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学免疫学

医学免疫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学免疫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医学免疫学

医学免疫学范文第1篇

1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

常规医学免疫学理论与实验的学时分配比重大约在2∶1左右[5],深化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改革首先从其教学内容入手。结合免疫学主要理论以及临床实践和科研工作中主要涉及的免疫学实验操作,我们对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了系统化完善,完善后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模块:经典实验、综合性实验以及应用性实验(图1)。

1.1经典实验

经典实验是免疫学实验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内容。通过经典验证实验的学习不仅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免疫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严谨科学思维方式———理论来自于实践。结合免疫学实验教材以及医学免疫学理论教材,纳入实验教学内容的经典免疫学实验分为两部分:一部分针对免疫器官组织及细胞,另一部分针对基于抗原抗体相互作用的免疫学技术。对免疫器官及组织的认知是免疫学最基本的要求,实验动物免疫器官的解剖定位是免疫学实验的入手点。免疫细胞分离和纯化是体外检测免疫细胞数量和功能变化的基础,教学实验为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分离纯化和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制备。其中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分离纯化重点介绍密度梯度离心法的原理,此方法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分离中同样适用。将免疫学理论应用于实践而建立的免疫学技术中,很多方法是基于抗原抗体相互作用的。经典的凝集反应、沉淀反应可以定性或定量的检测抗原抗体相互作用,免疫标记技术的发展使得基于抗原抗体相互作用的检测技术不仅大大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同时实现准确的定量和定位能力。结合抗原抗体相互作用的基本理论以及常用的临床检测技术开设以下教学实验:试管凝集反应、双向琼脂扩散(沉淀反应)以及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HBsAg实验(免疫标记技术),即包括经典的理论验证实验,又兼顾了免疫学技术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1.2综合性实验

在学生具备基本实验技能的条件下,增加综合性实验。综合性实验与经典基础性实验紧密衔接,从免疫细胞的分离纯化到淋巴细胞表型分析,再到免疫细胞的功能检测。结合免疫学基础理论内容,综合实验涵盖参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细胞(T、B细胞)以及参与固有免疫的细胞(巨噬细胞、NK细胞)的分离纯化以及功能和活性的检测。综合性实验的主要内容见图1:淋巴细胞表型分析主要介绍流式细胞仪的原理和操作;免疫细胞功能检测实验内容包括淋巴细胞体外增殖实验、ELISPOT检测细胞分泌活性实验、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分析以及NK细胞杀伤实验。此外,根据学生兴趣可以开展病毒表位鉴定的实验。此部分各项实验均涉及了免疫细胞的分离和纯化,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基本技能的熟练程度,功能试验的开展逐渐培养学生参与免疫科研工作的兴趣和能力。

1.3应用性实验

结合笔者所在科室的科研特色,我们开设了免疫预防及疫苗设计的应用性实验。采用实验手段介绍疫苗设计的一般规律,介绍佐剂的概念和应用、疫苗接种的途径及效果影响,让学生初步体验免疫学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改革后的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内容,在经典免疫学实验的基础上增加了大量的综合性实验。这些教学实验的选择是根据整个免疫学基础理论体系以及科研工作中的常规免疫学实验,集本教研室多数工作者的意见而设定。从免疫细胞分离和纯化逐渐深入到免疫细胞功能检测,即涵盖了适应性免疫应答又包括了固有免疫应答的诱导以及检测,与医学免疫学理论教学内容紧密相接。内容上不仅包括基础理论实验同时增加了应用性实验的开设。通过这些实验的教学不仅有助于培养医科院校本科生临床实践技能,同时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及创新思维,为学生今后无论参与临床工作还是基础科学研究均奠定了可靠的基础。

