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服装辞职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我很遗憾自己在这个时候向公司正式提出辞职。
来到公司一年多,作为一名服装导购员,该工作使我学到了很多知识、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对此我深怀感激,感谢公司领导给我提供了一个发展舞,感谢各位领导的教导和照顾。
最近我感觉到自己不适合做这份工作,同时也想换一下环境,经过深刻冷静的思考后,郑重的向公司提出辞职申请。
对于由此给公司造成的不便,我深感抱歉,但是同时希望公司能体恤我的个人实际情况,对我的申请予以考虑并批准为盼。我考虑在此辞呈递交之后的2—4周内离开公司,这样您将有时间去寻找适合人选,来填补因我离职而造成的空缺。
祝愿公司在往后的发展中更上一层楼,事业蒸蒸日上!
此致
敬礼!
申 请 人:
这倒不是因为她不喜欢教书,而是她突然看到了一片蓝海,那里涌动着她心底的梦想。她从小就喜欢时装,但考上大学之后就放弃了这个念头,因为在她的想象中,做服装的人一定都是学时装设计的,至少是学艺术的,她一个学法学的人不可能做这一行。可是,在一次课题调研中,带学生一口气走了沿海地区十几家服装企业之后,彻底颠覆了她的理念,她发现那些服装企业的老板们连书都没读过,有的连普通话都说不好,但是他们就有勇气去做了,而且那个时候在她的眼里,他们是成功的。
这一偶然事件触动了她的心弦,她想,他们都行,我也能行。甚至她连服装品牌的名字都想好了――“依文”,“依”即衣服,“文”,就是文化,她要做有文化内涵的服装。
当她把辞职信交到校长手里时,校长深为惋惜,继而又盛情地挽留,“你可不可以不走,条条大道通罗马,你看在我们学校你将来努力下去的结果是什么,一定会有一个年轻的女副校长,你在这儿很有希望。”她说,“我还是想走,飞机一定比汽车快,你还是让我去感受我自己的世界吧。”
对于她的辞职,最不理解的还是她的父亲。她14岁丧母,是父亲含辛茹苦把她养大,供她读书,好不容易端上的铁饭碗,怎么说扔就扔了呢?伤心至极,父亲断绝了与她的联系。
可开弓没有回头箭,她已经没有退路了。为了积累必要的经验,她选择到商场里面当了一名售货员。
从大学教师到售货员,这落差就像从喜马拉雅山一下子到了四川盆地。抢眼的地位没有了,稳定的收入没有了,甚至连住的地方都没有了,那可是每个女孩子都需要的安全底线啊!她舍不得用手里仅有的一点钱去租房子,她把自己的家缩小到一个皮箱,拎来拎去地在同学宿舍串房檐。实在没地方去了,她就到火车站呆上一宿。第二天依然和往常一样化好妆,光鲜地去面对新的顾客。
物质上的困顿还不算什么,最令她难堪的是熟人的眼光,她越想逃避,可他们越想靠近她看个仔细。在别人眼中,她成了异类,那种把死刑犯关进单间的孤独,时时侵袭着她的灵魂。此时,她穷得只剩下坚持下去的激情,因为她清楚,这不是她想要的结果。
既然选择了,就要倾情投入。很快,她便沉浸其中。她和每位顾客交朋友,了解他们的身份,倾听他们的感受,为什么买,为什么不买,喜欢穿什么,希望穿什么。男士服装清一色的灰、蓝、黑让人厌倦,这让她发现商机,她决定自己设计,自己生产服装,她要做彩色亮丽的格子休闲西装。
当她拿出所有的积蓄用于订购一批格子面料时,好心的销售经理告诉她,“小姑娘,这在中国是卖不了的。”当时她不信,就想豪赌一把,要么火了,要么死了。结果,她火了。仅仅一个平方米,一天一百多件的销量,忙得她连过年都忘了。
大胆的创新带给了她转机,也让她的事业渐入佳境,她由销售别人的服装,到创建自己的品牌;由一个人一条枪,到开始带队伍,从十几个人,几百人,到几千人;由名不见经传,到为2008年奥运会、国庆60周年华诞这样重大的盛事设计制作服装,到伦敦国际时装周上展示开场秀……
公司销售人员辞职报告500字左右
尊敬的陈总你好:
首先谢谢你,谢谢你几个月前从网上找到我,给我加入xx这个大家庭的机会。
自xx年入职以来,我一直都很享受这份销售工作,感谢各位领导的信任、栽培及包容,也感谢各位同事给予的友善、帮助和关心。在过去的近两年的时间里,利用公司给予良好学习时间,学习了一些新的东西来充实了自己,并增加自己的一些知识和实践经验。我对于公司的照顾表示真心的感谢!当然,我也自认为自己在这半年的工作中做出了自己的最大努力。但因为某些个人的理由,我最终选择了向公司提出辞职申请,并希望能于今年12月正式离职。希望领导能早日找到合适的人手接替我的工作,我会尽力配合做好交接工作,保证业务的正常运作, 对公司,对客户尽好最后的责任。希望公司对我的申请予以考虑并批准为盼。
在这么长的时间里,没有给给公司带来任何利润,您也没有过于责备。这让我更加的惭愧。今天做出这样的决定,我觉得对您是一种深深的辜负。谢谢您在这段时间的提携和照顾。
我来公司也快一年了,也很荣幸自己成为XX公司的一员。在公司工作一年中,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与技能,公司的经营状况也处于良好的态势。非常感激公司给予了我在这样的良好环境中,工作和学习的机会。
辞职人:xxx
20xx年x月x日
公司销售人员辞职报告500字左右
尊敬的某总:
您好!感谢您抽出时间阅览我的辞职信,为此我深感歉意! 承蒙您的信任,给了我到公司工作的机会,非常感激公司给予了我这样的机会在良好的环境中工作和学习,让我在几个岗位上都得到了非常大的锻炼,不止是我自己很多人都看在眼里,公司给予我太多太多的无形财富了。在这里,我有我的认真负责,也有我的消极任性。一路走来,点点滴滴烙入脑海深处。因为要感激很多人,感激我的领导、感激那些与我朝夕相处患难与共的同事。是他们一直用一颗宽容的心,开导我、鼓励我、培养我。真的很感激这里所有的人容忍了冲动而暴躁的我!
