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中生物会考

初中生物会考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生物会考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初中生物会考

初中生物会考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初中生物会考;总复习;策略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福建省初中生物结业会考兼有初中毕业学业水平测试和初中升学考试的功能,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学业水平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由于初二年进行的初中生物结业会考关系到初三升学,所以初中生物结业会考实际上就是提前的中考。怎样进行总复习,从而保证绝大多数学生顺利通过初中生物结业会考,这是广大生物学教师共同关心的问题。笔者总结几年来进行初中生物结业会考总复习的经验,谈谈自己的肤浅看法,以期抛砖引玉,共同提高。

1 要统一思想,形成合力

初中生物结业会考安排在初二年进行,但初二年级却是学生较易出现两极分化的年级,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的目的性、自觉性不强,给科任教师顺利进行初中生物结业会考总复习增加了难度。这时班主任和家长对学生进行细致的思想工作和在学习上的齐抓共管就显得尤为重要。班主任和家长要让学生明白“初中生物结业会考的成绩关系初三升学,而且不及格没有重考的机会,甚至可能间接影响今后人生路”的道理;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复习情况并在课内外对学生的学习加强督促。从而使他们在思想上重视,学习上认真,促进各个科目全面协调发展。

2 要制定计划,分段复习

复习时,我们要分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复习要达到什么目标、做什么、怎么做、r间安排、用何资料,复习前都必须计划好,并向学生说明,让学生心中有数,能够自觉配合老师,做到教与学同步。如我们学校的总复习,通常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建立知识网络,夯实基础

目标:查找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知识漏洞,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老师的引导下,形成知识的网络,初步建立合理运用生物学知识的能力。

做法:(1)让学生完成我校老师自编的、以考纲为依据的生物基础知识填空题,了解学生存在的知识漏洞。

(2)授课时,老师先以提问的方式,要求学生回顾知识,从中找到学生存在的知识问题,进行重点突破,然后在教师引导下归纳出知识网络。

(3)通过典型例题的分析,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培养。

(4)课后适当精选部分习题,让学生巩固。

时间:4月份内完成

在这个阶段中,复习的容量大、复习的时间紧。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节约时间,提高复习效果。

第二阶段:专题复习

目标:训练和培养学生解答选择题、分析说明题和实验题的能力。

做法:教师精选典型例题,引导学生分析,学生精练适量习题,学会解题技巧。充分重视五月初举行的有一定导向作用的福州市初中生物学业质量检查。

时间:5月上旬完成

第三阶段:综合训练及模拟测试

目标:再次查漏补缺,强化运用能力

做法:精心挑选模拟试题,通过考试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发现学生在复习中存在的缺陷,及时进行个别辅导。

时间:5月底完成

3 要依纲扣本,夯实基础

会考前约两个月,福建省普教室出台了《2013年福建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大纲(生物)》,福州市教科所出台了《2013年福州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说明》,对考试的命题依据、命题原则、适用范围、考试范围、内容和目标要求、考试形式、试题难度、试卷结构、试题示例等作了较为详细的说明。福建省考试大纲和福州市考试说明,不仅是每年结业会考命题的依据,也是组织、实施复习的依据。福州市考试说明明确指出:结业会考试题中容易题:中等难度题:稍难题约为8:1:1,也就是说有关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比例在80%左右。同时,从近几年的结业会考试题来看,不少题目、内容都直接或间接来自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生物复习指南》和课本,注重基础考查一直是结业会考的“主旋律”。因此,笔者根据结业会考说明中所列的考试内容,从课本中找到有关的具体内容,编成考试内容提纲。首先引导学生用口去朗读,用脑去思考;然后利用挂图、模型等直观教具,对复习的重点、难点,作适当讲解点拨;最后要求学生课后把这些内容加以整理,加深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理解。笔者还布置学生做适当练习,确保人人做好容易题,拿到基本分。

4 要明确方向,抓住重点

福州市初中生物结业会考严格以课标和省纲为依据,试卷注重基础,考查核心概念、主干知识和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试卷难度适中,几年来均保持相对稳定性和延续性。试题贴近社会生活实际,注意结合热点信息和最新科技成果。

