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生课堂礼仪

小学生课堂礼仪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生课堂礼仪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生课堂礼仪

小学生课堂礼仪范文第1篇

加强课堂的趣味性

当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不太感兴趣时,很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情境的创设,用故事化、形象化的学习材料来吊起学生的胃口,将他们的注意力牵引到课堂上来,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三年级下册“认识分数”的教学中,笔者首先创设了一个学生感兴趣的情境:猴子分桃。故事是这样的:猴妈妈给小猴子们带回来一袋桃子,小猴子们饿极了,眼巴巴地望着袋子,都在猜想袋子里有多少只桃子。这时候,妈妈说话了“我要考考你们,回答出问题才有桃子吃,你们弟兄四个来平均分这袋桃子,你能用一个数表示出来能分得的桃子吗?”听了问题之后,学生们跃跃欲试,有的提出可以猜一下袋子中有多少个桃子,如果正好有4个桃子,那么每只小猴正好分得一个桃子,如果有8个桃子 ,那么每只小猴就分得两个。还有的提出不同的意见,认为袋子中的桃子不一定正好是4的倍数,“假如袋子中有5个桃子呢?”这样学生关注的焦点就集中到怎样来分桃子上,经过小组交流和全班讨论,学生最终形成了统一意见:不管袋子中的桃子有多少个,因为小猴子有4只,所以需要将这些桃子平均分成4份,每只小猴子分得其中的1份,可以说分得了桃子总数的四分之一。这个四分之一不是小猴子具体可以分到的桃子的数量,而是每只猴子分得的桃子和桃子总数之间的关系。

在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学生的发言是踊跃的,因为在情境中学生有自己的猜想,有自己的观点,所以他们急于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而将不同学生的意见收集起来之后,学生的认识越来越深刻,由最初猜想袋子中桃子的个数是4的倍数到跳出这样的整数思维,学生的认识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实践证明,学生面对感兴趣的问题时注意力能更持久地保持住,这也成为我们的教学可作努力的方向之一,教学中我们要给学生呈现丰富的材料,辅以多样的形式,满足学生的“胃口”。

增强课堂的活动性

科学研究表明:多感官⒂氲幕疃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接受能力。其实质正是学生的注意力会在这样的多感官相互作用下有效地保持住,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要总是让学生处于认真听讲的状态中,而是要加强课堂的活动性,让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阐述算理,或者加入到游戏和竞赛中,如此多样化的活动会让学生更持久地保持注意。

例如,在“9的乘法口诀”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对口诀有更深刻的记忆,我安排了很多教学环节,首先让学生面对自己编写的乘法口诀,找一找有哪些规律,然后在小组中交流,之后再请学生尝试背诵这些乘法口诀,在背诵的时候,电脑课件上随机开放不同颜色的花,出现红色的花要求学生从“一九得九”开始背,出现黄色的花就请学生从“九九八十一”开始倒着背,虽然有些学生在这个环节中有一定的困难,但是所有的学生跟着他们的节奏重复了几遍之后,普遍熟悉了9的乘法口诀。在这样的基础上,笔者再给学生介绍一个关于9的乘法口诀的手指操,让学生在手、眼、脑互动的情况下再次强化记忆,效果就更加显著。等到运用这些口诀来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时,学生已经耳熟能详了。

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历经了不同环节的锻炼,手、眼、脑、口等多器官都参与到其中,这样的多样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专注于乘法口诀的记忆,起到了应有的效果。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得到一定的启示,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是至关重要的。

提升教师的干预度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引导者,在课堂教学中也要起到应有的作用,在课堂上我们要注意学生的学习状态,当学生整体疲劳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手段来调节一下,当个别学生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时,我们要及时提醒学生,有时候这样的提醒可以科学一些,艺术一些。

比如,在课堂提问的时候,我们有多种方式来强化学生的注意,一种是“开火车”式的问答,在学生顺次答题的时候教师可以“玩”起来,随时要求学生转个弯,掉个头,这样学生不但感觉到新奇有趣,而且无时无刻都要注意力集中。另一种是个别提问,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提问那些精力不够集中的学生,及时将他们拉回学习的轨道,有时候哪怕是在提问的时候顿一顿、停一停,都能起到很大的作用。除此之外,准确到位的课堂评价也是重要的干预手段之一,在学生表现突出的时候及时送上赞美,在学生不够专注的时候适当地点拨一下孩子,这样也会提升学生的有意注意。

