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一历史教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第四章动量
一.动量和冲量
1.动量
按定义,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乘积叫做动量:p=mv
⑴动量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一个状态量,它与时刻相对应。
⑵动量是矢量,它的方向和速度的方向相同。
2.冲量
按定义,力和力的作用时间的乘积叫做冲量:I=Ft
⑴冲量是描述力的时间积累效应的物理量,是过程量,它与时间相对应。
⑵冲量是矢量,它的方向由力的方向决定(不能说和力的方向相同)。如果力的方向在作用时间内保持不变,那么冲量的方向就和力的方向相同。
⑶高中阶段只要求会用I=Ft计算恒力的冲量。对于变力的冲量,高中阶段只能利用动量定理通过物体的动量变化来求。
⑷要注意的是:冲量和功不同。恒力在一段时间内可能不作功,但一定有冲量。
m
H
例1.质量为m的小球由高为H的光滑斜面顶端无初速滑到底端过程中,重力、弹力、合力的冲量各是多大?
解:力的作用时间都是,力的大小依次是mg、
mgcosα和mgsinα,所以它们的冲量依次是:
特别要注意,该过程中弹力虽然不做功,但对物体有冲量。
二、动量定理
1.动量定理
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物体的动量变化。既I=Δp
⑴动量定理表明冲量是使物体动量发生变化的原因,冲量是物体动量变化的量度。这里所说的冲量必须是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的冲量(或者说是物体所受各外力冲量的矢量和)。
⑵动量定理给出了冲量(过程量)和动量变化(状态量)间的互求关系。
⑶现代物理学把力定义为物体动量的变化率:(牛顿第二定律的动量形式)。
⑷动量定理的表达式是矢量式。在一维的情况下,各个矢量必须以同一个规定的方向为正。
例2.以初速度v0平抛出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抛出后t秒内物体的动量变化是多少?
关键词:考试焦虑;一般心理问题;合理情绪疗法;缓解
1. 一般资料
何某,性别 男 年龄 18岁 大学一年级学生 少数民族,来自重庆山区。家中有父亲、母亲和妹妹,家庭贫困。身高1.68米,体型正常,无不良嗜好,家族无精神病史,无器质性伤病史。性格温和,腼腆,不爱言语,学期勤奋,对自己要求严格。因期末考试临近,自己感觉压力大、焦虑,晚上睡眠不好,身体疲惫,总是担心考不好,无法集中精力复习,学习效率下降,情况已持续两周多,近日有加重的趋势,不知如何处理,主动前来咨询。
2. 主诉和个人陈述
主诉:两周以来,随着期末考试的临近,出现了明显的焦虑,睡眠不好,学习效率显著下降,紧张不安,主动前来咨询。
个人陈述:马上要期末考试了,我越来越紧张,因为我怕自己考不好。我来自重庆山区,来到大学后我明显感觉到自己基础不如同学们的好,上课总是听不懂,而且容易走神,学习明显比同学们吃力,尤其是英语,感觉自己差距很大,听不懂也不敢张口说。期末考试都是几门比较难的课,我现在每天晚上上自习到11点,躺在床上还要看一会书,可能是因为睡前用脑过度了,这几天晚上很难入睡,我很担心,因为晚上睡不好,第二天就容易困,可是好像越担心我越睡不着。我现在很着急,但是越着急越看不懂,越看不懂就越着急……我从小学习都很好,是我们村里少数几个考上重点大学的,家里人也一直是拿我当作妹妹的榜样,可现在我都不知道该怎么面对家里人了……我感觉自己很失败……
3. 观察和他人反映
观察到的情况:求助者衣着整齐,身材中等,有礼貌,思维清晰,说话有条理,能充分表达。腼腆内敛,交流时与人眼神接触少,语速较慢,说话时音量较小。在谈及考试或英语学习时,表现出紧张。
他人反映:舍友反映,求助者遵守校纪班规,讲究卫生,按时作息,对自我要求严格,是班上的“学霸”。但性格偏内向,言语不多,谦虚温和,在班上没有担任职务,与班上同学关系一般。虽然学习刻苦,但是成绩不是很好。求助者最近显得异常勤奋,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学习上,晚上很晚才回来,回来接着看书,显得对考试太紧张了。
4. 原因分析
导致该来访者有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
社会原因:
(1)社会应激事件所带来的压力和冲击。该同学自觉学业压力大,面对即将到来的考试产生了紧张、焦虑的情绪。
(2)家庭环境原因:该同学生长在山村,家境贫困,从小学习成绩良好,背负了家人的期望,因此,学习勤奋、自我要求较高。
(3)人际关系方面的原因:性格腼腆,很少主动与人交流,所以,家人,朋友,同学和老师不能准确的给予心理上的支持和关注以及正确的心理指导
心理原因:存在非理性认知。
(1)求助者对自己有绝对化的要求,在“过分概括化”和“糟糕至极”,要求自己必须是学习成绩优秀,必须是妹妹的榜样;认为学习成绩不好便很失败、让父母失望。
(2)求助者性格内向,敏感,沟通与人际交往技能比较欠缺,遇到问题不能及时向同学们求助。
其它原因:未能及时调整学习方式,缺乏有效的学习策略。求助者的学习方式仍停留在高中阶段,缺乏对所学知识的整体掌握,不能适应大学快节奏的学习生活,导致其感觉“不如别人”,从而产生压力。
5. 评估与诊断
5.1 诊断
诊断:一般心理问题——考试焦虑。
诊断依据:
(1)情绪上面的不稳定和心理上的焦虑主要来源于生活(期末考试临近)。
(2)求助者的心理问题持续时间较短,为两周左右。
(3)求助者的不良情绪仍在理智的控制下,有主动求助的愿望。
(4)求助者的反应强度不甚强烈,社会功能没有严重受损,能维持基本的生活、学习,但效率有所下降。
(5)求助者情绪方面的焦虑主要表现在备考的整个过程当中。
5.2 鉴别诊断
(1)与精神病相鉴别:按区分正常与异常心理的三原则,求助者的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是一致的,内在的精神活动与外在的行为表现是一致的,人格相对稳定,说明该求助者不属于精神病性问题。
(2)与神经症相鉴别:根据许又新教授诊断神经症的标准,求助者的心理冲突属于常形。再根据许又新教授评定神经症的三标准,第一,求助者病程较短,少于一个月,评1分;第二,求助者可以借助别人的帮助或处境的改变摆脱痛苦,评2分;第三,求助者社会功能受到轻微损害,学习和人际交往略受影响,评1分。总分为4分,排除神经症的诊断。
5.3 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心理问题严重者,反应强烈并且泛化,病情2个月以上,在社会功能方面造成严重影响。但是这位求助者在情绪上面不太强烈,并未泛化,持续的时间也比较短,也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损害,由此推断,这位求助者并没有严重心理问题。
6. 咨询目标的制定
咨询师和求助者沟通后,共同商定了如下咨询目标:
6.1 近期目标
(1)解决目前的焦虑,平静情绪;
(2)改善睡眠状况;
(3)理智分析造成自己目前不良情绪的主、客观原因,将某些不合理认知调整为与现实相适应的合理认知;
(4)帮助求助者掌握一定的大学学习技巧,提高学习效率。
