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社交技巧

社交技巧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社交技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社交技巧

社交技巧范文第1篇

1、获得心理医生的帮助,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发现自己有社交方面的恐惧,如果社交的恐惧是比较轻微的,通过一些方式,社交技巧就可以得到提高。但是如果因为一些内在的心理原因,而没有办法正常的社交。这种情况下,应该及时的寻找心理医生,获得心理医生的帮助。

2、加入互助小组,在日常交往的过程中,如果发现自己有社交恐惧。没有太好的办法解决现状的话,可以加入一些解决这种状况的互助小组。这种类型的互助小组可以帮助你学习一些社交技巧,在学习的过程中,还可以交往到一些互助小组的朋友。

3、进行适当的赞美。在日常交往中,如果感觉对社交比较恐惧,这种情况下可以先不用勉强自己。首先可以从比较简单的赞美别人开始,很多人对于赞美都是不厌烦的,而且很多人都喜欢听到赞美的话,所以想要提高自己的社交技能可以先从赞美别人开始,这样会给人留下友好的感觉。

(来源:文章屋网 )

社交技巧范文第2篇

关键词:英语;社交信函;写作技巧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5-0276-02

社交信函是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经常使用的沟通方式,它所包含的范围非常广泛,有祝贺信、邀请信、感谢信、投诉信和道歉信等等。从形式上看,社交信函可分为正式信函和非正式信函两种。通常在正式场合使用的都是正式信函,它具有结构完整、内容精确等特点。而在非正式场合进行书信往来时,通常使用的都是非正式信函,它的格式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省略,并具有重点突出、简洁明了的特点。下面笔者就从信函的构成、格式、内容等方面对上述几种信函进行介绍。

一、信函的构成

传统信函包含以下部分,即信封、信头、信内地址、收信人称呼、信函正文、结束敬语、署名和附件。

二、信函的格式

社交信函的格式跟信件的格式是一致的。

1.信封(Envelope)。通常情况下,书信人要在信封的正面写上写信人和收信人的姓名及地址。写信人的姓名和地址要写在信封的左上角;收信人的姓名和地址要写在信封的中下方。需要注意的是地址都要由小到大来写。

2.信头(Heading)。信头通常写在信纸的右上角,内容包括写信人的地址及写信日期。在非正式信件中可将地址省略,写出日期即可。日期要用“月日,年”或“日月,年”的格式来写,具体的“日”要用序数词来表示,如June 1st,2010或是1st June,2010。

3.信内地址(Inside Address)。信内地址要写在信纸的左端,包括收信人姓名、职务和地址,非正式信件中此部分可省略。

4.收信人称呼(Salutation)。收信人称呼要写在信内地址下一行的行首,首字母要大写并与地址的首字母对齐。需要注意的是,称呼后面一定要有逗号。由于写信人与收信人的关系不同,所以写信时要用相应的称呼来表示,如对不认识的男士可用:Dear sir(s),Gentlemen;对不认识的女士可用:Dear madam(s),Ladies;对性别未知者可用:Dear sir(s)or madam(s),Ladies or Gentlemen。

称呼认识的人可用Dear Mr./Mrs./Miss+姓名来表示,如Dear Mr.Smith;称呼朋友或特别亲近的人直接用dear加上名字即可,如Dear Helen;称呼上级领导要用敬称,有时可加上对方的头衔表示尊重,如Respectable Mr.Johnson,Dear Professor Smith。

5.正文(Body)。正文通常是在收件人称呼下空1~2行开始写的。如果信函是齐列式的,则每段的开头不需要空字符。如果信函是缩行式的,则每段开头需要缩进4个字符。正文的内容要以简明扼要、重点突出、层次分明为原则,此外还要注意措辞的准确性,注意避免拼写、语法等错误,尽量保持页面整洁,避免出现涂抹或添减内容的现象。对于大部分社交信函来说,正文部分通常都是用三段式来表示,下面笔者就根据不同的社交信函总结出一些常用的套用句型和表达法。(1)祝贺信(Letter of Congratulation)。第一段:表明自己已经得知对方的喜讯。第二段:表达自己的喜悦之情。第三段:给对方真心的祝福。写作模板:I am so delighted to hear the good news that 喜讯.As a/an写信人身份,I am proud of your success.Please accept my heartiest congratulations and best wishes.(2)邀请信(Letter of Invitation)。第一段:发出邀请。第二段:活动的具体时间、地点和内容。第三段:要求对方给予回复。写作模版:You are cordially invited to participate in活动.The party/meeting/get-together will be held at时间点on星期in月/年on地点.We look forward to hearing from you soon.(3)感谢信(Letter of Thanks)。第一段:感谢的内容。第二段:叙述事情的经过。第三段:再次表示感谢。写作模板:Thank you very much for感谢的内容.叙述事情的经过.My appreciation to you for your generous help is beyond my words.(4)投诉信(Letter of Complaint)。第一段:投诉的具体事情。第二段:详述事情的经过以及给自己带来的不便。第三段:希望对方及时调查并给出公平的解决办法。写作模板:I am writing the letter to complain about具体事情.Unfortunately 事情的经过,which has put us to great inconvenience.We shall be glad to have your explanation,and also to know what you propose to do in this matter.(5)道歉信(Letter of Apology)。第一段:表示道歉。第二段:解释错误,并表明不会再发生类似情况。第三段:提出弥补措施,再次表示歉意。写作模板:I’m writing to express my sincere apology for具体事情.对错误进行解释.We trust that there will be no repetition of this problem.提出弥补措施.Once again my apologies for the inconvenience we have caused.