小学生课堂礼仪范文第2篇

课程改革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在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改革与加强中小学校的科学教育,切实有效地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养,已经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科学课程改革是科学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针对我国基础科学教育的现状,国家教育部决定将把小学自然课程改为科学课程,从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重点,转移到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要求我们教师应紧跟课改的要求对课堂进行深入的研究,提供科学的有效的方式,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这一理念的确立要求原有的、过分关注甄别与选拔功能的教育评价体系必须向关注学生发展的教育评价体系转变。

以培养小学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教育强调以学生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不再是教师照本宣读教科书和刻板地执行教学过程。《科学课程标准》倡导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倡导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研究者,倡导的是科学学习要以学生自主探究为核心,在这种宽松、融洽、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氛围中教师的课堂评价凸显出的引导、鼓励、设疑、激趣等功能对于科学课堂至关重要。在新课程背景下,用什么样的评价体系去提升科学课堂的效率和质量使我们每个科学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

然而在当下的科学课堂中片面理解新课程理念,泛滥的使用无针对性的评价语言,使用原有评价体系导致的课堂失衡现象任然大量存在。在当前的课堂教学评价中出现了不少新问题。常见的教育定式不管什么样的教学模式,包含的内容过程都是:“先自学后思考”“同学之间再交流”“教师针对质疑”“练习谈理解”几部分。不管学生叙说的内容是不是很准确,也不管重点难点有没有突出,教师总是评价“非常好!”“真棒!”“给予鼓励!”这类只是表扬形式无任何点拨引导功能的评价语言,是传统科学课堂中大量呈现的。新课改背景下,要求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的,这就要求我们的科学课堂评价应以关注学生的科学素养发展状态,针对性的提出课堂评价,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科学的能力和方法。

二、从关注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状态入手,以多种针对性形式提升科学课堂评价的有效性。

1、关注学生科学兴趣的发展状态,用设疑式评价语言吸引学生心理活动联系课堂进行思考。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动力,教师只有培养了学生对科学课的持久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用设疑式的评价语言引导学生带着疑问带着兴趣,动手动脑体验科学实验的乐趣和成功的,从而增加对科学的兴趣。趣味性是科学课的最大的特点而学生有非常好动好奇,我们的评价语言只有激发了学生对科学兴趣,科学课堂才能有效有质量的进行。

2、关注学生科学方法的发展状态,用引导式评价语言激励学生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当今是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四大功能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在科学课堂的教学中我们改变传统的教师为中心的讲解演示评价指导的教学方式多方位多视点的让学生展示交流。我们变教师的讲解为引导,在学习新课的时候,我提出:“这堂课应该怎么去学习,你们来说说?”当学生提出视频展示,提出图片,提出去网络查资料等形式的时候,我就引导他们去找答案,找学习的方法。在学习中学会知识,培养科学的方法。在实验中当学生等待老师做演示的时候。我拿出实验的注意事项说:“谁能把这个要求和步骤搞懂,自己单独的做出来?”同时进行分组,有简单的实验开始,让他们在实践中掌握科学方法,在试验中激励他们的自信和勇气。同时在评价上我还要学生去评价,变单纯的教师评价为多个对象评价,从方法上从合作上,评价更客观更有效。

3、关注学生科学探究精神的发展状态,用严谨式的评价语言让学生在科学探究中定位自我并发展自我。如果说科学知识、科学方法是科学素质中的操作系统,在学生认识世界的过程中起着工作机的作用;那么,科学精神则是学生科学素质中的驱动系统,它们在学生认识自然探索真理的过程中起着发动机的作用。《科学》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即定为“以探究为核心,鼓励和组织学生像科学家那样探究。通过探究既让学生获得准确的科学知识,又让他们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发展他们科学探究的能力;既让学生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又培养他们科学的自然观。那么如何才能用积极有效的评价语言去引导学生去科学的探究,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的探究精神呢?我首先创设探究场景,激发探究欲望。

4、关注科学课堂学生差异的发展状态,多样化科学课堂评价形式。在科学课堂中我关注学生差异的发展状态,注重评价内容围绕最被重视的具有良好结构的知识,评价形式多种多样,同时也注意评价目标具有弹性,因为具有不同层次的科学素养的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表现出的能力和结果大不一样。这样单一的标准评价就有失评价的公平性和激励性。最后在重视学生成绩评价的同时,同样重视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机会的差别。对与家庭有电脑的学生可以很快的查询并打印出详细的科学知识画面。我引导他深入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对于擅长动手种植的同学,我评价他的长久规划。总之要想科学课堂评价有效,就必须关注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发展。有差异的评价指导,才能提升科学课堂评价的有效性。

