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生写的诗歌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主体;批评;关注;朋友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9-210-01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和谐”,是一种教学境界,这种境界是学生能紧跟教师的教学步伐,愿意去探究,自主去探究,教师教得愉快,学生学得“乐不思蜀”,双方都达到了人剑合一的绝佳状态。构建这样一种绝佳状态,是新课程给现代教师提出的要求,也是所有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具有的责任意识。
一、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长期以来,教学课堂一直是老师在演独角戏,小学数学课堂也是如此。要彻底改变这种老师只顾教学生只顾学的教学方式。改变这种方式,就是一种角色的转换,即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而老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转换了教学观念,教师才会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去考虑。有一个老师,他给四年级学生讲体积的概念,他还使用了多媒体教学方式,可教学效果就是不理想,四十分钟结束了,学生们对体积概念还是模糊。后来分析原因,原来这个老师是用成人的观念来备课的,在这个老师的想法中,体积是一个多么容易懂的问题啊。后来这个老师改变了教学方式,他站在四年级学生的角度上去备课,四十分钟结束,学生们都笑着说懂了。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去考虑问题,以他们为教学的轴心,学生们就会感同身受地参与到教学课堂上来。如果老师高高在上,毫不考虑学生的感受,就是一个劲地给学生灌输再灌输,时间长了,学生会对你的数学课失去兴趣,他们会这样想:反正就是个听众而已,听好就行了。这是一种对数学的麻木,在此麻木下,学生们提不出什么新颖的观点来,数学也就失去了创新的意义。
二、学生也可以“批评”老师
任何人都会犯错,圣人孔子也不敢说他百分之百对。数学老师在演算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小错误。错误不怕,怕的是没有勇气面对。有些老师出现纰漏的时候,闪烁其词,或者转移话题避过,更有甚者,巧言诡辩。其实,学生的感受是最敏捷的,他能在一瞬间体味到老师的惊慌。老师的不敢面对,只会让学生觉得老师虚伪,这为今后学生与老师的沟通制造了障碍,试问,谁愿意与虚伪的人打交道啊?在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对老师提出的一些观点,欢迎学生指证。有这样一个老师,学生对老师提出的另一种解法有异议,老师就鼓励学生大胆说出他的理由。这个学生说了,老师帮助他去分析,帮助他去论证,结果证明是那个学生理解上有偏差。这个老师很快就迎得了全体学生的伸大拇指:“我们老师真棒!他谦虚,不摆架子。”不知不觉中,学生与老师的距离就拉进了。构建了这样一种“拉近”的关系,对于枯燥的数学教学来说,意义深远。
三、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进步
现代的教学方式最注重的是教学的过程。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只在学生考试取得好成绩后才表扬,要关注学生每一个进步的足迹,给予他们适当的表扬。时刻关注学生的发展,会让学生觉得老师对他的关心和看重。这是一种新型的师生信任关系。这种关系彰显的和谐表现在课堂上,那就是学生积极的回答。“老师给我表现的机会,我要抓好这个机会啊!”学生会如此地想。师生课堂上的和谐,整个课堂也就有了生机。关注学生的发展,在差生身上表现得更为突出。差生有更强烈的成功欲望,老师一个不经意的微笑,都会让他们激动万分。关注差生,给他们创造闪光的机会,这是构建师生和谐关系重要的一环。
四、做学生最值得信赖的朋友
这一切的起点是:从2010年开始,杨克担任“小学生诗歌节”的评委会主任,“忽悠”了于坚、王小妮、舒婷等一批著名诗人给小学生的诗歌习作评奖,还像交作业似的认真写点评。
