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考物理

高考物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考物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考物理

高考物理范文第1篇

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提出在物理教学和高考复习中的一些做法.

第一,抓“纲”务“标”,明确物理高考的内容和要求,准确把握复习的方向.

1.对“知识内容表”及其要求掌握的程度进行透彻的研究,以防遗漏,帮助学生熟练、全面掌握高考物理的内容.

2.对近几年的高考试题、《考试大纲》、《考试说明》进行认真研究,明确高考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安排组织好单元训练和适应性训练.

3.对考纲的变化部分要重点关注、分析,特别是新增内容.

第二,认真落实阶段复习目标,提高复习效率.

第一阶段,系统复习,逐章过关,注重思想方法,建构学科知识体系.(1)知道物理概念、规律的形成过程,把握其内涵和外延,在应用层面上理解概念和规律;(2)能对物理概念、物理公式、物理规律、物理过程、物理模型进行辨析;(3)熟练掌握基本题型,通过对基本题型的分析与训练掌握物理学中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如子弹钻木块模型、二体联动模型、弹簧模型、带电粒子在场中运动问题等.

第二阶段复习,查缺补漏,重组知识,进行专题复习,培养学科综合能力.这一阶段复习是综合提高阶段,是在第一阶段复习的基础上巩固、提高的过程,是知识综合、系统、深化的过程.这一阶段要侧重解决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以及个人学习上的难点问题,同时还须进行解题训练,提升实战能力.

第三阶段复习,整合知识,模拟训练,加强规范训练,培养学生的应试技能. 这一阶段复习还要特别关注有关高考信息.密切关注高考命题改革的动态,对信息要预测,及时、准确运用.

第三,加强实验复习,培养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

将实验过程总结为常规实验、变式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的复习.实验复习宜采取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一是穿插在章节内容复习中,二是第一阶段复习结束后集中复习,三是在第二阶段复习中进行实验专题训练,四是在模拟训练中分散测试.

第四,加强现代科学技术和近代物理知识的渗透,提高解答联系实际的物理问题的能力.

1.关注最新科技动态.例如,“神舟飞船”、“探月工程”、“地震监测”、“第10颗行星发现”、“高速列车”、“新能源汽车”等.

2.重视课本“素材”. 在复习的过程中,教材中的“思考与讨论”、“做一做”、 “说一说”、 “科学漫步”、课本中的批注等,学生都要认真地阅读思考.

第五,加强薄弱环节训练.

1.规范解题训练.要求学生做到“字词准确,语言通畅,言简意赅,切中要害”.

2.培养接受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加强用数学工具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4.培养独立推理判断能力.

5.加强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做好考前学生的心理辅导.

第六,第二轮复习时,专题的划分和专题的实施要有技巧,也要讲策略.

1.关于专题的划分.专题一,基本概念和规律的强化训练.这个专题是选择和填空的形式,前半节课强化训练,后半节课及时评讲,其主要目的还是夯实基础,提高解题速度和掌握解题技巧.专题二,力和运动.这个专题中包括重力、弹力、摩擦力、万有引力、电场力,磁场力等作用下的静态平衡、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天体运动等,这个专题的重点是牛顿第二定律.高考的热点是圆周运动、万有引力作用下的天体运动.专题三,能量.这个专题包括动量、能量、功和功率等概念.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能量守恒等,这部分知识是每年高考必考内容.专题四,力学综合.这个专题是高考的重点内容之一,而且这个专题的解题思路与高考的另一个重点——电磁学紧密相连.专题五,带电体在场中的平衡和运动.这里面的场是指电场、磁场以及包括重力场在内的复合场,带电体可以是带电粒子、带电液滴,带电微粒、带电小球、电子、质子等实物粒子,以及通电导体等,所涉及的运动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圆周运动及一般运动等.专题六,电磁感应电路.这个专题中包括电磁感应现象、感应电动势、感应电流、电磁感应电路、直流电路和交流电路等.专题七,电学综合.这个专题包括电场和电路两个部分.专题八,力学与电学综合.力学和电学综合是物理学科中最重要的综合问题.它将力、电两部分重点知识融为一体,通过对物理情景的设置,综合考查学生对物理模型的构建,分析推理物理问题的思维方法和能力,运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以及用图象法分析问题的能力等,是最能体现百分数的地方,是每年必考的内容.专题九,图象问题.主要是理解和运用v-t图象.s-t图象、F-t图象、I-t图象以及e-t图象等.关键在于使学生理解图象的物理意义,怎样直接或间接从图象上得到有关信息,并知道用图象法去解决哪些不便于用公式解决的问题.专题十,实验.将考纲上的十几个实验及重要演示实验复习到位,同时注意对设计型实验的分析.专题十一,选考模块,这部分包括你所选的一个模块或几个模块的内容.专题十二,高考题型解法归类.这部分专题包括选择题的常用解法和计算题的分析方法.

