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冠心病护理

冠心病护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冠心病护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冠心病护理

冠心病护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冠心病;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4-0182-02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全球流行广泛的疾病,我国近年来冠心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有升高趋势。据统计,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已跃居首位,而冠心病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病之一[1]。冠心病由于其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从而被称作是“人类的第一杀手”。近年来,许多研究者对冠心病康复护理进行探讨,提出了一系列康复护理措施,本文就这方面的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

1 冠心病康复护理的概念及内容

康复护理是指在康复过程中,根据总的康复医疗计划,围绕全面康复目标,在发病初期紧密配合康复医师进行完整的康复护理工作,包括一般基础护理和各种专业护理技术[2]。冠心病病人康复护理的目标是改善心脏功能,减少再次心肌梗死和心脏骤停的发生,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包括:①从冠心病病人有临床表现时开始采取康复措施;②康复服务的范围包括生理、心理、社会康复,并维持良好的适应性;③对潜在的疾病过程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推迟其发展,具体内容包括:控制危险因素,增加病人相关知识,减少心理焦虑和抑郁,进行医院、家庭和社区3个阶段的康复治疗,提高病人的生活自理能力[3]。

2 康复护理的具体措施

康复护理措施以医疗康复训练为主,针对各种易患因素实施康复教育、饮食调理、高压氧、体外反搏[4]及必要的药物治疗等综合性措施,针对不同的个体实施心理护理,并且对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加以控制。

2.1 冠心病的康复治疗与护理:冠心病康复治疗过程一般分为3个阶段[4]:住院阶段、家庭自行康复阶段、返院复评阶段。住院早期的康复治疗常在监护病房进行,其主要内容包括:早期活动、个人生活(如洗脸等)、床上进餐、床边大小便、简单的上下肢被动和主动练习等。注意事项:活动强度不宜过大,以心率不低于50次/分或不高于120次/分,无不适症状为宜。有研究证明,住院早期的康复治疗与护理可降低病死率,预防并发症,促进病人早期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5~6]。对急性心肌梗死无并发症病人进行早期的康复护理,可使平均住院时间由传统治疗护理的48天下降至20天[7]。病人对康复方案的依从性仍然是影响康复效果的一个显著问题, Baird在研究中发现,让病人执行自我护理的康复措施和提高对危险因素的意识能够增强其对康复方案的依从性[8]。家庭自行康复阶段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主要针对出院早期病人,在家自行康复锻炼60~90天,通过随访进行指导;另一部分是出院后持续康复锻炼6~9个月,主要目的是使病人在生活方式改变后逐步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护士应根据每位病人的病情及个人特点制定家庭康复护理措施,帮助他们合理安排生活日程及合适的运动程序,如:①散步,2次/天, 30 分/次;②看书或看电视2次/天, 30 分/次;③降压舒心操,保健按摩2次/天;④缓慢上下楼3层2次/天,运动时注意掌握运动量,以靶心率=180-年龄为宜[9]。返院复评阶段,主要进行康复指标评价,根据每位病人的恢复情况及时修正运动处方,继续康复治疗;还可让病人在康复中心接受为期8~12周的运动治疗,如二阶梯负荷康复治疗方法。此阶段护理人员的主要任务是记录病人康复治疗的具体执行情况,评价并提高康复效果,帮助病人修订运动方案,教会病人自我健康维护的方法等。

2.2 康复训练与护理:康复训练的内容包括:有氧训练、力量训练、呼吸训练、室内外步行训练、放松训练等[10~11]。如:①有氧训练。常用方式:步行、踏车、游泳、慢节奏的交谊舞等,强度一般为50%~70%最大心率或40%~60%最大吸氧量。②循环抗阻运动。做大肌群的抗阻收缩(肱二头肌、腰背肌、胸大肌等),在10~30 分钟内重复8~15次收缩为一组运动,各组间休息15~30 分钟, 10~15组为1个循环。③放松训练。入静(气功):中国传统气功的入静训练包括动功和静功两大类。通过调心(意念集中)、调身(姿势或动作)、调息(呼吸)来改善全身功能。降压舒心操:中国民族形式的拳操、太极拳。其他:放松性按摩或穴位按摩、音乐疗法等。有研究发现,如果在康复运动时播放适宜的音乐,可提高运动的效果[12]。