有些人说这是“大材小用”,有些人认为他“不务正业”,甚至有批评家言辞犀利地指出他过度沉溺于诗歌的普及化与社会化之中,在诗学追求方面却越来越趋向于保守和平庸,过于放弃诗歌技艺上的难度。
对于这种质疑,杨克在一次和诗人骆英的对话中回答:“在我的写作立场里,文学的标杆不仅仅是现代主义,而是几千年的人类文学。从更长时间的文学谱系出发,我认为诗人和作家应该对自我之外的世界发言,应该并不仅仅追求在文本上突破,也要探索怎么传递人的普遍情感,让读者口口相传——我的写作的理念就是这样,到现在也一样。”
灯光是橡皮擦,把黑暗擦掉
孔子有一则训子名言:“不学诗,无以言。”两千多年过去了,如今自然不会有家长再执着于孩子是否一定要“学诗以言”了,但作为一个诗歌普及的呼吁者,杨克提出,让孩子学诗既不是为了成为诗人,甚至也不是为了“言”,最重要的是一颗诗心。
“诗心”听起来很玄,但往往最玄的东西也是最简单的,如同比起大人,孩子才是离诗最近的人。“我看过一个孩子写的一句话,‘灯光是橡皮擦,把黑暗擦掉’,成年人很难想到‘橡皮擦’这个概念,但在小学生的眼中却是天天见到的物品,因此产生的联想是有创造力的。”杨克说,在担任“小学生诗歌节”评委会主任的三年时间里,他看到过无数被毁掉的想象力和真情实感:眼睛一定是心灵的窗户,老师一定是园丁,红领巾一定是烈士的鲜血染成……“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许多高年级学生虽然掌握的词汇量比较丰富,但写出来的诗却不如低年级的学生。为什么比喻同一事物很多人会撞车呢?那是我们的思维也模式化了,以为唯有那样形容才是最恰当最高明的。”
童年天然的语感与未被污染的想象力,是孩子们与生俱来的天赋,而大人们要做的,就是不要将这些美丽的汉语囚禁在牢笼里。小学生诗歌节期间,为了让更多语文老师了解思维的模式化是多么可怕,写诗并不是“你全家都是文艺青年”的小圈子游戏,杨克到广东各地给语文老师们做讲座,聊现代诗歌该如何鉴赏,聊如何让孩子们通过诗歌去与这个世界对话、与自己的内心对话。“通过写诗,我们对于世界的感觉会更加清晰,对人生的感知也会生动起来,这是一种境界,是人文教育的基础需求。黄磊曾说,在演《人间四月天》的徐志摩之前,他自认为感情方面是比较粗糙的,但出演之后,他用一颗诗心去感触树叶的飘落,对万物产生了美好的感觉,这就是诗的作用。参加我们比赛的孩子们以后也许有人成为了诗人,有些并不想做诗人,重要的是通过诗来加深对宇宙和自然的感知,让生活变得更加生动多彩。”
杨克认为,无论对于成年人还是孩子,无论对于专业的诗人还是普通人,“我手写我心”始终都是最值得珍视的品质。抛弃一些浮夸的辞藻包裹,用最真诚的语言触摸内心,这是一个诗人必修的课业,也是需要向社会大众普及的道理。
在诗人的圈子里流传着这样一则笑话:“30年前,诗人堪比摇滚明星,那时候,诗歌是受人尊敬的艺术,随便在大街上丢一块石子,就可以砸到一个诗人,20年后即使下一场大雨,也不知能不能淋到一个诗人。”不可避免地,诗歌的黄金年代永远停留在了上世纪80年代。然而,随着杨克等诗人参与到诗歌社会化普及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家长们相信即使孩子长大后不会成为诗人,也能拥有充满诗意的生活。
每个人都是“玻璃人”
在成为诗歌的社会普及者之前,谈到杨克,最醒目的标签当属“民间诗人”。虽然民间与知识分子之间的对垒古已有之,但对于拥有广东省作协副主席头衔的杨克来说,如何在官方的身份下保持民间立场的写作?对此,杨克的回答是“做个普通人”:“我任何时候的写作,希望没有这么高深,没有这么有思想,没有这么深刻,而只是以普通人的视角来写。就像我去贵州的时候,看到那些蜡染很喜欢,但我不会像某些诗人那样,把这种传统技艺美化到很高的程度,把现代性生活写得很恐怖,因为我们知道贵州人很想变成深圳这样。”
杨克特别强调“精神立场”的民间,他连续主编了15年的《中国新诗年鉴》不仅关注那些业已成名的诗人,更多地将目光投射到了年轻的、底层的诗人身上,打工诗人郑小琼、网络诗人木桦等人都被这本年鉴隆重推荐过,而这种开放性正是1999年引爆中国近20年来最激烈诗歌辩论“盘峰论剑”的起点:打破传统的精英话语权:“民间不是一个诗人的身份,民间的指向不是特定的几个人或一群人,民间是敞开的,吸纳的,永远吵吵嚷嚷,民间天然的复杂性和含混性,是诗歌最具活力所在……民间是诗人的精神立场和写作的出发点,是诗歌的在场。”
在他的概念里,“在场”不是冲锋陷阵明察暗访,那是记者做的事儿,但也不是“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诗歌本质上是关于世界的诗歌,这个世界与内心有关,与灵魂有关,但是也跟其他人和万事万物发生关系,因此,“在场”是一种描述和呈现,一种人对生活与生俱来的好奇心的映现。“一个诗人应该呈现你所在的时代的语境,告知存在的本相,而不仅仅只是写自己的梦呓。”
