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体育锻炼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体育锻炼 原则 体育目的 增进健康 增强体质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973 (2010) 02-076-02
体育锻炼是实现体育目的、任务的基本途径之一,是指运用各种体育手段,并结合自然力(日光、空气、水)来锻炼身体以增进健康,增强体质为目的的从事体育活动过程。对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培养健美体态,提高机体工作能力,消除疲劳,调节情感,陶冶情操,愉悦身心,以及预防疾病,延年益寿都有重要意义。从遗传与变异观点看,对改善与提高下一代乃至整个民族的体质,有着重要作用。
|1自觉性原则
自觉性原则是参加体育锻炼者,对已设定的行为目标所采取的一种主动。体育锻炼本身是一个克服自身惰性,战胜各种困难的自我锻炼,自我完善的过程,也是自我养成良好习惯的过程。就当代的大学生而言,一部分人能认识到体育锻对增强体质,提高学习、工作效率的作用,并从身体和精神上的需要,把身体锻炼作为每天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体育锻炼的态度是自觉的、积极的,是“我要练”。而另一部分是“要我练”的学生,虽然也在锻炼,但未能充分认识到锻炼身体的重要性,因而锻炼时,态度消极被动,身顺而心违,收不到应有的锻炼效果。
自觉性锻炼的要求:
(1)明确目的,端正动机
有的学生能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是出于对某项运动有兴趣,也有的是出于好奇心,还有的怕体育课成绩不佳,影响自己的学业等。
(2)培养兴趣,调动积极性
在开始从事体育锻炼时,无论对内容、方法的选择或对运动负荷的安排,都应从有利于培养兴趣人手,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对于调动锻炼的积极性十分重要。
2经常性原则
体育锻炼必须持之以恒,使之成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内容。
体育锻炼的直接作用是促进体内异化作用的加强,进而得到 恢复过程同化作用的加强,加快体内物质的合成,从而使机体内部的物质得到补充。在体育锻炼对人体给予刺激的过程中,每次刺激都产生一定的作用,这种刺激使动作技能形成的条件反射得到强化,机体结构和机能产生新的适应,不断增强体质。如果坚持经常锻炼,使之成为作息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就会形成生物钟节律,有助于提高锻炼效果。反之体育锻炼时断时续或长时间停止锻炼,已形成的动作技能就会消退,身体各种机能、素质就会慢慢减弱。因此,强健的体魄和较高的运动水平,并非一朝一夕所能练就,已取得的锻炼成果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只有经常坚持体育锻炼,保证锻炼时间、次数、强度的衔接性和连续性,才能收到良好的锻炼效果。
经常性锻炼的要求:
(1)合理地安排锻炼间隔
在每天的生活中,要有规律地坚持体育锻炼,合理安排时间,开始可隔日一次,适应后再增加次数。
(2)锻炼后产生肌肉酸痛是正常的生理反应,随着机体的适应会逐渐消失
在此之间,锻炼者要有毅力去完成每次锻炼的内容,保证锻炼时间和质量,不断增加锻炼的信心。
(3)锻炼要持之以恒
体质的增强和素质的提高,都是经常刻苦锻炼的结果,而人的运动能力,也不仅仅是运动器官的能力表现,往往取决于内脏器官、血液循环系统等整个机体的适应过程。同时有赖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这个复杂的协调过程,要从不适应过渡到完全适应,需要一个较长的转化过程,这个过程就要通过不间断的锻炼,达到从量变到质变。
