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描写家乡景色的作文

描写家乡景色的作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描写家乡景色的作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描写家乡景色的作文

描写家乡景色的作文范文第1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笔者也从二十多年的农村语文教学中,发现农村习作教学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只要我们能好好地把握住农村教学的特有优势――乡土性,挖掘用好农村生活素材,农村习作教学同样也能开辟出一片新天地。

一、从四季景色中挖掘习作素材,写出家乡的景色美

陈鹤群先生说过:“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农村是个多彩的世界,它没有城市的冰冷与喧嚣,有的却是多彩与宁静。在对城市的向往中,农村独有的自然美景常常被忽略。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抓住农村四季景色变化,观察农村一年四季不同的景色特点,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农村“春有百花、夏有凉风、秋有收获、冬有白雪”的四季之美,从四季景色中挖掘和积累习作素材,激发学生观察自然景色的兴趣,点燃学生热爱家乡的激情,写出家乡的四季景色之美。

例如,春天来了,带领同学们来到田野上、小河边、大山里,仔细观察春天的景物特点,同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收集一些描写春天的诗词、句段,为写好春天的景色积累素材。

如有学生通过自己的仔细观察,这样写家乡的春天:“春天的景色真美啊。大地上的万物都苏醒了,河边的小草变绿了,杨树光秃秃的枝头上开始有了指甲大小的嫩叶。桃花绽开了红彤彤的脸,柳树在春风中跳舞。山坡上开满了各种各样的花。鲜红的山丹丹花、粉红的牵牛花、宝石蓝的铃铛花,散发着阵阵清香。绿油油的小草上,嵌着一滴滴清亮的露水,河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清澈见底的小河里,小鱼自由自在地游逛着……”

又如,秋天到了,教师可先布置学生观察秋天带来的变化,然后组织学生交流汇报:“你们在什么地方找到了秋天?”学生们会惊喜地发现秋天就在自己的身边。“我在田野里找到了秋天,到处都是金灿灿、沉甸甸的果实!”“我在果园里找到了秋天,那鲜美的水果真诱人啊!”“我在大树上找到了秋天,瞧,那一片片树叶都变黄了,变红了,有的还随着秋风翩翩起舞呢!”“我在我家小院里找到了秋天,那盛开的真让人赏心悦目!”……站立在瑟瑟的秋风中,嗅着花香与果实的芳甜,欣赏着黄的谷、红的叶、蓝的天,什么样美妙的秋季描绘不出来呢?

二、从农村土特产中挖掘习作素材,写出家乡的物产美

除了对四季景色变化的观察与记录,对农村土特产的描写也是习作时可以发掘利用的空间。农村土特产代表着一个地方的特色,是写出有特色的文章、表现习作“个性化”的极好材料。在老师的引导观察下,学生们会发现这些土特产的可爱、可写之处,包括土特产的外貌特征,生产、制作过程,以及土特产的价值等。引导学生从农村土特产中挖掘习作素材,介绍家乡特产,写出家乡的物产美,抒发热爱家乡的感情是大有可为的。例如:教学了《我爱故乡的杨梅》一课后,老师就可引导学生寻找观察家乡的特有水果。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去看一看、摸一摸,仔细观察水果的生长过程以及它的形状、大小、颜色、味道等,这样才能言之有物。如有一位三年级的同学在仔细观察了家乡的橘子后,这样写自己家的橘子:“……金秋十月,橘子树上挂满了金灿灿的果实。橘子的大小和拳头差不多。它的表皮先是绿色的,渐渐出现了一点黄色,甚至橘黄色,表皮也不那么平滑了。橘子熟透了,像一个个小灯笼,仿佛在向人们报告丰收的喜讯。你不要看橘子的表皮不太好看,橘子瓣可好吃呢!只要你轻轻剥开它的皮,只见里面十几个‘橘瓣兄弟’紧紧地搂抱在一起。取下一瓣丢到嘴里,轻轻一咬,就觉得果汁四溢,那甜滋滋的味儿,会一直甜到心里。”设想如果该学生没有亲自去橘园,没有认真观察橘子树,没有亲口尝过橘子,他还能否写出这样水灵灵的文章来呢?农村土特产自有其独特之处,学生在观察、积累、描绘中不仅积累了习作素材,同时也得到了美的享受。

