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创业与就业

创业与就业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创业与就业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创业与就业

创业与就业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卫校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四个方面

现在的卫校学生都是几乎没有任何门槛就直接报读的,他们与过去通过统考进校的中专生有很大差距,多数学生文化底子薄,综合素质比较差。因为学生的就业率及用人单位的满意率将是对学校质量的检验,也关系到学校的声誉,所以出口畅通度还直接影响到入口问题。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就业率又直接影响学校的招生情况,所以怎样把学生保质保量送出校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为了完成这一任务,面对基础薄弱的学生,我们不能等到毕业时才着急,要把所有工作提前做好。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过硬的医护技术是卫校学生的生存根本。大多数用人单位希望毕业生能吃苦耐劳,钻研业务,忠实履行岗位职责,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因此我们的职业教育也要朝着这一方向努力。职业教育本来就是以就业为主要目标,以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的教育。我认为,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情况,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就业与创业指导。

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我国目前有13亿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有7.5亿劳动力,相当于所有发达国家劳动力资源的总和,劳动力资源供大于求的状况将长期存在。一方面,从新生入学开始,就应帮助他们了解,正视就业难的形势,使学生认清今后毕业时将会面临的就业压力,让学生清楚自己所学专业的就业前景。另一方面,应让学生清楚自己选择医护专业是明智的,因为在任何时代,任何经济状况下,医护人员都是不可或缺的。结合我国医护比例的现状,告诉学生护理专业就业前景是相当广阔的。引导学生调整就业期望值,找准坐标,从低层次岗位做起,不应梦想通过一次就业就谋取到理想的工作岗位。卫校学生需要善于发挥自己的就业优势。与大学生相比,卫校学生有务实的就业观和动力能力强的优势,而几乎所有医疗单位都需要动手操作能力强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卫校学生所学专业对应的职业群既适合横向发展,拓宽择业面和转岗的职业群,如护士、按摩师、育婴师、营养师等,又适合纵向发展,能够晋升的职业,如护士分护师、主管护师、副主任护师、主任护师;医师分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按摩师分中级按摩师、高级按摩师。因此,卫校学生面对就业难的形势不要气馁,而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我们必须引导学生正确地了解自我,认识自我,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评估,消除过高评价自己或对自己缺乏信心的心理。卫校学生在首次就业时,既要争取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按自己规划的方向,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又要正视就业难的现实。应珍惜机会,先解决生存问题,再积累经验,选择理想的岗位。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应本着“先就业,再择业;先求生存,再求发展”的观念,实事求是地对待社会、工作和自己。首次就业时,择业期望值不宜过高,当就业目标与现实需求之间发生矛盾时,不妨先改变一下目标,争取及时就业,然后在新的职业领域里培养兴趣或积极创造条件,寻找机会继续向既定的长远目标努力。

我们还应通过诊断、护理技能实验课、实习,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成长观。坚持把理想信念教育贯穿学生培养全过程,积极引导学生把个人理想与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充分重视医院实习的教育引导作用,通过实习,学生亲身体验当地经济发展对具有一技之长的卫校学生的需求,实地感受事业发展的广阔前景,深刻认识自己的社会使命,自觉投入医疗卫生事业第一线施展自己的一技之长。鼓励某些专业(如高级护理专业)学生毕业后到北京、上海、深圳等更需要医疗人才的地方实践、闯荡,掌握更新更先进的医学理念,积累病例经验,为将来回到家乡就业或创业奠定基础。对于某些家庭经济条件好,英语口语流利的护理专业学生,可以鼓励他们去国外就业。总之,应鼓励学生把职业作为一生追求的事业,在不断地积累中总结经验,调整、落实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3.帮助学生掌握求职的基本方法[1]

3.1要求在学生入校时就开始收集就业信息

低年级时,应注重搜集所学专业对应行业及职业群的信息。这有两个作用:一是将其作为确定求职大方向的依据,二是将其作为按职业要求调整自我、提高素质、适应职业的标准,提高职业素质培养和职业能力训练的针对性。高年级时,应注重搜集具体用人单位信息。这主要是指医疗卫生单位的发展方向,对聘用人员技术能力的要求、工资待遇、入编、晋升机会等。这也有两个作用:一是作为确定具体医疗单位的依据,二是面试时有利于和招聘者沟通。获得毕业生就业信息的渠道主要有以下几条[2]:各级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各大中专学校的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毕业生就业市场、中介机构、社会实践活动与毕业实习、招聘广告、网上招聘、个人社会关系等。

3.2引导学生掌握面试技巧

面试过程中,应试者在回答所提问题时,应遵循以下主要原则:实事求是,正式用语,简洁明了,热情适度,掌握节奏,把握分寸,不指责他人,不与人争执。同一个面试问题并非只有一个答案,而同一个答案并不是在任何面试场合都有效,关键在于应聘者掌握了规律后,对面试的具体情况进行把握,有意识地揣摩面试官提出问题的心理背景,然后投其所好。面试时要掌握谈话的技巧:第一,准备充分,做到有备无患;第二,调整情绪,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第三,礼仪周到,显示自己的修养;第四,机智幽默,恰当运用语言艺术;第五,巧妙回答,充分展示自我;第六,借助手势,完整表达自己的意愿。