3渐进性原则
体育锻炼必须按人体自然发展、机体适应性规律和超量恢复原理,逐步积累增强体质的效果。而体育锻炼的内容、方法和运动负荷的安排,应反映体育锻炼发展过程的必然性,按合理的顺序逐步提高。
每次锻炼的负荷量应在机体能承受的范围内。经过一段时间锻炼后,原来的负荷会变得不再适应,需要做适当的调整(即增加负荷),才能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如果循而不进,只能使体质保持在原有的水平。如果循而冒进,将会损害身体健康。
渐进性锻炼的要求:
(1)体育锻炼不能急于求成,要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循序渐进地进行。
(2)运动负荷必须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一般应在逐步提高 “量”的基础上,逐步增大运动强度。锻炼后既有适度的疲劳感觉,又感到胜任愉快,然后再加以调整,以取得新的锻炼效果。
(3)体育锻炼时应遵循人体生理机能活动变化规律。人体活动能力的提高,要经过上升阶段(机体适应过程)、稳定阶段(机体进入工作状态)、下降阶段(机体产生疲劳),所以每次锻炼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使身体“预热”,减少肌纤维之间的摩擦。结束前应做好整理放松练习,尤其是早晨或寒冷的冬天,更应重视准备活动,这样可以防止运动损伤和产生不舒服的感觉。
4全面性原则
体育锻炼应全面发展身体的各个部位、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各种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并且追求身心的和谐发展。
人体是一个整体,务器官系统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任何局部机能的提高,必然促进机体其它部位机能的改善,当某一运动素质得到发展时,其它运动素质也会不同程度地有所发展,某一方面的锻炼与发展,也会对其它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如果体育锻炼的内容和方法单一,会给锻炼带来很大的局限性,机体不能获得良好的整体效应。因此,在选择体育锻炼的内容和方法时要做到全面发展。
全面性锻炼的要求:
(1)身体形态锻炼和内脏器官的锻炼要紧密结合,使有机体全面、协调地发展
在肢体锻炼上,利用各种徒手操、韵律操、健美操,能使身体形态匀称的发展,在内脏器官的锻炼上,要以有氧代谢练习为主,除了走、跑交替,匀速跑、滑冰项目之外,健美操也可以有效地提高心肺机能水平,达到身体形态锻炼和内脏器官锻炼的内外结合,协调统一。
(2)身体素质锻炼要全面发展
因为各项身体素质之间是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一项素质得到发展,将促进其它素质不同程度的提高。但是还应看到,各项身体素质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相互制约的一面。如长期只从事力量练习,心肺功能就不会得到较大提高;长期只从事长跑锻炼,耐力会有很大发展,而速度、力量素质不会有较大提高;长期只从事身体一侧肢体的活动,另一侧肢体就不会得到发展。因此,在体育锻炼中,既要注意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也要有所侧重发展几项素质和弥补自身薄弱的素质锻炼。
(3)要注意心理素质培养
我国古代的养生学家认为:“形须神以立,神须形以存”。讲的就是锻炼身体和精神相互依存,不可缺一。现代运动心理学实验研究,在锻炼过程中,增加默念(即念动)练习,对完成动作和提高身体锻炼效果有积极的作用。因此,只有二者有机地结合,才能收到健身、健体、愉悦心理、陶冶情操的良好效果。
5适量性原则