三、从农事劳作中挖掘习作素材,写出田间的劳动美

农村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大课堂,更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百科全书。教师应当充分引导学生从农事劳作中挖掘习作素材。课余可以叫学生去帮父母养养鸡鸭、放放牛羊;农忙时节,可以引导学生走进广阔的田野,帮父母播种、插秧、除草、施肥、割稻、打场等,让他们亲身体验劳动的艰辛,真正感悟“粒粒皆辛苦”。通过身体力行,感受农民勤劳淳朴的美德,体会田间劳动的甘与苦,从而获取丰富的作文材料。只有生活充实了,才会抒发出真实而深厚的感情来,写下的习作也才会有血有肉,不会因道听途说、一知半解而内容空洞。

农村学生还有很多生活情趣,如:上山摘果、打柴、烧蜂窝、放牛羊;下田割稻、挖薯、刨花生;下河捉鱼摸虾、钓螃蟹、捡田螺;闲时烤薯、烧玉米、打弹子、游泳等,这些都是写作的好素材。引导学生寻找这些素材,可以写成许多富有情趣的文章来。

四、从民风民俗中挖掘习作素材,写出家乡的生活美

农家自有农家乐,农村生活更出彩。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农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俗民情。相对于城镇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而言,千百年的农家文化、农家风情,自有其独特的风格,富有更强劲的生命力。虽然时代在进步,生活也日渐殷实,但一些古老的、传统的民风民俗在广大农村仍在延续,随着社会的发展,还增添了不少新的内涵。如乡下人过节日:不仅有国庆节、元旦和春节等传统节日,还有更具农家特色的婚娶丧葬、祭祖踏青、起居造屋、龙灯庙会等。农家庆贺节日,有他们自己的方式,杀鸡宰鸭、捕鱼捞虾,走乡邻、访亲友,喝上两盅,常常乐得开怀大笑,这些都寄予着农民渴望物阜民丰的美好心愿,蕴含着历史悠久的农村文化。这些都是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很好的习作素材,也是我们最大的优势。老师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指导学生从节庆习俗中寻找积极向上的风俗人情、人迁、思想变化、新风俗风尚,积累富有浓厚乡土气息的习作素材,写出散发着浓厚乡土气息、反映农村特色的作文。如有学生在《清明节》一文中写她同妈妈剪青做清明团子:“……清明节来临前好几天,妈妈就带着我到田野里去剪青。一棵棵青在春姑娘的吹拂下,左右摇摆,神采奕奕,好像在跳着欢快的集体舞。我拿起剪刀,‘咔嚓,咔嚓’地剪了起来,大半个钟头就剪了满满一篮。”这样,通过对农村风尚的挖掘,让学生发现自己的生活是一座宝库,真、善、美就在生活中。

描写家乡景色的作文范文第2篇

那么,如何写好景物描写的文章呢?

一、写前要仔细观察,抓住景物的特征

观察是写好作文的基础。对于写景作文,事前要做到对描写的景物进行细致观察。先要确立好观察的立足点,然后按空间方位,或者移步换景来观察。比如从前往后、从里到外,或由主到次、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这样有次序有层次地进行观察。同时要注意观察景物变化的全过程,凡有变化的都要细致入微地观察。