所以在复习时,我们要重视学习研究课标和省纲,找出省纲中与高中生物联系紧密的部分。如生态系统、光合作用、控制变量的探究实验等。其次,我们要反复比较和分析近几年的中考试题,找到命题中的常考点和多考点。比如生态系统、光合作用、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等,在连续几年的结业会考中都以不同的题型在试卷中出现,复习时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再次,复习中的练习不在多,而在精,重在有新的收获与体会,重在发现存在问题,重在查漏补缺。只要我们明确复习的方向,抓住重点,有的放矢,落实到位,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就能有效提高初中生物学总复习的教学质量。

5 要重视实验,提高能力

初中生物会考范文第2篇

一、从课程设置看衔接

小学从三年级至六年级均设置了《科学》课程(江苏教育出版社),有8个分册;初中在七、八年级设置了《生物》课程(江苏教育出版社),有4个分册;高中设置《生物》必修和选修(人民教育出版社)各3册,本文只涉及必修3个分册。下面表1、表2分别是小学《科学》各分册和高中必修3个分册中与初中《生物》有联系的部分内容比较。

仔细比较上述两表中显示的各教材分册中所涉及的内容可知,在有关生物学最基本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方面,小学《科学》和初中《生物》之间有关联的内容很多,并且在初中《生物》中这些内容的阐述比较仔细、深入,涉及面更广,技能要求更全面;而高中《生物》在遗传变异、生态系统、生命活动的调节、科学探究的过程、生物技术等方面与初中《生物》联系紧密,在初中《生物》的基础上,更加加深拓展了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再加上选修的内容,为学生以后接受专业生物学教育做了很好的铺垫。其中,初中《生物》教材的设置起到了很好、很明显的衔接作用。

二、从教材内容看衔接

鉴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小学《科学》中的有关生物学的内容,较少涉及生物体的组成结构、生理功能,较多描述外部形态、生活习性,例如“我眼里的生命世界”“吃的学问”“养蚕”“我们长大了”等,因此明显侧重于宏观知识方面。

高中《生物》加大了细胞水平、分子水平的研究学习,例如:细胞膜的有关知识、酶的作用和本质、核酸、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及基因的有关内容等。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也从小学、初中的定性分析的要求向定量分析转化。随着高中学生身体、心智、能力的水平发展,研究学习的内容也向更深更高的层次发展,高中《生物》更侧重于微观知识方面。

而初中《生物》在比较详细阐述各典型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等宏观知识外,也开始涉及生理功能的实现等一些微观方面的学习,例如:营养物质在体内的消化吸收过程、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方式――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细胞核的作用等,知识认知开始由宏观向微观发展,初中《生物》教材的这些内容安排起到了“承下启上”的衔接作用。

三、从教学策略看衔接

生物科学不仅是事实和理论众多,也是一个不断探究的过程。因此,在小学、初中、高中的生物课程中安排有不少科学探究的内容,也是学生必须理解、掌握的内容。对于这部分内容的教学策略,3个阶段也各有侧重。

小学《科学》侧重于让学生观察和体验,用学生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来达到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识记。例如:观察小动物、怎样搭配食物、养蚕、种油菜、做酸奶等。学生通过观察,亲眼目睹了一些奇妙的生命现象的产生、发展,而对怀有极高好奇心和求知欲望的儿童来说,没有比看一看、摸一摸、种一种、养一养等更好的策略来提高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了。

高中《生物》的教育策略中很重要的一点是研究,即科学探究,并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勤于动手和动脑”[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1]。在高考试题中有一种非常重要的题型是“实验设计”,强调排除偶然因素对实验的影响,对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要求较高,能体现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该题型完成的程度能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这一策略实施的程度。

在初中《生物》中也安排有不少实验,绝大多数是科学探究的验证性实验。要求学生在了解科学探究一般过程的基础上,要会“提出问题”、要知道如何针对问题“作出假设”,并能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及时记录、分析数据,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并相互“交流”。在探究的过程中已开始对“如何让实验更准确”、设法排除偶然因素对实验的影响提出了初步的要求。

从小学《科学》的观察,到初中《生物》的验证,再到高中《生物》的研究,初中《生物》无疑又处于“承下启上”的衔接阶段。

四、从学习方式看衔接

无论是小学《科学》,还是初、高中《生物》,其教育部制定的课程标准中,有两点是一样的,即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法。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2]学习小学《科学》如此,学习初、高中《生物》也是如此。学生在像科学家一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了学习的乐趣,增强了探究能力,在获取生物学知识的同时,也形成了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为进一步学习和步入社会做好充分的准备。