参加锻炼者应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运动负荷包括运动量和强度。前者指完成练习的时间、次数、组数、距离和负重总量。后者指动作速度、练习密度、间歇时间、难度等。在体育锻炼中,运动负荷是否适宜,直接关系到锻炼的效果,实践证明,运动负荷太小,对机体刺激不能引起功能的变化,锻炼效果不明显,运动负荷过大,超出所能承受的范围,不仅不能增强体质,而且有损于健康。
运动负荷的大小,应因时、因人而异。同样的运动负荷,对青少年来讲可能是小,而对老年人来讲,则可能过大;对个体来讲,同一个运动负荷,在锻炼初期是适宜的,但经过一段时期的锻炼,机体产生了适应性,就可能小了。然而,适量的运动负荷也不是长期不变的锻炼模式,随着人体机能水平的提高,不断地进行调整。为了在体育锻炼中合理地安排运动负荷,通常采用以下脉搏控制的方法来确定锻炼负荷。
(1)一个人接近极限运动时的脉搏率(假如是200次/分)减去安静时脉率(假如是60次/分)的70%,再加上安静时脉率的基数60次,是对身体影响最好的运动负荷。即适宜的运动负荷=(200-60)0%+60=158(次/分)。
(2)以脉搏率150次/分以下(平均是130次/分)运动负荷的指标来提高有氧代谢能力。
(3)以180次减去自己的年龄,作为锻炼时的每分钟平均脉搏率。
适量性锻炼的要求:
锻炼,促进神经系统的发展
人体神经系统的发育,是智力形成的根本因素。在儿童期,神经系统的形态就已经较为完善。脑的重量,脑细胞的数量,基本上已接近和达到成年人的标准。因此,要发展青少年的神经系统,主要在于采用跑、跳、器械运动、球类比赛等多种体育运动,来加强神经元的兴奋,使其中的蛋白质和核糖白含量明显增多。
因为运动的过程,实际上是神经元营养过程的加强,也就是蛋白质综合过程的加强。运动时,神经元处于抑制疲劳状态,上述物质含量相应减少,但运动后,这些物质便回复或超过原有的水平。并且,运动后血液供氧量的提高,对改善连接神经元的突触的传递机能也具有明显的效果。有效的身体锻炼还使脑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加强,促进和调节人体内分泌的功能,从而起到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的作用。特别是一定难度和强度的体育锻炼(如各种比赛),能有效地刺激神经系统控制和指挥人体的工作能力,使大脑神经细胞的分枝增多,神经系统的联络更为复杂、完善。
锻炼,获取身高、体重的发育优势
人的身高、体重的发育,一生中有两个高峰:第一次是婴儿期,第二次是青春期。此后,身高增长减慢,至25岁骨化完成则停止生长,而体重仍可发生变化。
常言道:“先长腿骨后长腰”,说明身高的增长主要是腿骨(长骨)和脊椎骨的生长。因此,青少年在骨化之前,经常进行对称性的体育锻炼——奔跑、体操、武术等,都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增加骨细胞营养物质的供应,提高骨细胞的生长能力,促进骨的生长,使骨的长度增加,横径变粗,骨密质变厚,骨重量增加。但应注意:青少年时期骨的弹性较大,坚硬性不够,容易变形。因此,在进行单臂支撑、投掷、单脚踏跳等非对称性练习时,不要忽视对侧肢的相应锻炼。
人体的肌肉发育与其他器官相比显得较为缓慢,直到30岁仍有增长的可能。从生理上来讲,儿童、少年随着年龄的增长,肌肉中的水分逐渐减少,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含量逐渐增多,使肌肉的重量和肌力不断增加。
这表明,在青少年时期可采用循序渐进,连续不间断的锻炼方法,逐渐加大运动强度,多进行一些力量性的体育锻炼,以使人体的肌纤维迅速变粗,肌肉的体积不断增大,对形成魁梧健壮的体格有明显的效益。
坚持体育锻炼,增强心肺功能
2. 关键词:营养、体育锻炼、运动训练
3. 资料来源 运动医学、1990年体育研究《营养与健康》、辽宁体育科技《运动与身体》、体育教学与训练(1987年42期、43期)《能源与体育》、《比赛与饮食》。
4. 研究对象及分析