自然界中的景物千姿百态。同样是山,但山与山的形态不同;同样是水,而水与水的姿态各异。如,南方的山与北方的山、冬天的山与夏天的山,江河的水与小溪的水各有特色。即使是同一时间的同一景物,因观察的人、观察的角度不同而出现不同的观感,这就好比苏轼笔下所写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只有仔细观察,才能抓住景物的特征,为写景打好基础。如老舍先生的《在烈日和暴雨下》,为了突出天气变化的过程,就着力描写了杨柳的动态:“一点风也没有时――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有一点风时――枝条微微动了两下;风大起来时――柳条横着飞。”通过杨柳的动态,显示了风的从无到有、由小到大,而对暴风雨降临时其他景象的变化,作者作了简略处理。这样,抓住杨柳的动态特征,既形象地表现了天气变化的过程,又避免了描写的呆板重复,使得文字准确而精练。

二、依照一定的顺序,写出景物的层次

写景也是要讲究顺序的。我们描写景物时,可以由高到低,由远到近,由整体到局部,由物到人,由动到静等。总之,把握住写景的顺序,描写出的景物才能层次分明,清晰自然。

描写景物的顺序通常有两种:一种是时间顺序,比如写一棵树,我们可以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写出它在各个季节是什么样子的;还有一种是空间顺序,例如我们描写一座山峰,就可以写远处看它是什么样子,近处看它是什么样子,或者从上看它是什么样子,从下看它是什么样子等。例如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一文,描写济南城周围的环境时写道:“小山把济南整个儿围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景物描写与作者的定点鸟瞰相吻合,自然清晰,形象准确。又如凡妮的《野景偶拾》一文,按照沿途所见,依次描写绕村的溪流、山梁的小路、盆地的高粱、山坡的谷穗、旷野的幽静、落日的霞光、宛如绸带的河流和公路、华美如贝雕的田野和山林。移步换形,有如移舟前进,景观随之改换,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三、学会使用修辞,凸现景物的神采

我们写景时要巧妙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既注重写景的形似,更注重神似。朱自清的《春》中用了一组比喻性的排比――“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的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使读者感受到春雨的细密轻盈。形象的比喻,能给读者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当然,运用拟人手法也能取得类似的效果。如《济南的冬天》中对于水的描绘:“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而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就凭这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这里,老舍将水藻、水和垂柳都人格化了。读到这样的句子,我们会很自然地感受到济南的冬天里孕育着无限的生机和朦胧的春意。

想象也是写景作文中常用的一种手法,这种手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其他修辞手法综合使用。在对景物进行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张开想象的翅膀,根据所见所感展开合理想象,再把景物的状态、颜色、声音、气味等描写出来,就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桂林山水》中,作者在观察的基础上展开联想和想象,从桂林山的“奇”,想象出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使景物显得更加形象生动,有利于充分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要注意借景寓情,升华文章的主旨

值得同学们重点注意的是,写景的目的最终是为了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的主旨一般是通过“借景抒情”“即景抒情”来体现的。要把景物写得栩栩如生,就必须把作者的独特感受写进去,应该在写景的过程中穿插作者的心理活动和思想感情。

鲁迅先生的《故乡》一文,反映旧中国农村衰败萧条的悲惨景象时,笔下的景色是“苍黄的天空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而脑海中闪现出少年闰土的美好形象时,则为“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景物描写之中渗透了作者爱憎分明的思想感情。以景促情,情景交融,有力地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又如《林海》一文,通览全文,字里行间处处流露出作者的一腔赞美之情。作者正是凭借这真挚的感情,讴歌了大兴安岭,讴歌了绿色宝库――林海。人们利用大自然,改造大自然,给大兴安岭添上了新的景色,添上了愉快的劳动歌声。说明了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因此,作者情不自禁地联想到“兴国安邦”的意义,其结束句,既深化了文章的中心,又余味无穷,耐人寻味。

写作文时,免不了要在作文里写景。有些同学虽然觉得“满眼都是景”,却就是不知如何把这“眼中景”变成“文中景”,大有“望景而不知如何作文”的纠结感。那么作文中的“景”应该如何写呢?简单地说有四个要求:

一、写“异”景

景是客观存在的东西,也就是说在众人的眼中,景都是同样的景,把大家眼中同样的景用有个性化的文字表达出来,就是写“异”景,或者说是把景写“异”。把景在作文中写得异样起来,会给读者眼前一亮不同凡俗的新鲜感。比如写雪景时,大家常常会把雪比喻成“棉被”,下面这段写雪景的例子,却把雪写成了“白云”,真可谓是“异样”雪景呀:

小雪初停,你看那雪,一簇簇,一团团,或铺陈在洼地里,或铺陈在枯草上,或铺陈在路沿边,它们像是天空的闲散白云――云本在天上飘,可是小雪初停,你一眼望去却发现云在地上浮了,身居其中,有脚踏祥云乘风去的升腾感。

二、写“美”景

既然能称为“景”,一定是美的,但这里所说的“美”并不是说景的美,而是说要用美的句子、用美的语言表达景物。用美言美语写美景,如果在作文中用上这等写景的功夫,那么你作文中的景致一定会美到让人心醉,这样的作文其实就是“美文”。请看下面这段用很美的语言写成的风景,虽然言语不多,让人读了却大有美不胜收的感觉:

夜幕丽江有渔家,渔家船头挂灯笼,那光辉温柔透红,恰如夕阳晚照的一幅美景――小桥流水,夜幕钟声,都在这画里。

三、写“情”景

景为什么会触动人心?因为景能对照人的心情,能反应人的情感。我们在作文中写景物时,不能单纯为写景而写景,要做到以景融情,把自己的情感融进景物描写中。比如可以把忧伤的心情融进“秋风落叶草枯”的景物描写里,比如还可以把愤怒的心情融进“风急雨大霹雳狂”的景物描写里。下面这段文章,依我看是将自己快乐的心情融进了景物描写过程里,所以读后会让人触此景而生快乐之心情: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道奇丽的小诗。

四、写“明”景

“明”景是什么景?这里所说的“明”景是指要在作文中把你所写的景写得清楚明白,做到描写有次序,不混乱,让人读了感觉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要把景致写得“明明白白”,一般可以按照观察角度的有序变化而写景,比如从远到近,从上到下,从外到内等。也可以按照景致变化的时间次序来写,比如可以按照从早晨到夜晚的次序来写,也可以按照季节的变化来写同一个景致。有了“次序”,景入作文才不至于杂乱无章。当然还可以按照其他顺序写风景,比如下面这段写“春景”的例文,是按照“景物”大小的次序来写的,即是按照从“宏观”到“具体”的次序来写的,读起来同样让人感觉“清楚明白”: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时文精华】

走进周庄,转过隔开新街的影壁,像倏然闯进一处梦里。你不曾料到,刚刚漫步走过水泥沥青堆成的寻常街市,怎的一下子时光倒流百年?眼前这长街曲巷,黛瓦粉墙,古朴中透着似曾相识的亲切,那亲切又翳着一层久违的新鲜。你生怕踏破这梦境,双脚蹭在石板路上,竟不知该向哪里迈步。

疑惑间,衣带般绕来绕去的水巷过来牵着你的思绪,由不得你再去打捞记忆深处的印象。你只须循着水巷去寻找,三步两步,一挂高挑的拱桥不经意地倚在石条岸边,精致得如镂空的玉环。小心踏上拱桥,周庄顿时立在面前;街楼古屋参差,逶迤着,摩肩接踵地向你涌来,倒显得桥下的水流淌得如静止一般,如果时间有分量,这河水远比古屋旧巷来得沉重;眼下它只是沉沉地绿着,像一整匹长长的翠绸向前滑动,滑过河棚,滑过埠头,滑过家家户户堂前廊下,滑向田野,又流成一条喧腾的河。就是这小河连接着又隔膜着周庄和远处的都市。

