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走进非洲

走进非洲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走进非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走进非洲范文第1篇

太阳在赤道上空升起,非洲的雨林苏醒了。从非洲东部的乌干达到西部的塞拉利昂,是一条莽莽苍苍的绿带。它横跨整个非洲大陆,长达五千五百公里。这里比非洲其他任何地方都拥有更多的阳光、热量和雨水,特别适合于植物生长……

巨大的果实从空中落下。砸在地上的声音在森林里回荡。大象总是生活在丛林的深处。果实落地的声音将它们吸引过来。成熟的树山榄树的果实跟西瓜差不多大,比椰子还要坚硬。大象用如同精密工具一样的牙齿将果实撬开。这种非凡的行为才刚刚为人所知。果实是大象的主食,这些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含有丰富的能量。不过这也是一种珍贵的礼物,但一枚果实还不足以喂饱非洲这种最大的陆地哺乳动物。所以大象学会了尽可能地利用这样的机会。没有哪一棵结了果实的树大象不知道,每一只大象的头脑中都有一幅头顶上森林的地图。一路上它们沿着自己在森林里开掘的路线,去寻找那一百多种结有果实的树。生活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下,大象已经成为了把握机会的大师海上升起寒冷潮湿的空气,掠过好望角。由于海洋的影响,本来不太可能发生的偶然事件在非洲的最南端出现了。生活在炎热沙漠中的驼鸟喜欢这里凉爽的轻风和在浅水中沐浴。夏天,草原狒狒费力地在陆地上寻找足够的食物充饥。它们已经学会了同时留意海上的动静。狒狒知道浅水区的岩石中有丰富的食物。潮水退去,露出了狒狒们最喜欢吃的帽贝。狒狒拥有尖利的牙齿和灵巧的手指,吃起帽贝这种富含蛋白质的海鲜易如反掌。在潮水退得更远时,狒狒还会在水边的海草中发现一种更美味的食物。

鲨鱼卵!要不是这种灵长目动物目光敏锐、聪明过人,藏在卵鞘里的这些鲨鱼卵应该算是伪装得很安全了。这种难得的美味只有在大潮的间歇期间才能享受到。很快潮水又重新将一切淹没。

走进非洲范文第2篇

谈到非洲,你会想到什么?是“无边绿翠凭羊牧,一马飞歌醉碧宵”的广阔,还是“虎啸深山,驼走沙漠”的悠然,是康拉德或者塞利纳笔下的热带丛林,还是马达加斯加的狐猴和鲜美奇异的水果?也许在记忆模糊的从前,非洲拥有的还仅仅是贫困、荒凉,那么在梦工厂所创作的动画片《马达加斯加》出现后,非洲无疑被披上了一层华丽的袈裟,这个古老的大陆,渐渐以另一种姿态被人们瞩目,成为一块儿人人向往的旅游圣地。

而在北京市朝阳区,藏着这么一家店,走进店面就如走进了非洲部落,琳琅满目的工艺品、大气古朴的木质家具以及自然真实的野生动物制品,总是让人目不暇接。当然,这些都是符合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的。可以说,这是非洲发烧友们的天堂。它就是目前中国规模最大、商品种类最齐全、经营时间最长的非洲工艺品经销商——走进非洲。

初进店面,就感觉这不仅仅是一家工艺品店,更像是无意间踏入了某个有着高品位的猎户家中,店内摆设的是我最为钟爱的枕木家具,大气的斑马皮装饰震撼着参观者的视觉神经,据店员介绍店内的家具都是店主亲自去非洲选料自行设计的,就连动物皮毛有些也是自己打猎后进行加工的,可以说店内的一切都是独一无二的,这应该也算是一种高级定制了。

沿着走廊向内走去,你的目光会不由自主的被一排野生动物标本所吸引。被称为“灰色幽灵”的旋角羚,它不愧为非洲最英俊的动物之一,美丽的长螺旋角更是增添了它的英气;黑白条纹的斑马天生就是一件艺术品,但它让我想到最多的还是《马达加斯加》中跳脱的马蒂;巨人羚羊和想象中一样宏伟,炯炯有神的双眼时刻提醒着人们它的机警敏锐;一排排高矮不一的木刻长颈鹿更是彰显出了非洲特色,它们的形态完美的解释了什么是优雅。

