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泥泞迟子建

泥泞迟子建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泥泞迟子建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泥泞迟子建

泥泞迟子建范文第1篇

一、高度重视,明确责任。

县委、政府扶贫工作会议结束后,立即召开我局扶贫工作会议,成立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年度扶贫工作计划,精细组织、周密部署、明确责任。扶贫开发工作由迟新人副局长分管,工作开展由分管领导协调组织实施,农综办、农业科、农改办、预算科等部门具体负责落实扶贫措施,办公室负责计划上报、工作总结、表格填报等工作。切实做到分工明确、责任落实。

二、深入调研,理清思路。

为做好帮带扶贫工作,局长李建忠同志多次带领相关人员到挂钩点的六哨乡龙街村委会了解情况、开展调研、听取挂钩村委会工作汇报;迟新人副局长带队,多次深入到村委会下属河底村、柒核子村、大河边村、大凹子村四个自然村实地了解情况,走访贫困户,看望慰问困难群众,详细询问,摸清贫困根源;核实贫困户户数,确定帮扶对象。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出《县财政局年挂钩扶贫工作计划》,妥善安排各项工作。

三、狠抓落实,措施到位。

(一)加大资金扶持,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根据大河边村入村及村内道路为传统泥土路,长期人踩马踏得不到妥善维护,路面松软坍塌、坑洼不平,雨季泥泞,旱季尘土飞扬,给村民出行带来极大不便,严重影响生产生活,制约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积极筹措资金8万元,其中:机关经费解决2万元,一事一议项目资金6万元,组织群众投工投劳3720个,对入村道路和交通桥进行简单修缮。河底村现有农户127户639人,牛、马、骡等大牲畜计200多头,猪、鸡、鸭、羊等小家畜若干。该村地处山区,饮水管道年久失修,多处生锈破裂漏水、杂物堵塞,导致经常性停水,给村民生活用水和牲畜饮水造成极大困难。积极筹措资金,通过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落实资金6.4万元,组织村民投工投劳4260个,顺利启动2,543米人蓄饮用水管道架设及户均一立方米储水池工程项目建设。目前,河边村村内道路硬化工程建设项目已立项,硬化入村路面2,112米,均宽3米,建设挡墙3道127米计581m³,安装涵管18根;硬化村内路面789米,均宽4米;建设5米跨桥一座;村庄道路种植绿化树685株,绿化面积1340㎡。项目总投资49.844万元,其中:组织村民投工投劳2130个,以劳折资12.78万元;村自筹资金12.264万元,一事一议项目财政补贴24.8万元。项目预计于年2月份竣工。

二是更新观念,提升脱贫能力。多次组织党员深入扶贫挂钩点,实地了解当地农户的生产、生活情况,捐资捐物,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局领导多次深入扶贫村,引导群众更新观念。结合当地实际,以贫困户为主要对象,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深入调查研究,分析贫困原因,找准存在问题,选择发展路子,积极引导农民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找准优势,开发特色农产品。

三是立足实际,解决实际难题。结对帮扶责任到人,努力促进贫困户适龄子女普及义务教育入学率提高。对政策范围内的贫困户,按照政策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同时,加大农村民居地震安居工程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扶贫挂钩点的实施。

四、循序渐进,注重实效。

经过一年的努力,我局的扶贫挂钩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农民脱贫致富任重道远。对照扶贫开发工作目标,下步工作中,将强力推进以下工作的落实。

泥泞迟子建范文第2篇

在武威大漠绿洲间的长期穿行,使我熟悉了这里的一切,虽然谈不上是“活地图”,至少也是半个“武威通”。四年前的一天,离开武威向西,出城二三十公里,忽然,车窗外的林梢后面,一处从来没有见过的高大墙垣从眼前闪过,引起了我的注意。我特地下车围着它观察拍照。之后我陆续寻访,发现了九处这样有高大土围子的庄园。它们都由黄土夯筑,墙体很宽,均在1米以上。院落占地面积大,院墙高大,至少比一般的墙体高出一倍。院墙上都有突出的、类似炮楼的建筑。

我一有机会就开始寻找。“我知道谢合乡有这么一个庄子,我们去看一看。”朋友徐永盛是个热心人,他得知我想寻找老庄园的意图后,特地陪同寻找。在一片雾状的细雨中,我们赶向谢合乡。几经寻觅,远远看到一处高出其他院落的高庄子。这座院落保存得比较完整,里面还住着人,门口正站着家里的主人。简单交流之后,主人同意我们进院参观。

门楼在东墙上,高出围墙,足有七八米之高。门楼的过道有2米多深,楼道顶部有一处空洞。“为什么还要有这么一个空洞,做什么用?”老乡回答说:“好像听父辈们说过,说是防土匪用的。一旦有人抢劫,院子里的人就可以站在上面,用石块、水或火把之类的东西袭击土匪。”院落里和一般宅院没有什么区别。除东面和北面的住房外,其他地方空闲着。主人介绍说,南北围墙长约10丈,东西墙宽有9丈。有台阶可上到围墙上。墙体很厚,1米多宽,完全可以过一辆架子车。“你们把这院子叫什么?”“也就叫老庄子。”

“我又打听到一处老庄子,就在两三公里外的五坝村,比这个更大。”徐永盛告诉我他的发现。我们冒雨踩上泥泞的田间小路。“看,那里就是!”走不多时,便见远处空旷的荒地上有一座墙体坚实而高大的小型城堡般的庄子,比较完整。我们绕行一周后找到小院的大门,它由大小两个院子组成。经小院进到大院中。不巧的是,里面正在办丧事,我们只好离开。