6.结束敬语(Complimentary Closing)。结束敬语要写在正文下空2~3行的右下角处,后面也要有逗号。不同称呼要用不同的结束敬语来配合。亲友间可用Yours,/Lovely,/Sincerely,;对长辈可用Respectfully yours;对不熟悉的人,可直接用Yours;在正式信函中,要用Faithfully yours。

7.署名(Signature)。署名要写在结束语的下一行,写明写信人的名字,如果需要写明该人的头衔,则需另起一行,写在名字下方。

8.附件(Attachment)。附件需写在信件的左下角,要注明Encl.或Enc,同时还要说明附件的内容和份数。

参考文献:

社交技巧范文第3篇

关键词:地理;课堂教学;巧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9-0057-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29.034

一、巧导入

课堂教学的“钥匙”―导入。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开始,是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恰当的导入可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使课堂一开始就像一块无形的磁铁将学生紧紧吸住,也可以在教材的章节之间、层次之间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情境灵活采用,但要做到少而精。如在讲地图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猜一个谜语:“纳万水千山,容五洲四海”来引入。讲《长江》《黄河》时,教师可播放《长江之歌》《黄河大合唱》。讲《海陆变迁》时,教师可讲故事导入新课:“地中海曾经有座美丽的小岛――“幽灵岛”,幽灵岛究竟从何而来,又因何而去呢?难道真的是幽灵在作怪吗?今天我们就揭开幽灵岛的神秘面纱。”讲《东南亚》一节时,教师可以假设去旅游:“美丽的东南亚,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者去观光游览,假如我们今天也去那里,我们应带哪些日常生活用品?会吃当地哪些食品,见到哪些美丽景色呢?”这时学生会积极说出答案,教师不用着急说对错,只要把答案都写在黑板上,说:“接下来我们一边学习东南亚,一边关注答案的对错”就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地理教材在《东南亚》一节的后面编排的是《中东》一节,在讲中东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入:“东南亚这里风景独好,中东也是这样吗?”

二、巧过渡

教学过程的“桥梁” ―过渡。 教师可凭借一两句“穿针引线”的过渡语,自然而贴切地将整个教学过程沟通起来,使之成为一个生气灵动的有机整体。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一节,讲完语言后,教师可加一句:“相同的环境、相同的语言、相同的肤色,人们逐渐产生相同的意识形态――宗教。”这样就过渡到了宗教部分。如果不加过渡语,此节课就会变成毫不相关的两部分,不利于学生学习。又如讲《三大人种》时,可以这样进行过渡:“我们已经知道黄种人的外貌特征和主要分布的地区,那么白种人和黑种人有什么不同的外貌特征呢?他们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呢?”这样就可以顺利过渡到讲白种人和黑种人的知识。再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一节,在讲完非洲的自然资源后,教师可以这样设计过渡:“非洲虽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却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地区。”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原因,过渡到非洲政治地图的变化和经济发展状况。

三、巧设疑

触发思维的导火线――疑。巧妙地设疑,能引发学生积极思维,深入探究。首先,所设内容要巧。将“疑”设在重点和难点上,可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掌握重点;把“疑”设在学生不以为有疑的问题上,可促使学生开拓思路,积极思考。需要注意的是:设疑要难而有度,使学生不仅须思,而且欲思、可思。其次,设疑的时机要把握好。上课一开始设疑,能吸引学生全神贯注地听讲;于学生注意力渐趋分散时设疑,则可使学生注意力得到集中。再次,要创设特定的情境设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如“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种情况可能吗?飞机场侯客大厅为什么挂着不同钟点的时钟并注明××城市?为什么阿拉伯人穿长袍,戴头巾?欧洲人为什么喜欢吃牛排,喝牛奶?这样,学生的兴奋点激发起来了,就能学得愉快。

