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物流信息技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内容摘要:物流信息化整合了物流资源中的信息资源,促进现代物流业的进步和发展。阐述了我国物流信息化的现状、作用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物流信息技术供应链
我国物流信息化现状
大中型企业物流及第三方物流
有调查显示:我国大中型企业物流及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意识普遍提高,信息化进程正在加快。大约有74%的企业已经建立了信息管理系统,77%的企业已有自己的网站。已建管理信息系统的企业,系统是内部局域网的和广域网的各占大约一半。但企业信息化仍处于起步阶段,企业网站的功能以基础应用为主,主要用于企业宣传(40%),其次是信息服务(36%),用于内部通讯的占30%(因是多选题,超过100%),作为电子商务平台的比例相对较少,大约占21%,但相对于2001年、2002年正呈现出增长势头。信息系统的系统功能则集中在内部资源整合,客户关系管理的应用正在迎头赶上。调查结果显示,已建系统的功能主要集中在仓储管理、财务管理、运输管理和订单管理,所占比例依次为56.4%、43.6%、41%、41%。由于物流的基本功能是服务,与用户的关系、对客户的管理已经成为物流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客户关系管理的应用急需迎头赶上,在调查的企业中,其应用的比例已超过三分之一(35.9%)。这也是新建信息化项目的物流企业必须考虑的一项内容。
中小型物流企业
据统计,我国目前1000万家中小企业中,实现信息化的比例还不到10%。中小型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更是亟待起步。但不少中小型物流企业经营者都表示,目前市场上的物流管理软件至少在10万元到30万元左右,他们认为投入风险太大,真正适合的产品太少。另一方面,物流软件供应商过多关注高端客户群,忽略了中小型物流企业这块市场,这也是中小型物流企业信息化难以实现的重要原因。
物流信息化的价值
整合物流功能
物流系统是由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搬运、加工、配送等多个作业环节构成的,这些环节相互联系形成物流系统整体。在物流信息化之前,由于信息管理手段落后,信息传递速度慢、准确性差,缺乏共享性,使得各功能之间的衔接不协调或相互脱节。还有运输规模与库存成本之间的矛盾、成本与服务之间的矛盾、中转与装卸之间的矛盾等,都是现代物流系统经常需要平衡的问题。解决这些矛盾,需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上述物流环节进行功能整合,联合运输、延迟物流、加工配送一体化等,都是物流功能整合的有效形式。
协调供应链各环节
物流信息化通过物流信息网络,使物流各环节上的成员能实现信息的实时共享。处在销售终端的零售商直接面对消费者,他们充分了解消费者的需求,能详尽地记录客户的信息,制造商与分销商借助物流信息网络,可以同时共享零售商所获取的市场信息及零售商的经营状况,从而迅速调整各自的生产和运营计划;同样,物流信息网络也使制造商的产品调整和销售政策能及时被其他物流成员了解,也有利于他们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在这种物流信息实时反应的网络条件下,物流各环节成员能够相互支持,互相配合,以适应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
改善物流系统的时空效应
时间效应和空间效应是物流系统的两个主要功能。时间效应指通过商品库存消除商品生产与消耗在时间上的矛盾,使生产与消耗在时间空间上达到一致;空间效应指通过运输、配送等活动消除商品生产与消耗在空间位置上的矛盾,达到生产与消耗位置空间上的一致。物流信息化通过快速、准确地传递物流信息,使生产厂商和物流服务提供商能随时了解商品需求者的需求状况,生产厂商实行准时制生产,物流提供商实行准时制配送,将生产地和流通过程中的库存减少到最低程度,供应商与生产厂商或消费者之间的距离被拉近,甚至达到“零库存”或“零距离”,由此降低物流费用。
提高物流系统的反应能力
现代生产系统是以定单为依据,采用定制化生产方式,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生产系统的快速反应必然要求物流系统与之快速匹配,只有物流信息化才能实现快速反应。海尔以现代物流技术和信息管理技术为依托,通过海尔电子商务平台在网上接受用户订货。用户根据网上提供的模块,设计自己需要的产品。海尔采取JIT采购、JIT配送、JIT分拨来与生产流程同步。海尔的采购周期只有3天。产品下线后,中心城市在8小时以内、辐射区域在24小时内、全国在4天内即可送达。完成客户订单的全过程仅为10天时间。
物流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企业物流信息化
