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与诗同行手抄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书香校园是学校文化的集中显现,师生沉浸其中不仅能领略到文化的魅力,而且能感受到浓浓的人文气息。为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师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培养师生浓厚的读书兴趣,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营造人人热爱读书,善于读书的氛围,把读书活动、营造书香校园活动推向更广阔的领域,更高的层次。根据中心校的有关精神,开展此项活动。
二、创建目标
与好书做伴,与文明同行。
三、创建口号
与经典同行,打好人生底色;同名着为伴,塑造美好心灵。
四、具体措施
1、加强学生的朗读能力的训练与培养,每天晨读课校园内要有朗朗的读书声。
2、各班选好威信高、负责任、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的读书组织委员,组织班级晨读、晨背和午间阅读。
3、各班读书组织委员作好借书、分书等准备工作,阅读要求学生静心、投入,充分体现自主、自觉的学习风气。某小学2012年“书香校园”建设工作方案
4、读书时间为:晨读、午间阅读、每周一节读书课、双休日、放假时间,提倡并鼓励学生每天在家自觉读书不少于半小时。
5、语文教师上好课外阅读指导课。
(1)围绕每月阅读主题,备好课,上好指导课:①激发兴趣②读物介绍③阅读方法指导等。
要求学生做到:低年级——学生读后把书名、标题记录下来并摘抄精美词句,由家长签字证明;中、高年级——做好读书笔记(内容可以是摘抄精美词句、内容摘要,也可以适当写些自己的读书体会。)
1 2 3 4
要求教师做到:①和作业布置结合起来,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②有布置有检查,每周至少批阅学生读书笔记一次。
(2)反馈交流课,组织学生展示汇报自己近期的阅读收获:①开展不同形式的美文诵读比赛,不断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和水平。②开展演讲、讲故事比赛、读书报告、古诗擂台赛、读书笔记展评等趣味性较强的读书活动,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③开展不同形式的写作比赛,用自己的笔写自己的生活:记叙文、读(观)后感、想象作文、童话等竞赛,检验读书、积累的成果。④三~六年级学生每个月每人编辑一份读书手抄报,丰富课余生活。
(3)及时检查评价阅读的成绩。某小学2012年“书香校园”建设工作方案
6、组织参加学校语文组、少先队大队部开展的“读书节”系列活动。活动有低年级讲故事、朗读比赛,中、高年级征文、手抄报、演讲、知识竞赛等。
7、发挥红领巾广播站的作用,播送学生的读书作品,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自我展示的平台。
8、学校图书室每周定期做好各班借书登记工作。
9、教师、学生、家长共读书,一同打造书香校园。
(1)学生读书系列活动
①各班开展“每周一诗”诵读活动。
②各班学生结合每个月的读书主题办好读书手抄报(三至六年级学生每人4份手抄报)。
③继续开展好每学期一次的校级优秀诗文背诵活动。
④各班鼓励学生去图书室借书,并开展借书评比活动。
1 2 3 4
⑤各年段每学期举行一次“书籍告诉我”读书知识竞赛。
⑥开展文学社团活动。建立年段、班级文学社团,使其成为宣传学校的一支生力军。某小学2012年“书香校园”建设工作方案
⑦开展好每学期一届的“书香校园读书节”活动。
⑧开展“每月一星”推荐、表彰活动。原则上每班每月推荐一人,在升旗仪式上通报表彰,并请一名学生进行事迹介绍。要求学生作好“读书笔记”,并作为评选“每月一星”和上“书香荣誉榜”的依据之一。
⑨各年段每期开展一次“书香班级”或“书香中队”评选活动,并为选上的班级或中队挂牌。
(2)家庭读书系列活动
①印发《打造书香校园行动告家长书》,进行宣传发动。
②开展“亲子读书活动”。
通过亲子阅读卡,架设家校沟通的桥梁,营造浓郁的家庭读书氛围。父母督促孩子每天阅读课外书(不少于30分钟),并在《亲子读书手册》上签字。参考学校推荐书目,为孩子购买书籍,订阅报刊。校园读书节时,邀请家长参加。
③建议有条件的家庭要经常带孩子到图书馆、书店等文化场所,积极开展读书活动。
④开展“亲子读书――书香家庭”评选活动。某小学2012年“书香校园”建设工作方案
五、具体安排
1 2 3 4
2月:搞好基础建设,形成精神合力,营造书香氛围
教师:进行主题研究,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知识积累;
学生:博览群书,知书识礼,积淀人文传统。
