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写物的作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描写人物;小学;作文
一、抓住人物外貌的特点,增加描写的生动性
外貌描写是描写人物的一种常见手法,外貌的描写必须抓住人物外貌特点,才能更好地表达人物的内心和性格,有利于烘托人物的精神品格,塑造人物的灵魂。例如,“我的同桌是一个很可爱的姑娘,她的鼻子小小的,耳朵也小小的,却有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总透着一种小聪明的感觉。红彤彤的小脸,总是鼓成一个包子,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就很喜欢哇哇大哭,有时候真拿她没办法。”这段描写从“遇到不顺心的事就喜欢哇哇大哭”可以看出她有点不讲道理、怕挫折、怕困难。又从“炯炯有神的眼睛”里看出她十分的水灵和可爱,抓住了人物外貌的特点,描写出小女孩有点野蛮却又十分可爱,让人感觉文中的小女孩实在让人爱恨不得。其实,从侧面去表达一些事、一些情,更添生动。
二、把握人物语言的描写,增加文章的立体感
把握语言的描写,更能直接反应人物的思想感情。在进行人物语言的描写时,要注意人物的背景、地位、品质和性格等等。如,
在庭外的大树下,爷爷总喜欢跟邻家张爷爷“杀”一局。
“老张,快快快,别磨蹭了。”爷爷摸着胡子,兴奋地说。
“偏不,我就不行,你这就赢了。等我想一步,再杀你个片甲不留。”张爷爷瞪着眼睛,愤愤不满地说。
从对话就可以一眼看出,爷爷和张爷爷都是属于老顽童的一类,孩子气的爷爷十分热衷于象棋,而且,有很强的好胜心理。在描写人物的语言时,最好让人物“自己说”,完全没有必要去加上自己的观点。因为这样,笔下的人物才更具立体感,文章显得真实而不做作。
三、注意人物神态的细节,才能形神结合起来
神态可以更加突显人物个性,给人一种真实感,使文章生动、形象。一个人的喜、怒、哀、乐、贪、嗔、痴、恨,多多少少都和神态有关。所以说,神态的塑造,是描写人物的重点。如,“她双手紧紧抓着他的衣服,脸色白得如纸一样,额头上的冷汗一滴接着一滴,身体微微颤抖着,眼眶都红了,却忍住泪水,迟迟不让它落下。”这写出了女孩的悲伤和疼痛,从神态上描写的悲哀,更触动人心。
教师在教导小学生描写人物的作文时,必须让他们学会从外貌特点、语言、神态上入手,有计划地进行训练,这样才能逐渐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新材料作文给考生提供了一个相对广阔、自由的表现空间,但也正是这种自由和广阔让一些考生难以把握自己写作的航向,以致出现挂一漏万、偏离中心、面面俱到、轻重倒置等一系列问题。下面,我就新材料作文的写作中经常出现的问题作一个简单的分析,并就如何规避这类现象介绍几点措施。
一、新材料作文中的常见问题
1.不能准确提炼主题
有不少的考生,或因时间所迫,或因心里紧张,不能对材料进行认真仔细的分析,也不考虑材料的主旨,从材料中随意抽取一个词语作为自己的写作话题,从而导致偏离题旨。
2013年【江苏卷】作文:
几位朋友说起这样一段探险经历:他们无意中来到一个人迹罕至的山洞。因对洞中环境不清楚,便点燃了几支蜡烛靠在石壁上。在进入洞穴后不久,他们发现了许多色彩斑斓的大蝴蝶安静地附在洞壁上栖息,他们屏住呼吸,放轻脚步,唯恐惊扰了这群美丽的精灵。数日后再来,他们发现这群蝴蝶早已不在原处,而是远远退到了更深的洞穴。他们恍然大悟,也许那里环境更适合吧,小小的蜡烛竟然会带来这么大的影响。
――不少考生对这样一则内容浅近的材料都未能读透,一些考生看到材料中“也许那里环境更适合吧”一句便以为是烛光让蝴蝶找到了更好的归宿,于是误将烛光理解成爱的象征,对其大加颂扬――结果酿成了“下笔伊始”便偏离主题的悲剧;另有一些考生不去检讨人对蝴蝶的侵扰,反而责备蝴蝶的“娇气”,将主题定为“要培养抗干扰能力”,这就跟不去批评守株待兔者不劳而获反责备兔子走路不看方向一样失之偏颇;还有一些考生因为看到了“小小的蜡烛竟然会带来这么大的影响”一句便将主题定为“细节决定成败”,其实“影响”与“成败”还是稍有差异的,这样的立意虽不能说完全走题,但至少不能说很准确。
2.完全抛开材料背景
有些考生虽然能够找出所供材料中的关键词,准确地确定作文的立意,但却在随后的构思与写作过程中,往往会“跟着灵感走”,从而不顾材料的背景,结果偏离材料的内涵。
2013年【全国新课标Ⅰ卷】作文:
