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带有目字的成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2、反映人物优秀品质:大公无私舍己为人视死如归拾金不昧临危不惧
3、带有“鼎”的成语:鼎足之势钟鸣鼎食人声鼎沸三足鼎立一言九鼎
4、带有数字的成语:一干二净两面三刀四面八方五颜六色九牛一毛
5、历史故事的成语:按图索骥程门立雪班门弄斧兵不厌诈三顾茅庐
6、带有一对反义词的成语:大公无私承前启后翻天覆地弄假成真舍近求远
7、带有一对近义词的成语:千辛万苦眼疾手快生龙活虎七拼八凑胡言乱语
8、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刻舟求剑守株待兔掩耳盗铃亡羊补牢惊弓之鸟
9、表示心情的成语: 高兴:兴高采烈心花怒放欣喜若狂心旷神怡沾沾自喜
以六年级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成语王国之旅》的一节准备课为例,作为任课教师的我,应好好地进行反省:教师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的角色定位。
语文综合性学习强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多让学生自己组织、主持活动,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但这不等于教师什么也不管,放任自流。恰恰相反,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者、参与者与合作者的作用,需要师生双方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对话与交流。这是提高语文综合性学习有效性的重要途径之一。
首先,教师应制定学习活动的目标,对学生提出明确的活动目标。目标的确定不要盲目求全、求高、求深,而应当从当地学生的实际出发,重点放在培养学生进行语文活动的能力上面,而不急于出成果。
我当时预设本课的活动目标是:1. 通过上网、阅读书籍、调查访问等途径,对成语有不同层面的了解。2. 通过各种实践活动获得丰富的经验和积极的情感体验,热爱祖国成语的博大精深。回顾这堂课之始,我通过PPT.投影并强调了活动建议。对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这种课型,学生们还比较陌生。如果我能多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把这堂课的活动建议印发在纸上,派到学生们的手中,让他们尽快了解本节课的活动目标,就既能让他们明确本节课的任务,又能节约时间。
我在教学设计中预设学生可能提出的专题有:1. 成语来源的研究:⑴寓言故事⑵历史故事;2. 组成成语的字数的研究;3. 与数字有关的成语研究;4. 带有动物名字的成语研究;5. 与四季有关的成语研究;6. 带有表扬意思的成语研究……而实际上学生们提出的问题是:1. 帮助别人改正缺点的成语有哪些?2. 含有数字的成语有哪些?3. 成语在文章中有哪些妙用?4. 描写人的外貌的成语有哪些?5. 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有哪些?6. 关于劝学的成语有哪些?7. 含有表扬意思的成语有哪些?8. 成语的来源是怎样的?我当时只是把学生们的问题直接板书在黑板上(浪费了一定的时间),就开始让学生去选择研究专题和分组。于是在学生确定研究专题的时候,便出现了一面倒的倾向。光在“选择专题、自由分组”这个环节便反复进行了三次,很浪费时间。原因是大部分的学生选择同一专题,而另一些专题门前冷落,有的甚至无人问津。
成语语约义丰,表意准确而生动,历来是高考的重要考点。无论是全国卷还是地方卷,每年成语题都会准时出现,可见成语考查被看重的程度。而成语题得分率向来不高。不少学生觉得记忆成语耗时费力而又容易遗忘,花了工夫却成效不明显。确实,到了高三再死记硬背,一是时间不允许,二来不求甚解的生硬记忆也难以达到准确运用成语的最终目的。所以成语的学习,更重要的是靠平时积累。
成语是汉语词汇有的一种长期相沿习用的具有固定性结构的词组或短句,它是在长期的历史传承中约定俗成的。而且成语大都出自书面,属于文语性质,所以成语中包含许多文言文知识。笔者尝试在课本文言文学习中,穿插成语的学习和记忆,既有效积累了成语,又可利用成语作为反证,帮助理解与记忆课本文言知识,一举两得,效果很好。
