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桃花绽放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智能变电站;发展
中图分类号TM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2)041-0193-01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有关变电站自动化技术已经达到了较高的自动化水平,在110 kV以下的低压变电站大多已实现无人值班,220 kV及以上的超高压变电站也大量应用自动化新技术,这极大提高了电网的自动化水平,同时降低了变电站的总投资实。然后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以及国家对电网的自动化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智能电网的提出,迫使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进一步发展以适应发展需要。
1现有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存在的问题
然而,现有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还主要存在下列问题:
传统一次设备体积大,质量重,安装运输成本高,油浸式电流互感器的爆炸将使变电站一次设备受到较大损坏。CT物理结构上的困难使得它无法精确提供保护和测量需要的大范围量程(动态范围从
上述问题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变电站安全运行和设备维护管理,降低了信息的利用效率。随着数字技术的应用,其在电力系统中也如同其他行业一样为企业带来了革命性的技术更新。在变电站建设领域,自动化技术随着应用网络技术、开放协议、智能一次设备、电力信息接口标准化等产生了比较理想的技术解决方案。变电站自动化技术发展进入了数字化时代。
2智能变电站产生的背景
目前国内变电环节存在常规变电站和数字化变电站(或智能变电站)两大模式。常规变电站存在采集资源重复、存在多套系统、厂站设计和调试复杂、互操作性差、标准化规范化不足等问题;数字化变电站存在缺乏相关标准规范、过程层设备稳定性、可靠性有待验证、缺乏相关评估体系和手段等问题。这些都影响了变电站生产运行的效率,不利于电网安全运行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智能变电站充分体现了“互动化、自动化和信息化”的特点和需求,以数字化变电站为依托,通过采用最先进的数据采集和处理、计算机和通信等技术,建立整个变电站所有信息的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分析及处理的数字化统一平台,实现变电站的自动采集、自动控制、运行状态自适应、设备状态检修、智能决策分析等方面的高级应用功能,大大提高了变电站的运行和管理水平。
数字化变电站就是使变电站的所有信息采集、传输、处理、输出过程由过去的模拟信息全部转换为数字信息,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通信网络和系统。其中基于变电站通信网络与系统协议IEC61850标准支撑的全数字化变电站方案不但得到了电力企业用户的高度关注,同时也被广大电力装备生产制造厂家认可。智能变电站与数字化变电站相比,更蕴含了物理集成和逻辑集成。智能变电站的内涵即为变电站内数据采集、传输、控制等过程全部实现数字化并能达到智能化的要求,实现形式主要基于“数字化变电站”;设备高度集成;增加高级应用、一体化智能设备应用、在线监测应用、二次设备的一体化应用等功能。面向智能电网的需求,智能变电站注重可靠、集成、坚强、安全、高级互动功能。智能变电站的优点主要在于其实现了不同厂家的设备之间互操作性的问题,解决了二次回路接线复杂的问题,解决了控制电缆引起的电磁干扰问题,提高了变电站的安全可靠性,实现了变电站一二次设备的状态检修,降低了全寿命周期内的工程总体投资。
3智能变电站的建设任务
国家电网制定了2009~2020的规划,根据目前技术发展的现状,建设智能变电站分三步来实施。2009~2011年为试点阶段,2012~2015年为重点发展阶段,2016~2020年为全面推广阶段。在当前阶段,主要以数字化变电站技术为基础,探索并研究满足智能变电站要求的信息化和数字化技术;随着高级应用技术、在线监测技术及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理论的发展,逐步突出变电站的智能化建设,逐步完善具有高级应用功能的智能变电站。