如果说这些野生动物标本另观者震撼,那么大量具有非洲特色的工艺品、艺术品以及古董就是为整个店面增添了艺术气息,带着一种独立于闹市的宁静。其中包括非洲的面具、陶器、铜器、乐器、木雕、石雕、布艺、草编、绘画等等。看到那一排排非洲鼓,更是让人情不自禁的敲打起来。想象着一望无际的草原上,热情野性的人们踏着鼓点自由舞蹈的情景,不禁又生出了几分向往。据说这些都是店主亲自在非洲街巷中淘到的,有些东西也许亲自去非洲都不一定碰得到。

商店的最里面,有一个小小的吧台,是店主招待朋友的地方。同样是枕木家具,如果是我,我很乐意在这样一个环境与朋友喝酒聊天。暖调的灯光下,有一种区别于酒吧的安静淡雅。吧台旁边,陈列着一排装裱精致的相片,拿着猎枪的店主在非洲草木的衬托下笑得尤为灿烂。

走进非洲范文第3篇

【关键词】保险公司 境外 走出去

一、保险公司开拓国外市场的挑战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优秀企业开始走出国门,开拓国外市场。以联想为例,自2009年以来,联想的PC业务开始进军非洲市场。尽管是个迟到者,但其2010年在非洲市场成绩显著,包括市场份额及其增速。在国人为之喝彩的同时,中国保险人应该深思这样一个问题:中国保险业是否跟上了这些企业的脚步?中国保险业应该做什么?

对于保险公司来说,将自己的保险产品出口不是容易之事,甚至比其他行业更困难。因为保险产品和其他有形产品相比具有其特殊性,所以保险公司走出国门进入国际市场的方式和其他销售型企业有不同之处。一般的销售型企业进入外国市场是通过降低价格、加大宣传、提高产品质量从而抢占国外市场份额,比如联想曾表示将在非洲市场推出廉价电脑来敲开非洲市场的大门,最后他们做到了,成功的占有了非洲的市场份额。所以只要公司财务雄厚、产品在当地有竞争力,走出国门就很有可能成功。但是保险公司就不同了,因为其销售的产品是无形的,即使低价销售,消费者不能直接对产品进行比较,要想有高的销售额就只能靠信誉,这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建立,所以保险公司想在短期内占有当地市场是不可能的,长期内也不会有特别大的突破。所以保险公司想走出国门,并在短期内站稳脚跟,就只有跟随本国企业进入,回想国外保险公司进入中国的过程也是一样。

随着改革开放,对外贸易的增多,国外的保险公司开始进入中国,为他们的企业发展保驾护航。当时的保险主要以海上贸易为主,一直到现在,依然存在着这样一个现象,只要是国外企业进入中国,他们的保险公司必然会想方设法跟随,所以,外企大多会购买他们本国保险公司的产品。

相比之下,中国保险业似乎相对滞后于中国企业的发展,分析其原因,主要是中国保险业起步晚,发展较缓慢,但这些年由于自然灾害的多发,人们的风险意识逐渐增强,商业保险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政府也关注保险业的发展,《中国保险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坚持把深化改革开放和推进保险创新作为加快转变保险业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也即把创新作为保险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建立和完善保险创新体系,推动保险产品创新、销售渠道创新、服务创新、管理创新,不断增强我国保险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所以国内保险业发展好了,像联想一样走向国际化很有必要。

