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立夏诗词

立夏诗词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立夏诗词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立夏诗词

立夏诗词范文第1篇

2、《暑旱苦热》宋代诗人王令。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翘飞上山。人困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

3、《纳凉》宋代诗人秦观。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4、《夏夜追凉》宋代诗人杨万里。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竹深树宻虫鸣处,时有微凉只是风。

立夏诗词范文第2篇

[关键词]功能对等理论 李清照词 《浣溪沙》 英译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6-0084-02

李清照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女词人,她流传于后世的诗词均堪称经典之作。李词善于移情于物,笔触细腻,构思精巧,诗味隽永。一部好的翻译作品既要保证展现给读者诗词的原貌,同时也要将原作者想表达的内在情感传达给读者,李词的翻译难度可想而知。能否既忠实于原文,又能传达出文中的内涵,必然是译文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本文从功能对等角度出发,通过对许渊冲《浣溪沙》英译本的研究发现,功能对等理论对李词翻译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功能对等理论由美国著名翻译家尤金·奈达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他强调译语要与原文在功能上保持最大程度的对等,包括意义对等和形式对等、语言意义上的对等为首要的,其次才是形式上的,不可过分注重语言形式上的对等而失去了原文的意义对等。功能对等理论主要注重三个方面:意义对等,风格对等和读者反映对等。下面,笔者将从这三方面分析许渊冲《浣溪沙》的英译本。

原作赏析:《浣溪沙》 李清照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笔者认为,只有充分理解原作的内涵,才能创作出翻译佳作。词牌又名《浣沙溪》或《浣溪纱》,因西施浣纱于若耶溪而得名。全诗大意为:清明时节,春光和煦,玉炉里未烧尽的熏香袅袅萦绕,梦醒后,花钿发簪落在枕边。海燕还未飞回,人们就在玩斗草游戏,江梅花落,柳絮纷飞,黄昏的细雨打湿了秋千。此词为李清照早期作品,通过描述闺房景物和暮春风光,表达了作者的孤寂和惜春之情。

许渊冲译本:Tune: Silk—Washing Stream

Spring sheds a mild and wild light on Cold Food Day;

Jade burner spreads the dying incense like a spray.

Walking,I find my hairpin under pillow stray.

The swallows not yet come,a game of grass we play;

Willow down wafts while mume blossoms fade away.

In drizzling rain at dusk the garden swing won’t sway.

一、从意义对等角度分析译文

意义对等,即译文所展现出来的含义应与原文所传达的意思相一致。但追求意义对等并非是表面上的文字对等,而是要做到在含义上的对等。许译本就做的很好。例如将词牌名翻译成Silk—Washing Stream(洗纱的小溪)忠实于原文词牌名的含义。再如将“玉炉沉水袅残烟”译为“Jade burner spreads the dying incense like a spray”(玉炉中散发着似雾一样将要燃尽的熏香),真实再现了当时残香袅袅弥漫于室内的景象,若此处将“袅残烟”译为“the left incense coil up”,不但不如许译本一样传神,还容易造成读者对原文含义理解的扭曲。此外,对下片第二句的翻译更为恰当,将“江梅已过”(江梅花落)译为“mume blossoms fade away”,忠实体现当时的时节,与原作描述一致。同时,将“疏”译为“drizzling”而不是“sparse”,真实再现当时的画面。由此可见,许译本忠实于原文所要表达的真实含义,而不是形式上文字的逐一对等,这正是功能对等所提倡和强调的。

二、从风格对等角度分析译文

诗词本身就是一种美的体现,而好的翻译作品将是美的再现。风格对等,顾名思义,就是译作应最大程度地在风格上与原作保持对等,包括形式、韵律等。从形式上看,原作为对仗工整的六行诗,译文亦是。从韵律上看,原作中句尾词“天”“烟”“钿”“绵”“千”均压尾韵[ian],而译本中词尾的“Day”“spray”“stray”“play”“away”“sway”均压尾韵[ei]。同时,原作中的“荡漾”(dangyang)压头韵[d],在译文中“mild”“wild”是类韵(assonance)压[ild]。从译本中我们不难看出,译本成功地做到了与原文风格上的对等。原作是一首经典诗作,译本同样也是,在翻译中保持风格对等,能使读者在阅读译本理解原文深刻内涵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我国诗词形式上独特的魅力。

