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劳动节的古诗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摘要】 [目的]研究骨水泥灌注过程中骨水泥振动器振动灌注后骨水泥-骨界面的结合情况,通过疲劳实验力学检测界面结合强度。[方法]新鲜猪股骨60根,30%、50%、70%最大压力时,分别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根。将猪股骨通过初步制备后开髓,截取统一标准骨段,实验组灌注骨水泥过程中置入骨水泥振动器振动25 s,对照组不置入振动器,并进行力学检测,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骨水泥-骨界面结合强度。[结果]30%、50%最大压力时实验组与对照组疲劳次数相比较差异显著(P< 0.001),而70%最大压力时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骨水泥振动器能提高骨水泥-骨界面结合强度,对减少人工假体远期无菌性松动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骨水泥; 振动器; 无菌性松动; 疲劳
Abstract:[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bone cement oscillator on increasing bone cementbone interface binding intensity. [Method]Sixty fresh femoral bones of adult pig were randomly pided into experi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under the 30%,50%,70% ultimate shear strengh of the cement/bone. There were 10 samples in each subgroup. Mechanics test was performed by MTS810 material testing machine, and the binding intensity of bone cementbone interface in oscillating cementbone interface binding intensity in experiment group was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Result]Mechanics test showed bone cement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stronger than control group under the 30%,50% ultimate shear strengh of the cementbone (P 0.05).[Conclusion]Bone cement oscillator can increase binding intensity of bonecement interface, and effectively reduce longterm aseptic loosening of artificial prostheses.
Key words:bone cement; oscillator; aseptic loosening; fatigue
无菌性松动是髋关节置换术后严重并发症[1]。骨水泥灌注技术与人工假体远期松动密切相关。提高骨水泥灌注技术就能提高骨水泥-骨界面的抗疲劳强度,可提高假体的固定效果,延长假体使用寿命,降低假体远期松动率。本实验以骨水泥-骨界面抗疲劳强度为研究对象,观察通过骨水泥振动器振动灌注后骨水泥-骨界面的抗疲劳强度,为临床寻找高效、实用的骨水泥灌注方法提供新的途径。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 实验动物骨 选用新鲜10个月龄健康雄性猪股骨(由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红旗农场提供,24 h内屠杀的猪)
1.1.2 主要材料 TJ骨粘固剂(Ⅲ型国产骨水泥 每盒粉剂40 g,液体20 ml),二合一万能胶。
1.1.3 主要仪器与设备 骨水泥振动器(自行设计,由哈尔滨工业大学协助制造,设定输出电压5 V,输出电流0.5 mA,图1),MTS810疲劳实验机(图2)(设备号:880086),骨科手术器械,42的无缝钢管(长度为4.0 cm)及夹具。
1.2 实验方法
1.2.1 模型分组 将新鲜猪股骨60根随机分成30%、50%、70%最大压力组,每组分为实验组(A1、B1、C1)及对照组(A2、B2、C2)每亚组各10根。