虽然联想在中国市场上竞争力比较强,但进入非洲也并非一件容易之事。销售作为一个企业生存的重要环节,第一个挡在了联想的面前。联想希望与自己精心挑选出的少数核心商建立长久的战略合作关系,但是在非洲现实是与理想相反的,因为渠道商为了分散自己的风险,通常会特别多的品牌,要找到一个能长期合作的渠道商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在面对持怀疑态度的渠道商们时,联想必须保证其说到的大小事情都能做到,方能逐渐转变对方观念。联想基于共赢的目的与渠道商们合作,事实上,这种基于共赢目的的渠道战略对联想和渠道商的销售促进作用都非常大。虽然从2009年才开始推动这一改革,联想已占到其三大总商之一Pinnacle“钱包份额”的30%左右,这在南非的经销文化中,已是非常了不起的“庞大”数字。

和联想对比,中国保险公司走出去面对的最大的问题之一也是销售,没有销售渠道一个公司不会活太久。但值得庆幸的是,一般保险公司到的地方都会有本国的公司,简单得来看销售不是问题,但是仔细推敲,销售很是问题,因为保险是基于大数法则之上的,不能只依赖于几家较大的中国公司,只有让在非洲投资建厂的中国小企业购买保险,保险公司才有可能长时间存活。据统计,在非洲投资建厂的中国人已经有超过100万人,但并不是所有的人有保险需求,一项调查显示,不给员工投保的非洲中国老板所占比例还是比较大的,所以保险公司想进入非洲市场,营销策略很重要。

二、保险公司走出去的机遇

就其目的来说,保险公司走出去不是和外国保险公司抢市场,而是为自己国家的企业保驾护航,所以目标客户不同,这样和非洲本土的保险公司竞争也就不会很激烈,但是假设前提是中国保险公司紧跟本国企业的步伐,并且与本国的公司搞好合作,这样外国保险公司没有可乘之机,中国保险公司就能在外国生存。

这次联想进非洲对中国保险公司来说就是一个很好的机遇,联想公司对于保险公司来说无疑是好的合作对象,管理者和员工大多是经过良好的教育,有保险意识,和保险需求,但是在非洲像联想这样的大公司毕竟是少数,提高非洲的中国投资者的保险意识对中国保险公司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这次联想进入非洲,如果发展良好,将会占据非洲大部分市场份额,而可惜的是中国保险业并没有随着一起进入非洲市场,联想这个大蛋糕将会被非洲保险瓜分,中国保险将会失去这次机会,如果中国保险抓住这次机会,进入非洲,无疑将会抓住非洲中国企业的保险需求。众所周知中非贸易额在不断攀升,中国商品在非洲市场的占有率也不断增大,并且很多中国商人在非洲建厂。首先,非洲的保险业发展较慢,保险市场也不是很完善,这位中国保险公司提供了好的平台;其次,非洲市场中国的商人和工厂占有一部分比重,在选择保险时,他们可能会首先考虑中国的保险公司。

走向国际化对中国保险业来说是有益的选择,在国家鼓励中国保险公司走出去的背景下,保险公司应该抓住每一个走向国际及机会,将中国保险业推向另一个。

参考文献

[1] 从关注出口额转向—当前中国对外贸易的新特点及思考[J].中国贸易,2004(9).

[2] 中国民营企业“走出去”战略的整合分析框架[J]. 经济问题探索,2012(2).

走进非洲范文第4篇

在现有国际传播秩序下,非洲作为新兴经济增长极和媒体欠发达大陆,是中国媒体随着国家实力增强走向世界的突破口。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传播市场相比,非洲就像一块尚待开垦的土地,新闻资讯需求旺盛,传媒发展方兴未艾。对于正在积极“走进非洲”、提升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媒体而言,非洲充满发展机遇。从20 世纪50 年代新华社分支进驻非洲,到2012年1月中央电视台非洲分台开播;从华为1998年走进肯尼亚,到四达时代2013年在16个非洲国家成立公司、在10个国家开始运营数字电视,中国媒体和通信公司开始广泛布局非洲,正在为中国提升在非国际话语权及影响力夯实传播平台基础。那么,中国媒体如何更好地布局非洲,搭建更多的传播平台?