普遍采用条形码技术和射频识别技术,提高信息采集效率和准确性;采用基于互联网的电子数据交换技术进行企业内外的信息传输,实现订单录入、处理、跟踪、结算等业务处理的无纸化。
广泛应用仓库管理系统(WMS)和运输管理系统(TMS)来提高运输与仓储效率。
通过与供应商和客户的信息共享,实现供应链的透明化,运用JIT、CPFR、VMI、SMI等供应链管理技术,实现供应链伙伴之间的协同商务,以便用信息替代库存,降低供应链的物流总成本,提高供应链的竞争力。
物流企业信息化
物流信息服务包括预先发货通知、送达签收反馈、订单跟踪查询、库存状态查询、货物在途跟踪、运行绩效(KPI)监测、管理报告等,将成为第三方物流服务的基本内容。
物流企业在客户的数据管理方面将承担越来越大的责任,从而在客户供应链管理中发挥战略性作用。物流外包影响供应链管理的最大因素是数据管理,因为用企业及其供应链伙伴广泛接受的格式维护与提取数据以实现供应链的可视化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物流企业不仅需要在技术方面进行较大投入,而且还需要具备持续改进、例外管理和流程再造能力。所以对技术、人才和信息基础设施的投入已成为物流企业区别竞争对手的重要手段。
随着客户一体化物流服务需求的提高和物流企业信息服务能力的增强,将出现了基于物流信息平台通过整合和管理自身的以及其他服务提供商补充的资源、能力和技术,提供全面的供应链解决方案的第四方物流服务(4PL)。
物流信息服务业
软件提供商软件商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提供WMS、TMS等物流功能管理的软件商;二是提供供应链管理计划与执行系统(SCP、SCE)的软件商;三是在提供ERP的基础上向上下游扩展到企业资源管理(ERM)的软件商。这些软件商将行业标准、优化的流程和商业智能融入在软件系统,客户既可以选择成套的行业解决方案,又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先上一部分模块。
信息中间商(Informediary)主要提高专门的信息基础设施。物流服务商要和客户之间实现供应链一体化,又无法自己做大信息平台,因此才通过信息中间商来进行这样的服务。信息中间商通过建立一个公共信息平台,把采购商、供应商、物流服务商、承运人、海关、金融服务等机构都放到上面。通过这个平台,大家来交换数据,完成国际物流服务。
网上市场(E-Marketplace)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网上交易不断涌现,其中物流网上交易将日益活跃。
参考文献:
1.徐文静.物流战略规划与模式.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关键词:需求;信息;物流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
随着高频度、小批量配送的专业物流需求增多,大型物流企业的集约化、协同化和全球化发展,传统物流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发展需要,现代通信、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变以满足新的物流需求提供了可能,也为现代物流提供了技术基础和保障手段,通过广泛深入的应用信息技术、及时准确地掌握物流过程的动态信息、调动各地物流网点、构筑一体化物流网络、节省时间和费用、将空载率压缩到最低限度、提供优质物流和保障服务,以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物流需求的变化推动物流企业信息技术应用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深入发展,物流需求也更多样化和个性化,对物流的服务要求也将更加专业,需求变化将推动物流企业更广泛、更深入地应用信息技术。物流需求将更强调即时性。顾客需要随时了解商品情况、地理位置、运输状态等即时信息,制造商正逐渐向按需生产和零库存过渡,大型的零售商每天进库和出售的商品繁多,需要高效清点、无缝对接,这些都要求企业必须利用诸如条码、射频技术、计算机、网络等多种信息与通信技术来实现,信息化是唯一选择,也是运作的关键。企业物流自给的模式将改观,第三方综合物流需求将增大。目前,企业的自有物流占整个市场规模的70%~80%左右;工业企业中,36%和46%的原材料物流由企业自身和供应方企业承担,而由第三方物流企业承担的仅有18%,这种自办物流方式,设施利用率低、成本高,而且设施落后,达不到客户需求的特定要求,形不成一体化的综合物流,也越来越不能满足企业专业化需求,更多的企业将改变自办物流的模式,将物流委托给更为专业的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要满足这些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必须加大信息技术的应用,通过信息化和自动化解决供给问题,为企业个性化的服务要求提供专业化服务。
二、RFID产品将在物流业得到广泛应用