又一次去河西,特意从古浪的高速路行驶到了老路上。意想不到的是,在黄羊镇,我又看到一处庄子,很高。我绕道找到大门,大门紧锁。门牌上写着“黄羊镇大墩村二组 47”。当同伴黄埔军敲门时,戴着口罩、扛着铁锨的女主人正好回来了。“我们想进去看一看,行吗?”“行,你们看。我们这个庄子去年还有湖南的几个人专门来参观过,还录了像。”这一处庄子的墙更高,院内的面积更大。我大致踱步测量,长约50米,宽约40米,是我所见过的这类院落中面积最大的。它的西墙很高,足有20米,墙间有夹道。女主妇对于高墙的历史、高墙的用途,一概不知。倒是一位路过的76岁的老人插话说:“我想它至少有七八十年了,因为我小的时候,记得这个庄子很新。”它的大门通道很特别,足有三四米深。当我问大门为什么突出于围墙时,女主人说:“这个门是后来新装上去的。听说原来有五道门,都是防外人的。”在大门通道的侧面,还完整地保留着一处攀登高墙的小门,里面有十几级台阶,台阶高且陡。同伴问:“好上不?你上去过吗?”“我们女人家还从来没有上去过。男人家和娃娃们经常上去,说上面很宽。上的时候还可以,下来的时候就困难些。” 往上看,门过道的上方显然是一个空的结构,在发生抢劫时,可以从上面经通道向下进行攻击。

最让我兴奋的是,永昌县同仁程硕年引领我找到了高速公路2023路牌南面1公里处的一处老庄子。我多次发现并记住了这处庄子,但因为各种原因却一直未能下到路旁拍摄。按说离路旁只有1公里,很容易找到。但现在的高速公路,你一旦上去是很难随意下来的。那天一场早到的大雪后,天空放晴。南面的山头被雪覆盖,高大的庄子映衬在雪峰下,神秘莫测。我们先后在县城高速公路的几处高架桥上来回穿行,找了好几遍,怎么也到不了路南。我为了赶路,决定放弃计划。程硕年说:“时间还早,既然发现了,就把它拍好。我们迟一点没有关系。”在他的坚持下,我们终于找到最近的一处路口。我们三人在泥泞的地埂上来回步行了1公里,每个人的鞋都成了泥疙瘩。虽然比走三四里的路都困难,但拍摄到了一组理想的照片:白雪皑皑的雪峰下,碧绿的原野上,一座神秘而久远、高大的废墟城堡。

流连于庄园,使我想起在巴西访问时,当地的华人导游指着几处华人的住宅说:“和当地的巴西人比,我们华人都愿意把自己的院落围得严严实实,与外界隔绝。而当地的人却是开放的,几乎都没有围墙和栅栏。”其实,把自己围起来是人类的本性,马斯洛的人类五种基本需要中的最后一个需要就是“安全的需要”。中国多层院落的深宅大院,进入大门第一道院时的照壁,以及欧洲森严壁垒的高大古堡,城外的护城河都是人类对自己的一种保护。其实,嘉峪关出土的魏晋墓的画像砖上就有了早期的雏形。它四壁高耸,是汉代屯田时遗留下的屯庄的一种演变和延续。所以酒泉一带人们叫屯庄,古代称为坞。高台县的许三湾墓群里曾出土了一个彩绘的木坞堡:正面开一门,旁有一个侧门。院内四隅建有角楼,中央有重檐望楼,角楼上均有两门开向院墙,制作精细,间接地反映出当时河西走廊高超的夯土建筑水平,在设计上也具有极强的军事防御意识。今天河西走廊上残存的一些高大城堡状的建筑也许就是这种坞堡的遗存和变形。如高台县红崖子乡红崖子村四社的张家庄子就是一个例证。堡内有角墩垛口,女墙、马道、射口一应俱全。女墙上有滚木雷石,门洞上方留有攻击从门洞来敌的天井,俨然一座屯兵的城池。据学者分析,在河西走廊沿祁连山北麓,各个河口地带,无险可守,于是人们就在沿河建造坞堡成为退寇防贼,营田积谷,抵御外寇的据点。

现在,这些城堡式的高大庄园大多已经废弃。岁月的风雨脱去了它们的外衣,只剩下单薄的断壁残垣。它们孤零零地伫立在蓝色的天穹下,就像一部记载着武威厚重历史的史书,默默地期待着人们前来翻阅。

它究竟叫什么好呢?我问了一些当地人,没有人能够回答。我查了一些资料,也没有得出答案。因为它的围墙很高,院落面积很大,于是,随口把它叫作“高庄子”。后来,永昌县的人说“高庄子”在永昌一般是指关押罪犯的地方,他们说还是把它叫“老庄子”好。

泥泞迟子建范文第3篇

回顾自己的工作,展望我所得业绩,一切成绩都是在区局党组和领导班子的正确领导下,按照省、市、区工作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两提两抓”的地税工作思路和省局张局长讲话精神,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十七大”的重要讲话,以“税收管理效益年”为契机,按照“税源有限,管理无限”的税收理念,以组织收入为中心,狠抓干部队伍建设,内强素质、外树形像、突出优质服务意识,按照区局年初制定的“11451”工作会议安排,扎实有序地开展了各项工作,自己怀着感恩的心态、现将年个人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狠抓政治学习、加强自身的政治和业务素质