急性心肌梗死经救治生存者的运动训练可增加病人的体力活动量、改善精神及社会功能、减轻症状、促进康复,并能降低由于再次栓塞所致继发死亡的危险性[13]。庞妙玲等对173例老年冠心病病人实施康复护理后指出,适当的运动训练可改善身体活动功能,改善血脂代谢,减轻体重,可使血糖下降[11]。

2.3 心理治疗的康复护理:心理护理是冠心病康复护理的关键措施之一。冠心病病人的行为特点是:动机强烈,争强好胜,时间紧迫感强,常表现为不耐烦。有些病人担心康复训练使病情加重,且一些康复训练需持之以恒,要求病人有坚强的毅力[14~15]。病人由于性别、年龄、病情程度等不同,其心理状态也不同。逢锦波、逄晓在研究中大致将冠心病病人的心理状态分为两类:①紧张型,病人表现为恐惧心理、焦虑不安、情绪急躁、精神高度紧张;②松弛型,多见于对疾病缺乏认识而较年轻者,病人表现为无所谓、不在乎的心理,甚至否认或缩小自己的病态感觉或体验。对于前者,在安慰、鼓励的同时向病人强调大多数情况下冠心病是可以控制的,以使病人得到心理支持;对于松弛型病人的教育提高警惕,重视预防和治疗,指导、加速病人角色的适应[16]。男、女心脏病病人的真正应激源不同,护士应找出这些应激源,采取有效的措施使其减轻或清除[1];庞妙玲等采用说理疗法、放松静默疗法、疏泄疗法、移情疗法对冠心病病人进行心理指导,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1]。

冠心病护理范文第2篇

[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冠心病已成为波及全球的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冠心病患者有着不同的心理反应,对冠心病患者的护理除常用的药物控制病情外,使他们处于一个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也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冠心病;心理护理;心理反应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简称。是一种由于冠状动脉固定型(粥样硬化)或动力型(血管痉挛)狭窄或阻塞,发生冠状循环障碍,引起心肌氧供需之间不平衡而导致心肌缺血或坏死的一种心脏病[1]。国内外医学研究发现,冠心病的发病与长期或强烈的应激有关。从心理学角度看,应激是个人在特定的情景中被引发出来的具有较高激动水平或持续紧张的情绪状态。在应激状态下,机体产生一系列植物神经内分泌反应,归纳为:交感神经活动加强,肾上腺髓质分泌的儿茶酚胺大量增加,导致血管收缩,血压上升,呼吸频率增快,心跳加速,新陈代谢增高。这是机体的保护反应。但持久或过度的应激反应,不但可使机体内部的能量耗竭,而且可产生持久而严重的植物神经功能改变,从而产生相应的内脏器质性病变,如冠状动脉痉挛、血压持续升高、心跳过速、心脏负荷过重等,均为冠心病的发生提供了诱因[3]。