四、 巧板书

课堂教学的有力助手――板书。板书是每堂课的“眼睛”,是开启学生思维大门的“钥匙”,对于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板书设计是教师备课和授课过程中不容忽视的环节。板书讲究设计的巧妙合理,体现课堂的整体结构。精炼、系统、新颖和美观的板书设计不仅是教学艺术的享受,更会对增强课堂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板书的设计颇要费些心思。板书形式多样,我举几个例子来说明。

例如:“经纬网”板书(部分)

板书时故意省去关键词,留下空白让学生补充完整;只绘出地图的大概轮廓和主要地理事物,让学生完成并标注名称;启发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究解决。

如亚洲地形特点是 高 低,受地形的影响,河流呈 状流向四周。又如板书完夏季风对亚洲的影响后,冬季风的影响就可留白,让学生口述。

五、巧练习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如何让练习更灵活,更贴近学生的需要呢?首先,在明确练习目标的前提下,注意灵活把握时间和强度,把练习穿插在讲授及师生双边活动之中,恰当掌握练习的“火候”,对于简单内容不做长时间操练,避免学生厌烦,对于有难度的内容则不能一笔带过,否则学生不能理解。其次,教师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且练习方法要灵活,尽可能地做到让学生动而不乱、活而有序。可以设计一些游戏练习、判断练习、操作练习、应用练习、集体练习、独立练习,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这样可以寓练于乐,练中生趣,感到轻松有趣,让学生充满自信。

六、巧结尾

“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描龙画凤,难在点睛。”这句话道出了收尾工作的重要性。一堂课好的结尾必须圆满有力,使整个课堂教学严瑾、完美。

结尾的方式可以采取以下方式:概括总结,强调重点难点;问题讨论,引发课外探究;知识竞赛,培养竞争意识;歌诀诗词,增添知识情趣;首尾呼应,课堂浑然一体,承上启下,意犹未尽……

社交技巧范文第4篇

关键词:学习起点;教学目标;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8-0234-02

自2001年新课程的推进,结合叶澜教授提出的“新基础教育”,我们的数学课堂活动多了,学生主动了,气氛热闹了。但有些课在学生自主建构与知识技能落实之处偏了脚,在“数学味”与“生活化”之处变了味。那么像这样的教学设计就没有能引起学生的有效学习,学生全面发展的三维目标得不到落实,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不到培养。鉴于此,数学教学设计要化“无效”、“低效”为“有效”是不容忽视的一方面。个人认为,如今的教学设计更需要追求“实在”,追求“备生”。在进入课堂之前仔细阅读教参、阅读学生,把握学生学习的起点,有针对性地重组教学内容,根据具体的分析,定位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再结合效果评价,设计教学过程。下面就以《用字母表示数》(一步计算的数量关系)为例来谈谈有效教学设计。

一、把握学习起点,重组教学内容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想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首先要把握好学生的学习起点,比如学生已经形成的知识背景,学习者是怎样进行思维的,有哪些潜在是可以开发的。教者把握住了这些,那就把握住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抓住了教学中的重、难点,进而就明确了“这节课我需要教给学生什么?”“学生需要学到什么程度?”等合适的组织教学内容。

《用字母表示数》一课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已经初步接触过用字母表示数,比如用字母表示运算律。但是对于具有普遍意义的用字母表示数及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的学习需求还是潜意识的,没有被激活。由具体的数过渡到用字母表示数,对于学生来说是一次学习的飞跃,是由数字王国走向代数王国的必经之路。基于这样的知识背景,本节课在导入时先从学生的生活出发,用字母表示人名让学生猜一猜,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也让学生初次感受了字母的简洁。接着仍抓住生活中的例子,如“KFC”“WTO”,从而引导学生思考数学中有没有用字母表示的例子,展开新课的教学。