自己能够按区局工作会议要点为主题,坚持以党的“十七大”全会精神为指针,在做好“依法治税”的同时,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学习、搞好行风建设、队伍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以“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为工作亮点,把自己的思想和全所同志的认识统一在一起。认真学习党风廉政建设理论,刻苦钻研税收业务、熟练掌握计算机理论知识,将办公自动化建设推向跨越式发展,使自己的思想有一个明显的提高,勤奋敬业,优质服务与工作承诺落到了实处,执法水平明显得到了提高。

二、各项收入完成情况

年初区局下达我所税收任务880万元,月份又追加100万元。按照税收“精细化”管理的要求,所长将任务分解到我们的税收管理员,责任到人,并签定任务完成责任书,使人人肩上有担子,确保了税收任务的完成。

月份,按照区基金局的安排,对辖区内所有企业进行摸底调查,调查企业98户,确定市级工会经费征缴单位5户,区级征缴单位45户,为工会经费的征缴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月份征收工会经费16.5万元,超额完成了全年计划。同时,进一步建立健全基金征管档案、台帐,做到底子清、户籍明,确保了基金收入工作的顺利完成,月份完成市级社保基金134万元,区级社保基金23万元,残疾人保障金入库2万元。

三、强化税收征管措施,促进征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自己能按照省局提出的“管理效益年”的要求和区局工作安排部署,着重抓了、加强户籍管理,打好了征管基础

一是加大辖区管户的巡查力度,及时掌握管户动态,防止漏征漏管的发生,全年共清理漏管个体户39户,服务业9户,商业23户,其他行业7户;二是继续做好新开业户原始资料采集和录入工作;三是按照征管要求,对未达起征点个体工商业户造册登记,建立征管手工台帐,实行机外管理,动态监控,掌握其生产经营情况,对达起征点者,及时转入正常管理

四、积极开展政治思想学习,提高自己的廉政建设水平

年,自己的思想政治工作得到了所里及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在思想政治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今后的工作中,自己将以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为指针,认真学习“十七大”会议精神,把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到自己今后的思想和政治工作中去,团结一致,顽强拼搏,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勤奋工作、确保了所里的各项工作顺利完成,为税收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五、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按照省局地税系统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和区局“精神文明单位”创建活动的要求,积极参与开展到创建“文明单位”,积极争当“优秀地税工作者”和“地税业务标兵”等项各项活动中去,在具体税收征管工作中,争先进、创一流,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取得了良好的成绩。通过自身的努力、年月所里被区委、区政府命名为区级“文明单位”。

六、深入开展税收宣传月活动

今年全国第十七个税收宣传月活动期间,自己和全所同志一起悬挂宣传标语,散发税收传单,将新出台的税收政策及时送到纳税人手中并进行讲解、增加税收政策执行的透明度,受到了纳税人的好评。

七、大力加强地税文化建设

税收文化是一项新的课题,反映和代表了税务人员的整体精神风貌,在加强税收文化建设方面,自己结合新时期地税工作的特点和我所的实际情况,充分运用各种有效的手段,使我所的税收文化建设有了很大的提高,通过开展各种有益的文化活动,全所焕发出了积极向上、团结进取的工作风貌。

八,诚信感化纳税人

我来麦积地税局花牛所工作,对人无不感到各项规章制度的健全和生活的严谨带给同志们认真工作、积极拼搏的激情,促使全所人是爱岗敬业、确使我深深地感到荣耀与自豪,最使我难忘的还是一位陌生的纳税人。

今年“十一”放长假过后上班的第一天,昨晚的一场大雨到第二天上午还在‘嘀嘀哒哒’和‘噼噼啪啪’的下着,税务所门前由于铺设地下天然气管道;使得门前泥泞难走、进门困难,当我们驱车按点赶到所里打开卷闸门时,却进来了一位;衣服被大雨寝透、脚踩两只泥、看上去年龄大约在七十多岁、面带着笑容、心里却‘乐呵呵’的纳税人,所里和他熟悉的一位同事却半开玩笑地说;“天下着这么大的雨、路又难走,你看等着雨停了、路上没泥了你再来?”可这位纳税人却笑眯眯地说;“按时交税我已经习惯了,到时间不来、人心里总是瞥的慌,好像是一块心病,把税缴了人就舒服了。”

我虽然不认识这位纳税人、但当我听到他的说话和看到他‘乐悠悠、沾沾自喜’的样子,突然之间增进了我对这位纳税人的敬意,当所里的同事给他开好完税证、他从口袋里掏出税款时;却笑容满面、眉目舒展地说;“你们地税局的服务态度就是好!”不由之间、我被这位陌生人的高尚情怀感动了,使我觉得;自己和这位陌生人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几百倍、甚至几千倍。

望着这位纳税人,不由使我思索着;为啥这位纳税人要说;“地税局的服务态度就是好”哩?当我看着这位纳税人走出大厅、望着他远去的背影时,这位陌生人的话语久久在我脑海里盘旋,不得使我想起了新任局长李小林在区局大会上所做的、振奋人心的演讲;全局要坚定不移的拓展精神文明建设的平台,扎实搞好作风建设、队伍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深刻领会关于树立荣辱观教育的重要论述,重复讲解“八荣八耻”的重要含义,我仔细一琢磨、其目的就是;人人要争创先进,个个要树立对税收事业的责任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使命感,用社会主义的道德观来规范自己的行为,用“八荣八辱”来校正自己的言行,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团结拼搏、勇于进取,为纳税人办实事、解难题,去营造和谐的征纳环境的全新理念。

