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信息技术考试试题

信息技术考试试题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信息技术考试试题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信息技术考试试题

信息技术考试试题范文第1篇

(2011-12-2719:05:13)

标签:鏁欒偛

一、单项选择题

1、信息安全是信息网络的硬件、软件及系统中的(A.用户

B.管理制度

)受到保护,不因偶然或恶意的原因而受到破坏、更改或泄露。

D.设备

C.数据

)。

2、为了预防计算机病毒,应采取的正确措施是(A.每天都对计算机硬盘和软件进行格式化C.不同任何人交流3、DDoS攻击破坏了(A.可用性

)。B.保密性

)。

B.不用盗版软件和来历不明的软盘

D.不玩任何计算机游戏

C.完整性D.真实性

4、以下哪个不是数据恢复软件(A.FinalData

B.RecoverMyFilesC.EasyRecovery

)。

D.OfficePasswordRemove

5、Windowsserver 2003系统的安全日志如何设置(A.事件查看器

B.服务管理器

C.本地安全策略D.网络适配器里

6、数据备份常用的方式主要有:完全备份、增量备份和()。A.逻辑备份

B.按需备份

C.差分备份

D.物理备份

)对要发送的的信息进行数字签名。D.接收者的私钥

7、数字签名技术是公开密钥算法的一个典型的应用,在发送端,它是采用(A.发送者的公钥

B.发送者的私钥

C.接收者的公钥

8、数字签名技术,在接收端,采用(A.发送者的公钥9、(

)进行签名验证。

C.接收者的公钥

D.接收者的私钥

B.发送者的私钥

)不是防火墙的功能。

B.保护存储数据安全

D.记录通过防火墙的信息内容和活动

2003系统能设置为在几次无效登录后锁定帐号,这可以防止:(

C.IP欺骗

)。

D.缓存溢出攻击

)。

A.过滤进出网络的数据包C.封堵某些禁止的访问行为10、WindowsA.木马

NT

和Windows

B.暴力攻击

11、在以下认证方式中,最常用的认证方式是:(A.基于账户名/口令认证;C.基于PKI 认证

;

B.基于摘要算法认证;D.基于数据库认证

)。

C.TELNET

D.SSL

12、主要用于加密机制的协议是:(A.HTTP

B.FTP

13、当用户收到了一封可疑的电子邮件,要求用户提供银行账户及密码,这是属于何种攻击手段?(A.缓存溢出攻击

B.钓鱼攻击;

C.暗门攻击

D.DDOS攻击

14、“保护数据库,防止未经授权的或不合法的使用造成的数据泄露、更改破坏。”这是指数据的()

A.安全性B.完整性C.并发控制D.恢复

),

15、在数据库的安全性控制中,为了保护用户只能存取他有权存取的数据。在授权的定义中,数据对象的(授权子系统就越灵活。

A.范围越小

B.范围越大

C.约束越细致)类文件。

C..WPS

D..DBF

D.范围越适中

16、文件型病毒传染的对象主要是(

A..EXE和.WPS

17、入侵检测的基本方法是:(

B.COM和.EXE

)。

A.基于用户行为概率统计模型的方法C.基于专家系统的方法

B.基于神经网络的方法

D.以上都正确

D.信

18、在网络攻击的多种类型中,攻击者窃取到系统的访问权并盗用资源的攻击形式属于哪一种?(

A.拒绝服务

息篡改

19、下面哪个不是执行备份操作的用户(A.Administrators组的成员C.ServerOperators 组的成员20、下面哪个不是系统还原的方法(A.安全模式

)。

B.BackupOperators 组的成员D.PowerUsers 组的成员)。

C.自动系统恢复

D.普通模式

B.侵入攻击

C.信息盗窃

B.故障恢复控制台

21、数据库管理系统通常提供授权功能来控制不同用户访问数据的权限,这主要是为了实现数据库的()。A.可靠性

B.一致性

C.完整性

D.安全性)。

22、SQLServer 2005提供了4层安全防线,其中“SQLServer 通过登录账号设置来创建附加安全层。用户只有登录成功,才能与SQL Server 建立一次连接。”属于(A.操作系统的安全防线

C.SQLServer 数据库的安全防线式叫做(

)。

A.邮件病毒

B.邮件炸弹

C.病毒

)型的漏洞评估产品。B.主机型)