随着RFID技术不断成熟、应用成本(单品价格、实施费用等)逐步降低以及在国内物流企业应用案例的增多,RFID技术对物流企业业务处理效率的提升价值将日益凸显,利用RFID技术实现货物供应链实时监控,保证库存高可见性,使得企业不需要在业务起步时就拥有强大的条形码系统。凭借RFID无光电应用特性,支持更多的自动读取,在缩减制造及分拨方面人员成本的同时保证高准确性。RFID提供对供应链资产的实时监控并通过电子标签操作人员了解产品的详细信息,这将为改进决策、加快处理问题的速度打下坚实的基础。近年来,RFID的成本已经大幅下降,加之RFID无论在可靠性、避免污染、可见性、读取速度和空间方向性上都比现在的条形码具有优势,RFID在未来将成为物流企业广泛应用的信息技术之一。
三、激烈的市场竞争迫使物流企业加快信息技术应用
物流市场的激烈竞争迫使企业不断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物流质量,信息技术是实现高效率、低成本和高质量物流的重要手段。国际大型物流企业陆续抢滩中国市场,将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市场竞争。跨国公司先进的技术和管理,尤其是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将迫使企业不得不加快信息化步伐,通过信息技术的广泛深入应用来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区域内众多的中小物流企业经过激烈的市场竞争,必将脱颖而出一批有实力、有前途的企业来,竞争使得它们获得优势,积累了资本,扩充了实力,具备进一步深入推广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条件。
四、信息技术在物流业的应用环境更宽松、条件更成熟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各级政府也制定相应政策支持信息技术在物流业中的应用和推广,鼓励物流技术的创新发展。例如,国家和各省都积极推动建立公共软件开发和行业性软件测试平台,促进行业大型应用软件系统开发与推广,组织高校、科研院所和大型企业等科研机构实施科技攻关,推动公共技术开发平台建设,引导产学研联合研制技术标准,促进标准建设。国家还专门成立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下设物流作业、托盘、第三方物流服务和物流管理分技术委员会,以促进物流企业信息化。大力推动物流园区间的信息化整合,列出专项资金支持园区内的物流企业信息化、标准化以及电子商务建设,推动省区市公路货运配载系统的应用,逐步向物流信息平台过渡。国家各项“金”字工程建设不断深入,将为物流信息化提供更为宽松的环境,提供更坚实的信息化基础条件,起到更强的支撑作用。
五、信息技术的应用将更紧密地结合物流企业管控模式
物流企业管控模式和运作流程的差异客观上决定了没有适用于所有企业的标准化应用模块,简单机械地照搬其他企业信息应用系统注定了信息化的失败,信息技术在物流企业的应用将更紧密地结合企业管控模式,更加关注企业个性化的技术需求,技术应用紧紧围绕企业独特的业务流程展开。信息系统的开发将更加强调物流企业技术应用需求的实现,物流企业和信息技术提供方共同全程参与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改变前期侧重软硬件建设,以技术为先导的应用模式,“量体裁衣”式的信息化建设思路将被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所采用,真正做到信息技术的应用有效支撑物流企业的业务运营。
六、第三方系统的信息集成建设将拓展客户服务领域
现阶段,我国物流企业与国外企业竞争的关键在于“客户服务”,而服务的及时性与全面性将直接关系到一个企业的竞争实力。在客户服务要求逐步细化的今天,拓展客户服务领域,提高客户服务效率将是各企业发展中的重点。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发展,客户要求物流企业能够提供及时、准确的物流信息,以跟踪了解货物实时的物流状态。因此,必须打破原有的封闭式物流系统架构,对客户提供实时的信息交换接口,为客户提供网上查询服务以及邮件、手机短信等多种形式的服务,客户可以通过物流系统,获得从货物起运开始的准确货物到达时间、到达位置等信息。实现与客户系统间的信息集成(如物流企业的WMS系统与生产企业的SCM系统,物流企业的TMS系统与分销企业的DRP系统等),通过系统间的信息及时传递,加强企业与客户联系的紧密性,以完善、及时的信息服务提高企业竞争实力。
七、结束语
随着国民经济加速发展,物流业在现代经济社会中的重要性日益提高,市场化竞争越来越激烈,物流企业实力不断提高,物流企业信息化意识必然不断提高,信息化投入不断加大,信息技术将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上得到物流业的应用和推广,也将极大提高物流的效率,提升服务质量,降低物流成本,助推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作者单位:江西蓝天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牟春燕.第三方物流信息技术应用研究[J].现代物流,2006.6.