三、从读者反映对等角度分析译文

好的翻译作品应使读者感受到原文中所流露出的情感,这种目标语读者看到译文后的反映应与原语读者看到原著后的反映相一致,即奈达所强调的读者反映对等。在许译本中,充分考虑到目标语读者与原语读者不同文化环境与背景知识等因素,在翻译过程中保持与原文意义对等的基础上,尽可能贴近目标语读者的生活,用更便于其理解的词汇翻译原文中的一些文化负载词,避免读者不能通透地理解原文精髓。如将“沉水”(沉香)直接译为“incense”,“花钿”译为“hairpin”,将“绵”译为常见词汇“under”(绒毛),同时,将“寒食天”直译,让读者理解此为中国清明时节的一个节日,“人斗草”译为一种游戏,更便于西方读者理解。将“柳生绵”译为“Willow down wafts”(柳絮纷飞),而不是“willow grow the down”(柳树长出绒毛),更直观地展示出当时柳树不只是“生”绵,并且四处纷飞,能帮助读者想象出暮春时节的景象,和作者想透过景象表达的对春意将逝的惋惜。这样,就能使西方读者读到译文时也能同中国读者读到原文一样,感受到作者字里行间透露出的孤单和惜春的哀婉之情,即读者反映对等得到了最大程度的运用。

四、结语

世界上不存在两种绝对相同的语言,所以翻译中所追求的对等只能是相对的,绝对意义下的对等在翻译中是不可能实现的。我们只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证译文与原文对等。本文从功能对等理论的三个主要方面对许渊冲的英译本研究发现,将功能对等理论运用到李词翻译中是可行的,并且它对李词的翻译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笔者认为,好的翻译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也要考虑到与原文风格上的一致,同时,读者的反映也尤为重要。在今后的翻译工作中,可以以这三个方面为切入点,优化翻译策略,寻求更好的翻译方法,创作出更多更好的翻译作品。

【参考文献】

[1]Nida,E.A.language,Culture and Translating[M].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3.

[2]丛滋杭.中国古典诗歌英译理论研究[M].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

[3]谭载喜.新编奈达论翻译[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

2002.

立夏诗词范文第3篇

关键词 词汇知识 理论框架 词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7.02.019

Abstract Vocabulary study is the core of the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lexical knowledge, mental lexicon, and the dimensions of lexical aptitude.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model of lexical knowledge, the author discusses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vocabulary study in the process of the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points out the role of lexical knowledge, and the things that should be brought to attention in the lexical teaching.

Keywords lexical knowledge; theoretical mode; lexical teaching

0引言

词汇是语言学习的重点。Verhallen 和 Schoonen(1988)认为习得足够多的词汇是语言问题的核心。Ard 和Gass (1981) 提出语法发展可否被看作是词汇学习的问题,因为看似句法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学习词项进入结构框架的过程。Celce-Murica 和Rosensweig (1979) 指出:掌握了最低量的结构但拥有大量的词汇,比掌握了几乎所有全部结构但只有少量词汇的人,在阅读理解和最基本的语言交际中更为有利。二语教学长期以来以语法教学为主导,因为语法和语音是封闭的系统,较容易进行抽象概括;而词汇是开放系统,数目庞大,无规律可循,无法形成假设并加以概括,所以应用语言学领域的研究是以语法为中心,词汇只是配角。近年来,随着语料库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的发展,词汇研究重新受到重视,把词汇习得规律和教学具体内容结合起来的研究成为最热门的研究领域。

长期以来围绕着二语教学中词汇教学的必要性有诸多争议。一些学者认为,没有必要在课堂上讲授词汇,课堂时间宝贵,应该做更重要的事情,如语法,交流互动等。一些学者认为,有必要在课堂上讲授词汇,但在如何教的问题上观点不一致,有的倾向于显性教学(在课堂上以词汇为目的进行教学);有的倾向于隐性教学,如任务法教学,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活动中附带掌握词汇。

作者认为,在二语词汇知识理论框架下去认识词汇的本质对解决上述争端有一定的帮助。本文拟从词汇知识、心理词汇、词汇习得和词汇能力维度方面探讨深层词汇知识在词汇习得和语言运用中的重要性,论证了词汇知识对词汇学习的指导意义。

1词汇知识

词是语音、意义和语法特征的统一体,词又是语句的基本结构单位(陆国强,1986)。了解一个词要知道它的意义(上下文意义和意义关系),词汇的运用(修辞和习语、固定搭配、文体和语域),词本身信息(词汇、词汇的构成、拼写和发音),词语法(包括名词、动词、动词词组、形容词和副词等)(Harmer,1990)。上述学者对词汇知识的界定主要涉及语音、语法、意义和词汇运用几个方面。

