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黛玉之死

黛玉之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黛玉之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黛玉之死范文第1篇

黛玉体弱多病,从上到下都透着一股悲凉拘束的气息,我也不禁为佳人之命运感慨万千。大家皆知,黛玉是黛玉的娘送入贾府的,无非是为了让黛玉的生活变得更好。但黛玉在贾府并没有把一贯的愁眉舒展开来,在这锦衣玉食的生活中,她为何还如此悲怆?虽然她遇到了自己的心上人宝玉,可宝玉似乎并没有太多的时间来看黛玉,黛玉快乐的时间自然很少。

最重要的是,最后宝玉娶的是宝钗,竟没有娶黛玉,黛玉虽多愁但单纯,在这人人机关算尽的贾府中本来就不能适应,终日人心惶惶,如今惟一的慰藉宝玉也抛弃了自己,难道她能不伤心,能不失望吗?是呀,在这一书中最令我痛彻心扉的不是“黛玉葬花”,也不是“黛玉焚信断情”,而是宝玉最终面对的,是盖着红盖头的宝钗妹妹啊!

黛玉在弥留之际,躺在床头,听着外面喜气洋洋的锣鼓声,如万箭穿心,却仍想着宝玉有多好好,任丫头紫鹃在床头哭得厉害,自己也只能无言的流泪,最终吐出一口鲜血,抱憾香消玉殒在这深深的贾府中。我心里有着对黛玉死去的可惜,有着对宝玉娶了宝钗不满,黛玉在贾府里的生活只能用一句话来形容:百分之九十的痛苦和百分之十的欢喜。

黛玉之死范文第2篇

一、教师要与时代同行

为了使改革取得成效,必须改革传统的教育教学,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武装人们的大脑,这样才能使人们付诸的行动焕发出新的光彩。理念是一个人具备的准备付诸行动的信念,是一种观念,也是一种行动,而基础教育必须适应时代的需求进行课改。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必须树立新的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每一位思想政治课教师应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认清自己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把握机遇,以饱满的精神,不断提高理论素养,提高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成为合格的思想政治课教师。教师既要有扎实的知识,又要关心国际国内大事,在讲课或复习时要结合一年来重大国内国际时事政治来进行分析。这样学生既能获得知识,又能开阔视野。如在讲文化生活民族精神时,可结合奥运精神(就是为国争光的爱国精神,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这些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

二、教学手段要与时代同行

为适应和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中学政治教师一方面要以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武装大脑,另一方面必须改进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创新教育教学的新方法,这样才能挖掘学生的潜能。注重创新精神、实践精神的教法,都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所倡导的。思想政治学科本身内容新、时代性强,网上的资源丰富多彩,信息更新快,而学生只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在网络链接的引导下,就能在网上获得最新最快的有关思想政治学科方面的知识,这样就使思想政治课的知识更新永远不会与时代脱节,更富时代性。此外,教师要将信息技术与中学思想政治课结合,提高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质量。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当代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客观上要求人们必须改变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利用信息技术在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和重视,它对于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实现教学的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如在讲文化创新这节课时,我们可以用多媒体展示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让同学们直观地感受到奥运会会徽是“非常完美,很有诗意,充满了青春和活力,代表着中国的发展和未来,它是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国灿烂文化的完美结合”。又如讲到《能够承受挫折,勇于开拓进取》一课时,教师可播放一些音乐歌曲,如《水手》、《爱拼才会赢》、《》这样的歌曲可以给人以启发,鼓励人奋进。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经历着一段情感的体验。学生能把歌曲所传达的一种精神、一种态度、一种信念内化为自己的思想认识甚至是行动的动力,有关“挫折”的一些问题便迎刃而解。再如在讲《培养爱国情操,树立崇尚理想》一课时,教师可以播放爱国歌曲,可以播放经典的爱国影片或电教资料等,还可以利用其它教学资源制作多媒体课件等。总之,无论采用何种手段,最终的目的都是育人。在生活中每一位政治教师都要勤动手、动脑,广泛采用各种教学手段、各种教学资源,运用启发式教学、暗示法教学、自主探究式教学等。