上世纪90年代处,杨克从广西来到珠三角,在当时处于改革风口浪尖的深圳、珠海、广州绕了一大圈,写下了《在商品中散步》、《于房地产炒风中怀念家园》、《时装模特和流行主题》、《广州》、《火车站》、《天河城广场》等诗,这些带着明显城市色彩和时髦语汇的诗成为了批评家们笔下“物质哲学”和“商品美学”的代表。现在看起来这似乎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消费时代不可避免地已经侵入了我们的生活,诗人们即使再向往“采菊东篱下”的田园生活也无法回避这个事实。但在当时,“乡土中国”的情结和商业浪潮缠绕共生,人们一方面向往商业发展所带来的新鲜感,另一方面却又害怕这种变化所带来的冲击。
凯撒大帝说:“我来了,我看见,我征服”,但到了杨克这儿变成了:“我来了,我看见,我记录。”对于周围不断变革的环境,无论是90年代铺天盖地的商品大潮,还是如今日新月异的网络社会,他都能以一种不卑不亢的态度融入其中,并能敏感地发掘其中的诗性,这也就让他在写作中少了一些自我身份认同障碍者的别扭和矫情,正如“80后”诗人郑小琼所说:“我见过很多写都市诗歌的诗人,他们无论从生活的本质与生存的本质都在城市生根了,安营扎寨了,但是在其诗歌中依旧把自己比作城市的拾荒者、流浪汉、假行僧等,这种思维就是一种城乡结合部的思维,这样的思维写出来的诗歌,当然并非真正的城市诗歌。杨克老师的这些诗是观察城市题材诗歌的窗口,他的诗歌呈现了一颗真正进入城市的心灵。”
在回顾这段时期的写作时,杨克说这并不是对商业社会单纯的赞美,而是一种“现代浮世绘”的叙事,关注的更多是人们在当下的状态:“在(上世纪)90年代以后,我写了很多关于商品时代与消费社会人的当下生存作品,使用了许多中国已有的诗歌中少见的意象,像石油、玻璃等等。当词语蜕变,意味着存在的异化,比如人在今天都成了‘玻璃人’,个人信息如此容易被‘人肉’搜索,被从中介公司等你办过事的机构买到。”
“一个诗人,必须‘留存’他的时代,哪怕所写的是再世俗不过的生活,发现诗性就意味着神性乍现。将生存现场转化为精神现场,这就是一个诗人的使命感!”杨克说。19年前,美国诗人大卫·艾诗乐就指出:“作为一个读者我们不应该抱怨杨克的诗欠缺某种哲学的一致性,惠特曼说:‘我自相矛盾吗?一点不错,我自相矛盾。’妥协并非我们今天理解的那样一无是处。”在杨克的诗作中,矛盾或焦虑都是并不刻意回避的情绪,他说:“在真实的生活中我不是旁观者,而是置身其间。”
数字时代的“未来主义者”
许多人说,杨克是一个“新潮”的诗人。这种新潮并不体现在衣着打扮的时尚上,而在于网络时代的十八般武艺——博客、微博……他都耍得样样精通,至今杨克还在博客上保持着相当频繁的更新记录。
一直以来,纯文学作家们与网络之间的关系并没有那么友善,仿佛网络文学是洪水猛兽,无情地侵蚀着人们的理解和阅读能力,而且可悲的是,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但杨克却并未对网络诗歌敬而远之,相反,他担任《网络文学评论》的主编,还为新锐的网络诗人撰写评论。对于纯文学与网络之间微妙的关系,杨克说自己并不悲观,相反,他是一个“未来主义者”,相信诗歌会找到数字传播的有效途径。“很奇怪,难道真的有人认为网络自由对写作有妨害?我觉得自由还远远不够。对于诗歌作者,在开放性、娱乐性恣肆的‘我媒体’时代,关键是守护内心对写作的敬畏,警惕集体狂欢式的发泄。对于诗歌读者和批评家,则要在繁复性、无序性导致文字爆炸的虚拟空间,从眩晕中清醒过来,致力于沙里淘金。我主编的《网络文学评论》,期待‘全媒体’研究能发掘‘多文体’课题,而非单一地梳理类型小说。”
童话是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编写的适合于儿童欣赏的故事。小学生与童话故事有着天然的特殊感情。他们很喜欢阅读童话故事,所以,在语文课堂中,根据课文特点对小学生进行童话阅读指导与训练,对开发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能力是非常有好处的。学生还能认清童话故事里的真善美,用它们对小学生进行真善美教育,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如:在学完《草虫的村落》,《老人与海鸥》的课文后,我根据课文的特点,指导学生阅读了有关植物、动物和人与动物之间的感人童话故事。学生在童话中展开了丰富的想象翅膀,受到了真善美的良好情感熏陶,有的学生还饶有兴趣地自编了一些富有童趣的童话,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二名人事迹,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语文课程标准精神》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然而,高尚的道德品质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慢慢去培养。语文课本中的人物往往有很强的教育意义,所以语文课也是一块培养学生具有优秀品德的沃土。课文中所展现的优秀人物便是这块沃土中的养分。