1心理反应

冠心病患者在知道自己得了冠心病之后,心理反应是复杂多样的。大部分患者考虑到患病后给工作、经济、家庭、社会活动带来影响,因此表现出情绪低落、灰心丧气、孤独、焦虑、失望等心理反应。特别是脑力劳动者和文化素质较高的人,由于掌握冠心病有关知识较多,往往表现出更多的焦虑和不安。还有就是一直在工作岗位上努力工作或是在单位较受领导器重的人,患病后由于活动范围、社交圈子缩小,丧失了一定的工作和生活能力,并需要耗费一定的医疗费用,给事业、前途等方面均带来损失,再加上病痛的折磨,他们会经常表现出唉声叹气的样子,或过多的自责,或怨天尤人[2]。也有的人满不在乎,认为医护人员危言耸听夸大其词。心理学研究证实,心理因素与冠心病的发生有很大关系。其心理个性特征表现为两种,其一是外向不稳定型,他们表现为有雄心壮志,抱负很大,竞争心很强,为工作成就而努力奋斗,敢于承担责任,办事效率高,反应灵敏,常常感到时间不够,有压力,缺乏耐心,活动迅速等。其二是内向不稳定型,他们表现思想情感不易暴露,常常逃避矛盾,过于自我保护,比较固执、耿直、多疑、自卑及有不安全感等。这两种性格都伴有特殊嗜好,如大量吸烟、喝酒、爱吃甜食、食量偏大等。虽然这两种性格的病人个性表现不一样,但这两种个性特征的人,都易使病人处于受威胁状态。也就是他们常常处于紧张状态,长期下去就成为高血压及冠心病的诱因[4]。心肌梗死是冠心病中最严重的类型,医学家们经过临床调查发现,在心肌梗死病人中,普遍都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心理障碍[3]:忧虑、空虚感、伤感的情绪、急躁,对任何琐事都耿耿于怀、遇事好动感情、易激动。沮丧、焦虑和失去信心,将疾病视为“不治之症”,拒绝与医护人员合作。对自的前途悲观失望,顾虑重重,以至于生活变的没有规律,甚至对自己的一些不良嗜好不去主动节制,整天混日子。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教授崔玉华说,医学研究早就发现,冠心病患者心肌梗死后常常会出现抑郁情绪。因此,患者及家属不能将心肌梗死后的情绪低落视为正常现象。积极治疗与心肌梗死并存的抑郁情绪,不但能改善患者情绪,还可提高冠心病的治疗效果。我国医学家很早以前就曾经指出“喜伤心、怒伤肝、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表述了心理和健康的关系。现代医学进一步表明,不少疾病的发生与不良的心理状态有关。因此,要减少高血压、冠心病给人们带来的危害,需要从心理的角度入手,改变一个人的行为方式,这对健康是有好处的。

2护理措施

2.1要和蔼对待病人护士要和蔼地对待病人,责任护士作自我介绍,给予亲切感,介绍病室环境给予安全感,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并根据病人病情,进行冠心病的健康指导,从疾病的发病诱因、休息、饮食、运动量等方面进行指导,这样不仅配合了治疗,也调整了病人的情绪,使病人有一种被重视感。

2.2要随时掌握病人心理状态护理工作者,要随时掌握病人的心理状态,以利于及时的调整,用劝导、启发、同情、支持、消除顾虑等方法,对帮助病人认识问题,改善环境,提高信心,促进健康是很重要的。

2.3以下是几种帮助病人舒缓情绪的方法放松疗法:鼓励病人通过学习书法、雕刻、绘画、种花草、养鱼鸟或者看喜剧、听相声及轻音乐、学气功等方法,达到怡养心情,松弛的目的。疏泄疗法:教给病人学会疏泄,当焦虑、愤怒时,找知心的人倾诉、宣泄使心情变得平静安定,达到心身平衡。移情疗法:指导病人学习或培养情趣,如学钓鱼、织毛衣等,当心情抑郁或焦虑时,钓鱼、织毛衣等使病人的注意力逐渐转移到感兴趣方面,以抑制原来的心理障碍。

2.4护士应指导病人调整心理状态,尽量做到[2]遇到麻烦先回避一下,待冷静后再处理,要想得开,善于安慰自己。遇到愤怒情绪时,要学会减轻自己怒气的方法,不要固执己见,学会让步可学习绘画、写诗、做文章来陶冶情操,经常听听轻音乐,或者把烦心事向朋友或家人讲出来。

2.5合理安排生活工作制度学会合理安排有规律、有节奏的生活工作制度,做到一张一弛,劳逸结合,保持乐观态度。总之,护理工作者应帮助冠心病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使他们紧张的神经松弛下来,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从而减少和避免病情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灏珠.内科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246.

