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职财会专业

高职财会专业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职财会专业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职财会专业

高职财会专业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职财会;实训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3-0-01

现在已经有很多人关注到了高职教育的现状问题和改革问题,很多高职教育长久以来一直都处在老师教、学生听的传统状态,学生得不到真实的锻炼机会,当面临毕业的时候,无所适从,不知道自己到底学到了什么,自己走上社会后能够做什么。本文中讨论了高职财会专业实训教学中学生虽然有实践的机会,但却不能够有机会尝试一线企业工作,不能够具备完全的素质来面对真实的社会工作的问题,进而提出了高职财会实训教学的改革已是箭在弦上而且是必须立刻解决的问题。

一、高职财会专业实训教育的现状

作为应用型的专业科目,财会专业应当以课本知识为基础,学生在老师的引领和指导下,可以进行大量的实训练习,老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教学生怎么学习,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培养学生及时发现财会问题并解决财会问题的方法,使学生能够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现有的财会问题,授人以鱼而不是授人以渔。就目前状况而言,大多数的高职学校,对于高职财会专业的学生,虽然都设有实训教学的科目,而且付出大量的资金来培养学生的财会实训能力,但是由于在现有教学模式的限制和影响下,财会实训教学的质量却没有明显的提高,仍然存在着很多缺陷和不足。

二、高职财会实训教学中存在的缺点

高职学校的教师在进行财会专业实训教学时,经常使用案例设计和解决方案共同讲解的模式进行教学,在进行设计时,依旧按照原有的实例来讲解,对问题的讲解分析,也是按照原有的思路和方法,跟不上时代前进的步伐;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类财会问题都有了不同方向的扩展,所以传统古老的教学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无法与实际相结合,学生学习后,并不能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很好的运用,更不能快速的解决问题。在大多数情况下,学生进行实训练习的模式是老师给学生现有的各类凭证、账目以及各种经过老师筛选过的报表,让学生进行做账练习,在这种只有一定量数据,但是没有实际情景的条件下,经常会出现各类不可控的问题;所以学生在进行实训练习时,只能简单的按照课本上所学到基础知识进行一步步的计算、做账、统计。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进行实训时,老师给了学生一个中型规模企业的资料,以及相关的凭证、账单,这些材料都是以时间或者其他有条理的顺序排列好的,学生要做的就只是将这些有规律的材料按照课本上的知识和老师的具体要求进行凭证审核和报表的制作,整个过程都是在有条不紊的状态下进行的,学生得不到一点的训练。学生工作以后,面对现实的企业财会中,情况绝不会这么顺利、有条有理的,这就造成了学生在学校里面根本不能切身体会到企业实际工作的状态,无法了解企业的运营状态,在这样环境下学习的学生面对未来就业的竞争压力时,不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的综合能力弱,就无法与优秀的学生比拟。

三、高职财会专业教学的观念改革

上文中,我们介绍了高职学校在培养学生时存在的种种问题,并对高职财会教育实训教学所存在的一些缺点进行了描述,为了改进这些缺点,学校必须要进行改革,提高财会教学实训的意义。首先,学校要从思想^念上进行改革,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原有的教学观念进行有选择的摒弃,将不能跟上时展步伐的思想进行升级,教学理念的升级能够让教师更具有创新教育的活力,同样的,学生也要具有思想观念上的发展,不要只从书本上学习,要多抽出时间放眼世界,这样才能看得更高更远。

随着国家对教育的重视,高职财会实训教学的改革也在不断的发展,国家和学校投入更多的资金来支持财会专业实训的改革。在校内,建立完善的财会专业实训体系,对实训所需要的各种类型企业的凭证、账目、资金问题等数据,进行不间断的更新;在提高数据量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大量的实训培养,让学生能够接受到全新的数据,这样才能对进行全新的培养,对真实环境进行模拟,将原有的单一平静的环境转换为各种类型、更加贴近生产实际的模拟环境。在校外,学校应与企业进行多方面的沟通与合作,学校能够将实训课程直接安排到企业当中,无论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都能够让财会专业的学生能够进行实地的学习和工作,在这样的条件下,老师不仅仅能够将基础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在学习中也能够检验自己所学的知识。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财务数据的敏感性和隐私性,在进行真实专业实训的企业进行选择时,学校可以根据现实的社会状态,建立模拟的公司,实训老师和专业课老师相互结合,让学生能够感受到真实的一线财会环境。