4.1对 象:开封高中06届(一年级)996人。经问卷调查。经常不吃早饭的占48.5%,有目的的进行合理搭配营养很少仅占5%左右,超标准体重的占21%,运动员中对合理营养认识不足,认为吃的好就是营养,因此,对于上述几种情况,我认为恐怕不是一个年级,一个学校存在的现象,很具有广泛性,原因有(1)学生学习压力很大,休息太晚,早上来不及吃饭,(2)家长工作很忙,无法精心为孩子准备丰富的饭菜,经常是老一套。(3)不懂得营养的合理搭配,认为吃的好就是营养,偏食现象严重。(4)体育锻炼不够或不爱锻炼,运动员略好一些,但也不够。因此,有必要对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加大对学生这几个方面的宣传力度。
4.2分析
4.2.1我们知道,中学生正处在长知识长身体的时期,运动员也是在这个时期,运动成绩呈现突飞猛进的势头,但身体所需的大量能量和热量就需要合理的营养来进行有效的补充。那么什么叫营养呢?从营养学角度来讲就是生命的存在,有机体的生长发育,各种生理活动以及体活动都有赖以体内物质新陈代谢的不断进行,物质代谢过程必须不断从外界获得新的物质,主要从食物中获取。获得与利用食物的过程,即称为营养。合理的营养能促进生长发育,增进健康,预防疾病和提高工作能力。不合理的营养,不仅影响生长发育 ,降低工作能力,而且使人衰弱,容易患各种疾病。
4.2.2营养不仅对参加体育锻炼者具有作用,对运动员更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关系着体育锻炼者和运动员的身体健康,而且对运动成绩的提高具有很大的作用。出色的运动成绩是建立在良好的健康基础上的 ,而营养则是维持健康的重要因素。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体力消耗很大,如果不能即使得到足够的营养补充,就会影响体力恢复,出现机能下降和疲劳等症状,影响训练效果和运动成绩的提高。现代科学的发展使营养不仅是一般地起维持健康的作用,而是合理利用营养来促进工作能力和运动成绩的提高。一个优秀的运动员为了有效的进行技术和体力训练,最大限度的发挥个人所具备的能力,造就能充分承受大强度训练的良好身体素质,就必须保持更好的营养状态。尽管有很好的营养条件如果进行大强度训练,并超过身体极限就有可能造成身体伤害。相反,营养状况非常好而疏忽训练,运动能力就会下降或不能维持强壮的身体。营养和训练的关系正如车子的两个轮子,任何一个轮子出现问题都会使车子翻倒。所以营养和体育锻炼、运动训练都是维持和促进人体健康的主要因素。
营养素是构成和修补组织的原料,是调节器官功能的主要物质,而体育锻炼可以促进组织器官的发育及其功能的改进。如果注意营养而忽视体育锻炼其结果就形成肌肉松弛肥胖无力,如果进行体育锻炼而缺乏适当的营养,身体就会消耗过多而得不到补充,有损于健康。因此两者不可偏废。
4.2.3凡是能在体内消化吸收,有供给热能、构成体质和调节生理机能的功用,为身体进行正常物质代谢所必需的物质叫营养素,营养素即指食物中所含的各种营养成分,分为糖、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水六类。
(1)糖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就其分子结构,分为单糖(葡萄糖),双糖(如蔗糖)及多糖(如淀粉)三类,各类糖在消化道内都要被分解为单糖才能吸收。它们的功用一样,只是消化吸收的快慢不同,单糖吸收快,多糖吸收慢。但两者各有其特殊的意义,单糖能在身体急需时很快提高血糖水平和供给热能;多糖在胃中停留的时间较长, 慢慢的被吸收,可维持较长时间的血糖。
作用:供给热能,1克糖在体内产生16.74千焦热能。
(2)脂肪也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比糖含的C和H多,O 较少。
作用:供给热能,脂肪的发热量很高,1克脂肪在体内氧化后能生成37.66千焦热能。
(3)蛋白质由氨基酸组成氨基酸的种类很多,每一种蛋白质至少含有10种以上的氨基酸,蛋白质所含的许多氨基酸中有8中是人体必须的。
(4)维生素是维持人体生命和正常机能不可缺少的 一种,主要有维生素A,D,E,B1,B2.