智能变电站已经是未来十年至二十年变电站技术的发展方向,今后智能变电站的建设与研究工作包括:
加强数字化变电站技术的跟踪和IEC 61850标准的研究,因为数字化变电站技术构建了智能变电站的底层技术。研究新型互感器技术,特别是电子式和光电式互感器的抗干扰性的措施,继续深入研究过程层通信和一次设备的数字化实现,同时进一步开展数字化变电站和智能变电站的示范性工程,将现有的研究成果与实际工程应用相结合,发现其应用重点的优势和不足,探索出适合新型电网应用、适应新技术发展的数字化变电站建设模式,然后逐步推广。在新建变电站和变电站改造项目中优先采用IEC61850标准,努力使在变电站内上达到统一的通信标准,深入研究通信技术中的以太网技术以及在变电站内的实施方案,逐步取消现有现场总线的通信方式,用工业以太网构建智能变电站的通信平台,为IEC 61850的全面应用奠定坚实的基础。加快在线监测和电气设备的智能控制技术的研究,在现有数字化一次设备的基础上,进一步融合适应智能电网需求的相关功能,与研发机构共同研制智能设备,并开展试点应用,总结经验。在现有较为成熟的数字化变电站基础上,对二次系统进行功能配置上的整合及相关数据整合,为智能变电站的高级应用功能夯实基础。结合智能调度技术的发展和运行的需要,开展适应于智能电网发展要求的状态检修、变电站高级应用、全寿命周期管理等方面的理论研究和技术实现的探索,制定相应实用化的技术应用方案。当具备技术条件时,在现有数字化变电站成熟的技术构架上实施智能化应用,使最终实现智能变电站的目标。
4结论
在我国,国家电网公司正在大力推进智能变电站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标准,建设了示范工程,但许多关键技术仍处于成长期,部分技术尚不成熟,无法达到智能变电站技术标准的要求,因此制约着国家电网公司智能变电站的发展。南方电网公司从战略的高度把握智能电网发展的方向,大力推进智能电网的研究和建设。遵循“需求引导、整体规划、有序推进、重点突破”的16字原则,提出运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建设一个覆盖城乡的智能、高效、可靠的绿色电网(简称cccgp,即3C绿色电网),并着手智能变电站的研究建设。作为复杂的智能化系统,智能变电站需经过多阶段、多目标发展才能完成。改造原有的变电站需要应用上的平稳过渡和重点技术突破,逐步达到完善。从我国的这两大电网公司的发展举措来看,因此,智能变电站的发展将为智能电网的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沛超,高翔.数字化变电站系统结构[J].电网技术,2006,30(24):73-77.
[2]钟连宏,粱异先.智能变电站技术应用[M].中国电力出版社.
[3]陈文升.智能变电站实现方式研究及展望[J].华东电力,2010.
放眼世界电影,我们发现,近些年来,反映老年生活题材的影片不乏佳作。2008年,加拿大电影《柳暗花明》(Away from Her,萨拉・波莉编导)曾备受赞誉,获得加拿大吉尼奖七项大奖;2011年,意大利电影《无限的青春》(A Second Childhood,普皮・阿瓦蒂编导)也在本国赢得好评,导演阿瓦蒂收获了意大利银绶带特别奖。年华逝去,疾病缠身,老年痴呆症改变了相爱一生的浪漫;现实的重压,情感的纠结,被迫放手心爱的伴侣……两部影片虽然具体内容不同,但都再现了迟暮之年老人生活的病痛,以及比病痛更难以忍受的心痛。同时,两部影片最终都借诗意化的表现手法释放、升华了美好的人类情感。
相比之下,《桃姐》有些不同。虽然它也将镜头对准了老年生活,描写孤老病死的人生结局,却通过写意地表现病痛,有意地回避内心纠结,善意地调侃生活,营造出一种更平静、更温暖的影调,让生命像林间的涓涓细流,无声地流淌、远去,像绿草上的无名小花,悄悄地绽放、凋谢。而这种低调、内敛之美得自于影片在几个方向之间达到的平衡。
影片写情但拒绝煽情。佣人“桃姐”(叶德娴饰)在梁家服务60年,先后侍奉祖孙五代,主人家的少爷罗杰(刘德华饰)在她中风后,安排她入住老人院,直到最后为她养老送终。在这样一个简单的故事中,导演通过日常生活的写实描写,刻画了主仆两人之间的情感流动。桃姐以自己的尽职、勤俭,打理罗杰的生活,用自己的厨艺呵护罗杰的健康。那只卤好的牛舌凝聚了桃姐对罗杰的疼爱与关切。从罗杰的角度来说,桃姐意味着家的所在,意味着等他归来的窗口灯光,意味着受宠、被偏爱。但导演许鞍华没有用戏剧化手法强调主仆之间的感情互动,而是将所有情感溶化在日常生活的细节之中。罗杰对桃姐的关爱,渗透在一件件琐事之中,帮她联系老人院、带她出席电影首映式、一起吃饭、陪她看病等等,一切都在不言之中。不仅如此,在有些段落影片还做了“冷”调处理,比如最后罗杰放手让桃姐离开的段落,既没有刻意突出罗杰的痛苦,也没有让他一直陪伴桃姐到生命的尽头。罗杰和桃姐恪守主仆身份,只是努力将世间的温暖传递给对方。这样的处理让影片跳出了情节剧式的戏剧性,更写实,也更有韵味。