在词汇运用方面,一些学者进行了更详尽的阐述,Laufer (1998) 根据对词汇知识的掌握程度把词汇知R进一步划分为三部分:(1)基本应接性词汇;(2)受控性词汇;(3)自由词汇。Laufer认为词汇的发展在不同的阶段由表入深。词汇的发展不只是学习新词,还包括深化已知词的知识,扩大词汇量和加深词汇知识的深度同样重要。Wallace (1982) 认为掌握一个词就意味着能够:(1)识别其书面和口头形式;(2)随时回忆起来;(3)与适当的物体或概念联系起来;(4)以适当的语法形式使用它;(5)口头上清晰地发音;(6)书写中正确地拼写;(7)按正确的搭配使用它;(8)按其适当的正式程度运用它;(9)意识到词的内涵意义与联想意义(转引自戴曼纯2000)。

词汇的运用不但受到对词汇知识掌握程度的限制,同时也受到学习者认知能力的影响,学习者对单词的掌握和提取能力说明我们有一个高度组织的心理词汇系统,在词汇习得的研究过程中对心理词汇的了解是必不可少的。

2心理词汇

词汇知识在永久记忆中的组织被称为心理词汇(mental lexicon)或内部词汇(internal lexicon)(Carrol, 2000)。运用一个词时,该词的相关特征也同时被激活,这些特征包括词义、词的拼写与发音,词与词之间的关系,以及词以外的相关信息。因此Carrol 认为心理词汇知识包括语音知识、句法知识、词法知识和语义知识。语音知识是指单词的音位结构或发音,是激活心理词汇的有效途径之一。句法知识是对词汇按句法进行分类,这样我们就能根据词汇的句法种类而不是词项制定语法规则。心理词汇需要句法知识以便在使用语法规则时进行提取。词素是最小的有意义的语言单位,包括自由词素和粘着词素。通过词素的不同组合我们可以创造出许多新词,词素的这种构词能力同时也决定了心理词汇是一个在发音、意义和数量方面呈变化的系统。语义知识包括词义关系和所指,词义关系是词与其它词汇的关系,即意思(sense),词汇与世界上的物体或事物之间的关系是所指(reference)。除此以外,心理词汇同时还包括与词汇相关的非语言信息,即Carrol 所称的相关信息(related information)。综合起来,心理词汇包括语音知识、句法知识、词法知识、语义知识和非语言相关信息。

词汇在记忆中的组织和提取是心理词汇研究的两个重要方面。有关词汇组织的研究目前公认的模型有语义网络模型、分级网络模型和扩散的激活模型。这些模型从不同侧面揭示了词与词之间的语义关系。词汇的提取是我们激活词汇知识的过程。词汇的提取要受到词频效应、真词/非词效应、语义性效应、语境效应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实验证明,词频高的词较容易被提取;歧义词的多个意义都可能同时被激活,但上下文决定保留哪一个词义。在词汇判断时,真词比非词使用的时间短;意义相近的词有助于词的激活和提取。

3词汇习得

在第二语言词汇习得研究中,Krashen 区别了学得和习得两个不同的概念。根据Krashen的观点,学得的知识只能起监控的作用,只有潜意识习得的知识才能启动自发的语言运用系统,而且学得系统与习得系统之间不存在接口或渗透关系。一般认为学得是有意识的学习过程,习得是无意识的学习过程。第二语言学习的通常情况是:学习者是青少年或成年人,学习外语往往是在正式的场合(如教室)进行,教授者多是操本族语的教师,目标语对他们来说也是外语,教授者根据教学大纲,学习者的目的决定采用什么样的教材并组织教学。因此第二语言词汇学习从一开始就是一个有意识的学得过程,并且这个过程会贯穿于二语学习的全过程,即使到了高级阶段,学习者也会注意新词义、词的搭配以及语篇中词的照应关系等。