B.对签名后信件的内容是否又发生变化进行验证

D.权威性

C.网络型

D.以

D.蠕虫

C.特洛伊木马

D.逻辑炸弹

B.SQLServer 的运行安全防线

D.SQLServer 数据库对象的安全防线

23、电子邮件的发件利用某些特殊的电子邮件软件在短时间内不断重复地将电子邮件寄给同一个收件人,这种破坏方

24、网络攻击的有效载体是什么?(

A.黑客

B.网络

25、针对操作系统的漏洞作更深入的扫描,是(

A.数据库

上都不正确

26、有关数字签名的作用,哪一点不正确。(

A.唯一地确定签名人的身份

C.发信人无法对信件的内容进行抵赖

27、备份在(A.管理工具

)功能菜单下。

B.附件

C.系统工具

D.辅助工具

28、收藏夹的目录名称为(A.Favorites29、(签名数据库。

A.签名分析法

)。B.temp

C.Windows

D.MyDocuments

)分析法实际上是一个模板匹配操作,匹配的一方是系统设置情况和用户操作动作,一方是已知攻击的

B.统计分析法

C.数据完整性分析法

D.以上都正确

)。

30、若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由于某种硬件故障,使存储在外存上的数据部分损失或全部损失,这种情况称为(A.事务故障

B.系统故障

)。C.无线网)。

D.使用专线传输

C.介质故障

D.人为错误

31、为了防御网络监听,最常用的方法是:(A.采用物理传输(非网络)

B.信息加密

32、以下关于CA 认证中心说法正确的是:(A.CA认证是使用对称密钥机制的认证方法B.CA认证中心只负责签名,不负责证书的产生C

.CA认证中心负责证书的颁发和管理、并依靠证书证明一个用户的身份

D.CA认证中心不用保持中立,可以随便找一个用户来做为CA 认证中心33、以下关于对称密钥加密说法正确的是:(A.加密方和解密方可以使用不同的算法C.加密密钥和解密密钥必须是相同的

)。

B.加密密钥和解密密钥可以是不同的D.密钥的管理非常简单

)。

34、Web从Web 服务器方面和浏览器方面受到的威胁主要来自(A.浏览器和Web 服务器的通信方面存在漏洞C.服务器端脚本的安全漏洞35、审计管理指:(

)。

D.以上全是

B.Web服务器的安全漏洞

A.保证数据接收方收到的信息与发送方发送的信息完全一致B.防止因数据被截获而造成的泄密

C.对用户和程序使用资源的情况进行记录和审查D.保证信息使用者都可有得到相应授权的全部服务

36、当数据库损坏时,数据库管理员可通过何种方式恢复数据库(

A.事务日志文件

B.主数据文件

)。

D.联机帮助文件

C.DELETE语句)。

C.差分备份

37、下面哪一个不是常见的备份类型(A.完全备份

B.增量备份

)。

D.每周备份

38、注册表数据导出后的扩展名为(A.reg

B.dat

C.exe

B.信息传输安全

D.bat

39、信息风险主要指那些?(

A.信息存储安全

上都正确

C.信息访问安全D.以

40、对新建的应用连接,状态检测检查预先设置的安全规则,允许符合规则的连接通过,并在内存中记录下该连接的相关信息,生成状态表,对该连接的后续数据包,只要符合状态表,就可以通过。这种防火墙技术称为(

)。

10、Windows系统中,系统中的用户帐号可以由任意系统用户建立。用户帐号中包含着用户的名称与密码、用户所属的组、用户的权利和用户的权限等相关数据。(

1C 15A 24C 2B 3A 16B 17D 25B 26D 4D 5C 6C 7B 8A 9B 10B 11A 12D 13B 14A

18B 19D 20D 21D 22B 23B 27B 28A 29A 30C 31B 32C 33C 34D 35C 36A 37D

38A 39D 40B

二填空题

1信息安全

2物理安全技术、基础安全技术

3文件加密和文件解密都使用相同的密钥4、证书CA 5、数字签名

6标准访问权限和特别访问权限。7、漏洞扫描

8流量攻击和资源耗尽攻击。9、计算机病毒

10、数据库系统分为数据库和数据库管理系统11、端口

12、根据原始数据的来源IDS 可以分为: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和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13、网页病毒

14、VPN (虚拟专用网)