[2]袁丽英,张洪明.电子商务下的物流信息技术[J].商场现代化,2008.4.
[关键词]物流信息技术课程 教学改革 对策
一、中职物流专业课程教学中现实状况
我国开设物流课程时间较晚,不少高校虽然增设了繁多的物流相关信息技术课程,但成效并不明显。中职学校是继高校开设物流专业后,为补充社会物流人才需求不足相继增加的物流专业,其物流专业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尚缺少规范性。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大多数中职学校物流管理专业开设的物流信息技术相关课程主要有《物流信息系统》、《物流信息技术》、《物流网络技术》、《物流系统工程》等。设置这些课程是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物流行业人才需求状况,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则存在诸多问题:一方面课程编排存在重复性,学生因为教学内容的重复,往往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现有的教材体系更新速度慢、理论知识与物流企业实际需求存在较大差距,不具有可操作性,不利于学生及时更新知识体系。
二、当前物流信息技术课程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形式单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
目前,学校物流专业教师讲授物流信息技术课程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在一些重要章节虽选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但教师因为缺乏物流企业相关的数据资料,导致多媒体教学也只是演示工具,缺乏实际案例的充分说明,限制了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因此,物流专业教师要改变以讲为主的教学形式,通过多种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发现问题、探索求知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教学内容空洞,教材编写周期长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物流信息技术也在日新月异的深入发展。例如与《物流信息系统》有关的企业局域网技术已经从“有线”转向“无线”,WEB技术更强调移动。但是,物流教师因为自身专业素质的落后,深入企业实践的机会为零,导致教学内容空洞,没有生趣;为学生配置的专业教材中也很少涉及前沿技术问题,教材的编写周期较长,很难与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相匹配。只有在教材的使用和编写问题上找到新的出路,才能保持教材的前沿性和创新性发展。
3.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不足
实践教学设置应以企业岗位需求和职业核心能力为本位的设计原则,倡导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是主角,参与是关键,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主持人。教师要通过选定物流信息技术相关实验项目、物流案例或课题,让学生明确学习物流信息技术的目标;学生要根据个人能力参与实践,在实践中学习物流信息管理系统课程理论知识,掌握物流信息,提高物流信息处理能力。教师要增加学生实践课时,在老师的指导下,参观物流企业,学让生真正接触物流企业第一现场,掌握具体的管理流程,实现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的综合目标。
4.专业师资缺乏
中职学校中,物流信息技术课程师资队伍缺乏学科带头人,教师水平差别大,专业素质水平较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物流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物流信息技术课程知识范围涉及了软件工程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程序设计技术、EDI技术、GIS技术、GPS技术、条形码技术、POS技术、射频识别技术等各个领域,范围广、内容多。虽然大部分信息技术课程教师具有物流师资格证书,但缺少企业工作的实际经验,专业知识体系不够健全,导致实际教学效果明显不足。
5.实训设备水量少,使用频率低的
中职学校为满足物流信息技术的教学,新建了物流实训室,添置了诸如RFID设备、手持式条码扫描仪、固定式条码扫描仪等物流信息技术实训设备。但由于采购和维护成本昂贵往往采购数量很少,要想让每位同学在实习期间有充足的时间来操作机械设备,参与管理流程,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另外,信息技术设备更新换代速度快,折旧率高,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各种故障问题,与之对应的设备维修费用也相对较高。一旦出现故障问题,就会增加经费开支,耽误学生的实训时间,给教学管理带来了巨大成本。
三、 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对策
1.更新教材内容,缩短教材建设周期
教材是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必不可少的武器。教材选编和教材建设的周期对于信息技术发展速度而言明显偏长,这都不利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知识。要想改变现状,学校在物流信息技术课程的教材选用上应给予教师更多的选择权,以出版市场的成熟教材为主,利用新兴的信息技术手段和网络资源共享平台获取更多前沿信息;教师在课堂上鼓励和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搜索引擎等途径获取物流信息技术相关知识。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应充实多媒体光盘内容,让教师在多媒体教学中有更多的内容展现给学生,让学生更清晰的认识教学内容,更容易掌握知识。
2.加强“校企合作”,增加实践机会
物流企业为学生提供参与实践操作和管理的机会,帮助学生更直观的观察物流信息管理流程。学校要加强与物流企业,特别是物流信息系统利用率较高的物流企业间的深度合作,从企业经营活动中获得最新的物流信息系统案例,并从中发现问题,帮助企业解决问题,增加学生实践操作的能力。通过实践,学生可以熟练操作ERP(企业资源计划)仿真软件,熟练掌握企业信息化理论、电子商务、物流系统及ERP系统的实施和维护。