小学生课堂礼仪范文第3篇

【关键词】地理课堂教学;情商

1991年,“情感智商”(“情商”—EQ)概念由美国心理学家彼得·萨洛维和约翰·梅耶最先提出,这一心理学概念的提出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场人类智能的革命,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在激烈的现代竞争中,情商的高低已经成了人生成败的关键。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当代教育逐渐开始反思传统教育,尤其是应试教育不重视培养学生的情绪智力现状。一些有识之士,在地理教学中开始关注学生的情商教育,但这种现象还不普遍。

一、什么是情商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尔·戈尔曼撰写的《情感智商》一书中把萨洛维的情感智商概括为五个方面:一是了解自我,二是管理自我,三是自我激励,四是识别他人情绪,五是处理人际关系。通俗的讲情商是一种控制情绪的能力,是一种非智力性的因素,而这种能力在学生离开学校走向社会, 完成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型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引导学生科学地掌握专业知识外, 还应特别注重学生的情商培养, 因为情商经过后天培养是能提高的。

二、地理课堂教学中注重情商培养的意义

新课标明确提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这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的充分体现,素质教育赋予地理教学的任务是:不仅使学生学到相应的地理知识、地理方法和地理思想,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求实的品质、创新的思想和开拓进取的精神,而要达到这些目的,除了注重智商的发掘和利用,同时要注重情商的作用和培养。

学习地理同其它学习一样,是一种艰苦而复杂的劳动,信心、决心、忍耐心、毅力、责任感等情商方面的因素对学习的动机、方法和效果有直接影响。在事业上取得成就的人,他们除了具有较高的智商外,其所具备的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坚韧不拔的毅力,以及良好的压力调适技巧和融洽的人际关系,而这些成功要素基本上都属于情商的范围,现代教育理论家认为: 一个人的事业成功与否,20%取决于智商, 而80%取决于情商,因此结合地理教学加强对学生的情商培养是地理教师的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

三、地理课堂教学中情商培养的几点做法

1.培养学习兴趣,促进情商的发展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当学生具备了强烈的持久的学习兴趣时,学习才可以达到最佳状态,因此,要在地理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商,就要从培养兴趣开始,用兴趣吸引学生,比如,当我们介绍《海水运动》这一节时,对于我们大都没去过海边的学生来说,觉得海洋离我们非常遥远,而且对于海水的运动大多是一些想象的东西,无法从科学的层面上去理解和接受,但我们又无法带学生去海边看看,真真切切地体味海洋的气息,如果老师能够多花一些时间去搜索有关潮汐和海浪的录像资料,我想学生学习的情趣就会猛然高涨,学习下面的内容就会事半功倍,当他们学完课本内容之后,适时地提出一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要他们解决,就会刺激“兴奋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学生了解了海水运动之后,讨论:①美国著名电影大片《泰坦尼克号》的航行路线你知道吗?怎么会撞上浮冰呢?②我国明朝郑和曾七次下西洋,他总是选择冬季从我国出发,夏季返回,这是为什么?这样,让学生在课堂中有新的感觉、新的发现、新的体验, 并使其产生并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活跃的思维状态。

2.创设情景,促进情商的发展

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设计特定的情景”和“引导学生对知识的积极磋商”是促进建构性学习的两个主要途径。情景教学是主体在积累了一定的亲身阅历和感受的基础上,借助所遇情景、他人的表达和自己的想象去领悟表达者生活阅历、生存状态及其人生意义。多数学生由于缺乏生活经验的积累,又急功近利,所以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可以弥补他们这方面的不足,培养他们的情商,也是完成地理课教学目标的一种有效途径,恰当的情景设置能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促进他们保持持久的学习热情,实现教学的正迁移,从而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情景创设可以通过生活问题、实物演示、画面再现、表演体验等方式进行。如我讲《气压带和风带》一节时,用了这么一则材料:二战期间,日本曾用氢气球携带燃烧弹轰炸美国,给美国许多地区造成森林大火。这些氢气炸弹是怎样飘洋过海来到美国的呢?一下子,学生的兴趣就激发出来了。