信息技术考试试题范文第2篇

【关键词】 信息技术 资源 合理 高效 增效 提高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教学改革的纵深推进,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重要。近年来,我校结合实际确定了“盘活教学资源,实现课堂增效”的教科研课题,旨在探索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效率的方法和途径。课题组全体教师根据立项报告确定的研究内容,开展了深入的实践、研究、总结,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下面我就在实践中的一些思考做肤浅总结:

1 正确认识、充分挖掘信息化课程资源

与传统的语文教学相比,如今的语文教学涵盖的内容和知识的丰富程度有很大提升,单凭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张嘴,已经不可能完全实现《语文课程标准中》的三维目标,更不用说是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技能了。无论是课前准备,还是课堂教学呵与课后辅导,我们要以课程标准为导向,以教材为基础,利用信息技术,深入发掘和开发教材所涉及的课程资源。比如教材文本所涉及的声像资料、文本资料、图片资料,班级学生情况,校本资源等等。只有充分挖掘了课程所涵盖的资源,才能在备课中做到统筹兼顾,为实现课堂教学三维目标奠定基础。

2 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整合资源,设计高效教学流程

我们在资源挖掘和开发完成后,就要利用好信息技术整合好资源,设计好生动、高效的课堂教学流程。在这里,我觉得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2.1 正确认识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信息技术对语文课堂教学的确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但它不是万能的;信息技术只是组织教学活动的一种手段,它不是全部,更不是最终目的。我们的教学设计应先从整体考虑,设计好思路,然后再安排信息技术的运用。而不应本末倒置,先备信息技术后备整体思路。

2.2 教学设计中信息技术的运用应把握“不得不用、用了更好、简洁高效”的原则。传统教学手段使用效果会更好的就不要用信息技术,比如一二年级学生在教写字笔顺时,教师现场演示肯定比动画演示更直接、更方便。美丽的景点、远离学生实际的场景、复杂的逻辑关系,再生动的语言也达不到多媒体展示的效果,我们就要利用信息技术整合资源,制作教学课件来开展教学,提高效率。利用一个很简单的PPT就能实现的效果,没必要非要做成华丽无比的Flash,既费时又费力,有时还会造成喧宾夺主的窘境。如有的老师在制作教学课件时每一页都加上不必要的动画图案,结果学生的注意力都转移到那上面去了,根本无心上课。

3 熟练运用信息技术,实现课堂增效

在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既要把教学流程乱熟于心,又要对多媒体的运用熟练掌握,还要对课堂中信息技术使用可能出现的问题有较强的驾驭和应变能力。首先,我们要熟练掌握教学流程和设备的使用。一旦在课堂中出现忘记教学流程、设备使用不当等问题,有时会让整节课“砸锅”。其次,要有较强的应变和驾驭课堂的能力。比如出现停电、资源展示出错等情况,教师要神态自如,轻松应对,才能真正达到课堂增效的目的。

4 利用信息技术做好课后反思,经验交流总结

信息技术考试试题范文第3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高效课堂思考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3-0213-02

信息技术课,如同劳动技术课,长时间被认为是无足轻重的课程(相对考试科目而言)。许多人认为信息技术课就是在课上玩玩电脑,如同美术课上画画图、音乐课上唱唱歌。这种认识实际上是把信息技术教育引入歧途,不利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和信息技术能力的掌握。

与传统的学科比,信息技术有其自身的特点:①知识更新速度快,新概念,新方法,新思维不断涌现,新软件和硬件层出不穷。②实践性,实用性,操作性强。③学生学习兴趣特别浓厚,但起点极不平衡,学习的条件差别较大。四、没有严格的考核标准。在这种情况下,怎样来上好信息技术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值得每个信息技术教师思考的问题。

一、更新观念,更应不断更新知识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处于中心地位,是真理的持有者和知识的权威,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信息的容器。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不能适应的,教师首先应该从观念上转变,由"授之于鱼"向"授之于渔"过渡,课堂上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另一方面,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更新速度快,科学技术的发展促使硬件的不断提升,而硬件的不断提升也促使应用软件的不断更新。今天的新知识,可能明天也就过时了,教师不再是某知识的权威。过去要求教师是"给人一碗水,自己须有一桶水。"而在今天,教师拥有一桶水已经远远不够,"给人一碗水,自己必须有长流水。"教师要保证知识永不干枯,必须时时更新自己的知识。我们不只教给学生知识,最主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手段,培养他们终生学习的习惯和本领。要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