3.3鼓励学生积极推销自己

在求职中,要鼓励学生消除畏惧心理,积极地向用人单位推销自己,展示自己,尽量给对方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第一,要根据对方需要推销自己。针对用人单位的具体要求,强调自己的优势。比如医院招聘儿科护士,展示自己的护理理论、社交技能就不如介绍自己的儿护技能,对儿童的爱心来得实在。专业特长加上广泛的知识面和兴趣爱好,往往会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第二,要扬长避短地推销自己。了解用人单位看重的是什么,再针对自身进行比较,找到自己的长处,并有意识地向用人单位展现。轻松愉悦地与用人单位沟通,巧妙地展示特长推销自己,是面试成功的首要条件。第三,要多渠道推销自己。推销自己有直接推销和间接推销两种。前者是指由自己向用人单位做自我介绍。例如现场推销、书面推销、网络推销。后者是指借助中介人推荐自己,例如请学校老师、实习带教老师、父母亲友等推荐。

4.鼓励学生为创业做准备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关于职业技术教育的建议》指出:“学习和职业的方向指导,应看成是一个连续过程和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帮助每一个人在教育上和职业上作出正确的选择。”创业教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教育的“第三本护照”,被赋予了与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3]。因此,必须对卫校学生进行正确的创业指导教育。

4.1帮助学生分析中职生创业的优势

4.1.1卫校学生接受了与医疗单位有密切联系的职业教育,学习的课程有专业性,优于只接受基础教育的年轻人,又具实践性,强调操作,优于侧重理论学习的大学生。

4.1.2职业教育强调能力本位,卫校学生学习内容针对性强,有一技之长,且熟悉医护行业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要求,在校期间已经为适应这一行付出许多努力。在此基础上,成功的几率就大得多。

4.1.3学校组织的实验、电教、多媒体课程及实习等活动,为卫校学生更广泛地了解诊所、药店经营创造了条件。

4.1.4卫校学生有务实的创业观念。

4.1.5我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创业教育,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调适心理、训练能力,为创业做好准备。

4.2鼓励学生做创业准备

鉴于以上五点优势,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时,根据内外条件确定创业时间,既可以毕业后立即创业,又可以“先就业,后创业”,把创业安排为职业生涯规划中后期的某个阶段目标或发展的长远目标。对于涉世未深的卫校学生来说,后一种选择更稳妥。应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在校学习的大好时光,在想创业、敢创业、会创业三方面做好准备,为职业生涯发展的飞跃打下基础。

4.2.1调试心理,提高能力。帮助学生找到自己与创业者应有的心理素质、创业能力的差距,制订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调适心理、调高能力的计划。要做有心人,有意识地在专业课学习过程中积累与创业有关的知识,在图书馆、阅览室查阅书刊资料或学习相关知识,在实习中感悟,积极加入学生会,在为同学的服务过程中反思,为缩短自身素质与创业要求的差距不懈努力。

4.2.2学习经营,懂得融资。除了要看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普及读物,还应多到医院、诊所、药店看看,最好利用实习时间,注意、观察管理者对人、财、物的组织和使用。创业者还需考虑资金来源并学会融资。

4.2.3构思项目,编织网络。卫校学生创业一般会选择开诊所、药店、做保健器材营销等,这些都与医护专业知识、技能有密切关系,卫校学生驾轻就熟,创业成功率较高。当然,若要创业成功,往往就需要“天时、地利、人和”。要在这个行业建立人际网络,加强与过去和现在的同学、朋友、师长、亲戚、邻居的沟通。人际关系重在平日的维护,建立人际网络是训练人际交往、合作、适应变化和承受挫折等社会能力的过程。较强的社会能力,不仅是创业者必备的能力,而且是受益终身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蒋乃平等.职业生涯规划[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6:100-102.

创业与就业范文第2篇

据有关部门的统计显示,目前每年社会新增就业机会大约700万至800万个,而每年大学毕业生人数则大约在300万左右。就这一数据而言,大学毕业生理应有比较大的就业空间。但我国在疏通渠道和就业服务上有明显不足,也有很大拓展空间。反观高校毕业生对就业形势的认识,根据调查和了解,今年的应届毕业生对就业形势认识清晰,具有务实的就业观念,但对就业政策把握欠缺,缺乏到基层工作的意愿。许多大学生对自己有客观认识,“认为自己目前最欠缺的素质主要是:相关工作或实习经验、沟通协调能力、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能力。而相关工作或实习经验恰恰是许多用工单位招聘的重要门槛。