影片谈论生死但少有压抑之感。生死是一个深入心扉的话题,它纠缠世人一生,总让人们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收获不同的感悟。正像影片的英文标题A Simple Life所暗示的那样,影片在主仆情的背后,通过桃姐豁达、平静地接受人生的谢幕,探索了生死大义。桃姐不抱怨,不纠结,她冷静地预想到自己病情的后果,主动提出进老人院。虽然初入老人院有种种的不适应,但她善意对待身边的老年朋友,很快与周围老人打成一片。在生命面临结束之际,桃姐、罗杰和牧师一起祷告,用“忧患有时,伤痛有时”等一切皆有时的观念,给自己支起一片宁静的天空。因为一切有时,桃姐坦然地接受了生死,接受了相聚与分离。在这样的处理手法之下,影片虽然讲述了一个略带忧伤、让人唏嘘不已的故事,但它不晦暗,不悲观,不让人窒息。因为桃姐的豁达,观者也跟随她一起卸下因生命消逝而起的重负。
影片文艺腔十足但不乏商业片的愉悦。沉闷似乎是文艺片的“通病”,是导致文艺片曲高和寡的“元凶”。想当初,许鞍华的《天水围的日与夜》(2009)曾获得多项香港金像奖奖项,虽如此也未能逃脱市场败北的厄运。或许是汲取了前者的教训,许鞍华在这部作品中,既保持其一贯的写实风格,同时又糅合了明显的喜剧的、商业的元素,比如罗杰与香港导演的双簧戏,罗杰身份两次被误认,再比如老人院里两位老人错戴假牙并发生挣执、某老伯不停借钱找洗头妹,还有对电影首映式的调侃等等,正是这样喜剧元素的点缀,使得一部极易流于沉闷的电影引逗出观众的阵阵笑声。再加之香港知名电影人,如徐克、洪金宝、邹文怀和内地导演新秀宁浩的客串,以及刘德华的明星效应,让一部小规模文艺片有了商业片式的演员阵容,也制造了“数星星”的。
不过,群星灿烂的配角阵容并未掩抑女主角的风采。就像朱丽・克里斯蒂(Julie Christie)支撑起《柳暗花明》一样,叶德娴对角色的精彩演绎也是全片最令人称道之处。她细致入微地展现桃姐的容妆、姿态、不同阶段的身体与心理变化,丝丝入扣,不温不火,自然顺畅,再加上许鞍华一贯的写实风格,使得桃姐这个形象像邻家奶奶一样朴实、真切。
关键词 煤矿;自动化;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TD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23-0011-02
自动化是指机械设备或生产过程、过程管理在没有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经过自动检测、信息传输、信息处理、分析判断、操纵控制,实现所要达到的目标。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自动化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泛,煤矿自动化是将将高科技手段应用于生产的一个最重要的实践之一,它反映了煤矿企业现代化的水平,能够迅速提高煤矿企业的生产效率。在发达国家,煤矿开采的全过程已实现了自动化,包括煤矿的勘探、采挖、浮选、运输等过程都是通过信息网络系统进行控制的。我国的煤矿自动化技术正在飞速发展,现阶段,我国的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关于我国煤矿自动化发展也在日渐提升。关于煤矿工业的采煤、运输以及供水、供电等方面,都逐渐开始实现自动化。本文重点从三个方面探索煤矿自动化的发展方向。
1 矿井自动化从过程控制系统向现场信息的高度集成方向发展
过程控制自动化的更好实现必须以设备的高度自动化为前提,而过程控制系统要想实现远控集控的目的,就必须实现现场信息的高度集成。传统的过程控制自动化系统存在很大的弊端,它仅可以实现现场设备自动化控制的目的,而在为远程监控提供现场设备信息方面的功能缺失,即传统的自动化控制系统现场设备不具有较高的可视化程度。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化仪表等技术取得了较好的发展,这也极大地促进了过程控制系统现场信息的高度集成。过程自动化是从设备自动化发展而来的,能够有效促进矿井安全生产,实现“五化”目标,即为:一是机械化;二是自动化;三是数字化;四是网络化;五是信息化,从而形成一种数字信息网络管理系统,这一系统具有立体的属性,即它是本地与远程的统一、固定与移动的统一。这一系统的实现方式为,首先现场设备控制系统主要处理现场信息采集工作,这是由传感器来实现的,主控制发出控制现场设备的指令,由执行机构处理这种控制工作;其次,网络传输系统完成对每个现场控制系统的连接工作,这是通过某种规则来完成的,从而使得每个控制系统的信息汇集到地面集中监控中心,最终可在这一监控中心上来完成对每个系统的控制管理工作。