既然第二语言词汇学习是有意识的过程,那么就牵扯到了“注意力” 问题。“注意力”这个概念在第二语言词汇学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McLaughlin (1990) 认为第二语言习得是一个要求注意力的过程,注意力通过练习可以转向自动化。Schmidt (1990) 指出二语输入必须先被学习者注意、吸收(intake), 然后经过大脑加工,才能使用。近来有的学者提出部分词汇习得属于偶然习得,即学习者在注意其他活动(例如阅读、听说活动)时顺便出现的认知活动。根据Nagy (1987)等人的研究,学习者的大部分词汇可以通过泛读、泛听等活动偶然习得,但由于这种偶然学习属于边缘学习,信息加工程度低,因此,通过此类加工形式处理的信息只可以进入短时记忆,无法进入长久记忆。

4词汇能力的纬度

词汇知识是指有关词的形式、意义方面的知识;而词汇能力则是将词的语义、句法、形态和形式融为一体的知识,并能在语言使用时快速地被提取。词汇能力包括以下三个维度:词汇量、词汇知识深度以及词汇运用能力。词汇量是指词汇知识的广度,我国英语与非英语专业的教学大纲对不同层次学习者的词汇量都有具体的规定。可以说词汇量的大小是衡量二语学习者语言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词汇知识的深度是指对所掌握的单词的质的不同。词汇掌握程度包括如下的阶段:完全不知道词义 知道大概意思 知道词汇使用的场合 具有某个词的比喻用法方面的知识。词汇知识的深度还可以指词汇之间丰富的信息联系。一个单词的词汇信息与其他单词的词汇信息之间联系越多,学习者对这个单词的认识也就越深刻。词汇知识的运用能力是指学习者能否根据语境或语体恰当地使用词汇知识的能力。有研究表明学习者在二语学习的过程中存在着母语迁移问题。词汇的迁移不只是词义的迁移,母语的语言组织结构,隐含意义等也都随之迁移。词汇能力的发展是从明显的母语迁移到近乎目标语的熟练程度,在整个发展中迁移的痕迹越来越少,准确,近乎母语的地道的使用也就越来越多。

5如何在课堂环境下培养二语词汇习得能力

上述关于词汇知识,词汇习得以及词汇能力纬度的探讨有助于对二语词汇的理解和教学。尽管二语(在中国实际上是外语)形势下的词汇习得能力培养存在着诸多不利因素,例如,词汇输入数量不足且缺乏足够的语境化信息,教师不是以目标语为母语的人,学习者已经建立与其母语系统密切联系的概念系统,容易产生词汇迁移现象,但在目前的教学条件下词汇教学应该注意并区别以下几个方面:(1)注意区分聚焦学习与边缘学习。聚焦学习是以词汇学习为目的的学习,如各种词汇专向练习,这种练习词汇信息加工程度高,消耗大量的注意力资源,但同时学习的效果也比较明显,在学习者的记忆中保留的时间也长;边缘学习不以词汇学习为直接目的,如泛读、泛听练习,这些练习信息加工程度低,消耗的注意力资源少,但词汇在记忆中保留的时间短,无法进入长久记忆。(2)单词学习与语篇教学相结合。语篇学习为词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语境化知识。 Schouten-Van Parreren (1985) 认为孤立学习单词的办法不足取,她主张从语篇的角度学习单词,因为语篇语境为学习单词提供了参照点(points of reference)。Gu & Johnson (1996) 也认为对学习者来说,词汇知识必须融入语篇才能真正发挥作用。(3)掌握词汇习得策略。在这方面的主要做法有:①通过语境猜词;②学习构词法知识;③找到适合学习者的学习策略;④发现并充分利用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4)组织任务教学,为学生创造真实的语境进行真正的语言交流。(5)利用网络媒体教学手段。网络媒体具有同时视听文字、声音、图象的性质,提供大量的具有时时性,丰富鲜活的语言信息,这种生动的语言直观形象会作用于学习者的感觉器官,使学习者产生探索兴趣,有利于学习者发展多维的自主学习方式。 (下转第89页)(上接第38页)

6 结语

二语词汇习得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在这方面,我们既要重视研究理论,同时也要重视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英语学习者都把词汇学习看成是一个重要的任务,但往往又不知道词汇习得的策略。教师如果能够从二语词汇习得理论的角度处理英语学习中的词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词汇练习题,各种活动和任务,一定会提高词汇质量。但词汇习得能力的培养只依靠教师的努力是不够的,归根到底还要靠学生个人的实践。学生要学会运用不同的技巧和策略,促进词汇习得的过程,同时要扩大对词汇知识的了解,这有助于对词汇的理解和词汇习得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Aitchison, J. Words in the Mind: An introduction to the Mental Lexicon 「M. Oxford: Blackwell,1994.