因此,在应届毕业生中“先就业,后择业”成为就业的主流思想。大多数人选择以第一次就业为扎实基础和增长能力经验的跳板。选择一次性永久解决就业问题的毕业生少之又少。其次,他们选择单位更注重实际。可见今后一个时期,推进体制机制改革,畅通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就业的渠道,采取鼓励性政策,引导更多的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特别是祖国建设最需要的地方就业创业是解决就业滞涩问题的核心,也是最具突破性的导向。

在就业如此困难的情况下,有些人开始学着自主创业。在此,我重论述大学生创业的途径和现状,并就一些高校中大学生创业成功的案例进行分析,由此看到加强当代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一、大学生获得创业支持的途径

1.学校:高校对大学生创业行之有效的支持就是校园创业大赛和创业培训机构。创业大赛百花齐放,既有团中央举办的全国性的‘挑战杯’又有各大高校自己组织的比赛,就像正式起跑前的热身运动一样,高校通过对大学生创业方案的指导和提出合理化建议为在校大学生提供了理论支持。而创业培训机构则是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各类创业教育课程,如创业常识、创业心理和技能、市场经济、财务管理、经营管理、法律和税收等课程,系统的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和基本的创业知识,为大学生成功创业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2.社会:一般是大学生在做兼职时接触到的创业机会,他们毕业后大都是以人或者合伙人的形式活跃在以后的创业之路上。

3.家庭:其实真正来自家庭的创业支持微乎其微,除非是家族‘铺路式’的企业继承体系让一部分大学生借助外力顺水推舟的踏上创业之路。一切人脉、手续、启动资金、创业路子,都有强有力的后备支持。

4.网络平台:近几年,网络的泛滥与中国的创业市场面临‘瓶颈’的尴尬不期而遇,两者实行‘联姻’策略显示了双赢的智慧。很多创业公司借助搜狐、优酷等网络大亨‘海选’般的挖掘好的创业项目,拿在大学生之间口碑相传的一档创业节目《赢在中国》为例,就是企业用启动资金和创业金点子交换,选手在企业代表的刁难中与之较量,层层角逐后方可拿到创业基金。我们一方面被节目中一路火花闪电的智慧较量所深深折服,另一方面也豁然开朗,企业和社会都在摸索把对大学生的创业支持转变切实可行的路子。而且我们也可以感受到‘创业带动就业’这一模式的实质性进展。

5.政策支持:在资金支持方面,由政府担保贴息贷款。国家专门出台一系列的优惠政策,积极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实行小额贷款贴息政策,大学生可以获得小额无息贷款。在手续方面,开启‘绿色通道’,降低大学生市场准入条件,减少公司注册资金,减免大学生到工商、税务等部门办证的相关费用。

二、大学生的创业现状

在不断进行的创业实践中,大学生形成了自己的创业特点,同时也曝露出一些弊端:

1.参与规划的热情高,实际投入操作率低,创业仅限于‘纸上谈兵’。

自从大学生接触并了解创业以来,其创业激情逐渐增长,但实际参与创业的比例还是很低的。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有一个山大创业实践中心,学校最初的想法是利用该中心给创业的大学生免费提供开公司的办公场所,并依靠学校资源提供各方面的支持。然而,该中心已经建成两年多,截至目前却只入驻了两家大学生创业公司,整个创业实践中心大楼显得挺冷清。

“学校很支持学生创业,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目前大学生创业存在很多尴尬。”山东大学团委副书记、创业研究和指导中心副主任周庆华介绍说,近年来山东大学一直参加全国性的大学生创业大赛,每次校内海选时,都会有数千人报名,学生们都会提供各种各样的创业项目,其中不乏让人眼前一亮的项目。然而比赛归比赛,最终却罕有学生把创业的设想转化成实实在在的创业行动。

2.失力与先进的科技、文化等因素,具有守旧性。

在国内创业学生中,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是从事家教、零售、服务业等技术含量低的行业,即使涉及网络的创业者也都集中于一些不必进行产品设计、开发、生产的网站维护。大学生对新创业领域的开发缺乏一定的观察力和创造力,有的则是因惧于现实的高风险而对最初的创业想法望而却步。

3.学校所能提供的帮助有限且不成系统。

仅有创业大赛和创业协会仅停留在理论优化的层次,远远达不到为有想法有干劲的创业大学生提供贯穿想法―启动―优化发展这个层次的系统支持。科技创业园区、师生创业实践平台、创业实训基地、创业基金协会等机构的建设既是我们期待看见的又是任重道远的。

4.创业的社会文化基础薄弱

从全社会来看,中国的经济市场给大学生提供的创业条件同样不足。在商业信用体系高度发达和商业环境优良的美国,创业成功的仅为1/4,在我国,缺乏充裕资金和广泛社会关系的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仅为2%-3%。成功率如此低,创业的风险更是难以承受。从当前情况看,高校毕业生的创业资金,或是贷款或是东挪西借,一旦创业失败,就会血本无归,更不必说由此带来的声誉降低和身份下降。如此高风险,让很多年轻人不敢轻易试水。