――选自谢大光《走进周庄》

【技法解读】

不同地点,景物往往风格各异。即使是同样的景物,在不同地点或许也会大相径庭。在江南,放眼望去皆是小桥流水;在戈壁,跃入眼帘的则是千里黄沙。在凤凰,石街古巷是城市的象征;在京城,大小胡同则是历史的见证。这些景物,便是景点的诱人之处。由此可见,写家乡之景,关键在于突出其与众不同的特点。作为江南水乡“威尼斯”――周庄,值得描写与赞美的景物一定有许多,最让人留恋的是什么呢?自然是周庄之水,周庄之桥,周庄之巷。抓住景物的特点雕琢,描绘出来的画卷也便不同寻常了。再加上比喻、拟人等修辞的综合运用,古朴而又宁静的水乡画卷,也便次第呈现在读者面前了。

【运用范例】

家乡的美丽在哪里

湖南益师艺术实验学校 唐博文

我的家乡益阳,没有雄伟的泰山,也没有神奇的漓江;没有独特的张家界,也没有诱人的桃花源。我真想知道,家乡将她的美丽藏到了哪里?

奶奶笑着问我:“孩子,你难道忘记了桃花江畔的那片竹海吗?”是啊,家乡不是有片广阔的竹林吗?放眼望去,不管是山上还是溪边,不管是河岸还是田边,不管是庭院里还是房屋边,处处长满了绿得令人心醉的竹子。阳光透过竹叶,斜照在清凉的地面上,远远看去,就像一片片撒落在地上的碎银。听着奶奶的讲述,我仿佛又回到了童年那欢乐的时光。爷爷自豪地对我说:“美丽的竹子,和桃花江一样有名啊,你可不能忘了它!”

妈妈笑着问我:“孩子,你难道忘记了洞庭湖里的那片荷花吗?”是啊,家乡不是有片美丽的湖泊吗?那次,在妈妈的带领下,我第一次来到了洞庭湖,也是第一次看到了荷花。小船在那一望无边的洞庭湖里穿行,一大片一大片的荷叶不时撞入我的眼帘。它们你挨着我,我挤着你,像一个个翠绿的大圆盘,又像是一把把撑开的小雨伞,把清澈的湖水映得绿绿的……看着这美丽的荷叶,我也不由自主地跟妈妈一起吟起了“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句。

爸爸也笑着问我:“孩子,你难道忘记了会龙山上的那座古寺吗?”是啊,我怎么能忘记那个童年的乐园呢?在那里,我不仅坐上了过山车,还第一次见到了金碧辉煌的栖霞阁;我不仅坐上了观光椅,还第一次见到了充满神话的白鹿寺;我不仅坐上了飞天轮,还第一次见到了令人神往的立波亭……我还清楚地记得栖霞阁上那幅古迹斑斑的对联:“晋朝古刹,沧海桑田存胜境;明代浮云,青山绿水隐名僧。”当时,爸爸一边吟诵,一边与我说起了那些千年前的故事。我顿时发现,身边的一草一木原来是那么地美丽而神奇。

我明白了,家乡的山,家乡的水,家乡的人,原来都是如此美丽!此时,我真想大声地说:如果我是诗人,一定要用最美的诗歌去赞美她;如果我是音乐家,一定要用最美的旋律去歌颂她――我美丽的家乡――益阳!