一位商人发现并买下一块晶莹剔透、大如蛋黄的钻石,他请专家检验,专家大加赞赏,但为钻石中有道裂纹深表惋惜,并说:“如果沿裂纹切割成两块,能使钻石增值;只是一旦失败,损失就大了。”怎样切割这块钻石呢?商人咨询了很多切割师,他们都不愿动手,说风险太大。后来,一位技艺高超的老切割师答应试试。他设计了周密的切割方案,然后指导年轻的徒弟动手操作。当着商人的面,徒弟一下子就把钻石切成两块,商人捧起两块钻石,十分感慨。老切割师说:“要有经验、技术,更要有勇气。不去想价值的事,手就不会发抖。”
――这则材料的最后一句话实际上已经基本限定了文章的立意:干好一件事,经验、技术重要,勇气更重要,剔除功利之心尤其重要。考生要看出这一点是不难的。但在写作中,不少考生由“不去想价值的事”而“引申”到了无私奉献、安贫乐道、小人喻于利等等,这就完全抛开了材料的背景,自然也就偏离了主题。
3.忽视提示语的指向
有相当一部分考生,对材料只是泛泛而读,忽视了对相关的提示语(这样的提示语多在段末出现)的研究,只重视自己对材料的认识,忽视了命题者的思维指向,因而造成失误。
上文提到的2013年江苏卷作文材料的提示语便是“小小的蜡烛竟然会带来这么大的影响”,可是很多考生就是没有从这句话中读出“小大之辨”这一立意。
再比如2013年【北京卷】所供材料是一组文学家与科学家的对话
科学家:假如请爱迪生来21世纪生活一个星期,最让他感到新奇的会是什么?文学家:我想手机会不会让他感到不可思议呢?科学家:我同意,手机是信息时代的一个标志物,简直称得上是一部掌中电脑,丰富的功能一定会让这位大发明家感到新奇。文学家:手机的广泛应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交往方式、思想情感和观念意识,或许这也是爱迪生意想不到的吧。
――这段材料中的关键词已经很明显:“手机丰富的功能”对人们“交往方式、思想情感和观念意识”的影响。可是一些考生忽视了这样的提示语,而对材料中“穿越”的情节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在作文中精心编织各种离奇的情节,以显示爱迪生的out;还有一些考生将目光落在“发明”一词上,作文详尽分析了创造发明的意义,论证了只有创新才能促使“中国梦”的早日实现。这也同样偏离了材料的内涵。
二、新材料写作中误区的规避
要想规避上述三个方面的问题,在新材料作文的写作中就必须坚持下面这三项原则:
一是抓材料关键要素的原则。我们写作时确定的话题和主题,一定要是材料构成内容的要点,而不是只言片语、细枝末节。材料要多读几遍,做到通盘掌握,不能“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以致“抓了芝麻,丢了西瓜”,更不能穿凿附会,将自己的错误理解强加给材料。
二是文章结合材料背景的原则。新材料的话题,不能脱离一定的背景。一旦离开了特定的背景,其话题就有“越轨”的危险。而这个背景,就是命题材料本身给考生提供的话题范围。作任何形式的“引申”和“宕开一笔”时都要回头看一看材料,看看有没有越轨。
一是对材料中所涉及人的言行和所代表的“含义”要正确解读。
以材料作文“扫地事件”为例:当环卫工人在打扫卫生时,遭到健身大妈的辱骂。周围市民前去劝阻;当环卫工人用扫帚将最后一点树叶扫起来时,健身大妈夺过扫帚,并向环卫工人打去;当环卫工人跑开后,大妈竟拨110称“农民工打人”,彻底看不下去的市民直接把她团团围住,等待给警方作证。在警方和目击市民的劝说,最终大妈承认了错误,并给了陈阿姨3000元的赔偿金。题干要求:对以上三类人为谁点赞?请综合材料的内容及含义,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在习作中,不少学生表明“为目击市民点赞”的态度,但是对于其中人物的言行解读却错误,则造成立意偏误的后果。如有同学拟题为“生活需要更多雷锋”,将市民的勇护正义之举解读为“助人为乐”;也有拟作“坦荡正直是为人的根本”,侧重个人为人处事的原则,这都是不恰当的;有同学拟题为“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充满了旧时代的“侠客”气息,也是不妥的;还有同学拟题为“为团结点赞”,把材料关于市民的含义理解错误了。
生活的现实中,“各人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看到老人摔倒了,很多人过来凑热闹,可就是没人去把老人扶起来;看到地上有个皮包,很多人也只是把它占为己有,没人去追问是谁的包;看到以强欺弱的事情,也没人敢去制止。这些现象,也是正义缺失的缩影。而目击市民的行为,犹如冬日里的一缕暖阳,给人以温暖,给人以希望,让社会充满正义之气,让人性之光熠熠生辉。
