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比例的意义

比例的意义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比例的意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比例的意义

比例的意义范文第1篇

教学目标 :

1、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初步了解比和比例的区别;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

2、能根据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在自主探究、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4、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经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难点:自主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过程 :

一、引入

1、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比的有关知识,说说你对比已经有了哪些了解?(生答:比的意义、各部分名称、基本性质等。)举例说出一些比来并算出比值。

如:

⑴ 3 :5 18 :30 ⑵ 0.4 :0.2 1.8 :0.9

⑶ 5/8 :1/4 7.5 :3 ⑷ 2 :8 9 :27

二、展开

(一)比例的意义

1、看比例你们有什么发现吗?(3组比值相等,1组不等)

既然它们的比值相等,那么可以用什么符号将两个比连接起来。板书:3:5=18:30

还有哪两个比也可以用等于号来连接?为什么能连接?

2、数学中规定,像这样的一些式子就叫做比例。(板书:比例)

3、观察这些式子,你能说出什么叫比例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抓住关键点板书:两个比 比值相等)

同学们说的比例的意义都正确,不过数学中还可以说得更简洁些。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学生读一读,明确:有两个比,且比值相等,就能组成比例;反之,如果是比例,就一定有两个比,且比值相等。

(二)练习

1、根据下表,你能写出哪些比,再判断哪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如表1)。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交流,明确:根据比例的意义可以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刚才我们先写出了比,然后再写出了比例,你觉得比和比例一样吗?有什么区别?

判断:

(1)两个比一定可以组成比例。

(2)比就是比例

(三)、教学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学习比的时候,我们把组成比的两个数分别叫比的前项和比的后项,比例出现后,你们能叫出这四个项的名字吗?看教材。

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你能指出它的内、外项吗?

把2 :16=4 :32这个比例写成分数形式,同时同桌俩交流它的内项外项分别是谁。

小结:刚才我们已经研究了比例各部分名称,比例的意义、,根据比例的意义先求出比值再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其实还有其他的方法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想知道吗?

(四)、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1、出示一组数:3、5、10、6

再出示:运用这四个数,你能组成几个比例式吗?

板书:3:5=6:10 3:6=5:10 5:3=10:6 6:3=10:5

2、引导发现规律

这些比例式中,有没有什么相同的特点或规律呢?仔细观察,你能发现比例的性质或规律吗?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探究规律。(请将你的发现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看看别人是否同意你的意见。)

(板书: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你们组所发现的是不是个偶然现象呢?最好是怎么办?

(4)验证发现。

举例验证,这可是一种非常好的数学方法。那现在咱们同学,可以利用黑板上的比例,也可以自己组一个新的比例,验证看看,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是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学生独立验证)

交流验证结果。

小结:不错,看来同学们很会观察,很会思考,很会验证,自己发现了比例的一条规律。完整板书: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质。数学上我们把这条规律,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运用它,我们可以解决许多数学问题。

思考:3/5=18/30是那些数的乘积相等。板书:交叉相乘。

小结:刚才我们是怎样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的?(写了一些比例式,观察比较,发现规律,再验证)

三、总结

(一)、完成练习纸

1、下面每组中的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把组成的比例写下来,并说说判断的理由。

(1)14 :21 和 6 :9 (2):和:1

(3)1.4 :2 和7 :10 (4)9:12和12:15

2、判断下面哪一个比能与:4组成比例。

①5:4 ② 20:1

③1:20 ④5:

3、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48:( )=2.7:0.9 :=5:( )

如果a:4=b:3,那么 ( )×( )=( )×( )

如果a×b=c×d ,那么( ):( )=( ):( )

4、用2、3、4、6、8五个数中选四个数组成比例

(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合作方案:怎样写才能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

(二)、课堂总结:

同桌俩互相说说自己在这节课都有哪些收获?