描写家乡景色的作文范文第3篇

一、初中作文情景教学法实施背景

笔者在作文教学中开展情景教学法尝试,是在学生作文写作能力停滞不前、效率低下背景下实施的。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写作水平提升不快,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学生脑中缺乏直观素材,写作活动“无米下锅”。即使到了初中阶段,许多学生在作文写作中仍然非常困惑,脑海中缺乏真实、直观、形象的案例,笔下所写出来的一些实例要么凭空捏造,要么生搬硬套,给人以不真实的感觉,也就无从谈起真情实感与质量提升,素材匮乏直接导致学生作文能力发展停滞不前。

2、写作技巧指导不够生动,写作能力“低位徘徊”。部分教师在初中作文教学中,没有能够对作前指导方式进行改进与优化,还是习惯于简单的讲述作文写作要求,其余环节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进行。这种“放羊式”的作前指导不仅难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而且降低了学生在作文学习中的参与积极性。学生缺乏了形象的技巧指导,作文难度明显增强,写作能力处于低位徘徊。

3、学生写作存在畏难情绪,写作兴趣“索然无味”。作文、阅读与文言文号称初中语文学习三难,而作文又首当其冲。许多学生因为缺乏有效的引导,写作不得要领,学习难度明显增加,导致学生在学习中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如果教师没有加以及时的疏导,也没有对其进行有效的指导,学生在学习压力和难度加大的情况下,对作文的写作兴趣会明显下降。初中作文情景教学法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其主要出发点在于改变学生素材不足的状况,语文提高作前指导的形象性、生动性和有效性,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初中教学更加生动活泼,学生作文写作能力提升更快。

二、初中作文情景教学法实施的基本路径

1、带领学生拜访人物,形象观察与详细了解。人物描写是初中作文教学中的一大重要版块,许多学生对人物描写不够生动传神,事例缺乏真实感。对此,笔者运用情景教学法将课堂搬进社区、搬进生活,带领学生拜访所熟悉的一些人物,如桃李满天下的老教师、为交通事业做出贡献的劳模清洁工,以及妙手回春的医生等等。笔者有意识地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人物,组织学生进行走访,听取他们讲述自己的事迹。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对人物进行认真观察,抓住其肖像特点以及事迹的精华,在写作过程中能够保证肖像描写更加传神,所选取的事迹更具代表性,具有较强的思维深度和广度。这样的拜访活动能够让学生面对面地进行人物观察,同时获得了生动详实的素材案例。

2、带领学生参观景物,仔细观看和现场指导。写景类文章也是学生颇感头疼的一大内容,学生脑海中既缺乏直观的形象,同时也缺乏写作的技巧。在这一类型的写作中,笔者带领学生走进家乡的景点,带领学生放松心情、认真观察,领悟美丽的景色以及享受带来的好心情。学生身心放松之后,笔者指导他们开展观察,分析按照怎样的顺序进行观察,在每一处景观或事物的观察中应当抓住哪些特点。所到之处都让学生开展这一处景物特点的观察叙述,帮助学生能够抓住各部分的特点及表现其景色的优美。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既亲临实地观察了景物、增加了感性认识,同时在观察的过程中得到了教师的及时指导,对于描写的顺序、应当抓住那些关键环节、如何表现景物的特点等方面,具有了更为全面直观的理解,有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3、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深刻感悟和提炼主题。为了提高学生自己搜集整理素材、发掘提炼思想主题的能力,笔者结合学校整体工作安排,定期组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发掘主题、积累素材,为作文写作活动奠定了良好基础。例如为了让学生充分领悟到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与社会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笔者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生活、走进社区、走进繁华的街道,了解人民生活水平发生的显著变化、城市建设取得的长足进步等等,并向学生出示了改革开放前本地区的一些图片、数据资料,要求学生向家庭成员了解改革开放前的生活条件,以这样的鲜明对比增强学生对改革开放成就的直观认识,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提炼出颂扬改革开放、颂扬社会主义制度、颂扬党的坚强领导等方面的深刻主题,有效提高了学生构思、创意能力。