对于财会专业学生来说,实训的机会难得,但是为了每一位学生都能够进行真实的学习,每一位学生能够得到切实的锻炼,学校要制定严格的评分管理标准,这样才能方便对学生的管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现有的高职财会专业实训教学的缺点进行了简单描述,并对高职财会专业实训教学模式的改革进行了探讨与分析,希望高职财会专业的学生能够享受到改革带来的福利,在学习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为自己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充满自信的迎接各种类型的挑战。

参考文献:

高职财会专业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职 财会专业基础理论 考试 技巧

浙江省普通高职财会类招生考试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逐步得到完善。专业基础理论考试从高校自主命题到全省统一命题,从两门课到三门课,考试体系的规范化、考试内容的具体化及认知能力要求的明确化程度都有所提升。虽然教师和学生在备考中有章可循,但要在两个半小时内完成三门专业的综合考试,学生还是会出现各种问题。在此,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在财会高职专业基础理论考试中如何掌握答题技巧,使更多的考生在财会考试中获得好成绩。

一、熟悉考纲,吃透教材;夯实基础,灵活运用

考纲是命题的依据,它规定了考什么、怎么考,只有熟悉了考纲,复习才具有针对性。财会高职专业基础理论考试提出了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的认知能力要求,强调对会计基本原理的理解与运用,强调运用会计和财务管理的原理和模型、法律法规的基本原则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果单是死记硬背而不掌握有关知识原理和规律,要想取得好成绩就很难。

准备高职专业基础理论考试,关键是要掌握好各项基础知识。打好基础就是要吃透教材,对指定教材所涉及的各项基本原理能够扎实掌握、灵活运用是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最难做到的。有的学生不愿意看书,对基本理论一知半解,对此,老师可以在复习过程中给出一些基础问题,让学生对照教材内容寻找答案,以促进学生熟悉考纲要求掌握的知识。

从历年高职考试的要求看,着重考查基础知识及运用能力,假如学生只是死记硬背而不懂得灵活运用,那么考试中就很容易失分。《企业财务会计》第一章总论所述的会计基础理论,每一个学生都能背出来,但在实际应用中效果却不理想。例如,企业有一项专利权原值为12000元,法律有效期10年,将其出租10个月,共取得租金5000元(营业税率5%)。要求:编制专利权出租、本月摊销成本的分录。

解答这个题目,必须从两方面来考虑。一是会计基础权责发生制要求,对于取得租金5000元要分摊在10个月内;二是会计要素确认、计量方面的配比要求,所取得每月租金收入500元(即5000元/10个月),计入“其他业务收入”,对应的支出营业税25元(500×5%)和摊销成本100元(即12000元/(10×12)),均计入“其他业务成本”。但是很多学生在处理本业务时往往将所有租金收入全部计入第一个月,摊销的成本计入“管理费用”,这就是对会计原理死记硬背、一知半解,不能灵活运用。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不能仅仅停留在会计基本原理的灌输上,更重要的是要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加强练习,熟悉规律;归纳总结,掌握技巧

在强调基础的同时,考生也需要接受一些技巧训练。考卷命题人为了增加难度,会故意运用一些技巧,从心理和技术上设置陷阱,将部分基础不牢或对考试规律不熟悉的考生绕进去。对此,教师可结合考纲出一些专题训练,从知识点的独立运用到综合运用,从分章节训练到整体重组,通过各种形式的训练增强学生对出题规律的认识,提高解题能力。如《企业财务会计》和《财务管理》中的固定资产折旧计算,命题人不动声色地给出固定资产交付使用日期,如某年的1月10日。在解题时要对固定资产折旧保持高度的敏感性,牢记交付使用当月不计折旧、次月开始计提折旧的原则,1月10日交付使用的固定资产当年计提折旧按11个月而不是12个月,否则就会出错。

技巧分为记忆技巧与应试技巧。记忆技巧是用来帮助考生将复杂、难懂或不好记忆的知识准确、牢固、灵活地掌握。可以通过知识的类比、归纳,将知识进行串讲。如会计要素中的收入概念,学生都能背诵,但在考试中却经常出错,这主要是由于学生对广义收入与狭义收入不能正确予以区别所致。其实,会计要素中所说的是狭义上的收入,是在日常的商业活动中形成的,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捐赠所得、政府补助、罚款收入等营业外收入属于直接计入利润的利得,属于利润要素。此时可以将广义收入进行归纳,并与狭义收入进行对比,给学生更明确的信息以帮助他们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应试技巧的核心是如何排除干扰、快速求解,在考场上做到镇定自如,以不变应万变。如资产负债表的填表要求通常是根据总账或明细账余额计算相关数据;财务管理中现金流量的计算要用净利加折旧找切入点。