6.2 长远目标
(1)帮助求助者形成解决问题的有效行为模式,增强求助者的应对生活压力和情绪把控方面的能力。
(2)促进求助者心理健康发展,完善人格。
7. 咨询方案的制定
7.1 咨询方案
咨询过程总为三步:一,是建立咨询关系,收集资料,进行心理诊断,确定咨询目标;二,咨询阶段,帮助求助者分析和解决问题,改变其不合理信念;三,是巩固与结束两个阶段,这样就可以帮助求助者巩固在咨询的过程中所学到的,并同时运用于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以此来提高自己和完善自己。
7.2 咨询方法
采用埃利斯(A.Ellis)的合理情绪疗法(Rational-Emotive Therapy,简称RET)。
7.3 适用原理
20世纪50年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利斯(A.Ellis)创立了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合理情绪疗法,主要是为了以逻辑思辨途径和纯理性分析来改变求助者非理性观念,帮助他解决情绪和行为问题,并予以正确的引导。其基本理论主要是ABC理论:A(Activating Events)是指诱发性事件,B(Beliefs)是指诱发事件发生之后个体相应而生的信念,即其对诱发事件的看法、解释与评价,C(Consequences)是指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的结果。一般人们认为,人的情绪和行为反应C是直接由诱发性事件A引起的,即A引起了C。但ABC理论指出,A并非直接引起C,它只是间接原因,而引起行为和情绪反应的更直接的原因是信念B。也就是说,人们的情绪和行为反应与他们的信念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合理的信念会引起人们对事物的适当的、适度的情绪反应;而不合理的信念则相反。因此要改善人们的不良情绪及行为,就要让人们意识到他们自身所持信念的不合理性,给予适当的干预和引导,使他们的不合理信念向合理信念转化,从而产生积极地情绪及行为,减弱或消除心理困扰。
合理情绪疗法认为考试这一事件本身不会引起学生的情绪困扰,而是学生持有的关于考试的不合理信念导致了困扰。
结合求助者自身的情况,认为求助者对自己有绝对化的要求,存在“过分概括化”和“糟糕至极”,认为“我从小成绩都比较好,现在也必须很厉害”,要求自己必须考好,否则就是失败的,无法面对家人。其中存在着认知偏差或不合理的因素,加之求助者的情况属于一般心理问题,故采用上述咨询方法。
7.4 求助者和咨询师的权利和义务
(1)求助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将真实的资料提供给咨询师;并密切配合;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
权利:有权利了解咨询师的真实背景和资格;具体的过程方案以及原理求助者有权了解;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选择权等。
义务:尊重咨询师,以及心理咨询中心的相关规定。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
(2)咨询师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严格遵守保密原则。
权利:关于求助者的真实资料有权了解;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求助者。
义务:向求助者告知自己的相关资料,出示相关的证件比如,执业资格证书等。遵守和执行在咨询过程中双方商定的相关的的咨询方案。
(3)咨询时间、次数和费用
咨询时间:每周1次,每次1小时。
咨询费用:根据学校规定,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免费咨询。
8.咨询过程
8.1 建立咨询关系和诊断阶段(前两次咨询)
第1次咨询:在咨询开始时,用开放性问题进行摄入性会谈,收集求助者的详细资料;介绍心理咨询的性质和限制及咨询过程中有关事项与规则;引导求助者叙述自己的烦恼,调整心态,通过专注倾听,使其感觉到被理解和接纳,让求助者于安全的氛围中,获得求助者的信任,与其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第2次咨询:巩固咨询关系,了解个人成长史,了解求助者成长环境和家庭教养方式,认识不良的认知模式。求助者和咨询师共同商定咨询目标,介绍相应的咨询方法,过程和原理。并同时制定相应的方案,签订书面协议。
8.2实施心理帮助的咨询阶段(3—4次咨询)
第3次咨询:根据合理情绪疗法,在前一次咨询的基础上,用ABC理论对求助者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运用解释、面质等技术向求助者说明其存在的不合理信念,即求助者存在“绝对化要求”、“过分概括化”和“糟糕至极”。
针对求助者一些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有什么证据证明成绩好就是成功?”,“有什么证据证明考试成绩不理想家人就不接纳你?”等等,通过辩论让求助者动摇并放弃不合理的信念,引导求助者思考其“我从小成绩都很好,现在也应该一样”、“我必须要考好”这一信念的绝对化和“考不好就是失败的,无法面对家人”的过分概括化和糟糕至极,取而代之是“每一次考试,只要尽自己的努力去完成就好”、“考试只是衡量一段时间来知识学习掌握情况,与能力没有直接关系”、“父母虽然期待我们在大学学习优秀,但更希望我们健康快乐”、“大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全面提升一个人的综合能力,而并非仅仅是课程考试成绩,我们的精力应该更多地放在通过学习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知识技能的实际行动上,而不是浪费在为考试成绩的担忧焦虑上,应重在行动上,这样才能接近成功”等等,从而,引领求助者领悟自己的思维模式,即“我必须是成绩好的好孩子,必须为妹妹树立好榜样,否则我就是失败的”是错误的,在某些事情上失败也不是很可怕,甚至是有益的,如果客观看待、自己降低期望值也就不会经常体会到焦虑和挫败感,甚至会因此变得更自信豁达。通过咨询,最终让求助者领悟到是自己的不合理的信念引起了不良的情绪体验和身体不适,而不是期末考试本身。
布置家庭作业:求助者应该结合生活中常常遇到的一些事情说明自己的想法。然后对比自己的不合理的理念;多和父母,亲戚沟通交流,试问如果没考好,他们会不会不接纳自己;求助者应该仔细阅读艾埃利斯归纳的11条易引起心理困扰的不合理信念,并且积极地和自身的情况进行对比,简要的写出自己阅读后的感受;最后让求助者对考试的性质和意义进行思考,并在现阶段的备考中开展积极自我暗示,提高自我效能感,调整对自己的期望水平,记录下自己做了以上调整后的课程备考情况。
第4次咨询:检查评估其家庭作业。结果:在自己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上,求助者分析的比较到位,领悟的也是更进一层。并且坦言父母对他期望仍旧很大,但父母也认为考试成绩并不代表一切,对自己要求不要太高。另外,求助者反映经过咨询后对考试和自己有了更清楚的认识,能集中精力备考,学习效率明显提高,睡眠有所改善。