副局长邢同志在大会上;回顾走过的年年,展望年的工作思路、来引导激发大家,其作用还是只有一条;就是要在自己的税收工作上、要团结拼博,尊重纳税人、爱护纳税人。

党组成员尉副局长、在税收工作上更是精明能干,在搞好全局税收征管工作的基础上、又按省局的要求、给大家提出了“税收有限、管理无限”的征管模式,促使大家“不用扬鞭自奋蹄”。其目的还是;诚信为民,做好征管。

纪检组长安同志,对全体职工的“党性教育”、一有机会便是“喋喋不休”,一有时间、对职工的廉正建设教育更是“婆婆妈妈”的唠叨,其目的就是要诚信为民,尊重纳税人、搞好税企关系。

想到此处、不由使我发出内心的感叹;不容易啊!多少年来、地税人像“没爹没娘的孩子”,东一锤子、西一榔头,任人打、任人骂,大家都处在;“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的阶段,甚至相互残杀、互相埋怨,还有谁能说“地税局的服务态度就是好”哩?而新任局长李小林上台以来的今天、却奇迹般的出现了,全体职工在新任局长的带领下、大家像注射了“强心针”的奥运健将,人人神采飞扬、个个笑逐言开,才培养了花牛这样的先进所,正因为有花牛这样的先进所才创造了地税人的辉煌,纳税人才说出来“地税局的服务态度就是好!”

这位陌生的纳税人虽然走了、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通过我和所长的跟踪了解、才知到他是航修厂的一名退休工人,他叫,由于家庭负担太重、迫于无赖、从年干起了个体、一干就是十多年。在这十多年里,他一贯照章纳税、从不拖欠,更没有因迟缴税款被税务机关处罚过,就是在他前几年儿子要结婚、在经济上发生了最大困难的时候、他也没因家庭私事而放弃交税,给党、给国家、给社会营造了依法纳税的良好氛围,尤其在他身患重病不能交税时、他就委托一起的同事给他代缴税款,因而,他的所作所为、曾多次受到有关部门及税务人员的赞扬。尤其在近期、他的言行与奉献、被工商部门确定为花牛辖区里的;个体劳协委员,创造了自己人生的亮点。

想想地税人走过的路,听听社会的赞美,是地税局的诚信耕耘,才使纳税人的赞美组成了一曲最美好的乐章,验证了诚信感化纳税人的又一曲赞歌。

九,弘扬奥运精神为地方税收拼搏

泥泞迟子建范文第4篇

清晨起来,我无意间向祁连山方向一瞥,祁连山显现的绝景实在是“叹观止矣”!太阳从东面地平线上射出一线光明,莽莽平原还在灰暗之中,而突露高空的祁连雪峰却被照得一片鲜红,特别是峰巅,有如红玛瑙熠熠闪光,向下降是紫红色,再向下降则是深黑色的,这些色彩,缤纷交错,构成一幅艳丽的图画。我屏息静气、目不旁瞬。不久,东方天空浮出一片红霞,刚才所见的一切倏然消失,群山变得雪白,像是洁白晶莹的雪花石雕塑而成,从白色的山峰上缓缓地、轻轻地移过一种柔和的淡红色。(摘自刘白羽《祁连雪》)

他被这一大盆金光灿灿的凤尾菊迷住了。这从一人多高的花架上喷涌而出,闪着一片辉煌夺目的亮点点儿,活像一扇艳丽动人的凤尾,一道瀑布——静止、无声、散着浓香的瀑布。不知不觉间,他掏出一个挺大的核桃木雕花烟斗,插在嘴角,突然意识到花房里不准吸烟,他慌忙四下窥探,忽见身旁几片肥大浓绿的美人蕉叶子中间,有一张黑黑的老汉的脸直对着他。一双灰色的小眼睛牢牢盯着他嘴上的烟斗,他刚要承认过错,那老汉却和气地说:“没关系,到这边来抽吧!”这里便是花房的一角,这老汉是花农老范。

(摘自冯骥才《雕花烟斗》)

四月中旬的一个下午,正写得如醉如痴,电话响了。是妈妈打来的,她说:“我就在你楼下,下雪了,我来给你送伞,今天早点回家吃饭吧。”没有比写到亢奋处遭受打扰更让人不快的了。我懊恼地对妈妈说:“雪有什么可怕的,我用不着伞,你回去吧,我再写一会儿。”妈妈说:“我看雪中还夹着雨,怕把你淋湿,你就下来吧!”我终于忍耐不住了,冲妈妈无礼地说:“你也是,来之前怎么不打个电话,问问我需不需要伞。我不要伞,你回去吧!”我挂断了电话。听筒里的声音消逝的一瞬,我马上意识到自己犯了最不可饶恕的错误!我跑到阳台,看见飞雪中的母亲撑着一把天蓝色的伞,微弓着背,缓缓地朝回走。她的腋下夹着一把绿伞,那是为我准备的啊。我想喊住她,但羞愧使我张不开口,只是默默地看着她渐行渐远。(摘自迟子建《龙眼与伞》)

【借鉴点】

人如果缺少了明亮的眼睛,会顿然失色;文章如果没有精彩的细节,也会暗淡无光。说到细节,我们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笔墨的详细,它还表现为表达手法的丰富多彩。通过三位作家的这三个精彩片段,我们至少可以学到细节描写的三种技巧。

一、手法多样,笔墨传神。要使描写生动形象,在写作时就要充分调动自己的多种感官,多侧面多层次地反复描绘。刘白羽先生《祁连雪》里的这段景物描写,便极为精彩。文章先由上而下,从整体上写出雪山从“鲜红”到“紫红”到“深黑”的色彩变化;继而聚焦一点,描写太阳逐渐升起时的绝美雪景,展示出了天空浮出一片红霞之后的悄然变化。尤其是将峰巅之色彩比喻为“红玛瑙”之类的比喻,更让语言生色。如此一番精雕细琢,景物自然会拥有非同寻常的美感。《雕花烟斗》里的动作、神态描写与《龙眼与伞》里的语言描写,均手法多样,描写细腻,读来宛如亲历。