3.提高实践教学设备的利用率
如何提高学校实践教学设备使用效率,降低采购和维护保养成本,是学校亟须解决的问题。学校可以考虑租赁企业设备进行实践教学,或将实习地点从学校向物流企业倾斜的实践教学方式,这样其既可以满足物流信息技术教学需要,又能满足物流企业的部分日常工作需要。但如何鼓励物流企业帮助学校提供或者更新技术设备,以及降低物流企业接纳学生实习所带来的企业经营成本的增加是需要企业和学校共同面对的问题。
4.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要加强物流信息技术专业教师的培养,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政策,积极引入企业物流信息管理人员、实践经验丰富的物流信息系统开发人员作为学校兼职教师,同时鼓励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教师到物流企业进行挂职锻炼,着重培养高校教师在物流企业工作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小丽.《物流信息系统》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08(10)
[2]宾 厚,邹筱,肖军.高职学校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现状与发展[J].物流教学,2007(9)
据统计,网购投诉中有超过50%以上是物流问题。由于我国物流业的整体发展水平相对比较滞后,要服务于以速度、效率制胜的电子商务,在资源配置、服务水平、管理水平、现代化科技手段的使用等方面还有很大的差距。目前,问题主要表现在物流管理水平和信息化程度都比较低,物流系统功能不强,仓储功能和运输功能缺乏协调,长途运输和短途配送缺乏有效衔接,各种运输方式之间配合不力,不同物流服务很少结合,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物流系统。物流信息技术应用相对落后,物流服务网络亟待形成与整合,信息技术在物流企业的应用不仅比较少,而且应用层次较低,计算机应用多局限在办公自动化和日常事务处理方面,绝大多数物流企业尚不具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处理物流信息的能力。同时,在拥有信息系统的物流企业中,其信息系统的业务功能和系统功能还不完善,缺乏必要的订单管理、货物跟踪、仓库管理和运输管理等物流服务系统,物流信息资源的整合能力尚未形成。多数物流设备也都比较陈旧,物流自动化设施应用不多。因此,应用现代物流技术是降低网络销售物流配送成本、提高网络销售物流发展水平的必经之路。
二 物流信息技术在网络销售上的应用对策
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其在物流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多,如GIS、GPS、EDI、条码等技术的应用范围日益广泛。而正确和有效地将这些现代物流信息技术应用于网络销售物流活动中,能很好地解决网络销售物流中存在的问题。
(一)自动识别技术应用
1.条码技术
条码技术在网络销售上的应用有以下几方面:首先,在运输管理方面,运用条码技术,可以对运输票据进行有效的管理,知道货物如何装载和搭配,运输车辆的返程、货物如何搭配都可以便捷地计划好,从而提高运输效率。其次,在仓储管理方面,通过手持条码终端设备货物的各种信息自动写入计算机,极大地方便了进出库和在库盘点的管理,而且减少了手工处理,提高了效率。再次,在货物配送方面,利用移动终端,调出客户订单信息,然后根据订单情况挑选货物并验证其条形码标签,直至确认配送完成客户的货物。最后,在销售管理方面,与销售信息系统(POS系统)配套,通过光电扫描读取信息,能快速、准确地利用计算机进行销售管理。
2.射频识别技术
射频识别技术在网络销售物流领域的应用包括:货物入库环节、货物出库环节和物流配送运输环节,可以大幅提升运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二)物流自动跟踪技术应用
1.GPS技术
GPS在物流中普及应用后,通过互联网实现信息共享,实现三方应用,车辆使用方、运输公司、接货方对物流中的车货位置及运行情况等都能了如指掌,透明准确,利于三方协调好商务关系,从而获得最佳的物流流程方案,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将GPS技术应用于网络销售物流中,可以使电子网络销售物流更加明朗。客户只要知道车辆的车种、车型和车号,就可以立即得知该车现在何处运行或停在何处,以及所有的车载货物发货信息。这样大大提高了货物运输的透明度,为货主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而且有利于客户掌握更多的物流信息,以控制成本和提高效率。
2.GIS技术
地理信息技术(GIS)集成了车辆路线、最短路径、网络物流、分配集合和设施定位等功能,利用其空间查询和分析能力,可以在物流过程中迅速、准确地掌握供需双方的地理分布,确定物资调运的数量和运输方式,决定运送货物的数量、种类、到货方式等,从而降低经营成本,提高收益。将GIS技术应用于网络销售物流,可以使物资高效、合理流动,达到物资配给效益最大化。
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是物流管理类以及交通运输专业物流与运输方向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包括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电子数据交换技术、条码技术、全球定位系统(GPS)、射频识别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它涉及的知识面广,操作性强。在教学时间短,内容量大的情形下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对现有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所以必须对其进行改革和创新,构建一种高效的立体化教学模式[1]。这是转变教学观念、高等教育改革的必要的一部分,也将推动物流管理专业的发展。