二、激发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基础,也是激发创新的源动力。我们的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非常浓厚,那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更加重视挖掘和体现信息技术课的趣味性、娱乐性等魅力,来吸引,引导学生。正如我们常说的"打铁要趁热"。不能让学生在没有兴趣之后再来想办法,在选择教学软件时要注意操作难度、内容等要适当。要遵循"学中玩,玩中学,既要学好,也要玩好"的原则。比如在学习完输入法后,不能只让学生用录入文章来练习,可以利用一些聊天工具如qq、uc等进行聊天,有利于学生思想交流也提高了学生的输入速度。此外,还可以组织一些比赛,如:打字比赛,flas制作比赛,网页制作比赛,板报比赛等等。运用这些方法和手段,学生愿意学,愿意做,也使学生掌握了相应的知识。学生积极性提高了,兴趣浓了,教学效果相应也就提高了。

三、自主学习,把时间充分交给学生

自主学习,即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方法,通过一些手段去了解、掌握知识。在教学中,可以把学习的目标任务通过网络发给学生,学生使用自己的计算机根据教师提出的学习目标与任务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和学习资源来完成学习。从而受到启发,对所学知识加以整理和延伸,形成自己特有的东西。鼓励学生解决问题的多样化,增强学生灵活分析问题的能力。由于信息技术自身的特点,在教学中,只能以学生"做"为主,注意"精讲多练","因材施教"的原则,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也就是努力实现"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是在课堂上一句话都不说"这一理念。当然,在学生操作时,教师要加强巡回指导,及时发现错误,反对学生放任自流,无目的的实践,干课堂无关的事。

四、协作学习,全面提高学习效果

学生在信息技术上的知识水平与能力往往很不平衡,协作学习有利于在短时间内提高教学效果。学生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如班级聊天室,qq,bbs,等工具进行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在学习中,让技能强的学生担任"小老师",让学生帮助学生,鼓励学生聪颖而出,积极思考。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首先问小老师,小老师不能解决的问题,再由大家讨论。如还没有结果,就提交老师和大家一起来研究。这样,在学习过程中鼓励、帮助水平较差的学生,让他们敢做、敢思考,使他们迅速的掌握知识。

信息技术考试试题范文第4篇

关键词: 物理教学 多媒体信息技术 优化课堂教学 促进作用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传统的教学媒体远远满足不了现代教学的需要。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大量媒体出现,如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等,这些媒体承载信息的能力大大提高,已被广泛应用于教学领域,但这些媒体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各自的弱点,如幻灯投影不易表现事物的运动,电视录像缺乏灵活的交互功能,不能实现人机对话,更谈不上智能化。多媒体计算机有取众之长的优势,可以将多媒体信息集成于一体,而且有极灵活的交互功能,代表了教学媒体发展的方向。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是利用计算机来实现图、文、音、像等多种媒体效果的一种新技术,它的兴起并积极地应用于教育教学领域为教学改革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因此物理教学过程几乎是一个以实验为主的教学过程,在物理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虚拟互动技术、传感技术、信息管理技术等多媒体信息技术,可对全面优化课堂教学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一、多媒体技术:引起对教学多维内容的的关注

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它除了具有生动逼真的音响效果、色彩鲜艳的动态视频、非线性灵活便捷的交互手段外,还解决了静态图形表达、微细结构描述等传统教法无法克服的教学困难,能够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引起学生对学习信息的注意,进而通过专门的活动设计引导学生从接收到的信息中提取概念和建立概念之间的联系,逐步完成认识。

在物理浮力概念的讲授时,传统的方案是研究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跟物体浸入的体积的关系,而对于重力加速度g的研究因实验条件的约束而无法展开。对于这一情况,可恰当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平常难见的现象,引起学生对于g的关注,引导学生深入的理解浮力的形成及其相关因素的作用。如:运用来自NASA科研机构在地球表面和太空实验室中做的实验对比录像,展示不同的重力加速度条件下浮力的不同表现,使学生不但看到通常环境看不到的物理现象,而且清楚地领悟到重力加速度g在浮力形成中的作用,对浮力概念的理解更加深刻。