三、从案例中看大学生创业的未来格局

(一)山东交通学院的“诚信驿站”。一个简单的铁皮架和一个木柜子,一些琳琅满目的文具,还有许多小饰品、盆景……它就是“诚信驿站”――交院文化的一道风景线。这是一个无人售货、自主选购的小店,付款全凭自觉和个人道德约束。这样的一个商店形式对社会来讲,不得不认为是一种挑战。如今,“诚信驿站”已经成为了交院校园文化的载体,从最初被人们当做新鲜事物津津乐道,到经历了‘洗劫’风波,再到后来慢慢得到舆论的认可和支持,小店已经被学生们所熟知,“诚信小店”成了“明星小店”。未来小店的星途一片坦荡,目前,小诚他们打算效仿北京的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策划并实施“诚信驿站高校联盟”活动,努力把“诚信驿站”的形式在济南各大高校推广。更可贵的是,他们还开创性地搞了一个“换客”活动,在这里,你可以拿自己闲置的物品到小店进行交换。

“你尊重我,所以我必须自尊;你信任我,所以我不能失信。我们每一个大学生都要能经得起‘诚信驿站’的考验,从小见大,从五角钱的本子和几块钱的笔来折射出我们的素质。”周围的同学这样评价。除了早些时间山东电视台的《生活帮》栏目和《都市女报》都对小店进行过报道,2011年11月3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以《‘诚信驿站’进更多校园 弘扬诚信》为题作了报道;翌日,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朝闻天下》以《为诚信开小店 校园增添新风景》为题,对大学生开设“诚信驿站”作了报道;11月5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以《无人小店彰显校园诚信》为题对“诚信驿站”作报道并配以短评。在最近发生了一系列影响社会风气的诚信缺失事件的背景下,诚信小店成了众人关注的焦点,在社会上引发了民众关于‘诚信’问题的深思。

“别看这是小人物的小事件,反映的却是社会大问题。”济南新闻界一位资深媒体人在看到央视《新闻联播》对小店的报道后由衷地赞叹。把抽象的理想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具化成一个特立独行的实体小店这是一种让人耳目一新且极具潜力的创业方向,他们是拓荒者同时也是这一趋势的受益者,大学生的素养成就了多元化多层次的创业项目。

诚然,大学生缺乏创业经验和基本的知识储备,但怎样培养敏锐的市场感知力,利用自身的优势抓住可能的机会,一点一滴的从小做到大,在摸索经验中逐步形成和完善自己的理论系统才是‘笑到最后’的王道。毕竟创业成功的方法各有不同,有句老话也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二)草根之星。温廷伟,山东交通学院07级运专学生,从卖电话卡开始白手起家到现在拥有一家移动营业厅、汽车修理店、美容店、摄影器材专卖店的大老板用了整个大学时代。四年里从一张电话卡挣两块钱到进口SM卡制作设备全程制作电话卡,从利用专业知识从一名普通的‘汽车修理工’做起到完全拥有一家自己的店面,然后抓住机遇不断的拓展疆域,其中的艰辛和经验只有他自己懂得。有一件事他说不知是幸运还是缺憾:从创业至今他还从未失败过。

创业与就业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就业与创业;就业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4-0263-04

自1999年我国高校大规模扩招以来,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急剧增长,2010年应届毕业生比2000年增加了5倍,2011年达到660万,“十二五”期间年平均超过700万。同时,随着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升级不断推进,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将进一步加剧,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和本科以上的大学毕业生相比较,高职学生就业现状更为严峻。据教育部《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报告(2002-2012)》的数据,2011年高职在校生占全国高校在校生总量的46%,招生人数占当年普通高校招生人数的48%,均占了将近一半,高职生的就业状况对社会影响很大。[1]因此,有必要全面掌握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提升他们的就业能力,这是解决就业问题的关键。中国人民大学曾湘泉教授在2009年时就提出一个观点:我国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不在于就业岗位的缺乏,而在于就业能力的缺乏,高校需要加倍重视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本课题组对国内外关于就业能力的定义进行了梳理,并以衢州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药品经营与管理、助产、护理3个专业的毕业生为对象进行了多项调查,掌握了学生就业与创业能力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学院目前在就业与创业教育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了高职院校构建就业及创业教育新体系的一般性思路,并就医学类专业提出了具体的就业导向的专业设置和教学改革新思路。

一、就业与创业能力的内涵分析

关于“就业能力”的定义多种多样,没有统一的定论。国际劳工组织认为就业能力是个体获得并保持工作、在工作中取得进步以及应付工作生活中出现的变化的能力。英国的就业能力研究专家Lee Harvey认为,就业能力即个人潜能,一般表现为学生获得和保持工作的能力。英国学者Peter则提出了可雇佣性构成的USEM理论。可雇佣性由学科理解力、技能、自我效能感及元认知能力组成。澳大利亚教育研究委员会认为,就业能力不单单指专业能力,还指有助于个人有效地、成功地开展工作的综合能力。