作用:减轻疲劳,提高工作能力,改善肌肉的营养增强耐久力加速体力恢复。
(5)人体内的矿物质元素种类很多,总量约占体重的5%,是构成体质和调节生理机能的重要物质。
作用:增强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调节体内的水平衡。
(6)水是机体不可缺少的重要营养素。
作用:参与物质代谢过程,调节体温,保持腺体的正常分泌。
表1各种活动的热量消耗
4.2.4上述物质能源对体育锻炼者和运动员来讲有以下作用,迅速补充体育锻炼和运动训练所消耗的能源物质,加速锻炼后的疲劳解除过程。满足锻炼项目的特点及对营养的特殊要求建立能源储备,以适应运动员的要求。
下面我们再来看一看根据上述的营养素,一个人体育锻炼、运动训练每天或每小时消耗能量多少,补充多少?(请见表1)
说明:一人每天能消耗的计算方法,可先详细记录一天中各种活动的实际时间(以分钟计),如体育课或课外活动,应详细记录各种不同的活动时间,然后将各项活动消耗的能量相加,即得出全天的能量消耗。一天有1440分钟,时间要记录完全。
那么根据查表计算,一个人(60千克体重)体育锻炼每小时消耗能量:篮球为778.22千焦,跑步为204.10千焦。
从表1中可以看出,体重不同,强度不同,消耗能量也不同。因此,只能根据个人消耗能量的多少来摄取营养。不仅要补给相应的营养,还要增加消耗能量的10%。因为一天所进食物并不能完全吸收,并且所进食物营养成分各不相同,所以按10%不吸收计。
青少年和运动员每天膳食中营养素的供给量大约应该是多少呢?看表2和表3:
表2每日膳食中营养素供给量标准
表2和表3标准是根据一天中学生和运动员身体活动的总情况而制定的,这是一个普遍的标准,青少年可根据此标准具体安排。
5. 结论
5.1无论是体育锻炼者,还是运动员,不管是增强体质,还是提高运动成绩都离不开营养这个基本的物质条件。青少年正是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加强体育锻炼和运动训练,摄取最充分的营养,对于学习和智力开发,以及提高运动成绩都具有重要作用。
5.2通过分析,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科学合理的营养是体育锻炼者和运动员健康和运动能力的保证。
关键词:体育锻炼;思想观念;科学
1.现代健康观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新概念是:健康,并不仅仅是不得病,还应包括心理健康以及社会交往方面的能力。也就是说,健康是在精神上,身体上和社会交往上保持健全的状态。 上述三个方面的有机结合,可构成人的生命质量。在人的生命这个三维立方体中,身体、心理和社会三种属性的面积越大,则生命立方体的体积越大,在自然和社会中所占的位置也越高,与社会的接触面也越大,显示出该个体的生命质量也越高。反之,如果这三种属性的面积过小,则个体与社会的接触面也越小,生命质量就越差。许多健康者的经验告诉我们,生命体的质量越高,则健康长寿的可能性就越大。相反,个体如果心理压抑和自我封闭,则极易产生疾病,缩短寿命。这也说明,一个人只有从生物、生理和社会三个方面着手,才能提高生命质量,保证其健康幸福的生活。
2. 体育锻炼与健康的影响
健康观念是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把人的健康与机体的生理、心理状态和对社会的适应三者紧密统一在一起的三位一体的健康观念。
2.1.体育锻炼与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是由消化管与消化腺组成。消化系统可把食物转化为身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将它送入淋巴和血流,以供身体生长和维持生命用,并将代谢过程中的残渣排出体外。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对消化系统的机能有良好影响,可使胃肠的蠕动增强,消化液的分泌加多,因而使消化和吸收的能力提高;也能增加人体对食物的欲望和需要量,有利于增强体质。人的身体发育及脑力与体力劳动都需要大量营养物质;同时,体育锻炼能量消耗的增加会进一步加快新陈代谢的过程,从而促使胃肠消化机能同步加强。在这种情况下,消化系统分泌的消化液增多,消化道的蠕动加强,胃肠的血液循环得到改善,从而使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进行得更加充分和顺利;体育锻炼能使呼吸加深,膈肌大幅度上下移动,腹肌大量活动,这对胃肠能产生一种特殊的按摩作用,对增强胃肠的消化功能有良好影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对防治肠胃疾病有良好作用。例如:腹肌过分松驰无力,往往容易导致内脏下垂,消化不良,便秘等,通过体育锻炼加强腹肌力量,可以预防这些疾病。同时,利用体育锻炼使人增进食欲,提高消化能力,改善肠胃消化功能的良好作用,来作为治疗消化不良、胃肠神经官能症、溃疡等疾病的手段,也能取得良好效果。