原则

第一,立足实际,瞄准趋势。立足实际才不会盲动,瞄准趋势才能抢占先机。这个实际包括中非关系发展的现状、中国媒体及非洲本土媒体发展的现状;同样,趋势也包括中非关系发展趋势、中国媒体及非洲媒体发展趋势。中非正在建构新型战略伙伴关系,但这一新型关系被掌控国际话语权的西方媒体建构为“中国”、“中国新殖民论”;中国经济位居世界第二、崛起为世界大国,但中国媒体在国际上尤其是在非洲的影响力与中非关系发展不相称;而非洲媒体仍处于欠发展状态、广播与电视依然是主流媒体,并受到西方媒体舆论左右,且非洲幅员辽阔,国家众多,语言各异,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媒体管治差异性大。这是中国媒体布局非洲时应立足的实际。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全面推进,不仅需要用事实和成果来证明,更需要用国际话语权来捍卫;中国媒体随着实力增强、新技术采用,走向世界必然走进非洲;非洲民众新闻资讯需求随着经济增长日益增加,传统媒体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在急速向电子化和数字化媒体转型,而西方媒体由于暂时受到转型升级和经济危机影响,正在收缩在非洲的布局,这为中国媒体布局提供了难得的契机。这是中国媒体布局非洲应瞄准的趋势。

第二,需求导向,技术领先。中非正建立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向非洲民众说明中非关系、改善中国在非形象,提升中国在非国际话语权及影响力的需求迫切;非洲各国对改善因西方媒体而建构的非洲负面形象的需求迫切;非洲年轻一代随着受教育程度提高,媒介接触方式正在发生转变,对新媒体、对多元信息的需求迫切。中国媒体布局非洲,应以这三种需求为导向。与此同时,国际传播技术范式正在发生转移,由国际广播、卫星电视向互联网转移。①中国媒体布局非洲,宜顺应国际传播技术范式转移的变迁,加大基于互联网而诞生的新媒体在非洲的布点布局。从现状来看,中国传统媒体布局非洲多,而新媒体布局少。进入新世纪后,尽管中国国际广播电台CRI、新华社和中央电视台创办的新媒体,如网络广播、手机电视、手机报、户外大屏等开始进入非洲,但还仅仅是开始。而随着非洲各国互联网渗透率的日渐提高、年轻人媒体接触方式的转移,非洲各国对新媒体传播的需求有巨大的增量空间。因此,中国对非传播媒体应强化对非洲的新媒体布局,争取新媒体在非洲布局领先西方国家。

第三,内容共享,布点多元。截至2012年8月,CRI在非洲国家开办20个整频率城市电台、3家广播孔子课堂,搭建了中非相互了解的有效平台;新华社在非洲设有25个分社(其中北非6个,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19个);中央电视台在非洲设有分台,在非洲14个国家有记者驻站,实现本地编采制播一体化。从总量上来说,中国媒体布点非洲数量相当可观,不逊于西方主要国家,但中国媒体布点非洲主要集中在埃及、尼日利亚、肯尼亚、南非等少数非洲相对发达国家,信息来源相对单一,而那些相对落后贫穷的国家则很少布点,每有新闻发生,只能从其他站点临时派人前往,影响中国媒体非洲新闻的首发率、国内新闻的落地率。为更好地开掘非洲新闻资源,保证国内新闻在非洲的落地、非洲新闻在非洲接地气,中国媒体布局在非洲的各站点可实现内容共享、人员互聘,减少资源重复配置,以将更多的资源配置到尚未布局的国家与地区。

策略

1.媒体形态和站点布局:整体布局、重点布局、焦点布局兼顾。作为中国对非国际话语权的建构主体,中国对非传播媒体应协同统一布局非洲。根据布局的三个原则,既要布局重要国家,也要布局难点、热点问题多发国家;既要布局经济相对发达国家,也要布局贫穷落后国家;既要布局城市,也要布局农村。针对北非和南部非洲富国,电视和网络普及率较高,可以重点发展在线广播、卫星广播、卫星电视、有线电视和新媒体落地;在非洲之角和中西非地区,由于广大农村地区用电普及率不高,大部分农村还不通电,而城市手机、网络普及率较高,因此针对城市可以发展无线调频广播、在线广播、卫星广播、有线电视和卫星电视及其他新媒体,而在广大农村地区,则应重点发展无线广播、调频广播、地面有线电视和数字电视。四达时代在南部非洲着力发展地面电视和数字电视,业绩斐然,即是瞄准了这一市场需求。