三、计划时间,看清要求;仔细分析,理清步骤

1.计划答题时间,保持稳定的答题速度

在两个半小时内完成三门专业课的考试,如果没有合理安排时间,很容易顾此失彼,使擅长的问题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考试开始时,可以通过试题的分值对每道题应占用的时间迅速做出估计。一般先通读并回答熟悉的问题,跳过没有把握作答的题目。然后重新计算答题时间,看看余下的每道题要花多少时间。在一道没有把握的题上花过多的时间是不值的,有时即使得到一些分数,也可能由于耗用过多的时间而影响到其他题目的解答。

2.看清题目要求,防止因审题不清解答错误

在有限的考试时间内,为了赶速度,不少考生连题目的要求都没看就直接答题。比如,有些单选题有多个满足条件的答案,这就要求选择一个最佳答案。而有些考生,一看选项,就被一个“好的”或“有吸引力的”备选答案吸引住了,对其余的答案连看都不看,这样就中了命题者的圈套,失去了许多得分机会。比如基础会计单选题:记账后,发现记账凭证填制无误,登账时将金额850元记成580元,采用什么方法更正?A.撕毁重填,B.划线更正法,C.红字更正法,D.补充登记法。本题C和D选项都对,但最佳答案是D。如果审题不完整,看到前面的答案就落笔,尽管节省了答题时间却得不到该得的分数。

3.仔细分析试题,理清解题步骤

计算与分析题主要是测试学生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在企业财务会计与财务管理部分计算与分析题占了该部分分值的大半,如果本类题得分不多,要想考试获得高分就很困难。为此,在考试中建议对于计算与分析题的题目阅读两遍,既能准确理解题意,排除陷阱,不至于忙中出错,又可以从试题中获取解题信息。

例如,某公司准备购买一台新设备,购买价为30000元,一次性付款,可使用4年,预计报废时有残值2000元。该设备投入使用后,公司每年可新增利润3000元。假设公司要求的最低投资报酬率为12%。求净现值,判别该方案是否可行。

解题过程:首先通读一遍试题,得知本题是求净现值。在大脑中搜索净现值的计算公式:

净现值就是未来现金净流入量按一定的折现率,折现为现在的价值。

净现金流入量=未来现金流入量 - 未来现金流出量

根据公式首先可以确定本题折现率为最低投资报酬率12%,未来现金流出量为第一年初的购买价30000元。未来现金流入量是本题解答的难点,学生在审题中经常会忽略折旧因素,而计算现金流量的关键点就在净利加折旧。由此,可以确定每年末有现金流入量利润3000+折旧(30000-2000)/4=10000元,第4年末还有残值2000元的现金流入量。

到此,还需要结合货币时间价值理清三个关键因素的关系,即本金、利率、时间(也就是期数),明确是复利还是年金问题。分析每年相等的流入10000元属于年金,第4年末的残值2000元为复利,期数均为4年。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

每年现金净流量=3000+(30000-2000)÷4=10000元

该项目净现值=10000×(P/A,12%,4)+2000×(P/S,12%,4)-30000

=10000×3.0373+2000×0.6355-30000=1644元

至此,问题基本解决。计算结果表明,该项目净现值为正数,说明方案自身报酬率大于12%,所以该方案可行。

另外,计算与分析题通常每题所占的分数比重较多,判卷时,多数按步骤给分。为此注意解题步骤,尽量写出计算公式,问什么答什么,避免做题中“画蛇添足”或因答题不全而被扣分。

例如,某企业有一厂房,原值为500000元,预计可使用20年,该厂房报废时净残值率为5%。要求:(1)用平均年限法计算月折旧率和月折旧额;(2)用年数总和法计算第8年和第13年的折旧率和折旧额。

分析题目可以看出,计算月折旧率和月折旧额时,按照要求(1)得出在计算年的基础上除以12得到月结果;(2)只要求计算第8年和第13年的,不需要从第一年开始逐年计算,多做不仅浪费时间也可能因为运算错误导致失分。另外,在解答过程中尽量写出计算公式,防止代入的有关数字有误而导致结果不对,被判定全部错误失去可得的步骤分。

总之,如果能明确高职考试的命题规律,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就能充分发挥自身的实际水平,取得相对理想的成绩。

参考文献:

[1]张玉森,陈伟清.基础会计(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葛家澍,耿金岭.企业财务会计(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张海林.财务管理(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高职财会专业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目标

1.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1.1培养目标缺乏准确定位

我国目前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不明确,主要存在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只强调高职院校的特殊性,只重视实践能力的训练,过分重视学生对于会计业务的操作技能,从而忽略了理论知识的学习,淡化了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样造成的直接后果是影响了学生择业的广度与未来职业的发展。第二种是照搬了普通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过分强调基础理论教学,一味地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了高职教育的特殊性,造成学生缺乏基本操作技能,会计职业能力和职业态度的培养、形成受到阻碍,不能满足就业岗位的实际需要,这会增加用人单位的再培训成本。