提出辞职我想了很久很久,这么好的机会我都这样放弃,我自己内心都很恼火:我真是一个不懂珍惜的人。其实,选择离开真的是非常不舍,因为一些个人原因,个人的工作能力有限,而公司就像高速列车不断向前进,我却停滞不前。俗话说“学无止境”,人是需要不断发展、进步、完善的。我也一直在努力改变,变得适应环境,以便更好的发挥自己的作用。但是我觉得自己一直没什么突破,而且重复性的工作让我产生了一些惰性。考虑了很久,我想我是需要去充充电,在有限的生命里尽量多学点知识,不让若干年后白发苍苍的自己后悔年轻时的无知。
在未离开岗位之前,我一定会尽自己的职责,做好应该做的事。最后,希望公司的业绩一如既往一路飙升,越走越顺!领导及各位同仁工作顺利,幸福快乐!
此致
敬礼!
辞职人:xxx
20xx年x月x日
公司销售人员辞职报告500字左右
尊敬的领导:
您好!
首先谢谢你,谢谢你几个月前从网上找到我,给我加入xx这个大家庭的机会。
几个月过去了,xx使我从对服装行销售员业一无所知,到目前自认也是行业中的一份子。xx带给了我很多愉快的记忆,也带给我人生经验的增长和微薄的薪酬。xx让我第一次销售冠上了经理名称。让我顺利地开展了工作。几个月前何总给我一项任务就是开拓xx的市场,现在xx销售已经从没有一家实体店到拥有xxx,我觉得今年xx在xx的布局已经完成。我也可以放心地向你辞职了。
也许你会猜测我的去向。但我自认没有能力去耕一块新田,我还是会去找一棵可以遮挡风雨的树,在树下我希望可以愉快地生活。哪怕一时间没有满意的我也不介意,因为我对自己充满信心。希望你理解。
当我走出飞马离开xx的时候,我想我还是会回过头看一看。以后无论在那里,静心的时候我还是会回想起我在xx的日子,回想xxx。
谢谢xx对我的信任,也谢谢陈总你对我的严格要求。祝愿你们的事业蒸蒸日上,也希望xx健康成长,请批准我的辞职申请。
此致
敬礼!
自2016年五一节后,哥仑步董事长魏庆华就未曾在公司露过面。正在公司上下员工惶恐之余,5月15日,一个神秘的快递送达。员工拆开后发现,这竟是魏庆华寄来的一封辞职信。信中声称,他因个人身体不适决定辞职。
这离哥仑步挂牌新三板还不到5个月,整个户外品牌行业本处于复苏之际。
魏庆华“创意”的离职方式,让沉寂多时的哥仑步再次回到大众视线,也让哥仑步变得更加混乱。近日,哥仑步公告称,公司监事会主席、副总经理等3名高级管理人员已相继辞职。业内认为,董事长跑路、财务状况混乱的哥仑步大势已去,“树倒猢狲散”或成定局。
登陆新三板从来不是救命稻草,也掩盖不了公司运营模式的转型失利。或许,正是魏庆华对“上市梦”的偏执追求,成为把公司带进死胡同的推手,最后自己也走上“江南皮革厂倒闭,黄鹤跑路”的老套路。
上市!上市!上市!