1.2.2 模型制备 猪股骨处理干净后,取经初步制备的猪股骨远段,距骺线近侧0.5 cm截断;沿股骨纵轴中心线开髓,截取远段4.0 cm骨段,为实验模型骨段。将自来水与热水相混调至50℃,用毛刷刷洗模型骨段髓腔3遍,共计1 min;然后用清洁水(50℃)1 000 ml脉冲冲洗髓腔;分别用酒精和双氧水各浸泡5 min脱脂;用清洁干纱布擦干髓腔,晾干。接通电源,将骨水泥振动器置入模型中央,深度4.0 cm,其长轴与髓腔长轴一致,骨水泥真空搅拌均匀后,于糊状期骨水泥注入髓腔,边灌注边振动,灌注历时5 s,振动器在振动20 s后缓慢退出(预实验中将振动时间设定为20、40、60 s,结果显示振动时间>20 s并不能提高骨水泥-骨界面的嵌合效果,故选择20 s作为振动时间),振动共计历时25 s。将溢出髓腔的少许骨水泥制作成直径0.8 cm、高1.0 cm的圆柱状,其基底部与髓腔骨水泥相延续并位于髓腔中央(图3)。骨水泥固化后,将模型与42的无缝钢管粘合。对照组操作步骤与实验组相同但不置入振动器(图4)。
图1 骨水泥振动器 图2 MTS810疲劳实验机 图3 制备好的模型 图4 模型无缝钢管及夹具
1.2.3 力学测试 电子万能材料实验机进行模型的压力实验的预实验,得出最大压力的平均值为3 500 N。取最大压力的30%、50%、70%3个载荷量进行疲劳实验。经过一定的疲劳次数时,骨水泥柱发生松动并出现下沉。此时疲劳实验机自动停止,计算机上显示出疲劳次数。
1.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as 9.1.3统计软件进行GLM模型方差分析,Ismeans语句做各因素各水平间的两两比较。以P
2 结 果
2.1 模型松动时的疲劳次数(表1)
载荷量增大疲劳次数逐渐减少,同组载荷量之间的疲劳次数均值差逐渐减小。30%最大载荷的实验组的疲劳次数明显增加。表1 各模型松动时的次数
2.2 析因实验方差分析表(表2)
a因素表示:3种不同载荷量下处理,P
2.3 各因素各水平间的比较(表3):A1、A2组及B1、B2组相比较均P0.05。说明实验组与对照组疲劳次数(除C1、C2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
3 讨 论
骨水泥-骨界面结合强度取决于骨水泥自身强度及骨水泥进入骨小梁间隙的程度,后者占主要地位。研究表明[2],增加骨水泥进入骨小梁间隙,就能增加二者之间结合力,提高假体的固定效果。骨水泥和骨之间的结合强度主要取决于骨水泥和骨小梁的嵌合程度以及骨水泥在骨髓腔内分布的均匀程度,增加骨水泥进入骨小梁间隙,使其在骨髓腔内均匀分布,就能增加二者结合力,提高假体的固定效果[5]。针对此点,作者应用振动原理研制出骨水泥振动器,用以增强骨水泥与骨小梁之间的微嵌合度,提高假体固定效果。 表3 各因素各水平间的比较
结果显示实验组骨水泥-骨界面结合强度(除C1、C2组)明显大于对照组。分析原因是稀糊期骨水泥具有混凝土泥浆类似的流动性质,通过振动灌注骨水泥,显著增加了骨水泥渗入骨小梁间隙的程度,使骨水泥-骨界面结合强度明显提高。
C1、C2组在统计学上无明显差别,可能与C组载荷量过大因素有关。C组最大载荷的70%大约相当于2 500 N,相当于体重为65 kg的成年人4人,且纯的剪切力完全作用于骨水泥-骨界面。从临床上看,骨水泥型髋关节人工假体置换平均寿命为10~15年,股骨头所受的压力的疲劳次数大约为1 000万次[4]。虽然本试验对象为猪股骨,但综合考虑疲劳次数偏小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载荷量大,也是最主要的因素。人缓步行走时,股骨头负重可看作单腿静止站立的负重状态,平均承受2.75倍体重[5]。此载荷作用到骨水泥-股界面要小很多。因为髋关节的外展肌产生分力,假体-骨水泥界面产生分力及其它分力[6]。而本试验载荷量完全作用于骨水泥-骨界面。(2)本试验完全体外试验,戴尅戎等[7]曾通过试验证明在骨水泥中加入一定量的骨粒,其抗疲劳强度能显著提高。试验证实,骨粒骨水泥与骨之间的界面强度随着新骨的长入逐渐上升,术后5个月是纯骨水泥的3倍,其抗疲劳强度是纯骨水泥的10倍,且能降低骨水泥的聚合热。本试验猪股骨完全在体外,且大约几天做完一个试件,所以说骨水泥-骨界面抗疲劳强度远远降低。
骨水泥-骨界面结合强度的提高对于人工关节置换具有深远的意义。临床上骨水泥性髋关节置换使用3代技术。为了有效说明骨水泥振动器的有效性,实验中灌注模型时,用骨水泥3代技术。本实验通过振动灌注显著提高了骨水泥-骨界面的结合强度,为临床实践中寻找有效的人工关节固定的新的骨水泥技术开展了新的探讨,对于防止骨水泥型人工假体远期无菌性松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孙殿国,港清宇,周 勇,等.骨水泥颗粒促进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的破骨细胞形成及其吸收作用[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5,13:1003-1005.