开展丰富的读书活动,师生在阅读中成长。形成书香校园、书香班级、书香家庭。
2、2012年创建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12年3月为发动、准备阶段。
主要任务是:制定公布方案、计划,少先队、各班级利用各种机会、各个平台向全校师生、学生家长发出倡议,做好宣传发动工作。
(1)“打造书香校园”行动启动仪式。
(2)做好整体规划,成立“书香校园组织委员会”。某小学2012年“书香校园”建设工作方案
(3)设计行动标识、行动口号、阅读宣言。
(4)做好以突出书香特色的环境布置,添置图书,可采用学生志愿捐书等形式充实班级图书架。
(5)各班级出一期以读书为主题的黑板报,并在黑板报中设立班级“书香荣誉榜”。
(6)各年段制定管理办法:图书管理办法,优秀读者评选及奖励办法、书香班级评选办法、“书香荣誉榜”管理办法等。
班级是组成学校的基本单位,班级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班已经成为一个团结向上、和谐健康的班集体。学生们在这里就像生活在一个快乐的大家庭,拼搏、自信、活泼、幸福,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憧憬。
一、健康向上的班徽、班风、学风引领我们前进
集中了全班学上智慧的班徽,有小画家张雪研绘制而成。辛勤的神奇之笔把全体少先队员紧紧地团结起来,同心协力。柠檬黄的双翅寓意着孩子们插上了理想的翅膀,勇往直前,实现心中的梦想。
班风、学风的行成,我集思广益,号召全班同学广泛参与,最终把“团结向上,同心协力,奋发图强,创造未来”作为班风,把“我学习、我快乐、我健康、我成长”作为学风。班风的建设更是我们班的凝聚力增强了,无论是哪方面的集体活动,同学们都团结一致,拧成一股绳,尽力拼搏,发挥最好的水平。浓浓的学风激励着学生,每个学生都深深懂得学习是快乐的,知识可以使我们健康成长的道理。课堂上学生们大胆发言,积极合作,课下主动请教老师,同学间互帮互助气氛浓厚。我们班的考试成绩也非常理想。
二、严格的班纪、班训和民主的管理有机结合
每学期初我们班都根据本班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学习学校的“五项规则”。把遵守《小学生守则》、《课堂常规》、《日常行为规范》,做文明健康勤奋的好少年作为班纪。我们有制定了一天一总结,一周一班会的“两个一”制度,我经常利用早午会、班会总结课间操、课间活动、路队以及上下楼等情况,在“闪光之星”的评比台上,进行鼓励,学生们都争取在各方面能够得到老师奖励的“大笑脸、小笑脸”。理由一周一班会的时间召开《送去一片爱》、《珍爱生命》、《诚信——人的第一生命》等主题队会,培养了学生奉献爱心,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我借鉴了教育专家魏书生的管理方法,在我们班实行了民主管理制度,形成了自己班的特色。班长和课代表、小组长、路长都起着表率作用,大家分工协作,互相配合,使班级事务井井有条。除了这些小助手我还把班级学生逐一安排事宜,来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锻炼他们的管理能力、自我约束能力。设置了楼梯检查员、地面检查员、作业整理员、开关灯员、玻璃保护员、墙围子管理员、脏话监督员、零食监督员、桌长、排长、所长等等,大大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和每个人的责任心,大家都心甘情愿的为这个集体做贡献。人人都以班训“人格自尊、行为自律、学习自主、生活自理”作为座右铭。树立“班兴我荣,班衰我耻”的观念。
三、特色文化使团队更加进去和创新
为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素质,我们班有自己的特色文化建设。
1、我们班每学期都进行都进行硬笔书法比赛,确定“人人写一手好字”的奋斗目标。多年来,在各项书法比赛中均获奖,涌现出很多书法之星。
2、我们学校开展的“手抄报”活动,学生都能动起手来,创作自己的手抄报。
美国研究人员发现,幼时肠胃因受刺激而发生不适,即便时间较短也可能“后患无穷”,长大后心情容易焦虑和抑郁。
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大约1/5人群经历过上腹部持续或反复疼痛,或者罹患肠易激综合征等胃肠道疾病。研究人员先前发现,这类人群比同龄人更容易焦虑和抑郁。研究人员认为,压力激素是消化系统出现问题的原因之一。
不少患者说自己的肠胃问题始于年幼时期,当时他们的心理学体征尚未出现。因此假设,消化系统失调可能导致情绪紊乱。这一假设有一定理论支持。近期一项研究结果显示,抑郁和焦虑心理与肠道菌群组成改变存在关联。肠道和大脑通过交感神经连接在一起,两者之间联系复杂,双向交流,肠道内的变化通过信号直接发送至大脑。
中国职场人士半数抑郁