三、教学内容要与时事同行

千呼万唤的新课程改革今天真正到来了,思想政治新课程也终于露出了她的庐山真面目,以崭新的面目呈现在我们面前。新课程目标提到了这几个方面: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常识;学会运用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备在社会生活中应有的自主、自立、自强的能力和态度;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情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课程目标中的后三者的形成,离不开对我国社会主义三个文明建设的认识,离不开对国内外重大事件的认识、分析和解决。这就告诉我们,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的教学必须以时事政治为载体,贯彻落实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这三个维度。如我国《十一五规划》中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应该让学生理解这是与我国过去经济社会发展中对资源的过分掠夺、社会各方面矛盾突出有关,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将有助于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又如在讲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思考题来激发学生的热情。如:社会上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动辄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自傲,说郑和下西洋(郑和率领的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队),根本看不起现代文化和外来文化。另外还有一些人总是一味地推崇外来文化,作为炎黄子孙,心虚得很,就像飘起来的蒲公英一样,找不到民族文化的根。

(1)你知道材料反映的是什么思想倾向吗?

(2)你能简要回答如何处理我国民族文化与外国文化的关系吗?

答案:

(1)材料反映的是文化“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与“民族虚无主义”和“”的思想,这些都是不利于文化创新的错误倾向,必须予以克服。

黛玉之死范文第3篇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

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号卓吾,别号温陵居士、百泉居士等。嘉靖三十一年举人,应会试。历共城教谕、国子监博士,万历中为姚安知府。旋弃官,寄寓黄安、湖北麻城芝佛院 。在麻城讲学时,从者数千人,中间还有不女。晚年往来南北两京等地,最后被诬下狱,自刎死于狱中。

李贽在社会价值导向方面,批判重农抑商,扬商贾功绩,倡导功利价值,符合明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要求。其重要著作有《藏书》、《续藏书》、《焚书》、《续焚书》、《史纲评委》。他曾评点过的《水浒传》、《西厢记》、《浣纱记》、《拜月亭》等等,仍是至今流行的版本。李贽还评价秦始皇是千古一帝。

李贽的一生充满着对传统和历史的重新考虑,这也是明朝后期社会思想变革的一个聚焦般的体现。

(来源:文章屋网 )

黛玉之死范文第4篇

关键词:导向 主体 实践一体化 生源 顶岗实习

传统课程教学以学科为导向、以知识为目标、以教师为主体、以应试为基础、以逻辑为载体,可以开设理论和实践分离的课程。但职业教育不同,职业教育必须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能力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素质为基础、以项目为载体,开设知识、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课程。

然而,我们今天的职业教育课堂上,到处都可以看到不适当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这种做法无视职业教育的职责和定位,把传统教育的一套做法直接搬到职业教育课堂中,形成了传统教育的“压缩饼干”。

采用错误的教学模式的后果不是理论上的,而主要是实践上的。首先是学生反感。由于“生源”质量的问题,我们的学生不具备计算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推理能力。如果按照普通高校的要求,学生就会认为老师总讲一些自己不擅长的东西,讲一些没用的东西,讲一些没趣的东西,为了得到毕业证书,学生不得不勉强应付。学生的态度又会引起教授的反感,老师觉得自己的工作没有得到相应的尊重和回报。“生源”的质量太差,许多职业院校的学生根本不具备上大学的基础,没法教。于是师生之间形成恶性互动,彼此不买账。这样的现象在职业院校中比比皆是。

作为职业技术院校的专业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和领导者,我们的任务是:在了解学生短处的同时,更要找出学生的长处,要了解学生的兴奋点,引导学生的兴趣,建立学生的自信心。为此必须研究和宣传职业院校教育的新观念,如多元智能、多元人才观、多元成功观、建构学习观、行动引导教学法、工程思维方式等,按照职业教育特点和认知规律来设计课程、安排教学,以实现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