哥仑步福州工厂总部,一片寂静。工厂保安亭内,几位员工代表称:“公司已经停产了。”
工厂保安亭外墙上,贴着一张“五一”放假通知:“公司生产及相关部门员工4月28日至5月12日放假,5月13日开始正常上班……”通知上的签发日期是2016年4月27日。
“之所以提前放假而且假期这么长,是因为没有辅料没办法接订单。”而长假过去,员工们回来,发现老板消失了。
在工厂正门前,贴了一张由福州市马尾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签发的“劳动保障监察责令改正决定书”,上面显示:福建哥仑步被相关20余人投诉欠资,经查公司拖欠2016年3月到5月15日工资。
哥仑步,全称为福建哥仑步户外用品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3月。在福州当地,哥仑步是颇有名气的户外品牌。经营产品主要包括户外服装、户外功能鞋及户外装备三大类别。
业内人士一度将哥仑步和探路者相提并论。作为国内户外用品行业首家上市的企业,探路者在2009年前后尚且只有100多家门店时,哥仑步的门店数量就已达到200多家。魏庆华一直有意与探路者一决雌雄,直到2009年探路者在创业板成功上市。
魏庆华开始紧张。“哥仑步现在最重要的是什么?上市!上市!上市!”魏庆华在员工大会上,拍着桌子大喊。
要达到上市条件,哥仑步需要做大规模。
魏庆华将规模扩张提上日程,四年内,哥仑步在全国全线布局,门店数量从200多家飙升至600多家。
如此“大跨进”运动,需要巨额的投入,一家门店的投资费用约在100万元左右。新增的400家门店,意味着约4亿元的投入。传统行业的收回成本并不会那么快,而仓促间开起的门店普遍“造血”能力有限,有的门店不过一个月十几万元、几万元的收入,更多门店一直未达到盈亏持平。
哥仑步资金链紧张,魏庆华更加渴求上市融资。
但“天不遂人愿”,正在哥仑步布局市场冲刺的最后阶段,2012年11月3日,浙江世宝发行之后,证监会开展声势浩大的IPO自查与核查运动,IPO停止,直到2014年1月才重启。
眼看哥仑步要断血,魏庆华开始稀释自己股权引入部分资金,暂时维持着公司的运转。
丢掉最后一根稻草
天无绝人之路。上不了创业板,却还有新三板。只是登陆新三板,同样需要业绩支撑。哥伦步原本的600多家门店大举关闭,到最后维持了200多家门店的运营,其中直营店只剩几十家。
这次,魏庆华确实没有资金实力,继续选择扩张门店冲数据的“笨”办法了。
哥仑步挂牌前公布的财务报表显示,截至2015年5月30日,公司实现营收6 870.5万元,净利润为457.394万元。
而对比哥仑步挂牌前的财务数据:2014年实现营收1.48亿元,同比下降29.42%,营业利润-4 636.21万元,同比下降706.47%,净利润-4 070.8万元,同比下降853.91%。
这么短时间就扭亏为盈,有分析人士认为,不排除有报表“修饰”的情况存在。
而作为辅导哥仑步并推荐其挂牌的主办券商国泰君安的表现,也颇为“耐人寻味”。
在去年12月底的主办券商对哥仑步挂牌及公开转让推荐报告中,国泰君安曾对公司治理不当与信披要求不匹配、经营业绩下滑等8类风险作过提示,有不少正是哥仑步当前面对的难题。
不过,国泰君安多番论证后在报告中得出的结论却是:“主办券商认为,公司经营状况良好,具有持续的经营能力,公司具有良好的投资价值。”
在上述推荐报告中,国泰君安曾明确表示做过充分的尽职调查,并详细罗列了尽职调查的操作环节。
各方联手搭好了台――2016年1月12日,哥仑步在全国股转系统挂牌。没想到,主角突然罢演了。
魏庆华失联后,国泰君安连发3份风险提示公告,也难掩其对哥仑步挂牌前的尽职调查中,对风险排查做得并不到位的事实。
于是,有人这样分析老牌券商国泰君安的“失误”。
与A股上市企业的发行费用相比,主办券商对新三板挂牌企业赚钱的费用仅相当于其十分之一甚至百分之一。“为了保证新三板业务的盈利能力,主办券商就不得不选择拼量。”
也许,国泰君安作为主办券商促成哥仑步挂牌新三板时,尚未意识到这笔推荐挂牌费赚得有多艰难。当然,大众也想不通,魏庆华都“如愿”抓住新三板这根救命稻草了,为什么却来了失联这一出反转剧。
魏庆华曾拥有哥仑步高达90%以上的公司股份,至新三板挂牌后,其持股比例降低到2 862万股,占公司股本42.72%,之后其所持有的公司股份已于2016年2月全部办理质押,最后融资了2 000多万元。
魏庆华质押融资的钱到底是流入个人腰包,还是用于偿还供应商的欠款等公司资金周转需要,江湖流传的两个主要版本相互矛盾。
当事人不现身说法,这大概会成为新版罗生门故事。
快递式辞职与讽刺式结尾
或许,创始人放弃公司,终绕不过的一个死结是,品牌运营模式转型失利,再多的输血,也是徒劳。