[2] 吴荣寰,林向进.髋关节置换后假体无菌性松动研究机制[J].国际骨科学杂志,2007,2:122-124.
[3] Mulroy WF,Estok DM,Harris WH.Total hip arthroplasty withuse of socalled secondgeneration cementing techniques[J].J Bone Joint Surg(Am),1995,12:1845-1852.
[4] Arola D,Stoffel KA,Yang DT.Fatigue of the cement/bone interface:the surface fexture of bone and looseing[J].J Biomed Mater Res,2006,2:287-297.
[5] 赵德韦,徐达传,崔 旭.股骨头不同区域囊变对力学承载的影响[J].中华骨科杂志,2005,4:232-235.
一、在朗读中品味古诗的语言美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而古诗则是由最精粹的语言写成的。因此,在古诗教学中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美,对于理解古诗的思想内容和写作艺术,以及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古诗的语言美,一是指语言的音乐美。原始诗歌是原始人类在劳动过程中,为协调劳动节奏和激发劳动热情的歌唱。它合乎乐曲的韵律、节奏,讲究韵脚的合辙、平仄的搭配,以及字数、句数的整齐、均衡。因此,凡称诗,即便不唱,诵读起来也琅琅上口,铿锵有声,自然而然地产生乐感,让人感受到悦耳顺畅的音韵美、均匀和谐的节奏美。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诗中一、二、四句的“光”、“霜”、“乡”押韵,但句内平仄交错,句间平仄相对,充分显示出语言的音韵美。五言诗与七言诗的节奏也截然不同,五言诗如李贺的《马》:“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马/踏/清秋。”节奏划分各不相同,古诗的语言就显示出一种疏密相间、缓急交替、整齐匀称的节奏美。
二是指语言的精确美、凝炼美。每首古诗的字数有限,因而诗人十分讲究用词的精当确切、凝炼含蓄,一字一词都包含极丰富的内容。如李白的《望天门山》:“天门终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诗写天门山附近长江的雄伟景色,以简洁的画面表现长江的磅礴水势及天门山夹江对峙的险要,其中“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一句中的“出”和“来”化静为动,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地势的险要,给人以动态美。
三是指语言风格的多样性。不同的作品或不同的诗人,表现出不同的语言风格。如李白诗歌的豪放,杜甫诗歌的现实,白居易诗歌的通俗等,都显示出古代诗人语言的不同风格之美。
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古诗的语言美呢?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体会出诗歌的音乐美、节奏美,然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自己动手通过查阅资料弄懂诗中的词义、句意,正确理解诗的内容和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最后指导他们反复吟诵,进一步感受古诗的语言美。
二、在想象中感受古诗的画面美
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在评论唐代大诗人、画家王维(摩诘)的《蓝田烟雨图》时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可见诗与画是有共同点的。
诗与画之所以能够相通,是因为两者有某些共同的审美特性,如诗与画都具有色彩美、结构美、韵律美、意境美等。因此,唐宋许多著名诗人的诗句,常常被选作绘画的题材。从小学教材中所选的古诗看,其中不少堪称“诗中有画”的名篇。如杨万里的《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诗人着眼于小池,抓住泉眼、树阴、小荷、蜻蜓等景物的特点,用清新活泼的语言,描绘一幅静谧、温馨而富于生机的“泉池小荷”图。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全诗一句一景,合起来则宛如一幅浑然一体的画卷。其中对景物色彩的描绘有鹂之“黄”、柳之“翠”、鹭之“白”、天之“青”、雪之“白”,还有暗含诗中的江之蓝、船之褐等。这些色彩绚丽的景物,远近高低相映成趣,真是一派春和景明、令人赏心悦目的景象。