2教学实施安排的改革

通常免疫学实验多是在理论课结束后才逐渐展开的,笔者以为这是一种极其不妥的教学实施安排,免疫学实验教学的首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实验提高学生对免疫学理论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理论教学结束后,学生的重点可能更多地放在如何通过理论考核上面,对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下降,甚至免疫学实验教学逐渐变成一种形式教学。故实验教学实施时间应当紧随理论教学进度安排。影响实验教学实施的因素还包括教学实施地点的影响,通常本科生的实验教学多数集中于公共教学实验室开展,这不可避免地制约了免疫学特色实验的开展,例如流式细胞仪的操作、ELISPOT读板仪等,因此笔者建议采用公共实验室资源与科室资源结合的方式开展免疫学实验教学,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学实施的成本,保障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而且还可以让学生逐步接触免疫学的科研工作,激发其参与科研创新的兴趣。综合性实验的开设要求合理安排各个教学实验的实施时间,例如淋巴细胞增殖实验,抗原体外刺激淋巴细胞增殖要孵育72h,要顺利完成此实验的教学需要将其分为2次实验,首先做淋巴细胞分离纯化以及抗原刺激操作,72h后再安排染色或者WTS法检测增殖实验。为了确保教学实验的顺利开展,教学组不仅需要安排实验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专门负责本专业的实验课教学,还应当为每个实验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材料准备以及前期预实验的操作准备。

3实验教学考核方式改革

医学免疫学实验的成绩通常作为医学免疫学课程的一部分形成性考核成绩而存在,多是基于实验操作的平时成绩以及实验报告的撰写成绩。随着免疫学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笔者认为应当同时完善医学免疫学实验考核程序。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除考查学生平时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以及实验报告的撰写等环节外,增加免疫学实验考试制度。以经典免疫学实验为主,例如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分离纯化或者ELISA实验的基本操作,主要考核学生对免疫学基本实验中关键步骤的掌握程度。通过免疫学实验课的学习让学生真正意义上掌握免疫学技术的基本操作技能,确保在今后参与临床实践或者科研工作时能够顺利开展。

4改革后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的优点及灵活性

改革后的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的优点主要体现在其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上,从经典实验到综合实验,从简单的细胞分离到其功能或活性的检测,从固有免疫到适应性免疫应答,从免疫学基础理论的验证到其在实践中的应用,与医学免疫学理论相辅相成。其内容由浅入深,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巩固了学生对免疫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在培养医科院校本科生的临床实践能力的同时,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思维。这里免疫学实验课的内容主要由经典实验、综合实验、应用性实验三大模块组成,各模块的内容不是固定不变的,其他学校可以此为模板,根据自己的特色进行增减和改变。例如,小鼠脾淋巴细胞分离纯化实验可以改为或再增加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分离纯化实验,而应用性实验部分可以改为设计性实验等。改革后的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的灵活性还体现在它不仅可以作为医学免疫学课程的实验部分进行实施,同时可以作为单独的一门课程开展。目前在我校生物技术专业已开设了以此实验教学内容为基础的免疫学技术课程,对上述免疫学实验教学进行初步尝试,以期进一步完善和深入探讨医学免疫实验教学的改革。

5结语

医学免疫学范文第2篇

1 实验教学内容的优化

免疫学实验课的内容比较广泛。在以前的实验课内容安排上,我们主要以必做实验为主,这部分实验大多以验证性的基础实验内容为主,对所需仪器材料、基本原理方法进行分类强化训练,重点让学生掌握免疫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并要求达到熟练程度。这部分内容是训练学生免疫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所必须的,内容规范,逻辑性强,但缺乏灵活性和创新性。为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范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我们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改革,删除一些纯属验证理论和不具备基本操作训练而又非不可缺少的项目,例如双向琼脂扩散试验、环状沉淀实验等;删除一些操作繁杂,影响因素多,现在少用或不用的实验项目,例如补体结合试验等;删除与别的学科重复而且又可在别的学科中训练的项目,例如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试验,在生理学中已重点讲解且通过实验掌握,就没有必要再做,以免造成时间上经费上的浪费,同时可以留出时间保证重点内容。在实验内容上除了开展一些必要的验证性实验外,还应大范围增设一些综合性和设计性较强的实验项目,积极培养同学们的综合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免疫学新技术日新月异的进展,必然冲击免疫学实验课,为使学生站在学科发展的前沿,了解掌握诊断疾病,研究病因的方法及免疫学高新技术,我们把教研室和硕士点开展的一些较新科研方法手段应用于实验教学中,充实了实验内容,提高了实验技术层次和实验质量,如免疫荧光技术、Western blot等等。通过优化教学内容,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科学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实验教学方法的选择