2 建设基于企业级中央集控系统是煤矿企业自动化过程控制的必然趋势
2.1 建设全矿井过程自动化的集中控制中心
在矿一级实行自动化机集中控制,并配套相关监控中心,可使用当前较为前沿的过程控制技术,这一技术可实现煤矿开采的自动化,而后加强建设和不断完善相应的自动化控制系统,使其具有先进性和高效性。同时,在自动化采掘设备的选取方面,必须保证其科技含量高,工业以太环网技术的选取也应具有一定的技术优势。建设矿井集中控制中心的目的是,使煤矿企业有效实现矿井安全高效生产工作,它是通过地面集中控制中心来完成对井下一系列设备的远程监控、操作等。在地面集中控制中心处理编程工作时,必须采用具有统一标准化特点的组态软件来完成这一工作,而后将井下的设备和系统转化成相应的参数,这一工作是在地面集控中心完成的,然后由地面支援中心来完成远程诊断工作,最后向井下工作人员发出故障指令,由其及时处理,从而可以有效完成企业集中调控工作。
2.2 建设企业级过程自动化集中控制中心
煤矿自动化的一个发展方向是实现对企业整体作业流程全面监控,这必须以成功建设自动化集控中心为前提。
随着采煤整体科技和规模的不断发展,矿级集控中心将会逐步被淘汰,这也是煤矿企业过程自动化集控发展的必然结果。煤矿企业级自动化集控中心主要对以下几个系统进行全程监控:①基础设备层;②过程控制层;③企业安全生产调度层;④企业各级管理层,如此,目前的煤矿生产模式将会得到最大程度的优化,实现数据统一于企业,企业在做出对策时,必须首先搜集各种数据,而后作一番分析,可根据实际情况,建立数学模型,得到较为真实的数据,以完成对矿井的整体监控,这样企业自动化才能更好地支持决策系统。企业级集控中心必将在煤矿企业得到广泛应用,包括生产、决策等环节。
3 未来煤矿企业级远程集控中心的主要职能
1)企业级远程控制中心具有以下特点:①高效的自动控制网;②快速的通讯传输网,这使得远程监控中心能够实现对采煤、掘进等过程更好地监控。
2)对矿井某些设备远程开、停车进行控制。要想实现对矿井设备的工作情况的有效监控,全面对设备进行远程诊断,合理调整设备参数,这一系列工作必须通过集控中心软件来完成。而后由中心发出设备检查和维修指令,以使矿井工作人员及时处理设备故障。
3)必须保证集控中心具有企业级数据仓库,才能成功实现对生产、设备等数据的精确分析,确定合理的检修时间等,这是通过矿井生产制造执行系统来完成的。集成公司资源计划系统等可以有效配置各种设备配件等,这是在集控中心来完成这些远程操作。
4)要不断对各流程进行监控,以获得各流程的实时数据和过程组态画面,这样就可以更好地实现对以下情况的实时了解:一是作业进程;二是现场环境;三是设备运行情况;四是能耗生产情况,将生产现场与监控中心统一起来。不断加强自动化的分析工作,建立一套完整、高效的知识挖掘系统,从而最终建立一个智能化与自动化并具的企业级专家知识库。建立专家决策支持系统,以更好地实现企业安全、高效生产和良好经营,充分应用自动化,实现总体效益最大化。
4 结论
众所周知,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相应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煤矿自动化产品越来越多,煤矿作业的自动化程度也是越来越高,涉及到煤矿工业中采煤方面、掘进方面、运输方面以及供电、排水方面,是当前我国煤矿生产和安全的技术保障,对当下我国煤矿自动化发展现状与应对途径进行分析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必要性。未来煤矿企业应该建立企业级集控中心,这样就可以通过高效自动化设备以及快速传输网,实现对井下全部流程和设备的集中监控,从而可以迅速作出检修决策,实现煤矿安全生产和高效运营,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马玉春.计算机监控技术与系统开发[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庞伟栋.供电远程监控系统在煤矿井下的应用[J].工矿自动化2007(6):94-95.