诗和画虽然有某些共同的审美特征,但是画是视觉艺术,诗是语言艺术,两者的审美特征也有明显的区别。画,是用线条、色彩、形体、构图等来表现的,具有直观性;诗,是用语言描述的“无形画”,具有间接性。因此,教师在古诗教学中,必须通过语言这个媒介,启发学生去想象,从而使学生感受诗中的画面美。
三、在意境中领悟古诗的意境美
关键词 小学生;学习;古诗;感受美
学习古诗不仅能让学生了解到我国古代文学的基本常识和历史,而且也丰富了学生语言知识的积累,提高了学生的文学艺术素养,更重要的是能引导学生充分发掘美、展示美、体验美,进而获得精神的愉悦。因此,我在教学中深刻地体会到,引导学生从古诗中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愉悦学生的心灵。
一、反复吟诵品味古诗的语言美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古诗则是用最精粹的语言写成的。因此,在古诗教学中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美,对于理解古诗的思想内容和写作艺术,以及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古诗的语言美,首先是指语言的音乐美。原始诗歌是原始人类在劳动过程中,为协调劳动节奏和激发劳动热情的歌唱。它合乎乐曲的韵律、节奏,讲究韵脚的合辙、平仄的搭配,以及字数、句数的整齐、均衡。因此,凡称诗,即便不唱,诵读起来也琅琅上口,铿锵有声,自然而然地产生乐感,让人感受到悦耳顺畅的音韵美,均匀和谐的节奏美。
二、启发想象感受古诗的画面美
在中外艺术史上,许多人把诗与画相提并论。我国宋代文学家张舜民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意大利大画家达?芬奇说得更形象:“你如果把绘画叫做‘哑巴诗’,画家也可以把诗人的艺术叫做‘瞎子画’。”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在评论唐代大诗人、画家王维(摩诘)的《蓝田烟雨图》时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后人在谈到诗与画的共同点时,常以苏轼评论王维的作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作为依据。
诗与画之所以能够相通,是因为两者有某些共同的审美特性,如诗与画都具有色彩美、结构美、韵律美、意境美,等等。因此,唐宋许多著名诗人的诗句,常常被告人选作绘画的题材。从小学教材中所选的古诗看,其中不少堪称“诗中有画”的名篇。如杨万里的《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诗人着眼于小池,抓住泉眼、树阴、小荷、蜻蜓等景物的特点,用清新活泼的语言,描绘了一幅静谧、温馨而富于生机的“泉池小荷”图。
三、批文入境领悟古诗的意境美
意境是美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意,指作者的立意,即思想、情感;境,指作者所描绘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所谓意境,是艺术家的审美体验、情趣、理想与经过提炼、加工后的生活图景融为一体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
就古诗而言,诗人往往将自己的感情、愿望寄托在所描写的客观事物之中,使自然事物好像也有了人的感情,从而创造出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事物的情感是随着人的情感变化而变化的。人高兴时,高山起舞,大海唱歌,江河弹琴,花草欢笑;人悲伤时,大海哭泣,江河哽咽,鲜花溅泪,鸟鸣惊心。正如清代吴乔在《国炉诗话》中所云:“诗以情为主,景为宾,景物无自生,惟情所化,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前两句“移舟近烟渚,日暮客愁新”,写诗人把船停靠在烟雾朦胧的小洲边,夕阳西下,引起新的愁思。接着将笔锋一转,后两句描绘诗人在舟中领略到的极富特色的景物:“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两句诗仅仅是描写景物吗?显然不是。沈德潜评价此诗说:“下半写景,而客愁自见。”诗人孟浩然出身寒微,40岁到长安,求仕失望,其愁之深是可以想见的。此刻,他孑然一身,面对四野茫茫、江水悠悠、明月孤舟的景色,把仕途的失意、羁旅的惆怅和对故乡的思念等旧怨新愁,都很自然地融入到景物描写之中了。因此,这两句诗看似“景语”,实为“情语”,情景交融,构成了风韵天成、含而不露的意境美。