3.提倡合作学习,促进情商的发展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合作学习中,学生要与同伴交流沟通,倾听他人意见与想法,为了共同的目标探讨研究,统筹规划,根据自己和同伴的优势与弱势安排任务,处理学习中出现的争执和冲突,教师应以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的身份,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民主的课堂氛围,给学生提供发表自己的论证过程和论证结果的机会,组织学生展开自由辩论,辩论者能畅所欲言,尽情发表自己的论点、论据和论证,养成理智地坚持己见与尊重事实的行为习惯,以达到“不辩不明,愈辩愈明”的效果,共同提高的合作境界。这样的过程实际上是情商教育的过程,这不仅培养了团队精神,提高了心理承受能力和排解消极情绪能力,同时也让学生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得到提高,而且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形成独立人格。如在地理教学中探讨“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是东部人口稠密,西部人口稀少,能否有计划的将东部人口向西部迁移?”可以将学生分为2组,认为能的一组,认为不能的一组,事先布置任务,同学们分工合作,搜集佐证材料,然后课上组织辩论,教师这时不要轻易评判谁是谁非,应保护学生积极参与辩论的热情,赞扬学生的求知、创新精神,并且自己也要以一个参与者的身份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4.发挥学生主体地位,促进情商的发展

小学生课堂礼仪范文第4篇

【关键词】低段学生 课堂教学 管理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4.038

一、影响课堂教学管理的主要因素

(一)环境,包括软环境和硬环境

1.硬环境。包括教室的布置,学校的环境,班级学习氛围,教学媒体等,这些都对课堂教学是否有效,起着不可估量的影响,环境的好坏会对学生造成心理暗示。学生在课堂上的心理环境一旦形成,基本上就会持久保持下来,这种持久性和稳定性会给在其环境下学习的学生带来相对稳定的影响。根据课堂心理环境对学生学习影响产生的结果,可以将课堂心理环境分为积极和消极两种。

2.软环境。主要指教师,不同教师的引导对学生心理环境产生的影响也会不一样。在课堂教学管理过程中,教师是这一管理行为的引导者和协调者,教师必须具备相应的技巧和能力,才能使自己与课堂客观环境、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处于和谐之中。教师课堂管理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师教学的质量,也对学生的学习产生极大的促进或消极作用。

教师是教育改革的主要力量,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是教师有效教学的重要保障。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对于课堂管理还只是停留在基本的管学生阶段,没有真正把学生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人来看待,没有形成全面的课堂管理能力。课堂教学管理的促进功能不是通过严厉斥责或放任自流来实现的,而是教师运用管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等一系列相关知识,通过各种途径来起到促进作用的,课堂是师生生活和成长的互动情境。

(二)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中所指的教学内容主要是教学层面上的教学内容,也就是教师和学生作用的对象或客体,它是经过课程设置和编制具体化了的知识、技能、思想观念、行为习惯,是学生活动的全部内容。换而言之,学生在学校里所接受到的全部信息都可称之为是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不仅仅是一个教什么和学什么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怎么用的问题。要使课堂教学有效,就必须使教学内容有效。教学内容被学生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就说明教学内容有效。根据教学内容本身的性质和教学的目的要求,教师要考虑教学内容的多少、教学内容的呈现方法等等。

二、提高课堂教学管理的有效策略

那么课堂上,当学生精力分散,注意力不怎么集中时,老师应该变换课堂教学的形式,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来缓解学生疲劳,想方设法创设情景,让学生在一段时间的短调整后,再次进入学习状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老师想方设法调整学生学习状态就是涉及到课堂教学管理的艺术了,需要我们多动脑筋,有策略的进行。1.想:动脑筋。2.方:找原因。3.设:设计。4.法:课堂教学管理策略。

所以,前三个步骤就像医生开处方一样,最终目的是治病救人。我们教师上课也是一样,一切前奏,一切程序都要围绕终极目标服务,那就是如何找出行之有效的策略,搞好课堂教学。

针对低年级学生,我通常以表扬和鼓励为主,采用以下一些策略吸引学生注意力。

(一)榜样暗示法

案例:通常上课到一定的时候,特别是学习比较枯燥的内容以及上午最后一节课或夏天的下午上课时,大部分学生在课堂后半段,就开始陆续有人打哈欠、打瞌睡、说话、做小动作、走神等。这时候,我以前上课通常的做法是:不断表扬那些听话的孩子,夸他们听课认真,爱动脑筋,爱积极发言,你会发现,你在表扬这个孩子的时候,其他不听课的孩子会不由自主的向被表扬的孩子投去羡慕的目光,同时自己也就自觉的效仿了,也会很认真地听你上一会儿课,并积极发言。这就是榜样暗示法,比你生气、动怒、批评、指责那些不认真听课的孩子的做法,效果要好很多,你自己也会为孩子们的单纯和天真而高兴,而不会在那里抱怨学生怎么气人了。