教师只需提供科学探究的机会,为探究性学习创设情境,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精心组织,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体即可。在此过程中,初中《生物》中的一些实验,理所当然在小学《科学》和高中《生物》之间起到了“承下启上”的衔接作用。

五、从本地区教育实际看衔接

众所周知,初中生物学在初中课程设置中必不可少却又“无足轻重”。由于高考指挥棒的作用、社会对减轻学生负担的要求等原因,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市的“中考”科目中没有生物学,小学毕业会考当然也不考《科学》。所以,初中生物学的“地位”一直不高。

但在七八年前,为了使高中生物学在高考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加强了对初中生物学的要求,我市实行了在初中八年级进行生物学会考,并将会考成绩纳入中考考生的总成绩的方法。从一开始的只统计“优、合格、不合格”,到以满分5分计入中考总成绩,再以满分10分计入中考总成绩(最近几年又不计分数了),近几年来小学毕业会考也将《科学》列入考查范围。

在小学毕业会考、初中中考、高中高考三级考试制度中,初中生物学要为高中生物高考作铺垫。而初中生物学会考的内容当然更注重与高中生物学的接轨,凡高中生物学中涉及初中生物学的部分(如表2),都成为会考重点。这更实际地体现了初中生物学“承下启上”的衔接作用。当然,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及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全心全意为学习服务。

综上所述,初中生物学在小学和高中相关学科间起到了桥梁作用。作为初中生物学教师,为了更好地完成初中生物学的教育教学,应该对小学《科学》、高中《生物》中的相关内容了然于胸,做好学科知识的“承下启上”的衔接工作,为教育事业多作贡献。

参考文献

初中生物会考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初中生物;语言艺术;重要作用;优化建议

一、语言艺术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概括的来讲,语言艺术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能够为学生营造真切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环境,能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有助于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的提高,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有助于学生更快更好的掌握更多的初中生物知识。也就是说,语言艺术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能够让学生形象、生动、科学的感受到生物知识,能够帮助学生从感性化的视角学习更多的生物知识,并进行思考和研究,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记忆一些抽象的生物知识。尤其是新课程改革之后,初中生物更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和主动学习能力的考核,而语言艺术的应用能够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有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第二,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科的热爱程度。相比刻板、单调、压抑沉闷的语言,精炼规范、科学形象、幽默生动的语言更能够为学生创造一个有效的学习环境,更能够抓住学生的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这不仅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也有助于学生今后生物学习活动的开展和落实。第三,有助于教师博得更多学生的喜爱。语言艺术的应用能够使得生物课堂变得更精彩,而精彩的课堂就能够博得更多学生的喜欢,教师也就更能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这样一来,就有助于形成一个两性循环的课堂。

二、语言艺术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由上述分析可知,语言艺术在初中生物课堂中的应用能够有着自身的价值和魅力,所以,近年来也得到了更多教师的关心和重视。但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由于种种主客观因素,致使其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依旧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师综合素养不够高,教师很难达到语言艺术对其的要求。也就是说,由于教师的教学负担比较重,时间又受到一定的限制,再加上一些教师本来就没有什么语言天赋,致使其并不能达到语言艺术对其的幽默、生动、准确等高层次的要求,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更多的教师仅仅是将讲清楚课本的内容为教学目标,很难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第二,初中生物得不到重视,教师的教学热情不够高。就目前情况来看,很多地区的初中生物课程在初二就要通过会考的方式结束,并没有纳入中考的范围,所以,不论是学校、学生还是家长,对其的重视程度都不够高,所以一些初中生物教师也就没有更多的积极性去研究初中生物的语言教学艺术。第三,语言评价不到位。也就是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并不能用恰当的语言艺术去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并不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解决问题,确保语言艺术实现价值最大化的建议

1、教师形成严谨的教学态度

严谨的教学态度的形成首先需要教师能够刻意的避免语音错误、不规范生物用语等基础错误的发生;其次,要意识到语言艺术的魅力和价值,在实际教学中各教师之间能够多交流、多沟通,研究出更适合学生特点的语言;此外,要不断的学习其他学科或者其他地方的语言艺术精髓,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平,有意识的用更有艺术价值和教学价值的语言去开展课堂教学工作。

