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索溪峪的野教学反思

索溪峪的野教学反思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索溪峪的野教学反思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索溪峪的野教学反思

索溪峪的野教学反思范文第1篇

摘要: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姆说:“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提问题,让学生学会提问”。人的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推行创新教育,更是起始于问题,收获于问题,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并提出问题,老师应及时作以评价和解决。

关键词:问题意识;求知欲

【中图分类号】G424.1

正文:

学习的过程不是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主动思考、消化、吸收的过程。善于提问是这一过程中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有效的学习策略。美国著名学者布鲁巴克曾经很精辟地指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作为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提问题,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何谓“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指认识活动中对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产生探究的心理状态,并进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心理品质。即要求学生在学习前、学习中、学习后都要结合所学知识提出一些问题。其目的是促使学习者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加工。人常说:“学问学问,学学问问。问是开山的斧,问是耕种的犁。”也就是强调了问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课堂教学呈现一派崭新面貌呢?我想结合实际浅谈自己在这方面的一点尝试。

一、营造民主氛围,使学生敢于提问。

中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之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就教学活动而言,能否充分发扬教学民主精神,是消除学生心理障碍,促使学生积极参加教学活动的关键所在。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更新教育观念。真正从权威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的向导和朋友。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帮助他们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营造民主氛围,就是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无条件的接受学生。必须对学生有信心,相信学生具有发展的潜能,相信学生有能力自我发展,能够设身处地从学生角度理解学生,同时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前提和基础。

二、激发问题意识,使学生乐于发问。

小学生的好奇心强,往往可促使他们深入细致的观察与思考;好表现自己的心理,又能促使他们提出问题,探索奥秘,并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与表扬。如果我们教师对他们提出的问题予以重视,认真组织大家来讨论,寻求答案,一定能让学生感到自尊与荣耀。激发他们以更高的热情去观察事物,不断提出新的问题。

如在教学《桂花雨》一文时,文中有这样一句:“可是母亲却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读完课文让学生自由提问时,有一位同学马上提出反对意见。认为母亲糊涂了。因为作者在写家乡的桂花时,是这样写的:“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户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可是写杭州小山上的桂花时,是这样写的:“杭州有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当然是母亲说错了。我及时表扬了这位善于思考、敢于提问的同学,告诉大家这一问题提得太好了。其他同学也不甘示弱,马上就有几个人站出来反驳,大家经过激烈讨论,最终统一了思想:母亲的话有一定道理:我们是用鼻子去分辨香气的,杭州小山上的桂花因为多,更显得香气浓郁些。而母亲不是用鼻子去分辨的,而是用感情来判断。更能感觉出家乡在母亲心目中的分量。——月是故乡明呀!学生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收获着成功与快乐。

三、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善于发问。

孔子曰:“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可见古人早已认识到问题对学习的价值,指出质疑是学习的源头。的确,“疑”则诱发探索,从而可能发现真理。人的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起始于问题,收获于问题。我们要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勇于解疑。小学生由于受到年龄、环境、生活经验、知识水平等方面的制约,常常表现为对外界信息的传入“一闪而过”,不能引起足够的思维活动,这就很难产生发问的动机。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设法帮助学生克服从众心理,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让学生自由的说,畅所欲言地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如在《索溪峪的野》一文讲到“山野,水野,物野,人野”时,一位学生说:“这里动物真野,我可不喜欢。”我马上提出:“有人将索溪峪这个地方告上了法庭,原因是这里太‘野’了,要重新修正,不‘野’了再向游人开放。”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议论纷纷,绝大多数学生在为索溪峪鸣不平。我乘机让他们为索溪峪做法庭辩护。学生激动不已,慷慨沉词——这一过程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人都有探究的欲望,遇事都想看个究竟,弄个明白。于是,兴趣与问题紧密相连。在上述课例中,兴趣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问题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景,善于制造悬念,启发引导,使学生发现问题,提出并解决问题。

窦桂梅老师执教的《圆明园》一课,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她在课程结束时,留给了学生和听课教师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她用缓慢的、带有启发意味的口气说:“大家知道给英法联军带路的是谁吗?——他是著名诗人龚自珍的儿子——龚橙!大家知道当时圆明园附近的老百姓是什么反应吗?——圆明园附近的老百姓在英法联军洗劫后也进入园内,抢夺所剩无几的宝物!”课堂内一片静默——学生在反思,也在成熟。这就是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又带着更高层次的问题离开课堂。的确,有经验的教师并不是帮学生把所有的问题解决在课内,而是让学生带着问题离开教室,这可以使学生对问题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与加工。