中国健康教育中心2009年对北京等六省市13177名职场人士进行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我国职业人群的焦虑和抑郁状况较为严重,处于无抑郁状态的人仅占49.3%,处于轻度、中度和重度抑郁状态分别有25.6%、23.52%和1.58%。
北京工商局通报不合格产品黑名单
近日,北京市工商局通报了新一批不合格食品黑名单。
此次下架的问题食品有,连城县广大食品厂生产的“东方红园”红薯干,二氧化硫超标;郑州市管城区伊源祥食品厂生产的“伊源祥”加州牛排和河南亲嘴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两批次“卫龙”亲嘴烧均为糖精钠超标;沈阳市馨溢源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馨溢源”辣肉卷,山梨酸超标;天津泉源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泉源”甘草杏,亚硫酸盐超标;郑州市管城区天赐巧老婆豆制品厂生产的“天赐”开心农场和郑州市管城区福达食品厂生产的“华豫福达”调味面制食品均为苯甲酸、甜蜜素超标;郑州市管城区羽萍食品厂“羽萍”辣到你活该,糖精钠、甜蜜素超标;辽宁丹东丰麟食品厂生产的“丰麟”烤鱼片,亚硝酸盐、亚硫酸盐超标。
基因决定快乐程度
英国研究人员日前发表报告说,他们发现幸福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大脑中的一种特殊基因决定的。由于人们体内的这种基因结构有差异,人们对生活的满意程度也不相同。
伦敦经济政治学院行为经济学家德内弗斯是这项研究的发起人。他说,研究对象是一个名为5-HTT的基因。这种基因能帮助神经细胞回收利用发送信号的化学物质血清素,血清素被认为与情绪波动息息相关。研究发现,5-HTT基因存在“长”、“短”两种结构。从父母那里继承了两个“长”5-HTT基因的人往往比拥有其他基因组合方式的人更容易感到满足。这一发现有助于解释为什么每个人的幸福感各不相同,以及为什么有些人相对更容易快乐。
不过,德内弗斯说,“我们的幸福感不完全是由这一基因决定的,其他基因以及我们在生活中的体验也是个人幸福感不尽相同的重要原因”。
部分纸杯双酚A含量远超塑料杯
由于担心可能诱发性早熟,欧盟宣布将禁止生产含双酚A的塑料奶瓶。日前,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研究环境激素的专家对部分生活用品中的双酚A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试验用一次性纸杯中的双酚A含量是一次性塑料杯的30倍,雨水里的双酚A含量是饮水机里纯净水的5倍多。
双酚A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工业化合物之一,常用于制造塑料产品,如太空杯、塑料餐具、水壶、婴儿奶瓶等。最新研究显示,双酚A在加热时能析出至食物和饮料中,可能诱发性早熟,甚至致癌。更重要的是,双酚A可产生雌性荷尔蒙效果,可能导致年轻男性数量骤减,还会导致男婴女性化。
专家建议,不用聚氯乙烯包装材料在微波炉中加热食品,不用泡沫塑料容器泡方便面,尽量少用一次性餐饮盛器,不要淋雨。
我国开始执行国际首个泰国香米标准
前段时间,央视曝光了一批泰国香米品牌掺假事件。为了应对市场上泰国香米真假难辨的状况,国家标准委近日的行业标准《泰国茉莉香米品种鉴定及纯度检验方法》(以下简称《检验方法》)于今年5月1日起开始执行。该标准由厦门检验检疫局和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合作制定,这是目前国际上首个公开的泰国香米纯度检验标准。
《检验方法》虽然不是强制性标准,毕竟让国内泰国香米行业有了一个参照的标准。它主要涉及泰国茉莉香米品种鉴定和纯度检测的DNA技术检测法、感官检验法、水煮检验法等3种方法。
这个标准中的DNA方法检测结果准确,但仪器设备要求高,检测费用高,而感官法和水煮法则适合普通老百姓来检验自己买的泰国香米够不够纯。
感官法:香米有独特的潘丹叶香味,行内俗称的茉莉花气味。肉眼观察晶莹剔透、光洁、显微黄色、一般没有腹白。香米粒型明显细长、呈弯腰弓背状。质地较为致密,不易折断。香米煮熟后软滑爽口,米饭凉后米粒不发硬。
水煮检验法:大米煮熟后,平铺在透明玻璃板上,再用另一块玻璃压在上面,施外力将饭粒压扁,若饭粒通体呈透明状,则是香米,若边缘成透明,中心有白粉状,则不是香米。
每天工作11小时心脏病风险增七成
最近研究称,每天工作11个小时以上的人,患心脏病的风险会增加67%。伦敦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对7千余名英国工人的工作时间进行长达11年追踪后,发现了这个结果。研究人员说,工作时间长再加上高血压、糖尿病以及吸烟等其他危险因素,让心脏病发病比例增高。
加拿大超市每天清理过期食品