近年来,户外行业本迎来一个较好的发展势头。2015年,国内户外市场品牌总数达到955个,整个行业的出货额度达到170多亿元。
但是,魏庆华距离自己一直煞费苦心想要超越的对象探路者,越来越远。
品牌代言人一直是行业标配。探路者创始人盛发强在2009年便剑走偏锋,请动王石做代言人。王石简直是户外品牌代言人的绝佳范本,他长期在媒体上塑造着“颠覆自我”的形象,与探路者品牌有十足的契合度。而探路者创始人盛发强、王静夫妇二人本身也是极限运动爱好者,攀登过珠穆朗玛峰、徒步到过南、北极点。
反观哥仑步,此阶段的品牌代言人均为清一色的国外模特,难以凸显哥仑步的鲜明调性。
2012年,电商冲击整个户外行业,探路者的脚步也一度放缓,意识到户外品牌发展放缓是全行业现象时,探路者开始尝试转型。探路者新战略涉及到在线旅游、电商O2O、户外LBS、智能穿戴等热点,率先抢占了行业先机。
而哥仑步在三年以后,才在智能穿戴设备等特点市场有所反应。2015年秋冬产品中,哥仑步上线了带有GPS信号功能的冲锋衣,可测量血压并进行信息同步的T恤。
或许是错过了先发优势,或许是没有真正捕捉到消费者需求,哥仑步的智能穿戴产品并未引起多大反响,更不要说成为爆款。
环保,是大多数运动品牌大打特打的一副牌。哥仑步也不例外,提出了“轻户外”的概念,倡导“给心灵减压,给地球减负”的低碳环保生活方式。只不过,这种元素的生硬添加,却把品牌带进了另一个坑:稀释了户外品牌该有的纯粹性。
看得出魏庆华极力想让哥仑步变得更年轻。但仅靠2013年聘请“韩国时尚之父”洪煊彪做创意总监,也抵消不了哥仑步门店设计跟十多年前并无二致的滞后。
时尚、环保、科技……市场上一流行什么,哥仑步要慢半拍才开始复制。可以说,它被动地被市场牵着鼻子走,并未在某一方面形成核心竞争力,反而造成品牌定位上的摇摆不定。
更雪上加霜的是,哥仑步还错失了发力电商的机遇。面对着居高不下的库存压力,魏庆华更倾向于把线上渠道作为清理库存的渠道。网上哥仑步的产品比实体店便宜,实体店消费更受冲击。
在2015年底公布的公开转让说明书中,哥仑步曾表示要实施“+互联网”战略,推进 O2O布局。不过,此后其实并未有太大的动作。
或许可以这样说,身处互联网时代,哥仑步依然以单纯依赖户外用品的传统零售模式运作。
然而,其股价在上市次日最高涨至每股7.76港元之后,便一路下滑,最低跌至1.18港元。2012年3月16日,由于其审计师德勤·关黄陈方会计师行因“担心财务报表中充斥的种种问题”辞任,博士蛙不能2011年财报并停牌至今。持有该股的欧洲股神损失甚重,而损失最大者当属重仓该公司5.3亿股的策略投资基金挚信资本。
梳理博士蛙的财务数据链可以发现,其经营净现金流量、应收账款/收入比等诸多指标,相比李宁、中国动向等同类企业都存在明显异常。作为处于强势买方地位的服装类企业,其不仅没有利用上游供应商的账期,给其大量预付款,而且长期给下游经销商大量账期,形成了大额应收账款。对这些不合常规的举动,最有可能的解释是,其表面上为了迎合投资者对轻资产公司的偏好,剥离了生产性资产,但实质上这些资产卖给了大股东控制的关联公司。这些关联企业既是公司供应商,又是经销商,一方面,其可以通过向这些经销商压货,来虚构收入、虚增利润,吸引投资者,另一方面,又可以采购为名,向这些企业大量购买存货和支付预付款,把IPO募集资金转移给大股东。
上市公司的道德风险日益成为横亘在投资者面前杀伤力巨大的“地雷阵”,本文的分析路径,对于识别同类消费品公司的造假模式,不乏示范意义。
有“欧洲股神”之称的安东尼·波顿(Anthony Bolton),将于2014年4月1日正式退休,然而,他曾主理的富达中国特殊状态基金收益率何时能够转正,仍是未知(详见附文)。他对中国儿童消费品企业博士蛙国际(01698.HK,简称“博士蛙”)的投资能否收回,更是问号。
截至2013年12月,博士蛙国际已停牌超过21个月,复牌仍旧杳无音信。这一事件缘起于2012年3月13日,德勤·关黄陈方会计师行宣布,辞去博士蛙审计师一职,原因是担心博士蛙在公司治理方面存在问题。身为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德勤在辞职信中表示,因为博士蛙未能提供足够的财务信息,所以无法完成审计工作。德勤所称“担心财务报表中充斥的种种问题”,其中包括预付给一家供应商的3.92亿元款项。
审计师的辞职,引发投资者一片惊恐。3月15日,在德勤辞职信部分内容公布当天,博士蛙股价报收1.68港元,跌幅近35%,市值蒸发18.67亿港元。且当日博士蛙突然中途停牌,至今仍未复牌。2012年4月19日,恒生指数公司宣布将博士蛙剔出恒生环球综合指数、恒生综合指数及其分类指数,4月30日起生效。