(1)“项目―导师制”教学法

“项目―导师制”是指用设计性、综合性实验代替不合理性的、公理性的、淘汰性的验证性实验,这种实验形式类似于科研课题,由指定导师指导。每1实验项目的实验讲义为1个实验单行本,内容包括实验概述,实验目的和意义,实验方法和步骤,实验方法与路线的变更,实验注意事项,实验结果、结论、讨论等内容。实验内容丰富、完整、技术含量高。实行“项目―导师制”,将传统的30人1班改为10人1组上实验课,这样能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将实验室定时开放改为全方位开放,有利于学生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缓解扩招后学生增加与实验室和实验设备不足的矛盾。

采用“项目―导师制”实验教学,教师带领学生首先复习书本上的有关理论知识,并通过多种方式诸如图书馆、光盘、网络等查阅与本实验有关的理论内容、新技术、新方法,通过查阅练习,一方面使学生们对自己所要做的实验目前在国内外的进展有个大概了解,另一方面使学生们掌握了文献的查阅的手段及方法,为日后进行科研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查阅文献以后,在教师的指导启发下,设计实验技术路线,独立配制实验所用的各种试剂,完成各项实验步骤。实验课采用启发式教学,不仅使学生学会知识,而且会学知识,培养他们探求科学知识的兴趣和欲望,开发他们的潜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习,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创新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科研素质得到了培训,心理和意志也得到了磨练。

由于“项目―导师制”实验课教学是采用自然科学基金课题负责的方式,以课题负责人著名,经校内外同行专家审定后,供学生选取(选教师和选教学内容)。这样使得教师变被动授课为主动授课,树立竞争和忧患意识。它提倡教师树立认真负责的教学理念,督促教师尽职尽责,要求教师不断丰富本专业的知识,加大拓宽专业知识面和知识视野,娴熟地掌握本专业的一些高精尖的实验技能与技巧,不断积累科研实践经验,走在教学科研的最前列。学生通过选教师和选教学内容,参与实验的全过程,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开阔了视野,拓宽了知识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意识。

每学期我们所开设的免疫学实验项目中都有近1/3采用“项目―导师制”教学法,通过与传统实验教学法比较,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方面效果显著。

(2)示教与实验操作相结合

由教师演示或学生操作一些经典的验证性实验还是必要的。通过此类实验使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和原理,思考应选用的条件和器材,设计实验的程序、步骤,并能得出正确的结果,这对学生也是一种基本功训练,对学生进行设计性实验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另外对于部分经典的、操作性要求不高的实验可通过课前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实验课时播放,这样学生可在较少的课时内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了解基本的实验方法和操作技术,为开设综合性实验及设计性实验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解决教师示教时学生看不清、耗时费力、教学效果差等问题。多媒体实验示教教学既可增加学生做实验的兴趣,又能大幅度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3)基础实验与临床实际相结合

免疫学是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免疫学实验课教学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了解免疫学科的科学研究方法和手段,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和基本原理,培养学生的思维,并能将免疫学的理论与方法应用于将来临床实践。这决定了免疫学实验课同临床结合的重要性及必然性。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对涉及到临床的知识,均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为提高免疫学实验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我们在实验内容上从临床实际入手进行更新与扩展,在免疫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注意和临床实例联系起来,如补体溶血作用试验,在验证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可举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例子说明。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病机制是由于外来抗原(如链球菌感染)与肾小球基底膜存在有共同的抗原决定簇,当机体产生针对外来抗原的抗体的同时,此抗体也可作用于肾小球基底膜,引起抗原抗体反应,并激活补体,从而导致免疫损伤,使肾小球基底膜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出现蛋白尿、血尿等。由于在此过程中补体被消耗,从而导致血液中补体含量下降。据此可通过测定血液中的补体含量来辅助诊断急性肾小球肾炎。

总之,实验教学是理论知识与实验技术应用的综合,不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思考和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随着科学的发展,时代的需要,我们还将不断改革、不断总结、不断创新,把免疫实验教学的水平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刘秀英.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跨世纪人才.医学教育,1997,4(1):27.

[2]毛立群,王越,杨静等.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初步探索.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3,5(5):507-508.

[3]于江.医学免疫学实验课教学改革初探.基础医学教育,2001,4(4):330.

[4]袁桂峰,陈森洲.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改革的设想.华夏医学,(14)5:694-695.

[5]高治平.新型医学机能实验教学模式的建立与探索.医学与社会,2001,14(1):60.