描写家乡景色的作文范文第4篇

一、语文教师要加强自身作文功底

一个有丰厚文化内涵的教师,往往热爱写作、重视作文,并能时时把作文教学贯穿于教学之中。例:《家乡的桥》,第三节介绍桥的千姿百态。在众多对桥的描写当中,对“过户桥”的介绍,文章只用了一句话:一块长石板搁两端,把两户人家连起来。这样的描写何其简单。为何?内容简单:搁(造法),连(作用)。内容的简单决定语言形式的简单:过户桥,一搁一连,仅此而已。把过户桥与单拱桥去比,写法有什么不同?结论是:简单的事物简单写,复杂的事物就要按一定顺序从几个方面去写。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一定明白这“详略”之中的奥秘了。

二、教学生善于积累材料、善于模仿写段

在学完《家乡的桥》后,有学生模仿“桥的造型”的写段:最简单的是单色喷泉,喷来喷去一个颜色;最漂亮、最引人瞩目的数彩色喷泉了喷出来的造型酷似一只巨大的毽子,被踢上了天空,色彩缤纷,一会儿黄,一会儿蓝,一会儿绿……天女散花般落下来,又升上去,仿佛看到了神话般的色彩,使人生出长久不易平息的联想来。这风景跟音乐相称相应,又平添了几分雅致。

三、引导学生写自己的作文

“文贵以真”作文应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心里怎么想,就该怎么写,不用掩饰更不能装腔作势、无病,要用自己的嘴巴说自己的话,用自己的手写自己的事和感受。

四、教给学生写作方法

1、写人文章

形神兼备,凸显个性。写人文章最重要的是多方面突出人物的个性。“相由心生”,人物的外貌、神态与其内在的品质有着很大的关系,所以我们在写人的时候首先要做到形神兼备。写出人物特征,最简单的方法便是从人物的肖像描写入手。但要注意不要写得千人一面,“不――不――”的公式是不能表现人物的个性的,“红扑扑的小脸蛋”、“乌溜溜的大眼睛”一类的大众化的脸谱同样也不能表现人物的个性。另外,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思想、特定的品质,有跟别人不一样的行为和习惯。所以,“形”与“神”应该和谐统一起来,通过形象描写和神态描写,人物的个性也就凸显出来了。

通过言行,体现特点。 “一言一行总关情”人物的语言描写不能千人一面,众口一词,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和个性特点。描写人物的动作,既要写出人物做了什么,更要写出任务是怎么做的。首先,要精选动词,把动作写准确具体;其次,要写出人物的连续动作,展现出人物的动态情景;然后,尽力写出人物的动作细节,反映出个性风采。

精选事例,突出个性。事实胜于雄辩,写人,没有典型事例可不行。人的个性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比如一个人是急性子,那么他在吃饭、穿衣、干活、走路上,都比别人快一些。可是,是不是所有的表现都可以写呢?不行。我们得找那些最能表现这一个性的事实来写,这样的事就叫“典型事例”。所谓“典型”,就是最有代表性的、最突出的。

2、叙事文章

精心选材,力求真实和新鲜。写事最好选择自己熟悉的、真实的、亲身经历的。感受最深而又比较有意义的事情作为习作的材料,这些事情包括自己做的、看到的、听到的……而且,选择的材料还要求新颖,最好要写别人没写过的。另外,还要表达新鲜活泼的内容,使文章具有独特的魅力,避免一般化。找到动情点,触发作者的情感。叙事的文章侧重表现真情,所以特别感人。这一类文章要想以情动人,就需要在叙事中凸显“动情点”。它可能是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根白发;也可能是一排大雁、一间老屋、一朵鲜花;还可能是一件再寻常不过的小事,甚至是一个微不足道的细节。“动情点”只是一个出发点,要想让读者从心底涌起喜怒哀乐,产生情感的共鸣,还需要注意生活情境的真实表现。细致描写亲生经历过的事情,抒发真实的感受,这样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3、写景文章

定点定景,集中笔墨描写景物

定点定景,写景的时候因为观察的角度不同景物呈现的方式也不同,所谓定点定景就是观察点不同观察景物相同。只有这样才可以集中笔墨把这景物详细的描述出来

定点换景,找好观察点描写景物。为了获得不同的感受还需要第二种方式――定点换景观察的角度要选好,我们在观察景物的时候,会随着视线的移动而观察到不同的景色,因此需要,“定点换景”。