二、详略有致,主体鲜明。有时,面面俱到,却难展风采;有时,详略得当,便顿然生辉。具体而言,与中心思想联系紧密的材料,得泼墨如云,要学会在一言一行中挖掘人物性情,在寻常小事中发现生活哲理。对那些与中心思想有关的次要材料,则一笔带过,惜墨如金。这样写出来的文章,详略得当,主旨鲜明。就这一点而言,《雕花烟斗》里的这一片段可谓典范之作。文章先是用大量的篇幅描写自己的动作及感受,到收束时只用一句“没关系,到这边来抽吧”,引出故事的主人公。虽然只是简单的一句话,却让老范的形象跃然纸上。读者顿时明白,原来前文大量的细节描写,都只是为人物的出场作铺垫。虽然只是一幕,却能让作家怦然心动,不由生出几分感激与赞美之情。

三、巧作对比,突出中心。写细节,有时还得打开视野,将相关的内容自然地引入,充实描写的内容。这种对比,可以是自己与自己的对比,可以是自己与他人的对比,也可以是过去与现在的对比,甚至是人与景的对比,等等。如《龙眼与伞》一文里的这个片段,先用大量的笔墨写了母亲啰唆的电话,尤其是一“冲”一“挂”等动作,将“我”的埋怨与责备之情展示得淋漓尽致。而作家并没有就此止步,继而用跑上阳台看到的一个画面猛然收束,原来母亲一直“夹着一把绿伞”在雪地里等着自己。也就是这么一个对比鲜明的情节,挖掘了令人潸然泪下的动人感情。细细探究,其实这种对比手法,在前两个片段里也有运用。想一想,如果不对雪山色彩的前后变化作对比,读者对祁连山的雪景会有如此深刻的印象么?如果不对自己准备认错的心理与老人宽容的话语作对比描写,作家对老范的感受会如此深刻么?看来,在对比之中,不仅展示出了细腻的笔墨,主旨也变得更为鲜明。

【快乐仿写】

我开始行动了。举起杯子,模仿爷爷的样子,先闻一闻,继而闭上眼,最后将其一饮而尽。可“吧嗒吧嗒”的动作还没做出来,忽然一股难言的滋味,像是决堤的洪水一样朝我的喉咙涌上来,体内像有一团熊熊火焰在翻滚与燃烧。瞬间,难受的感觉如同那无头细线,把我一层一层地裹住了。我无法呼吸,脑子一片空白,慢慢地什么也不知道了。等到我醒来时,已经是第二天的中午。爷爷陪在我身边,呆呆地望着我。泪水滑过他的脸颊,悄悄地落到了我脸上。(易俊俊《那香醇浓情的酒》)

我立刻奔了过去:“怎么只有一件?”“反正我的衣服已经淋湿了,没必要浪费,你有就行啦!”母亲脸上的水珠一滴一滴地滑下,有雨,也有汗……我的泪水一下子涌了出来。向来以大人自居的我,此时已是泪流满面。母亲一边将雨衣递到我的手上,一边捏着我的鼻子说:“还哭,都是有身份证的人了!” 接过雨衣,我匆匆系好,猛地奔进了雨中。“我再去给您买一件!”此时,雨更大了,我仿佛成了中的一只小船,有几次差点被风吹倒,但我却一点也不害怕,因为我已长大了。

(冯小燕《真正的“身份证”》)

车内微暖,雨在车顶上倾泻而下。车子没入黑暗中,微弱的车灯灯光在水汽中探出十米开外。颠簸在泥泞的路上,车的四周都发出“吱呀”的哼叫声,像极了风浪中的一艘危船。他佝偻着脊背,眼睛几乎凑到了前挡风玻璃上,脚小心地踩着油门,一刹车。出乎意料地,车子猛然停住,引擎怒吼数声无效之后,车子竟卡在原地。“在车上等着,我弄好就上来。”他的语气竟透出命令的威严,不容我丝毫置辩。(刘浩《善良的魅力》)

突然,镜头不经意地对准了一朵褐色的花。褐色?我的心里画出一个大大的问号。拿开镜头,我找到了那朵花——是一朵长在沟下斜坡上的花,昨天的雨,好像冲裂了上面的沟沿,坡下还有一些土块,压住一片黄中冒绿的草。而这花朵,已经完全开放了,圆圆的脸,一定是在昂扬的时候,但它上面落满了浮土,浮土把花朵压弯了腰,让我的镜头一下子捕捉到了。一朵受伤的花!我在心里轻轻叹息了一下。我蹲下身来,歪着脑袋,小心地向着花吹了一口。不行,花瓣很湿,上面的土根本吹不掉。怎么办呢?这花朵,竟然像一只飞累了的蝴蝶,栖息在我的心头,软软的翅膀已经没有了飞翔的力量。

(胡静鸣《一朵花的美丽》)

天啊,男孩停下了笔。终于熬出头了,女孩如释重负!她抬头,男生正拿着画向自己走来!近

了……近了!女孩感到自己的心剧烈地跳动起来,几乎跳到了嗓子眼。他在她的桌前停了下来,目光移到了她身边的窗台上。她的脸更红了,等他开口说话。就在这时,女孩偷偷地瞧了一眼画板,她顿时一阵眩晕——画纸上的,竟然是窗台上那几只小小的苹果!