在求助者有进步时,对他的行为给予了赞赏和鼓励,并且鼓励求助者:平常如果自己运用合理的认知和行为方式处理好了一件事情时,不要忘记以及时给自己奖励的方式进行强化。
8.3 巩固与结束阶段(第5次咨询)
巩固前几个阶段所取得的结果,指导其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能更好地适应大学学习生活,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
从谈话中可以确认一周以来,求助者认识到自己的非理性信念与考试焦虑之间的关系,明确了不合理信念是导致自己情绪和行为问题的主要原因,并且,他能将在咨询中获得的认知和行为应对技能逐步迁移到现实生活情境中去。
9. 咨询效果评估
求助者的自我评估:求助者认为通过咨询得到了很大帮助,心情愉快,感到轻松,有力量感,学习效率提高了,睡眠质量也变好了。求助者对考试也有了更为客观的认识,意识到自己对考试存在不合理认知,是自己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从而本末倒置,把精力都放在了对无法到达自己期望的恐惧和焦虑上了,而不是认真备考。求助者坦承自己通过咨询深刻地认识到自己没有很好完成从高中到大学的学习思想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同时也认识到大一第一学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正常的,需要一个过渡。求助者表示相信自己能够顺利通过期末考试并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取得进步。
舍友的评价:求助者还是像往常一样勤奋,但不是显得那么紧张,晚自习回来后也不再啃书本,能和大家聊聊天了。
咨询师评估:据咨询师观察,其在情绪和认知等方面均有进步,躯体症状(睡眠不好)也消失,并初步形成了新的较为理性的认知模式,且能用新的认知方式看待世界,能很好的接纳自己,掌握了一定的调节自我情绪的技巧,能够有效开展学习生活,达到了咨询预期。(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参考文献:
[1]郭念锋.心理咨询师(三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2.
[2]郭念锋.心理咨询师(二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2.
一、学案的设计
学案的设计要以教案为依据,体现出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它一般可以分为以下五个部分。
(一)学习目标。在学案中向学生展示要掌握的基础知识,要达到的历史能力和思想认识。这样可克服学生学习的盲目性,使学习更具针对性。
(二)重点难点。向学生交代重难点,师生共同解决重点和突破难点。通过观察、对比、归纳、讨论等方式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三)知识构成。知识构成可以分成基本线索和基础知识两部分。线索是对一节课内容的高度概括,编写时,它一般以填空的形式出现,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去完成。基础知识是学案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知识结构框架、基本知识点、教师的点拨和设疑、材料的应用、分析归纳等。上述要素的编排要体现教师的授课意图。对于重要的知识点,可以填空的形式出现,让学生在课下预习时完成,从结构和细节上对所学内容有所了解。学生看书做答的过程,也就是对所学知识的发现过程。对于重点内容要设计思考题,供学生在预习时思考,上课时老师再与学生一起讨论、分析。同时,可以摘引一些史料,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印证。
(四)学习方法。学案中所介绍的学习方法主要是针对所学内容设计的。一般包括记忆方法、理解角度、理论运用等。如在学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时,我为学生提供了理解它所需运用的基本理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
(五)技能训练。技能训练是对一节课学习的检验,主要包括选择题、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等。训练题的设计,要体现出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既要有基础知识的检验,又要有基本技能的训练。这些练习有的在课上完成,有的是课下作业。
学案要清楚完整地反映一节课所要求掌握的知识点以及应培养的能力。学案上,要给学生留出记笔记和做小结的地方,以便学生写自己的心得、体会和疑问,以利于学生的自我调节和提高。
二、学案教学的操作与运用
(一)用于课前预习。通过预习,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要学的内容,教师的授课意图,要讨论的问题,自己不懂的地方,以及听课的重点等等。学生带着问题上课,可为上课做好知识的准备,更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学案在学习目标,方法等方面有其指导作用。
(二)用于课堂学习。重点难点的把握与剖析,知识的纲要化,框架化,问题的思考与解决,练习的及时处理都为课堂学习提供方便。整个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能力培养为方向,提高课堂效益。
(三)用于复习。历史阶段的总结,知识的归纳与整合,基本线索的梳理是历史复习必不可少的。无论是单元复习还是专题复习,学案都能发挥重要作用。并且通过习题式学案的设计也有助于知识的巩固和能力的提高。
三、学案教学的评价
(一)学案教学,是以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为根本目的,以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己探索、提炼、练习、巩固、归纳为主要途径的教学方法。学案教学,就是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紧密结合起来,提高教师“导”的技能,增加学生“学”的活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师巧妙点拨、指导。
(二)实行学案教学,能够提高学生上课的效率,提高课堂利用率,减少学生分思走神的机会。学生在课堂上要不断地听、读、记、思、答,可谓多种感官齐参与,调动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心得体会(十)