博士蛙股价的暴跌令一众投资机构损失惨重,策略投资基金Trustbridge(挚信资本)是最大的损失者。挚信资本持有博士蛙5.3亿股,占其已发行股本约25.55%,账面亏损约4.77亿港元。不过更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博士蛙还是“欧洲股神”安东尼·波顿的爱股。安东尼·波顿主理的富达中国特殊状态基金早在2011年8月已持有博士蛙约424万股,若仍维持这一持股量,则以停牌当日价格计算,其损失约为381万元。
博士蛙国际究竟有何吸引力,竟让如此众多的资本大鳄为之折戟?它究竟有没有涉嫌市场盛传的财务造假行为?投资大鳄们还有翻盘的机会吗?由于审计师辞任,博士蛙自身的调查结果也迟迟未见公布,其中谜团一直并未解开,而要解开这些谜团,还得从博士蛙创始人钟政用创业开始说起。
博士蛙故事的起点:
跳出传统模式,转型“轻资产”公司
根据公开资料,身为上海人的钟政用,出生于1956年。32岁时,他辞职下海,开始从事儿童服装OEM出口业务。1996年,担任国企上海荣臣集团董事局主席的钟政用,创立了博士蛙。博士蛙的发展历程与同样瞄准儿童用品市场的好孩子有些近似,也是在外贸代工、贴牌生产的同时培育自有品牌,进而进行产业链扩张,只不过好孩子的产业链起点是童车,而博士蛙的起点是童装。
在进行外贸代工与自有品牌童装运营数年之后,2005年,博士蛙获得华纳兄弟(Warner Bros)对哈利·波特品牌的授权,负责开发、制造和销售该品牌4到14岁儿童的服装及配饰产品。相关产品一上市便受到了热烈追捧,这次成功开启了博士蛙给国际品牌做授权商的道路,此后它陆续将网球王子(Prince of Tennis)、NBA、巴塞罗那、尤文图斯等品牌收入麾下。做授权品牌给博士蛙带来的最大收获在于积累了品牌运作的经验,它在摸索中不仅创立了博士蛙、Baby2、Dr.Frog等自有品牌,将自有品牌逐步提升到占其销售总类别的70%以上,并且搭建起自有品牌、授权品牌、品牌组合而成的受众定位各有侧重的多元品牌群。
为了找寻更广阔的利润空间,博士蛙在2007年开始产业拓展,将产品从童装扩展到护肤、洗护、日用等婴童快消品行业。
与好孩子相同的是,博士蛙同样经历了由生产商到“生产商+零售商”的商业模式转型。早在2004年,钟政用就跳出传统通路,在上海港汇广场开设了第一家博士蛙365生活馆,销售包括服装、鞋、儿童日用品及快消品等在内的3000多种产品,给消费者提供一站式的购物体验。在365生活馆之后,博士蛙又相继试水网店、街铺专卖店和主力店等业态。
相比好孩子,博士蛙还在模式转型上又多走了一步。根据博士蛙招股书,2008年9月16日,博士蛙与袁金康、黄浦两名自然人订立两份转让协议,其旗下上海博士蛙分别向独立第三方袁金康及黄浦出售其于荣臣针织的50%及25%股本权益,代价分别为约147.36万元、73.68万元。由于荣臣针织子公司上海荣佰是博士蛙上游主要的制造商,出售荣臣针织股权,意味着博士蛙逐步退出制造环节,将业务重心聚焦到研发、品牌管理和营销上。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上海荣佰被博士蛙剥离,但其仍然是博士蛙下游经销商。到2008年末,博士蛙已完全成为一家轻资产公司。因此,我们不妨将博士蛙理解为一家儿童消费品领域的品牌运营公司。
登陆香港,描绘又一“传奇”
2010年9月,博士蛙国际在香港正式IPO,成为国内首家登陆香港资本市场的儿童用品企业,并且是港交所首个上市的儿童消费品股。陪伴其登陆香港的,是担任IPO联席承销商的中国交通银行、瑞信(Credit Suisse)和瑞士银行(UBS)等大投行。香港中环参与配售的机构与市民与其说直奔博士蛙而来,不如说是直奔给大家讲述博士蛙故事的投行们而来,让我们听听他们讲的故事是多么的诱人。
博士蛙招股书用数据对所处的中国儿童消费品行业的美好前景作了描述:中国儿童消费品市场由2005年的740亿增至2009年的165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在20%以上,预计2013年达3111亿元;而童装市场则从2005年的338亿元增至2009年的70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20.4%,预计2013年超过1330亿元(图1)。
不仅如此,博士蛙的行业地位也是举足轻重。其招股说明书描述称,“公司位列2009年中国中高端儿童消费品市场十大公司首位”、“ 2007、2010中国十大童装品牌”、“ 连续17年被评为上海名牌产品”,“北京奥运会童装特许生产商”;尽管博士蛙为行业龙头,但“公司2009年绝对销售额仅人民币6.3亿元,占童装市场的份额不足1%”,这就意味着其未来成长空间依然巨大,况且还有未来中国二胎政策放宽的预期!