[3]朱翀.煤矿自动化发展方向初探[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3).
[4]李海东.煤矿自动化的现状与发展[J].煤矿现代化,2005(05).
[5]周方,王孟效.煤矿全集成自动化系统的设计[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3).
[6]王天福,贺胜宽.探究煤矿自动化发展方向[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2(11).
[7]胡轩.论煤矿自动化的未来发展[J].能源与节能,2012(06).
1 引言
连续运行参考站基准站的设计包括网形的设计和基准站的选址。本文在论述Delaunary三角网的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对CORS系统进行网构优化的新方法,有利于推动建立全国性的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的发展。
2 Delaunary三角网
三角网格化问题在许多领域有广泛应用。要满足Delaunay三角剖分的定义,必须符合两个重要的准则:空圆特性:在Delaunay三角形网中任一三角形的外接圆范围内不会有其它点存在。最大化最小角特性:在散点集可能形成的三角剖分中,Delaunay三角剖分所形成的三角形的最小角最大。最大最小角特性组成Delaunary三角形从而构成最优合理的CORS三角网,理论证明利用Delaunary三角网对CORS 的基准站进行网形优化设计是合理的。
3局部最优化处理
理论上为了构造Delaunay三角网,一般三角网经过LOP处理,即可确保成为Delaunay三角网,其基本做法如将两个具有共同边的三角形合成一个多边形;以最大空圆准则检查,看其第四个顶点是否在三角形的外接圆之内;修正对角线即将对角线对调,即完成局部优化过程的处理。
3.1 Delaunay剖分的算法
Delaunay剖分是一种三角剖分的标准,实现它有多种算法。 基本原理:首先建立一个大的三角形或多边形,把所有数据点包围起来,向其中插入一点,该点与包含它的三角形三个顶点相连,形成三个新的三角形,然后逐个对它们进行空外接圆检测,同时用局部优化过程LOP进行优化,即通过交换对角线的方法来保证所形成的三角网为Delaunay三角网。
3.2 Bowyer-Watson算法流程
Bowyer-Watson算法的基本步骤:构造一个超级三角形,包含所有散点,建立三角形链表;将点集中的散点依次插入,在三角形链表中找出其外接圆包含插入点的三角形(称为该点的影响三角形),删除影响三角形的公共边,将插入点同影响三角形的全部顶点连接起来,从而完成一个点在Delaunay三角形链表中的插入;根据优化准则对局部新形成的三角形进行优化。将形成的三角形放入Delaunay三角形链表;循环执行上述步骤,直到所有散点插入完毕。
3.3 CORS 基准站网形Bowyer-Watson 算法的程序实现
Visual C++6.0强大的功能使其成为程序开发产品之一,可以实现Delaunay 三角剖分的Bowyer-Watson 算法。用Microsoft 的基本类与代码框架生成工具AppWizard 为窗口系统编写程序,采用链表做存储结构。设计单向链表对所剖分的点集和形成的三角形进行管理,它们对应的结点类分别为:点链表(Vertex),负责管理平面上的点集P,链上的每一个结点记录了数据点的坐标信息即后继指针;三角形链表(triangle)T,负责纪录所生成的三角形,链上的每一个结点记录了三角形三个顶点的信息,指向三个邻接三角形的指针;网格链表(Mesh)M,利用C++支持指针运算的特性,这三个数据结构的具体构造分别是:vertex 类表示二维平面上的一个点:triangle 类表示一个三角形:vertices 是3×2 的数组,表示三角形三个点横纵坐标:mesh 类表示一个三角形网格:函数output 用于向一个数据文件输出结算结果。当构建好如上的类结构之后,即可调用数据进行三角网格生成的计算。
4 CORS 基准站网形优化
CORS系统的基站散点在完成了Delaunay 的核心算法生成Delaunay 三角网格后还需要对网形进行优化。包括瘦三角形的删除和网的增加合并与扩展。将网形不好的基准站点进行删除,或者由于扩展的要求需要增加基准站,以及不同网间的合并,组成大规模CORS 基准站网构优化问题。
5 结束语:
利用Delaunay 三角网对连续运行参考站的基准站网形设计进行优化,理论证明是可行的,是一种新的优化方法。理论证明等边三角形是最稳固的三角形,Delaunay三角网建立的三角形是最大限度的接近等边或者等角三角形,利用Delaunay 三角网对连续运行参考站的基站网构进行优化网构是一种最具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HOUMAN,PAUAL.LOUIS GEOR GE.Aspects of 2D Delaunary Mesh Generatio 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Numerical Me thods in Engineering, 1997,40(1):195 7-1975.