20世纪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因此,身为教师,我们的职责不单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学会质疑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参考文献:

1.陈琦刘儒德著《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索溪峪的野教学反思范文第2篇

    我激动不已,今天这节课收获太大了。我怀旧,我感悟——阅读教学离不开教师的范读!美国心理学家梅拉列斯在研究中发现,学生接受信息的总效果=7%文字+38%语调+55%面部表情。可见,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能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产生丰富的情感想象,与作者共鸣,与作品中的人物共鸣。因此,教师的范读十分的重要,必须引起我们语文教师的重视,努力在范读中做到:“设身处地,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务期尽情地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当时说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我追寻,我反思——教师的范读确是阅读教学中的一种有效方法,美美的朗读,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个性化,创意性阅读课文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可以打动学生,以情激情,在学习课文时能够更好地自主探究。归来吧,阅读教学中教师的范读:

    1、教师的范读能诱发学生情感的波澜。

    教师精彩的范读,不仅浓缩了教师领悟教材的深刻体会,而且伴随着教师的范读。课文中那深邃的思想,高尚的情操,美好的向往,就会像一股清泉流淌学生稚嫩的心田,诱发学生情感的波澜。阅读,没有感情的投入,是得不到回报的,或回报甚微!这情感的投入,情感的熏陶,无疑为学生自主探究课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教师的范读能更有效地指导个性化的朗读。

    记得徐世英先生是这样理解讲解和朗读的,他说:“讲解是钻进文中,朗读是跃出纸外赋予作品生命,使人感受,使人融贯、显现。在某种意义上讲,朗读比讲解更重要。”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学生可以视其人,闻其声,悟其情,直接领略教师范读时的语调、神情、情感,进而体会课文的内容和感情基调。在学生有所感悟的基础上,教师就能更有效地指导学生的个性化朗读。

    3、教师的范读能读出好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 。

索溪峪的野教学反思范文第3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让学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这是从学习主体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的。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一、 充分挖掘教材之美,丰富学生的内心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必然是广泛而深刻的,所以不能不重视语文课程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作用。语文教材从文体看,有诗歌、散文、神话、童话、寓言、小说;从内容上看,从一粒种子到日月星辰,从广阔的原野到无际的苍穹,丰富多彩,这些作品无不贯穿着美的旋律,如:《桂林山水》中山水千姿百态的和谐美,《林海》生气勃勃的自然美,《索溪峪的“野”》天然野性的美,《荷花》出污泥而不染的情操美,《向命运挑战》中塑造的人物形象美等,这些美的因素,或直接或经过教师的引导,就会使学生产生愉悦、激动、崇高、崇敬、向往、悲哀等审美感受。所以,充分挖掘教材美的因素,使学生认知美、感受美,能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

二、重视诵读指导,培养学生的情感

指导诵读,使学生感受到美,是提高审美情趣的重要实践。对课本中的一些短文诗篇,精彩片断、名言佳句,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乃至背诵。由吐字清晰、准确、朴实、自然,不添字漏字,到辨明作者的语言风格和感彩;从读出语势的跌宕起伏,语流的快慢疏密,到读出勿容置疑的逻辑力和扣人心弦的感染力,作品的美感也随之流露出来。如《观潮》一课,教学重点部分“潮来之时”,首先让学生体会读,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读自己喜欢的句子,给学生自悟的机会和空间。接着指名读、评议、复读,让读得不好的学生再读。然后,教师范读,让学生看着老师读,注意老师读时的眼神、体态、手势的变化等。最后,让学生模仿观潮的沸腾人群,跳着、叫着、挥舞着手进行朗读,使他们置身于其中,充分感受潮来之时“浩浩荡荡”、“人群鼎沸”、“山崩地裂”的壮观场面,这样学生在读中反复咀嚼反复品味,用心灵触摸作者的笔尖,在感悟中就会受到情感的熏陶与感染。同时,在阅读教学中,还要注重学生的个性体验,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对文本内容有自己的心得,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作出自己的评价,说出自己的体验,进而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三、采用多种方法,触发学生情感