高考物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扎实基础; 注重思想方法; 关注生活;培养审题能力

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考试题越来越体现了高考改革的精神,根据今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卷的特点和考查内容,现对高三物理教学提出自己的一点见解,愿与同仁探讨。

1 扎实基础,提高能力

高考物理命题一贯坚持全面考查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实验能力,近几年还针对以往教学的薄弱环节,提出获取知识的能力,另外将原来的实验能力改为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这五项能力的前三项是有着层次递进的关系,理解能力是基础、是关键,推理能力是在理解能力的基础之上的较高层次的要求,分析综合能力是更高的要求。

高考试题并未脱离高中形式已有的单学科知识体系,而是以所学的各学科知识内容作为载体和背景,要求在所提供的新情境条件下,分别用各学科基础知识来解决问题。如果离开了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空谈提高素质、发展能力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从考生的答题情况可以看出,许多考生由于基础知识不扎实,没有理解概念或规律的含义,不理解物理过程的实质,而导致了许多基本的错误。

2 渗透学科思想方法

高考命题坚持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要求我们更加重视学科思想和学科方法的教学。物理知识来源于实践,人们从生产生活现象或需要出发,通过抽象归纳形成理论知识,而后又依据理论知识指导、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每一个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建立和发现,可能都要经历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这其间包含了许多科学思维方法的运用和科学精神的体现,如物理中的理想化的方法、理想实验的方法、建立模型的思想等等。

物理思维策略方面,如隔离法、整体法、对称法、极端思维法、逆向思维法等等。理综测试都加强了这些方面的考查。如2001年试卷中第24题考查了逆向思维法;第31题第(3)问,要解答此题必须知道能量辐射的球壳模型;2002年第20题(电路动态分析题)要用到等效法、极端思维法;第30题如先用整体法分析A、B球系统的整体受力情况,则可直接得出OA段细线竖直的结论,问题的解决会变得更加快捷;2003年15题在由库仑定律得出了a、b对c的静电力谁大谁小后,就可用科学假设法假设若两力一样大,则代表他们的合力的对角线会沿与ab平行的方向,那么当a对c的静电力小于b对c的静电力时,对角线会与cb线的夹角小于60;22题要应用理想化模型法认为系统在衰变过程不受外力,则衰变前后动量守恒,进而才能求得带负电的π-介子和不带电π0介子的动量大小之比;23题要通过观察6个点的分布,先舍弃左起第2点,再作U-I直线,让其余5个点尽量靠近直线且均匀分布在直线两侧,进而求得电阻和电阻率等等。上述几种能力的考查,不仅对中学生,而且对中学教师都提出了更高的能力要求,教和学都必须从思想观念上有所改变,因为这些能力是不可能通过题海战术获取的,而必须在教和学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和养成。