同时,博士蛙的商业模式也令人振奋:公司在上市前把所有制造业资产全部剥离,产品全部OEM,“能较好地规避运营生产设施和管理劳工所产生的直接营运及财务风险和开支”,“公司采用整合的业务模式,参与产品生命周期除生产外的主要环节,并采用新的零售业态”。这就说明,其资本支出小,易于高速扩张。招股书披露的博士蛙财务数据也充分说明了这一趋势:公司2007-2009年销售收入及纯利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72.5%和169.8%,其中2009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较2008年同比增长373%和201%,2010年中期同比增幅亦达172%和200%(图2);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ROE)、毛利率、净利润率也都非常高,IPO前三个财报期的毛利率都超过40%,而净利润率也接近20%(表1)。
而且博士蛙的估值也极具吸引力,按照最高发行价预测其2010年动态PE为25倍,若参照2009年及2010年中期的增长速度,则预测其2011年动态PE不足10倍。券商研究报告也大多充满溢美之词,要么建议积极申购,要么建议买入,博士蛙主承销商之一的瑞银给予博士蛙买入评级,目标价定在8港元/股。这家国际投行认为,博士蛙高增长业务模式的先导优势、执行开店计划以及儿童产品高峰购物季即将到来这些因素支持该股估值高于同类股。其预计多品牌和多渠道战略将驱动该公司2010-2012年销售额年复合增长58%,同时赢利年复合增长72%。
由此看,博士蛙显然又是一个中国传奇的开始。如此优秀的公司,投资者自然很难抗拒。博士蛙不仅引入了三家极富影响力的基石投资者—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韩资未来基金(Mirae Asset)及苏格兰基金(Martin Currie)分别投资3000万美元、2500万美元及2000万美元。其IPO亦吸引了超过8.4万散户的认购,超额认购倍数达到485倍,冻资逾1220亿元,超过此前在港上市的中国农业银行,成为2010年港市“冻资王”。最终,其以4.98港元/股的上限价格发行,7500万股的超额配售权也获全数行使。
如果你在博士蛙IPO时还能抵挡住诱惑,那么当你看了它IPO之后的第一份年报—2010年年报之后,肯定忍不住要行动了。2011年3月30日,博士蛙公布了上市后的首份年报。数据显示,2010年,其收入录得123.5%的增长至约14.082亿元;毛利大幅增加135%至约6.257亿元,毛利率上升2.1个百分点至44.4%(2009年为42.3%);除税前溢利录得增长115.4%至3.678亿元;年度股东应占溢利上升106.9%,由2009年1.213亿元增加至约2.51亿元。
同时,报告期内公司的销售通路有快速的发展,零售网点由2009年的890间增至1555间,增长率达74.7%。其年报称,销售通路的快速扩张,带动了博士蛙儿童服装、鞋具及配饰、儿童日用品业务销售收入保持高速增长,使其收入飙升至14.082亿元,当中儿童服装、鞋具及配饰的收入为10.056亿元,增长率达76.7%;儿童日用品的收入则占4.026亿元,增长率更是飙升558.9%。
还有更好的消息,在收入劲增123.5%的同时,博士蛙的销售成本仅由2009年度的3.638亿元上升至2010年度的7.825亿元,增长115.1%。公司解释称,销售成本的增幅低于销售收入的增幅,主要因为其销售收入于2010年度大幅增加,采购量也随之上涨,加上集团对于供货商的议价能力持续增强,可以获得更低的采购成本。同时公司在年报中介绍了行业的高景气度,2010年中国儿童消费品的市场规模超过2000亿元,并将以高达约20%的年复合增长率进一步扩大。看来公司招股时的介绍还有些保守。
博士蛙的如此高成长性足以令投资者疯狂,其年报披露当天,股价振幅高达7.87%,最终报收于5.28港元/股,上涨1.34%。
审计师辞任,冰山一角被揭开
从早期所谓的转型轻资产公司,到香港上市,再到受投资者热捧,博士蛙一路走来顺风顺水,似乎成功营造出一个婴童产业链拓展成熟的企业形象。然而上市后不到18个月,博士蛙就在2012年3月停牌,股价从高点的每股7.76港元跌到停牌前的1.68港元,下跌幅度高达60%,光鲜形象的背后是问题的不断暴露。
当然,停牌的导火索是德勤·关黄陈方会计师行因无法获得足够审计信息,兼质疑约3.92亿元预付款的存在性,而辞任审计师。审计师的离开,揭开了博士蛙内部财务冰山的一角。尽管此后博士蛙公告成立特别调查委员会就此进行调查,然而时至今日也没有给出最终调查结果,其股票在港交所也一直未能复牌。
2012年5月,博士蛙宣布委任诚丰会计师事务所为核数师,自5月23日生效。但一年后的2013年5月,其又宣布诚丰会计师事务所辞任,国富浩华(香港)会计师事务所获委任为其新核数师。2013年11月,博士蛙公告称,根据新任核数师的审计计划表,倘无不可预测情况,以前未刊发的财务业绩与报告的审计会于2013年12月底完成。
上市公司的道德风险日益成为横亘在投资者面前杀伤力巨大的“地雷阵”,如何识别上市公司的造假行径,地震之前有何征兆,像博士蛙这样“优秀”的公司,到底有没有投资者担心的财务造假行为呢?梳理公司异动财务指标背后的逻辑,也许能帮助我们找到真正的答案。
财务指标异常的逻辑
将博士蛙和同行业公司李宁(02331.HK)、中国动向(03818.HK)和安踏体育(02020.HK)的财务指标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其经营净现金流量、应收账款/收入比、应付账款(票据)/存货比、预付账款/存货比、其他应收款、应付票据和应收票据等诸多财务指标存在明显异常。
经营现金流/净利润、现金流利息保障倍数大幅低于同行,说明公司靠融资维持
博士蛙财报显示,其经营净现金流超低,仅够付贷款利息,而2009年甚至连付贷款利息都不够;2011年中报数据则更不寻常,期内经营活动净现金流居然为-9.23亿元!