一、从课文内容分析中学习直接来自文本的成语
成语中相当一部分来自古代经典文献,而我们的文言文教材往往选择的正是此类作品,所以许多成语就出自课文文言篇目。学习《寡人之于国也》,了解了“五十步笑百步”是孟子作的喻证,说的是“缺点或错误性质相同,只是程度轻重不一”;学习《劝学》,知道了“青出于蓝”出自“青出于蓝,而青于蓝”,所以此成语已有学生胜过老师,后人超越前人之义;学习《廉颇蔺相如列传》,了解了“完璧归赵”的故事,也就懂得了此成语比喻原物完整无损地归还本人。
人教版必修五课文《滕王阁序》中包含的成语最多:物华天宝、物换星移、穷途之哭、白首之心、躬逢其盛、好景不常、起凤腾蛟、人杰地灵、高朋满座、钟鸣鼎食、萍水相逢、老当益壮、穷且益坚、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学完课文,也就掌握了一批成语。
二、在文言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习成语
(一)文言词语
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组成成语的语素多为文言语素。所以成语的许多用词保留了古义,这是对现代人的理解造成困扰的最主要的原因。在学习文言文时,有意识地引进涉及古义的相关成语,可以纠正许许许多多错误。
望文生义是成语运用中最常见的错误。所以笔者在教学《陈情表》“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的“吊”为慰问之意时,引入“吊民伐罪”;学习《氓》中“士也不爽,二三其德”的“爽”字为“差错”时,引入“屡试不爽”;讲到《劝学》中“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的“假”字为“借用”时,引入“久假不归”……推广到形影相吊、毫发不爽、因果不爽、不假思索、假公济私、假手于人、比物假事……学生就掌握了一批成语的正确含义。只要正确理解了成语中文言词的意义,避免了望文生义,对这些易错成语的运用也就不再出错。
不明白成语中的文言词义,也就不明白成语的真正含义。还有一种常见失误:写错成语用字。如莫名其妙、不可名状的“名”字,欲盖弥彰、相得益彰的“彰”字,食不果腹的“果”字都是学生易混易错的字。在学习《游褒禅山记》“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说出)者”,《劝学》“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清楚)”,《逍遥游》“腹犹果(充实)然”等句子时,有意识地指出含有这些字的成语的含义,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认准字形。
理解了成语中的古义词,还可帮助我们体会成语的褒贬色彩。如从《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中学到“鹜”是野鸭子之意后,引导学生思考“趋之若鹜”一词,把人比喻为野鸭子,此词自然带有贬义色彩。从《师说》“吾从而师之”中学到“师”是“以……为师”之意后,可以理解“师心自用”是以自己的心意为师,即只坚持自己的看法,不听取别人的意见,因而这也是贬义词了。
(二)文言特殊现象
古今汉语词法和句法有诸多不同之处,而古代汉语的特殊语法基本上在成语里都有所保留,这也是使现代人难以理解成语正确含义的一个因素。学习古代汉语的特殊语法现象时,穿插学习带有这些文言特殊语法的成语,学生就容易理解得多。如:
通假字:由《念奴娇·赤壁怀古》“早生华发”学习“春华秋实”,由《劝学》“虽又槁暴”学习“一暴十寒”,既记住了这些成语的含义,也记住了它们的字形。
文言特殊用法:由《寡人之于国也》“可以衣(名作动)帛也”学习“衣锦还乡”,由《师说》“则耻(意动用法)师焉”学习“不耻下问”,由《陈情表》“则刘病日(名作状)笃”学习“江河日下”等。
文言特殊结构:
宾语前置:从《石钟山记》“古之人不余欺也”、《鸿门宴》“大王来何操”学习“人莫予毒、时不我待、唯利是图、何去何从”。
状语后置:从《张衡传》“虽才高于世”“验之以事”学习“胫大于股、持之以恒”。
被动句:从《廉颇蔺相如列传》“而君幸于赵王”“徒见欺”学习“受制于人、见弃于人”。
省略句:从《苏武传》“后随浞野侯没(于)胡中”“匈奴以(之)为神”学习“失之(于)偏颇、不以(之)为意”。
三、通过课文相关内容的拓展学习成语
(一)时代背景