观察的时候角度要选好,景物变幻的顺序也要合理,不要颠三倒四的,这样才能层次清楚。值的注意的是,运用“定点换景法”,要注意选择好观察点,在具体描写时,是不要随意改变观察点。

定景换点。只从一个角度观察事物,不可能看到事物的全貌和特征。大诗人坡的诗《题西林壁》中的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我们可以不改变所要观察的景物,而是变换观察点,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所要描绘的景物,而是变换观察点,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所要描绘的景物。换点要在文中交代清楚,如果交代不清楚,就会使文章显得杂乱无章,既没有整体的感觉,也影响了写景的效果。

移步换景,全面而有所侧重地写景。大多数时候,我们观点不固定,所观察描绘的事物也不固定。在移动观察点的同时,我们把所见到的不同景物的特征依次描绘,注意描绘出景物的各个局部,从而更好的展示景物的全貌。这种文章是以游览的顺序写的,写出来的文章层次清晰,条理清楚。

写景时应注意详略的问题。应该把最具代表性、最使自己激动、最令自己难忘的景物,当作主要内容进行详细描述。次要景物可略写或不写,这样重点就突出了。在描写景物的过程中,你还要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入文章的字里行间,丰富文章内涵,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4、观察文章

用细腻的笔触刻画外形

无论是动物还是植物还是物品,我们要观察一种物,首先要观察它的外形。每一种物都有它的外形,写出它们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样子,是我们认识它们的开端。

写物的外形的时候,我们要用描写的手法来写。如果是植物,就要写出花、叶、茎的颜色和样子,以及他的果实的样子。如果是动物,就要写出他的眼睛、鼻子和皮毛。如果是物品,我们就要写出它的造型或者构造。

语言要生动活泼

生动有趣的语言,对于状物的文章尤其重要。我们来读一读下面这段话,看你有什么感受。

这天清晨,天才蒙蒙亮,蚂蚁们就出动了。第一只工蚁伸出小脑袋想四处张望,然后它把手一挥,后面的搬家队伍便从洞口出来,像它们选定的新家的位置前进。工蚁抱着小蚂蚁,吃力地趴着。

小蚂蚁们很可爱,行动起来跟人一样。这是作者运用了修辞手法拟人的效果。我们写物就要把它们写得有感情、有美感、有个性,同时也带出自己的感情来。否则,文章就会干巴巴的,没有味道。

描写家乡景色的作文范文第5篇

美丽的家园

福建省三明市 福建省实验小学二年(5)班 池明伦

一条弯弯的小溪,清澈的溪水,有一群鱼虾正悠闲的游来游去。河岸上一片绿竹郁郁葱葱,几只熊猫正在津津有味地吃着竹叶,几个绿笋从黄土里冒出来,不远处有一座房子,红的瓦,白的墙,门前停着一辆乳白色的轿车,几只小猫正趴在爷爷奶奶的身旁睡觉,爷爷奶奶正忙着编织袋子(打网球用的),他们的前面是绿毯似的草坪,草坪的周围种满了各种果树,黄澄澄的金橘,红通通的苹果……,我正坐在钢琴旁练琴,我的朋友来邀我去爬山,登上山顶,往山下望去,我的家园好美,每座房子前都有一块美丽的草坪,我的孩子在和他的伙伴们兴高采烈地踢着足球。这么美的家园在农村吧?不,在城里。城里?那些高楼大厦呢?不见了,人们喜欢住在这自由自在的家园里,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再也不想把自己关在鸽子笼里,我们的家园正在越建越美。 指导教师:王清莲

这篇小作文最大的特点是通过想象家乡20年后的变化。景色描写优美,想象丰富,有点环保意识。对于二年级的儿童来说已经很不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