(杨晓恬《图书馆里的模特儿》)

【片段升格】

下面是失误文《爱的弯腰》里的一个片段。请仔细读一读,看看它的问题在哪里。

那一天,在人山人海的南京路步行街上,又有一个乞丐蜷缩在地上。出于条件反射,我立刻拉住父亲的手准备跑开。我告诉爸爸,这里经常有这样的人,不过很少有人关注的。爸爸看了看我,眼神似乎有些责备。他从衣服里取出二十元钱,让我送过去。我站在那里没动。讲心里话,我真有点害怕靠近那个脏兮兮的老人。再看看周围,也没有谁关心他啊。

这段描写,初一看写得还是比较详细。可细细探究,作者并没有真正抓住那些感人的细节或动人的瞬间。也正因为叙述与描写上的寻常化,内容也就落入了俗套的误区。相比之下,升格之后的这个片段,便称得上细节出

彩了。

泥泞迟子建范文第5篇

夏天上大兴安岭,最美的景致莫过于待驯鹿归家,看几百只鹿“沐在夕阳下”,鹿角珊瑚礁般错落,烧“拉不卡”的白色烟雾慢慢升腾,背后是宁静和悦的森林。顾桃正住在玛利亚·索老人的猎民点上,望着眼前如此和谐的一幕,他的内心如鄂温克人一样愉悦不已。

顾桃是个豪爽又平易近人的内蒙古爷们儿。受父亲的影响,他开始进山拍摄鄂温克人的生活。冬天来、春天来,他进猎民点已经多次。前后六年时间,连营地里的小孩都认得他,逢到他来,小孩子扑腾上来喊着顾桃大爷,让他的心底一阵温暖。

眼前这么些鹿要归功于春天驯鹿的繁衍。那时候大兴安岭的天还透着寒,远山透着青,深棕色的激流两岸残存大块的白色冰排,但天气的冷清却不影响营地上的热闹。每年这个时候,鄂温克人要给他们的驯鹿接羔。散养在外的驯鹿要找回来,营地里的男人就都出发去找鹿。“这个季节的驯鹿分帮的跑在支线,沟塘子,很难找,但也有自己回来的,昨晚吃饭的时候跑回来了一大帮”,这样,找回来的鹿,女人就用绳把他们拴着,帮它们生产。小驯鹿出生了,瞧着绵软,眼底纯净至极,白的、花的、黑的,几十只在一处给这个猎民点增添了暖意。

接羔那天晚上聚在张丹处喝酒。棒鸡炖草蘑,顾桃和几个男人呼呼喝着白酒,大兴安岭春寒料峭的夜晚也抵不过酒精的温暖。撮罗子生着火,暖融融的,火塘上头有弯曲的“烟囱”伸出去。脚下就是大地,草木碎渣一地都是,躺在床上看撮罗子的骨架——十几根剥了皮的落木松杆伞一样撑开,顶端尖尖的汇集处能看到深蓝的天空。这就是鄂温克人传统的住处,从外面看,锥形的撮罗子就像林地的伞。夏天伞面是大块的桦树皮,冬天就是兽皮。

第二天下了雨,到第三天清早外面居然已是白雪覆盖,但到上午九点,又是阳光明媚的天气,白雪已无,想起芭姨的一句话形容此时最为贴切,“大自然就是这么随性。”下午顾桃去看德克莎(玛利亚·索的女儿)给小鹿挂铃铛,这是鄂温克驯鹿的规矩,为的是叮铃的铃铛声能吓走狼群。生产完的母鹿不用自己去寻“恩靠”,鄂温克人会去树林里找这些苔藓给它们吃。平常驯鹿自己在林子里找吃的,苔藓、蘑菇、桦树叶、嫩草,它们自己懂得挑。鄂温克人和驯鹿做了不知道几辈子的朋友了,驯鹿的足迹就是他们的足迹,驯鹿的历史就像他们的历史。几百年前,鄂温克人的祖先通古斯人还在贝加尔湖畔放养驯鹿,而后俄军入侵领地,鄂温克人就带着驯鹿从勒拿河渡过额尔古纳河,从此额尔古纳河的右岸森林便有了鄂温克人和驯鹿的足迹。驯鹿之于鄂温克人,是形影不离的伙伴,故而鄂温克人的生活,大到打猎、迁徙,小到生活用品,无一不和鹿有关。用桦树皮做的针线包、装碗筷的盒子,这些从前的物什都是额尼(大家对玛利亚·索老人的亲昵称呼)的宝贝。精致的外表上还有用骨头一点一点砸出来的花纹,细看,正是驯鹿的模样。这些都是额尼20岁时出嫁的嫁妆,到现在还能用。

大兴安岭的雨季,泥土路处处泥泞,时不时就有雨水浇注,顾桃时常待在帐篷里听着吧啦吧啦打在帐篷布上的雨声。待在山上的日子就像那条激流河哗哗而过,扎鱼、找鹿、担水、砍落木杆子……或许再加上打猎和迁徙,就和过去的鄂温克生活有六七分相似了吧。