2.传播语言布局:官方语言(精英受众)、通用语言(精英受众与城市受众)、本土语言(普通受众、农村受众)、华语学习(华人华侨与学习汉语的非洲人)兼顾。非洲56个国家与地区,20个讲英语,21个讲法语,9个讲阿拉伯语,5个讲葡萄牙语,1个讲西班牙语。56个国家与地区,又流行着非洲三种本土语:阿拉伯语、斯瓦西里语和豪萨语,其中有9个讲阿拉伯语(主要是北非国家);东非各国广泛使用斯瓦西里语,使用者约有五千万,包括坦桑尼亚、肯尼亚、乌干达、马拉维、布隆迪、刚果、赞比亚、津巴布韦、莫桑比克、索马里等国,坦桑尼亚和肯尼亚将斯语定为国语,其他如乌干达等国居民大都使用这一语言。豪萨语在尼日利亚北部、尼日尔南部、乍得湖沿岸、喀麦隆北部、加纳北部以及非洲萨丽那地带的西非其他各国被广泛使用,使用者约有五千万,尽管它不是任何一个国家的官方语言。非洲还有多种跨国界、跨民族使用的本土语言,如基隆迪语、索马里语、卢旺达语等②。这就需要中国媒体布局非洲时注意到语言布局。随着非洲民主化进程,中国不仅要继续做好对非洲精英的传播,更要着力增加对非洲大众的传播,这就需要更加大众化、更具本土化的语言布局。对非广播在这方面大有可为,如VOA对非广播除英语、法语外,还有阿拉伯语、豪萨语、斯瓦西里语、基隆迪语、卢旺达语、索马里语等跨国非洲本土语言,甚至还有针对某个民族的语言,如津巴布韦的绍纳语和恩德贝莱语等,播出语言及节目的细分无疑提升了VOA在非洲的影响力。

3.合作伙伴布局:与非洲本地媒体合作、与西方在非媒体合作、与华人媒体合作、与中国在非其他媒体合作。作为外来者,迅速站稳脚跟最好的办法就是合作,而不仅仅是竞争。合作可以弥补技术不足,整合人力和内容资源,纳入相应国家治理体系。如CRI与非洲本地媒体合作,创建了“合作办台”、“建台”、“节目本土化”等落地新模式,基本覆盖了对象国主流社会层;新华社与华为和肯尼亚移动通信运营商萨法利合作,推出手机报;CCTV与南非米瑞德(MIH)公司和四达时代合作,实现CCTV-4和CCTV英语频道在非洲落地。目前,中国在非媒体还应主动与西方在非媒体合作,既可学习其管理经验、报道方法,又可减少西方媒体对中国媒体走进非洲的抵制和污蔑。面对中国媒体布局非洲,西方媒体已经开始制造中国媒体“粉饰非洲论”,因为中国媒体主要报道非洲正面新闻,挑战西方媒体秉持的新闻价值观念。

4.本土化布局:语言本土化、人员本土化、内容本土化。所谓本土化,即中国对非传播媒体应适应非洲受众的媒体接触特点和需求而调整经营思路和操作手法,涉及到媒体的内容生产、经营、人才使用等各方面。本土化是实现传播者与受众之间语言转换和文化对接的前提,也是突破传播对象国制度、体制、法律等制约,增强传播效果的有效途径。大胆重用传播对象国的优秀本土人才、填平语言、文化沟壑,有助于更快融入传播对象国媒体市场,增加对当地受众的贴近性和吸引力。如CRI在非洲各地区主要国家首都、大城市,建立多语种网络电视,实现在线广播本土化。新型多语种境外网络电台,以多媒体传播为载体,以本土化为特征,以覆盖全球为目标,具有很强的延伸性,可满足不同受众和媒体多感官、多渠道信息需求,实现了国际台在线广播本土化。从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规律来看,要实现国际新闻的国际影响力,必须借助本土化的团队,只有真正贴近非洲受众的节目才能得到非洲乃至世界观众的认可和欢迎。