澳大利亚教育科学训练部于2002年《未来所需的就业能力》白皮书,提出了一个统一的就业能力框架定义,主要包括13项个人品质和8种就业能力。其中个人品质包括忠诚、奉献、诚信、热诚、可靠性、自我表现、常识、自尊、幽默感、平衡工作与家庭生活的态度、应对压力的能力、激励性以及适应性等,就业能力包括理解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创新与创业能力、规划与组织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学习能力、技术能力等。[2]

我国学者对于“就业能力”的内涵有不同于国外的理解。刘清亮认为,大学生就业能力应该包括分析判断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工作态度3个方面,包涵16项能力素质。其中分析判断能力包括分析能力、市场敏感度、创造力、明确的目的性、学习能力和结构化思维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包括领导力、沟通影响力、团队合作能力及客户服务能力;工作态度包括开拓能力、正直诚信的品质、职业化的行为、高效的工作能力、计划与自我管理能力、充满工作激情等。崔影慧则将就业能力归纳为4个层次的内容:人格品质、知识、技能、应聘能力。[3]

综合前人研究的成果,笔者认为,就业能力是指获得就业机会、保持就业岗位、拓展职业发展空间的能力,它是知识、技能和态度三者组合而成的一种综合能力,包括三个要素:基础素质、专业素质(专业知识与技能)、创新与发展能力。基础素质包括身体素质、基础知识、一般能力和个性心理素质等,其中身体素质指毕业生是否具备充沛的体力和精力,一般能力和个性心理素质有很多,关键的是有较强的思维能力、与他人沟通合作的能力、求职应聘的能力、学习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健全的人格和自我意识、自主性与责任感、较强的挫折承受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等。创新与发展能力是指创新精神、实践经验、组织管理能力、创业能力等。

根据以上分析,显然,学生就业与创业能力的培养不单单是开几节课进行职业规划、就业与创业指导这么简单,还必须贯穿于整个大学期间的教育活动之中。现在各高校提倡“创业教育”,这是一个新的教育概念,旨在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素质和创业技能的教育活动,教育目的是让学生成长为创业者,使他们“愿创”、“敢创”、“会创”,这是就业能力教育基础上的深化。

二、医学院毕业生就业现状与就业创业能力分析

通过院学生处、班主任、相关专业毕业生QQ群、同学会等渠道掌握衢州职院毕业生联系方式后,发送调查问卷,对2011~2014届的药品经营与管理、助产、护理3个专业的毕业生进行了多项调查。回收有效问卷份数分别为:2011届,药管22、助产16、护理76;2012届,药管53、助产52、护理255;2013届,药管49、助产51、护理256;2014届,药管85、助产89、护理268。合计1272人。

通过数据分析可知,2012~2014届毕业生比2011届毕业生的离校就业率有较大幅度的提升,专业对口率也有所提高,其中2012届助产专业在二乙以上医院工作比例高达92.4%,2014届护理专业在三甲以上医院工作有105人,这说明医学院毕业生有较强的就业能力,就业竞争力也越来越强。创业率方面,2011届药管专业高于全省所有高校、高职院校的平均水平,而助产、护理专业几乎没有自主创业的学生,这同专业属性也有关系。

我们对医院、连锁药房等单位进行了访谈,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就业能力的看法如下表所示。

从表中可知,医学院毕业生的专业素质还是不错的,基础素质离用人单位的要求尚有一定的差距。浙江省教科院对2011届衢州职院毕业生进行了一次网上调查,也显示出综合素质是最欠缺的。大部分毕业生普遍认同求职时单位最看重的因素是“综合素质、综合能力”、“所学专业及具备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社会实践和实习兼职情况”,而“岗位相关资格及证书”、“性格和特长”、“外语、计算机水平”等也被少部分毕业生列为求职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由此可见,毕业生的一些软性条件对于求职成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生源、户籍、年龄、外貌等硬性条件影响并不大。[4]

三、高职院校就业与创业教育的现状、问题及改进思路

(一)重硬件建设,轻软件配套

很多高职院校硬件设施比较强,但软件设施相对比较弱。花了一大笔经费招聘教职人员,但招来的大多是刚毕业不久的研究生,年龄与知识结构不合理,大量缺少具有实践经验的“双师型”人才。衢州职院医学院通过多年来坚持不懈的努力,培养了大批“双师型”教师,并通过与医院合作办学的“工学结合”形式开展专业教育,保证了毕业生的专业素质。

(二)重专业素质,轻基础素质

一些学校比较重视专业知识的培养,却不够重视综合知识与能力的培养,认为只要使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就可以了,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知识的培养,殊不知一名优秀的专业人才必定是德才兼备的综合性人才。人文知识素养不高,综合能力较差,已经成为许多高职毕业生的通病。一些用人单位反映,部分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抗挫折能力较差。