四五普法依法治理活动实施方案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学习心得体会之四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演讲稿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心得体会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学习心得体会三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演讲稿、讲话稿、发言稿、学习体会、实施方案
法治理念心得体会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学习心得体会二
基层法院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心得体会
检察干警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心得体会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学习心得体会(一)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学习心得体会一
公安法治理念心得体会
农业局普法依法治理总结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第一阶段小结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心得体会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学习心得体会
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小结
在各市依法治市办公室主任会议上的讲话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学习体会二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心得体会(十五)
区普法及依法治理工作半年总结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心得体会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学习的心得体会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学习演讲稿
法治理念教育演讲稿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心得体会(十一)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心得体会范文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心得体会(八)
依法治种科技兴种推进我省林木种苗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司法为民--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演讲稿
医院“四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总结
政法干警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体会
学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体会心得
法院学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心得体会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心得体会(十三)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心得体会(六)
法治理念演讲稿(三)
20__年度司法行政和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总结
检察院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论文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学习体会(五)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心得体会(九)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专题辅导会上的讲话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心得体会之十七
法治理念论文
公安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工作方案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学习心得体会(四)
检察院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发言稿
公安 机关学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心得体会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学习体会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心得体会(十七)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学习心得体会(公安)
司法系统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演讲稿--让法律援助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闪光
司法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开展情况总结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心得体会(七)
检察官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演讲稿
法院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学习阶段总结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心得体会(十七)
水管站在创建普法依法治理先进单位经验交流会上的发言
法治理念中心组学习发言
市检察院反贪局开展法治理念教育学习活动小结
在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学习教育活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法治理念教育活动动员部署阶段工作总结