5.内容与受众布局:中国新闻故事化落地非洲,非洲新闻国际化走向世界;巩固主流受众,拓展普通受众,兼顾华人受众。每一种发展模式的背后都有一个独特的故事,都有一个独特的梦。中国发展模式内含的具有普世性的中国文化价值理念,是中国对非传播、对非话语权建构的核心资源,其在非国际话语权与影响力的建构,是中非建立新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重要理念支撑。中国发展模式的背后是中国复兴的故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这是一个可以向世界讲述传播的、非洲尤其感兴趣的故事和梦想。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功,尤其是经济上的成功,国外想知道有关中国故事的人增多,对有关中国的知识需求增加了,需要我们将中国发展模式这个大故事具体化为一个个可感可知的故事,如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向非洲讲述中国故事时,要注重“精英营销”与“大众营销”相结合的传播策略,既要培养“非洲的中国通”,也要培育非洲底层民众对中国的好感;既要关注非洲住在城市的中层阶级,也要关注乡下农村的平民百姓;既要关注政府机构,也要关注非洲的民间社会组织。

中非互为需要,中国媒体合理布局非洲,强化对非新闻报道,是提升中国在非国际话语权及影响力的重要基础;是打破西方舆论垄断非洲事务国际话语权,建构非洲良好国际形象,实现国际舆论多元化的迫切需求;有助于中国与非洲国家建立和发展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合作共赢、文化上交流互鉴和国际上团结互助的新型战略伙伴关系。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在非洲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建构研究”[项目编号12CXW021]的阶段性成果)

「注释

①龙小农:《从国际传播技术范式变迁看我国国际话语权提升的战略选择》,《现代传播》2012年第5期。

走进非洲范文第5篇

无论是从提高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还是为寻求新的目标市场安排着想,广袤而富有潜力的非洲市场都应该纳入中国企业的视线。赢得了这一尚未开垦的“处女地”,中国企业不仅可以有效规避发达国家频频发起的贸易制裁,而且还能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有关专家指出,虽然刚刚发展起来的非洲国家经济基础还比较薄弱,能源、建筑业、家电制造都还有很多的市场潜力可以挖掘。但由于不同地域的文化影响和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国企业想要在非洲持续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中国投资非洲正当时

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始终将巩固和发展同非洲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为实施“走出去”战略的中国企业带来了无穷的商机。中国对非洲的格外重视,显示了一个近年来逐渐清晰的趋势――非洲在这个世界上的地位越来越重。

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有多种,但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个是非洲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尤其是大量的石油和矿产品,对于世界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另一个原因是政治社会环境。非洲国家数量很多,发展水平低。如果要对非洲投资,其落后的条件在过去都是必须考虑的开发成本,因此长期以来为世界所忽视。但足,由于全球生产资料的价格不断上涨,这种开发成本已经变得可以为世界所接受,这也是许多国家的资本大举投资非洲的重要原因。

有关专家表示,资本输出既可以提高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程度,更能够弥补非洲国家自身投资的不足,进而改善当地的基础设施和培植经济增长的后劲。为此,中国政府为中国企业走进非洲搭建了一个又一个平台:为了协助中国企业走向非洲,中国与非洲26个国家签订了双边促进和保护投资协定,与8个国家签订了避免双重征税协定。

中国企业走进非洲,除了政策上的扶持,金融信贷的支持更具有实质性的意义。无论是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还是非银行金融组织,都表达了积极的态度。