例如,在学习《詹天佑》,《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匆匆》时,詹天佑、鲁迅、朱自清的强烈爱国精神就是学生的最好学习榜样,课前,我会要求学生自找他们的先进事迹和成长故事,介绍给同学们听。
三诵读诗歌,丰富学生的情感
古诗词和优秀的现代诗歌都是祖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它们语言精炼、思想深邃,人文内涵丰富,对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优良语感和沉积民族精神有重要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我会根据课文的特点,指导学生搜集并联系朗诵与文中内容密切相连的诗歌,以达到丰富语文课堂,提升学生情感的目的。
如:在学习《怀念母亲》一文时,我指导学生深情朗诵了课外搜集的《乡愁》的诗歌,在学完《一夜的工作》后,朗诵了《你是这样的人》的诗,取得了较好的情感熏陶效果。
四补充课文相关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
语文课所涉及的内容不仅仅是语文,还可能包括天文地理、音乐、美术还有体育。在某些课文的教学中我们还需要交代一些背景知识或相关知识,这样能加大语文课的信息量。如:在学习《只有一个地球》之前,学生阅读了大量有关地球被人类破坏的信息,将会增强对课文的理解,从而增强环保意识。
运用名言、警句和谚语教育孩子是一个好方法。它可使孩子增加理性的思索,指明孩子努力的方向,激发孩子进取的精神。它们具有不可估量、甚至影响孩子一生的教育作用。如:在学习伟大人物事迹时,适当补充他们写的格言,往往能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另外,指导学生续编故事,延伸拓展课文寓意;共享优秀篇目,增加学生阅读量,也是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教学;趣味教学
诗歌是圣贤前人留给后人宝贵的精神财富,短短几句诗歌中便表达了无限的悠远意境、哲理思想,对后人具有较大的启迪作用。因此,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教师应培养小学生对祖国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诗歌文化进行学习和传承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和积极性。但如何在小学古诗教学中发挥趣味教学的作用,提高教学质量,仍需小学教师进行不断的探索。
1.运用表演法来发挥趣味教学的作用
以往传统的小学古诗教学方法,往往较单一、刻板,难以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提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无法使学生真正融入到古诗教学氛围中,学生无法真正掌握到古诗知识。因此,在当下的小学古诗教学中,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应结合小学生表现欲极强的特性,创设表演与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案。通过让学生将古诗内容表演出来的形式,使学生参与到古诗教学氛围中,调动学生学习古诗的积极性和热情。
例如,在教《四时田园杂兴》这一首古诗时,教师可在课前布置学生回去预习古诗,同时选出几位表现欲较强的学生,向其详细讲解古诗内容和主旨后,让其通过小品表演的形式将古诗内容表现出来,之后在课堂上表演给其他学生观看。通过小学生各种有趣的表演可以使学生快速直观了解故事内容和意义,从而发挥趣味教学的真正作用。
2.通过让学生参与教学的方法来发挥趣味教学的作用
