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在我校已经推行了几年,我在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比的意义》一课中进行了一些有益地实施。
教学片断:检测自学效果。
师:通过自学,你知道了比的哪些知识?
生1:我知道了比的写法。
生2:“:”叫做比号,读作“比”,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生3:我知道两个数相除就叫做两个数的比。
师:之前我们学过什么样的问题用除法解决?
生: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师:所以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两个数的比就表示两个数有相除的关系,可以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或者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师:谁能说说比有什么用途?怎样理解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观察教室各种事物,你能得到什么数据?你能把它们用比的形式说一说吗?
生1:我班男同学人数是10人,女同学人数是4人。男生与女生的人数比是10比4。
生2:教室的长大约是9米,宽大约是6米。教室长与宽的比是9比6。(通过举实例学生明白了比是用来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比关系的。这样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就不再只是停留在表面上。)
教学片断:后教环节:
师又出示检测题(二):完成课本第44页的“做一做”第1、2题。
(叫三名差生板演,其他学生独立完成,做在书上。)
生1:老师,我认为小敏和小亮买的练习本数之比应该6:8,她写成了8:6.
师:“8”是谁买的本数?“6”是谁买的本数?
生2:小敏买了6本,小亮买了8本。
师:那么8:6表示谁和谁的比?
生3:这个比(8:6)表示小亮和小敏买的练习本本数之比。(在备课时,我预设到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比,是一般学生容易忽视的问题,在这一环节,细心的学生发现了错位的问题,我就顺势引导学生观察比的前项和后项各表示什么量,让学生自己发现要按照叙述的顺序写比,否则表示的就是另一种意思的比。)
师指黑板上的题目3:()=24,(第一个差生做错了,由一名优等生发现错并更正。)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这样计算?
生:我知道两个数相除就叫两个数的比,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数;比值相当于商。求比的后项就相当于求除数,除数等于被除数除于商,所以用3除于24得。(在这一环节,我预设学生会有困难,所以在自学指导中我设置了这样的问题:“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分别相当于除法算式和分数中的什么?比的后项可以是0吗?”以此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我发现学生的能力是不可低估的,能把这三者的关系分析的如此透彻。所以要相信学生,大胆放手。)
师:比的后项可以是 0吗?(看着同学们面露疑惑,有的说可以是0,有的说不可以。)
师:(肯定的说)比的后项不能是0.(在后教环节中,教师的教要适度,既要体现教师的引导地位,又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生没有把握,不能肯定的时候,教师还是应该可以明确答案,明确的教给学生,而学生可以解决的问题,教师可以完全放手。)
生1:为什么?
师:我们以前学过,在除法中除数能不能是0?
生齐答:不能。
生2:老师,我明白了,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数,所以比的后项不能是0.
师:那么比和分数有什么联系?
生3:(按捺不住的兴奋)我知道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比的后项相当于分子,比中的比号就相当于除号,也相当于分数线。
课后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更加认识到“先学”和“后教”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种教学模式中的重要性。
1、“先学”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在学习中有了学习的主动权,才能更好的发挥主体作用,“先学”就是让学生主动的去获取知识,它改变了以往那种消极的、被动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方式,学生是积极主动的参与知识的探索研究。认识比的各部分的名称、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求比值这几个知识点并不是很难,让学生自学,基础较差的学生能从书上发现基本的有关比的知识,而优等生则能有更深层次的思考和发现。在检测的过程中,每位学生都在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都学有所得。学困生会的问题让学困生去完成,给他们信任和鼓励。学困生解决不了的问题交给优等生去解决、去更正、去补充、去解释,学生之间的交流与表达,学生更容易理解。随着问题的发现和解答,疑虑的产生和消除,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学会的喜悦和成功的快乐。
2、“后教”体现了教师的引导地位,拓宽了学生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的空间。
《新课标》指出:“数学的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探究过程”。先学后教,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教学中“通过自学,你知道了比的哪些知识?”这个问题的提出激发学生的表现自我的欲望,一个个争先恐后、抢着回答。在接下来的检测环节中,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完成。差生做错了,让其他学生去更正,差生解释不清的,由优生去补充。大家都有疑问的,组织大家交流讨论到底谁对谁错,对在哪,为什么,错在哪,为什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大家都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这才教给大家。教学中,学生提出“比值不能写成小数,要写成分数”、我提出“赛场上的2:0和今天所学的比有什么不同?”这些问题,我并没有急于阐述自己的观点,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在经过几分钟的交流讨论之后,学生都得出了令人满意的结论。
在这几年使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种模式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道理。作为一名教师,不仅仅要教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会学”知识,这对学生来说才是终身受用无穷的财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是一种有效的课堂学习方法,但是我们不能生搬硬套,全盘拿下,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同的教学内容,因地制宜地设计出适合我们自己的教学模式。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填空题
(共3题;共6分)
1.