说起打猎,驯鹿也是猎人的好帮手。无论多远的路,驯鹿都能安稳地把猎物送达。顾桃也曾跟着猎人走过猎民小道。那次是为了去碱场寻犴。一夜醒来,窗户里居然飘进了雪,外面的雪下得绵软,又是白茫茫的景象。毛谢和维佳陪他去,怎奈一夜雪把计划全打乱。毛谢和维佳都是玛利亚·索老人的亲眷,毛谢清瘦些,维佳则顶着一头乱发。下雪了,维佳甚是高兴,这个可爱的艺术家又可以喝酒了,于是几个爷们儿又在营地喝起了酒。酒到酣处,维佳讲起犴的传奇。猎熊也有意思,老辈人猎熊,头不能打,剥皮、割熊掌都要念念叨叨,意思是告诉熊不是有意伤害,冬天来了我们需要你的皮毛过冬。就是吃肉大家也要围成一圈模仿乌鸦“嘎嘎”的叫声,意思是是乌鸦吃你的肉啊。这个情节在迟子建的书《额尔古纳河右岸》里也有见着,生动传神,很有画面感。伴着火塘噼里啪啦的声音入眠,第二天几个爷们上路了。去寻犴的首要任务是去找鹿,一则把鹿召回家去,二则需要几只大公鹿驮东西。打猎、寻鹿,他们的父辈就是这样。寻鹿的过程比想象的艰苦,但在返程时顾桃看到了震撼人心的一幕。毛谢、维佳进入林子召唤驯鹿,整个森林里回荡“欧欧”的声响。一会,大群驯鹿在雪地里疾奔,“从林中气势磅礴地奔向公路,有如千军万马之势,壮观非常”,顾桃回忆起来还激动,多年守候,这样的画面进入镜头还是头一次。

鹿找到了,第二天就要去找犴。出发前先洗头,维佳科普说这是为了去掉人味,否则鼻子灵敏的犴闻到人味就不会靠前了。走了一天的荆棘、树毛子、塔头甸子和沼泽地,夜晚就露宿在冰冷夜空下,顾桃都已经在崩溃的边缘。维佳和毛谢在前面开道,维佳拿砍刀做路标,这是老传统了,过去,鄂温克人打到猎物后都立刻剥皮,把猎物用“闹考问”(一种挂猎物的木杆)插着,由女性和孩子牵驯鹿沿路标来取猎物。走了两天,碱场到了,这里布满偷猎者下的套子,犴的踪影已荡然无存。就这样回去,快到家时,维佳举起大枪冲天空开火,突突的火光扯破幽蓝的天空,这是信号,他们要到家了。遗憾的是在这片猎物几无的森林里,狩猎的记忆越来越远。

时光追溯七八十年,大兴安岭的林子里还有猎可打。从“别日丹克”枪到“九,九”、“七,九”,再到“七,六二”、“半自动”,猎枪从没有离开过鄂温克人的手。玛利亚·索老人回忆过去,小孩子从10岁起就跟着大人去打猎,能打到灰鼠就特别高兴。打来的灰鼠皮可以做衣领和袖口,又柔软又耐磨。大人去打猎,小孩就负责背肉。不用枪的时候鄂温克人就在碱场下地箭,野兽来添碱就会被地箭射中。打回来的猎物要肢解,做成肉条,挂肉条的是木杆,一长排挂过去,甚是壮观。除了捕猎鄂温克人也用叉子抓鱼。最有意思的是冬天,“你一凿开冰,鱼就一条一条往上蹦。”

这些都远去了,连同整个民族的记忆。

消失的萨满与迁徒的民族

下雪了,预示大兴安岭最漫长的季节来临。这个季节鄂温克人最重要的事是找鹿和整袢子。袢子要用站杆做,于是何协带着顾桃、维佳去河套放树。雪已经齐腰深,把站杆放倒,截成段,再慢慢扛回营地去,不过三百米的路程很费劲。顾桃的鞋子里进了雪,挪步更加难受。木段扛回来要统一劈成袢子,再分配到每家。这也是不变的传统,营地的活大家统一干,即使打猎,猎回的猎物也同样均分。年轻人在雪地里干活热火朝天,额尼看着安心,便给大家烤了列巴,几个男人就又喝上了酒。诗人维佳来了兴致,念起他写的诗,关于萨满,鄂温克人的巫师。基调是一贯的忧伤,“我真的老了/我也跳不动了/我的神衣进入了博物馆……从此以后/没有人怀念萨满/怀念我/色仁达女神只能孤独地在熄灭的篝火旁……”其实维佳的外婆就是鄂温克最后一任萨满,13岁那年她一觉睡了几天不起,醒来张口就说自己睡了三年,这是当萨满的前奏,一开始像疯癫的状态,其他萨满会过来教授唱歌跳神等等,后来就有了异乎常人的能力。萨满穿的神服非常讲究,按规矩做神服就要做三年。神服用皮子和铁做,有鸟、熊、狼等图案,上面最重要的神的图案还是当年的老萨满留下的。从前谁家有了急事需要萨满,就拿杆子放一块白布,萨满就知这家人的麻烦事。维佳的妈妈芭姨看过萨满跳神,那次是为了给芭姨的哥哥治病,萨满在树间来回绕圈,成宿地唱、跳,还用了各样的布料和线。鄂温克中最富传奇色彩的萨满有一天也离世而去,走的那天天黑压压的,狂风大作,萨满离开了,族群中却没有如从前诞生出新萨满,守护这个民族的神,大约只留在鄂温克人的心中吧。

萨满的故事让这个夜晚静默无声,这一夜很长,长得“把炉子里最后挣扎的炭火都熬得睡着了”。在帐篷里睡觉,前半夜暖得闷热,后半夜又凉如冰窖。被冻醒是常有的事。顾桃早上起来又被何协招呼去放站杆,维佳和雨果去找鹿。今年的大雪让鹿群走得更远,维佳他们在雪里跋涉了一上午,回来时头上的汗水都结了冰,累得不行却无任何收获。除了找鹿和整袢子,背冰也是必不可少的活。用斧子把冰砍成块再背回去,营地里的吃水问题才有了着落。