1.2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

课程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没有突显出职业教育的特点,盲目地照搬普通本科教学的课程体系,也没有考虑新形势下人才市场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要求,即很多高职学校的教学仍然以传统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为主;教学形式的核心仍是教师、课本以及课堂。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很难将各个学科的知识综合运用,更无法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职业能力。另外,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重理论而轻技能。我国大部分职业院校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继续使用重理论而轻技能的教学模式。有一些高职院校意识到了实践课程的重要性,也相应地调整了教学计划,但终究因为条件受限而无法充分付诸实践。再有,课程设置陈旧,内容缺乏创新。会计学大致可以分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高职院校的课程基本在此基础上设置,但普遍存在交叉重复的问题。

1.3实训、实践环节基础薄弱

高职院校对学生财会技能及职业素养的培养应该是一个连续的、不断加强的过程。而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却做不到这一点,一般做法是针对所开设课程进行相应的实践教学,不同课程间的实践教学缺乏连续性,不能体现整体财会的工作流程,不能使学生将所学课程联系起来,形成完整的财会知识体系。这极大地制约了财会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1.4具有实践经验的师资严重不足

“双师型”财会专业教师是指既能够系统地传授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财会专业教师。高职院校财会专业的师资大部分是直接从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的学生,他们从学校到学校,没有接受过职业技术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培训,缺乏在企业工作的经验,理论与实践脱节,难以对学生进行实操指导,无法胜任技能培训工作。加上校企合作机制不完善,高职院校很难长期稳定地聘请到企业技术、管理人员作兼职,职教师资补充渠道存在困难,而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学习的机会又非常有限,有的教师并不能独立完成企业的财务核算。一些学校所谓的“双师型”教师只不过是拥有教师资格的同时,通过考试取得了中级会计师或高级会计师等资格证书。他们没有企业的实践经历,是不具有相应的职业能力的,这种教师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而且,高职院校的大多数任课教师教学任务安排很密集,他们还要完成学校规定的科研任务,根本没有时间进行实践锻炼,因此,高职院校缺乏真正的“双师型”财会专业教师,正因为如此,高职财会专业培养不出社会所需要的实践性人才。

1.5政府对高职教育不够重视

政策不到位,经费投入难以保障。据统计85.2%的高职院校主要经费来源渠道单一:34.7%的学校主要依赖学费,30.7%的学校主要依靠地方政府拨款,16.8%的学校主要依靠自筹,2%的学校主要来源于中央政府,1%的学校主要依靠企业拨款。几乎所有高职院校在师资、实验实训条件、实习基地、课程设置、教材建设等方面都存在困难,基本没有新的财政投入,主要靠收取学费运转,资金来源单一,缺口较大。而高职教育培养的则是应用性人才,注重实践性教学,对教学设备仿真性和先进性要求很高,资金来源不足便大大制约高职教育目标的实现。

2.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2.1对高职教育的定义模糊

有学者提出高职教育是为了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观点。但人才类型的区别只在进行宏观统计的时候有指导意义,对实践上人才的具体培养并没有现实指导意义。所谓应用型和研究型之间无客观的划分标准。在“创新”成为推进社会发展主旋律的情况下,创新的基础是技术的积累,技术的积累必然要求技术的大量应用,应用和研究在各个层次上都是交织在一起的。对个人而言,根据社会发展形势,转换职业是大势所趋,尤其在我国,采取双向自主选择的就业模式,大部分学生所从事的职业与在校专业之间出现不一致很正常,且随着社会快速发展,职业的内容不断变化,在未来发展不确定的情形下,期望在高职这个学校教育阶段就将学生的职业发展进行定型,既不现实更不可能。

2.2对政府在高职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推动和引导作用认识不清

我国政府对高职教育的推动和引导体现在财政投入上。为提高社会对职教的接受程度,有学者提出就业准入制度的建议。但高职教育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如果总靠政府不断投入作为发展动力,那么随着规模的扩大,势必导致政府投入不断增加,长此以往,就变成政府的财政包袱。另外就业准入的行政干预,与采取各种手段提高就业率的社会需求和政府宏观政策不相符,违背劳动力就业的市场规律。利用行政手段,采取拔苗助长方式片面加强职业教育,加大政府工作量,很难得到企业支持。