3 关注实际生活和科技发展

物理知识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和科学技术发展密不可分,学以致用是学习物理的基本原则,也是检验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近几年来,高考试题的明显特点之一就是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考查增多,尤其是联系学生生活的试题增多了。如2002年第19题来源于生活中户门上的“猫眼”,第26题来源于运动员训练用的蹦床;2003年第25题是从前给自行车灯供电的小发电机,第34题是工厂车间里常见的传送带等等,尽管这些试题的背景都来源于实际生活,其中所应用的都是中学物理基础知识,甚至是考生熟悉的问题,但考生的解答并不理想。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高的关键还是基础知识是否牢固,因此在高三复习过程中一定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掌握了坚实的基础知识前提下,让学生平时多渠道、多方面地去吸收和了解有关信息,关注社会与生存的环境,了解最新科技成就,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对现代科技知识和近代物理知识的渗透,并结合一些生活、生产和科学事件中的有关问题,选编习题,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去解决,从而提高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加强审题能力的培养

提高审题能力主要靠学生自己,一方面要注意克服思维定势的负面影响,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分析问题的方法,另一方面在具体审题时特别要注意以下的问题:

4.1 对关键词语的理解:审题时要克服只关注那些给出具体数据的条件,而忽视叙述性语言的倾向。那些叙述性语言有些就是“关键词语”,能否准确地发现并理解关键词语是审题能力提高的重要表现。

4.2 对隐含条件的挖掘:有很大一部分题目的部分条件并不明确给出,而是隐含在文字叙述之中或图、表中,把这些隐含条件挖掘出来,常常是解题的关键所在。对题目隐含条件的挖掘,需要与对物理情景、物理过程的分析结合起来,因为题目的隐含条件是多种多样的,被隐藏的条件可能是研究对象,也可能是变化方向、初始条件、变化过程中多种情况等等。要认真的审题,在确定研究对象、建立物理模型、分析状态过程、选择使用规律等各个过程中,都要仔细思考除了明确给出的条件以外,是否还隐含着更多的条件,这样才能准确的理解题意。

高考物理范文第3篇

1答题前准备

(1)备齐必备的考试用具,如毫米刻度尺、圆规、2B铅笔、橡皮、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等(禁止使用涂改液或透明胶带改错).

(2)以平常心态进入考场,不焦虑不慌张.

(3)用好开考前五分钟:①细心正确地贴条形码、填涂考号、座位号等信息;②检查试卷是否有破损、漏印、缺页;③通览试卷,了解试卷的分量、类型、内容、难易、要求和分值等,做到心中有数.

2开始答题

2.1先易后难,向顺序要分

高考试题易、中、难比例一般为:3∶5∶2,答题的目标应该是:保证不丢容易题的分,尽量不失中等难度题的分,力争多得难题的分.答题顺序:先易后难,也就是按卷面顺序从前往后答题,会做的做,不会做的放,某一道题做到中间卡住了也可以跳过去,最后回过头来攻克难题.

2.2答好各类题型,向不同题型要分

(1)选择题

选择题一般考查的是考生对基本知识和基本规律的理解及应用,对这些知识进行一些定性推理,很少有较复杂的计算,所以在解答选择题时不能花过多的时间,同时一定要注意一些关键文字,例如“不正确的”“可能”与“一定”的区别,有时要考虑多种可能性.不要挑题做,应按题号顺序做,而且开始应适当慢一点,这样刚上场的紧张心情会逐渐平静下来,智力活动会逐渐活跃,不知不觉中能全身心进入状态,一般的讲,如遇熟题,题图似曾相识,应陈题新解;如遇陌生题,题图陌生、物理情景陌生,应新题常规解,如较长时间分析仍无思路,则应暂时跳过去,先做下边的试题,待全部能做的题目做好后,再来慢慢解决(此时解题的心情已经会相对放松,状态更易发挥).确实做不出来时,千万不要放弃猜答案的机会,先用排除法排除能确认的干扰项,如果能排除两个,其余两项肯定有一个是正确答案,再随意选其中一项,即使一个干扰项也不能排除仍不要放弃,四个选项中随便选一个.对于成绩中下等的同学,多项选择题最好只选一个较有把握的选项,不要没有把握地多选一个,宁可漏选而不要错选,做到每选必对.尤其要注意的是,选择题做完后一定要立即涂卡,没选的题目在试卷上做上记号,等到交卷前再涂.