学校改善基础素质教育可以通过以下措施:增加人文方面的选修课,多组织一些校园文艺活动,鼓励学生多办社团,大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以锻炼自己的社会能力。

(三)重专业理论教育,轻实践动手能力培养

很多高职院校比较重视专业理论的教育,不够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表现为实践课较少,实习培训机会不多,很多实训课也是走走形式,实际效果不好,很多学生毕业后甚至不会实践操作或者操作不熟练。有些企业有这样的感受:一些高职生招进企业后,搞研究搞设计不行,搞现场操作又不会,这让企业很为难,以至于许多企业宁愿招收技校生也不愿招收高职生。

高职院校必须改革专业设置,通过以就业为导向来调整学科和专业结构,以企事业单位的要求来制定人才培养方向,优化人才培养模式。“订单式教育”是一种好的培养模式,学生毕业后能缩短磨合期,有利于快速融入企业文化,更加胜任工作岗位。衢州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护理专业近几年通过设立“衢医班”、“柯医班”等来进行定向培养,毕业生能很好地胜任相关医院的护理工作岗位,学院与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声誉。

(四)对就业与创业教育重视不够

很多高职院校对学生就业与创业教育、就业与创业能力的培养以及就业实习基地的建设重视不够。就业教育多数还只是简单的岗前培训、就业指导、应聘技巧以及了解职业技能等,而这是远远不够的。最有效的方法是将就业能力培养目标细化到每一学期的课程大纲中,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在培养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进行就业能力的渗透。就业能力的培养要取得实效还必须配套有效的评估方法,让评估与课程考试相结合,使评估结果作为课程成绩的一部分。

高职院校应该明确就业教育培养目标,构建大学生就业教育的新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构建从课程设置开始,到教材编写、考试考核方式都与实际就业密切相关的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2)构建校内实训、岗位实训、勤工俭学、顶岗实习等多个环节的社会实践体系;(3)构建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职业技能大赛、发明创造大赛、素质拓展训练、成功企业家创业讲座等多种形式的就业能力培养体系;(4)构建以就业心理辅导、创业心理专题培训、励志类选修课为主要内容的创业心理教育体系。

四、医学类专业就业导向的专业设置、教改思路与建议

(一)注重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

近些年来,各地发生的医患纠纷不断增多,这种现象的产生固然同目前不合理的医疗制度有关,但在很大程度上也跟现在的医务人员人文素质的下降有直接关系。现在各个医院的医生、设备配置都比以前提升不少,在硬件上也较为类似,但各医院的医疗质量却相差较大,其实这同医护人员的人文精神有关。医学院校的学生大多侧重于医学专业知识的学习,忽视了人文知识的消化,这种重物质、轻思想的精神导向学生逐步变得功利和世俗,部分学生认为学习技术只是为了有一个好饭碗,而忘记了医学治病救人的本质,部分医学生并没有在学科学习的同时塑造自身完整的人格。[5]我们的调研结果显示医院等用人单位认为毕业生最欠缺的素质就是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因此,医学类高职院校首先必须要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明确人文素质教育要作为重点课程。

(二)鼓励学生获取“多证书”

推行“多证书”,即高职院校毕业生在取得学历的同时考取职业技术等级或职业资格两种证书的制度,学生毕业后,职业适应性更好,这也是高职学生就业的最大优势之一。

衢州职院医学院2012~2014届药管、护理、助产专业毕业生中取得“医药购销员证”、“护士”、“育婴师”资格证的比例达到98%以上,这是获得较高就业率以及较好工作岗位就业竞争力的有力保障。

(三)持续推进以培养就业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改革

衢州职院医学院自2010年开展“工学结合”教改以来,在许多专业和课程中创新教学模式,比如在妇产科护理教学中,实行早期接触临床的“工学结合、一贯式”(实训―见习―实习)模式,根据护士职业资格标准,构筑学校里建“病房”、病房里设“课堂”的以工作任务为引领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新型教学体系,提高了教学效果,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优化了学习方法,提高了学生的理论教学成绩与技能成绩,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专门人才,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大增,也获得了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

参考文献:

[1]张威.大学生就业能力与企业需求探究[J].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2):46-50.

[2]徐中意.澳大利亚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研究报告的经验与启示[J].职业教育研究,2010,(6):155-158.

[3]刘清亮.大学生就业与就业能力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04):80-81.