同时,衡量公司利润含金量的指标—经营净现金流/净利润平均仅有11%,和李宁、中国动向及安踏体育相比明显异常,这三家同业公司的这一指标普遍高于70%(表2)。
而且,博士蛙IPO前现金流利息保障倍数极低,平均仅有1.03,远远低于李宁、中国动向和安踏。尤其是2009年仅有0.15,也就是说,博士蛙的经营活动净现金流只够支付15%的贷款利息,余下85%利息只能靠银行贷款去支付,更谈不上偿还当年高达2.5亿元的短期银行贷款及用于扩大再生产。
如此一来,公司只能靠银行贷款来维持日常运营及支付利息,而到期银行贷款亦只能借新债还旧债;因此,其资金链极其紧张,只有孤注一掷寄望IPO成功,否则面临资金链断裂而被迫破产的巨大风险。
应收账款/收入远高于同行:“经销商过于强势”
与捉襟见肘的经营净现金流完全不同的是,博士蛙应收账款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远远高于李宁等同行,其2008年至2010年中报的平均数高达62%,而李宁、中国动向及安踏体育三家公司同期的平均数仅为13.3%(表3)。应收账款占销售收入比例如此之高,说明公司收入主要是给经销商压货,而经销商却并不需要付款,与此同时,公司所得税还必须用现金交纳,这就使得公司现金流非常难看,资金链极其紧张。这也解释了博士蛙的经营净现金流为何远小于净利润。
一般而言,公司出现巨额应收款只有两种可能,一是经销商货物卖不出去,严重滞销,没钱给公司;二是经销商太过强势,即使把货卖出去了也故意拖欠公司货款。如果是前者,经销商和公司都没钱赚,经销商早就该退出而公司也早该关门了,何故博士蛙还能持续经营数年而且还要大肆扩张?如果是后者,博士蛙完全可以及时停止给经销商供货,更何况其自称是童装强势品牌。
也许,对此只能用另外一种假设来解释,那就是公司很可能通过向自己控制的经销商压货,虚构收入,进而虚增利润。如果采用这种方式,通常来说,即使交易内容是虚假的,现金走账还必须得完成,至少现金流是真实的。不过,如果公司或其股东处于资金极其紧张的情况,甚至连用来虚增收入走账的资金都匮乏,那么采用这种技术含量极低的造假方式就成为可能,由此会出现大量的应收账款。
应付账款(票据)/存货低迷,“公司唯恐欠款”
由于博士蛙采取轻资产运营模式,因此没有工厂,存货全依赖外购。但其应付账款/存货非常之低,最低仅有17%,同样远低于李宁、中国动向等采取同样运营模式的同行,李宁、中国动向的这一数据高达160%和151%(表4)。
应付账款/存货与同行之间的大相径庭,说明博士蛙的供应商很强势,公司很难从供应商那里获得账期,因此,公司采购时给供应商付款非常及时,唯恐欠款。然而众所周知,服装行业是充分竞争行业,代工厂(博士蛙采用的是代工模式)相对比较弱势,一般都会给公司账期,李宁、中国动向无不如此,博士蛙作为强势品牌,应当也不例外。
在服装公司和上游代工企业的交易中,应该是买方话事,然而博士蛙却不能获得账期,反倒给供应商付款非常及时,如此异象只能做三种解释:1、公司大股东资金极其紧张(和前述应收账款分析结论相印证),仅有的用来做账的资金需要尽快流出公司体外,以便进一步做虚假收入;2、短期银行贷款(2.5亿元)到期压力大,需要资金来倒贷(即还旧债借新债);3、以这种方式将IPO募集资金迅速转给大股东,并让投资者习惯公司这种现款采购模式,日后大股东若以经营需要为名挪用资金,导致现款采购大幅增加,投资者也会习以为常、信以为真而不会提出任何质疑。而事实上,其IPO后次年(即2011年)高达7.11亿元的存货和仅8400万元的应付账款也印证了这一判断。
预付账款/存货、其他应收款异常,
资金很可能被大股东挪用
博士蛙不但在采购存货时不拖欠供应商货款,而且向其大量支付预付款;尤其是在IPO募资之后,预付账款的绝对数额大幅增至2.1415亿元,同比增幅达649%(表5),而存货同比亦大幅增加138%;而且,公司向供应商垫款高达1.53亿元,较2009年的1960万元增加680%,而公司预付账款/存货这一指标显著高于同行,同样说明其供应商很“强势”。
由于服装有季节性和潮流性,服装公司一般根本不需要储备如此多存货,而且,服装公司相较上游代工厂属强势,根本无需向供应商提供如此巨额垫款。因此或可推测,公司IPO募集的资金很可能被大股东以采购存货的名义,经由自己控制的所谓“供应商”挪用了。