二、定位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

教学目标既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预先设定的可能达到的结果。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不仅包括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要求,也包括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学生对数学的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而教学目标能否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方法的选择。不但要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师个人特点、学生年龄特征选择教学方法,还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像《用字母表示数》一课,一位老师的教学目标是这样确定的:“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学会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基于这一目标,教师根据教材中的两个情境安排教学活动,从直观具体的数量1个、2个、3个三角形引出摆N个三角形要多少根小棒,在规律的类推下学生能够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小棒的根数。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是达到了教学目标,但却缺少了良好的情感体验。另一位教师的教学目标是这样确定的:“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并学会用字母表示数,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经历把简单的实际问题用字母表示的抽象过程,体会字母表示数的简洁性和概括性。”在该目标的指导下,教师在例1的教学中也是从直观具体的量1个、2个、3个入手,不同的是他多了一个提问的环节,他提问:“你能接着往下说吗?”、“像这样一直说下去,能说完吗?”、“能不能想一种方法把所有的可能全部说出来?”随着教师的引导,在新课导入对字母的初步接触下学生自然而然地就想到了用字母表示。这一过程不光学会了用字母表示数和数量关系,还经历了用字母表示的抽象过程,再一次体会了用字母表示的简洁性。在这两个教学目标的对比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教学目标关注了学生的情感与态度,关注了数学思考与解决问题,教学方式也就会体现这些,学生就不但能学会知识,还体会了数学的实际价值,激发了学习的热情。

三、结合效果评价,设计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教学目标在课堂中的直接反映,是教学方式的直观体现。它包括的范围很广,就数学材料的设计方面见解就很多。教材,是众多教育专家深入思考的产物,有着科学周密而蕴含深意的经典编排。但教材并不是圣经,古人有云“尽信书不如无书”,如今的教学也提倡“选择性地使用教材”、“合理的组织教材”,这样就为我们的课堂开发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对于《用字母表示数》一课,第1道例题学生刚接触字母,能积极地对例题进行思考。而第2道例题,安排在例1后面学习,学生学习的难度比较小,情境也不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不够紧密。为了能激起学生进一步的学习兴趣,教师可对例2进行一个变式的设计。换成学生和老师年龄的关系,在学生年龄确定的情况下,根据学生和老师的年龄差,求老师的年龄。这个例子与原例2相比,一方面和学生的生活更加接近,另一方面也能让学生体会“不管时间怎么变,年龄差总不变”这条规律。学会了用字母表示加法的式子后,此时在把原来的例2用来练习,巩固刚才所学。

社交技巧范文第5篇

一、教学要从矛盾开始

教学从矛盾开始就是从问题开始。思维从疑问和惊奇开始,在教学中可设计一个学生不易回答的悬念或者一个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起到启示诱导的作用。如在教授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时,有位教师先讲了一个数学小故事:德国的“数学王子”高斯,在小学读书时,老师出了一道算术题:1+2+3+……+100=?老师刚读完题目,高斯就在他的小黑板上写出了答案:5050,其他同学还在一个数一个数地挨个相加呢。那么,高斯是用什么方法做得这么快呢?这时学生出现惊疑,产生一种强烈的探究反响。这就是今天要讲的等差数列的求和方法――倒序相加法……。

二、设疑于重点和难点

教材中有些内容是枯燥乏味、艰涩难懂的。如数列的极限概念及无穷等比数列各项和的概念比较抽象,是难点。如对于0.9=1这一等式,有些同学学完了数列的极限这一节后仍表怀疑。为此,一位教师在教学中插入了一段“关于分牛传说的析疑”的故事:传说古代印度有一位老人,临终前留下遗嘱,要把19头牛分给三个儿子。老大分总数的1/2,老二分总数的1/4,老三分总数的1/5。按印度的教规,牛被视为神灵,不能宰杀,只能整头分,先人的遗嘱更必须无条件遵从。老人死后,三兄弟为分牛一事而绞尽脑汁,却计无所出,最后决定诉诸官府。官府一筹莫展,便以“清官难断家务事”为由,一推了之。邻村智叟知道了,说:“这好办!我有一头牛借给你们。这样,总共就有20头牛。老大分1/2可得10头;老二分l/4可得5头;老三分1/5可得4头。你等三人共分去19头牛,剩下的一头牛再还我!”真是妙极了!不过,后来人们在钦佩之余总带有一丝怀疑。老大似乎只该分9.5头,最后他怎么竟得了10头呢?学生很感兴趣,老师经过分析使问题转化为学生所学的无穷等比数列各项和公式:S=al/(1-q)(|q|

三、设疑于教材易出错之处

英国心理学家贝恩布里奇说过:“差错人皆有之,作为教师不利用是不能原谅的。”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最常见的错误是,不顾条件或研究范围的变化,丢三拉四,或解完一道题后不检查、不思考。故在学生易出错之处,让学生去尝试,去“碰壁”和“跌跤”,让学生充分“暴露问题”,然后顺其错误认真剖析,不断引导,使学生恍然大悟,留下深刻印象。如:若函数f(x)=ax2+2ax+1图像都在X轴上方,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学生因思维定势的影响,往往错解为a>0且(2a)2-4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