医学免疫学范文第3篇

一、医学免疫学教学中CAI课件的使用的一些经验

1.如何解决免疫学基础理论逻辑性强的问题

免疫学基础理论是在医学基础课程中较难理解的内容之一,主要是由于免疫学课程内容的逻辑性较强。例如在补体系统这一章节中,老师需要将补体系统激活途径当中的各个步骤进行讲解。传统的教学方法需要老师在黑板上绘出补体激活的各个环节或使用挂图等教学辅助手段,这样不仅不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在长时间的讲述过程中容易使学生厌倦,直接导致学习效果欠佳。在这样的章节,我们尝试使用CAI课件来进行辅教学,获得了较为满意的教学效果。我们在CAI课件的制作过程中使用flash编辑软件,将补体的激活做了一个连续的动画,以及在补体的三条激活途径使用了不同风格的编辑模版,再配上教师“画龙点睛”的讲解,学生不仅将补体的三条激活途径区分的清楚,而且可以将每一条途径的激活过程留下一个深刻的记忆[1]。

2.免疫学知识日新月异问题的解决

现代免疫学发展极为迅速,近年来在APC加工/处理抗原的分子机制,DC与NK细胞的生物学特征,TCR/BCR识别抗原的特征及分子机制,肿瘤免疫学发生机制,新型生物疗法,现代免疫检验技术方面取得了许多新的成就。在对学生的讲授过程中发现“学生对新的知识的接受能力较弱”。例如老师在对学生讲解免疫学检验技术新内容的时候,由于老师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未讲授过或老师在以往的教学工作中未曾接触过这种新方法,导致给学生讲授后学生还是感觉到“云里雾里”。在这时,我们可以应用一些flash做一个流程动画来解释说明这些新技术的原理及操作步骤。因此,运用一定的CAI教学辅助手段在对这些新理论、新技术的讲授方面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2]。

二、CAI课件开发的过程中的若干问题和体会

1.在CAI课件的开发和使用中,不应将所有的教学章节都使用CAI课件。

如学生难以理解的概念、规律等重点知识,以及那些在教学当中不便攻克的难点的教学内容和在教学中需要增加知识容量、扩大信息面的复习课、习题课等。这些课程内容使用教学课件的根本目的在于解决传统教学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弥补传统教学所达不到的教学效果。作为一种教育辅助工具和教育辅助手段,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同其它教学方法一样,有其使用条件,要因内容制宜,必须是特定内容。

2.应该加强多媒体设施的投资以及课件的开发培训。

要想开展CAI教学,学校要具备多媒体计算机设施。如校园网、计算机、扫描仪、投影仪等以及各种工具软件。有的学校没有实施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硬件条件,也在大搞CAI课件的制作及使用,实在难为许多老师。学校在这时要克服一切困难,积极筹集资金,增加多媒体教学硬件设施,为实现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另外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提供方便,努力开辟课件制作培训的新途径。在此基础上,校内要搞一些课件制作评比及交流活动,并积极参加各级教研部门组织的课件评优活动,来鼓励老师做出精品课件[4]。

3.学校教务主管部门需要制定出各学科课件制作的具体标准及要求。

例如在医学课件的制作过程中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6]:

造型要丰富,在CAI课件制作的各个元素的造型是学生形成的对教学内容的第一印象,它可以直接影响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若在CAI课件的制作过程中注意各个元素的形象问题,这样可以加强教学内容表达的真实性。

动作要形象,动作是课件动态表达教学内容的体现形式,也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支撑下CAI的优势之一,然而它所表达的内容是否形象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教学内容变化过程的认识。

声音要逼真,在医学教育中,声音对教学内容的表达有着特殊的作用,它不仅起到加强效果的作用,而且是直接表达教学内容的重要媒体。

颜色要协调,使用不同的颜色来表达教学中所要表达的内容是课件中最常用的方法。

CAI教学模式能较好地体现现代教育中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教学互动等新的教育理念,再加上其它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综合,使这一模式运用范围更广,包容性更强,更能发挥每位教师的教学特色和各种教学组合的整体功效。但是,CAI教学模式也有局限性,例如每堂课信息量过大,学生不易消化等问题,所以采用CAI教学时应该建议教学单位采取每两节课当中,其中一节用于CAI教学,而另外一节采用教师答疑的方式对学生上节课没用理解的重点内容再次进行讲解就能很好的处理好该问题。

近年来的CAI教学,使课堂教学面貌发生了变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不再觉得免疫学枯燥难懂,学生沉浸在CAI课件教学的情境中,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显著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也有了显著提高[5]。