(二)提前鼓励法

案例:对于有类似或者真多动症的孩子,我们可以采用提前鼓励法。所谓提前鼓励,顾名思义,就是在孩子还没有做出令我们满意的举止时,我们提前表扬,让他们始终在老师的鼓励下顺着我们的节奏走,从而跟上大家学习的步伐。以前我班上有个孩子叫“杨琦”,每次考试都是后几名,他本身智商就不是很高,很多简单的知识,他都理解不了,再加上上课注意力又不集中,只要老师的眼睛离开他5分钟,你就会发现他在做小动作了。但是我从来不想放弃他,我总觉得这样的孩子,其实不是他们本身的错,他也许很想学好,控制不住自己的手脚是本能的,是下意识的,是大脑的问题,是身体发育的问题,应该不会是故意的。

因此,每当他在做小动作时,我就表扬他一次,“你看杨琦都在认真思考这个问题哦!”他就会很认真的在那里想。“你看杨琦听课多认真啊,真有毅力!”他就会马上坐得端端正正,认真听一会。“你看杨琦都在举手回答问题了哦!”他会马上把手从桌子下面拿上来高高举起,这时候也许他并不会回答,我会再重复一遍所提问题,他就会若有所思的在那里点着头。课堂上我一会表扬这个,一会表扬那个,换着名字和新鲜词语用,以达到不断提醒和刺激学生神经的功效,让我的课堂教学目标和任务顺利完成。

(三)转换角色预期法

案例:为了和学生胃口,我们平时还可以多些细心,多用心观察,看看孩子最近喜欢谁,迷恋什么,听听他们下课都聊些什么话题。小学低年级孩子一般都喜欢看动画片和卡通故事或者连环画等。我通常会先去了解他们说的市场趋势,然后做一些最流行的卡通人物的小头饰或者用卡通人物的口气写一句话,模仿他们说话的口气,在孩子们上课感觉疲惫之时,猛的来那么一句,会让孩子惊奇,移回注意力在我身上。比如流行海绵宝宝的时候,我就利用海绵宝宝、章鱼等角色,学着他们的语气。当学生打瞌睡之时,来一句“海绵宝宝,下面我们开始学习海字咯,就是你那个海绵宝宝的海哦,你可得认真哈,想个什么办法来记住这个字呢?你可不能表现得很怂样啊!”学生会立马来精神,集中注意力学习了。

记得有一次,教学《美丽的小路》时,已经是下午第二节课了,又是在第一节体育室外课后,还是炎热的夏天,为了教学进度,上了新课,学生精神状态不是很好。上课一会儿,当叫他们读课文时,连声音都比平时小了很多,好像上课就是运动后的休息一样。看见这种情况,我灵机一动,马上说:“现在我们来假设自己就是真正的小鹿、小花,谁来做美丽的小鹿?”学生一下子就来了精神,重新投入到积极的角色分配和朗读中。

(四)情境设置法

案例:教学环境的布置不能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教室的布置,要主题鲜明,简洁、明快,内容要对学生能起到鼓舞作用,不宜有过多的五颜六色的装饰和张贴,否则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教师的语言对集中学生的注意能起直接作用,教师要锻炼教学语言,掌握语言艺术,说话清楚,语言准确、精炼、鲜明、生动,具有内在的逻辑力量,富有启发性和感染力。要善于运用声调的变化,包括语音的高低、强弱、速度和停顿等来组织学生的注意力。

例如,有时突然的停顿或降低声音,有时加重语气或提高声调,都能集中学生的注意。相反,如果你说话单调无味,缺乏必要的声调变化,就容易使学生大脑皮层产生抑制,引起学生瞌睡或注意力的旁移。教师的动作和表情要有亲和力。有时,教师的一个动作或一个表情能使学生一个个全神贯注,多从感性形象入手,使学生感到“有味”,感到接受知识是一个紧张而又愉快的过程。

小学生课堂礼仪范文第5篇

一、对毕业生的调查

通过QQ,笔者给毕业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耽搁你几分钟,帮我做一个调查,请你回忆一下,原来我给你上物理课时,你 印象最深的是哪一节课?大脑中最先蹦出来的哪一节?说详细点,比如你为何还记得这节课等。”

1. 梁江雄的回答

碰撞这一节课,当时老师用世界冰壶锦标赛比赛的视频引入新课,当时大家看到王一冰等冰壶比赛的视频,看到丁俊晖打桌球时都十分兴奋。之后经过学习和观察,才知道生活中碰撞无处不在。我还记得上这节课时,不在我们班,当时我们的投影坏了,在我们班对面课室上课的。