(2)实验题

实验题涉及填空、选择、作图、计算、设计、数据处理等方式.考试时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①对常用仪器仪表的读数方法要正确,该不该估读?单位是什么?保留几个有效数字?②灵活选用数据处理方法,如图象法、公式法、累积处理法等;③掌握设计实验的方法.近些年高考实验题已从考教材实验向设计性实验转移,但实验的原理、方法仍是教材实验中所学过的,关键是将教材实验的原理、方法转变为自己的设计能力,这是一种迁移能力.

(3)计算题

计算题在高考物理试卷中占有很大比例.首先,简短的文字说明是必不可少的.其次,是必要的方程式,必须要有物理规律的原始公式作为依据,这一点最容易被学生忽视.另外,对较难的计算题也不能够轻易放弃,根据按步给分的评分办法,只要按顺序一步一步往下做也可以得到相应的分值.解答计算题的关键是审题,审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认真细致,全面寻找信息.审题时应认真仔细,对题目文字和插图的一些关键的字、词、句要仔细思考,有些信息,不但要从题目文字中获得,还应从题目附图中查找,这就是要多角度、无遗漏地收集题目的信息.

②咬文嚼字,把握关键信息.读题时对题目中的关键字句反复推敲,正确理解其表达的物理意义,在头脑中形成一幅清晰的物理图景,建立起正确的物理模型,快速形成解题途径.对于那些容易误解的关键词语,如“变化量”与“变化率”,“增加了多少”与“增加到多少”,表现极端情况的“刚好”,“恰能”、“至少”、“至多”等等,最好审题时在题目上画记号.

③深入推敲,挖掘隐含信息.反复读题审题,既要综合全局,又要反复推敲,从题目的字里行间挖掘出一些隐含信息,利用这些隐含信息,梳理解题思路和建立辅助方程.

④分清层次,排除干扰信息.干扰信息往往与解题的必备条件混杂在一起,若不及时识别并排除,就容易受干扰而误入歧途,只有大胆地摒弃干扰信息,解题才能顺利进行.

⑤纵深思维,分析临界信息.临界状态是物理过程的突变点,在物理问题中又因其灵活性大、隐蔽性强和可能性多而稍不留心就会导致错解或漏解.因此,解决此类问题时,要纵深思考,审清题意,充分还原题目的物理情境和物理模型,找出转折点,抓住承前启后的物理量,确定其临界值.

对任何陌生的计算题,一定要对新题常规解,长题多读,短题多思;对任何熟悉的计算题,一定要对熟题新解.因此,我们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先进行定性解析,然后用综合法,从已知条件最充分处按步列式,特别应挖掘隐含条件和临界状态,从临界条件入手,先写文字、公式,然后代入数据计算,最后答案应明确写出数值、单位、方向或正负号;对多答案题,应讨论这几种答案的合理性.

2.3认真书写,向规范要分

高考物理阅卷要求按步给分,“得分有理,扣分有据”.而部分考生尤其是男生,在平时训练中往往注重结果却忽视了解题的规范化.

(1)解题过程要有必要、简练的文字说明.

①说明非题设字母、符号的物理意义;②说明规定的正方向,零势点及所建立的坐标系;③画出清晰、准确的草图;④说明研究对象;⑤说明研究的过程或状态;⑥说明所列方程的依据及名称;⑦说明题目中的隐含条件,临界条件.

(2)要有重要的物理方程式、方程书写要规范

高考阅卷多采用“见式给分”的方法,物理方程式是表达的主体,书写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写出的物理方程式必须是原始方程(给分有理),不能以变形的结果式代替方程式;②要用字母表达方程,不要掺有数字的方程,也不要方程套方程;③要用原始方程组联立求解,不要用连等式;④对多过程问题,应分步列式(分步得分),对各方程式要编号,方程要完备,切忌漏掉方程,不要合写一式,以免一错而致全错.