2、加强教师自身的语言修养

语言修养的加强一是需要教师能够系统的掌握专业的知识,熟悉生物与社会、生产、科学即使之间的密切联系和沟通;二是要关注社会中生物热点问题,不断的给自己充电;三是要多锻炼,多研究,多实践,以不断的提高自己的语言艺术修养。

3、注重日常的积累

语言艺术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因此,初中生物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就要养成善于积累的好习惯,能够将自己得到学生和其他教师肯定的教学语言记录下来,同时也能够将其他教师好的教学语言和教学方法记录下来,供自己和他人使用,长此以往,就能够让自己的生物课成为真正有语言魅力的生物课程。

四、结语

总之,语言艺术在初中生物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虽然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定的困难和局限性,但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也显现出更多的优势和价值。所以,作为一线的初中生物教师,一定要意识到语言艺术的价值和魅力,在实际授课的过程中能够应用正规的生物语言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并不断的努力和尝试,以确保语言艺术化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发挥更迷人的魅力。

作者:马步涛 单位:辽宁省鞍山市铁东区华育高新区学校

参考文献:

初中生物会考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初中生物核心素养落地途径

一、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教学启发

尽管面向初中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尚未公布,但是其他学段所公布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及其要素,对初中生物教学仍然有着极大的启发。如果说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社会发展与终身发展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那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就是学生通过生物学习之后,所形成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一般认为,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由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等四个要素组成。结合这四个要素,我们去思考初中生物教学,发现可以带来更多的启发:首先,在“生命观念”的视角下,一切生物问题的解释,可以变得更加精确与明确。举一个例子,女人的怀孕时间过去通常都说是40周,而现在的说法都是38周。为什么会少了两周的时间呢?从生命观念的角度来看,确定怀孕开始的准确说法是“从‘形成受精卵’开始”,这实际上是减少了传统判断时间中孕妇末次月经结束到形成受精卵的15天左右的时间,相比较而言,38周的说法也就显得更加科学。实际教学中,可能从知识记忆的角度来看,就是一个时间变化,而在生命观念的视角下,这一时间变化显然更能代表一个生命的形成周期,因而也就更能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其次,在“理性思维”的视角下,初中生物的教学更应当坚持从科学的视角去判断事实,因而“科学探究”也就应当成为生物教学的主要方式之一。当前生物学科的考查方式主要是初二的会考,知识多以记忆和重复训练为主,但是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的角度来看,让学生在理性思维的驱动之下,进行科学探究,仍然应当是教师教学方式的重要选项。再次,“社会责任”是初中生物教学中容易被忽视的一个话题,但是从当前生物学科的发展来看,却又是一个重要的话题。在初中教学中万不可忽视这一因素,而应当抓住教学契机,不断给学生渗透社会责任意识。基于这样的思考,我在实际教学中,对生物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的途径进行了探究。

二、生物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的基本途径

从逻辑的角度来看,要让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在教学中落地,关键是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组成要素角度,去思考在实际的生物知识教学中,如何将它们联系起来,以在学生建构生物知识的过程中,能够接受核心素养要素的熏陶。关于这一认识,有同行通过自己的总结可以实现呼应:根据初中生的认识规律,结合生物学科的知识特点,在课堂中设计并开展多样的活动,尝试从生命观念、科学探究、科学思维和社会责任四个维度,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例如:在学生的生活中,总会看到父子或者母子之间的脸型很像这一实际情形。利用这一情形创设基因知识的教学情境,可以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自然会提出问题:为什么上一代的脸型以及其他的特征,会传给下一代呢?根据经验,学生的第一反应往往是遗传,但是遗传只是一个概念,并不能从原理上解释为什么,因此实际上,学生仍然是有探究欲望的,这个探究欲望为打开科学探究的教学大门,奠定了基础。而从生命观念的角度来看,这一问题的提出,实际上也能够让学生从生命的角度,去探究遗传的原理。而一旦学生有了探究欲望,在介绍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的时候,在向学生描述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的时候,学生就会有效加工这些信息,从而最终理解基因经生殖细胞在亲子间传递的原理。这个过程中,如果借助于现代教学手段,给学生呈现染色体以及DNA分子片段的图片,那学生就可以更好地形成基因知识的表象,从而解释一些实际问题。值得一提的是,本文还介绍历史上的第一只克隆羊,与社会上曾经出现的一些违背道德伦理的DNA编辑事件,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让他们知道在生物技术与道德伦理之间必须做好选择。