在语文教学中,触发学生情感,使学生对文中美的人、美的事、美的物、美的景油然而生发热爱,向往和追求的欲望,是提高审美情趣的一个重要手段。教师要根据课文题材,体裁、思路、风格和表现手法的不同,采取相应的方法,调动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

如教学《一夜的工作》一课,第4、5自然段写审阅文件的过程,我这样设问:“一叠一尺来高的文件,要一句句地审阅,一边看一边思索,看完一句就用铅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一个小圆圈。同学们,想象一下工作的情景,你体会到什么?”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想象,学生仿佛看到怎样一句一句地审阅,对的爱戴之情随着读懂在心中萌生、发展、积累,直至想一吐为快,在这个基础上再要求有感情地朗读,学生就会读出发自内心的爱戴。再如教学《荔枝》一课,指导学生读母亲第一次尝荔枝的内容:“母亲扑哧一声笑了,筋脉突兀的手不停地抚摸着荔枝…… 母亲竟像孩子一样高兴。”引导学生从文中体会母亲是多么喜欢荔枝。再引导学生结合文中的第五、七自然段体会母亲就是这么喜欢的东西,自己也“舍不得吃”,总把大的给儿子吃,给孙子吃,这融于其中的深深母爱是无法用言语形容的。此时引导学生联系到自己,联系到自己的妈妈,融入自己的情感体验来读文中的这几处语句,自然情真意切,水到渠成。

这样,学生美的心灵从中铸造,美的行动也由此萌发。

象中蕴含的物理规律,等等。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还有很多激趣的方法,作为物理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加强思考,注重分析,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然后通过总结形成一套提高学习物理兴趣的方法,以此融入自己的教学中。

参考文献:[关键词]

[1]王慧英.浅谈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3,(02).

[2]王海洋.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物理教师,1995,(05).

[3]陈征.浅析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现代物理知识,1994,(S1).

索溪峪的野教学反思范文第4篇

一、以人为本。科学规划,构建品牌

教书育人是个永不会老的话题。一所学校交给校长,校长的生命也就和老师、和学生绑缚在一起了。怎样让教师高高兴兴地走进课堂,让学生快快乐乐地学习,让学校富有生机地发展,最重要的管理理念就是“以人为本”。

1、推行“导学互动”教改工程。新的课改理念要求我们不断地深化教研、教改工作,创选一个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淅川教育大力推广“导学互动”教学,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县教育精神,学校结合校情制订科学详细的《“导学互动”改革方案》,通过竞赛式的交流课、研究式的示范课、预约式的汇报课、随机式的调查课等一系列听评课形式,掌握最前沿的第一手课堂素材,研究“导学互动”教改实效性,把个体教师教改的经验变为集体的财富,用以丰富全校创造性的“导学互动”教改实验,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艺术。

2、实施百千万读书工程。学校以“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为主题,大兴读书之风。“百”就是从一年级起,读儿歌、读童话,积累背诵百首古诗词,百个优美句段。“千”即从三年级开始,背诵积累千个成语、千条佳句等,形成语文素养。“万”则是高年级通过大量阅读,做万字以上读书笔记,背万字以上古今名篇诗词。

3、深化养成教育“151”工程。认真落实我校的办学理念“培育良好习惯,塑造成功人生”,提升我校的品位和形象,学校政教处、教导处、少先大队部联手推出我校关于评选优秀学生的“151”工程,即“十佳学生”“五十名优秀学生”“百名模范标兵”。进一步规范学生的读书、写字、安全、卫生、礼貌五项行为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根基。拼搏,创新,奋斗,发展。近三年,全校有百余名学生获国家级书法绘画作文大赛金、银奖。教师先后有100多人,在国家、省、市、县各级各类教学大赛中获奖;有80多人在省市级CN刊物发表教学科研论文95篇。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爱国主义读书活动示范学校”,河南省“特色学校”、“校园文化艺术先进单位”,南阳市“示范性学校”、“百佳校园”,淅川县“示范性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二、营造氛围。培植文化。丰富内涵