所以,正确的立意则是敢于维护正义,给社会正能量等,而学生没有对材料中人的言行和所代表的“含义”正确解读,导致立意偏颇。
二是要注意对材料内容的综合与思辨。
近些年,高考作文命题越来越加强了对写作中思维力度,对考生思辨性的考查。命题者对思维力度、思辨性考查的期许全部体现在题干文字的表述里。作文的成功写作,一定是从准确“读”题干开始的。少则几十言,多则数百言的题干表述,对写作影响至深。可以说,“读”是“写”的关键。为了备考的需要,为了把作文写好,所以,我们首先要“读”题干,读出材料的关键信息并且注意综合与思辨。
以“颜值与实力”作文为例。这道作文由三则材料组成:材料一可提炼为“颜值在当今社会广为流行”,材料二可提炼为“陈茱莉通过整容提升颜值上位主播”,材料三可提炼为“黄渤凭借实力获得巨大成功”。
此题妙在于:其一,“颜值”一方对应的“实力”必须通过材料三提炼,否则审题写作会发生偏离;其二,“颜值”与“实力”又具有思辨性,因此,考生在行文中既要完成任务,又要有清晰思辨。
而学生在习作时,除了对材料三解读不准外,更多的问题是单方面立意,不够辩证,倾向于肯定一方或否定一方,很少注意找二者的关联,综合起来议论的。
而本作文练习的正确立意:“颜值”可能让你短暂成功,但“实力”才是增添你人生“颜值”的永久动力!是全面综合材料,而且注意内容的思辨。
所以,关注作文要求的“任务”是什么,回答“任务”指令之前,对材料的关键词和人物所代表的深层含义的解读,对材料内容的综合与思辨,是写好任务驱动作文的前提。
端午快临近了,我深深地期盼着。那清甜的粽香,它在我的心中已深深地扎下了根,我热切地盼望着它的到来。
按照习俗,这一天早上人们会把门上、窗上都挂上艾蒿,表示驱赶蚊虫等,为了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人们还要包粽子、吃艾叶蛋。在我国的南方等地区人们还要赛龙舟,主要是为了展示各种龙舟的风采,赛龙舟的人会非常得多,人们穿着节日的盛装齐心协力地划一边喊着响亮的>口号,一边追赶前面的龙舟,你追我,我追你,非常热闹。
端午节这一天,我们家也会包粽子,我要跟着奶奶学包粽子。包粽子首先要把粽叶洗好,然后再把糯米淘好,都准备好了就开始包。粽子的口味有各种各样的,有红枣的、豆沙的、还有栗子的,看着奶奶熟练地手法我羡慕极了。我选择了豆沙馅让奶奶教我包,在奶奶的帮助下我先把粽叶折成三角形然后放上一颗红枣,再放糯米对折包,包了一半就散了,再包一个又散了。我深深地感到奶奶包粽子看起来简单,其实非常不容易,我一定要好好学会包粽子。
有人说,最好的时光在路上,最美的风景在远方,旅行,能遇见更好的自己。
一早,我们便乘车迎着清晨湿润的空气,向牛头山进发。一路上原本灰蒙蒙的天边也害羞地吐出了鲜红的“舌头’。
到了山口,一眼望去,那绿色犹如一股绿流,涌进我心里。啊,那绿,融合了天边的云雾和鲜嫩的草地,就是顶级的世界画家,也很难在调色板上调出来。
山口边那清清的湖水里,湖底那一块块大大小小,有着岁月痕迹的青石,清晰可见,一条条硕大无比的“金鱼”在水中缓缓游动着。
找到上山的路,我一路前行,看见有好多人纷纷往下走。原来,他们都是认为自己爬不上去,而半途而废的。
可我一直坚持向上走。越爬向上爬,海拔越高,树也越来越绿,水也越来越清。上山不用带一瓶水,累时只要用手接一点山泉,便会让水在你心里回味,在唇齿间留香,永不消失。
一路上,我还听到了这样美丽的传说。这里以前住的是无恶不作的牛魔,百姓都不得安宁,最后,如来派一个大将,下凡去除了这个怪物,他和牛魔大战了300回合才消灭了这个怪物。从此,这里的百姓才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这座山,也叫做了牛头山。
半山腰有一座吊桥,犹如一条长龙横卧在两座山中间,下面的山谷深不见底。我探头望着,想想要是掉下下去,那可是不得了啊。这牛头山的气势可正是让人感到害怕呢。
要过吊桥了。想不到有的人,走到一半就吓得腿都软了。就比如我爸爸,别看他是个大男人,可到了这,胆子可比芥菜子还要小。3岁的弟弟都蹬蹬蹬跑过去了,他还粘在桥中央吓得哆哆嗦嗦。
爬到山顶啦,一眼望下去,真高啊,令我想起“一览众山小”这句诗。站在山峰上,周围青青的树,哗哗的流水,都在我眼里轮回,在我耳边回荡。
我沉醉在这美丽的画中。仿佛忘记了一切,也忘记了,爬山时的劳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