课本文言文产生的时代距离我们较远,所以在教学时往往需要介绍作品的时代和写作背景。此时,也是很好的渗透成语学习的机会。如学习《烛之武退秦师》时,介绍晋侯、秦伯同围郑的原因,可趁此学习“秦晋之好”,明确其泛指两姓婚姻,而非一般的朋友交情或国家友谊;学习《氓》时,补充介绍“从一而终”“三从四德”等成语的出处与含义,对比突出《氓》中女子离开负心郎的勇气与坚强决绝在当时社会环境、时代背景下的可贵;学习《师说》,拓展到《孟子·离娄上》“人之患在好为人师”,既了解了“好为人师”的贬义色彩,也更深刻地体会了韩愈提倡拜师学习的做法的勇气。
(三)涉及典故
古人写作追求典雅含蓄,语言精练准确。运用典故就是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而成语典故的内容在课本文言文中也常有出现。如学习《滕王阁序》“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可说“高山流水”的故事,学生自然就理解了此成语之意。学到“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知道此典故常用于慨叹“功高不爵”、命运乖舛,就可以讲讲“功高不赏”的来源,将两成语进行区别。
在文言文教学中渗透成语教学,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整体性原则
教师先要对生活中、考试中常见易错成语和高中文言文课文篇目都有全面的了解,并进行整体规划,在课文何处穿插、学习哪个成语,在单元中侧重学习哪类成语错误类型都有预先的准备。只有胸有成竹,才能有意识、有步骤地将成语知识渗透进文言教学中。
2.适度原则
文言文教学毕竟是以学习文言文为主,所以还需要把握适度原则,不能因穿插成语的学习而割裂对文本的整体理解。《滕王阁序》《陈情表》等一些课文涉及成语较多的话,可以用课后练习的形式要求学生梳理归纳。
3.反复原则
成语穿插在文言文学习中,是比较零散的,也就容易遗忘。隔一段时间应指导学生进行梳理归纳,如在一个单元或一册书学完后应帮助学生进行分类整理,可按易错类型:望文生义、范围不当、褒贬不当等分类。
关键词:汉语成语 “狗”字成语
1. 引言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二版)(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1983)。成语指的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形式简洁而意思精辟的,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汉语成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本文在这里讨论的是四字带“狗”字的成语的翻译。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大量的动物成语。其中,与“狗”字相关的英汉成语也为数不少。由于英汉文化背景下的读者在头脑中的有关这些成语的理解不同,因此,要将这些成语的原意准确透彻地翻译出来并不是容易的事。本文探讨汉语“狗”字成语的英译,旨在寻求如何尽可能准确翻译这类成语涵义的方法。
2. 翻译的过程
翻译的过程主要分为理解和表达两个阶段。理解实际上是对源语言信息的解码,而表达则是用目的语对源语言信息进行再编码。也就是说,翻译活动本身就是读者对原文本的编码进行解码的同时进行再编码的操作过程。理解,也就是解码的过程,就是对原作的语言符号进行解读,这正是进行翻译操作的前提和基础。
3. 汉语带“狗”字成语的翻译
汉民族是中华民族构成的主体,汉语成语普遍带有浓厚的汉文化特征。并且,自古以来,这些成语都来源于大量的历史典故和名人轶事,富有丰富的比喻意义,译者只有在充分理解其汉语成语的文化背景下,才能对其进行准确的翻译。
3.1 直译法
所谓直译法,就是在不违背汉语语言的规范以及不引起错误联想的条件下,在译文中保留英语成语的语言效果和文化色彩的方法,同时要求语言流畅易懂。使用直译法,不仅保持了成语原有的特点,而且还丰富了译文的语言。请看以下几个例子:
(1) 狐朋狗友:(dirty dogs)