[2] Jiang,N. Lexical represent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a second language 「J. Applied Linguistics, 21: 303-317,2000.

[3] Laufer, B. & P. Nation. A vocabulary-size test of controlled productive ability 「J.Language Testing, 16/1:33-51,1999.

[4] Meara, P. The third dimension of lexical competence.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ILA Congress,1996.

[5] Krashen, S.The Input hypothesis: Issues and implications. London: Longman, 1985.

[6] Nagy. W. E. Herman. P.& Anderson. R. C. Learning words from context 「J. Reading Research Quarterly. 1985.

[7] 桂春.新编心理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8] 戴曼纯.论第二语言习得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2).

立夏诗词范文第4篇

【作者简介】李娜,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南京,210000)英语学科教研员,江苏省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

长期以来,小学英语教学一直遵循着“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的原则,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阅读能力、思维品质和可持续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认为小学生阅读内容的选择和阅读能力的培养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发展阅读策略,并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本文从阅读层次理论的视角出发,结合第十届“杏坛杯”苏派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评活动中的阅读课,探讨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阅读层次理论认为教学阅读可以分为语言、信息、思想三个层次。在小学阶段的英语阅读教学中,三者可以并存,也可以有所侧重。

一、语言层次

语言层次指通过阅读,帮助学生体会、掌握并积累英语语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句型、语法、话题等。语言学习是阅读教学的基础,因此,要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

【案例1】绘本《Brown bear,brown bear,what do you see?》

教师通过根据首字母猜颜色、根据拼图猜动物等活动,带领学生熟悉本课的目标词汇。在学生齐读单词、小组开火车读单词的过程中,教师纠正学生的读音,然后对关键短语“I see ...”“looking at”做动作示范,让学生边做动作边朗读。在绘本学习后,教师播放录音,要求学生模仿语音、语调进行朗读。最后,教师让学生走到台前进行表演。

该绘本的语言简洁明快、富有节奏感且目标句式重复出现,这符合儿童语言学习的特点。教师通过听读、跟读、指读、仿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感受语音、语调的变化,同时培养学生连读、节奏、重音等英语语音意识。美中不足的是,在“跟读”环节中,学生的齐读“南腔北调”,但教师并未给出评价,使得教学的有效性“打了折扣”。

小学阶段英语教学的重点之一是学生语音意识的培养,教师应根据文本特征,选择适宜的切入点进行教学,并通过认读、指读和朗读等方式,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语感,使学生快乐朗读。

【案例2】译林新版《英语》五下Unit 4 Seeing the doctor

学生自主阅读语篇,划出医生的建议。在该环节中,教师要求学生分组交流,遇到生词时可互相学习,并在卡片上写1―2个难读的生词,教师收集全班的卡片,逐个展示、询问,并给出“brush”“teeth”“medicine”“rest”等单词的中文释义。

教师关注学生阅读策略的培养是值得肯定的,但由于教学指令不清晰,会让学生产生:生词是阅读的障碍,阅读前必须解决生词的假象,而阅读教学的目的是要让学生流畅地阅读。小学阶段,教师应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结合语境猜词的能力,另外,词汇教学不能脱离语境。教材中brush your teeth,take some medicine,have a rest等短语可以进行整体教学,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与记忆词汇,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时的逻辑性与准确性。

本课中,教师不妨让学生自主阅读,遇到生词时,可先让学生根据上下文、生活常识或教材配图自行猜测、组内交流。然后通过提问了解学生文本理解的程度,对理解有困难的词汇,再做适当的指导。

二、信息层次

信息层次指通过阅读获得信息,包括信息识别、信息理解、信息转述、信息应用以及理解不同信息间的逻辑结构等方面。信息层次的学习在小学中、高学段非常必要,这可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综合人文素养的提高。

1.信息识别。

【案例3】译林新版《英语》六上Unit 6 An interesting country

How do they find out something about Australia?边读,边记录相关信息。

Mike:   Wang Bing:

Liu Tao: Yang Ling:

信息识别是最基本的阅读活动。该环节中,学生有可能在不理解字面意思的情况下,摘抄课文内容,即没有做到信息识别。因此,教师应先引导学生推测“If you want to find out about Australia,what will you do?”激活相关图式后,再进入该环节的教学;也可以让学生边听边记录相关信息,接着用阅读作为刺激的手段,用说的形式来呈现答案。

2.信息理解和转述。

信息转述是指学生在理解文本信息的基础上,用文本的或自己的语言提炼、总结出有关信息,再根据文本判断所给信息是否正确。让学生将对话或故事进行表演是信息转述教学的常见方法。

【案例4】译林新版《英语》四下Unit 6 Whose dress is this?