近期,中国工商银行斥资约55亿美元收购非洲最大银行――非洲标准银行20%的股权。这一收购意味着中国工商银行可以在非洲标准银行设在非洲18个国家的分支机构从事信贷和金融业务。中国工商银行的相关人士也表示,中国工商银行将积极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具体在信贷方面,将为中国企业提供股本融资、项目融资、结构商品融资、东道国本地货币融资、出口买方卖方信贷以及采矿设备的租赁融资。

作为政策性银行的中国进出口银行也表示了对海外投资的金融支持立场。

中国企业挺进非洲

截至去年底,中国在非洲累计投资66亿多美元,涉及农业、电信、能源、加工制造等多个领域。去年中国对非直接投资已经达到了3.7亿美元。海信、华为、中兴等中国企业,都在当地取得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商务部副部长魏建国指出,对非洲投资不仅可以提高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还可以满足当地的消费需要,增加当地的就业和税收,是一个双赢的结果。中国政府今后将进一步简化审批手续、加强信息服务,推动更多中国企业走进非洲,扩大互利合作的机会。继续与非洲国家商签投资保护协定和避免双重征税协定,与非洲国家共同营造良好的投资合作环境,保护双方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对于华为、中兴这些中国通信企业来说,非洲已经成为其海外市场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虽然有来自英国电信、沃达丰等订单是一个公司技术实力的标志;但另一方面,来自广阔的亚、非、拉美等发展中国家的订单才是真正的利润来源。

为了能进一步开拓市场,中兴、华为都把大量的员工派往海外。相对于市场和基础设施相对完备的欧洲以及亚洲国家,非洲是环境最为艰苦的一块市场,不过正是由于非洲门槛低,市场潜力大,这已经成为设备商争夺的下一个焦点。

随着中同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也.越来越强。中方企业积极参与非洲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提供了优良的工程质量,而且还降低了造价和促进了当地的就业,从而带动了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中国和非洲国家经贸交往不断扩大,许多中国企业来到非洲发展。中国企业在非洲积极使用当地员工,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这不仅使中国企业依靠非洲员工赢得了发展,同时非洲员工在中国企业也找到了施展才能的机会。

中国企业遭遇挑战

在西方媒体的报道中,非洲曾是无人问津的“边缘地带”,但今天的非洲却以自己超强的吸引力彻底颠覆了这种歧视性判断。

中国重建与非洲国家的关系,实际上是在重新调整世界各国在非洲的利益格局。因此,中国企业在非洲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国际政治的阻碍,有时甚至会发展为新的风险因素。

美国对中国在非洲的举动是极为关注的。中国的介入让美国和部分西方国家不安。因为中国有意在那些美国试图孤立的国家使用国家资金来击败商业竞争对手。甚至连世界银行也在批评中国――当多边机构正敦促贫穷国家偿还债务时,中同却向它们推出自己的不带附加条件的贷款。

西方国家对中国介入非洲的指责,在近期达到了一个,一些国外主流媒体纷纷指责,称中同在非洲搞“新殖民主义”。这种舆论环境是中国企业在进入非洲时不得不注意到的。

中国介入非洲,虽然政府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真正参与投资和项目的还是中国企业。据了解,除了大型国企进入非洲之外.还有很多中小型民企也存非洲进行投资和经贸活动。中国企业未来在非洲的发展脚步还会加快,由此产生的市场机会将以人们所难以想象的速度增加。

然而,中国企业在非洲开发的风险依然比较大,不会一帆风顺。随着中非经贸关系日益紧密,中国企业在非洲的形象越发惹人注目。由于个别企业急功近利,也给中非合作带来了一些问题。譬如,过于重视经济利益,造成某些非洲本地制造业受到了中国商品的冲击,不太注重当地的环保问题等。

中国在非洲的建设项目会越来越多,环保势必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中国企业在国内已经尝到先发展后治理的苦果,在非洲的发展应避免重蹈覆辙。

具体而言,中小企业在发展中非经贸关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要帮助他们纠正认识上的一些误区,例如,以为非洲落后、不重视环保、法律法规有漏洞可钻等。实际上,非洲国家还是很看重环保,国际社会对非洲的环保问题也给予高度关注。中国企业切不可心存侥幸和短视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