(3分)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
,女生人数和男生人数的比是_______。
2.
(2分)如图,大圆内并排放着三个一样大小的小圆。每个小圆的面积是大圆面积的
_______。
3.
(1分)甲数除以乙数的商是0.28,甲数和乙数的比是_______.
二、判断题
(共2题;共4分)
4.
(2分)7:2=
,7是比的前项,2是比的后项,
是比值。(
)
5.
(2分)苹果比梨重
,可以知道苹果与梨重量的比是1:3。
三、选择题
(共8题;共16分)
6.
(2分)将1.2:
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是(
)。
A
.
7.2:5
B
.
72:50
C
.
36:25
7.
(2分)A÷B=
(A、B都不为0),A(
)B。
A
.
>
B
.
C
.
=
D
.
无法确定
8.
(2分)下列选项中,(
)可以看作是两个数的比。
A
.
7
B
.
C
.
1.2
D
.
9.
(2分)15:28可以写成
,读作(
)。
A
.
二十八分之十五
B
.
15比28
C
.
28比15
10.
(2分)一杯盐水,盐占
,盐和水的比是(
)。
A
.
7:40
B
.
7:33
C
.
33:7
D
.
40:7
11.
(2分)王师傅6分钟做5个零件,李师傅7分钟做6个零件,王师傅与李师傅工作效率比是(
)
A
.
:
B
.
35:36
C
.
36:35
12.
(2分)比的前项和后项(
)
A
.
都不能为0
B
.
都可以为0
C
.
前项可以为0
D
.
后项可以为0
13.
(2分)大圆的半径6cm,小圆的半径3cm,大圆和小圆面积的比是(
)。
A
.
2:1
B
.
4:1
C
.
1:2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共3题;共6分)
1-1、
2-1、
3-1、
二、判断题
(共2题;共4分)
4-1、
5-1、
三、选择题
(共8题;共16分)
6-1、
7-1、
8-1、
9-1、
10-1、
11-1、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和认识是各式各样的,因此词义也是各式各样的,有的词义反映的是事物或现象,有的词义反映的是动作行为变化,有的词义反映性质状态,还有少数词反映的对象在客观世界中并不存在等等,概括出来,词义的种类有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临时义4种。本文主要讲词的本义和比喻义。
一个词,在它的声音形式里面,往往包含有多项意义,这些意义之间,到底哪个是主,是本义?哪些是客,是转义?这就要根据谁先产生谁后产生来判断了。先入者为主,是它的本义;后入者为客,是它的转义或引申义。例如“兵”一词,有“武器”的意义,如:《楚辞·国殇》中“车错毂兮短兵接”;有“军人”“军队”的意义,如:工农兵、兵种、骑兵;有“军队中的最基层成员”的意义,如:士兵;有“关于军事或战争的”意义,如:兵法、纸上谈兵,等等。
本义和转义是由获得意义的先后来决定,所以,要弄清多义词的各项意义中,哪一个是本义,还要从时间上来考察。由于汉语有悠久的历史,而词汇的数量又成千上万,所以,要一一弄清各个词的每一项意义产生和使用的年代,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探求词的本义对于研究我国的语言文字、汉语史以及古代的社会和文化,确实很有价值的。因为,我国的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富,古代留下来的书籍浩如烟海,如果我们缺乏有关词的本义和古义方面的知识,就难以读懂某些古籍,不利于对古代文化的研究。
此外,即使在一般的语文学习中,关于词本义的知识也很重要。例如“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陈涉世家》),这句话中的“亡”字,如果按通常的词义“死亡”来理解,那就解释不通。如果懂得“亡”的本义是“逃跑”,那就顿时句意大明,疑消惑肆了。我们学习汉语中的成语,也只有通过掌握词的本义的帮助,才能理解得正确和确切。如懂得了“兵”的本义,就能具体理解“短兵相接”是指短武器(刀剑等)接触;战斗相当激烈了,也才能理解“秣马厉兵”(秣mò,喂;“厉”同“砺”,磨)是指喂饱马,磨快兵器,要准备作战了。又如懂得了“亡”的本义,就不至于把“亡羊补牢”误解为死了羊才修理羊圈;才不会把“亡命之徒”解释成丧了命的人。
研究字和词的本义,在我国传统的语文学习中,一向是十分受重视的。早在东汉,就有许慎编出了《说文解字》一书,从字形的角度探索了九千多字(大都也是单音词)字义,重在解释本义。此后,历代学者所编的字典、词典和所写的训诂学书籍,也都是我们研究词源、探求其本义的重要参考资料。