目前职业教育院校的教师受传统的“一次性教育”影响很深,总是希望在学校里把尽可能完整的知识系统地灌输给学生,没有考虑建立“自我学习、终身学习”的现代学习观,在课程教学中重视知识的传授、积累,忽视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训练。

结果是职业院校学生毕业后上手快,上岗竞争时有优势,但是基本功(数学、外语、自学能力)不足,随着形势的变化、技术的更新,需要在岗位上自我学习时,可能落在别人的后面。这就叫“好用、不经用”,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因此,在职业院校所有课程的教学目标中,强调“自我学习能力”是形势的迫切需要。

为了达到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我们还需要为职业教育课程寻找恰当的教育目标。下面我们谈谈职业教育的课程教学目标:

一、要掌握知识。这是大家公认的课程教学目标,但是在职业教育课程中,知识目标仅仅是第二位的目标。当前职业院校中常见的问题就是知识的盲目传授和盲目积累。职业教育课程必须首先确定明确的能力目标,按职业教育的定位,学生的能力可以细分为单项技能和综合技能两种。

二、掌握单项技能。例如电子专业中的焊接技能、某种仪器的使用技能等。传统的“单项实训”是训练单项技能的常用方式,最好的训练方式是在完成实际任务过程中对各种单项技能进行实训。

三、掌握综合技能。可以在仿真的任务(项目)环境中训练学生的综合技能。项目是能力训练的载体,课程中是否有恰当的项目和任务,成为课程教学设计成败的关键之一。

四、练成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只有在实际岗位上,学生顶岗实习才能训练出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黛玉之死范文第5篇

关键词:素质教育;高校教师;第二职业

一、引言

随着中国加入WTO组织,中国教育全面进入素质教育时代。高等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校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教师第二职业是提升高校教师的素质的重要途径。本文从素质教育的概念和特点出发,分析了素质教育时代高校教师第二职业的动机和特点,探讨了第二职业对高校教师素质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二、素质教育时代对高校教师素质的要求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1]随着21世纪的到来和中国加入WTO,素质教育已进入全面发展阶段,在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知识经济社会里,中国高校的素质教育呈现出新的特点。如,在教育理念上具有创新性;在教育重心上注重实用性;在教育内容上注重整合性,等等。[2]中国高校的素质教育对高校教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欧阳小迅在《当代高校教师素质特征检视浅析》一文中指出:高校教师素质包含三个方面:知识与能力素质、反思与创新素质、操守与行为素质。而素质教育时代对这三种素质的要求侧重点不同:其一,在知识与能力素质上,更加强调实践素质与能力。其二,在反思与创新素质上,更加强调创新精神。[3]其三,在操守与行为素质上,更加强调时代精神和职业道德素质。高校教师如何才能达到素质教育时代要求呢?人们也在不断地探索高校教师素质提升的途径,如,出国进修、产学研结合、科研课题研究项目等等。然而,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素质教育对高校教师素质提出的要求,如,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开阔的视野、时代精神等,都指向同一个方向,即,走出本校,走出象牙塔。因此,第二职业成为提升高校教师素质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三、素质教育时代高校教师第二职业分析

教师第二职业热潮最早出现在九十年代。随着时代不断向前发展,在素质教育时代和知识经济社会里,第二职业,成为提升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规律。

(一)高校教师第二职业的内涵

所谓第二职业,是指国家在职员工以获取经济收入为目的,在本质工作岗位以外经常从事的劳动。据此,高校教师的“第二职业”,就是教师从事的由学校分配的教学、科研和管理等本职岗位以外的有较固定的时间及收入的工作。诸如,教师从事校外兼课、咨询服务、翻译、经商、炒股等等。[4]