教师让学生阅读“at the party”部分,然后划出关键词,完成以下表格。

接着教师让学生自己带着问题阅读文本,用笔在文本上划出相应的源信息。最后,教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并在PPT上呈现关键短语。

教师非常注重学生寻找信息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通过信息的总结归纳,帮助学生厘清句子间的关系与层次。信息归纳建立在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之上,这也是信息转述的另一种常见形式。

3.信息间的逻辑结构。

文本的逻辑结构指语篇的主题、层次、段落、句子、主题词在概念意义上所形成的逻辑关系,通常可以用思维导图来表示。理解信息间的逻辑结构属于高层次的阅读行为。小学阶段的文本虽然篇幅短小且逻辑结构相对简单,但教师同样应该引导学生关注语篇内部的逻辑关系,帮助学生从语篇层面理解文本。

【案例5】译林新版《英语》五下Unit 8 Birthdays

该文本一部分关于苏海和苏阳的生日,另一部分关于Mike的生日。教师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围绕主题birthday先引导学生完成苏海和苏阳生日内容的结构框架,而对于Mike生日的信息则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阅读文本找关键信息完成。

通过开放性的教学,让学生体验阅读的成就感,能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和发现新知的积极性。通过思维导图,帮助学生了解篇章结构、弄清句际和段际的逻辑关系,能强化学生的语篇意识,夯实学生口头、书面表达的基础。

三、思想层次

思想层次是指引导学生与作者“对话”,体会作者的“言外之意”,并形成自己的判断与评价,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评判性思维能力。

【案例6】译林新版《英语》五下Unit 7 Chinese festivals

本课介绍了4个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和重阳节。教师创设了一个新的人物Mike,要求学生向Mike介绍一些中国节日。Mike是外国人,对中国文化不了解,因此向他介绍中国传统节日的设计合情合理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立夏诗词范文第5篇

诗歌被称为文学的极品,“文学之上乘”。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在华夏文明灿烂的长卷中,诗人灿若星河,作品浩如烟海,风格异彩粉呈。我国古诗词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我们重要的精神食粮之一。她语言凝练,意蕴丰厚,五彩斑斓,美不胜收。她具有审美教育功能,在对高中生人格的塑造、情感的陶冶、心灵的净化、精神的澡雪、语文能力的培养、文学素养的形成等诸方面,均起着不可估量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徜徉于繁花似锦、精品众多的古诗词百花园,如何才能使诗词教学花费时间少而俾学生获益多,从而使高中生含英咀华,满载而归呢?下面笔者就根据自己对新课标的理解,在“少教多学”理念的引领下,针对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提出相应的策略,以就教于万家。

一.高中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越俎代庖”解析式教学。有些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一味追求讲深讲透,对每首诗词都逐字逐句串讲,不注重学生的阅读体验,以自己的体验与解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学生的主体地位未得到应有的尊重。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看,缺乏自主学习与思考的空间,自己体验的时间极少,无法独立自主地阅读与鉴赏,以致于索然寡味,收效甚微。

2.“现代技术”放影式教学。有的教师单纯依靠现代教育技术,课件设计得很精巧、全面,音像文字俱全,在课堂上一路放来,热闹非凡,省时省力;从学生角度来看,缺乏应有的记诵、思考、品味、体验、感悟、鉴赏,只是与看电影一般成了过眼云烟,几无斩获。

3.“以练代读”应考式教学。有些教师将古诗词的阅读方法与应试技巧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把一首首优美的诗词设计成了一道道冰冷的训练题目,用繁复的训练代替阅读、鉴赏。就学生而言,他们虽然对此望而生畏,但为了在高考中尽量少失分或不失分,他们就变得功利、浮躁,不肯静下心来多读多背,至多背几句“名句”“考点句”。这对他们的可持续发展可真是害莫大焉!