“移花接木”是汉语中一个常用的成语,它的本义是“把带花的枝条嫁接在别的树木上”,以求培育出新品种的花木来。后来,它又产生了一个比喻义,“比喻暗中使用手段去更换人或事物”,以达到某种目的。从这个成语的本义到比喻的演变中,我们可以受到不少启发,即比喻义是通过觅取两种现象之间的某种相似点,从而用移花接木的办法将它们联系起来并以此喻彼地产生。“花木的嫁接”,是植物园圃的一种工作;“人事的更换”,是社会生活中发生的事,这两种行为之间,本来是毫无关系的。但人们凭借着自己的奇妙的联想能力,从这相异的现象之中发现了某方面的共同点,然后像移花接木一样,把发生在园圃中的行为移用到了社会人事关系之中。在两相对比的同时,就很生动地借助于前一种现象说明了后一现象,从而使本义在移用于另一言语环境的同时,也发生了变化,产生了比喻性的新义。
词的比喻义实质也是一种引申义,不过它有一个特点,就是两者之间差别较大。从此到彼建立联系的方式是“嫁接式”的,它们所表达的意思不是逐渐变动的,而是跳跃性的。例如“饭桶”,从“盛饭的桶”到“无用之人”;“饭碗”,从“盛饭的碗”到“职业”。本义与喻义间存在着意义的巨大差异,因为,“饭桶”毕竟是“木桶”,跟任何一种人都有极大差别;“饭碗”毕竟是“碗”,跟社会职业也大有不同……只有“移花接木”,才能跳跃式地忽然联系起来,并且还能将两者加以比较,产生出以此喻彼的新义来。所以,这种比喻跟一般的引申义比较,不尽相同,不好完全合并在一起。
作为词义的一种,比喻义的独立性较弱,不能与本义相提并论。如果脱离开此喻义所依附的具体文句,就往往不会为人们意识到。比喻义的时间性比较强,它是处在不断的自生自灭的状态之中的。往往在某一时代,某一些词产生了某一种比喻义;而在另一个时代,这种比喻就消失了。因此,古代汉语词汇中所产生过的比喻义,到今天仍能使用的并不多。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有许多词曾经产生过比喻义,但能巩固下来并为词典所记载的并不多。例如:“卫星”,比喻义为“高产量或优异成绩”;“白旗”,比喻义为“资产阶级思想意识和思想落后者”等等,都是只广为使用于一时,时过境迁,就逐渐销声匿迹,不为青年们所熟知了。
a. Going eastward, you’ll pass mountains and thousands of lakes and forests, as well as wide rivers and large cities. 一路向东行,你们会经过一座座山脉、上千个湖泊、森林,还有宽阔的河流和许多大城市。
b. It’s too bad you can’t go as far as Ottawa, Canada’s capital. 很可惜你们不能一直走到加拿大的首都渥太华。
例句a中的词组as well as,表示“也,和,不仅……而且……”。例句b中的词组as far as,表示“远达”,相当于一个介词。从形式上看,as well as和as far as都是比较结构,但是却没有比较意义。这种无比较意义的比较结构就是本文要讲的重点。
英语中有许多表面上是比较结构,而实际上没有比较意义的固定词组。也就是说,一些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结构在另外的场合变成了成语,没有比较意义。这类结构也是近年高考的热点。现列举数例,以飨读者。
1. as well (as) 表示“除……外还,……和……都,也”。例如:
We can see how English is used in everyday life as well. 我们也可以看到英语在日常生活中是怎样使用的。
He learns English as well as French. 他学习英语和法语。
在比较结构中,as well as表示“一样好”。well多为副词。
2. as good as 简直是,几乎是,事实上,实际上,实质上。例如:
He as good as promised me to do it. 他实际答应我去做了。
He was carried out as good as dead. 他刚被抬出来时,简直像死了一样。
在比较结构中,as good as 也可表示“一样好”。good为形容词。
3. as soon as 表示“一……就……”,引导时间状语从句。例如:
As soon as writing was developed, people carved words on animal bones. 自有文字以后,人们就把文字刻在兽骨上。
as soon as possible 也可表示“尽快”“尽早”。 例如:
Please come back as soon as you can. 请你尽快回来。
4. as/so long as表示“只要,既然”。引导条件、原因状语从句。例如:
So long as one inch of this deck remains above water, there is hope. 只要甲板还在水面一英寸以上那就还有希望。
as long as也可表示“一样长”。
5. no sooner than/ but 表示“一……就……”。例如:
No sooner had he arrived than he wrote to me. 他一到那里就给我写信。