二、虚拟互动技术:引导解决复杂现实的物理问题

物理学是自然科学中最具辩证美、对称美、和谐美的一门学科,物理世界处处体现其自然美。但长期以来,高中学生在物理课堂学习中,面对的是一堆堆死气沉沉的公式、概念,教学媒体单一,是造成学生对物理世界的美缺乏足够认识的一个重要原因。进行作为概念的引起的实验,开展问题的研究,用真实实验是恰当的。但当引入复杂条件时,一般的真实实验会变得困难。应用虚拟互动技术,利用计算机实施虚拟实验,可弥补真实实验教学的缺陷。虚拟实验软件具有交互功能,学生可以自由调整虚拟实验软件的控制参数,获得不同的虚拟物理状态和过程,并进入个性化的学习中。我们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集成控制特性,通过大量的文字、影像、图形、图表、视频、实物图片、二维三维模型、动画模拟等各种信息呈现形式,刺激学生的兴奋中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3DMAX动画软件将抽象的磁感线模拟为形象逼真的可视、可动的真实图线;将平面水波的干涉通过动画制作夸饰为色彩分明的干涉图样。同时虚拟实验软件提供的不是简单地再现某个物理过程,而是通过多种变量的调节来获得不同的物理过程。呆板的教材内容通过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虚拟互动技术还原为其物理世界的自然本色。面对如此精彩纷呈的物理世界,学生能够感受到物理的美,同时这些实验的模拟和展示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解决课程知识。这种美感会使学生对物理学产生热爱,激发起学习兴趣,强化学习的内在需要,从而促使物理学习信念的形成。

三、传感技术:从一般理解向综合理解提升

传感技术实际上就是对人得感觉器官的功能拓展。就物理实验而言,各种敏感元件就是这种传感技术的基础。在物理教学中善用敏感元件和设备是关键。传感技术的优势在于能方便而精确地探测某物理量的值,并直接传送到计算机进行存储和数据处理。利用传感技术实施实验课程,实验者可以更直接地关注实验原理、条件和实验结果的关系,以及认识干扰因素的具体作用等问题,进而促进实验者对实验主题的认识水平从了解和一般理解提升到综合理解甚至自主建构的层次。

在研究导体电阻的伏安特性时,实验者可以连续调节通过某导体的电流的大小,利用电压、电流传感器把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导体的电流数据及时输送到计算机里,实时存储和统计,并以数据列表和图像的方式展示实验。特征为数据采集是实时连续的,整个物理过程是客观精确的。在物理试验中广泛应用的还有力、温度、声、距离、场强等传感器。这些都大大丰富了物理实验和物理演示实验,拓展了物理实验专题研究的范围。

四、信息管理技术:高效提炼核心信息

学生对概念的认知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接触到很多的信息,这些信息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合理地组织和检索是学生学习效率提升的关键,也是知识管理的基础。利用现代信息管理技术,学生不但能大大拓展信息的收集和存储,而且能大大提升信息检索的效率,更高效地从大量的初级信息中提炼出核心信息,从而最终建构对概念的认知。

信息管理技术中比较常用的分别是信息录入及文档编辑和保存、本地和网络的信息搜集、目录和文档管理等。例如,在学习红外线的概念时,可以收集并存储与红外线有关的信息:电磁波、波长、频率、短波红外线、远红外线、红外线的影像观测、红外线的医疗应用、红外线通信、红外线侦查等。结合其他一些学习的工具,学生可以对这些信息通过检索、归类、重组等手段建立信息之间的关联,形成对于“红外线及其应用的知识”。

总之,技术要融合到现阶段的教学中,必须重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技术的融入要体现教学目标。

2.技术的融入要课程化,要有合理的课程切入点。

3.技术融入的手段要随具体课程需求而灵活组合。

4.技术的融入要配合课程设计思想,支持教学策略的实施。

5.技术的融入要面向教师、学生、资源三方面的教学的活动。

高中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日常教学中,实验往往有着举足轻重的教育意义。这时候,教师切不可以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的逼真模拟来替代学生所有的实验过程,否则就失去了实验的真正意义。

参考文献:

[1]华国盛.优化物理教学.中国电化教育,2000.10,总165期.

[2]蒋鸣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新方向[DB/0L].省略.cn/wordwide/discuss/jmh_02.ppt.