2010年,博士蛙存货加预付账款的数额同比增长高达220%,如此大量准备存货、大笔预付货款,肯定是订单大增或销售预期会大增,市场前景光明,预示下一财报期至少收入会大幅增加。然而,其2011年中报收入仅8.76亿元,同比仅增加47.5%,净利润仅增长13.8%,远低于存货和预付账款的增幅。这可以从侧面印证上述担心,即其IPO资金很可能被大股东大量挪用了。
应付票据和应收票据为零,公司融资舍本逐末
博士蛙财报显示,其应付票据和应收票据两项数据均为零,也就是说,公司几乎从未使用银行承兑汇票或商业承兑汇票。
在IPO之前,博士蛙的短期银行贷款高达2.5亿元。由于其已经剥离掉所有生产性资产,不需要资本支出,也就不存在短贷长投的问题,其银行贷款应当是用于购买原料等流动资金周转。公司既然能从银行获得贷款,当更能获得银行的承兑汇票额度(在存款压力普遍很大的情况下,银行宁愿给企业承兑汇票额度而不是直接贷款,一则无需占用头寸,二则因为开票一般至少需存30%保证金,可以增加保证金存款)。类似于博士蛙这样的商业模式,向上游供应商采购时开立银行承兑汇票,肯定比直接用银行贷款成本要低很多,即使银行承兑汇票贴现利息不需要和供应商分摊,而完全由公司全额承担,也比贷款利息要低不少,那么,博士蛙为何宁愿贷款也不使用这种融资方式呢?
同理,公司资金既然如此紧张,下游经销商即便无法从银行获得承兑汇票额度,但博士蛙完全可以要求经销商开立商业承兑汇票,再去银行贴现。以该公司信用,既然能获得高额银行贷款,从银行获取贴现额度当非难事。
公司需要流动资金周转,完全可以采取应收、应付票据贴现这种融资成本更低的金融工具,并不需要舍本逐末去从银行贷款融资。这种现象只可能有一种解释,那就是,由于银行在开承兑汇票时对贸易背景的真实性审核日趋严格,如果公司的很多业务是虚构的,没有真实的贸易背景,就会很难通过银行审核去做票据贴现融资。同时,我们完全有理由质疑博士蛙的很多银行贷款并没有用于流动资金周转,而是用于虚增利润或是其他为IPO服务所需的用途。
异动逻辑的最终指向:公司存重大造假嫌疑
综合所有数据链来看,博士蛙一方面不仅没有利用上游供应商的账期,而且给其大量预付款,另一方面却长期给下游经销商大量账期,从而形成大额应收账款,这有如一家有名的餐厅在采购柴米油盐时都付现款,而且还给大量预付款,而客人过来吃了之后却不用付款,长期挂账,那么,这家餐馆何来现金流周转,如何能持续经营?由此来看,博士蛙不是商业模式存在严重问题,就是存在重大造假嫌疑。
在其招股说明书第170页,有这样一段关于剥离生产性资产的陈述,“自本集团于2008年9月出售荣臣针织及上海荣佰以来,上海荣佰一直作为独立第三方向本集团提供原设备制造商服务????亦是本集团获授权第三方经销商之一,并且经营本集团部分获授权第三方零售店”。这即是说,上海荣伯既是其供应商,又是其经销商。由此不能不令人怀疑,其剥离的那些生产性资产,是否实质上都卖给了大股东自己控制的关联公司。其剥离的动机,表面上是为了“能较好地规避运营生产设施和管理劳工所产生的直接营运及财务风险和开支”,迎合了资本市场投资者喜爱轻资产型公司的偏好,但这背后,或许还有更深层次的目的。
由于这些关联企业既是供应商,又是经销商,因此可以作博士蛙包装之用。其可以通过向这些所谓的经销商压货,来虚构收入、虚增利润,吸引投资者。而由其IPO之后的第一份财报—2010年年报则可推断,其或以采购为名,通过向此前剥离的那些所谓生产性公司大量购买存货和支付预付款,把IPO募集资金转移给了大股东。
事实上,深入解析招股说明书,即可识别博士蛙财务有严重造假嫌疑。即使那些不具备专业财务知识的投资者,至少也能看出其商业模式存在严重问题,因此应果断回避。而如果在IPO时尚不能看出问题所在,那么在其2010年年报披露之后,也应该立即纠错。
正常的造假套路一般是:虚增收入、利润—高价IPO—关联交易挪用IPO资金—利用IPO资金继续虚增利润—推高股价—大股东二级市场减持—减持所得继续虚增—配售圈钱—圈钱获得利润,如此循环,大股东最后赚得盆满钵满。
那么,博士蛙的大股东为何在IPO后就迫不及待把资金挪走呢?概因公司及大股东原本资金紧张,连用于虚增收入走账的资金都捉襟见肘,同时公司为了造假实现IPO,所得税必须以虚构利润为基数缴纳,现金支出巨大,造成公司及大股东资金极其紧张,估计大股东为此借了不少外债,不得已采取这种最快捷而又最没有技术含量的挪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