司法行政系统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动员讲话
全市司法行政系统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实施方案
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演讲稿
律师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演讲稿
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深化专项整改活动实施方案
集中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培训实施方案
政法系统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心得体会
司法局系统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动员讲话
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坚持依法治国体会
区教育局“四五”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总结
从科学发展观谈我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学习体会
关于在全区司法行政系统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的实施方案
某县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第一阶段小结
教育局“四五”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总结
法治理念演讲稿(二)
普通警察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演讲稿
检察院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总结
法治理念论文-如何树立社会主义法制理念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学习体会(二十一)
20__年依法治区工作总结
检察机关学习法治理念体会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学习体会(二十二)
20__年度全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总结
法院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心得体会
关于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实施方案及配档表
上半年普法依法治县工作总结
县政法委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学习教育方案
在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学习活动上的讲话
人民检察院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上半年普法依法治县工作总结
公证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学习演讲稿
XX区人大常委会机关“四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总结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对于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都有重要意义和优势。本文主要分析了高中化学案例教学的意义和优势,为案例教学的实施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案例
一、开展高中化学案例教学的意义
( 1)案例教学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课程理念
《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中规定高中学生个体差异较大,具有不同的发展潜能。在教学中要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改变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教学方式过于统一的倾向,要关注和尊重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为他们提供适合于自己发展的化学课程。案例教学满足了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在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权的基础上,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承认他们的理解能力和最终发展程度上的差别,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经历中创设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化学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发现和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案例教学体现了“倡导探究式学习”的课程理念
《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中指出: 探究学习是学生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提高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调查、资料收集、阅读、讨论、辩论等多种方式,在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进行实验、搜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活动中,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发展科学探究能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 3) 案例教学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传统化学教学方式是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以灌输的方式从书本到书本,从概念到概念,关注的是向学生灌输哪些知识,忽视对学生学习潜能的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学多花费在配合教师的展示,被动地掌握教师所教的具体内容上。而案例教学十分重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案例教学中,学生的思维是开放的,不受教师权威和教授行为的太多干预。案例教学中,学生积极参与,气氛活跃,学习动力主要来自内在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从这个意义上说,案例教学很好地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二、高中化学案例教学的优势