创业与就业范文第4篇

现在,我国每年都有数百万大学生走出大学校门,为找到自己理想的社会位置而奔波。当代大学生择业、就业、创业的问题不得不引起社会的严重关注。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抓毕业生就业工作着手早、做得仔细,把学生毕业实习与就业紧密地结合起来,给用人单位和学生留有足够的双选时间,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2006届汽车制造与维修专业毕业生在汽车制造、汽车维修、汽车改装、汽车检测、汽车销售、汽车保修设备营销等行业就业,显现就业面广和就业率(为100%)高两大特点。但也存在问题:一是有些毕业生不愿从基层做起;二是要求(工作环境和待遇等)高;三是频繁调换单位,表现为有单位来招聘,就投递自荐材料积极争取,而对应聘人员的工作要求等不仔细了解,到了单位就后悔、跳槽;四是个别毕业生动手能力较差。这些问题应该引起重视。

二、用人单位的期盼

汽车业对人才的要求与其他行业一样,首先强调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素质,即要诚实守信、能吃苦耐劳、与企业同命运、共创辉煌。其次是有一定的工作经验、责任心强、较高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以下几方面有更高要求。

1.动手能力强,同时精通机电维修。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电脑和电子控制技术在汽车上的广泛应用,现代汽车很难把机械和电器截然分开。因此,在汽车维修中,就迫切需要精通机电一体的维修人员。

2.外语基础扎实。在一些维修进口汽车的4S店里,对外语基础扎实的大学生更是求贤若渴。我国已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汽车维修业要与国际接轨,一般情况下,外语好的汽车专业专科毕业生的月收入比同类毕业生高1000元人民币以上。

3.能吃苦并深入生产一线。很多大学生有将来从事管理工作或自己创业的人生规划,大多数企业都愿意提供这样的平台,但要求刚毕业的大学生必须深入到生产一线、用一定的时间积累较丰富的实际操作经验后,再走上管理岗位。

三、择业就业创业

1.人生规划。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不打无准备之仗,每个人应该早做人生规划。人生规划就是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再计划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完成的步骤,在每一步里具体要做哪些事情。要做好人生规划不容易,首先要彻底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点,结合现实情况,确定自己通过努力能够实现的人生目标,如果定的太高,经过一段时间自己会丧失自信心、怀疑自己的能力;其次在确定每一阶段具体要完成工作时,要从大事着眼,从小事入手,事事推动自己向人生目标奋进;其三是人生目标应逐渐完善,因为自己的能力、周边环境等在不停地变化,所以要根据外界的变化适时修正自己的人生目标,使它更完善、更适合自己。人生规划越早越好。有了人生规划,在大学期间,就可以加强自己志向和兴趣爱好方面的知识学习、技能掌握、信息收集等,为正确择业、顺利就业、适时创业做好充分准备,不会错失良机。

2.择业。大学毕业后要选择自己从事的职业,是无法回避的现实。要选好职业应做好这几方面:(1)自己的命运自己把握,强调客观因素无助于解决问题;每个人都在找工作,而且要找好工作,这是谁的责任?选择职业时要分析自己,一般来说,性格内向、踏实者,适合进入制造业,从事制造各工种后向管理方向发展;性格外向、善于与人沟通者,适合进入销售及售后服务等。(2)自己的心态要摆正,要有自信心、进取心和正确的价值取向。自己大学刚毕业,应该从基础做起、从基层做起,只要有合适的上升平台或较大的发展空间就可以。(3)在择业太困难时,可选择销售或助理等职位,这些职位一般没有专业限制,在这些职位上,也能锻炼自己与人沟通能力和管理能力,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提升。另外,企业有大、小企业或刚起步企业,以及外资、合资企业等,这些企业各有各的优缺点,选择时要注意工作环境、人文环境、发展空间、自己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予以取舍,最终选择自己满意的行业、职业。

3.就业。在择业准确的基础上,你在你理想的行业里从事你期望的工作,展所学之才,这当然是每个大学毕业生所愿之事;但大多数情况并非如此。在当前就业竞争十分激烈的环境里,每个大学生要抛弃幻想,积极主动,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1)对从事的职业、工作环境、工资待遇等准确定位;(2)打造好自荐材料这张人生的第一张名片,要在名片里充分展现自己的才干、特长等;(3)除了利用学校、社会的就业信息外,自己主动上门推销自己,且不怕吃闭门羹,用真诚打动别人,实现理想就业。有的大学毕业生通过各方面努力仍一时找不到自己心仪的职业,那就走先就业,再择业的路子。对于在毕业时还不知道自己究竟适合干哪一行的大学生,更应该先就业,在挫折与成功中找到自己的爱好、兴趣、能力在哪里,以及适合自己的职业,然后找机会切入自己理想的职业,大展宏图。

4.创业。创业与择业就业一样,也要有较早的人生规划,以便实施。要完成创业,(1)有原始积累:①资金积累;对于家庭条件较差者,除了自己完成,还可利用国家对大学生创业的资金援助计划予以完成。②技术和经验积累;这就要求大学生在借鉴别人的经验基础上,自己深入基层、逐渐积累才能完成。(2)正确选择创业的行业和把握创业的时机,哪怕是早有创业方向的同学也是如此。因为随着时间推移、时代变迁、经验丰富,创业方向也会随时调整,把握创业的最佳时机,适时切入尤为重要。(3)思想准备充分,所谓行行出状元,不管干哪一行都能出人头地。但不管干哪一行,都不要急功近利;要干一番事业,都会面对激烈的竞争、历经坎坷,在摔跟斗中成长、成才,走向强大、走向辉煌。(4)坚守诚信、加强管理。诚信是立业之本,只有做到诚信第一,才能做大做强。管理出效益,加强管理,就会突现团队的力量。这样,你在创业的道路上,就不是单枪匹马冲锋陷阵,而是千军万马集团作战,所向披靡。