把即将过期的食物减价出售或捐给慈善机构,把已过期的食品销毁是加拿大商家的惯常做法。在加拿大,几乎所有的超市都会在晚上结业前的2~3个小时内,把当天或是第二天必须卖完的食物以非常低的价格卖掉。那些即使打折后仍未卖完的食品就被当成垃圾处理了。如果因极个别疏漏,没有及时把过期食品下架,一旦被发现或收到顾客的投诉,他们会马上将这些漏网之鱼处理掉,确保消费者的利益和自己的声誉。
在法律上,加拿大严格禁止销售过期食品。卫生部《加拿大食品和药物法案》中明文规定:任何人都不可销售劣质食品。在卫生专家看来,食品存放时间过期,会增大被细菌感染的可能,对人们的健康和安全构成伤害,因此理所当然归属于“劣质食品”类。加拿大疾病控制中心的食品安全专家明确表示:任何商家都不应以任何形式来销售任何过期食品,这是违反政府法规的。
吃药加糖能增强药物杀菌效果
吃药时加点糖是人们常有的经历,一般来说都是为了更好地帮助药物下咽,而英国《自然》杂志刊登的一项最新研究说,加糖还可能会帮助增强抗生素类药物的杀菌效果。
使用杀菌药物时,有一小部分细菌会在体内转入类似休眠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细菌并不活跃,因此药物也对它们没有效果,它们会在药物的攻击波中逃过一劫。但在几周或几月后,这些细菌又会变回活跃状态,导致疾病长期持续难以根除。
但是,与阅读教学一样,作文教学并没有因此扭转效率低的被动局面。如果把阅读与写作比作语文教学的两条腿,尽管阅读这条腿还远非人们期望的那样健壮,而作文这条腿较之“阅读”明显短了一截!其原因值得认真研究。
任何一种教育研究都应该具有三个层面:一是理论研究,即用一定的哲学原理来阐述和规定某一种教育的本质、规律和目的等;二是教育原则研究,即运用理论研究成果来确定此一处教育的内容,基本要求,指导性原则,检测标准等;三是教育(教学)方法研究,用以规范实施上述要求、原则的具体操作方法、操作程序等。这三个层面的研究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相辅相成。
反观作文教学研究现状,我们不难发现,作为作文教学研究的哲学基础层面,理论研究的队伍小,研究成果也缺乏深厚的理论内涵,有的论文仅是某一时期迎合某一热点话题的即兴之作。因而很难形成科学的理论体系,这必然影响教育原则研究的理论层面。公正地说,这十几年来,作文教育原则的研究是有成绩的,如语文教学大纲、教材的不断修订和完善;作文检测标准的改进等都表明作文教学研究的成绩。但由于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作文教学改革的成绩仍不尽人意,例如,比较符合汉语语言特点的统编作文教材至今没有问世;试图通过对内容、语言、结构三种独立成分的“分项累计”或“分项综合”而试行的作文质量检测标准,效果仍不理想;有一些经过试点并逐步推广,长期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先进经验至今仍属于“民间行为”,教育主管部门显得过分谨慎,因而推广不力,难以大面积丰收。最活跃的当推操作性很强的教学方法研究。广大语文教师对作文教学落后局面有切身感受,于是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前进,大胆改革。有的提倡学生多写多练,有的指导学生办手抄报,有的坚持课前五分钟讲话,有的鼓励学生对教师批改写“读后小记”,有的规定学生写日记、周记、读书笔记……内容十分丰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但这些仅仅是少数教师的个体行为,难以形成作文教学改革的“大气候”。
作文教学研究中存在的整体结构上的涣散,成果推广上的不力,经验总结上的不深,是导致作文教学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定的教学理论指导着一定的教学实践,理论研究中的某种先天不足,势必导致实践中的某种失衡或失误,作文教学中实际存在的“四重四轻”就是这种失衡或失误的表现。
一、重形式、轻内容。作文教学的任务之一,是要解决“写什么”和“怎样写”两个问题,即内容与形式问题。作文教学现状是,大部分教师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指导学生“怎样写”上。审题立意、布局谋篇、遣词造句、过渡照应、开头结尾等等都要详细讲,反复讲;学生则认真练,反复练。但效果往往不佳,因为它喧宾夺主、本末倒置了。叶圣陶先生在《作文论》中指出:“我们不能只思索作文的法度、技术等等问题,而不去管文字的原料——思想情感等等问题。”他还在《语文教育书简》中指出:“通过写作关,大概须在思想认识方面多下功夫,思想认识是文章的质料。”张志公先生在《传统语文教育初探》一书中指出:“前人在作文训练中很注意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发展学生的思考能力。这种经验,显然是值得重视的。”这里的质料(思想认识),原料(思想情感),写作兴趣,思考能力等等,我们不是没有注意,而是缺乏足够重视,或者说重视的程度不到位。作文是人写的,但我们的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往往比较注意作文本身,而忽视写作文的学生,把作文教学引向传授知识、技巧的死胡同,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失误。