冠心病护理范文第3篇

冠心病在临床中比较常见,导致该疾病产生的主要影响因素为脂质代谢异常,对患者身体机能所造成的影响非常大,若未能够及时接受治疗,则可危及患者生命[1]。冠心病会导致患者出现多种临床症状,且会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在治疗过程中,要以患者病情为依据,采取合理的护理计划,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提升满意度。本文主要分析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病例进行研究,现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在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收治的9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分组法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5例患者。对照组为常规护理,男性23例,女性22例,年龄在48至75岁间,平均年龄(59.53±6.82)岁。观察组为优质护理,男性24例,女性21例,年龄在47至75岁间,平均年龄(59.25±6.73)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对比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所有患者均需进行常规的纠正心律失常、扩冠、利尿、吸氧、强心等基础治疗。

对照组:常规护理。为患者创造良好的休息环境,确保病房内的干净、整洁,保持病房清洁度,强化对患者的管理、监督。针对可实现生活自理的病例,护理人员要多与患者沟通、交流,告知患者治疗中的注意事项,若患者无法实现生活自理,则可强化监管工作,对患者的用药、生活情况进行监督,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通知临床医师采取处理措施。

观察组:优质护理。①饮食护理。冠心病患者在饮食上有很多注意事项,患者不可暴饮暴食,要遵循少食多餐原则,选择低盐、低胆固醇、低脂肪、低热量饮食,患者要多食用新鲜的蔬菜、水果,部分患者在用药后,出现了食欲不振的情况,护理人员要鼓励患者进食,多摄入蔬菜、水果的营养,增强机体抵抗能力。②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可将健康教育卡片发放给患者,主管护理人员需给予人文化关怀,冠心病的病程较长,护理人员在治疗期间,极有可能产生抑郁、焦虑等情绪,担心自己的病情难以控制,也担心疾病会对生活造成太大影响,针对这种情况,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让患者讲述自己的真实想法,给予反复宣教,让患者对冠心病知识增强了解,明确冠心病产生的原因,告知他们治疗期间的注意事项。③运动指导。冠心病患者要加强身体运动,提高机体抵抗力,患者可参与的运动包括游泳、慢走、慢跑、骑自行车等,在运动过程中,要注重控制运动时间与运动强度。患者需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保持规律性,不可过度劳累,要禁烟禁酒。④用药指导。指导患者的用药,患者必须按时、按量用药,不可出现漏服、错服的情况,需根据医嘱用药,在治疗期间,护理人员要告知患者药物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叮嘱其定期入院接受常规血脂、血糖、心电图等检查,了解药物治疗效果。⑤并发症护理。鼓励患者适度参与训练,护理人员要训练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控制卧床时间,预防压疮、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抑郁评分、焦虑评分、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评分标准[2]:满意:经护理干预后,患者治疗依从性较好,生活习惯有明显改善,心理状态较好;较满意: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后,患者治疗依从性较好,生活习惯有所改善,抑郁、焦虑情绪减轻;不满意:经护理干预后,患者的生活习惯、不良情绪等与治疗前相比未见明显变化。

抑郁评分[3]:轻度:53-62分;中度:63-72分;重度:超过72分。焦虑评分[4]:轻度:50-59分;中度:60-69分;重度:超过70分。

1.4 统计学方法

收集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数据资料利用统计软件(SPSS16.0)分析,不同类型的数据资料采用不同检验方法,计数资料给利用X2检验表检验,计量资料利用t检验表检验,表示形式为±标准差(X±s),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经研究得知,观察组中护理满意、较满意、不满意患者分别为34例、10例、1例,总满意度为97.78%。对照组中护理满意、较满意、不满意患者分别为27例、12例、7例,总满意度为86.67%。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更高,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