在以往的小学古诗教学模式中,大多情况下均是教师在讲台上一味讲解,学生在台下接受的形式。这种教学模式具有较强的压迫性和强制性,学生容易产生抵触的心理,且该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氛围往往较沉闷、枯燥,难以使学生产生热爱学习、积极学习的观念。
因此,在新课标改革下的小学古诗教学,应一改以往的教学模式,通过让学生参与到教师教学的方法来进行教学,从而为古诗课堂教学营造更多的趣味性,使学生更乐于学习古诗。
例如,在教《春晓》这一首诗时,教师可提前布置学生回去认真预习古诗的内容和意义,然后通过自己的理解将这首古诗中的故事写出来。在课上教师再让学生当小老师,上讲台上向其他同学讲解自己所写的故事,教其他学生自己在这首诗中所认识的生字含义和读音等。学生在传递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认知时,同时也在接受别人的理解和认知,不仅拓展了自身的知识面,还了解到了别人对古诗的想法。让学生当小老师教其他学生的方法,不仅能让学生觉得有趣和新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古诗的魅力和乐趣。
3.开展户外活动来发挥趣味教学的作用
小学古诗教材中选用了较多意境悠远的古诗作为教学教材,而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只对学生进行大致讲解,告知学生主旨内容和思想后,便将其告一段落、结束课程,没有使学生深入感受到古诗中的悠远意境和深远情怀。因此,在当前的小学古诗教学中,教师在设计教学模式时,应针对这一现象,结合古诗教材,开展趣味盎然的户外教学活动,以使学生能够在大自然中感受到古诗的高远意境和情怀,从而切实掌握古诗的主旨思想和意义。
例如,在教《村居》这一首诗时,教师可提前布置学生回去根据《村居》这首诗中的风筝形象,自己动手制作一个风筝,然后在上课时将教学地点搬到户外,让学生带着课本和自己动手制作的风筝来到广阔的校园草地上,围成一圈席地而坐。之后教师应向学生详细讲解《村居》的主旨内容和中心思想:《村居》这首诗主要讲述了古时候小孩们在春天里放风筝的有趣故事,诗中不但表现了孩子们天真活泼的天性,还展现了古代人民安居乐业的景象。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进入到所学古诗的意境中,从中感受古诗中的意境和情怀。最后,教师应让学生尽情地去放风筝,尽情地感受与古诗中一样的大自然环境。在快要下课时,教师再让学生坐下来,齐声朗读这首诗,巩固和加深学生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印象。
是的,徐毅还是一名小学生。他6岁开始写作,8岁出版第一本诗集《梦落花》,迄今已发表诗歌、童话和小说等作品10多万字。2012年12月21日,9岁的徐毅正式加入重庆市作家协会。
徐毅是重庆市树人小学四年级的一名学生,尤其喜爱金波爷爷的童话诗,还有《安徒生童话》等童话书籍。不过,说起写诗,他坦言最初是被爸爸“要求”出来的。
原来,6岁时,徐爸爸为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要求徐毅每天观察自然,然后把看到的写下来。“有时写不出来也抓狂。”徐毅说,其实自己又不是“神童”,只不过写得多了慢慢对文字就“有了感觉”。之后,他开始学着作诗,且一发不可收拾,“诗歌是我对周边事物最真实的表达”。
徐毅的爸爸说,徐毅一直保持着早读诗歌、晚读小说或童话的习惯。此外,每个周末,徐毅也都坚持写诗。目前,徐毅已经出版了一本诗集《梦落花》,诗歌小说集《雨是伤心的云》也将在近期出版。
问起今后想做什么?徐毅说,他想当一名科学家。至于写诗,只是他的一个爱好。
“他对什么都感兴趣,爱看书,也喜欢科技小制作,还会吹萨克斯。”在徐毅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张晓琼看来,徐毅纯真阳光,丰富的想象力更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
张老师说,在徐毅的作文中,月亮会张大嘴,小花、小草会说话,“他写的诗歌是童趣的自然流露。”
“徐毅丰富的想象力还不仅表现在写诗中。”张老师记得,一次,班上竞选副班长,其中有个才艺表演环节,徐毅把一些金色的盒子拆开,套在头上、腰上和手臂上,表演了一个“大侠”。精彩的创意,让他赢得了大家的支持,最终当上了副班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