初中生物会考范文第5篇

【关键词】灰色关联度 模拟考试 学考 相关性 模拟程度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170-01

学考作为生物学业水平测试,它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书面考试和实验操作考察来检查学生的生物学习情况,检查教学质量,并通过考察使教师能针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不断地改进教学。

模拟考试作为学考前必备手段,通过与学考考核范围基本一致、难度大致相当的模拟训练能够有效提高学考成绩,但如何评价模拟考试对学考的模拟程度是生物教学的研究重点。

从最终成绩来判断模拟考试对学考的模拟程度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但成绩高低既包括命题的难易程度等客观因素,也包括学生的临场发挥等主观因素,是包含已知信息和未知信息的灰色系统,应用常规统计分析手段无法进行准确处理。

灰色系统理论是我国著名学者邓聚龙教授1982年创立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它以“部分信息已知,部分信息未知”的“小样本”、“贫信息”不确定性系统为研究对象,主要通过对“部分”已知信息的生成、开发,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实现对系统运行规律的正确描述和有效控制[1]。目前,这一日趋成熟的理论已广泛应用于许多科学领域,本研究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以三次模拟考试和最终学考成绩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成绩进行处理,从不完全信息中找出各轮模拟考试与学考成绩间的关联程度,为今后学考复习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

1.基本方法与步骤

a.根据实际情况,结合灰色理论,确定子母序列

在本文中,前后三次的模拟考试都是为了能够更加准确地仿真最后的学考,因此将学考成绩确定为母系列,每次模拟考试成绩确定为子系列。

b.无量纲化处理

普通原始数据由于数列单位不同或量纲不同,在进行关联分析之前,一般要作标准化处理,达到量纲一致。其方法有初值法和均值法两类。

本例中以优秀率、良好率、及格率、低分率为代表的“四率”本身是特定学生人数与总人数的比值,无需再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c.计算关联系数

经无量纲化处理后的母系列和子系列分别为:

X0={X0(k)/k=1,2,…n}

Xi={Xi(k)/k=1,2,…n}

i=1,2,3。

求两级的最大差与最小差:

miinmikn|x0(k)-xi(k)|=miinmikn?驻i(k) (1)

mainmakn|x0(k)-xi(k)|=mainmakn?驻i(k) (2)

计算关联系数:

?孜i(k)=■ (3)

其中?籽?缀(0,+∞),称分辨系数。

d.计算关联度:

ri=■■?孜i(k) (4)

根据ri的大小来确定模拟考试与学考成绩的相关程度,ri值越大,表明本次模拟考试与学考的相关程度越大[2]。

2.实例计算

以济南育华中学初二某班临考前三次模拟考试成绩和学考成绩为样本,进行优秀率、良好率、及格率、低分率等“四率”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

以学考成绩的“四率”为参考数列,三次模拟考试成绩“四率”分别为比较数列,按式(1)、(2)求极差结果,见表2所示:

由表2中可知,二次极差的最大值为21.61,最小值为0.31。

将二次极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代入式(3)中,常取?籽=0.5,经计算得到的三次模拟考试对学考成绩的灰色关联系数,见表3所示。

按式(4)分别对三次模拟考试对学考成绩的灰色关联系数取平均值,计算得到的灰色关联度依次为:0.4662、0.5556、0.8985,依据计算结果得到的三次模拟考试对学考成绩的灰色关联度对比图,如图1所示。

3.讨论

关联度表示比较数列与参考数列之间的关联程度,关联度愈接近1,说明关联程度越大,关系越密切。本文分析结果显示,三次模拟考试对学考成绩的的关联度分别为: r1=0.4662,r2=0.5556,r3=0.8985。上述关联度排序表明:第三次模拟考试的“四率”与学考成绩的“四率”关联度最大,即本次模拟考试对最终学考的模拟程度最高,在今后的备考过程中可参照本次命题思路和考察结构进行重点复习。

灰色关联分析具有所需样本小、不受概论分布限制、适用范围广等优点,而且原理简单,计算简便,结果直观,易于掌握[3],可在今后的试卷命题、成绩分析等教学工作中加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邓聚龙.灰色预测与决策.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86,104.

[2]邓聚龙.灰色系统基本方法(第2版).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62-73.

[3]刘思峰,党耀国,方志耕等.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第三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106-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