(二)素质教育时代高校教师第二职业的动机

与90年代相比,在当今素质教育时代,高校教师从事第二职业的动机发生了变化。

1.追求高品质的生活,提升自身素质,加强竞争力。自本世纪以来,随着国家对教育不断加大投入,高校教师的社会经济地位已今非昔比,他们不再为生计发愁。与90年代不同,在素质教育时代的今天,高校教师从事第二职业,不再是为了维持基本的生活水平———养家糊口,而是为了追求高品质的生活,获得高额的经济收入,充实自己的生活,扩大社会交往,丰富人生的阅历,提升自身素质。

2.施展才华,实现人生价值在90年代,由于社会开放程度不够,高校教师没有太多的施展才华和能力的空间与机遇。在今天这个知识经济时代,中国社会的开放程度与90年代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如今,社会对高技术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而高校教师拥有丰富的知识和较强的专业能力,在学校不能给他们提供更多机会的情况下,他们就会走出自己的校园,抓住来自本校之外的机遇,从事第二职业,以期施展才华,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平衡心态,抵消体制带来的负面影响90年代,由于当时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国家对于教育的资金投入远不及现在的水平,高校教师从体质内获得的利益虽少,但彼此之间没有太大的区别,在心态上都能保持平衡。然而,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国家为提升高校教师的素质加大了投入,开辟了很多途径,如,出国进修、产学研课题研究项目等等。这些举措不仅提高了教师的素质,而且也为教师带来了丰厚的名利收益。但是,由于国家资源的有限和体制上的问题,并不是所有的教师都能从中受益。有些教师在专业上具有很高的水平,但由于社会背景不够,很有可能被排斥在体制之外。这种体制上的不公平,给部分教师带来的负面影响不仅包括经济上的损失,更多的是心理上的失落。因此,为了平衡心态,抵消体制带来的负面影响,一些高校教师通过第二职业,提高自己的经济收入,扩大自己的生活空间,从而使自己的内心变得平和。

(三)素质教育时代高校教师第二职业的类型

高校教师第二职业的类型可按不同的标准来划分,本文主要按第二职业与教师本专业的相关性来划分。

1.专业延伸型。教师第二职业所从事的工作和专业与教师本职专业相一致,是教师直接利用现有的专业知识来开展业余工作,是量的扩大和面的延伸。[5]如,兼课、外语教师搞翻译、机电专业的教师搞机电科技开发、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师开网店,等等。这类第二职业与教师本职专业有着密切的联系,对教师的本职工作和专业有一定积极影响。

2.专业交叉型。这类第二职业的主要内容与教师本职工作和专业既有相同之处,同时也存在着不同之处。如,机电专业的老师从事融机电方面的科技开发与推广为一体的经商活动。在这类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充分应用机电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要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如,经济学、市场营销等。

3.专业偏离型。这种类型的第二职业与教师本职工作和专业没有实质的关联,完全属于另一个领域,偏离了本职工作和专业。如,机电专业的教师做茶叶买卖、医学专业的教师开网店卖首饰。这类第二职业对本职工作和专业的负面影响较大。

(四)素质教育时代高校教师第二职业的特点

1.技术含量高,专业性强。高校教师大都接受过高等教育,拥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与90年代相比,今天的高校教师,经济和社会地位不断上升,因此,现在的大学教师不会像90年代的教师那样去选择卖羊肉串这样技术含量低,专业性弱的第二职业,而是选择技术含量高,专业性强的第二职业,如,翻译,技术咨询、技术开发等等,这样更能彰显他们的地位、品味和特长。

2.高回报、高收益。正因为高校教师从事的第二职业技术含量高,专业性强,所以他们一般能得到较高的回报和收益。脑力劳动的成果一般具有较高的附加值,这是知识经济时代的特点。高校教师所从事的第二职业大多为复杂的脑力劳动,其劳动成果必然会给社会带来较高的价值,因而,社会也会给他们相应较高的回报和收益。