二、重批改,轻指导。批改也是指导。新大纲规定,作文评改可以采用详细评改、浏览检查等多种方式,使教师得以从“精批细改”的重压下喘息片刻。但问题并没有因此解决。教师之所以“业至辛勤”地批改作文,除了责任心之外,更多的是为了应付来自四面八方的挑剔性的检查。教师积极改进批改方法,本意是想提高作文指导的效率,正因为这样,学生作文本上“朱笔留痕”可能少了,某些病句、错别字可能漏过了,忽略了。这能得到领导和家长的理解和首肯吗?显然,这里的“重批改”对于不同的角色具有不同的涵义,纠正的关键在于上下左右要达成共识。
我说的作文指导,并不等同于所谓“作文教学的三道程序”(作文指导——作文批改——作文讲评)。因为作文教学的内容远非这三道程序所能涵盖的。陆游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这种“三道程序”说使“诗外”的东西如观察、积累、情感、兴趣等等统统不见了。那么说成“作文课”的三道程序行不行?还是不行,因为无论是命题、批改、批评都是在指导。虽然不同阶段的指导各有其侧重和特点,但谁也否认不了批改、讲评都是指导这个事实。朱绍禹先生在《作文教学过程试探》中把它称作“作文前指导、作文中指导、作文后指导”这样说比较准确、科学。这不是在搞文字游戏而是为了科学地界定作文教学的内涵和外延,更充分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三、重灌输、轻反馈。“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叶圣陶《论写作教学》),在现行的作文指导中,教师是学生作文的第一读者,拥有评价的特权。但由于时间、精力乃至情绪、审美情趣等因素的影响,教师很难对学生作文中所反映的思想、情感、语言、结构技巧等方面作出全面公正的评价。因此有人提出“真正的反馈,一定要避免评价,避免灌输”。教师应该把“自己应该完成的反馈和评价的任务大量地交给学生去做”(美·约翰·梅尔《对学生作文尽量少作评价》)。这就需要变重灌输为重反馈,变单项反馈为多向反馈,努力扩大读者源,满足学生的发表欲望。这方面工作,其实同行们多有尝试,效果也非常好。如让学生分组讨论修改;或誊写一两篇作文挂在黑板上集中讨论修改;或张贴优秀习作供学生揣摩、借鉴;或让学生办“手抄报”展览评比;或编印《作文选》让作品“发表”等等。问题是其中一部分尚处于自发阶段,未上升到理性的认识。
此外,还要特别注意“差生”作文中反馈出来的点滴进步,对其“进步”应及时予以鼓励诱导,爱护其积极性,而不应求全责备。叶圣陶在《语文教育书简》中曾明确指出:“批改不是挑剔,要多鼓励,多指出优点。”对“差生”更应如此。
四、重课内,轻课外。这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现状是“说起来清楚,做起来糊涂”。比如人人都知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但实际上教师又不把注意力集中在引导学生找米、积米上。他们不管学生有没有东西,只管大讲如何选料、配料、掌握火候,讲究色香味等等。这有什么作用呢?与其这样,不如先设法使其“库存”充实起来。培养一个“巧妇”谈何容易,何况作文教学的目的不是培养文学家。“胜义精言,世间本没有许多”(叶圣陶《论作文教学》)。即如我们这些为人师者,也常有眼高手低之感,又何必苛求于学生呢?
课堂教学,系统的课本知识学习,是学生打基础、长知识、增才干的重要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我们还更应重视学生的课外活动,想方设法通过各种途径、方法组织学生走向社会大课堂去接触社会,体验人生;组织课外兴趣小组,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上学期我校组织两位青年教师(均为宁夏作协会员)分别搞了“小说创作”和“诗歌创作”讲座,学生很感兴趣,把一个可容纳200多人的大会议室挤得水泄不通,连走廊都挤满了人。学校领导、语文教师去迟了也只能站在窗外。学生的这种热情,不是很值得我们深思吗?
一、了解小学生课外阅读的趋势
当前《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首次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的,并用具体条款要求“注意积累语言材料”,明确规定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适合儿童阅读的各类读物是现实生活中最重要的语文教育资源。“积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多读书,并采取多种形式交流读书心得”则是极为重要的语文实践活动。在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课外阅读不是游离于语文教育过程之外的“点缀”,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鉴于此,扩大课外阅读量势在必行。