[2] LINGAS A.The Greedy and Delaunay Triangulations are not Bad in the A verage Case[J]. Info rmation Processing Letters, 1986, (22):25-31.
1基本情况
1.1自然条件和田地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南缘,地理位置介于E77°03'45″~E84°55'35″,N34°11'21″~N39°40'43″,海拔1050~6962m,南以昆仑山和喀喇昆仑山与和克什米尔为界,北部伸入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与阿克苏地区相连,东部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相接,西部与喀什地区毗邻。和田地区属典型大陆性暖温带干旱荒漠气候。主要气候特点表现为: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四季分明,热量丰富,昼夜温差及年较差大,无霜期长,降水稀少,蒸发强烈,空气干燥,春夏季浮尘活动频繁,气候带垂直分布也较明显。昆仑地区,海拔平均每升高100m,年平均气温降低0.5~0.7℃。和田地区土壤垦殖指数不高,开发潜力大;土壤质地轻,沙性重,保水保肥能力差,土壤肥力低,改土培肥任务重。耕地土壤主要为以灌淤土为主的5个土类或亚类,包括:灌淤土、潮土、水稻土、灌淤风沙土、灌淤棕漠土。
1.2水利工程现状根据水利统计资料,截止到2010年,和田地区现有大中小型水库44座,总库容达到6.571亿m3,兴利库容2.822亿m3。建设引水渠首46座,水闸320座,建成堤防684.58km。建成干、支、斗、农4级灌溉渠道总长31446.3km,防渗长度为11279.8km,防渗率为54.3%,其中:干渠总长3719.5km,已防渗2649km;支渠总长5365.9km,已防渗3660km;斗渠总长9531.2km,已防渗3807.7km;农渠总长12829.6km,已防渗1163.1km;修建各类渠系建筑物128625座。建成机井2708眼,配套2689眼,其中农用机电井2463眼(配套2444眼)。
1.3灌溉及节水工程现状和田地区现状年总灌溉面积为33.16万hm2,建成节水灌溉面积10.22万hm2,其中高效节水灌溉工程面积为1.07万hm2,高效节水面积占总灌溉面积的3.2%。2010年,和田地区灌区斗渠以上三级渠道防渗率为54.3%,渠系水利用系数仅为0.51,地面灌溉面积80.7%实现标准沟畦灌,毛灌溉定额为13815m3/hm2,灌溉水利用系数仅为0.446;水分粮食生产率为0.477kg/m3(粮食单产÷毛灌溉定额)。
1.4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1.4.1地表水开发潜力分析在P=50%年份,2010年和田地区可利用地表水资源量为38.02亿m3,现状地表水引用水量为35.71亿m3,扣除当地生态用水(和田河流域生态用水根据5a实施方案已在可利用量中扣除),其中皮山、策勒、于田、民丰4县可供开发的地表水量仅为4.71亿m3。和田地区分县市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情况见(表略)。
1.4.2地下水开采潜力分析根据《和田地区地下水开发利用实施方案》,和田地区地下水平均综合补给量23.89亿m3/a,可开采量11.34亿m3/a,现状已开采地下水资源量为3.8亿m3/a,全地区开采率仅为33.5%。各县市分布情况(表略)。
2节水灌溉发展规划思路及建设模式
2.1规划思路节水灌溉就是通过用各种工程措施、农业措施和行政管理措施来减少地表水、地下水或其他水源的损失,节约灌溉水量。本地区节水灌溉工程规划思路具体如下:1)优先提高输水环节效率,坚持不懈的继续抓好以渠道防渗为主的输水环节节水建设,尽快完成骨干渠道的防渗工作,提高防渗标准。2)进一步加大田间节水建设力度,以土地平整为基本措施,不断改进常规地面灌节水技术;因地制宜、积极推广各种先进的田间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地面灌溉仍将是灌区的主要灌溉方式,重点要放在粮食及牧草作物上。以土地精细平整和强化田间配水控制为基础,积极推行水平畦灌、细流沟灌、膜上灌等改进地面灌溉技术,杜绝大水漫灌、串灌等现象,积极提高田间水利用效率。