2.2 患者的抑郁、焦虑评分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抑郁、焦虑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取护理措施后,观察组的抑郁、焦虑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

2.3 患者的住院时间

经研究得知,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为(10.23±1.15)天,对照组的住院时间为(15.52±1.53)天。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明显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冠心病就是指人类心脏部位的冠状动脉管壁出现粥样斑块,从而诱发心脏供血不足,导致心肌功能发作。患者的常见临床表现为胸痛、胸部不适等,严重情况下,患者可能会出现休克现象。该疾病产生的原因非常复杂,内分泌、年龄、高血压、糖尿病等均与冠心病的形成存在关联[5]。

对于冠心病患者而言,必须要长期应用抗凝、扩冠等药物给予治疗,该疾病的预后与过度劳累、不良饮食习惯、不规范用药存在较大关联。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患者对医院的护理服务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要求医院的护理模式做出改善,满足患者需求。

优质护理是一种非常全面的护理服务,该护理模式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目前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护理效果。优质护理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要求护理人员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科学性、系统化的护理计划,给予健康教育,让患者对疾病知识增强了解[6]。在护理过程中,要注重指导患者培养良好、正确的生活习惯,利用健康饮食,对血脂水平进行调节,将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延缓。患者要注重适度参与运动,促使自身免疫能力增强,这对于其抗病能力、心肺功能的改善也能够起到较好的作用。

优质护理要求护理人员确保病房内的安静与整洁,为患者提供良好的疗养环境,控制病房内的温度与空气湿度,保持床铺整洁。另外,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的饮食,注重培养良好生活习惯,告知患者多食用新鲜的蔬菜、水果,多休息,不可劳累过度。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适度参与运动,增强机体免疫能力。冠心病患者可能存在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要善于观察患者心理状态,加强与患者的交流、沟通,体贴、关心患者,了解其心理情绪的变化情况,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可鼓励患者多听音乐、看书等,转移注意力。

冠心病护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冠心病;饮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3-0260-01

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动脉管腔狭窄、闭塞或冠状动脉功能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发生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冠心病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体重、高年龄、吸烟、精神紧张、饮食不当、遗传、好强性格及体内微量元素有关[1]。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都在逐年上升,为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在给予药物治疗的同时各种护理也是非常重要的,饮食护理尤为重要,故本文阐述如何对冠心病病人进行正确的饮食护理。

1 脂类的控制

1.1 控制脂肪的摄入总量:人体摄入脂肪的质和量对血脂水平是有影响的,流行病调查的结果表明饮食中脂肪的摄入量与动脉硬化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明显正相关。饮食中脂肪的总量又是影响血中胆固醇浓度的重要因素。故减少饮食中脂肪的摄入量是防治冠心病的有效措施。《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规定,年龄45岁以上人群,饮食中脂肪的供给量应占20~25%。

1.2 控制P/S的摄入比值:脂肪的性能和作用主要取决于脂肪酸。脂肪酸是脂肪分子的基本单位,根据其结构不同可分为两大类:不饱和脂肪酸(P)和饱和脂肪酸(S)。不饱和脂肪酸具有降低血清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和极低密度脂蛋白,从而保护血管,预防冠心病。含不饱和脂肪酸较多的油品为:橄榄油、花籽油、花生油等,主要为植物油。饱和脂肪酸的主要来源是家畜肉和乳类的脂肪,还有热带植物油(如棕榈油、椰子油等),其主要作用是为人体提供能量。它可以增加人体内的胆固醇和中性脂肪,从而加速血管的硬化,增加冠心病的发病机率;但如果饱和脂肪摄入不足,会使人的血管变脆,易引发脑出血、贫血、易患肺结核和神经障碍等疾病。所以饮食控制好P/S比值尤为重要,当前推荐的P/S比值范围是1:1~2:1[2]。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冠心病的发病率:欧美高,日本低,我国的舟山渔民和北极的爱斯基摩人几乎不患冠心病。然而饮食调查发现,欧美人平均每日吃鱼20g,日本人每日吃鱼100g,舟山和爱斯基摩人每日吃鱼300~400g。研究发现是海鱼当中不饱和脂肪酸具有防止血管硬化的作用,故饮食中要多吃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