参考文献

[1]宾晓农等.医学统计学教学中多媒体辅助手段的应用,医学教育,2005,(1),41~42

[2]徐欣,才杰.高等院校教育模式改革中多媒体技术作用浅析,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0,14(4):208~209

[3]何克抗.多媒体教育的基本特征,医学视听教育,1998,12(1):11

[4]张德玄.生理课CAI教学改革实验,杭州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21(1):53~54

医学免疫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免疫学; 实验技术; 医学硕士生

医学硕士生学习免疫学实验技术的目的是加深对免疫学理论知识的理解,验证结论;提高实际动手能力以及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创造性思维和科研能力。本文就实验室教师如何指导硕士生学好免疫学实验技术谈几点体会。

1 熟悉实验仪器和设备

免疫学实验技术的许多仪器和设备对医学硕士生来说都是第一次接触。在实验教学中,首先应向学生详细介绍各种仪器设备,如离心机、凝胶电泳装置、CO2培养箱、相差显微镜、紫外分光光度计、蛋白质纯化层析仪等的使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使每一位学生对仪器的性能与功用都做到心中有数、操作熟练自如。

2 注重预实验的作用

2.1 合理安排预实验 每个实验出台之前都必须经过预实验,因为实验材料的厂家、批号不同,可能造成实验条件的差异而影响实验结果。只有经过预实验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才能为实验成功打好基础。由于医学硕士生要在半年内同时完成几个预实验,实验室教师要根据各个实验的特点统筹安排好实验时间、试剂采购和实验动物订购等。

2.2 改进实验步骤,做好实验记录 实验前对所有实验材料进行全面的检查,以保证学生操作不会因试剂、仪器设备等质量问题而影响实验结果。同时为减少影响因素,可对一些实验步骤进行适当改良,既能优化步骤,又可提高实验的可操作性。另外,实验室教师要注意对预实验的各种条件做好记录,以备查证。

2.3 做好示范教学 实验室教师在操作前要注意做好示教,如通过细胞培养的示教,学生可在无菌间近距离地观看到组织块的处理、细胞计数等,学会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及其生长状况,注意培养液的颜色变化,及时换液、传代等,学生自己操作时就不会感到茫然而无从下手。

2.4 分析不同实验结果产生的原因 带教过程中,教师发现研究生实验水平参差不齐,导致不同实验组的结果差异很大。实验室教师应针对结果的不同,和学生一起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有助于学生日后独立开展研究工作。如在纯化钙调素时,操作要领掌握不好,电泳结果就基本不出条带,实验室教师要讲透提取的步骤与操作要领,同时帮助学生找出实验失败的原因。

3 改革实验教学内容,提高其先进性和实用性

邀请免疫学专家、任课教师、生物技术专业在校生与毕业生以及参与实验准备的技术人员等,针对免疫学实验教材,广泛征求意见,集思广益,结合本实验室的条件、经费、承担的科研课题等具体情况,精选一些具有先进性和实用性的免疫学实验项目用于教学,如动物模型的制备、酶联免疫吸附实验、细胞培养、蛋白质纯化等[1]。

4 加强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

结合实验室的科研课题,加强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能力培养对提高实验的成功率是至关重要的。如通过让学生参与慢性应激性抑郁症大鼠模型的制备,使他们在实践中学会动物的饲养、观察水迷宫、开场试验仪的使用。很多免疫学实验是在体外进行的酶催化的生化反应,而酶促反应与温度密切相关,温度每升高10℃,反应速度大约增加1倍,但温度超过一定数值后,酶受热变性,反应速度随温度上升而减慢[2]。如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中,加酶标抗体后温度应控制在37℃,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显色效果。通过让学生参与此类实验过程,培养其细致观察和独立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

5 培养学生的科研论文写作能力

学生一进入实验室,就将撰写论文的任务布置给他们。随着课题的推进,学生逐步经历论文写作的各个过程,包括文献检索、资料收集、选题、设计等,同时引导学生理解实验设计的巧妙所在。实验结束后,要求每名学生进行一次论文报告。此种做法,使学生的逻辑思维、推理能力等得到了锻炼,也提高了其科研论文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医学免疫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 集体备课 医学免疫学 备课方法