《高中化学课课程标准》中规定“高中化学课程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集体的情操; 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影响,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这就要求高中化学课教学中应用的案例要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关注人类生存与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如经济、社会、科技、生产、生活等问题,这样才能够保持化学课教学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让学生始终意识到他们所学的知识学有所用,能够应用于实践,也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动力。
(1)联系学生实际,创设生活化情境
化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包含着化学的影子,因而学生的实际生活就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活素材。新课程标准也倡导化学教学要回归学生生活, 强调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社会、人类、生产的密切关系。因此,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联系学生实际,从学生较为熟知的生活事物着手,例举生活案例,创设有效的生活化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让学生在生活化情境中深化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对化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例如,笔者在教学“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这一课氯气的性质时,就通过多媒体课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学生讲述了2004 年重庆天原化工厂的氯气外泄事件和2011 年江苏南通江山农药化工有限公司发生的氯气泄漏事件。这两个生活中的情境立马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引起了学生的共鸣。接着,笔者以此情境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假如你在事故现场,你该如何自我保护和逃生?要想正确逃生,首先就得对氯气的性质有充分的了解。于是在笔者的引导下,学生们给出了不少建设性的意见,有的谈到了氯气的颜色、有的谈到了气味,有的谈到了密度,还有学生提到了氯气与碱的化学反应。这样,通过对这个生活中的实例的讨论,学生很快总结出氯气的一些性质,并结合氯气的这些性质谈到了不少正确的逃生方法。可见,学生在熟知的生活情境中不但能更快的吸收知识, 同时还能深刻感受到学习化学的用处,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热情。
(2)明确的目的性。通过一个或几个独特而又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化学事件,让学生在化学案例的阅读、思考、分析、讨论中,建立起一套适合自己的完整而又严密的逻辑思维方法和思考问题的方式,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素质。
(3)客观真实性。强调应用化学原理会有其相应的后果。案例所描述的事件基本上都是真实的,不加入编写者的评论和分析,由案例的真实性决定了案例教学的真实性,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得出自己的结论。
(4)深刻的启发性。化学案例教学,重视化学基本原理而不是事实材料。目的在于启发学生独立自主地去思考、探索,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启发学生建立一套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5)突出实践性。传统教学方式是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以灌输的方式从书本到书本,从概念到概念,关注的是向学生灌输了哪些知识,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潜能的开发,导致学生理论与实践的脱节。而化学案例教学从应用中衍生出基础化学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在这过程中学生要学会收集各方面的资料和信息,学会对已有的资料作多方面的分析,促使学生的思维不断深化,并在力图对一个问题寻找多种解答的过程中培养和形成创造性思维。学生在校园内就能接触并学习到大量的社会实际问题,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
三、结语
面对新的教育目的和课程改革以及新教材教学的需要,在对比了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角色扮演法、图示法、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的优缺点后,认为采用案例教学法,能够解决高中课程改革中化学学科为什么教、怎么教和怎样教的问题,从而提高化学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杨蜜.高中化学案例教学的优势和意义[J].知识经济.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