1.3 控制胆固醇摄入:饮食中胆固醇的量与冠心病的发病率呈正相关。冠心病多发地区居民的血清胆固醇浓度要比低发地区居民的更高。我们应在膳食中控制每日胆固醇的量低于300mg。1个蛋黄中胆固醇的量大概为368mg,故冠心病的患者每日摄入半个鸡蛋就够了。冠心病患者因忌用鱼子、全脂乳、奶油、蛋黄、肥猪肉、肥羊肉、肥牛肉、肝、内脏、黄油、猪油、羊油、椰子油[3]。

1.4 适当摄入磷脂:磷脂中的卵磷脂使胆固醇酯化,胆固醇就不易在血管壁沉积,还能使血管壁的胆固醇转入血浆而排出体外。黄豆卵磷脂就能有效地降低血胆固醇的浓度,并防止动脉粥样硬化。

2 适量摄入蛋白质

蛋白质是维持人体生命必需的营养物质,能够增强机体的抵抗力,但蛋白质摄入过多对冠心病不利。有研究表明,供给动物蛋白质越多,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所需的时间越短,且病变越严重。动物蛋白质升高血胆固醇的作用比植物蛋白明显的多。所以蛋白质的摄入要适量,老年人每日每kg体重摄入蛋白质为0.8~1.0g,大概每天65~80g,占总热量的12%~14%,且植物蛋白应占人体蛋白质的总摄入量的50%以上,如牛奶、鱼、豆制品等[4]。

3 控制糖类的摄入量

高脂血症分为脂肪性和碳水化合物性高脂血症。摄入过多的碳水化合物或直接摄入过多的糖,也就是说一个人正餐吃的淀粉类物质太多或正餐之外过多的吃甜食、糖果、点心、巧克力、饮料等,就会使摄入的糖量大大超过人体需要,就会导致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①热量过剩,超过了人体的消耗,那么多余的糖就转化成脂肪并在体内堆积起来,长此以往则会使体重增加引起肥胖、血压升高、心肺负荷加重,便会进一步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及脑血栓等。②冠心病多见于老年人,然而老年人胰腺功能降低,对糖的耐量下降,过多吃糖会引起糖代谢紊乱,血糖便会升高,引发和加重糖尿病,糖尿病又会加重脂代谢紊乱、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③肝脏是利用游离脂肪酸和碳水化合物来合成VLDL,故碳水化合物摄入量的越多,会使血甘油三酯的浓度越高,引起高脂血症。众所周知脂胖、高血压、高血糖、高脂血症等都是冠心病的易患的危险因素。我国人民的饮食中大都是以米、面为主食,然而这类食品中均含有大量淀粉,也是人体糖类营养素的主要来源。这些淀粉经消化以后即可转化为葡萄糖,故冠心病病人应该控制在天天主食不超过500克,并在正餐之外限制糖的摄入。

4 多摄入维生素

4.1 维生素C:维生素C能够影响心肌的代谢,增加血管韧性,使血管弹性增强、脆性减少,大剂量的维生素C能是胆固醇氧化为胆酸从而排除体外,如缺乏则胆固醇在血中堆积,而引起动脉粥样硬化[5]。故要多食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猕猴桃、柑橘、柠檬、紫皮茄子等。

4.2 维生素E:维生素E具有抗氧化作用能防预多不饱和脂肪酸以及磷脂的氧化,提高氧的利用率,使机体对缺氧的耐受力增高,增强心肌对应激的适应能力。维生素E还能够抗凝血、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毛细血管增生、改善末梢循环,防预动脉粥样硬化。如缺乏则胆固醇在血中堆积,而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维生素E广泛地分布在动植物的食品中,如麦胚油、棉籽油、芝麻油、玉米油、花生油、莴笋、橘子皮以及几乎所有的绿色植物中。