(一)让书香气息充满校园

1、营造氛围。

学校努力让每一堵墙会说话,让每一块牌子会歌唱,让每一株花木育情感,让每一处景点孕意蕴,真正做到“校园处处是文化,处处文化育新人”!运动场,场橱窗设计“学校概况”,展示办学理念、校训、教风、学风。还有“校长寄语”“教苑风采”“童年欢乐”等内容,让每一个驻足淅川实小的人全面认识实小,坚定对实小创办淅川一流教育的信心。漫步校园,班级文化、走廊文化、长廊文化、橱窗文化、花木文化,尽收眼底,随时随地都能读出教育的知识,读出教育的思想,读出教育人生的感悟,读出为人师表的真谛,读出教师的个性,读出学生的快乐。

2、演艺阅读。

①开放图书。学校读者俱乐部、阅览室藏书五万多册,若干种优秀读物确定为必读书籍,正常开放,随课程表进入课堂,专职教师指导,保障阅读书籍,保障阅读时间,保障阅读质量。②编辑学校阅读读本。学校组织各年级语文学科组长,集中研究,筛选古诗词、名篇佳作等经典作品编辑成册,每个年级都有必读必背的内容,重在养成、重在积累。学期初,免费发送学生,人属一本。根据阅读情况,集中学生、老师、家长意见,暑假再次进行修订完善,进一步优化,提质保量,目前已经发展为学校的校本课程。③开展读书节活动。每班将自己的阅读积累内容以歌舞、小品、情景剧等形式不拘一格进行展演,评选“书香班级”。只要给他一个舞台,就会展示无限的精彩!读书真正成了学生的精神食粮,以书养人,以智慧育人,锤炼了学生深厚的文学功底,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读书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1、增强自身的文化底蕴。实验小学的教师把读书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必读“十本书”,选读“百本书”,阅读“百科书”,提升知识水平和精神境界。每学期至少读一本教育专著,订阅一份业务期刊,研读新课改理论书籍,及时与学科前沿接轨,写出心得体会,提升智慧,学会抢抓教学的有效资源,从而确立符合新课改要求的教育教学的资源观。

2、学以致用。每周都安排专门时间,组织教师学习新课改的理论,观看有关新课改的录像资料片,要求教师在实践中加以合理运用,并学会选择教育的内容、时机、途径和方法,提升自己的教研意识和教学水平。每位教师在不同的工作层面上都尝到了读书带来成功的甜头。

三、开展活动.规范养成。长足发展

1、建章立制。

我校相继制定了《实验小学五大行为习惯“明星班级”评比制度》、《实验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实验小学学生一日常规》、《实验小学环保小卫士制度》等多项管理制度。近三年的实施,我们逐步完善内容,实现了习惯养成教育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2、从小事和细节做起。

学校无小事,事事是育人之事;学校无闲人,人人是育人之人。我校立足实际,改进教育教学细节,充分发挥重心下移、纵向管理的优势,让教育无处不在。上学,校门外,红领巾监督岗、值周教师、值班领导,坚守路口,监管学生的安全,检查仪容风貌,三人一队,自然成行。一声声甜美的“老师早!”“同学们好!”传递着浓厚的师生情。放学,以班为单位,授课教师徒步护送到交通路口,班牌不倒,队伍不乱,歌声不断。课间,校园、楼道均有安全责任教师值班。红领巾广播站播放校园乐曲,播报校园新闻,点评校园事例,表扬先进,鞭策落后。就是这些点点滴滴给学生的学校生活带来了感动,带来了愉悦,更带来了成长,这将牢牢封存在他们的记忆里。几度春夏秋冬,几度风霜雨雪,学生呈现出的文明、文静、文雅,处处彰显着学校教育有方、训练有素、科学管理的办学理念。

3、靠活动推动。

行为规范教育只有与活动相结合,才会走进童心,才会焕发出生命的光彩。实验小学的学生的生活就是用活动编织的,活动是学生成长的舞台,是学生们生活的乐园。开展节假日活动、突出主题教育活动。如学期初的安全教育周,三月学雷锋,四月书写训练,五一全校运动会,六月个人风采展示,等等,做到了人人有机会,人人都参与。孩子们在活动中交流进步,在活动中快乐成长,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良好行为习惯和优秀品质。