集体备课是一种能有效增强教学效果的活动,它集中了大家的智慧,互通有无,使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紧密结合,在理论的指导下,落实教学活动,在教学实践中,提升教学理论[1]。特别是对新上岗的青年教师,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大学中集体备课活动较少,我院医学免疫学课程集体备课的必要性,集体备课的方法等方面问题进行探讨。

1.在医学免疫学中实施集体备课的必要性

1.1学科特点

医学免疫学是一门与其他基础医学,如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及遗传学等临床医学学科广泛交叉的前沿学科,学科知识覆盖面广、更新快,内容深奥抽象。通过免疫学教学实践,“教”与“学”皆不易是教师和学生最深的体会。由于教学课时少,如何取舍教学内容,采取何种教学方法,都给教师的个人备课和教学带来不小的困扰。

1.2学科发展需要

在我院免疫学教学组,由于教龄的差异,骨干教师和一般教师的差异使得教学水平和效果存在事实上的差异。通过集体备课的相互启发、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短期内,至少能使教师在教学同一内容教材时大致达到同一水平。集体备课能聚集教师的集体智慧,实现智慧和资源的共享,尤其能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和高职称教师等优质资源的辐射功能,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平台,是青年教师成长的基地和摇篮。

2.教师集体备课的内容

教师集体备课要求免疫学教学组所有教师参加。教师集体备课的内容包括:1)总结以往的教学工作情况,包括教学中的优缺点、出现的问题及学生的反馈意见,群策群力,共同想办法解决教学问题。2)布置教学内容和相关工作,听取同事的意见,学内容。3)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紧扣教学的需要。备课时首先由各主讲教师对即将教学的内容进行理论课试讲,然后由在场的各位教师提出宝贵意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期间由经验丰富的专家点评,使有限的教学时间得到最优化的利用。4)讨论如何进行教学:高职称教师在教学目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课程知识点等方面给予青年教师必要的指导,讨论如何实施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和案例教学方法等,讨论如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及动手能力。5)确定教学时间的重新分配与沟通。

3.备课方法

3.1备教材

认真研究教材,围绕教学大纲对本学期的课程进行整体规划,简要写出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对教材要有宏观上的把握,重点、难点、关键点要做到心中有数。对于教师而言,不能仅仅只看教材,还要对相关的教学参考资料精挑细选。例如,Kuby Immunology这本书在集体备课时获得所有教师一致好评,并被作为课外教辅读物推荐给了七年制眼视光及留学生,得到了良好的反馈。教师还应将教材资源与其他课程资源(如多媒体素材)进行有效整合,以便为学生呈现丰富多彩的感知材料,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3.2备学生

“为学生的需要和发展设计教学”既是一种理念,又是一种具体的教学行为。它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地了解学生,坚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欣赏学生[2]。

医学生来自不同专业(包括临床、眼视光、检验、药学、护理和影像等),入学前的基础也不尽相同,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专业特点,具体分析学生实际,传授更易于学生理解、领悟和应用的知识。不仅要讲清基本的原理和概念,而且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3备教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以往的教学中,免疫学教学基本沿用演示法,教师讲什么,学生就看什么。尽管近几年增加了多媒体等教学手段,但学生仍对抽象的名词、概念等感到不知所措,最后只能采取死记硬背的方法学习。合格的医学生应该具有科学的思维方式、较强的分析综合能力和勇于探索创新的意识。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来灵活地选择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训练想象力、推理能力、收集资料与学习归纳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

4.集体备课实践中的体会和困惑

我认为集体备课必须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进行,应当遵循“个人备课―集体研讨―个人反思再备课”的思路。

通过几年的免疫学教学实践,教师个人的教学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但随之而来的是个人对于集体备课的困惑。其一,个人备课是基础是个性的施展,集体备课相对而言是统一,那么如何使个人备课既不致放任自流,又不束缚教师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对于个人备课是否要加以规范?其二,集体备课是群策群力,共同帮扶和提高。不仅要通过教师集体备课优化教学,而且要通过更多的渠道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业务素质。医学的发展日新月异,要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方法。

集体备课的目的是让教师对某一教学内容进行讨论研究,发挥集体的智慧,帮助教师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扩展教学思路,但真正的教学设计还需要教师自己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提升和创造,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自己的教学个性,更好地适应自己的学生。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终于在教学这条艰难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而在同时,我也得到了很多,这与集体备课分不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