设计思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通过交流,讨论合作等方式,适时有效地给予引导和帮助。同时也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

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现代社会发展的理想状态应该是一个全民共赢的状态。为达到这一理想状态,增强合作意识是必不可少的,如:人与人的合作,人与自然的合作,群体与群体的合作。对于今天的孩子,从小就注意培养合作意识,让他们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在生活中学会合作,是非常必要。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对各成员分担的任务能进行加工、整合,对活动的成效能共同进行评价的互学习。它有利于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教学相长。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合作学习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比例的意义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反比例函数;教学

初中数学课本中函数教学是教学重点,亦是难点。怎样教学好函数特别是反比例函数和二次函数这部分内容呢?我就《反比例函数的意义》这部分内容教学谈谈自己的教学。

一、预习是基础,打好基础是关键

课堂教学只有40分钟的时间,可谓时间宝贵。首先就要做好好预习工作,只有让学生预习好教学内容,课堂教学中学生才会很自然,也会很轻松地跟着教师教学思路走。所以在教学前,我给学生布置了这样的预习作业:1、回忆小学学过的什么叫正比例,什么叫反比例?2、试分别举一个正比例,一个反比例的例子。3、什么叫正比例函数?举两个正比例函数解析式。4、通过预习了解什么叫反比例函数?能不能列出一个反比例函数解析式。

二、生活事例导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调动学生学习情绪

在课堂导入中,我较为注重自己创设事例,编写故事,用儿歌,做游戏,讲笑话等方式进行,让学生在快乐之余,潜移默化地接受新概念,进入新的学习之旅。

《反比例函数的意义》教学中,我出示了一个贴近学生生活事例的例子:我首先提问,哪些同学参观过遵义会址?分别乘坐的什么交通工具呀?坐汽车的同学从桐梓出发分别用了多长时间?从桐梓到遵义的汽车都走的是同一条线路,全程约80公里,为什么路程一样,时间不同?计算一下这三种车的平均速度?哪种最快?路程一定时,速度和时间是什么关系?(反比例)s=vt。教师随即在黑板上画出一统计表格帮助学生体会时间与速度间变化与对应的关系。

三、利用课本中实例,导出反比例函数解析式

多媒体的应用可以说是近年来教学中一个巨大的成就。本课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展示了课本中的三个问题。并提出问题:这三个关系中,哪些是变量?哪些是常量?(引出函数、一次函数的复习)将这些关系式改写成函数解析式的常见形式。接着提问并与学生共同解答,从而推导出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四、课内学生实践,将理论运用于学习实际

推导出反比例的解析式后,将解析式理论运用于教学实际,从而巩固学生理论。教师随即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出示例题。此时,教师让学生回忆前面学习正比例函数时的情景,学生从而可以举一反三地进行解答。为加深学生印象,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我还根据学生实际,给学生出示了一道变式题。通过此类题目的训练,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解决反比例函数问题的能力。

五、强化随堂练习,加快学生解题速度

在学生充分掌握反比例函数意义的基础上,强化练习,从而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和解题速度,提高学生整体能力和水平。

六、师生课堂小结,系统掌握本节知识

学习结束后,通过课堂小结让学生对本节内容有一个系统的了解与认识,我在教学本节内容是这样小结的:反比例函数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大家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背景知识,注意挖掘问题中变量的相依关系及变化规律,逐步加深理解。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从感性认识到理发认识一旦建立概念,即已摆脱其原型成为数学对象。反比例函数具有丰富的数学含义,通过举例、说理、讨论等活动,感知数学眼光,审视某些实际现象。只要掌握好了反比例函数的基础内容,学习今后的知识就游刃有余、驾轻就熟了。

参 考 文 献

比例的意义范文第3篇

二比一的比例就是前者是后者的两倍。

比例是一个数学术语,表示两或多个比相等的式子。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在数学中,如果一个变量的变化总是伴随着另一个变量的变化,则两个变量是成比例的,并且如果变化总是通过使用常数乘数相关联,那么常数称为比例系数或比例常数。

(来源:文章屋网 )

比例的意义范文第4篇

那我们就谈谈这类物品的利与弊吧!