配合特色农业发展,对特色经济作物加大田间节水工程建设力度,优先发展大田棉花膜下滴灌、设施农业滴灌及微喷灌、园林滴灌等节水增效显著的灌溉模式,适度发展井灌区低压管道灌、软管灌等模式。3)优先发展井灌区、薄土层、沙土地等区域的高效节水工程,加大水资源短缺、经济较发达、大中型灌区的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比重。4)深化水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水价与水费征管体制。鼓励灌区建立农民用水者协会等多种用水管理形式,让农民广泛参与农业节水的建设与管理,进行水费交纳的自我管理,提高用水管理的透明度,调动灌区和用水户的节水积极性。尽快完成水价体制改革,推行阶梯式水价制度。加快末级渠系量水设施建设,实行量水和计费到村(协会)或农户,为水价改革提供技术保障。
2.2建设模式1)高效输水技术。目前和田地区的渠系水的利用率仅为51%,渠系节水的潜力较大。因此,节水的重点应首先放在减少渠道输水损失上,坚持不懈地继续抓好以渠道防渗、建筑物配套为主的输水环节建设,在适宜地区推广管道输水技术,提高渠系水的利用率。2)田间灌水技术。田间灌水技术选择应突出节水与增效并重的原则,实施以改进地面灌、膜下滴灌、园艺滴灌为主导模式,以自压喷灌、加压滴灌、低压管道灌为辅助模式,优先改进发展地面灌、膜下滴灌技术;积极发展园艺滴灌、自压管灌;适度发展地表水和地下水混合加压滴灌和加压管灌技术;逐步过渡,滚动发展软管灌、管灌技术的战略逐步有序发展的模式,在粮食、牧草作物上重点发展改进地面灌溉技术,在园艺、棉花等经济作物上大力发展微灌等高效节水技术。3)农业用水优化配置技术。加快发展灌区量测水技术,建立农业用水计量体系。积极发展渠系动态配水技术,发展和应用实时灌溉预报技术,提倡动态计划用水管理,实行用水总量控制,定额灌水,按方收费,超用加价。4)生物节水与农艺节水技术。通过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推广抗旱品种,采用深耕深翻、地膜覆盖、化学保墒等措施合理保持和利用土壤水,配合水肥耦合、合理密植等配套栽培技术,促进农业高效用水。
3节水灌溉工程发展规划
3.12015年节水灌溉工程发展规划
3.1.1常规节水灌溉工程今年是十二五计划开局之年,根据《和田地区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报告》,结合当前分县市计划内所列项目的实际进展情况,通过调查了解,对“十二五”水利规划项目进行了必要的调整,如重点考虑近期有望实施的项目和大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以及计划列入以工代赈、扶贫、农发项目。规划到2015年,和田地区干、支、斗三级渠道防渗改造4318.57km(其中“富民兴牧”水利配套渠道96km),防渗率达到77%。根据《和田地区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报告》,规划到2015年,在现有沟畦灌26.78万hm2基础上,完成配套改造2.08万hm2,累计完成28.86万hm2,占总灌溉面积的80.7%。3.1.2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根据《和田地区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报告》所确定的发展指标及规模,本次规划2015年和田地区高效节水改造面积达到6.29万hm2,较现状新增5.12万hm2,其中涌泉灌0.41万hm2;大田膜下滴灌1.95万hm2;园艺滴灌1.73万hm2;设施农业滴灌0.47万hm2;管灌0.56万hm2。3.22020年分区农业节水工程发展规划3.2.1常规节水灌溉工程规划到2020年,和田地区干、支、斗三级渠道防渗改造3728.14km,防渗率达到100%。规划2015~2020年,完成标准沟畦灌配套改造3.13万hm2,累计完成31.99万hm2,占总灌溉面积的86.4%。
3.2.2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本次规划2020年和田地区高效节水改造面积达到11.83万hm2,较2015年新增5.54万hm2,其中涌泉灌0.39万hm2;大田膜下滴灌2.70万hm2;园艺滴灌1.32万hm2;设施农业滴灌0.53万hm2;管灌0.60万h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