2.3从事高职教育的人才缺乏

高职财会专业范文第4篇

高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每年都会向社会传送大批量的毕业生,怎样才能提升高职财务会计学生的专业知识储备,掌握更多的实践性操作技能,成为了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职翻转课堂教学的基本设想,希望通过翻转课堂的活动形式,来提高财会专业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一、“互联网+”时代背景

简单来说,“互联网+”就是将互联网技术同过去的一些传统行业联系在一起,但是这种联系是在互联网络连接的基础上形成的,在现代化社会发展中,各行各业的发展都已经离不开互联网技术的支持,在网络平台中,能够更好地实现资源共享,提高行业的生产效率以及行业间彼此交流的密切程度,促进互联网络技术同传统行业的融合发展,进而推动我国市场经济中各行业发展水平的快速提升。

二、高职院校财务会计专业开展翻转课堂的重要性

(一)帮助学习繁忙与学习困难的学生

在高职院校财务会计专业的课程教学中,正在积极创建并开展财务会计专业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这是高职教育同互联网技术高度融合的教学模式,实现了对互联网络资源的高度利用,而高职院校财务会计专业教师通过开展翻转课堂教学以后,能够很好地帮助那些学业任务比较繁忙的学生,让他们能够充分利用闲暇时间来进行财务会计专业的学习,提升高职学习时间的利用率。而通过开展翻转课堂的教学课程,还可以帮助一些有学习困难的学生,让他们可以在课下反复观看教学视频,对课堂学习不懂的地方进行反复性的深入探究,而不是像传统课堂学习模式那样将问题积累,每天都可以对所学知识加以巩固理解。

(二)增加教学互动

同高职传统教学模式相比,高职院校财务会计专业教师通过开展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地增加许多教学互动,这是传统高职教育模式所无法比拟的,在“互联网+”的时展背景下,在翻转课堂的教学中可以开展多样化的教学实践活动,指导学生熟练使用各种财务信息处理软件,针对高职学生不会操作的步骤问题进行正确指导,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师生之间的沟通效率,在高职翻转课堂的教学沟通中,学生不必太过拘束,同学们可以针对一个共同的教学课题展开探讨,集合大家的智慧来完成学习任务,师生之间也可以互相帮助,共同成长。

(三)实现分层教学

所谓分层教学,就是要求高职院校财务会计专业教师在开展翻转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来进行因材施教,因为不同学生的职业发展规划和需求都是不一样的,有的同学财务会计专业软件和技术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相对较差,要想掌握财务会计系统软件的应用技巧需要一个时间过程,而且现代化企业中财务会计职务本身也会分为几个不同的方向,比如财务会计核算、财务会计统计还有财务会计审计等,企业经营过程中的财务预算和企业资产评估都需要由专业的会计从业人员来完成,而在高职翻转课堂中实施分层教学,则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对财务会计专业的学习自,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展开指导。

三、构建互联网+高职院校财务会计专业翻转课堂的教学设想

(一)互联网+微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关于构建互联网+高职财会专业翻转课堂的教学设想,可以从微翻转课堂的网络教学模式展开研究,主要实施微翻转的财务会计专业课堂教学策略,同时开展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并进的翻转课堂教学活动,将高职财务会计专业的学生联系起来,基于“互联网+”的微翻转课堂能够将高职院校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将财务会计专业的教学分成几个模块,然后进行单元式的模块教学,减少了教学资源的闲置性,对传统的“填鸭式”理论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重点是转变了高职院校财务会计专业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动手实践操作,培养了高职学生的财务会计专业实践应用能力。

(二)互联网+3D微教学空间

而互联网+3D的微教学空间,主要指的是运用现代化电子信息技术手段来进行远程教育的操控管理,在三维立体的微教学空间中,高职教师可以为学生呈现出多样立体化的财务会计专业知识,所谓3D立体的微教学空间,简单来讲,就是打造一种虚拟模拟式的微型课堂,进而实现对财务会计专业课程的翻转教学,在虚拟的教学空间中,学生同样可以感受到真实的教学情境,将本单元的专业课程教学主体注入到3D微教学空间当中,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参与性,所有3D场景绘制均取材于真实的财务会计工作环境和工作场景,高职教师还可以设计安排一些教学任务,对学生施加一些学习压力,通过构建互联网+3D微教学空间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对高职财务会计专业的实践性应用能力。