首先是利。

一次性物品的出现,意味着人类科学的飞速进步,是人们取得的一大成就。这一成就给人们带来了许多方便。当人们用了一次性物品,可以减少许多麻烦,比如可以不用浪费时间和水来清洗,而且非常卫生,不象通常的玻璃杯,外人喝过后,还要清洗,说不定还会造成细菌感染,而有了一次性物品,就不会发生类似的事,还可以节水,真是两全其美。

接着是弊。

比例的意义范文第5篇

摘要:存贷比作为我国金融监管当局对银行业日常流动性和风险控制的指标,有着重要的意义,存贷比指的是国内各商业银行人民币贷款的余额与存款的余额之间的比率,目前在国内这一比率被规定为最高不得超过75%,与此同时各家商业银行也通过该指标检测自身抗风险能力和收益能力,基于我国商业银行一般以表内业务即资产业务与负债业务为主,更高的存贷比也直接意味着更高的盈利能力和与此带来的更高的经营风险。

关键词:存贷比;政策;调整

2013年,一场没有征兆的“钱荒”席卷整个中国金融业,商业银行大面积资金紧缺,银行隔夜拆借利率一度飙升至13%,使得存贷比这一指标重新回到人们视线之中,商业银行希望提高甚至取消对于存贷比红线的限制,认为其不能很好的反应企业的风险控制能力,本文对于该问题进行简要的阐述和分析。

1.存贷比的形成,宏观与微观

存贷比,特别是设定75%红线的存贷比政策,始于1994年,当时我国处在较高的通货膨胀水平之上,经济过热明显,消费物价指数一度创纪录的达到20%,普遍意义上我们认为超过5%就属于严重的通货膨胀,20%已经达到经济崩溃的边缘,因此当时各行各业都要配合宏观经济的从紧政策,特别是“双紧”政策,即从紧的财政政策与从紧的货币政策,而对于一些当时发达国家普遍使用的资本充足率、整体贷款资产规模等金融手段,或者是因为条件不足或者是因为市场经济不完善,对于当时面临失控的经济局面都无法起到行之有效的作用,而监管当局迫切需要降低贷款规模,所以存贷比就成了行之有效的工具,1995年《商业银行法》规定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之比不能高于75%,时候证明该政策有效的遏制了当时的恶性通货膨胀,为宏观经济的稳定起到了经济作用。

随着金融业务市场化不断完善,金融业务风险也在不断增加,而存贷比这一简单的监管指标,对于保持商业银行平衡经营风险与盈利能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我国商业银行目前依然处在相对传统的业务模式阶段,同业业务占比较低,主要依赖于存贷款业务,即低息揽储,高息放贷,获取利差,保持较高的盈利水平,就需要提高贷款规模,增加贷款额度,而商业银行本身因为流动性的需要,对于客户日常现金的周转。存款准备金、库存现金等都需要一定程度的准备,提高这些流动性较强的资产,就会提升银行抗风险能力,避免银行的支付危机。

由此可以看出,存贷比不仅在控制国家宏观经济过热上体现出其重要性和作用价值,也在银行自身风险控制方面提供了良好的保障,设定75%存贷比红线,对于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都有巨大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宏观上控制贷款增长,微观上保持流动性。