立体化教学模式主要是以课程为基础,重点培养学生的能力,以教学资源为平台,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进行设计,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实现课程的教学改革。笔者重在是改变传统的授课方法,在授课过程中,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教学手段,不仅能改变教师的授课环境,同时给学生一种全新感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构建立体化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1、提高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和创新性
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信息性、实用性较强的学科。当前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迅猛,而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和创新性明显不足。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于物流信息技术的影响很大,而目前的教材内容实用的新例子较少,教学内容往往与时代不同步。因此,要求在课程教学中引入大量的案例的图片、音频、视频等加强教学效果,而立体化的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2、改善传统教材的知识体系传递的单一功能
知识体系是传统教材的核心,其结构主要是线性结构,传统教材只有知识传递功能,而立体化的教学模式采用了丰富多样的知识传授方法。在立体化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按照所学的内容安排学习进度。
3、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
物流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信息量大,在教学时间短、内容多的情况下,教学仍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解,教师虽然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但课堂教学变成了“变了相的黑板+粉笔式”,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没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由于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使得这门课的教学效果一直不尽人意。因此,对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已迫不及待,可见高效率的立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意义重大。
4、个性化的学习模式
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和学习能力因人而异,但学习环境都一样,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够因材施教。但是使用立体化教学平台进行教学,学生就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在平台上有选择的学习,并且教师也能利用该平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为因材施教提供了科学的前提准备,能够高效的使学生的学习成绩不断提高。
5、可交互式的平台
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能够利用立体化教学平台及时向教师咨询,教师也能及时的了解了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样就打破教师学生之间的时空限制,为学生及时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途径。
二、物流信息技术课程立体化教学模式构建
1.立体化教材建设
立体化教材选取的主教材为王道平、王煦,编写的《现代物流信息技术》,以教材为主导,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结合视频进行讲解,通过企业的典型案例分析巩固在教学过程中学到的知识点。
(1)制作教学内容:以教学大纲为指导,结合我校学生的特点,充分发挥立体化教学平台的优势,整合了《物流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对物流信息技术中条码技术、RFID技术、GIS\GPS技术等做了比一般教材更详细的描述,并伴以各种动画演示。
(2)制作电子教案:重新制作了电子教案。充分利用了音频、视频等资料,严格按照网络课程教学需求进行编制。
(3)录制教学视频:针对重点章节,录制教学经验多的老教授的教学视频。使学生既能听到主讲教师的讲解,还能听到其它教师的授课。这样能提高学生对内容的理解程度,同时也有利于主讲教师的提高。
立体化教材明显优于单一的纸制教材,由网络教材、电子教案、教学视频等构成的新教材体系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很大帮助。
2.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
(1)建立《物流信息技术》资源库:建立《物流信息技术》资源库,其内容包括有图片、音频、视频等。同时可以充分利用网上各种教学资源库。
(2)开发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物流信息技术与计算机结合的非常紧密,学生毕业后工作接触最多的是管理信息系统,笔者结合本专业的特点及多年教学经验,开发了一套企业的采购信息系统、运输管理系统,便于学生了解信息系统的内容,在教学中针对管理信息系统的新功能学生也可以添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建立题库:结合物流信息技术的特点建立物流信息技术的试题库,通过试题库学生可以及时巩固所学的内容。笔者把一些物流信息的热点问题添加到了试题库中,学生的关注度非常高,比较感兴趣。大家查阅资料,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汇报,这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为了让学生在毕业时增加物流知识的储备及学生创新学分的要求,也建立了物流师培训的试题库。感兴趣的学生可以考取物流师证,这增加了学生的就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