创业与就业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 大学生创业 创业探讨

自1998年的高校“并轨”,我国高等教育迈入了空前的跨越式发展阶段。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大学生就业不仅关系到每个学生的前途,还直接影响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更关系到我国社会人力资源和经济发展状况。

一、大学生就业难主要原因

1.就业认识有误区

我国大学毛入学率虽已接近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15%的起点指标,但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仍只占总人口的5%左右,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大学毕业生远未到过剩的程度。教育部对部分高校6 000多名毕业生择业行为的调查显示,期望在沿海开放城市就业的学生高达66.67%,仅有6.37%和2.59%的人选择内地省会城市和中小城市,至于乡镇、农村及边远地区几乎没有人愿去。可见毕业生就业难、人才过剩只是相对的。

2.大学毕业必然是精英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高等教育正在实现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而广大学生及其家长对毕业生就业的看法依然停留在精英教育观念上:只要大学毕业,就意味着是“精英”,一定得有一个体面的工作。所以,观念不能及时更新,思想不能与时俱进,是毕业生就业难的症结所在。

3.高学历等于高就业能力

这是目前我们社会的普遍误区。事实上,知识是头脑中的经验系统。能力是与活动要求相符合并影响活动效果的个性心理特征的综合,是个体固定下来的概括的心理活动系统,二者的发展并不一致。我国高校长期以来形成了过分偏重学术性专业教育的特点,因此这种教育下的高校毕业生更容易出现知识与能力发展的不平衡。

4.整个社会就业现状严峻

我国正处于转型期,政府机构改革和经济体制转轨迫使国有单位减员增效,吸纳能力大幅下降。整个社会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劳动力市场目前面临来自约1400万个下岗失业人员、1.5亿农村富余劳力和近1 000万城镇年度新增劳力的巨大压力。

5.高等教育本身存在问题

我国高校招生缺乏自主性,计划经济痕迹依然浓重,没有与市场“零距离”接触。首先,高校培养层次比例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各层次就业率与同期招生数层次结构呈反向。其次,高校现有学科专业结构存在问题。学科专业供求错位,专业设置趋同化、集中化。学校不能以市场需要、知识结构需要为导向,学科专业结构、课程结构急需调整。再次,重学术教育轻职业教育。

二、政府——创造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

首先,政府应加快经济发展,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其次,政府需继续重视和推进社会就业,进一步理顺毕业生就业体制,始终坚持市场取向,提高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淡化户口对劳动力市场供需双方自主选择的约束,淡化单位的福利保障功能,在户口、档案管理和劳动保险等方面给予相应配套的社会保障。同时,提供优惠政策,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和西部地区就业,鼓励自主创业。政府应出台鼓励各种资本对毕业生新创高科技实体进行投资的倾斜政策;设立大学生创业基地,并为创业大学生提供专业指导、法律咨询、市场分析等服务。

1.社会——观念与时俱进,服务实在周到

我国社会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势在必行,必须彻底摆脱长期以来固存于人们头脑中的人分五等、官分九级等封建思想的束缚,真正认同劳动者无高低贵贱之分的观念,形成行行出人才的社会意识。同时,实实在在地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多的服务。

毕业生更应当根据人才市场供求状况适当调整自己的就业预期。大学既培养社会精英,也培养普通的社会劳动者。经济发达地区和热门行业毕竟是少数,其吸纳毕业生的能力有限,而相当一部分不被大学生看好的地方和行业,却对大学生有着巨大的需求。

同时,建议建立全国性的就业信息网络,加强社会需求预测研究和报告,真正为毕业生提供细致周到的就业服务。

2.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刻不容缓

(1)毕业生就业情况已成为衡量高校办学成效的重要标志。教育部每年公布的各大高校就业率必然给学校施以压力和动力,学校只顾教育不管就业行不通了。

(2)学校教育应与市场需求相对接。高校教学改革与社会发展、国家建设需要紧密结合。专业设置、课程结构要满足市场所需;根据不同专业科学地制定扩招规模;加大社会急需专业的招生数量,控制长线专业的发展规模,对教学质量不高、专业设置不合理的专业要减少招生数量甚至停止招生。

(3)发展职业培训机构,大胆尝试校企联姻。刚从学校里出来的学生除了动手能力弱外,表达沟通能力也普遍存在问题。学校应增设职业培训机构或增加职业素质教育课程,将职业素质培训与实习结合起来。

(4)高校应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给就业指导工作重新定位,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部分,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始终,既弥补以前就业指导的不足,又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5)自主创业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体系改革的一个方向,也给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重视对大学生开展创业教育并将其在高校教程中加以正规化、制度化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