2.存贷比与流动性之间的关系分析

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是指:银行满足存款人提取现金、支付到期债务和借款人贷款需求的能力。这一概念基本借用了商业会计关于流动性的概念,流动性的强弱主要依赖于变现的时间和变现的损失,在会计领域,衡量流动性比例的主要有流动资产与负债的比例指标体系,即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分别衡量流动资产(现金等价物、应收款项、存货)、速动资产(现金等价物、应收款项)、现金资产(现金等价物)与流动负债的比值,速动比率可以较好的提供一种流动性参考指标,而商业银行的存贷款比率近似于会计上的资产负债率,只能衡量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之间的比率,实际上,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当下主要体现为期限错配的问题,即较短期的负债,配比较为长期的资产,导致在集中偿还期产生了巨大的到期无法偿还的风险,这正是因为在存贷比考核制度下,不考虑流动性,大量吸收短期理财产品提高存款额度,而又将贷款投放到偿还期较长,流动性差的政府融资平台或者长期贷款项目上所带来的恶果。

综上所述,存贷比虽然可以有效的限制商业银行的贷款规模,降低经营风险,但是精确度不足,不能很好的体现流动性问题,容易造成短期存款与长期借款期限错配的问题。

3.存贷比与宏观经济

前文所述,从宏观的角度看,存贷比的设定主要是为了控制经济过热,降低整个市场货币投放规模,即通过控制资金总量来调控宏观经济,它与银行存款准备金目标相近,手段不同,法定存款准备金控制的是源头,通过各家银行的资金来源控制,达到控制各银行货币规模的效果,而存贷比是通过控制各家银行的贷款规模,即在整个市场存款规模不变的情况下,改变存贷比,收放贷款规模。

存贷比最终是否能有效调控宏观经济呢?存贷比控制宏观经济的原理是降低提高存贷比来降低贷款总量(存款总量不变的情况下)贷款总量的降低又导致货币供给量的降低,从而影响宏观经济,在整个传导链中,贷款总量的降低是否会导致货币供应量下降,令人存疑。随着我国金融市场不断完善,两者的关联关系也在进一步减弱和降低,人民币贷款余额与货币总量指标M2在一九九三年时为94.45%到二零一一年时为65%,在计划经济时代下,贷款余额基本等于货币总量,而在市场经济下,贷款余额占货币供应量的比重不断降低,虽然依然有较大影响,但已经不是完全正相关的关系,如果完全依赖存贷比作为宏观调控手段,其正效果将会下降,副作用将会提升。

4.结论和改革建议

由于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基本现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以资产、负债业务为主的业务模式没有发生改变,通过谋取利差盈利模式没有改变,存贷比的设置,有利于商业银行控制自身风险,有利于监管部门降低系统风险,同时,在宏观调控上,虽然贷款规模与M2货币总量的关系不断减弱,但是结合银行存款准备金等其他政策,依然可以有效控制货币总量,因此我们认为,现有的存贷款比率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但是与此同时,存贷比指标对于商业银行也产生了期限错配,无法真实反映流动性的问题,应该通过增加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来精细化对于流动性的监管,具体方法如下:

一是扩大一般性存款的统计口径,增加存贷比中,存款的基数,将非存款雷金融机构的存款按照配比原理纳入存款中,这样做不仅让分子分母更加配比,也可以减少目前商业银行利用同业存款来在季末完成业务考核的行为。

二是增加流动性比率的考核,将原有的单一存贷比指标考核改进为不同流动性资产负债比率的指标系,按照流动性的强弱将库存现金、存款准备金、同业借款等不同贷款分比率计算,可以有效地提高流动性的考核。(作者单位:安徽财贸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朱维英. 光大银行郑州分行的存贷比研究[D].郑州大学,2011.

[2]郑志瑛,郑乙歌,郑九歌. 提高河北省银行业存贷比对策研究[J]. 经济与管理,2010,07:55-60.

[3]陈涤非,孙小光. 当前存贷比监管的合理性分析与改革建议[J]. 金融纵横,2013,02:53-58.

[4]丁倩. 存贷比限制对央行货币调控的影响分析[J]. 上海金融,2013,02:64-67+118.

[5]本报记者 曹蓓. 商业银行受困75%“红线” 各方论剑存贷比走向[N]. 证券日报,2013-01-04B01.

相关期刊更多

液压气动与密封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工程勘察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劳动保障世界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吉林省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