(3)解题过程中运用数学的方式有讲究

①所涉及的几何关系只需说出判断结果而不必证明;②重要的中间结论的文字表达式要写出来;③卷面上不能“约分”;④数字相乘的,数字之间不要用“o ”而用“×”;⑤解方程的具体过程可以不写出,只需写“联立上述各式代入数据解得”即可,因为答题框的位置很有限.

(4)使用各种字母符号要规范

①字母符号要写清楚、规范,忌字迹潦草,阅卷时因为“u、r、v、”不分,希腊字母“ρ、μ、β、”笔顺或形状不对而被扣分已屡见不鲜;②使用题目所给的符号,题目给了符号的一定不要再另设符号,如题目给出半径是r ,若你写成R 就算错;③一个字母在一个题目中只能用来表示一个物理量,切忌一字母多用;④注意沿用习惯用法,如拉力用F ,摩擦力用f ,阅卷人一看便明白,如果用反了就会带来误解;⑤角标要讲究,角标的位置应当在右下角,比字母本身小许多;角标的选用亦应讲究,如通过A 点的速度用vA,就比用v1好;通过同一点的速度,按时间顺序第一次用v1,第二次用v2很清楚,如果倒置,可能带来误解;⑥学科术语要规范,如“定律”、“定理”、“公式”、“关系”、“定则”等词要用准确.

(5)要有简要的演算说明与明确的结果

①演算时一般先进行符号运算,从列出的方程,推导出结果的计算式,最后代入数据写出结果;②数据的书写要用科学记数法,计算结果的有效数字位数一般应与题目中给的数据相近,取两位或三位即可,如有特殊要求,应按要求选定;③计算结果是数据的要带单位,且不得以无理数或分数做计算结果,是物理量符号的不用带单位;④用符号表达式做答案的,所有字母都应是已知量,如果最后表达式中含有未知量或者中间量,即使前面已经求出了,也视为运算没有结束,不给答案分;⑤如果题目求的是矢量,要同时答出大小和方向;⑥说明所求结果的物理意义,对题目所问有一个明确的答复,若所求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应作必要的讨论.

2.4不留空白框、不留空白题,向“运气”要分

遇到前面跳过的“难题”,一定不能轻易放弃,在离考试结束还剩15分钟的时候,对前面跳过的选择题凭上述选择题应试技巧涂一个选项、对跳过的计算题就写出你认为题目相关的物理公式,往往会得到你意想不到的分数.

3交卷前检查

高考物理范文第4篇

四川省九寨沟中学623400

【摘要】 力学在高考中的重要地位毋庸质疑,所以力学复习是高考复习的一个重点。第一轮复习是学生提高物理水平的重要阶段,这一轮复习要做到扎实基础同时又要能逐步提高学生能力,而第二轮主要应以综合训练为主,使学生能逐渐适应高考试题中知识点的跳跃性。高考物理试题很多直接源于课本,还有许多都从课本的习题,阅读材料,演示试验变化而来。教材起到了物理复习的导向作用,因此对高考力学部分的复习主要方法还是回归教材、很抓双基。

关键词 高考物理 复习 力学 回归教材 双基 交流

教学中回归教材,夯实基础,增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和分析教材,更加准确地理解物理基础知识。教材是学生获取物理知识的主要来源,是根据物理教学大纲的要求,按照一定的课程理论,遵循物理学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编制的,是大纲的细化和具体体现,是通过众多的课程理论专家征求一线教师的意见而编订的,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任何课辅资料都不能替代的。