4、靠文化熏陶。

习惯养成离不开育人环境,离不开校园文化。我们努力为学生创设出既体现传统文化又融入时代气息的良好育人环境。学校绿化面积达到80%以上。学校每棵树、每面墙、每个景点都成为教育资源,让自然优美、人文和谐的校园环境真正发挥着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功效。

5、评比表彰同步

学生中,各个班级都有每月的“五大习惯”单项明星学生评比,他们的事迹张贴在教室的评比栏中。学校根据每个班主任推荐的各单项候选人,结合政教处、教导处、少先大队部的考评规则,评选出校级明星学生——“十佳学生”“五十名优秀学生”“百名模范标兵”。学校举行隆重的表彰仪式进行颁奖,在宣传窗里展出他们的明星风采。班级中,实行“五大习惯明星班级”评比,由值日行政领导、值日学生共同计分,对各班的情况进行打分,每周公布一次得分,每月评比“五大习惯”各单项先进班级,授予“明星班级”称号,颁发“明星班级牌”。一道道实施措施,一项项评比竞赛,一个个趣味活动,如春风细雨人心田,滋润学生,使五大习惯的种子在学生心里生根发芽,开出美丽的花朵!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成功教育是从习惯培养开始的,而习惯又是伴随人一生的东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受益终生。

四、校本研究。优化课堂。精致管理

1、开展课例研究

课例研究,旨在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一个总结与研究的平台,体现“以案例展示理念,让理念回归课堂”。让教师们通过对自己或他人的实际教学活动进行分析、反思、总结和研究,提升老师的教学理念和素养。①集体备课。以备课组为单位,固定时间统一安排在级段主任的办公室进行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教研组长做好考勤记录。集体备课由“个人初备——集体研讨——修正个案”即个备——集备——个备三个环节组成。各教师领到通用教案后,必须根据本班具体情况及各自的教学风格,对教案进行修改补充,甚至再创造,发挥个人特色。②开放课堂。我们实验小学倡议教师敞开教室大门,实行推门听课制度。每位教师的课堂向领导、教师、家长开放。同年级学科组进行“同课异构”、“异课同堂”研究,开展教研组“一人备课,循环上课”活动,切实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课一反思,记下课堂发生的事件,写好教后感、听后感。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管理者反思自己的管理行为,这样的连环反思开阔了老师们的胸襟,成就了每一位老师的成长故事和独特体验。③捆绑评价。学校组织校级优质课竞赛,按“教研组集体备课—一组内两人作课——作课人自我反思——本组总结——全学科组评课——评委公平打分”程序进行。(全校共分为数学、语文、常识科三组)。由于授课教师代表的是本教研组的思路、设计,所以评课针对的不是授课教师一人,而是一组的教学水平。这种捆绑式评价,极大的调动了组内教师的沟通、合作、交流、探索、创新。而全校这种大规模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实事求是的评课,更是给全校教师提供了一个经验交流、经验共享、情感交流、互相促进的平台,使每位教师在言说和行动中思考,在教学实践中体验和感悟,在反思评判中成长。④观摩研讨。针对评选的校级优质课进行全校性的观摩研究,研讨会上共展出了语、数各两节课例,课堂上教师和蔼可亲、循循善诱,与学生同疑同思从不同层面体现了“导学互动”教学的实用与高效。集体备课、开放课堂、捆绑评价、观摩研讨是我校校本研究的一大亮点。向四十分钟的课堂要效益,提升了学校教学质量。1O年春,县教研室组织调研,我校五年级语文、科学成绩获全县第一;11年春,县教研室组织调研,我校三年级数学、五年级语文获全县第一。09、10、11年连续三年,我校六年级毕业质量评估均获全县第二名的好成绩。教师的专业技能得到迅猛提升,涌现了一批明星教师团队。2009年5月,我校陈会梅老师参加南阳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竞赛,她主讲的《索溪峪的野》获得一等奖。2010年10月,我校王艳玲老师参加全市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主讲的《分数的意义》获一等奖。2011年4月,县教体局组织“导学互动课堂大比武”,我校教师凌群芳获英语教学冠军、王燕获社会教学亚军、刘晓获数学教学季军。还有张占会、赵显霞、张娜等15位教师获南阳市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竞赛一、二等奖。

相关期刊更多

今日重庆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

大音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上海音乐学院中国仪式音乐研究中心

中国农村观察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