学生的课外阅读大多数是以个体的形式来进行的,因此,教师应允许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开展课外阅读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要,允许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读物,自由阅读,自由写笔记。而且,形式要不拘一格,不求统一,这样才能成功地激发起学生阅读动机。在信息化社会条件下,要求个人面对大量的信息能进行正确的判断、整理、处理,并做出相应的对策。因此,在课外阅读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活用)能力,提高信息素养成为一个核心的课题。此外,在课外阅读指导中,教师不能只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而忽视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目前,小学生从课外书籍中汲取的“营养”结构仍不够合理,卡通漫画在学生课外阅读书籍中所占的比例较大。因此,教师既要考虑学生的自主性,又要加强对课外读物选择的指导。
二、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巨大动力。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特别是对于那些初学阅读的学生来说,教师应该大力激发他们的阅读动机,使他们在头脑中将阅读与乐趣相联系。那么如何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呢?我们常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简介要读的文章内容,以激发其阅读兴趣,也常利用故事中精彩、紧张、感人的情节创设悬念,让学生产生寻根究底的好奇心,以此激趣。但我们还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推荐图书要注重方式
罗曼·罗兰曾说过:“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所以教师不光要熟知图书内容,更要加深对书的感受,这样在推荐书时才会游刃有余。当然教师绝不能忽视推荐方式的机动性,据其要求和内容而言:A、推荐方式可以有书刊的推荐、篇目推荐和内容的介绍。例如,我在给学生上课外阅读的时候,就给他们讲《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故事内容。课后,同学们争先恐后地看这些书,起到了很好的效果。B、教师在推荐过程中,应用必要的指导和技巧。
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的确,老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总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他们往住想了解自己的老师在他们这个年龄时是如何学习的。根据这一心理特点,教师可利用时机和学生谈谈自己儿时的学习,为学生树立榜样。
2、开展丰富多采的读书活动
(1)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既希求读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明显,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认可与赞许,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们可开展一些读书心得交流会、朗诵比赛、讲故事、猜谜语、读书经验交流会等活动,让学生有施展才能的机会。比如:我在班里开展了一次“读一本好书”讲故事比赛,参赛同学讲得滔滔不绝,观众听得津津有味,不但增长了知识,而且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的阅读兴趣。所以大力开展多样的读书活动,能极大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信心和热情。