2. 吴成章的回答

老师,我记得的是选参考方向那一节习题课,当时我们学习了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课后作业是一道用应用动量定理的习题,原题如下:一个棒球重70.0kg,以5.0m/s的速度向人迎面飞来,接球者正对棒球施加45.0N的力,需要多久才能停止运动?在解答本题时,很多同学由于不知道(或是粗心,忘记)选取正方向,直接代公式,最后算出来的时间为负值,很多同学就懵了。我们在处理问题是经常不知道选择参考方向(规定正方向),导致算出了的结果往往因为一个符号而谬以千里,所以老师上了一节习题课,专门梳理高中矢量式的运算中正方向的选择。课上我们把高中物理的矢量计算的例子集中处理,从最简单的加速度、速度开始到复杂的冲量、动量。

3. 卢淑贤的回答

老师,我记得的是选修《楞次定律》那一节吧!在学习了“电场”和“磁场”后,楞次定律那一课可真是太综合了,思维难度大,自己也学得认真,所以记忆比较深刻。我还记得楞次定律的表述: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这句话理解起来有点难度,必须要从理解“阻碍”两字下功夫啊!楞次定律简单记成:“原增感反,原减感同。”在相对运动中可以记成:“来拒去留。”这样记起来、应用都相对容易。但是,最后还是要回归做题目。那节课后作业中有些题目还穿插了“安培力”,用手判断方向时,又左手又右手的,乱啊!但老师在讲解例题时教了个小技巧,判断“力”用左手(力最后一笔往左),判断“电”流的方向用右手(电最后一笔往右)运用点小聪明很快就牢牢记住了,而且不容易混淆。上课的时候老师不停出题考我们,我们“左手”“右手”不停比划,开动脑筋的同时要把手势做起来,重复再重复,老师叫同学当众出示自己比划的手势,个别不认真的同学比划错了,被叫了起来指了一下,大概心虚了吧,就不敢“大庭广众”下出错了,所以变得认真了。

4. 高健的回答

记得最清楚的是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那节。因为那时第一次见到那么多新奇的实验器材,还可以自己动手“玩”,所以那节课印象很深。记得当时第一次做,纸带设置不够长,而且没把重锤移到台边,重锤下落距离不够,还好当时老师在旁边,被纠正过来。还有就是打点计时候器的震针的高度位置,因为那时开始就是震针太长,打出的点连在一起,在老师帮助下调节好振针长度,顺利完成实验。

二、这次小调查的启示

1. 物理课堂应该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碰撞》是《动量守恒》这一章的第一节,为后面学习动量守恒这一重要知识点奠定基础。当时我通过CCTV—5正在热播的2009年世界冰壶锦标赛中国姑娘们(王一冰等)在赛场上比赛的一段视频导入新课,激起了同学们学习的兴趣。在生活中的各种碰撞现象环节,我投学生所好播放了学生喜欢的丁俊晖比赛的一段视频,并顺势对碰撞进行分类(分为正碰和斜碰),使课堂气氛达到。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已经被广大物理老师接受。“在教学中我们若从日常最密切的物理现象入手,把学生从生活经验中引入到物理中来,不仅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能通过所学习的知识去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感受学习的意义与价值,逐步培养他们认真学习、服务社会的科学的人生观。”物理课堂与生活的联系可以为学生学习创设情景,增加学生对物理知识的亲切感,让学生感知到:物理就在身边,物理很有用,拉近物理和学生的情感距离,“来源于生活的实际问题最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它使学生感到亲切,容易激活学生的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从而提高学习的热情,实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2. 物理课应帮助学生解决存在的问题

学习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后,高中物理矢量的正负号基本已经学完,但是学生比较混乱,尤其是一些成绩中下的同学经常犯这样的错误。了解的学生的错因后,我用了一节课给学生列举例题讲解了加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的抛体运动、动量守恒定律、冲量定理等计算中选择参考方向,归纳了高中物理量中正负号的物理意义。学生之所以对一节“其貌不扬”的课印象深刻,是因为这节课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学’的问题是教师‘教’的问题的出发点和立足点,认识学生物理学习的心理和认知特点,不仅可以减少实际教学中的盲目性、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还能有效地解决教师教授和学生学习中的问题。”这也物理教学要努力的方向。教学中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困难,认真备课,上课有的放矢,学生学习才会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