4.3 维生素B1:维生素Bl又叫抗脚气病维生素或硫胺素,主要的生理功能是参与脱羧酶的辅酶的构成,参加糖类的代谢。缺乏使心肌代谢障碍,严重可引起心衰,发生脚气病性心脏病临床症候。维生素B1供给要充足,热能越多,碳水化物和蛋白质比例越高,则维生素B1需要量也越大。含维生素B1丰富的食物有谷物、酵母、豆类、干果、硬果等。我国规定成年人维生素B1的供给量为0.5mg/1000kcal。

4.4 维生素B6:维生素B6易溶于水,微溶于脂,不耐热,当他与亚油酸伴随应用时,能起到降低血脂的作用;因维生素B6,能促进亚油酸转变成花生四烯酸,花生四烯酸可使胆固醇氧化为胆酸从而降低体内胆固醇的浓度。富含维生素B6的食物有鱼类、全谷、奶类、豆类、白菜等,并且人体肠内细菌可部分合成。

5 微量元素的摄入

钙、镁、铬、锌、硒对心血管疾病有抑制作用,缺乏时可使心脏性能和心肌代谢异常。①钙可预防高血压及高脂膳食引起的高胆固醇血症。富含钙的食物有奶类、豆制品、海产品等。②镁可抑制血脂代谢和血栓形成,促进纤维蛋白的溶解,抑制凝血或对血小板起稳定作用,防止血小板的凝集。富含镁的食物有小米、玉米、豆制品、桂圆、枸杞等。③铬能增加胆固醇的分解和排泄,从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富含铬的食物有酵母、牛肉、肝、全谷类、红糖、干酪。④锌过多或铜过低血清胆固醇含量增加,锌铜比值高时,血清胆固醇也增高,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冠心病发作率高的国家锌铜比值也高。富含锌的食物有肉、牡蛎、奶、蛋等。⑤硒能抗动脉粥样硬化、降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增加冠脉血流量,减少心肌的损害程度。富含硒的食物有仙贝、虾皮、巴鱼、海虾等。

6 其他

应多摄入一些保护性食物,如洋葱、大蒜、紫花、苜蓿、木耳、海带、香菇、紫菜等,忌饮烈性酒、忌喝浓茶、戒烟。

综上所述,冠心病的防治过程中的非药物治疗中的饮食护理非常之重要,调查研究发现冠心病患者经低脂、低胆固醇、低盐饮食配合药物治疗后,临床症状能得到明显的缓解,心电图也能明显的好转,心脏的功能当然也会随着血脂浓度的下降而明显好转。

参考文献

[1] 高健群,熊红霞.内科护理学.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2] 蔡东联.临床营养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3] 刘惠.从提高遵医行为论冠心病患者的饮食护理.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04.

冠心病护理范文第5篇

目的:以Meta分析方式探索延续护理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状况影响。方法:收集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80例的病案资料,检索其他参考文献中有关延续护理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状况的影响结论,进行Meta分析。结果:80例患者在延续护理下心功能状况良好,其他病案资料对延续护理在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状况影响较统一,二者合并特异度分别为0.74、0.83。结论:延续护理可改善冠心病心理衰竭患者心功能的状况。

关键词:

延续护理;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功能状况;Meta分析

一、资料与方法

2011年2月-2016年6月收治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80例,男55例,女25例,年龄45~79岁,平均年龄(67.16±2.16)岁。研究在现实病案分析的基础上,在知网检索“延续护理”、“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状况”等关键词,寻找与本论题相近、相似的文献观点和结论,共6篇,发表时间2011-2016年。研究方法:对80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护理服务进行统计分析,确定其在符合延续护理模式下展开护理服务,内容如下:①入院患者接受细致的身体检查,由专业的医疗小组、护理小组判断患者冠心病心力衰竭疾病的严重程度、治疗方法、预后、风险问题,并制定延续护理工作方案。②治疗期间对相关护理服务工作进行跟踪记录,在延续护理报告中以时间顺序为基准,由负责患者的护理人员填写患者每天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心功能状况的相关指标[1]。③脱离危险期后,对在医院或已出院的患者进行继续护理,如继续每天记录患者心功能状况相关指标,对相关问题和风险进行处理和预防;以电话随访的方式,对出院患者进行每周2~3次的随访调查,关心患者生活感受、心率以及其他情况等,对其饮食、睡眠、服药及其他生活行为进行指导教育;安排出院患者每月15日、30日进行复诊,出院超过3个月,每个月末到医院复诊1次,根据复诊结果,给予患者一定的护理帮助。统计研究80例现实病案,观察患者在延续护理下心功能状况的影响表现、是否在治疗期间或出院后出现不良反应等。同时,综述总结其他参考文献中对延续护理工作的评价,得出延续护理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状况影响的结论[2]。统计学方法:本研究中所有数据均使用Meta-Disc及STATA软件进行处理,χ2检验对各研究诊断比值比(DOR)进行异质性分析,Ⅰ2<50%则无异质性,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Ⅰ2>50%则存在异质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3]。

二、结果

80例患者在延续护理下,心功能状况良好,其他病案资料对延续护理在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状况影响较统一,二者合并特异度分别为0.74、0.83。见表1、表2。

三、讨论

本研究证明,在临床医疗课题综述研究方面,大部分学者、医疗工作者普遍肯定了延续护理在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状况影响,且也有很多资料在论述的基础上,引入了相关现实病案资料。本研究80例患者在延续护理模式下,治疗期间和出院后的心率、Kilip分级等表示患者心功能状况的指标均趋向于稳定、安全,治疗期间患者不良反应大于出院后。这说明,延续护理的安全性较高,患者出院后,医护人员电话随访、定期复查的延续护理干预依然会给患者正确、专业的医疗指导及教育,使其能够躲避风险、正确服药、科学作息。其他6篇参考资料中所选1035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案研究,大部分研究结论对延续护理的价值表述直接、明确,甚至有些参考资料对延续护理进行了延展探究,包括综合性护理干预、循证护理干预、风险管理等,均间接说明了延续护理在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4]。本研究选择80例现实病案资料进行研究,所选病案资料例数较少,所以其结论的特异度低于文献资料中所选1035例病案的结论特异度,分别为0.74、0.83,二者的特异度不大,也可表现有关本课题研究的结论,在医疗大众视野里,可以获得相对统一、完整且充满说服力的结论。一方面,对于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在疾病最严重的阶段接受医院专业治疗,用药治疗及相关护理都相对专业、安全、全面,但疾病趋向稳定后,患者要面临出院后自身生活的各种问题,如应对不及时、不科学,很容易出现风险问题,严重影响、干扰最终的治疗效果。另一方面,延续护理的工作模式能全面、系统地观察、监测患者每个治疗期间、恢复期间的身体状况,进而判断不同阶段的治疗是否有效,及时调整,调整后的治疗有效率会明显提高。总之,延续护理的价值在临床医疗学界的探讨会继续持续下去,其在医疗及护理方面的影响是细致的、全面的,该护理模式的研究可以列为临床医疗服务探究领域的重要固定课题。

参考文献:

[1]温雪梅,卢仁泉,郭林.中国心力衰竭患者抑郁焦虑发病及干预效果的Meta分析[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4,18(4):100-105.

[2]庞玉华,杨艳.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21):126.

[3]金波,吴帮卫,庄心宇,等.麝香保心丸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Meta分析[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5,18(2):132-136.

相关期刊更多

福建质量管理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福建省经济贸易委员会

心血管康复医学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

内科急危重症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