四、探求意蕴理解古诗的哲理美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不少古诗,既充满着诗情画意,又闪耀着哲理的光辉。如白居易的《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它蕴含着“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新生事物是不可扼杀的”的深刻哲理。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它给人们以启迪的哲理是:对任何事物,只有全面观察、了解,不局限于一隅之见,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
然而,诗人表达哲理与哲学家阐述哲理的方式是有区别的。正如别林斯基所说:“哲学家用三段论法说话,诗人用图画和形象说话……一个用逻辑上的论证,而另一个则用图画罢了。”古诗诗人在进行创作时,往往把自己的情操、理想等融入景物描绘之中,或给人以鼓舞,或给人以启迪,因而诗中暗含深刻的哲理。如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是一首古今传诵的写春景的名诗。然而,只要我们深入思索,就能悟到这样一个哲理:一切新生事物、美好事物都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任何人想压制它都是不可能的。
叶圣陶指出: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情趣,扩展想像力。希望更多的教师能努力优化古诗文教学,通过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运用的各种感官去感受古诗,启发学生想象,让学生就能感受到诗中的有声有色,有静有动的画面美。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让新课标下的古诗教学能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在古诗的学习中切切实实地感受美,欣赏美。
参考文献:
[1]周振甫.周振甫讲怎样学习古文[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大班中秋节活动方案
一.幼儿发展目标与主要内容:
1、初步了解传统节日中秋节、重阳节、春节的来历及有关习俗,感受体验传统文化。
2、知道教师节、国庆节、国际劳动节等重要节日的名称日期,进一步了解这些节日的社会意义。
3、积极参与各种节日的筹备及庆祝活动。学会用恰当的方式与人交往、沟通、合作,共享集体活动的快乐。
4、培养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爱劳动、爱亲人的健康情感,鼓励幼儿用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二、教师指导建议:
(一)传统节日 中秋节
1、环境:教师和幼儿一起创设反映中秋节的环境,如:用泥土或橡皮泥制作月饼、水果;制作各种灯笼;张贴有关中秋节的故事挂图、画有观赏月亮的图片等。
2、游戏:“月饼加工厂”。 教幼儿制作各种月饼,做好的月饼装在盒子里放在“超市”里卖,也可放在小吃店里供“客人”用餐。
3、教育活动:
(1)讲述有关中秋节的故事、传说,如:“嫦娥奔月”、“到月亮婆婆家做客”等,使幼儿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有关习俗。
(2)引导幼儿根据故事,创编表演童话剧由幼儿自己分配角色,制作道具并进行表演。
4、观察活动: 请幼儿在节前节后观察月亮的变化,并做月亮变化日记(从小月牙开始观察记录至八月十五),要求幼儿自己观察并将结果画在自己的表格上。
5、家园共育:
(1)指导幼儿观察月亮的大小变化。
(2)给幼儿讲一个关于月亮的故事或教给幼儿一首有关月亮、中秋节的古诗。
李朵朵
有人说:一个好班主任就是一个好班集体。如果说每个孩子都是一颗小星星,我愿用真诚、热情为他们撑起一片挚爱的晴空,让他们各自闪烁出最灿烂、最动人的光辉!为了让班级充满活力与创新,为了能更好地塑造孩子们的心灵,让他们得到全面的发展,也为了使新学期班级上能有更新的气息,特制定班主任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结合校本教育工作体系,以学生自我发展为本,以愉快的儿童教育为格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切实加强学生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努力建设“团结、活泼、严谨、求学”的班风。
二、管理目标及主要措施:
(一)常规教育方面
刚踏入一年级的小学生,对于学校的日常生活和学习还不太适应,每一项规章制度对于他们来说是极其陌生的。为了使学生能够及早进入角色,适应学校的生活,这就要班主任在日常生活中能有序的引导,并且内容要近一点、小一点、实一点,时时处处向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常规教育。因此,我决定从以下几点入手:
1、充分利用班队会及晨检的时间让学生知道什么行为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我将在班级设立“小小监督岗”,专门负责监督检查学生的日常行为,并在每周五进行一周总结,通过监督岗的汇报,评出“最佳拇指奖”。对表现不够好的学生,及时进行点拨、指导,加强教育。
2、合理利用升旗仪式、重大节日,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这学期利用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六一儿童节和四月革命传统教育等重大活动举行一些有意义的主题班队会,使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培养其爱国主义情感。同时,让学生在各种活动和劳动中学会合作,学会生活。
3、充分发挥各项活动中的教育阵地的作用,增强学生的荣誉感,使学生心中有他人、有集体。另外,还要充分发挥教室内外的展版的教育作用,采用“自理小屋”、“卫生小天使”和“礼仪花园”等栏目进一步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对于学生的书写读的姿势,我将采用“谁的小树长得最直”的活动进行监督,并在课堂上随时提醒与帮助。
(二)、班级纪律方面
一个班级,要想有良好的班风,必须要有良好的纪律才行。因而,我从以下几点入手:
1、课堂纪律
首先师生共同制定班规班纪,并制定相应的奖惩办法。这样学生既感到有趣,又有动力,而且可以在不知不觉中遵守纪律。由于是孩子们自己制定的,这样变被动的各种要求为主动的行为,有助于学生将文字内化为行为。我们班的宗旨是“说到就要做到。”
2、课间纪律
课间是学生轻松休息的时间,良好的课间纪律将会给整个校园带来活跃而轻松的气氛。然而,丰富多彩的课间活动,就是解决课间纪律乱的法宝。我将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各种学生喜欢的形式组织课间活动,使学生既健体又受教育,还能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扩大交流的空间。
3、路队纪律
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适应集体生活,将在班级开展“路队小标兵”评比活动,使学生不仅做到快、齐、静,而且能够进行自主管理。每一个路队将分别设立一个小队长,每天定时向班级汇报路队情况,及时监督,及时管理。
(三)、卫生方面
讲究卫生很重要。俗话说,病从口入。收拾好卫生,既能使身体健康,又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还能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1、个人卫生:要求衣着整洁,做好“三勤”,桌箱勤清,物品勤摆,两操勤做。
2、班级卫生:设立卫生监督岗,进行检查与监督。对于环境卫生保持好的的同学或小组,进行奖励。
(四)、班干部的培养方面
班级管理光靠班主任一人来管理是不够的,而班干部却是班级管理的小助手。这学期我将采取班干部轮流制(包括班长和组长),使班级管理再上新台阶,让每个孩子的潜能都得到充分的挖掘,培养有个性的人,使孩子们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合作和学会管理。
(五)、其他方面
班级管理中还应注重个体的发展,在各项活动中挖掘各种人才及学生的潜力,使班上的每个同学都能在某一方面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因此,在班级继续开展各种活动。如:文明小标兵评选、小书法家、小发明家、小诗人、数学小博士和爱书人等各种评比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大力推出新人、新作,让每个孩子都敢于面对大家展示自我,充分锻炼自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另外,充分利用班级板报中的德育阵地,加强管理。
三、各月安排
2、3月:
1、新生报到、座位安排、班干部任用、和学生一起制定管理及奖惩制度等开学适宜。
2、全面开展常规教育,规范学生行为习惯,开始运行本学期周评比制度。并评选出每周之星。
3、结合三八妇女节,开展尊老爱幼思想教育,从关心妈妈开始教育学生关爱他人。
4月:
1、革命传统教育。
2、班级写字比赛
3、配合学校作业班,帮助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发展业余爱好。
5月:
1、结合五一劳动节,在班级开展“我爱劳动”宣传教育活动,评比劳动明星,奖励爱劳动的好孩子。
2、古诗文背诵比赛及学校、年级开展的学期中各种语言文字类活动。
3、抓紧安全教育。
6月:
1、各项分项测试、考评。
2、复习备考。
3、期末各项评比总结。
7月:
1、帮助学生圆满结束期末考试,取得满意成绩。
2、完成期末各项工作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