信息技术考试试题范文第5篇

不同类型的数据,只有按照一定的数据结构进行组织,并将其映射到计算机存储器中去,才能进行存储、检索、处理和分析。在地理信息系统中,地理空间数据常用的数据结构有两种:栅格数据结构和矢量数据结构。目前高考试题中应用的是栅格数据结构,在题中称为地理信息空间数据图。

栅格数据结构所在位置常用于表示地质、气候、土地利用或地形等面状要素。任何面状要素的对象,如土地利用、土壤类型、地势起伏、环境污染等,都可以用栅格数据来表示。

栅格数据的获取需尽可能保持原图或原始数据的精度。在决定代码时尽可能保持地表的真实性,保证最大的信息容量。在图中网格覆盖后,常常会在同一方格下对应几种不同的属性值,而每一个单元只能取一个值,在这种情况下有不同的取值方法。以下做详细说明。

中心点法:用处于栅格中心处的地物类型或现象特性决定栅格代码。为了寻找中心的方便,覆盖使用的网格常常使交点与网格单元的中心对准,这时读数据只考虑网格交点所对应地图上的值,因此中心点法也可以叫做网格交点归属法。此法常用于具有连续分布特性的地理要素,如降雨量分布、人口密度图等。

面积占优法:以占栅格最大的地物类型或现象特征决定栅格单元的代码。此法最适合分类较细、地物类别斑块较小的情况。

长度占优法:当覆盖的网格过中心部位时,将横线占据该格中的大部分长度的属性值定为该栅格单元的代码。

重要性法:根据栅格内不同地物的重要性,选取最重要的地物类型决定相应的栅格单元代码。此法对于特别重要的地理实体,尽管其所在区域面积很小或不在中心,也采取保留的原则,如稀有金属矿产区域等。此法常用于具有特殊意义而面积较小的地理要素,特别是具有点、线状分布的地理要素,如城镇、交通枢纽、河流水系等。

为了接近原图或原始数据精度,除了采用上述几种取值方法外,还可以采用缩小单个栅格单元的面积,即增加栅格单元总数的方法,这样行列数也相应增加,每个栅格单元可代表更为精细的地面矩形单元,混合单元减少,可以大大提高量算的精度,更接近真实形态,表现更小的地物类型。

地理信息空间数据的判读,关键是要弄清图中各个数字表示的具体事物,在此基础上分析数字分布与变化规律,再进行后果判断、评估和原因分析。下面以高考试题为例进行说明。

例1:(2011・安徽文综)右图表示辽宁西北部某地土地利用的变化。将该区域分为25个方格,每个方格中的两个数字按左右顺序分别代表1979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类型,完成1~2题。

1.图示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会导致 ()

A.土地次生盐渍化加剧

B.空气湿度明显增加

C.干旱、洪涝频率减小

D.水生生物物种增加

2.目前有利于促进图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举措是 ()

A.推广蔗基鱼塘 B.推广水稻种植

C.发展节水灌溉农业 D.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解析:解题时首先应弄清图中各个数字表示的具体事物:每个方格中的两个数字按左右顺序分别代表辽宁西北部某地1979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类型;然后在此基础上分析数字分布与变化规律:一部分土地由湖泊变为耕地,小部分由耕地变为居民地;再进行后果判断、评估和原因分析:一部分土地由湖泊变为耕地,原因在于围湖造田严重,导致水生生物物种减少,空气湿度明显减少,干旱、洪涝频率增加。由于图示为辽宁西北部某地,水资源相对较少,不合理灌溉导致土地次生盐渍化加剧,应发展节水灌溉农业。

参考答案:1.A 2.C

例2:(2011・浙江文综)某市寻找合适布局工厂的地点,该厂址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地形平坦;②距河流1km范围内。右图中“空间资料”是该市地形与河流的空间分布,每一小方格代表1km2(该区面积共16km2);“属性资料”是地形和河流的类别资料。根据选址条件,对照空间资料和属性资料,符合条件为“1”,不符合条件为“0”,若同一小方格内有两种不同属性类别分布时,为求简化,占有面积比例较大的属性作为评估对象。完成3~4题。

3.下图是四幅“河流”资料的评估值图,其中正确的是 ()

A.①B.② C.③ D.④

4.根据地形、河流两项资料的综合评估,右图中适合布局工厂的地点是 ()

A.甲、乙B.乙、丙

C.乙、丁D.甲、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