(三)互联网+APP翻转学习平台

伴随着现代化电子通讯技术的发展,智能互联网络,智能手机以及平板电脑可以说是已经走进了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同时也影响着高职院校财务会计专业的课程教学,基于互联网+APP的翻转学习平台也逐渐成为了高职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自己的智能手机上下载安装APP软件就可以实现对高职财务会计专业的学习。在互联网+APP的高职财务会计专业翻转学习平台中,主要分为三个模块,将每一学习单元的微课教学视频进行整合,学生可以随时翻阅学习PPT,也可以从互联网+学习平台中了解到更多关于国际金融财务会计方面的热点知识,在软件练习的过程中,熟练掌握新会计准则,同时也可以了解当前我国银行、金融证券公司以及现代化企业的发展趋势,明确现代化企业对高职财务会计专业学生的人才招聘需求。

四、“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财务会计专业翻转教学的实施步骤

(一)录制视频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开展高职院校财务会计专业的翻转教学,首先第一步要做的是录制好翻转教学视频,每一小节课的教学视频最好不要超过20分钟,一般控制在15分钟最好,录制视频内容要尽可能地抓住高职院校财务会计专业的重点和难点,录制的过程要简单明了,不要有多余的话,可以在每堂课结束的时候留给学生几个问题,让高职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利用课余时间来进行财务会计专业的教学实践,把实践中不懂的问题记录下来,再重新进入到翻转课堂的学习当中,直接切入主题来开展教学,视频要尽量短小精悍,重点体现高职财务会计专业的教学特色,针对现代化企业的财务会计软件应用操作展开清晰的讲解。

(二)引导学生观看视频

在引导高职财务会计专业学生来观看“互联网+”翻转教学视频时,相对于过去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可以说是丰富了许多,在当前的高职院校内已经基本实现了无线局域网WIFI信号的全层覆盖,学生可以自行选择时间和地点来对财务会计专业的翻转课堂教学视频进行观看学习,用自己的智能手机或者智能平板电脑都可以安装APP翻转学习平台软件,高职院校教师在开展翻转课堂教学课程时,一定要发挥出教师的引导性作用,而不是对学生放手不管,反而要比以前更加负责,定期考察学生对财务会计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对每次教学视频的观看学习做好记录。

(三)开展翻转课堂教学互动

为了能够更好地利用现代化互联网技术来开展高职院校财务会计专业翻转课堂的教学任务,高职教师可以把一个班级的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研究小组,不断整合翻转课堂的教学资源,吸收并引进更多社会上最为先进的财务会计技术到高职课堂的教学当中,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积极开展翻转课堂的教学互动,同学之间要互相协作,共同针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进行讨论,在对财务会计专业问题进行学习思考的同时,学生也能够意识到自己身上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与此同时高职教师也可以展开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由师生一起讨论出下一节课教学的主题内容,学生也可以对高职财务会计专业的翻转教学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高职财会专业范文第5篇

关键词:职业发展 高职 财会专业 课程教学

一、财会工作的职业特征

(一)就业岗位特征:就业岗位的泛化性

无论企事业单位的规模大小和资历长短,都必然需要专业财会人员来审核并记录经济业务,分析和汇报业绩情况,以保证正常的生产和运营。财会职业的岗位类别大致分为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其他会计等;专业财会人员可从事的具体岗位类型为出纳、记账、会计核算、预算、财务分析、会计信息系统维护、税务会计、审计稽核、仓储仓管、统计、评估、投资、经济分析、法务会计、债款催讨类公共关系、薪酬、人事管理等。在具有基本财会知识和技能、了解行业特点后,一般都能胜任基础性财会工作。因此,财会专业职业具有行业的社会性和就业岗位的广泛性。

(二)工作性质特征:技术与管理的混合性

会计运作的对象是资金信息,主要提供基于会计假设和会计惯例、数据平衡的资金信息。财务运作的对象是资金实体,研究如何进行筹资、投资和决策,如何降低资金成本和投资风险。在实际工作中,会计与财务并没有严格的界限,可将其统称为财会工作。经济实体运行中,成本和费用计算,预算制定和执行,部门业绩考核,资金运用和投融资风险分析决策,企业并购和资本运作,监督评估企业资本等,都是财会工作的内容。财会工作有着专门的操作技术和工作规则,是一个非常讲究实际经验和专业技巧的职业;财会部门是综合性的信息部门,是企业决策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门,同时也是以人、财、物信息为管理对象的业务管理部门,是基于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而产生的需要非模式化和非程序化处理的管理工作。财会工作已从核算转向动态管理,管理观念从关注企业到关注供应链,管理对象从有形要素转向无形要素,管理模式从层级式转向业务协同集中式。财会工作性质上体现出技术与管理的混合性。财会工作技术与管理的混合性特征,意味着财会职业有更多机会向更高级的管理层次迈进,为财会从业者提供了不断变化并富有挑战性的职业发展机遇。