6. as/so far as表示“就……而言”。 例如:
There are no mistakes as far as I can see. 我看没什么错误。
as far as 表示“远达,一直到”时不用so代替第一个as。例如:
He will go with you as far as the next station.他将一直陪你到下一站。
7. more than表示“不只是,非常,十分”。例如:
Bamboo is used for more than building. 竹子不只用来建房子。
I’m more than happy to take you there in my car. 我非常乐意用我的车带你去那儿。
8. more...than...表示“与其……不如……”。例如:
It was more the way he said it than what he said that made her displeased. 造成她不愉快的原因,与其说是他所说的话,毋宁说是他的说话方式。
9. no more than 表示“只是,仅仅”。例如:
His whole school education added up to no more than one year. 他的整个学校教育加起来不到一年。
10. had better/best表示“最好”。例如:
I thought I had best have your opinion first. 起初我想我还是接受你的看法为好。
11. so much the better在口语中表示“这就更好了”。例如:
If you do it yourself, so much the better. 如果你自己做,那就更好了。
If others follow him, so much the better. 如果其他人跟随他,那就更好!
12. so much the worse在口语中表示“这就更糟了”。例如:
We are hungry, and if it gets dark, so much the worse. 我们都饿了。等天黑了就更糟了。
13. much less, still less常用否定句,表示“何况,更不用说”。例如:
We do not suspect him of negligence, much less of dishonest. 我们并没有怀疑他疏忽大意,更不用说怀疑他不诚信。
14. still more, much more常用于肯定句,表示“更加,更多,何况”。例如:
I am sorry for his failure, still more for his ill-health. 我为他的失败感到遗憾,更为他健康状况不佳感到惋惜。
15. most of all表示“尤其,特别,格外”。 例如:
I like all kinds of music, but most of all I like classical music. 我喜欢所有的音乐,尤其喜欢古典音乐。
16. once more表示“再,又”。例如:
Could you speak that once more? 你能重复一遍吗?
1. This training program can give you a lift at work, increase your income by 40%.
A. as well as B. so long as
C. so much as D. as soon as
2. The result is not very important to us, but if we do win, then so much .
A. the best B. best
C. better D. the better
3. Just use this room for the time being, and we’ll offer you a larger one it becomes available.
A. as soon as B. unless
C. as far as D. Until
4. Tony can hardly boil an egg, still , cook dinner.
A. less B. little
C. much D. More
5. You can borrow my car you promise not too fast.
2、第二笔:横;轻顿笔然后扛肩,向右上方运笔,收笔时加重笔触顿笔,让上方的点处在横的中间点上方。
3、第三笔:撇;起笔位置在横的中点下方一点,轻顿一下笔,然后撇向左下方,收笔较轻稍微超过上方横的起点一点。
4、第四笔:竖提;起笔位置在撇上,可与撇相交,出一点头,轻顿笔,竖直下行,停顿,提笔,注意观察,提的时候起笔可以偏左顿一下挑向右上方,收笔很尖锐。
5、第五笔:撇;这是一个小短撇,位置在横右端点下方偏左,顿笔快速撇向左下方,不要太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