泛指一些吃喝玩乐、不务正业的朋友。“搬弄是非,调三窝四;气的是他兄弟不学好,不上心念书。(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四回):Angry with those dirty dogs who cause trouble and gossip upset,because Qing Zhong does not study hard or gave his mind to his books,and that is how the trouble start.或许译者认为“狐狸”和“狗”这两种动物臭味相投,勾结为朋友,译者在这样理解文本信息的基础上,用“dirty”一词形容狗,显而易见,我们很容易地可以将“dirty dogs”与“狐朋狗友”联想起来,故而闻其字便知其意。
(2) 狗仗人势:(like a dog counting on its master’s backing)
狗依仗主人的威势乱咬人。比喻假借权势欺凌弱小。“我不过看着太太的面上,你又有几岁年纪,叫你一声妈妈,你就狗仗人势,天天作耗,在我跟前逞脸。”(《红楼梦》七十四回)译文:“How dare you paw me? It is only for her lady’s sake and because you are old that I call you nurse,but like a dog counting on its master’s backing you are always making trouble. Today you have gave me too far.…”
译者在以上几个例子中便遵循了照字面意思,即直译的翻译手法。这样,读者看后会一目了然,根据其译文也能将其还原到原来的汉语成语。以上这个例子充分表明了用直译法翻译此类成语的方便性、简洁性。由此可见,在翻译过程中,直译法是比较通俗常用的翻译手法。但是,由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博大精深,其文字含义极为丰富,因此,对于有些成语,不少读者在看到这样的翻译后往往还是不能明白是什么意思,这时候就不应该采取直译法,而应该考虑采用意译法。
3.2 意译法
所谓意译法,顾名思义就是重在将成语的意思表达出来,而不是咬文嚼字地刻意地抠字眼。即调整译文信息的形式,把文化差异对异语交际的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意译法要求译者在翻译时不拘泥于形式,尤其根据文本信息的背景和自己积累掌握的语言知识和额外知识对其进行翻译,只要最终达到意义的传递,便是一个成功的翻译过程。例如:
(1) 狗血喷头:(pour out a torrent of abuse)
形容被骂得一塌糊涂。“范进被胡屠夫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吴敬梓《儒林外史》)此句话的译文为:Butcher Hu spat in his face and poured out a torrent of abuse.在这句话中,我们并没有看到“dog”或“dog’s blood”之类的词,而是用“torrent”一词修饰abuse以此来表达被骂的程度之重,将这个成语的原意表达得淋漓尽致。可见,这个成语的英译是作者根据成语的原汉语意思推敲翻译而成的。
(2) 狗苟蝇营:(hustle about trying to make some profits)
像狗似的,像苍蝇那样逐臭。比喻到处钻营,而且手段卑劣。“到底狗苟蝇营,依然逃不了圣明烛照。”(唐・韩愈):“狗苟蝇营,驱去复还。”译文:Those who hustled about trying to make some profits shamelessly were driven away but some of them came back again.
表面看来,狗苟蝇营一词被译者翻译得面目全非,实际上,该成语的译文并没有背离它原本的意思,如果我们刻意地将其用直译法译出,可能远远不如用意译法译出的效果。
4. 总结
成语是语言的一部分,汉语成语丰富多彩,表达的内容极其深刻。汉语成语的翻译是一项非常复杂和艰难的工作。在翻译原文时,不仅要注意原文与目的语之间的差异,还要充分考虑受不同文化因素的影响,一些词汇的内涵需要结合一定的文化来理解,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翻译方法准确深刻地传达汉语涵义。
参考文献:
[1]李耕砚.浅谈含人名的英语成语的文化内涵和翻译方法.科学报,2000年2月.
[2]吴敬梓.儒林外史.湖南人民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外文出版社,1999.