4.“自主阅读”放羊式教学。教师对诗词阅读教学缺乏规划与预设,对学生的学习结果不加以评价。单纯地鼓励学生个性化鉴赏,教师的主导地位丧失;从学生学习方式来看,出现了“伪自主探究合作”式的学习,学生的阅读能力鉴赏水平得不到有效提高。

从上述四个突出的的问题来看,第一、二种现象是典型的“多教少学”型教学,课堂上老师讲的多,学生读的少、悟的少;第二、三个问题是“伪少教多学型”,看似老师少教,但却以牺牲学生学习古诗词兴趣为前提的“少教”,或以学生无指向、低效的学习为结果的“少教”。这都是有悖于高中课改要求与“少教多学”理念的,是我们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师应该坚决摒弃的。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阅读与鉴赏中”明确指出:“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古典诗词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的地位高,在教材中占的比重大,在选修及诵读篇目中占的数量多,在高考中占的比分重。面对卷帙浩繁的古诗词,我们如何着手教学,才能激发高中生阅读鉴赏的兴趣,从精挑细选的范例中学习语言技巧、增进文学素养、增强文化底蕴、丰富情感世界、培养语文能力、提升鉴赏水平、养成审美情趣,从而更有利于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发展呢?依笔者愚见,依据新课程标准,遵循“少教多学”理念,探索运用正确的策略,才是使我们的古诗词教学省时增效,事半功倍的不二法门。

“少教多学”的理念古已有之,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到十九世纪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教学就是为了寻求一种有效的方法,使教师因此而可以少数,学生因此而可以多学,学校因此少一些喧嚣与劳苦,多一些闲暇、快乐与坚实的进步,”再到二十世纪叶圣陶“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盖在善于引导启迪,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教是为达到不需要教”,再到当下的“自主、全作探究”,无不强调了激发学生兴趣和积极性、创造性,确立其主体地位的重要意义。有鉴于此,我们在古诗词的教学中主要运用以下三种策略,方有可能收到以少胜多之效。

二.高中古诗词教学策略

策略之一:整体性规划

古人云:“预则立,不预则废。”根据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和“少教多学”理念,教师的主导作用要得以充分发挥,从宏观上把握古诗词教学目标,以避免学生盲人骑瞎马。在教学目标的确立上,要强调个性与创造性的发展,切实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

高一注重必修课程实施过程的“互动”教学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在活动与反馈中逐步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与需求,让学生具备扎实的阅读鉴赏古诗阋的基本功,在阅读鉴赏的过程中掌握方法形成学习能力。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基础和学情,应站在一定的高度上,更准确地把握诗词,使学生了解诗词的发展史,以“知人论世。”同时特别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个性化的阅读鉴赏,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审美感受和体验,学会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象能力、联想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

高二注重选修课程实施过程的开放性和民主性,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除完成“诵读篇目”和《读本》上的篇目外,还应自主选择古诗词作品,可按时代作家,也可以按题材、风格或诗体种类组合在一起进行阅读,由此及彼,由点到面,由分到合,或把握共同特征,或比较不同特点,搜集历代诗话、词话、曲话及其他资料中对作品的品评,用来帮助鉴赏作品。

高一、高二应注重拓展活动课的多样性,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充分的发展空间,重在培养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以及实践能力与科研能力,如举办诵读会;背诵比赛;开展专题搜集活动,如寻找节日诗情,李白与“酒”,李清照的“愁”;进行专题研究,如黄州对苏轼诗词的影响,辛弃疾的英雄情结,陆游的爱国情怀;再如举办诗词名句默写竞赛、名句改编歌词等活动。

高三强化古诗词鉴赏的操练,特别注重“授之以渔,”在内容的理解上抓主旨,抓关键句、抓诗眼、抓对诗人了解,抓诗题、抓注释;在表达方面,抓意象、意境,抓表现方法、表达方式,抓修辞手法等等。要练出感觉,练出方法,练出对古诗词鉴赏的最准确表达。

策略之二:灵活性操作

一目诵读涵泳。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咏。”《课程标准》中指出:“加强诵读涵咏,在诵读涵咏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学习从创意和构思、意境和意象、语言技巧等方面对唐诗作品进行赏析,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大量诵读、反复吟咏是开启培养语感、鉴赏诗词的金钥匙。从本体论意义上看,通过诵读感知诗词的节奏,感知诗词的形式与内容谐和之处;从思维角度看,诵读过程就是“悟”的过程,是记忆的酵母,表象的突触,创造的媒介。诵读涵咏本质上就是悟诗词的形式、诗的意义。它在时空上不拘泥于课堂,具有开放性,在形式上可以是朗读、默读、对读、齐读、自读。教师角色定位之一便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诵读涵咏环境,使学生口诵心惟,跃跃欲试。