(三)职业发展特征:职业通道的层次性

许多职业以技术水平代表其能力价值,即技术职称的高低体现其技术水平高低。财会专业职业发展通道的层次性比其他职业更为显性,其职业成就因其工作性质上技术与管理的混合性特征,更多的以管理权力体现的层次高低来反映,层次越高管理权力越大、水平越高。具体的层次划分从低到高依次为职员、主办、主管、经理、总监即总会计师。工作职责的范围从会计核算、资产管理、税务处理、编制报表、内部控制,到全面预算、融资活动、产品定价、成本控制,再到资本运营、绩效考核、财务战略、风险管理、公司治理、战略管理。财会职业通道上的层次越高,需要的知识就越广,要求的能力也越强。当今经济社会中,风险因素对企业发展与生存的影响日益增强,基于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跨国公司中首席执行官从财务总监晋升的比例越来越高。

二、财会职业发展中的挑战

(一)交叉学科的专业知识

随着数据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处于复杂性、多样性和风险性环境中的现代财务工作,已超越了原来的界域,会计目标从提供有用信息发展到决策有用性,发展方向呈现出综合化、边缘化趋势。面对市场和模型的局限性,财务工作需要质疑假设、前提和新出现的模式,财会工作中技术知识与更高级的管理知识融合,包括投融资决策、项目管理、管理学、金融学、公司治理、战略管理、运营管理、组织行为学、营销、企业文化等,各种专业知识之间的交叉和渗透日益密切。

(二)知识整合力

对于财会工作中可能面临的各种挑战,需要通过发现和界定问题,收集归纳和提炼海量数据,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测试及改进各种设想等方式才能得以解决。这不仅是“知”事实、框架和理论的过程,还包括“行”技能、能力、技巧的过程和“省”价值观、态度和信念的过程,缺乏相匹配的“行”技能,“知”就不具有价值,如果不能通过“省”来审视和反思自身的价值观念和理念,那么在“行”的过程中就很容易执行不力、迷失方向;“知”和“行”是对知识与技能的简单攫取,“省”是知识与技能基础上的整合。整合是一种思维方式、一个逻辑过程,是有序线性地运用多个视角或观点的能力,以问题和解决方案为中心的视角。只有对浩瀚的财会书本知识进行整合,才能使其有助于提高财会人员的工作能力。

(三)批判性思维

信息、资本和贸易往来日益全球化,未来的市场、服务中心和制造基地在变化,为适应不同国家地区的法律法规、制度、商业惯例和社会规范,财会工作需要更深的文化认知和更高的文化敏感性。在隐藏动机和争议的环境中,财会工作需要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本着全局观界定问题,需要在观点相左时进行决策,在混乱不清的情况下的分析与判断力。在非结构化问题、模棱两可的数据、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和信息泛滥面前,财会工作需要有创新思维能力、衍生思考和横向思考能力,需要好奇心与想象力。此外,还应注重严格控制风险,财会工作需要了解导致决策失误的来源以及防范其发生的组织保障,了解防范社会危害的监管措施与鼓励创新和效率的市场激励机制之间的冲突。在财务工作中,减少定式思维的束缚、超越专业的局限性,需要的是望四周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站在高处的智慧

在财会工作中,了解其他部门和人员的真正需求,才能作出科学的决策、为整个企业创造价值。管理必须通过人员和组织来执行和落实,管理要解决工作中组织政治、中层经理小团体、不同部门各自为政等诸多非模式化非程序化困境问题。例如如何与文化、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完全不同的人共事;如何适应他人、为人着想;如何把自己的想法转达给他人、影响他人;如何相互理解、相互宽容;如何与财政、税务、银行、物价、工商、审计及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加强联系以得到他们的理解、指导和支持;如何协调财务部门与所有者、债权人、关联者的关系以得到他们的理解和配合;如何赢得别人的信赖尊重、树立威信。在财会工作中仅掌握管理方面应有的专业技能、协同理论和战略一致性理论是远远不够的。解决问题需要商业技能,更需要商业头脑,有效的口头与书面沟通能力、灵活性与适应力、跨界合作与以身作则的领导力等,这些都是财会职业生涯发展需要的,一种站在高处的为人处事的智慧。