(2)古诗词是祖国文化宝库中璀璨明珠,它句式整齐,富有韵律,易读易记,琅琅上口,深受人们喜爱。让学生从小诵读古诗词,不仅有利于发展语言,提高智力,而且能陶冶情操,培养文字鉴赏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在平时课外诗歌指导时,安排每周背一诗(词)。在每首诗词拓展引进时,采用“同题异文”(同一题材的诗词)、“同人异文”(同一作者的诗词)、“同意异文”(同一情感类型的诗词)等途径扩大古诗文的阅读量。在进行诗文感悟时,以感受为主,理解为辅。主要以诵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去美读,去背诵,去想象,让学生能上口,有滋味就行。
古语有云:“书读百遍,其意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等,其中“见”、“作”、“吟”均是有所感悟的表现,也是语感的初步生成。这样积累一多,语感不断得以积淀,学生的语文素养自然形成。
(3)我们还可以根据学校组织的活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自办手抄报和手抄小杂志。这学期,为了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我们班办了一期以读书为主题的手抄报。学生为了办报,大量阅读了怎样读书的有关知识,然后再对所读知识进行选择、编辑、抄写、插图,还真办出了像模像样的报纸。学生办的报纸无论好坏我都给他们张贴展览。学生在相互观摩、互相学习比较中,又悟到很多东西。这样的活动每学期可组织多次,使学生在办报刊的过程中,提高选择及加工信息的能力。
三、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
做任何事情,都要讲究方法,这样你才可能事半功倍。读书亦是如此。然而,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阅读时往往带有盲目性、随意性,这样就不能提高阅读的质量。因此,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也很重要。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1、指学生选择健康、有益的课外读物
课外阅读益处多多,但开卷未必有益。别林斯基说得好:“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时下出版物众多,鱼目混珠,所以指导学生正确地选择课外读物非常重要。笔者认为选择课物要注意下面几点:
(l)思想健康。好书,以健康的思想教育人,以感人的事迹鼓舞人,以高尚的情操陶冶人,以科学的知识丰富人。我们要教育学生读好书,使他们从好书中认识真、善、美,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而受年龄、阅历、水平限制,小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还不够强,所以我们不能低估不良读物给我们小学生带来的副作用。
(2)考虑学生的各方面差异。据有关方面调查,因学生年龄、学段、性别、性格、心理特点等方面的差异,其阅读兴趣也随之不同,一般来讲:小学低中年级以童话、神话、寓言、民间故事为主,而高年级学生除故事外还对传记、传奇、惊险小说等感兴趣,可以说进入了文学期。女生一般喜欢看有故事情节的书,而男孩则对史地、体育、科学等方面感兴趣。所以教师可以对学生的爱好进行了解,到介绍时就有的放矢了。
(3)有趣味性。知识的海洋对于少年儿童有着极大的诱惑力。宇宙的奥秘,诸如地球的形成,人类的起源,海底世界的趣闻,森林中的动物之王,历史上的人物故事,以及关于未来世界的科学幻想……都会引起他们认识世界的炽烈欲望。教师要有计划地帮助学生选择适合他们阅读程度的课外读物。
(4)注意阅读的广度。鲁迅先生在《给颜黎民的信》中告诫青少年:专看文学书不好,只看一个人的著作也不好。《教学大纲》要求六年制小学生课外阅读不少于150万字的分量,无疑是我们要注意阅读的广度,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只有广泛地阅读,才能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课本阅读的不足。
2、指导学生有计划地合理地进行课外阅读
儿童的意志、毅力、水平与定型的成年人有区别,要克服小学生常见的好奇心和盲目冒进的心理,所以要讲究阅读的先后,阅读要有计划地进行。笔者认为安排学生的课外阅读可从下面三个角度考虑:
(1)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古人云:“世间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确实在社会上处处有语文,人人时时学语文、用语文。如今,社会生活高度开放,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小学语文教学不能局限在课堂,课本里,而应该构建开发的教学模式,拓宽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去感受中国语言文字的美,让学生知道中国五千年的深厚历史文化,从而去影响学生的精神世界。各种阅读材料,特别是范围广泛的课外阅读,更是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没有边界的感受空间。学生接触了各种类型的文章,在老师的引领下,文字带他们进行了时空的穿梭,领略了各种风情,遨游了艺术殿堂,充分感受了祖国文字的奇妙与伟大。同时,也激起了孩子对各种阅读材料的兴趣,促使他们自己通过读报、看书去获取知识、信息,懂得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
在平时的课外阅读教学安排时,我们还可以结合一些特殊的课文,特殊的节日,特殊的事件,特殊纪念日等,有计划地开展系列活动,请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相关资料,并根据资料,配合班级或者自己进行各种形式地处理与表达。帮助学生广开信息渠道,大量储存了各种信息单元,使学生初步具备集中与扩散相结合的信息处理能力。
(2)从体裁考虑。低年级安排儿歌等浅显的儿童读物,中年级安排易懂的寓言、童话、科学知识短文,高年级安排有代表性的中、长篇小说等文学作品及报纸杂志。
(3)从时间上考虑。平时上课时间紧,安排篇幅小的文章、书报.寒暑假时间长安排篇幅较长读物。
3、指导学生从课外读物中吸取营养,学会积累
语文学习的基本途径是积累与训练。常言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道理就是如此。中国古代学习论认为“积渐成学”是读书之规律,如孔子主张“博学于文”;荀子论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近现代的学习理论研究揭示,心智技能的学习与形成有赖于积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就认为“学习的过程是逐渐积累的过程。”因此,我们要创造一切条件,帮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激发其读书兴趣,积累尽可能多的典范性的语言材料,积淀尽可能多的语感经验,不断丰富学生的“心理词典”。笔者认为应该注意如下几点:
(1)培养读书的积极态度,认真投入,和作者想在一起。读书是把书的信息传给大脑,大脑进行创造性加工,人与书本产生的一种综合性效应的一种创造性的劳动过程。只有在课外阅读中充分地调动自己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才能有深刻的印象,才会变成自己的东西。
(2)学会做笔记。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课外阅读就要“养成读书记笔记的习惯”。读到好文章,摘录好词佳句,记下心得体会,日积月累,潜移默化,这就是阅读的收获。
4、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培养创新精神
培根说过:“凡有所读,皆成性格。”学生对文章的鉴赏感悟,都具有较强的个性化特点。在读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我们进行素质教育的希望所在。因此,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鼓励学生提出与书中不同的见解,或者解决书中或自己未能解决的问题。在阅读中,会对一贯的、公认的模式、结论提出异议的阅读能力其实就是学生的一种求异思维的体现。经常性地进行这种“过滤”阅读,对他们的创新精神的培养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我认为对文章鉴赏的多样性,应当得到老师的尊重。我们允许孩子在品评、质疑时的这种超“文本”的现象。只有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看法才得到真切地表达,感悟得到真实地提高,思维得到真正地发散。
在学了《三顾茅庐》后,请学生结合课外阅读的有关章节,作个简单的人物评析。有的同学就提出:刘备的礼贤下士只不过是他的一种计策,说明他狡猾,用多种表面工夫去感动诸葛亮。其实,他根本没什么本事,又列举许多事,来说明他出谋靠诸葛亮,开战靠张飞,关羽。一听觉得很有道理,于是,脱开书本,结合当今社会讨论刘备到底算不算一个成功人士?
学生讨论异常激烈。从《三国演义》原著来看,大家发现作者褒扬的刘备确实不算一个有勇有谋之士,不过他这礼贤下士一德也实在地让他掳获了人心。当今社会,如果有了这样的品质就能比较成功地搞好人际关系,受益也是匪浅的。所以联系自身,我们大家一致总结出:德、才并重才能真正地成功。