二曰感受鉴赏。古诗词教学,要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和审美力,逐步提高对诗词语言的感受力。在阅读中,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热爱生活、珍爱自然的感悟;感受艺术和科学中的美,提升审美境界。通过古诗词感受鉴赏,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

这里的感受鉴赏是指“阅读过程中把握形式的心理活动”。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介绍有关文体知识、写作背景、语义理解等,意在强调接通学生的主体注意力和观察力并使之高度集中。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通过创设情境营造氛围,使学生对阅读材料产生亲近感,从而形成良好的专注感受鉴赏的心理机制。教师在教授古诗词时,要把阿尔卑斯山的景区的引导牌上“慢慢走,欣赏啊!”这句话刻在自己和学生的心坎上。

三曰思考领悟。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阅读古诗词,与文本展开对话。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以利于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增强民族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乐于进行交流和思想碰撞,在相互切磋中,加深领悟,共同提高。

“思考”阶段要突出美感接受的审美特性,教师要把自己与阅读材料之间对话的愉悦经验传递给学生,使学生饱尝与阅读材料对话的那份审美。只要有审美意味,能让学生体验审美愉悦,获得一种满足、喜悦和愉快的情感体验,领悟阶段的教学目标就已达到。“领悟”阶段的教学就是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实际上已是外化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审美体会体验的交流。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工作,使学生对阅读材料的认识由感性上升至理性,从而相应作出合理的批评。

处理这一教学环节时,教师可充分利用现在诗词鉴赏辞典较为普及、诗词集解的著作较为易得的条件,把古今学人对某首诗某首词所作的解读择其有代表性的若干种汇集在一起,让学生充当“裁判”。这样做,既能帮助学生踵武前贤,加深对该诗词的理解,又能相形见出自身的长与短,激励学生今后学习的热情。更重要的是,可以让这些直观的材料向学生昭示:诗词鉴赏带给人的是智慧与情感的愉悦。

四日发现创新。注意观察诗词语言和文化现象,学习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学习多层次多角度地阅读,对优秀古诗词作品能够常读常新,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学习用历史眼光和现代审美观点审视诗词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提出自己的看法,在探究活动中,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尊重他人的成果,不断提高探究能力,逐步养成严谨求实的学风。清代国学大师王国维可以说是在学习古诗词时能够发现创新的典范,他就把晏殊、柳永、辛弃疾的诗句来描述治学的三种境界非常形象贴切,还有钱学森、苏步青、华罗庚等自然科学家,他们都以诗词名句描述美丽的物理、数学世界,展现了古诗词的无穷魅力。

策略之三:拓展性运用

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学以致用,以语言交流,作文为指向,把古诗词中的精华传统文化的内涵运用到学习生活工作中来才是终极目的,这才可以使学生在可持续发展中有了充足的文化底蕴作为核燃料燃烧终生。

一是情境再现。有了古诗词文化的陶冶,每当身处异地逢年过节时,就会自然去吟咏“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在他乡的月明之夜,就会吟咏“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当你郁郁不得志时,你心中便会涌出“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情。因为除此之外,没有比这更好的语言来表达此情此境了。

二是恰当引用。有了古诗词文化的陶冶,我们在平时的言谈中、在写作中,如果能恰如其分地引用古诗词名句,定可使语言顿然生色。还可以诗词名句作为开头,亦可移用为作文的标题。凡此种种,均可看出作者的文学素养,收到极好的效果。

三是化用写作。“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在当代流行歌坛上有一道奇特的景观,即很多歌词作者往往不拘泥于古诗词原有的字句,而将其作为一种据以再创作的素材,或者整句地沿袭,或释其大意,或用其意象,或取其情境,使之与新创作的歌词有机地融合起来,别开生面。如黄安演唱的《新鸳鸯蝴蝶梦》,陈小奇创作毛宁演唱的《涛声依旧》,琼瑶作词的《在水一方》、《当》就分别化用了李白的《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张继的《枫桥夜泊》、《诗经蒹葭》、汉乐府《上邪》,脍炙人口,流传甚广。

在运用古诗词的形式来表现现代社会生活的内容与抒发个人情感方面,在伟人中做得最好的非、莫属,他俩堪称典范。在现当代还有不少作者据此写了许多佳作。作为高中生,不妨偶一为之,或自娱自乐,或为时而著,或为事而作。

相关期刊更多

安徽文学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安徽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人民司法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最高人民法院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西安市教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