现在高考考题大部分内容是与生产实际、日常生活、现代科技密切相关。考题年年翻新,试题形式花样多变,但基础是重中之重,基础不会变,即物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公式是不会变的。所以教学中必须重视教材,回归课本。回归教材,重视阅读教材中与生活实际和现代科技紧密联系的例子。因为学生很少接触到这方面的仪器,实际阅读科普读物少,见识相对较少,如果考题中一旦出现这方面内容,很难适应。学生通过对教材内容的阅读,既可熟悉这方面的内容,又可以培养自己的阅读能力,提高其获取自然知识的能力。教材中与生产实际和现代科技相联系的内容,主要有:飞船问题,加速器、汽车的加速显示仪,静电除尘,电磁流量计,等离子发电机,磁单极,超导体,磁悬浮列车等问题,都在教材中有比较清楚的叙述,充分体现了物理学在现代科技中的支柱性作用。通过回归教材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紧扣高考的主题,培养考生的能力。

不管是平时教学中还是高三复习都应该重视教材,回归教材,重视基础,全面提高能力,才能适应高考要求。而高中力学是物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整个物理学的基础。力学是高中物理的难点,也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它概念清晰、思维严谨、牵涉面广,掌握力学基础知识是学好物理学的关键。为了使同学们的备考少走弯路,使复习更加具有针对性,在此结合历年高考命题的特点、近几年高考物理的命题趋势对力学部分的复习提出以下建议。

1.明确目的、制定复习计划

为加强物理复习的计划。一般高三物理复习分两轮进行:第一轮,要分章节全面细致的复习,着重抓好基础,注重重点内容的专题复习,注重解题规范化和实验技能的训练。第二轮,必须深化知识,综合提高,注重解题方法和技巧的灵活运用,把理论的解题过程和实际应用结合起来。

2.依托教材、掌握知识结构

力学从总体上可分为运动学和动力学两大部分,静力学只是运动学中当速度为零时的特殊情况。运动学所研究的是物体的运动状态,描述的物理现象是:物体的平衡、直线运动、曲线运动、振动和波、反冲运动、碰撞等。而动力学所研究的则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3.细读教材、深化对力学概念的理解

第一轮复习应重基础,着力强化对基本概念的理解,要深刻理解力、速度、加速度、功、功率、能量、动量、冲量等重要概念。

如: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其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有力作用时,同时存在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但物体间不一定接触;力是矢量;力按性质可分重力(G=mg)、弹力(胡克定律F=kx)、摩擦力(0<F?f≤F?m 、F?f=μF?N )、分子力、电磁力等,按效果可分拉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向心力、回复力等。它们的关系为:同性异名、同名异性,即同一性质的力在效果上不同名称,同一效果名称的力而性质不同,只有深刻理解了这一点才不会在受力分析时从两个角度重复分析同一个力。对于各种力要弄清它的产生原因、特点、大小、方向、作用点和具体效果。

加速度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它的方向与速度变化的方向相同,但不一定与速度方向相同。加速度的正负并不一定与加速和减速对应,因为判断加速、减速的唯一标准是看加速度与速度是否同向,即正负矢量上是否同号。在v-t图象中某点的加速度即为图线在该点切线的斜率,在匀速圆周运动中,用向心加速度a=v?2/R和a=ω?2R描述,其方向始终指向圆心。

4.细挖教材、加深对公式意义的理解、掌握规律

1、在学习物理规律公式时应加强公式意义的理解,例如天体运动中的中的两个r、R 意义是不一样的,左边的r是两个物体质心间的距离,右边公式中的R为轨道半径,一般情况下二者是相等的,但在特殊情况下值是不等的。如"双星问题"、卫星变轨时的瞬时状态,从小圆轨道变为外侧椭圆轨道时,结论是从椭圆轨道经过切点时线速度更大。

2、掌握规律要注意揭示物理规律之间的区别和内在联系。例如,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它们是从不同的角度得出的物理规律,要注意从研究对象、研究角度、适用范围、成立条件、矢量性、解题思路等方面加以比较。

5.深化教材和理论、着力于实践应用、归纳解题思路

在理解公式意义,掌握规律的同时,需对教材的相关内容进一步的提炼、归纳从中寻找解题的基本思路。如:

力学中的功能关系:"功是能量转化的途径同时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如何理解?结合动能定理我是这样理解的:一种力做功只能对应相应能的转化,如重力做功对应和量度相应重力势能的变化;电场力做功对应和量度相应电势能的变化,一种非动能形式的能要向另一种非动能形式的能转化至少需要两种力做功。但任何一种力做功都可以实现相应形式的能和动能之间转化。故动能的变化应由合外力做的总功来量度,这就是动能定理,可以这样说动能定理是功能关系在力学中最典型的一种表现形式。有了它也使得功能关系显得更加的完美。一种力做功对应一种能的变化、合功则对应物体动能的变化。

滑动摩擦力做功转化为内能的计算Q=μF?Ns相=E,μF?Ns相公式中的 实际上求的是相对滑动的物体间这一对摩擦力做功的代数和,从而进一步认识到动能定理的研究对象都是质点(或单个物体),对有相对滑动的系统是不成立的,因为即使系统所受外力做功代数合为零或不受外力,只要系统物体间有滑动摩擦力做功则系统动能仍要发生变化。通过深化认识再对比牛顿力学、动量定理、动量守恒、能量守恒我们不难得出解答力学问题的几条思路及各自的优越性:

6.领会意图、注重探究;放平心态,增强信心

在高等教育逐步趋于大众化的今天,随着新的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物理高考试题的难度已大大降低,越来越重视"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突出对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探究能力的考查,只要我们放平心态,增强信心,脚踏实地地进行好一轮复习,哪怕原来学得不是太好,还是可以赶上的。

最后在复习的过程中要把握好知识的深广度,要切实遵循大纲和教材,不要随意拓宽加深,注意摆脱题海,避免陷入偏、难、怪的歧途。继续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熏陶良好的学习(包括复习)习惯,培养能力,开发智力,并为后续内容的复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相信我们真正做好了:"依托教材、细读教材、细挖教材、深化教材"同学们一定能考出理想的成绩。

参考文献

高考物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 高考物理 复习 策略 第一轮 第二轮 第三轮

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将到来,本届高三的高考物理复习即将结束。现静心思索,深刻反思,将一年来复习过程中的一些好的策略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高考复习的筹备工作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从材料、习题的选择到时间的安排,以及课程结构的设计,都需要深思熟虑,细细斟酌。

一、第一轮复习

从第一轮复习谈起。一轮复习是整个高考复习的重中之重,是高考复习的基础所在。可以说一轮复习直接决定了学生的高考成绩,因此,对一轮复习要格外地静心设计,马虎不得。

第一轮复习的时间为前一年的8月下旬到次年的1月末,共5个多月,合22周。在这一轮中所选的资料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从知识体系上看,知识点的总结要细致全面,没有任何的遗漏,同时突出主干知识。其次,从习题的难易度上看,要求越基础越好,不能选难度过大的。难度大了,学生做不动,老师讲不动,既打击了学生的自信心,又浪费了大量的时间,而收效甚微,得不偿失。因此,第一轮资料的难度最好定位在高考题中等偏下的难度上为宜。从版面设计结构上看,要有详细的知识点梳理,有分类的典型例题,有随堂训练题,有课时作业的活页题,有单元检测卷。从题量上看,每一讲内容结束后,以两课时能讲完的题量为宜。题量太大,效果反而不好。从习题的质量来看,通常选本地区出版社的资料,尤其是一些名师编辑的资料。往往他们对本地区的高考命题方向和考题的难易度把握得要准一些,使我们能获得更高的复习效率。如果没有本地区出版的资料,那我们可以选适合本地区高考模式的或与本地区使用同一套考题的外省市出版的一些复习资料。同时要注意尽量选择一些有名的大品牌的资料。因为,一些品牌很响的资料,它们的背后都有一批专业的研发和设计团队,甚至有一些设计团队与一些一线教学单位有业务上的合作关系,这样对一线教学情况掌握得比较清楚,由这样的团队出版的资料对高考方向的掌控会更准一些,从而避免走过多的弯路,确保最大限度地提高复习效率。