关键词: 对外汉语教育 成语教育 数学方法
1.概述
成语在汉语学习中扮演相当重要的角色,因为成语的使用有助于高层次的语文认知学习和应用,在写作上更能增进学习者对修辞的理解,进一步提升语文技能,所以其无论在阅读还是在写作各方面都是重要的基础训练。语言学者、辞书编辑者乃至作家都肯定成语拥有独特的意象,它具有含义丰富而表达更为简练的功用。
目前,世界上学习汉语的人越来越多,汉语水平高的人也越来越多,学习成语已成为具有较高汉语水平的国外汉语学习者越来越迫切的愿望。然而,成语对他们来说非常难,所以一般汉语水平能力测试都把能准确地使用成语列为达到汉语最高水平的标准之一。
2.对外汉语教育中成语教育的难点
2.1文化渊源
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人使用的词语,同本土文化有着较其他语种更为密切的关系。那些直接反映中国独特文化的词语就是汉语中的文化词语。它们是独特而又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的产物,也是记录中国文化的载体。正是借这些词语之力,相当部分的中国文化才得以保存,流传。而汉语词汇中的精华——成语更是来源于文化,来源于历史。这就更提高了学习成语的难度。
2.2文化区域中语言的对比
在成语教学中,首先我们应该对成语进行汉外对比。汉外对比研究是对外汉语成语教学最早的研究领域,硕果累累。不管是在汉外对比的广度上,还是在汉外异同的范围上,基本上呈现出一幅汉外成语对比的全貌。其中涉及的外语有英语、俄语、法语、日语、韩语等。最多的是关于汉语与英语之间的对比,对比的内容包括两个民族所处的生活、生产环境、图腾崇拜、风俗习惯、宗教、文学、历史、语言、体育等方面。因此应该正确运用对比的方法从民族心理、自然环境、、特定历史等四个方面进行对比研究,并概括出我国成语的特点。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即从目前在华的外国留学生的国别来看,以日韩等来自“汉字文化圈”的留学生为主,对这些留学生来说,掌握成语较来自“非汉字文化圈”的留学生要容易得多,因为前者由于历史原因受我国文化影响较深,甚至他们的母语中就保留了不少类似汉语的成语。比较来看,“非汉字文化圈”的留学生则没有这样的历史渊源,甚至对成语的理解还要跨越文化的障碍,要建立成语特殊词汇的概念,比如“狗”,在汉语中通常带有贬义,而英语等拉丁语系中,却带有褒义,例如:“Love me,love my dog.”
另外,还要区分学习者的知识与文化层次,即使在中国人中,成语也不是常见于口语和书面语,因为成语更多地被知识分子所使用,读的高品位的书越多,掌握的成语越多,使用成语的可能性才越大。所以留学生本身具有的文化素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们对汉语成语的学习兴趣和理解水平。由此看来,教授成语,要针对来自不同文化圈的学生因材施教,而且要根据学习者的文化程度决定教授的难易程度。
2.3了解中国的成语文化
成语不仅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材料,而且是一种文化。只有在真正了解中国的文化源流的基础上,才能正确使用和准确理解汉语成语,或从文化的视角透视成语中的各个要素。毕竟,汉语成语是中华民族语言智慧的高度结晶,其中浓缩着我国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处世哲学,历史文化底蕴极其深厚。
一般中级汉语学习者开始了解和使用一些常用的成语、惯用语等参与表达,借以提升表达程度和效率。要想使学生完全领会并掌握其含义和用法并不容易,因此在中级成语教学中应对成语进行基本的分类(根据听说读写的不同要求区别难易),讲解其背景故事,提炼其四字组合的内在规律(如四个字的固定排列对应关系:一三对应,二四对应),让学生知道成语也有规律可循,并教会学生简单有效应对的策略,从而使学生不再对成语感到畏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成语学习兴趣。