三、现实中高职财会专业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存在的矛盾

(一)课程内容上交叉学科知识要求与技能知识主导现状间的矛盾

财会人才市场并不单纯凭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来选择人才,在关注人才的知识、技能、能力和规范的同时,还关注人才的情感、态度、兴趣爱好、基本价值观,以及人才在社会、历史、文化、现实中的生存姿态,加之财会就业岗位的泛化性,使得人才市场中存在降格使用现象。高职财会专业学生在财会理论知识相对较少的情况下,同样需具备相对较多的财会知识广度和深度,应具备一定的广博性、深度性、复合性和系统性的交叉学科知识面,才能在可变性和流动性的职业生涯中有转换的能力并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现实中,高职财会专业不但在设置上存在将会计专业方向细分为成本会计、税务会计、投资理财等窄化专业的趋势,且在高职教育发展与改革过程中,从理论到实践探索的“宽基础、活模块”、多元整合、工学结合、基于工作过程、双证融通、职业导向、学期项目等课程模式中,课程内容以技能为本位,致力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操作与分析能力等“硬”技能知识为主,而缺少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等“软”技能的交叉学科知识,使得定位与层次均较低的高职财会专业教育从培养目标到评价机制受到一定的限制。

(二)教学方法上引领式要求与灌输式现状之间的矛盾

默会知识论论证了知识的本质是默会的,所有知识不是默会知识,就是根植于默会知识,各类符号表达知识的意义都是由认知者的默会认识所赋予的。默会知识具有情境依附性的特征,通常是在个体实践过程中不自觉地显现出来的,启发式教学、发现式教学、自由式教学等教学方法能激活个体默会思维因素。默会知识论说明教学过程是引领学生学习思考的过程,先进教学方法的理念可理解为对学生职业发展能力学习的引领,而非技能知识的简单攫取与满足。在高职教学中,虽然已经摆脱了知识传授型教学模式,但在以就业为导向的技能本位教育理念指导下,围绕财会岗位技能操作的知识、技能与能力进行案例教学、实训教学等,未能较好地兼顾职业发展要求,出现了偏重操作技能灌输而忽视学生情感、态度、兴趣爱好、基本价值观及在社会、历史、文化、现实中的生存姿态,具有功利化、工具化倾向。这种教学方式实现了高职财会专业教学从知识传授型向技能操作型的转变,但缺少激活个体默会思维因素的引领学生思考与学习的教学方式。

(三)顶岗实习理论上的期望要求与实际上的形式化之间的矛盾

作为教学内容重要组成部分的顶岗实习,理论上是高职院校扎实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对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和职业素质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在当前技术快速变化、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体制面临转型转轨、制度尚存在缺陷、充满竞争性和市场风险的社会中,顶岗实习相关政策缺乏可操作性或有效的制度和立法保障,甚至无相关法规的配合,接纳学生顶岗实习可能影响正常生产所需的实习生实习,这并非市场经济下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主要目标的企业的法律责任。此外,财会岗位泛化,财会工作内容涉及商业机密,单位的财会岗位有限,时间长而分散,财会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实际上多流于形式。

四、对高职财会专业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思考

(一)增加课程的跨学科内容

高职教育打破了根植于学科分类的课程体系,解决了学生动手能力差的问题,但内容上没有兼顾学生职业发展中跨学科、跨专业思考,跨学科解决实际问题的需求。财会工作的综合性特征,要求高职财会专业课程内容应包含综合管理观点的跨学科整合性知识与批判性分析思考知识。美国MBA教育项目注重培养学生技能、开发个人潜能和多视角的跨学科整合性课程模式,较为值得借鉴。构建让学生自主进行整合学习,围绕整合性思考技能组织的跨学科知识内容的课程,是财会专业职业发展的要求,也是高职财会专业教育特色的要求。

(二)创新教学方法

充分发挥默会知识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仅仅依靠案例教学、实训教学远远不够。高职财会专业的教学方法目前还缺少多样化,应改进与创新教学方法,从管理角度讲授概念和框架,激发学生更多的目标感和认同感。强调理实交融,重在实际工作能力培养的美国MBA教育中的反思讨论、实践练习、体验式学习、行动学习等教学方法,以及斯坦福大学商学院的“批判性分析思考”项目、斯坦福大学哈索普拉特纳设计学院的“制造流行”项目、密歇根大学罗斯商学院的“跨学科行动”项目等,以及北京大学财务高层研修班的综合性专题讲座式教学方法,都值得高职财会专业教学借鉴。

(三)多样化实习方式

单位的会计岗位有限,顶岗实习的时间长而分散,难以管理与考评,实习劳动报酬与安全等合法权益难以有效保障,而且即使是同样的职业,在不同的行业和企业,其要求也不尽相同,这些共同形成了高职财会专业实习问题中的难点。在杜威的教育观点中,教育能通过沟通进行传递,教育方法要以实际生活经验为出发点。目前,对于高职财会专业而言,能使学生真实接触企业财务工作的财会工作现场观摩、财会实务工作经验座谈与交流会等体验式方式,应在实习中多多探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