一轮复习中的课程设计,首先,要制订一个详细的计划。这个计划应详细到每一天每一节课所要讲的内容。这就要求事先把所要完成的所有内容了然于心,严格计划时间进行合理分配,做到重点突出,复习节奏适中。其次,教学内容的设计。在每一周的集体备课时,由主讲人提出下一周每一节课的具体内容,由本组成员进行讨论研究,最终确定下来。基本应包括知识梳理,典型例题分析归纳,课堂练习这么几大部分。第三,教学手段的设计。一轮复习中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我们在知识梳理、典型例题分析归纳两个环节中采用电脑幻灯片投影的方式。边播放边讲解,课堂练习则以题签的方式发给学生。第四,课后练习的设计。在一轮复习中我们对课后作业设计采用4道选择题、2道计算题的搭配模式。难度控制在中等,让多数学生能得到及格以上的分数。这样有利于基础知识的复习和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信心的培养。总之,在一轮复习中,不要太快,节奏要适中,不要太难,习题要基础。

二、第二轮复习

接下来谈谈第二轮复习。第二轮复习是在第一轮全面复习的基础上,采用专题复习,突出主干知识,形成知识网络,力争在重点和难点及知识缺陷上有所突破,让学生能力有所提升。

二轮复习时间为当年的2月初到4月末,共3个月,计12周时间。二轮资料的选择,对于有条件的学校建议自己编资料。如果没有条件,应选用以专题形式划分的资料。资料中专题要全,题量不易过大。资料结构应包括本专题的一些高频考点,典型例题分析,课堂训练,课后作业。同时还应再选一套学科内的综合卷,以备在二轮复习中每周考一套,以训练学生综合答题的能力,巩固一轮复习的成果,有利于学生应试能力的培养。

新课标教材包含的专题和方法如下:力与运动、功与能量、电路与电磁感应、电场与磁场、选修模块、合成与正交分解法、图像法、整体与隔离法、求极值的函数法、分析临界问题的极限法、类比等效法、求力运动和场等问题的对称法、动态变化问题的程序法、合理近似与估算法、假设法、特殊值法。

二轮复习的课程设计。首先,在知识内容上,要力求专题性明确,不再局限于课本的力、热、光、电这种知识结构的划分。往往在一个专题里既有力又有电。因此,复习时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对知识进行综合应用,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力。其次,在教学模式上,尽量做到精讲多练。要想精讲多练,课前备课是关键,尤其是集体备课。在集体备课中采用组内成员分工合作的方法比较好,即平均每个人负责几个专题,将有关的内容,好的习题,以及课件打包整理好,汇总后放到网上组内成员共享,这样既能提高备课效率,又能提高上课质量。

实验专题复习。高考中实验题往往是拉分数的题,因此,考前复习中有必要拿出一段时间,对实验进行专项集中系统的复习。

实验专项复习时间为5月初的第一周。首先,要把握高考实验的命题趋势。新课标卷基本是一个力一个电的搭配模式。根据近几年高考来看,基本仪器的使用和读数,画电路图或连实物图仍是考查的热点。其次,复习要突出实验问题的两个中心:在力学试验中以打点计时器为中心,在电学实验中以测电阻为中心。最后,掌握实验的设计思想和方法。常用方法有:等效替代法,测量微小量可用累积法,存在多个变量时可用控制变量法,一些物理量不能直接测量时可用转换法、留迹法,另外还有平衡法、补偿法、共轭法等。

8+2限时训练。根据高考批卷统计情况来看,学生在选择和实验题上失分还是很多的,而这部分恰好又是学生应该主要得分的考题部分。因此,我们在实验专项复习之后到第三轮综合复习之前增加了一周时间的8+2限时训练内容。也就是8道选择题加2道实验题的搭配模式,限时30分钟完成。通过这种限时的集中训练,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答选择题和实验题的能力,提高选择题和实验题的得分率。

三、第三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