3.高风险。有些教师会选择经商、开店作为第二职业,这些职业在带来高收益的同时,也存在较高的风险。这些风险不仅包括经济上的风险,也包括精神上的风险。因为一旦经营不利,不但会招致重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会给失败者带来较大的精神上的打击。

四、第二职业对高校教师素质的影响

高校教师第二职业对社会、学校及教师个人都有极大的影响。在素质教育时代,教师的素质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我们重点讨论第二职业对高校教师素质的影响。我们在前文中指出高校教师素质包含三个方面:知识与能力素质、反思与创新素质、操守与行为素质。人的素质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受外在和内在因素影响的。以下我们将分析第二职业对这三种素质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一)有利影响

1.对知识与能力素质的有利影响

高校教师的知识与能力素质包含5个层次:基本素质与能力、业务素质与能力、实践素质与能力,科研素质与能力、人文素质与能力。[3]高校教师第二职业中的职业延伸型和职业交叉型,对教师的业务素质与能力、实践素质与能力都有较大的提升。高校教师第二职业具有技术含量高,专业性强的特点,对教师科研素质与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此外,教师在从事第二职业时,在获得经济收入的同时,也会获得成就感,他们会更加自信,心态更加平和,不会因为受到体制排斥而感到失落,因此他们的人文素质与能力也能得到提升。

2.对反思与创新素质的有利影响

第二职业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反思与创新素质,尤其是创新精神。“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当教师走出校园,走向社会,从事第二职业时,视野才会变得更加开阔,视角才会变得更加多元化,他们才会不断反思过去和传统,在反思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尤其是职业交叉型,要求教师不断学习新知,因此,对教师的反思和创新素质有很大的提升。

3.对操守和行为素质的有利影响

素质教育时代,在操守与行为素质上,更加强调时代精神和职业道德素质。与其他行业不同,高校的“产品”(大学生)质量是否合格在毕业时是无法真正检测出来的,高分低能的现象普遍存在。因此,高校教师在教学上往往没有压力,在本职工作上,职业操守(如,责任心等方面)做得不够。第二职业则不同:产品是否合格,是否能够创造价值,都有检验的标准。因此,从事第二职业的教师必须有更强的责任心,这会提升他们的操守和行为素质,特别是时代精神和职业道德素质。

(二)不利影响

高校教师若不能正确处理本职工作和第二职业之间的关系,必然对教师自身素质产生不利影响。

1.对知识与能力素质的不利影响

人的精力和时间都是有限的,高校教师若过多关注第二职业,必然会分散他们在本职工作上的精力。特别是当教师从事专业分散型的第二职业时,由于精力的不足,教师无法专注于本专业的研究,对教师的科研素质与能力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同时,当教师从事高风险的第二职业,如经商、炒股,一旦失败,会极大地影响他们的心情,打击他们的自信心,因此,对他们的人文素质与能力有负面影响。

2.对操守和行为素质的不利影响

高校教师第二职业往往具有高回报、高收益的特点。有些教师会随着第二职业带来的丰厚回报,而渐渐失去人生的正确方向,拜金主义开始主导自己的生活。有些教师甚至把第二职业当成主业,对本职工作不负责任,对学校、学生造成负面影响,在操守和行为素质上脱离了正常的轨道。

五、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教师的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要素之一。高校教师第二职业是提升教师各项素质的重要途径。第二职业对教师素质有着正面和负面的影响,因此,社会、学校和教师个人对第二职业要有客观的认识,不能一概否定或肯定它。学校应当采取相应的措施,对第二职业加以正确的引导和适当的限制,使第二职业朝着正确的方向迈进,使之成为提升高校教师素质的正确途径。

作者:李冬莲 单位: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旅游外语学院

参考文献:

[2]王铁.论中国高校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2:133.

[3]欧阳小迅.当代高校教师素质特征检视浅析[J].才智,2014.11:176.

相关期刊更多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陕西省教育厅

牡丹江大学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黑龙江省教育厅

红楼梦学刊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艺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