顾桃在山上从不用手机,连手表也没有使用的必要。玛利亚·索看天象就知道时间和节气变化,“月亮要是带头巾(四周的光晕)就是告诉人们最冷的时候到了,要多整袢子好过冬。”顾桃想起昨晚朦胧的月,想来大兴安岭的春天还脚步姗姗。

雪大,看眼前的形势似乎不用迁徙。迁徙,是鄂温克人的传统,随着驯鹿和猎物,哪里适合就在哪里安家。玛利亚·索是大家的额尼,鄂温克人的事她自然知道的比谁都多。“以前搬家,都是看哪里猎场好,主要是找灰鼠多的地方搬,还要有水,有烧柴”,迁徙时“人骑的鹿打头”,剩下的驯鹿驮着家什和老幼,叮铃叮铃跟着人,穿越一个又一个丛林,才择地扎下营地。每走一段就要用斧子砍出“树号”,以免迷路。冬天是打灰鼠的季节,所以大家边搬家边打灰鼠。额尼八岁时有一回搬迁赶上雪灾,雪厚的有人高,驯鹿走在里面都像被淹没了。大家都穿樟松、桦木做的雪板走,一边砍树把苔藓喂给驯鹿吃。这次迁徙没有损失一只鹿,大家都平安抵达。额尼的故事很有画面感,让人的思绪一直停留在白雪皑皑的森林。

选新营地要考虑,尤其是夏天。额尼说夏天搬家一定要有“拉布卡”,这种苔藓点着时可以防蚊虫,还可以灭火。鄂温克人用火是非常小心的,无论何时总有人看着火,即使着起来,用“拉布卡”一压也就下去了。说及蚊虫,顾桃想起07年在营地,有天早上何协请大伙吃鱼,那是他昨晚的奋斗成果,顾桃看他脸上的包就知道。何协说蚊子太多,他用纸堵住耳朵和鼻子蚊子才没有飞进去。这就是大兴安岭的蚊虫,大概夏天来过这里的人都深有体会。

林子里最美丽的树当然是白桦树。亮堂堂的白色树干挺拔,毛谢曾把它们比作“妩媚的女兵”。桦树皮划下来,鄂温克人还用它做“佳鸟”(船)。佳鸟两头尖,很轻,每家每户都会备有两三只。

森林里的悲欢

现在山上的鄂温克人跳舞跳得少了。从前部族里有喜事时他们就会跳舞,围着篝火手拉手,女的在圈里跳,男的在外圈跳,女的往右转男的就往左。还要有声音,女的发“给——”,男的发“咕——”这是天鹅的叫声,“给咕给咕”,曾保护了鄂温克的先民。跳舞伴着美酒,酣畅淋漓,人尽皆欢。以夜晚浅黑的静谧为背景,热烈的红色火焰晃动双眼,那是只属于鄂温克人和森林的美好记忆。

有欢就有悲。最简单也最悲痛的莫过于人和驯J鹿的离开。有一年夏天顾桃和雨果、王瑛去采都柿,在山脚下就听见乌鸦叫声,寻声过去,发现一只驯鹿被偷猎者下的套套住,死状凄惨。大家很悲愤,又无可奈何。老猎人安道别着两把猎刀去解鹿,大家忍痛烧掉鹿的头和脏器,以免腐肉把野兽引来。在过去鹿是要风葬的,在高高的树上拉一个四角,鹿就挂在上面风葬。人离世也是如此,风葬能让人的灵魂接近天堂。

从古到今,鄂温克人绝不会离开他们的驯鹿。03年国家组织鄂温克人迁出森林,他们把驯鹿也带下山去。在新居漂亮的房子里,驯鹿却纷纷倒下。驯鹿离不开森林,人就能离开吗?于是一些鄂温克人带着驯鹿回到了森林,但城市和森林的纠葛却在他们心里扎下了根。年轻人不喜欢城市也不那么适应森林,像柳芭,那一年她倒下了,喝了酒浸倒在森林膝盖深的河水里。

酒,本是森林里暖身的东西。但现在,酗酒是额尼最痛恨的事之一。从柳芭到英刚到毛谢,这些离开的人无一不和酒有关。那天何协和维佳唱歌,唱着唱着就哭了,泪如雨下,喃喃说这些年人走的太快。但年轻人喝烈酒还是像喝水,顾桃已经眼见许多酗酒干仗的事。好在打完架亲人还是亲人,亲密如初,从没有见过这样友爱的暴力。但他们的悲伤有来由。迁出森林的他们不能再打猎,猎枪也被没收。原有的生活方式几乎被颠覆,而乱砍乱伐、偷猎、破坏森林的“现代文明”就是始作俑者。森林没有野兽,他们无猎可打;驯鹿没有“恩靠”,它们离家越来越远。鄂温克人想搬家,都无处可去。尘世的人又怎么会理解森林就是他们人生的底子,而驯鹿就像是他们的现实图腾。没有驯鹿和森林,精神也就无处可依。不必再问,没有猎枪的猎人,悲伤吗?

城市和森林,最坚定的抵制者是额尼。额尼已经年过九十,她不愿离开森林。她是这个民族活着的记忆,但民族的记忆与文化唯有在代代的继承与发展中,它才能活下去。

风中仿佛传来铃铛声,驯鹿要回家了,老人的眼睛亮起来。

走吧,我说,他们需要宁静的森林。

相关期刊更多

滁州学院学报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安徽省教育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