教学中,教师要让英语学习者明确在英汉两种语言文化中所使用的不同的比喻主题及其原因。这些差异包括生存环境、风俗习惯、、历史典故等的不同。例如:讲解asstrong as a horse(力大如牛)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不用ox或bull而用horse呢?经过讨论后,教师再进行解释:中国人一直以来喜欢用牛来耕种,而早期的英国人却是用马耕作。在生产过程中牛和马起到了很大作用,人们也非常喜欢他们,所以在许多词语中就出现了这些动物的名字。这样,借助文化进行解释,学生易于接受,也能举一反三,很容易理解随后出现的类似work like a horse(像头老黄牛一样干活)的句子。习语的产生与人们的劳动和生活密切相关。英国是一个岛国,历史上其航海业曾一度领先世界;而汉民族在亚洲大陆东部生活繁衍,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土地。比喻花钱浪费,大手大脚,英语是spend money like water,而汉语是“挥金如土”。英语中有许多关于船和水的习语,在汉语中没有完全相同的对应习语,如to rest on one’s oars(暂时歇一歇),to keep one’shead above water(奋力图存),all at sea(不知所措)等。
另外,教师要关注那些在汉语文化中没有对等词的英语习语,并且使学生意识到,某些英语谚语和汉语成语、俗语在表现形式和含义方面是一致的或基本一致的,汉译这些英语时,可借用与其喻义相同或相近的成语或谚语及俗语直接对译。有些英语谚语虽然在语言习惯和文化背景方面和其相对的汉语谚语之间存在着某些差异,所比喻的事物也不一样,但它们的喻义却吻合,而且表达方式很相似,汉译这些英语谚语时,常常需要“易其形式,存其精神”,即采用形象近似的汉语成语意译。有些英语谚语意在言外,语言含蓄,寓意深刻,如果仅从字面意义直译成汉语,而不领会原文的具体含义及其效果,译文就既不能表达意思,又有损原文的语言形象和丰富涵义。对于这种成语在翻译时,教师应在汉语中寻找那些与原文喻义相同或效果相似的成语、谚语或俗语表达。这种成语也是最难掌握,最需要英语学习者关注的。通过对比,教师应让学生意识到哪类习语会受到母语的正迁移影响,而哪类又容易受到负迁移影响,这样有助于学生的学习理解及掌握。
3.关于对外汉语成语教学的几点建议
我们应该采用正确的方法减少学生对成语的恐惧和对成语的误解。
其一,从分析学习者所犯的错误着手,再依照学习者的偏误类型提出教学建议,提升教学效率。对于成语意义的教学,不仅要讲清成语的字面义,而且要讲清隐含意义、引申义、比喻义、附加义等,使学习者全方位地掌握成语;对于成语语法功能和句法功能的教学,尤其是要加强句法功能的教学,因为句法功能是运用成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教学中不能只注意成语意义而忽略了其句法功能。另外,要注意成语的搭配,教学时应尽可能向学生讲解成语的典故,并让学生理解中外文化的差异,词语间的搭配属于一种语言的习惯表达方式,不能随心所欲地进行组合。在成语的语义、语法教学外更进一步提出要教授成语的搭配对象。
其二,加强成语练习,使学习者运用自如。成语作为固定词组,其使用情景有限,但随着语言的不断发展,成语在新的语境下会衍生出新的使用方法。因此,教师应尽量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例子,使学生体会成语使用的语境,从而准确运用成语。
其三,为学生讲授成语故事,提高学习趣味性。每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小故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抓住成语的这一特点,为学生讲授成语故事。这样一方面可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另一方面也可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成语故事的结合,更有助于学生对成语的准确记忆。
4.结语
总之,在对外汉语学习成语阶段,教学难度大大增加。目前的词汇教学存在两个极端:有的教师上课一味地堆砌生词,学生不得其法、不明就里;有的教师则依赖学生自学,对生词教学轻描淡写,一笔带过,学生不知所云,无所适从。因此学生生词水平难以得到实质性的提高,课堂生词教学效率低下。中级阶段词汇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生词学习的意识和有效的习得策略,同时改变原有被动接受的学习模式,提高自身在汉语课堂之外的自学能力,两者结合,才能使得学习者的学习水平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