2.2. 体育锻炼与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是指挥整个机体活动的“司令部”。人体的一切活动,其本质都是神经系统的反射活动,都是经过感知、分析、判断、作出反应这个过程来完成的。按照巴甫洛夫的话说,就是:“神经系统的活动一方面使有机体各部的活动统一合作,另一方面用以使有机体与外界环境发生关系,使有机体各系统与外界平衡。”神经系统在人体内起主导作用。
2.3体育锻炼与运动系统
运动系统主要由骨、软骨、关节和骨骼肌等组成。其主要功能是起支架作用、保护作用和运动作用。人体的运动系统是否强壮、坚实、完善,对人的体质强弱有重大影响。体育锻炼能增强运动系统功能,例如,骨架和肌肉对人体起着支撑和保护作用。它不仅为内脏器官,如心、肺、肝、肾以及脑、脊髓等的健全、生长发育了可能,而且能保护这些器官使之不易受到外界的损伤。骨、软骨、关节、骨骼肌是人体运动器官,骨的质量,关节连接的牢固性、灵活性,肌肉纠缩力量的大小和持续时间的长短等,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体的运动能力。青少年儿童经常从事体育锻炼,能促进骨的生长,使骨骼长长、横径变粗,骨密度增大,骨重量增加。经常锻炼,也能使肌纤维变粗,肌肉横断面积加大,肌肉收缩能力和张力增强,从而不断提高肌肉的力量、和耐久力。
3.怎样进行健身锻炼
如何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一、锻炼时要把握好运动的量。例如在进行跑步练习时,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距离,但无论选用什么样的运动量,都要遵循由小至大的原则,切勿突然增加运动量而造成运动损伤。二、注意动作速度。只要进行动力性肌肉力量练习,就存在动作速度问题,负荷和速度之间有着密切关系,负荷越大,速度就越小。锻炼者要根据练习的要求合理安排,对于青少年来说,爆发力是非常重要的,在力量练习时,选择适宜的负荷,尽量加快动作速度,对提高肌肉的爆发力十分有益。三、控制好练习次数。对于一般体育锻炼者来说,没有必要每天都进行力量训练,即使是为了专门发展肌肉力量,采用隔天力量练习,也足以取得理想效果。如果每天都进行力量练习,不仅提高肌肉力量的效果不明显,而且还会造成整体机能的不协调发展。 除此之外,体育锻炼还应该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体育锻炼方法虽然简单易学,但要想科学地安排体育锻炼,提高锻炼效果,避免伤病事故,就必须注意这些本原则。(一)秩序渐进原则:体育锻炼的秩序渐进是指在学习体育技能和安排运动量时,要由小到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渐进行。(二)全面发展原则:在体育锻炼时,要注意活动内容的多样性和身体机能的全面提高。(三)区别对待原则:体育锻炼时,还要根据每个锻炼者的年龄、性别、爱好、身体条件、锻炼基础等不同情况做到区别对待,使体育锻炼更具有针对性。
结语
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在分析了体育锻炼对健康的影响后,不难看出,体育锻炼不仅能强健身体、增强体质,还具有完善身体、发展身体、修炼人生、健康心灵、健全人格、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等功能,其重要价值还在于改善人类的生活方式、生命活力、心理品格和实现人的现代化,使人的本质力量得到体现,不仅从身体上,也从精神上、社会适应上达到人的健全、健康状态。
参考文献:
《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规定体育测验的项目共设五类,这五类包括了力量素质、速度耐力、弹跳素质,每一类中都有几个项目,可任选一项来进行测验,我校近年来努力提高学生达标率,取得了很大成效,其主要经验是:
①完善管理制度,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体育教师的知识能力、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增强了体育教师的敬业精神,使之充分挖掘自身的潜力。
②提高学校体育设施的利用率,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使学生有兴趣地自觉地进行体育课外锻炼。因为学生一周只能安排上一次体育课,而这一次体育课也不可能从头到尾都安排素质练习,拨苗助长适得其反,只有在课堂上教会正确的锻炼方法、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浓厚兴趣,才能使学生长期自觉坚持锻炼达到锻炼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